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久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摘要:文章结合某实体工程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耐久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问题,为耐久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我国的推广应用积累的新的技术资料。

关键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属于公路自然区划的一级区划,属山岭重丘区,自然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650mm左右,一月平均气温3.5℃,七月平均气温24.5℃,年平均气温14℃,冬春易旱,年日照2600h。采用耐久性柔性基层路面结构见图1和图2。

2 配合比设计

通过对三种不同级配的体积性质分析,确定了sma13的目标级配组成,见表1。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设计空隙率取4.2%,最佳油石比为6.1%。根据各个级配的估算沥青用量,结合设计经验拟用3.9%的沥青用量成型旋转压实试件,沥青混和料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依据沥青试验中的粘温曲线。通过不同级配的体积性质的比较,根据superpave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了sup25的生产配合比级配,见表2,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为3.8%(油石比为4.0%)。通过对不同矿料级配的比较,定了lsm25生产配合比级配,见表3。根据设计级配成型油石比为3.0%、3.5%、4.0%、4.5%的试件。根据设计要求,空隙率要求在4~6%之间,采用5%的空隙率作为设计空隙率,

通过测试试件马歇尔各项指标,得出对应设计空隙率5%的油石比为3.8%,因此选用3.8%的油石比为设计油石比。依据superpave的设计方法,在选择集料级配时,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集料的性质(密度和吸水率)计算出三个级配的初始用油量,用初始用油量成型试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出这三个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在空隙率为4%时所需的沥青用量及相应的沥青混合料其他

性质:粒料间隙率(vma)、饱和度(vfa)、矿粉与有效沥青之比(f/a)、初始旋转次数的压实度等。根据各个级配的估算沥青用量,结合设计经验拟用4.3%的沥青用量成型旋转压实试件,沥青混和料的拌和温度和压实温度由沥青供应商提供。通过对三种不同级配的体积性质的比较,根据superpave的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了sup20生产配合比级配,见表4,最佳沥青用量为4.3%(油石比为4.5%)。根据工程要求,选择粗中细三种级配进行比较。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确定三种级配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采用最佳含水量成型试件进行4天浸水cbr试验验证。根据cbr>100%的要求,选用其中一种级配作为设计级配(见表5)。设计级配的cbr为101.8%,最佳含水量为2.9%,最佳干密度为2.168g/cm3。

3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

(1)沥青混合料施工。①混合料拌和。采用意大利sim3000型拌和楼,产量250t/h左右,各层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和拌和温度情况如表6所示。②摊铺碾压。施工遵循紧跟碾压的原则,各层的摊铺温度及碾压温度如表7。各层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方案,如表8和

表9所示。③施工时应作到:控制原材料质量及矿质混合料级配;施工油石比及标准密度以gtm试验结果控制,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获得的最佳油石比低,更有利于提高抗车辙能力;保证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和拌合时间,观察出仓沥青混合料色泽、拌合均匀性、让沥青充分裹覆集料;保温运输,保证混合料摊铺、碾压温度,减少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和集料离析;调试摊铺机具,确保摊铺厚度;合理组织压实机具,增加碾压次数,增大压实功,保证压实度。

(2)级配碎石基层施工。①碎石由坚硬、耐久的岩石轧制而成,应洁净、干燥,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耗性。其颗粒形状应具有棱角,接近立方体,不得含有软质和其它杂质。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压碎值≤26%;碎石中针片状含量20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组合压实,初压和终压采用光轮压路机,复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遍数应结合压实层厚度通过现场试验确定。③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最大干密度以gtm试验和室内重型击实试验结果为参考,通过现场试铺最后确定;注意控制混合料含水量,含水量以高于最佳含水量1%-2%为宜;摊铺前在级配碎石的下卧层上适当洒水,增强上下两层间的粘接;多次调试摊铺机具,保证摊铺厚度,防止混合料发生离析;在施工过程中适时洒水,保证碾压过程中的含水量,以利于提高级配碎石基层的压实度;碾压过程以振动压路机为主,先静压一遍,振动3~4遍,静压收迹,压实度达98%以上;压实完毕后,及时检测压实度,发现压实度不足时采取补压等措施进行处理,直到满足质量要求。

4 结束语

经过一年的运营的跟踪观测发现,路面路况良好,没有出现任何裂缝、坑槽等病害;弯沉很小,结构强度良好;各试验段摩擦系数均较大于50,抗滑性能良好;路面平整度良好,车辙均较小,车辙深度为0.31~0.65cm,基本没有轮迹带泛油现象;表明该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施工是成功的,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丽民.级配碎石基层设计与施工[j].路基工程.2007(5).

[2]李丽民,杨建民.高等级公路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应用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9,23(1).

[3]李丽民,何兆益.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与施工[j].中南公路工程,2006,31(5).

作者简介:胡呈龙(1976,2-),男,汉族,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高速公路施工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