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小学科学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观察是小学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教案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培养小学生的比较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份适用于小学科学1年级学生的教案,帮助他们在观察中进行比较。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学会发现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积极参与。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准备一些常见物品的图片或实物,如水果、动物、家具等。
2. 比较表格:准备一些简单的比较表格,以便学生填写观察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老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并引导他们观察。
例如,给学生展示两张水果的图片,询问他们这两种水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 引导学生发表观察结果,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观察并比较(30分钟)- 选择一种物体,例如苹果和梨,让学生一起观察,并写下他们所观察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可以使用比较表格来帮助他们整理观察结果。
- 让学生将观察结果与同桌分享,并对比较结果进行讨论。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观察点,并帮助他们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 对其他物体也进行同样的观察比较,例如猫和狗、桌子和椅子等。
3. 总结与归纳(10分钟)- 带领学生回顾所观察和比较的物体,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比较是了解事物的好方法?并给予简单的解释。
4. 拓展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尝试自己选择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填写比较表格。
-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观察和比较,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同地区的气候等。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2. 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和图形来表达他们的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图示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材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观察和比较,从而理解比较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科学,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观察和比较方法,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活动,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来描述物体。
2.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来描述物体。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不同之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比较。
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不同的事物,如水果、动物图片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2.学具:准备一些表格和画笔,让学生记录和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比较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物体的不同之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比较,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比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比较结果,然后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比较结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比较结果,来设计一个比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比较的概念。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 《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比较是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一种方法。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比较方法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的第一课。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让学生了解比较是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一种方法,并学会使用简单的比较方法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比较的概念可能不太熟悉,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比较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活动自己发现比较的方法和作用。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四、重难点重点:了解比较是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一种方法。
难点:学会使用简单的比较方法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在观察中比较》。
比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那么,在科学中,我们如何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物体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观察物体教师:首先,请大家拿出桌子上的两个物品,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
你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同时,请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学生开始观察物体,教师巡回指导。
(三)比较物体教师:现在,请大家将这两个物品进行比较。
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请注意,比较不仅要看它们的不同之处,还要看它们的相同之处。
学生开始比较物体,教师巡回指导。
(四)描述物体教师:好的,现在请大家描述一下你们观察到的这两个物品的特点。
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
同时,请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开始描述物体,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回家后找出两个物品,比较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并写下你的发现。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小学杨瑞花【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先从观察套娃开始,比一比套娃模型的大小。
本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所不同。
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有意识地进行“公平比较”。
【学情分析】到学习本单元时,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数学学习,已认识了数字1至5,同时也学生了比多少,能够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句子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同时,数学课中的比较通常是通过图形(两种事物一一对应排列),一目了然的看出谁多谁少,因此当我们让学生比模型大小的时候,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会仅凭“一看”来下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依据可能是比较模型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模型的长短,还有可能是比较模型的高矮。
这恰恰是学生比较的前概念,可成为我们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对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结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4.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5.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及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同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用合理的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物体是需要公平的。
教学准备:每组四个套娃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课件、篮子、和、托盘课前:【教学过程】一、导课:生活中的观察眼看:衣服的色彩;物体的形状手摸:杯子的冷、热;桌子的硬与衣服的软;耳听:听周边的声音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这些都是“观察”的方法。
(板书:观察,带读两遍)4.让我们继续认真看、用心听(视频)买水果的时候,发现有些水果大,有些水果小,下面这两个水果哪个大,哪个小?上体育课时,小朋友们跳绳,有的喜欢跳长绳,有的喜欢跳短绳,这两条绳子哪条长,哪条短呢?做操排队的时候,一般情况都要按照身高来排队,矮的排在前面,高的排在后面,这两位小朋友谁高谁矮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这两个苹果谁大谁小,这两根跳绳呢?这两位小朋友呢?(请生回答)小结:苹果的大小、跳绳的长短、个子的高矮,我们是通过比一比知道的。
《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理解事物之间的差别。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比较事物的敏感度和鉴别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培养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不同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事物(如植物、动物、矿物等),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2. 准备教学PPT,展示不同事物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3. 准备教学视频,展示自然界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4. 准备教学用具(如笔、纸、放大镜等),以便学生记录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单介绍观察的意义,并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观察”的名言、警句,从而引起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二)指导观察1. 提出观察任务(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9页的插图,边看边思考: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观察教室里的实物,如文具盒、书本等,并思考:它们各有哪些特点?2.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介绍的“按顺序”“有重点”“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并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适时指导。
如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9页插图时,可提示:观察时要注意图中的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 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按指导的方法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观察情况,从而确定下一步教学要点。
(三)展开讨论1. 确定讨论内容教师根据学生观察的情况,确定讨论的内容。
如针对学生在观察中提出的问题或疑问展开讨论。
2. 提出讨论要求讨论时,要求学生积极发言,讲真话,谈真实感受;要求学生注意听取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要求学生做好讨论的记录,以便今后经常复习,稳固知识。
3.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1.在观察中比较【教材简析】《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
本课以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长短”,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中的恐龙谁大谁小”,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活动中处处有比较,比较就是区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较有可能会带来比较结果(比如大小)的不同。
探索部分,“比较恐龙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比较结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长度等。
意识到比较中需要考虑公平、方便、准确等因素。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并借助记录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一般能对图片中的恐龙做出大小的判断,他们已经能在头脑中对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恐龙作出简单的分辨。
但是,孩子在描述恐龙大小时,并不是都来源于对图片的观察,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以有的经验,他们的表述往往比较单一,如“霸王龙是最大的”,“迅猛龙是小的”。
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句式,如“谁比谁大”,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描述。
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大小是一个综合的感觉,不同的孩子会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比较,有的是从胖和瘦,有的是从长和短,有的是从高和矮……。
该课希望孩子能从一个维度,给恐龙模型玩具进行比较和排序。
另外大部分孩子在比较过程中,会意识到要对齐,要比得正确。
【教学流程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长短、高矮、宽窄等)观察和比较物体;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常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1.0_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分析一、引言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课文《在观察中比较》就是一篇关于如何进行观察以及如何比较观察结果的文章。
这篇课文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教学方法的参考。
二、课文内容分析课文《在观察中比较》主要阐述了观察和比较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观察方法。
起首,文章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指出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其次,文章阐述了如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异同,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课文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三、教学方法分析1. 观察法:课文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观察,包括观察的目标、观察的步骤、观察的工具等。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比较法:通过比较事物的异同,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课文中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比较,包括比较的工具、比较的方法等。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实践性教学:课文中还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学生反馈根据对学生的反馈,大部分学生对这篇课文非常感兴趣,认为它不仅有趣,而且实用。
学生们表示,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观察和比较,这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学生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例如,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更好地稳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总的来说,课文《在观察中比较》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它不仅详细阐述了观察和比较的重要性,还给出了具体的观察方法和比较方法。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学生反馈也表明这篇课文非常受欢迎,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
因此,我强烈推荐这篇课文给其他教师们参考应用,置信它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理解观察与比较之间的干系。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识别和区分事物的异同点。
《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在观察中比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比较物体的情况?”比如,选择礼物时比较大小、挑选水果时比较重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较的奥秘。
4.培养学生将比较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增强解决问题的素养。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观察成果,发展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观察与比较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熟练运用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以及尺子等工具进行物体的测量和比较,掌握基本的观察与比较技巧。
-理解比较的意义:学生应理解比较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物体的异同,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应用比较结果:学生需学会将比较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如选择合适的物品、分析现象等。
举例: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高度、叶子的形状等来认识各种植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
-观察的准确性:学生往往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忽视细节,导致比较结果不准确。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较的概念和实际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比较的重要性。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于观察的准确性掌握得不够好,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
课堂上,我尝试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比较的过程,这个方法似乎效果不错,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他们的理解。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2.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标题:《在观察中比较》——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课引言:在一年级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和比较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本次课程将通过引导学生们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进行比较和分类,帮助他们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
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课程,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有限,因此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观察和比较的基本方法;能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能进行分类和排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观察和比较的基本方法;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物体(如水果、蔬菜、石头、树叶等);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制作PPT课件;设计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自带记录本和笔等观察工具;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
3. 教学环境:校园内的观察区或附近的公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们对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们思考物体的特征和相似之处,如“你们看到过这些物体吗?你们知道它们有哪些特征吗?”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一等奖 【完整版】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不同比较方法比较结果不同。
教学难点:描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每人一只恐龙、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1、游戏引入,比身高:谁高谁矮。
(选择一高一矮两名学生,其中男生站在地上,女生站在椅子上)2、我们刚才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观察中比较,板书:在观察中比较。
3、师:我们不仅要比较,还要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4、教师出示:记录表格一。
5、教师讲解如何填写表格。
二.探索(一)、活动一:比较两只恐龙模型的大小1、我们会比较同学的身高了,老师这儿有两只恐龙模型,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比较一下恐龙模型的高矮吗2、学生上台边说边演示,教师补充。
出示表格二,学生填写“从高到矮”。
3、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比一比它们身体的长短呢谁来试一试看。
教师补充比较方法,学生填写表格二“从长到短”。
(二)、活动二:比较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1、讨论:如果老师给你们四只恐龙模型,你们能按照从高到矮,从长到短给恐龙排队吗2、学生上讲台前边说边演示,教师补充。
3、师讲解:恐龙身上有序号,同学们在比较、记录的时候可以用序号代替他们。
3、学生活动:比较恐龙模型。
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三、研讨1、学生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的结果。
2、我们比较了恐龙的高矮、长短,你能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比较高矮的又是怎样比较长短的吗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回家比一比自己所有的玩具,给自己的玩具也排个队。
新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聚焦
1播放一段《恐龙》电影的视频,发现恐龙有什么不同。
2“图中的恐龙哪个大,哪个小?并总结提炼:我们需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索
1.明确观察任务和探究要求。
2.组织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从长短,高矮,轻重三个角度去比较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在观察中比较》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
笔者留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激励着无数人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前行,吸取着各自喜欢的知识,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与自信。但愿我的努力与劳作能带给你一丝帮助。愿你我携手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里进步遨游。您的意见和建议将使我渴望得到的营养饵料和前进的方向。
天分南北,知识无疆界。
祝愿我们彼此安康幸福!
三、研讨和小结
1.交流。
介绍自己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
提醒学生注意比的标结。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比的标准可以是从高到矮、从长到短、从粗到细、从胖到瘦等不同,而比的结果也不同。
小学科学2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小学科学2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引言:本篇教案将介绍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第21个单元,即《在观察中比较》。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比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按照任务名称给出教案的具体内容,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比较观察。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比较的概念,认识到观察比较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带有不同特征的实物或图片,例如大小、形状、颜色等;2. 班级中的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3. 课堂布置:准备实验台或桌子,确保学生能够自由观察和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个小实物或图片作为切入点,展示给学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开始思考比较的重要性。
2. 探究(15分钟)在这个部分,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的活动。
a. 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种特定的观察方法,例如比较实物的大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准备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在观察完成后,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大小有何不同。
b. 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不同方面的比较,例如形状、颜色等。
为此,教师可准备两组有明显差异的实物或图片,如圆形和方形的物体、红色和蓝色的图片等,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它们的不同点。
c. 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观察的问题,并尝试通过比较回答这些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观察一杯水的温度,并与教室中的其他物体进行比较,以回答“这个杯子里的水是暖的还是凉的?”的问题。
3. 实践和巩固(35分钟)在这个部分,老师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应用他们所学的比较观察的方法。
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观察的任务。
例如,观察一个具有不同形状的物体或不同种类的植物。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1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2.看一看,说一说:我认为()恐龙更大,我的理由是()。
与()相比,这只恐龙……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思考与什么相比得出的结论)3.梳理学生交流的信息,板书学生的关键词:相比、高矮、胖瘦、长短……4.小结:观察时需要比较,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一直想办法帮助恐龙们进行观察和比较,选出谁才是最强大的恐龙?(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恐龙,引发学生思考:我们需要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观察比较恐龙模型1.想一想:任意选择下面的2只恐龙模型进行观察,谁大谁小,并跟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2.说一说:比较模型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3.试一试:小组同学用更多的方法来比一比4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并记录下来。
教师活动21.教师出示恐龙模型:我们不能回到侏罗纪公园亲眼看看,但是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恐龙模型。
2.提问:观察两个恐龙模型,请你说说它们谁大谁小?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1)恐龙模型哪只大?哪只小?(2)你是怎样比较的?(3)这样的比较方法可以吗?(4)你认为比较时什么最重要?4.提问:比较模型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结观察比较的方法(给恐龙编号、对齐、同一高度比、公平等)。
5.观察任务及要求:(1)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2)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教师活动31.分发材料,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初次对恐龙模型进行比较,大多数学生是任选两只模型比较。
小学科学(教科版):2-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2.1《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课题在观察中比较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重点从多角度观察比较物体。
难点用排序的方式描述和记录观察比较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这是什么动物?2、播放视频:恐龙家园3、恐龙的种类很多,你看到哪些?4、比一比:图中恐龙哪只大,哪只小?提示:语言表述格式()号恐龙比()号恐龙大。
例如:①号恐龙比⑤号恐龙大。
不要说①号大,⑤号小。
5、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回答:恐龙(翼龙)观看视频回答交流比较结果按要求表述回答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入比较的概念。
讲授新课一、探究:比较恐龙模型大小1、活动器材:4只恐龙模型2、观察任务:比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3、探究要求:①四人小组,分工合作;②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③每人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4、探究过程认真听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1)给恐龙模型贴上标签(2)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并排序。
归纳:方法一:比较高矮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看顶端哪个突出,突出的个就高,相反则矮。
方法二:比较长短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两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突出的就长。
(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4)交流观察比较结果。
二、研讨1、为什么谁大谁小的结果不一样呢?明确;观察和比较方法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图中三只船能公平地比较出谁大谁小吗?明确:不能。
因为船离得越远看上去越小。
3、图中三个人物能公平地比较出谁高谁矮吗?明确:不能。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1《在观察中比较》(表格式教案)

2.下列选项中,( )最高
D.
3.花瓣从多到少的排序是()
(1)(2)(3)(4)
A.(1)(2)(3)(4)
B.(1)(4)(3)(2)
C.(1)(3)(1)(1)
D.(4)(3)(2)(1)
4.按照身高从矮到高编号,在框里分别填写1,2,3,4。
顺序正确的是()
A.3、1、2、4
B.3、1、4、2
C.2、4、3、1
D.1、4、3、2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答案:1.C 2.A 3.B 4.A 5.B
活动材料:
材料: 带有标号的4种恐龙模型、纸架
不得不给提供的材料点个赞,特别方便学生在观察中比较。
自备材料:学生自带的尺子、活动手册等
00:43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
用《侏罗纪公园》短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定格最后的图片追问:哪只恐龙大,哪只恐龙小?当学生回答后再次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会能说到从高矮、长短、胖瘦区别恐龙的大小,为后面探索部分打下基础。
注意:这部分是语言描述,要注意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二、探索
1.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三、研讨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分享小组内给恐龙的排序的结果以及这样排序的理由。
注意:一年级孩子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在学生分享时,强调台下的。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一年级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一课时《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就是在实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绘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实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理解活动。
教学重点:
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并描绘出来。
教学难点:
1、比较需要公平。
2、不同的角度的比较可能会带来比较的结果的不同。
教学准备:
恐龙模型、课件、活动手册等。
板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
表格一:给同学身高排队高矮同一平面最高点科学词汇
表格二:给恐龙模型排队长短一端对齐最远点靠近
表格三:全班记录结果大小公平
宽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教科版本科学一年级第七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在观察中比较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认识比较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改变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明白他们对结果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观察和比较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他们进行认识活动的兴趣。
重点认识比较的含义。
难点感受观察和比较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播放侏罗纪公园的情境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吗?2.老师把这几位恐龙朋友请到了教室(出示恐龙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朋友”他们有哪些特点?学生观看视频并表达所看到的内容观察特点,并表达通过播放动态的视频,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通过一起展示不同的恐龙,能够引导学生潜意识的对他们的外貌进行对比,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只恐龙:个头最大,脖子最长第一只恐龙:尾巴最长第三只恐龙:个头最小讲授新课这只大,那只小,这个长,那个短……为什么会有大小和长短之分呢?之所以有大小、长短之分,用到的是一种方法——“比较”,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在观察中比较》比较: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一、观察比较1.要想比较这些恐龙,我们又见不到它们,怎么办呢?2.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恐龙模型,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并排序。
要求: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多种方法记录结果3.汇报比较的方法。
回答问题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学生的语言自然地引出比较的课题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找出比较的特点比较高矮比较长短比较胖瘦注意:因为恐龙的体型是不规则的。
所以,比较胖瘦的时候,要选择共同的标准,比如都比较腹部的胖瘦,或者都比较胸围等等……汇报完,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二、研讨方法1.我们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根据小组研究,汇报观察方法补充汇报结果通过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在学生补充其他小组的资料时,既能丰富结论,又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其他小组的汇报恐龙模型排排站从高到矮 1 2 3 4身体从长到短 1 2 3 4从胖到瘦 2 4 3 1头从大到小 2 4 3 12.观察比较的结果,你有什么新发现?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观察物体发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科学探究: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3、科学态度: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学会在观察中比较的方法,并用语言描述结果。
教学难点:探究的过程和反思意识。
教学准备:恐龙模型视频课件记录卡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恐龙生活年代的情景,好不好?(播放视频,创设侏罗纪公园情景,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2、聚焦问题:(出示图片)师: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畅所欲言师总结:我们需要进行比较,细心观察,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观察中比较。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1、出示模型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来比较这四只恐龙的大小呢?生:……(高矮…长短…胖瘦…轻重……)2、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3、探究要求:四人一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方法,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4、交流合作:生观察比较,师巡视,指导学生记录结果,将有代表性的内容投影展示。
5、引导思考和讨论:师:有几种比较结果啊?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三、研讨总结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应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3、生思考后回答4、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结果,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要大家都公认的结果,比较需要公平,在同一平面,同一起点,比较的结果才准确。
(板书)四、拓展活动1、比比谁的眼力好(出示狗狗图片,学生观察比较)2、游戏:比比谁最高(两名学生比高矮,四名学生高矮排序)五、课堂回顾学生谈收获,学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小学杨瑞花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先从观察套娃开始,比一比套娃模型的大小。
本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所不同。
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
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有意识地进行“公平比较”。
【学情分析】
到学习本单元时,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数学学习,已认识了数字1至5,同时也学生了比多少,能够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句子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同时,数学课中的比较通常是通过图形(两种事物一一对应排列),一目了然的看出谁多谁少,因此当我们让学生比模型大小的时候,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会仅凭“一看”来下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依据可能是比较模型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模型的长短,还有可能是比较模型的高矮。
这恰恰是学生比较的前概念,可成为我们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对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结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4.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5.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及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同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用合理的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物体是需要公平的。
教学准备:
每组四个套娃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课件、篮子、和、托盘课前: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活中的观察
眼看:衣服的色彩;物体的形状
手摸:杯子的冷、热;桌子的硬与衣服的软;
耳听:听周边的声音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这些都是“观察”的方法。
(板书:观察,带读两遍)
4.让我们继续认真看、用心听(视频)
买水果的时候,发现有些水果大,有些水果小,下面这两个水果哪个大,哪个小?上体育课时,小朋友们跳绳,有的喜欢跳长绳,有的喜欢跳短绳,这两条绳子哪条长,哪条短呢?做操排队的时候,一般情况都要按照身高来排队,矮的排在前面,高的排在后面,这两位小朋友谁高谁矮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这两个苹果谁大谁小,这两根跳绳呢?这两位小朋友呢?(请生回答)
小结:苹果的大小、跳绳的长短、个子的高矮,我们是通过比一比知道的。
这就是比较(板书:板书。
)
5.揭示课题,完善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在观察中比较。
(出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二、聚焦:
1.情境导课: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几位小伙伴,瞧——,它们是我国北方有名的玩具,名叫套娃。
看,老师给它们都编上了号,这是(生:1号、2号、3号、4号)
2.聚焦问题:(比较小娃娃)
课件:这四个套娃它们有什么不同吗”,看一看,想一想,想好的请举手。
指名回答。
三、探索:
小朋友们刚才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了四个套娃有大小的不同,高矮的不同,颜色的不同,那要用什么办法,才能正确的比出这些娃娃的高矮、大小呢?
(一)比高矮、大小:
在比之前,想问问小朋友,平时是怎么比高矮的呢?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在比高矮要注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要怎样比才叫公平。
视频:比高矮
活动:
小朋友知道怎样比高矮才公平,现在,我们也来比一比这四个娃娃的高矮,大小,并给它们按顺序排排队,好吗?
1.在比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听,(1)待会在比较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要文明,不能抢,要一个一个比,可以先1号和2号先比,再2号和3号在比,3号和4号,比好了,最后给这四个小娃娃,按顺序排排队。
(2)要注意保护小娃娃,不要拆开和丢地上(3)听到音乐的时候,表示活动结束,
2.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中。
交流、汇报:
请一小组的两位同学上台展示比较的结果。
引导学生用“谁比谁大”“谁比谁小”的句式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小组里用“谁比谁大”“谁比谁小”的句式互相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二)比轻重
1.师一手一个套娃,全班齐用“谁比谁大”“谁比谁小”的句式说比较结果。
2.这儿两小娃娃,这个大,这个小,你们猜,它们哪个轻哪个重呢呢?那该怎样比呢?谁愿意上来试试,哦,你是把这两个娃娃放在手里比的,这种比较方法在科学上,我们叫做掂一掂。
每个学生通过练习掂娃娃和笔擦,掌握掂的方式。
课件:正确的掂的比较方法
小朋友用这种掂一掂的比较方法,一个一个的比比这四个娃娃的,也给它们排排队。
四、拓展
1.收集整理材料,课堂小结: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这些娃娃,比出来的结果是不太一样的。
2.生活中处处有比较,老师带来一个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3.课件: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