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
2005年9月28日前后,为了纪念孔子诞辰2556 年,世界各地举行“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孔子学说的影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 (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3)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 有重要影响;
孔子的------思想不能适应春秋时期----的需要
课标要求 了解思想家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学说
1、“仁” “仁者爱人”
“忠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刑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孔子学说
2、“礼” 周礼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正名”“克己复礼”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二、孔子学说
3、鬼神观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B
)
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A B.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以下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 A.“无为而治” C.“守静”
敬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 死?”
孔子与老子学案
孔⼦与⽼⼦学案【学习⽬标】1.熟记孔⼦的核⼼思想⽼⼦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理解孔⼦对中国传统⽂化的影响,提⾼获取信息的能⼒。
2.结合对孔⼦、⽼⼦思想的评价合作探究,学会以史鉴今。
3.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和⽼⼦思想产⽣的必然性【使⽤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勾划课本并写上提⽰语,梳理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探究案题⽬,在作答区写下想法并把不会的地⽅⽤红笔划出,以备⼩组合作探究。
3、依据训练案提⽰依次做A、B、C层次的练习题,各组选做题⾄少选做⼀题。
预习案【知识梳理】⼀、孔⼦的学说1.孔⼦其⼈(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的创始⼈。
(2)⽣平:⽣卒年⽉、出⽣地、家庭背景、仕宦经历、教育事业等。
(3)整理典籍:。
2.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①“仁”:其主要内容是。
实现“仁”的途径遵循“忠恕”之道,要做到“⼰所不欲,勿施于⼈”。
②“礼”:其主要内容是。
实现“礼”的途径“正名”。
③为政以德是要求统治者;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神观:主张对⿁神敬⽽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①指导原则:有教⽆类;②教学⽅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法:学与思相结合、“当仁不让与师”等。
3.历史地位:(1)孔⼦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聃与《道德经》1.⽼⼦其⼈(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创始⼈。
(2)⽣平经历:(3)《道德经》:⼜称,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思想的著作。
2.思想主张:(1)哲学思想:①“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②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盾对⽴的两个⽅⾯。
(2)政治思想:从“天道⾃然⽆为”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为⽽治”,以“⽆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1)⽼⼦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导入:山东一自古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分别指什么?或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称赞的是谁?学生答后总结: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知识。
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这对师生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何重大影响呢?教学过程一、孔子及儒家思想(前551——前479年)(一)自主学习:山东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义之邦,很大程度是因为它是儒家文化文化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人,你如何对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做一简介呢?请填写孔子知识小档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材料二: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请完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材料一、材料二中所说的“礼”指什么?为实现“礼”孔子提出的主张是什么?哪则材料符合此主张?(3)材料四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三)各抒己见:展示材料:“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最终)
教学目标:
熟悉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探讨孔子、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 生的深远影响。
孔子小档案 1、孔子的生平:时代:春秋国籍:鲁国简历:
出身-出仕-出游-出书
地位:
孔子是我国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
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 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 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 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 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3、问题探究:孔子的思想历史地位?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改造,汉 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逐渐完善的儒家私学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 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场面华丽,气势恢弘。而且孔子 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但 是,他的生前是否真的如此风光 呢?史书载,他率弟子周游列国 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 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 思想也处处碰壁,不被采纳。
当时未被统治者重视,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
“道”是万物的本原 哲学思想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者 历史地位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中有四 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材料二、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 材料三、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 则无不治。 ——《老子》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1【教学设计】《孔子与老子》
《孔子与老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一课,本章主要讲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本课主要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 1987 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看材料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收集孔子的名言及故事,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新课导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老子孔子打架”成试题(摘要):2010年1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上海自主招生、保送生冬令营面试在华师大二附中举行,面试官是来自清华的20多位教授,面试中,学生六至七人为一个小组,同时面对三个面试官集体面试,时间为1小时,接着,进入每人平均5分钟左右的个人面试。
“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这道考题就出现在此次招生的个人面试题中。
讲授新课一、走进伟人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年轻时曾任小吏,50岁从政因为言不能用而辞官,而后周游列国宣扬政治主张,但未受重用,晚年从事著述及教育事业。
第1课孔子与老子学案(岳麓必修3)3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点击】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清单一孔子的学说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理论家和①,②______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③______”和“克己复礼”。
a.“仁”,就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实现“爱人”必须遵循“④______”,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为了实现“礼”,就必须“⑤______”。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⑥”,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⑦。
(4)教育思想a.教育原则上:孔子主张“⑧”。
b.教学方法上:主张“⑨______”和启发诱导。
c.学习方法上:主张把学和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当仁不让于师”3.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清单二老聃与《道德经》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①学派的创始人。
2.代表作品:《②________》,又称《老子》。
3.思想内容(1)哲学思想a.认为“③________”,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b.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④”,以“无事取天下”。
3.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⑤________、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核心突破】1.孔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仁”的思想: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社会激烈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使社会生产、生活遭受严重破坏,同时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因连年战争,不断加大对人民的搜刮、盘剥。
在这种状况下,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社会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这是其“仁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探究案探究一:孔子的思想1.史料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颜渊》问题:据材料回答“仁”的含义是什么?“仁”运用到治国上,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什么积极作用?2.史料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孔子对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天子才能享用的8排64人规格的乐队在庭院奏乐舞蹈大为不满,感叹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问题:据史料回答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3.史料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问题:据史料回答“仁”和“礼”的关系是什么?探究二:老子的思想1.史料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曰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4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第2章问题:根据史料回答,老子作为哲学家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史料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3章问题:从史料中可以看出老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答案探究一:1、【提示】“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关爱别人。
主张:“为政以德”。
积极作用: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2、【提示】“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
其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
3、【提示】“仁”与“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例林口县第四中学刘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结合孔子和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及其不同方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其民族自豪感。
导入:近代学者夏曾佑曾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句话道出了孔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那么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同一时期的老子又有哪些主张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的学说情境复原:孔子、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你认为以下哪项情形与二者生活的时代不相符()A.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井田制遭破坏B.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士”阶层D.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被严格执行答案:D设计意图:人教版教材当中用了相当篇幅介绍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但是岳麓版教材只是在第2课引文部分有所体现,为节省授课时间又凸显历史学科的严谨,这里我设计了这道选择题既能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能让学生明了孔子和老子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明白,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知识梳理:学生根据课前的导学案,梳理本科知识,对本课知识有基本了解。
重点阐述孔子的思想主张。
(一)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1)仁合作探究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讲述孔子思想。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第1课孔子与老子编制:审核:审批:时间:2011-11-4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识记关于孔子、老子及其思想主张、影响;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yi)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 C.“克己复礼” D、“仁义”和“王道”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C.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D.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3、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
“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4、以下四种政府孔子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 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 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5、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表明他()A.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 C.主张顺应自然 D.相信天人感应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7、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
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孔子与老子说课稿孔子与老子说课稿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到处呈现其永久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进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育同学对民族文化的骄傲感。
【课程标准】一、学问目标: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二、力量目标: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育同学分析和归纳问题的力量;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育同学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力量;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同学增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见;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教法与学法】高二同学有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肯定的思索的力量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力量。
但依据本课的特点,同学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爱好,所以教学中我实行“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
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即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学问观点、看法、熟悉和看法、情感,最终得出结论,猎取历史的启迪。
这样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育了同学合作学习的力量。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创新感悟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一组图片。
图片反映了什么状况?同学思索回答下列问题使同学熟悉到孔子被后人神化尊为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孔子与老子孔子的学说支配同学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家乡曲阜的照片有一位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如派你去关心他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同学阅读教材、思索,得出结论同学通过角色扮演,很简单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见,这样既把握了学问,又增添了同学口头表达的力量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奉献的内容表格〔老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支配同学填写表格有关内容同学回忆和阅读教材,思索、归纳同学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见,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学习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创新感悟孔子与老子孔子思想的影响 (课件展现图片)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同学周游列国,盼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见。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学案)
本 课
[历史评价]
栏 目
孔子与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开 关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老子: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 的哲学家。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 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 产生了深远影响。
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
本
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
课 栏
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下列哪
目 开
一观点,体现了上述规定
(B)
关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自我·检测区
学案1
6.“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本 课
答案 (1)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时代并未
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的“仁”、“礼”主张对于今天我们“以人为
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并且孔子
的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二 老聃与《道德经》 知识主线
开 关
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但在战乱纷争的年
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
的冷落。
互动·探究区 主题 2 孔子思想的影响 情境材料
学案1
本
课 栏 目
非洲孔子学院揭牌 北欧孔子学院成立 探究思考
孔子与老子PPT32(说课)(课件、教学设计共2份) 岳麓版
(2)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主要影响; (3)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对比,让学生体会儒家思想的影响,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并理解孔子的历史地位。)
过渡 播放视频孔子拜师
突破难点
方法:展示三幅漫画。结合教材理解漫画含义。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知老子的思想
重 难 点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学内容确定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仁”、“礼”、 “道”等 概念;体会老子思想 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
学 情
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学生通过以 往的学习已有所了解,但对其思想内涵不一定有深刻 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 想家的主张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以此领会中国传统 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四、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复习巩固,梳理知识
历史影响
人物 学派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孔子
儒家
仁、礼、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在世 界文化史上有 重要影响
老子
道家
无为而治
道是万物本原 辩证法
第一个探讨宇 宙本原;对中 国文化产生深 远影响
五、迁移运用 当堂达标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D )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2)(3)(4) C、(1)(3)(4) D、 (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B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
岳麓版必修三 第1课孔子和老子 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学案学案01 第1课孔子和老子【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准确识记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影响,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2.掌握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3.比较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异同点。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课前预习](阅读课本2-3页大字以及小字内容)1.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内容(1)思想核心:,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和“克己复礼”。
①含义:“仁”,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在人际关系上则是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
途径: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②含义:“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途径:为了实现“礼”,提出“____”主张。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____________”。
但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3)哲学思想: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4)3.(1)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和____________的时代未受到太多重视。
(2)对后世: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__。
[课堂探究1] 孔子思想的地位及影响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颜渊》材料二孔子是主张积极入世的……领着一班学生东跑西颠,周游列国十四年,向各国君主进行游说。
可是,人家对他常常是敬而远之,尊敬他却不重用他。
孔子四处碰钉子,最后只好又回到鲁国。
——摘编自《中国通史故事》(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
《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一课,本章主要讲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本课主要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看材料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收集孔子的名言及故事,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 1987 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三孔”及孔子、老子的图片,由此导入本届课内容。
本节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新课学习: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的生平及主要活动孔子:名丘,字仲尼。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参考答案】
(1)核心内容:“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2)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3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
进步。
(5)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研究曲阜孔氏族谱等。
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小学
孔子和老子教学设计小学导言:孔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他们的教导对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界,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运用到小学教学中,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认识孔子和老子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孔子和老子的生平和贡献。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倡导“仁爱”和“礼治”,强调孝顺、忠诚和正义等美德。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出了“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二、生活实践与思想理论的结合通过生活实践和思想理论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论语》和《道德经》,然后与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对比和讨论。
在社会科学课上,可以介绍孔子和老子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理解,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个人修养。
在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模拟法庭的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如何公正地解决纠纷。
在语文课上,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宏大思想的文学作品,并引导他们思考作品中的道德和哲学问题。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义感、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四、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在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运用到小学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并有能力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
最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小学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思维能力。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主张“以柔克 刚”,相传老子曾经张 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 对弟子们说:“我那些 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 而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 在。”
道家思想与中国艺术形式
(艺术鉴赏、价值取向)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王徽《叙画》 两匹马,一个人, 一幅浓重的水墨画, 静静的贴在远处的黄昏
解读王国维《人间词话》(原创)张坪
对待鬼神: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 在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2004年是孔子诞辰2555年,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 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 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 而且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 响深远。但是,他的生前是否 真的如此风光呢?史书载,他 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 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 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 处碰壁,不被采纳。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的哪些 思想?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
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出发,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 ?具体含义是什么?历史上哪个 朝代应用最为明显 ?
你如何看待这种治国方法?在 今天有无借鉴意义?
有这 用种 吗思 ?想 举在 例现 说实 明中 。
老 子 的 话 是 什 么 意 思 ?
5.(2002年新课程文综题)儒家思想适 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 化。“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 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6.(2004年上海卷3)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 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 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新-课-标-第-一-网〖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和弟子、国君的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通过对今天城市管理问题的思考和对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近代学者夏曾佑说过:“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这话道出了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孔子和与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老子,他们一个创立了儒家,另一个是道家的鼻祖。
【新课学习】一、孔子及其思想(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走进山东,它的自然风光令人着迷,比如五岳独尊、蓬莱仙境、大明荷花、微山芦苇,但是它的人文景观更胜一筹,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认识这片金壁辉煌、规模宏大的建筑吗?这是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庙,它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孔庙大成殿里,孔子的塑像被当作神一般供奉着。
大成殿前的杏坛,是孔子晚年讲学的地方,它记刻着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功劳。
孔庙周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牌坊彰显着一位圣人的业绩。
看看孔林中的孔子墓,墓碑上刻着什么字?——“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大成”,乃集大成之意,“至圣”,最高的圣人,这是何等的荣誉!孔子先后获得这些封号:汉平帝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文宣王”,元代封他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洞察出什么呢?(孔子的封号一加再加,直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反映了孔子地位的上升和儒家思想有封建社会深受重视。
)类似的孔庙、孔子塑像散落于世界各地,在韩国汉城、越南河内、日本东京、德国柏林、英国伦敦等地都能见到,这说明了什么?(孔子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
)X|k |B| 1 . c |O |m死后的孔子倍享殊荣,生前的孔子却十分落魄。
这张图片反映了孔子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周游列国,55岁时他率领一群弟子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人理睬他,这时的孔子像一只流浪狗。
但他坚持了十四年,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然后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同时整理了《诗》、《书》等古代典籍,为文化传承做了很大贡献。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论语》)下面让我们根据《论语》摘录了解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1.“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模拟对话情境体验:幻灯展示三则与“仁”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的对话。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教师引导: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仁,指仁爱,关爱别人。
)教师: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仁,从人,从二”,反映人与人的关系。
怎样“爱人”?(孔子说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帮助别人实现其需求。
)孔子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的?(春秋之际,战争不断,孔子寄希望于仁爱挽救社会。
)统治者心存“仁”的话会怎么做?(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仁者爱人的思想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为政以德”,解读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以德来治理国家,用德教化人民,爱惜民力。
)“为政以德”有什么积极作用?(政府有很强的凝聚力,社会稳定、和谐。
)案例思考学以致用崔英杰案案件中的崔是一个小贩,一个从河北来到北京的23岁的年青人,这之前他曾是个军人,荣获“优秀士兵”称号,复员后找了份保安工作,但连续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父母又身患疾病,于是就在马路边摆摊卖烤肠。
案件中另一个人是北京市海滨区城管监察大队副队长李志强。
2006年8月11日,李志强带领十几个人到中关村路段执法,遇到了卖烤肠的崔英杰,执法人员扣押了他的三轮车。
事后,崔英杰回忆当时的情况,“我哀求他们,什么东西都可以拿走,就是请把我的三轮车留下,因为那是我头天刚刚借钱买的。
”但是城管还是把三轮车装上卡车,准备拉走,于是崔英杰冲上去想要回他的车,这时,他的手和李志强碰了一下,他以为李志强要抓他,随手一扒拉,不料切烤肠的刀刺中了李志强的颈部,造成李志强死亡,这是他始料不及的。
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这一案件作出一审宣判,被告崔英杰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次城管执法行动,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使两个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
而类似的城管与小贩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在中国许多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猫和老鼠的游戏,你来我跑,你退我进。
学生活动:试着以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思想来看待城市管理问题,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学生可能会回答如果城管执法态度温和一点,血案不至于发生;如果政府职能部门多一点服务意识,多一点底层情怀,考虑到在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来人员、下岗职工,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得不到社会保障机制的救济,只能做点小生意来维持生计,对他们来讲这点小小的经营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在城市里规划一些地方让他们卖水果、卖糖炒栗子、擦皮鞋,完全可以实现城市管理与小贩、市民利益的共赢,这便是仁爱。
学生回答也可能偏离主题,这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让学生学会关注默默不语的芸芸众生,意识到建立洁净文明的大都市不应该以牺牲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利为代价,以此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w W w .x K b 1.c o M2.“礼”的学说:等级与秩序模拟对话情境体验:幻灯展示三则与“礼”有关的材料,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模拟孔子和学生、诸侯国君的对话。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教师引导: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礼”是什么意思?(礼是指周礼,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礼仪规范和良性化的社会秩序)“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礼”是实现“仁”的手段)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学生可能肯定它也可能否定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做必要的引导,指出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有保守之处;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非常重视每个人的责任,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这样,天下便会仁爱和睦。
孔子关于个人责任的主张,后人把它阐发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完整而远大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有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脚踏污泥,心忧天下。
)3.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从材料可知,在鬼神观上,孔子主张敬天地远鬼神,其关注点放在人事和现实社会上。
4、孔子的教育思想学生列举:孔子一生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办教育,成绩斐然。
他在教育中总结了不少精彩的话。
由一个小组的同学列举孔子的教育主张,每人一句,不重复。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新课标第一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师引导: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否还有指导意义?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以下四种政府,你们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如果是孔子,他会选择第二种,但在老子的眼中,最好的政府是第一种,这出乎一般人的意料,老子的思想真是非同寻常。
二、老子及其思想老子还有很多与常人不同的看法,比如,有和无哪个作用比较大?一般人注意到了有,而老子却重视无,一个房间,我们利用了它的无容纳人和物,门窗、器皿,正是它们的无成就了其作用;柔弱与坚强哪个好呢?在老子的眼中,柔弱胜于坚强,人活着时躯体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草木活着时是柔软的,死后僵硬了;天底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可是水却能攻克最坚硬的东西,比如水滴石穿,所以刚强不是最高层次,柔弱才是最高境界;力争上游好吗?老子却发现水是往低处流的,大江大海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们处在一般人瞧不起的卑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