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ppt2
合集下载
讲课股骨颈骨折课件-图文
• 增强了颈、干连接部对应力的承受能力, 明显加强了抗压力和抗张力骨梁的最大 受力处的连接。
• 在股骨颈发病机制及治疗、假体置换术 方面, 有重要意义。
股骨颈骨折
骨折病理分型
血
• 按骨折线部位分
供
头下型骨折
破
坏 颈中型骨折 大,
骨
折
难
愈
合,
基底部骨折
预 后
血供破坏少, 骨折
差
易愈合, 预后好
股骨颈骨折 • 按骨折线走向
股骨颈骨折
抗压力骨小梁
Ward三角
抗张力骨小
老年人骨质疏松时, 该区 只有脂肪填充, 非常脆弱
股骨上端骨小梁系统
股骨颈骨折
• 股骨距(femoral calcar )是位于小 转子深部股骨颈、体连接部的内后方的 致密骨板, 是股骨体后内侧皮质向松质 内的延伸。被描述为“真正的股骨颈”。 是股骨上端偏心性受载的着力点, 相当 与起重机基梁的基础。
股骨颈骨折
治疗上的二大难题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20~40%) 骨折不愈合率高
• 并发症(年老体弱, 伤前高BP、心脏病、糖 尿病 ……骨折卧床后, 引起肺炎、心衰、中 风、肾炎、泌 感、褥疮……等)
股骨颈骨折
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 年龄 骨折错位(复位)程度 骨折线的倾斜度 手术时间(<1~2周) 开始负重时间(骨性愈合后)
骨折病理分型
内收型 外展型
移位少, 骨折稳定, 血运破坏少, 愈合率高
移位大, 骨折不稳定, 血运破坏大, 愈合率低
股骨颈骨折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 Garden 分型) Ⅰ型 不全骨折 Ⅱ型 完全骨折, 不移位 Ⅲ型 完全骨折部位移位 Ⅳ型 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 在股骨颈发病机制及治疗、假体置换术 方面, 有重要意义。
股骨颈骨折
骨折病理分型
血
• 按骨折线部位分
供
头下型骨折
破
坏 颈中型骨折 大,
骨
折
难
愈
合,
基底部骨折
预 后
血供破坏少, 骨折
差
易愈合, 预后好
股骨颈骨折 • 按骨折线走向
股骨颈骨折
抗压力骨小梁
Ward三角
抗张力骨小
老年人骨质疏松时, 该区 只有脂肪填充, 非常脆弱
股骨上端骨小梁系统
股骨颈骨折
• 股骨距(femoral calcar )是位于小 转子深部股骨颈、体连接部的内后方的 致密骨板, 是股骨体后内侧皮质向松质 内的延伸。被描述为“真正的股骨颈”。 是股骨上端偏心性受载的着力点, 相当 与起重机基梁的基础。
股骨颈骨折
治疗上的二大难题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20~40%) 骨折不愈合率高
• 并发症(年老体弱, 伤前高BP、心脏病、糖 尿病 ……骨折卧床后, 引起肺炎、心衰、中 风、肾炎、泌 感、褥疮……等)
股骨颈骨折
影响骨折不愈合的因素: 年龄 骨折错位(复位)程度 骨折线的倾斜度 手术时间(<1~2周) 开始负重时间(骨性愈合后)
骨折病理分型
内收型 外展型
移位少, 骨折稳定, 血运破坏少, 愈合率高
移位大, 骨折不稳定, 血运破坏大, 愈合率低
股骨颈骨折
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 Garden 分型) Ⅰ型 不全骨折 Ⅱ型 完全骨折, 不移位 Ⅲ型 完全骨折部位移位 Ⅳ型 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股骨颈骨折ppt
28
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因素
年龄因素不是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 死的决定性因素,股骨头坏死与骨折类 型和手术复位质量密切相关。
29
新进展
30
空心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股骨颈骨折
31
展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 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颈骨折的发 病率会逐渐增加,如何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疗, 最大限度避免股骨头缺血坏死,促进患者的功 能恢复是摆在每一个骨科医生面前的严峻的挑 战,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7
按X线表现(Pauwels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骨折线与双侧髂嵴连线(水平线)所成的角度 角度越大,剪式应力越大,骨折断端间接触面积越小,骨折越不稳
定。
8
按X线表现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外展型: Pauwels角< 30°稳定 中间型: 30° < Pauwels角< 50° 内收型: Pauwels角>50°不稳定
9
按移位程度(Garden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按移位程度: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
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 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 完全移位
10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史:外伤史 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45 °~ 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 叩击痛阳性。
3.患肢短缩:大转子上移
广阔天地,大展宏图!
32
Thanks
33
20
1 屈髋及至90°,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2 内旋、外展患肢
3 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 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
21
内固定
空心钉加压式内固定 固定牢靠,减少对周围 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 股骨头血供的破坏。
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因素
年龄因素不是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 死的决定性因素,股骨头坏死与骨折类 型和手术复位质量密切相关。
29
新进展
30
空心螺钉加内侧支撑钢板治疗股骨颈骨折
31
展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 我国正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颈骨折的发 病率会逐渐增加,如何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疗, 最大限度避免股骨头缺血坏死,促进患者的功 能恢复是摆在每一个骨科医生面前的严峻的挑 战,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7
按X线表现(Pauwels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骨折线与双侧髂嵴连线(水平线)所成的角度 角度越大,剪式应力越大,骨折断端间接触面积越小,骨折越不稳
定。
8
按X线表现
骨折类型及移位
外展型: Pauwels角< 30°稳定 中间型: 30° < Pauwels角< 50° 内收型: Pauwels角>50°不稳定
9
按移位程度(Garden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按移位程度: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
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 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 完全移位
10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史:外伤史 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45 °~ 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 叩击痛阳性。
3.患肢短缩:大转子上移
广阔天地,大展宏图!
32
Thanks
33
20
1 屈髋及至90°,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2 内旋、外展患肢
3 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 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
21
内固定
空心钉加压式内固定 固定牢靠,减少对周围 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 股骨头血供的破坏。
股骨颈骨折课件PPT
旋股外侧动脉也来自股深 动脉,它的供血量要比旋 股内侧动脉为少,仅供给 头之内下1/4-1/2区域。 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 在股骨颈基底组成一个动 脉环。旋股内侧动脉的损 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环 死的主要因素。
[病因病理]
外旋传达暴力引起。造成老年人骨折有 两个因素,内因肝肾不足、筋骨软弱而 骨强度下降,多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 颈脆弱。
骨折治疗一段时间后, 摄x片显示骨折线清 晰,或有囊性改变, 或出现股骨颈吸收变 短,颈干角缩小,是 表示骨折不愈合。
往往与年龄、骨折移 位程度、骨折部位、 骨折线的倾斜度、复 位程度、开始负重时 间等密切相关。
一定时间后,发现患侧股骨头密度相对 增高,甚至出现软骨下“骨折”或新月 征(Gresent sign),负重区阶梯状塌陷,
前两者骨折线在关 节囊内,故又称囊内 骨折;后者因骨折线 的后部在关节囊外, 故又称囊外骨折。亦 即囊外骨折较囊内骨 折愈后好。
1.内收骨折
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 形成的角度(称Pauwel角)大 于70°。骨折端极少嵌顿, 骨折线之间剪力大,多有移 位,属不稳定性骨折。
远折端受髋外侧肌牵拉向上 移位,外旋肌及肢体重力作 用外旋。
血供破坏严重,骨折愈合率 低,股骨头坏死率高。
2.外展骨折
骨 折 线 的 pauwel 角 小 于 30°,骨折线之间剪力 小,属稳定性骨折
骨断端常有嵌顿,愈合 较好。处理不当,或继 续扭转,会移位而成为 不稳定骨折。
3.相对稳定骨折
即骨折线Pauwel角介于 30°-70°之间,骨折 线两端存在一定的剪力,
一、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股骨头下骨折 骨折后血液循环大部分中断,骨折愈
合困难,股骨头易发生坏死。
股骨颈骨折ppt课件
手术治疗
内固定
通过在骨折部位植入钢钉、钢板 等内固定物,将骨折断端牢固固 定,促进愈合。
人工关节置换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无法愈合 的骨折,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以恢复关节功能。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进行关节 活动度的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
肌肉萎缩。
物理治疗
如超声波、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再生。
康复指导
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日常活 动、工作、运动等方面的建议,以 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功能。
03 预防
保持骨骼健康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磷、维生素 D等骨骼健康所需的营养素,以 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适量运动
增加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如走 路、跑步、举重等,有助于增强
骨骼密度和骨质量。
03
02
详细描述
04
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哪 些问题?
如何预防股骨颈骨折的再次发生?
05
06
针对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如何加强骨 骼健康,降低骨折风险?
患者和家属的互动交流
总结词:鼓励患者和家属提问,与其他 参与者分享经验。
通过互动交流,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信 心,更好地应对股骨颈骨折带来的挑战 。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了解骨密度
骨密度是评估骨骼健康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 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
遵循医生建议
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的频率和方式。
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如果已经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应积极接受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 以降低骨折风险。
04 案例研究
成功治疗的案例
股骨颈骨折 ppt课件
股骨颈骨折
宋洁
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颈基底部 之间的骨折
特点:1,常见,约3.58% 2,老年,尤以女性较多
(骨质疏松) 3,不愈合率10%-20%
(剪力较大),坏死率20%-40 %(血供不良)
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低能量损伤。 青壮年:则由直接暴力致伤——高能量损伤。
颈干角
Anatomy
1 屈髋及至90°,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2 内旋、外展患肢 3 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 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
内固定
滑动式内固定:固定钉 可在套筒内滑动,早期 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 插。
Smith-Petersen三刃钉 破坏血运 无菌坏死 无加压作用 骨不连
内固定
加压式内固定 固定牢靠,减少对周围 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 股骨头血供的破坏。
按移位程度(Garden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按移位程度: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
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
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
完全移位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史:外伤史 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45 °~ 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 叩击痛阳性。
3.患肢短缩:大转子上移
与转子间骨折的鉴别
股骨颈骨折 外旋角度 45°~60°
股骨转子间骨折 90 °
局部肿胀 常无明显肿胀 肿胀明显
瘀斑
少见瘀斑
常见瘀斑
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1.骨折部位 2.骨折移位程度 3.病人年龄
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或患者
不能耐受手术
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 重下地,6月弃拐行走。
宋洁
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颈基底部 之间的骨折
特点:1,常见,约3.58% 2,老年,尤以女性较多
(骨质疏松) 3,不愈合率10%-20%
(剪力较大),坏死率20%-40 %(血供不良)
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低能量损伤。 青壮年:则由直接暴力致伤——高能量损伤。
颈干角
Anatomy
1 屈髋及至90°,沿股骨干纵轴向上牵引;2 内旋、外展患肢 3 保持内旋外展,将下肢伸直; 4 骨折复位后,下肢不外旋
内固定
滑动式内固定:固定钉 可在套筒内滑动,早期 承重更利于骨折端的嵌 插。
Smith-Petersen三刃钉 破坏血运 无菌坏死 无加压作用 骨不连
内固定
加压式内固定 固定牢靠,减少对周围 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 股骨头血供的破坏。
按移位程度(Garden分类) 骨折类型及移位
按移位程度: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骨折,
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
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
完全移位
临床表现及诊断
病史:外伤史 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45 °~ 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 叩击痛阳性。
3.患肢短缩:大转子上移
与转子间骨折的鉴别
股骨颈骨折 外旋角度 45°~60°
股骨转子间骨折 90 °
局部肿胀 常无明显肿胀 肿胀明显
瘀斑
少见瘀斑
常见瘀斑
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1.骨折部位 2.骨折移位程度 3.病人年龄
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的外展 “嵌插”型骨折或患者
不能耐受手术
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 重下地,6月弃拐行走。
《股骨颈骨折》PPT课件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按X线表现分类:
– 内收骨折: Pauwells角>50°,不稳定性骨 折。
– 外展骨折: Pauwells角<30°,稳定性骨折, 处理不当可转变为不稳定性骨折。
– 常用Pauwells角明确骨折的类型及其稳定性: Ⅰ型:<30°; Ⅱ型:30°-70°; Ⅲ型:>70°。
14
按移位程度分类(Garden 分类): – 不完全骨折: – 完全骨折: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1
解剖概要
颈干角:110°-140°,平均127°。 股骨颈前倾角:12°-15°。 关节囊与髂股韧带包裹髋关节的前上方, 关节的后、上、内方由关节囊和坐骨韧带 覆盖,而后、外、下方则暴露于关节囊之 外,囊内骨折是相对的。
2
17
治疗
非手术疗法:
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外展性或嵌入性等稳定 性骨折。 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差,或合并有严重心、 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
– 防旋鞋,皮肤牵引,卧床6-8周。 – 禁止侧卧和患肢内收。 – 3个月后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6个月后
逐渐弃拐行走。
18
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对年迈体弱者,可 能造成致命打击,应以治疗并发症为主。 骨折可采用放任方法。
19
手术疗法:
– 手术指征:
内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 65岁以上老年病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 股骨头坏死; 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按X线表现分类:
– 内收骨折: Pauwells角>50°,不稳定性骨 折。
– 外展骨折: Pauwells角<30°,稳定性骨折, 处理不当可转变为不稳定性骨折。
– 常用Pauwells角明确骨折的类型及其稳定性: Ⅰ型:<30°; Ⅱ型:30°-70°; Ⅲ型:>70°。
14
按移位程度分类(Garden 分类): – 不完全骨折: – 完全骨折: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1
解剖概要
颈干角:110°-140°,平均127°。 股骨颈前倾角:12°-15°。 关节囊与髂股韧带包裹髋关节的前上方, 关节的后、上、内方由关节囊和坐骨韧带 覆盖,而后、外、下方则暴露于关节囊之 外,囊内骨折是相对的。
2
17
治疗
非手术疗法:
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外展性或嵌入性等稳定 性骨折。 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差,或合并有严重心、 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
– 防旋鞋,皮肤牵引,卧床6-8周。 – 禁止侧卧和患肢内收。 – 3个月后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6个月后
逐渐弃拐行走。
18
长期卧床导致并发症,对年迈体弱者,可 能造成致命打击,应以治疗并发症为主。 骨折可采用放任方法。
19
手术疗法:
– 手术指征:
内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 65岁以上老年病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 陈旧性骨折不愈合; 股骨头坏死; 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移位程度(Garden分类):
I型:不完全骨折
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III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IV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体征: 1.畸形:外旋畸形45°~60° 2.疼痛:局部压痛,轴向叩击 痛阳性
3.肿胀
4.功能障碍 5.患肢缩短
鉴别诊断:
与转子间骨折的鉴别:
右股骨颈骨折
(femoral neck fracture)
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
之间的骨折
特点:1.常见,约3.58%
2.老年,尤其女性较多 (骨质疏松) 3.不愈合率10%— 20%(剪力较大),坏死率20%— 40%(供血不良) 老年人: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低能量损伤 青壮年:多由直接暴力致伤——高能量损伤
骨折在早期有移位的可能,需要定期复查床边X片,如骨折有移 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性随之增加,需要改为手术治疗。因此也 有人对此类骨折强调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特别是年轻病人和活动 较多的老年人。
保守治疗期间需注意患者的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道 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移位不稳定骨折
出院指导
• 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 有异常情况及时复诊。 • 3 个月不能患侧卧位, 避免性生活。 • 半年内尽量不要单独活动, 活动时屈髋< 90 度, 不能 坐矮凳、盘腿坐及单髋负重 • 指导病人正确更衣, 如穿裤子时先患肢再健肢, 脱裤子 则相反; 穿袜子伸髋屈膝: 行走穿防滑鞋避免跌倒。 上楼梯时健肢先上,下楼梯时患肢先下。 • 6 个月复诊后根据髋关节愈合情况, 医生告知弃拐时 间及康复训练方法。
髋关节置换后生活中需注意:
• 1、最好使用一些助行办法,例如拄单拐等。
2、减少活动量,减少对人工髋关节的摩擦,增加其寿命,避免奔跑、跳迪斯科等 运动项目及长距离行走或重体力活动。 3、避免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体位,如:翘“二郎腿”、坐过低的凳子或马桶 侧翻身时也需小心,最好在两腿之间垫一枕垫。
提问
教学查房教案
• • • • • • • • • • 查房题目:右股骨颈骨折 主查老师: 查房对象:护生 学时数:2学时 查房目标:(1)掌握股骨颈骨折的解剖分型 (2)根据病史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3) 重点分析内容(1)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 (2)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拟提的问题(1)股骨颈骨折按骨折部位分哪几型? (2)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诊断有哪些? 小结:通过今天的查房,使大家掌握了股骨颈骨折的概念、解 剖分型、临床表现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熟悉了股骨颈骨折的 治疗原则及健康教育。把我们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起来, 加深了印象,巩固了理论知识,拓展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
5.预防潜在并发症:
1)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鼓励患者经行足背跖曲运动, 下肢向心性按摩。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如肿胀明显,因制 动禁止按摩,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密 切观察呼吸情况。 2)术后关节脱位:及早向患者宣教预防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性 及注意事项,保持正常体位,术后因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两 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减轻疼痛。鼓励 患者行足背跖曲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告知患者避免侧卧,若 翻身向患侧翻,两大腿之间必须放软枕,避免交叉双腿。放置 便盆时摇高床头。
分类:
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中间型、 内收型
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基底型
头下型
经颈型
基底型
骨折线越接近于股骨头,骨折近端血供越差,发 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可能性越大
股骨头的血供
Anatomy
股骨颈囊外动脉环紧 贴股骨颈表面,因此在股 骨颈骨折移位时易发生损 伤。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 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 主要因素。
健康宣教:
3)术后第二天: 开始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屈伸运动,可摇床30~40°,髋 关节屈曲5~10°,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并由被动向主动 过渡。
健康宣教:
4)术后第三天: 开始外展练习,学会从卧位到坐位的转移。利用上肢 和健肢支撑力,向侧方移动位置,与床边呈一定角度, 患侧下肢抬离床面,与身体同时移动,使双小腿自然下 垂于床边,然后靠上肢和健肢用力半坐起,半坐起后可 在背后用被褥支持稳住患者。
护理措施:
术前: 1.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保持病室环境舒适干净。给予心理指导,评估患 者疼痛指数,大于5分时,及时汇报医生,给予止痛治疗。 2.耐心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缓解因疾病引起的疼痛而 导致的紧张焦虑感。 3.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按摩局部受压位置,给予软 垫保护,减少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内固定:全身情况稳定,没有慢性疾病,有较高功能 要求,骨质治疗较好的患者。
人工关节置换术:>65岁,有慢性疾病,骨质条件不佳, 股骨头下型骨折,依从性差的患者
滑动加压螺钉(DHS)
人工关节置换术:
适用于老年人头下型骨折、陈 旧性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 血性坏死。 主要分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股骨头置换
•
•
•
护理诊断:
术前: 1.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挫伤,肌痉挛有关。 2.焦虑: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损伤的危险:与组织损伤、长期卧床等 有关。 术后: 1.疼痛:与术后切口,骨折部位有关。 2.焦虑:与担心术后恢复情况有关。 3.营养失调:与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4.便秘: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组织损伤、术后引流管护理不到位 有关。 6.潜在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术后关节脱 位、肺部感染、压疮。
2.药物指导:详细为患者解释 住院期间各种药物的作用及注 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疑虑。
健康宣教:
3.术后功能锻炼宣教: 1)术后当天: 患肢外展中立位,指导患者经行股四头肌的静态收缩练 习及足背跖曲运动。指导家属帮助患者经行向心性按摩肢体。
健康宣教:
2)术后第一天: 指导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的静态收缩运动,还可经行 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性收缩运动,上肢可做内收外 展及深呼吸运动。
辅助检查:
1.X片:骨盆正位,髋关节 正侧位 2.CT三维重建
3.MRI:隐匿性骨折
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骨折部位 2.骨折移位程度
3.病人年龄
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骨折
或患者不 能耐受手术
牵引器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重下 地,6月后弃拐行走
保守治疗:
5.预防潜在并发症:
3)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抓吊环抬起上身,深呼吸,有效 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将患者扶起拍背,遵医 嘱给予化痰治疗。 4)防止压疮发生: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指导每两小 时抬臀一次,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密切观察,加强营 养。
健康宣教:
1.饮食宣教:忌烟酒,补充蛋白 质和多食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多 饮水。
1.股骨颈骨折按骨折部位的分型? 2.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哪些因素下的患者? 3.该患者的术后护理诊断有哪些?
谢谢
护理措施:
术后:
1.向患者解释术后疼痛原因,学会分散疼痛的方法,如与他人 聊天、听音乐等。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大于5分时,及时 汇报医生,给予止痛治疗。术后抬高患肢而引起的疼痛。 2.主动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指导,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讲解术后康复知识,鼓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增强患者康复 信心。 3.手术当天告知患者6小时后进食流质,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 免营养摄入不足,鼓励患者多饮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多进食粗纤维、新鲜水果,避免发生便秘现象。 4.术后遵医嘱给予消炎治疗,加强引流管及伤口护理,妥善固 定防止扭曲,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密切观察切口情况,有无红肿热痛及渗出,如术后体温持续 升高,3天内切口加剧疼痛,因复查血常规、胸片示正常后考 虑切口感染。
健康宣教:
5)术后第四、五天: 开始外展练习,坐站转换练习。患者在床边,健肢着 地,患肢朝前放置,防止内收和旋转,利用健肢蹬力和上 肢支撑力以及他人的拉力站起。在转换过程中,避免身体 向两侧转动,站立时,健肢完全负重。患者扶助行器下地 练习:患者扶助行器向前行10cm左右再放下,患肢向前 迈一小步,如此重复,初次行走,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保 护患者,以免跌倒。
人工股骨头置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病史:
• 患者,陆××,女性,79岁,农民,因“跌倒致右髋部疼痛、畸形、活 动障碍当2天” 入院。发病来睡眠质量差,大便未解,小便畅。无手术史、 无过敏史,未吸烟喝酒。体格检查:T36.5℃,P:82次/分,R:18次/分, BP:135/78mmHg。压疮评分14分。急性病容,痛苦貌,左髋部畸形、肿 胀、压痛,末梢血供好,感觉存在,足趾能活动。 入院后辅助检查:X片示 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后予皮肤牵引,卧气垫床, 完善相关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补液活血对症治疗,因餐后1小时血糖: 15.6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19mmol/l,内分泌科会诊后予口服格列齐特 1片,QD口服。 诊断: 1.右股骨颈骨折(头下型),2.骨质疏松症,3.糖尿病I型,4.高血 压1级。 于入院4天后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带回切口负 压引流球一个,PCEA止痛泵,术后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右下肢 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抗炎活血支持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术后 第2天停心电监护,改二级护理,停吸氧,停切口负压引流,停PCEA.血 常规示Hb:79g/l,输红细胞悬液1.5U,无不良反应。现患者术后第7天,右髋 部切口敷料干燥,切口疼痛评3分,末梢血供活动好,感觉存在。能行右 下肢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踝关节屈伸锻炼,适当屈膝屈髋,坐位训练。生 命体征正常,二便畅,尾骶部皮肤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