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社区与家庭、学校的关系
第八课文明社区家家奉献第二框社区与家庭、学校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家庭生活离不开社区,社区能为家庭排忧解难,社区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成长的园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的自主探究式的调查、访问,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交流和演示,了解社区组织为家庭生活提供的各种服务,体验社区生活对自身成长的促进与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深入调查了解社区组织与家庭、学校的关系中,领悟到在社区生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增强社区意识,从而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在多姿多彩的社区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家庭生活离不开社区。
2、难点:社区是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
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课前准备:1.分小组调查、参观走访自己所在社区为家庭提供的一些服务情况。
如对老年人、残疾人、特殊困难家庭的一些有效措施和典型事例,并整理交流。
2.学生收集社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照片。
3.采访自己所在社区的“名人”,用多种形式把采访结果与大家分享。
四、教学过程:【板书:第八课第二框社区与家庭、学校的关系】师:由请我们今天的主播。
掌声欢迎。
生:【PPT】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播**。
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则来自江桥镇杨柳社区的小故事。
每当走进杨柳社区“阿拉一家人”睦邻点,总会让人倍感温馨与快乐。
编织毛衣、做粽子,游戏、旅游等活动是这个睦邻点的固定节目。
【PPT】通过睦邻点,闲暇的居民不再寂寞、志同道合的邻居有了伴、同龄的孩子有了兄弟姐妹,邻里之间同欢乐共和谐,成为一个大家庭。
一年来,睦邻点的居民除了经常聚在一起聊家常外,每天还参与棋艺、读书看报等活动,社区还组织他们参加了不少有意义的活动。
【PPT】比如春节刚过,睦邻点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下,老老少少63人积极参与“弄堂游戏大比拼”。
造房子、抽陀螺等弄堂游戏让大家找到了久违的童年乐趣,增进了邻里间的情感。
【PPT】每年的元宵佳节,杨柳社区与江桥消防中队一起开展元宵活动。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一、本文概述1、简要介绍当前教育环境中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品德教育和社会化进程的关键场所。
家庭则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的营造以及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而社会则以其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增长见识的平台。
然而,当前的教育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学生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这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教育合作面临诸多困难。
因此,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教育合作,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合作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同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2、阐述“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承担。
这种“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更是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
其重要性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每个环境都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和初步的社交经验;学校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社会则提供实践平台和多元文化的体验。
三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增强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通过“三位一体”的合作,可以确保学生在不同环境中接受到的教育信息是一致的,从而增强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在当今社会,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协作和共同努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齐抓共管的目标。
一、家庭1.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2 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价值观,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等。
1.3 家庭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二、学校2.1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2.2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3 学校应该与家庭和社会保持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
三、社会3.1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广阔舞台,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3.2 社会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3.3 社会应该与家庭和学校一起共同育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匡助。
四、齐抓共管的重要性4.1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4.2 惟独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干真正做到全面育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材。
4.3 齐抓共管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模式。
五、实现齐抓共管的途径5.1 建立家校社合作机制,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5.2 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5.3 倡导全社会共同参预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齐抓共管是实现优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惟独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干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与关系
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与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互动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的学习场所,从孩子出生起,家庭就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一个教育场所。
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们最为亲近的人,他们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导师和榜样。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在最重要的成长阶段,父母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行为都会深深影响到孩子。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园,学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培养场所。
教师是孩子们在学校最为亲近的人,他们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指导者和启蒙者。
在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育质量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其次,社会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社会是一个孩子与外界进行互动和沟通的场所。
在社会中,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更加广泛的知识和经历,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和感受。
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所,帮助孩子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潜力和成长。
社会对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来自社会环境的各种形式,它可以包括技术进步、社会政治形势、文化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
在一个相对稳定、富裕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可以更加集中地关注于孩子们的教育,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快速、准确地适应成长环境。
在一个更加动荡和贫困的社会中,孩子们需要通过更加努力学习和锻炼以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
此外,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还会导致家庭和学校的改变,例如父母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也会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最后,如何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第一,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一个良好的伙伴关系,建立家校沟通平台。
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在教育内容方面虽然有环环相扣的关系,但要明确的是各有侧重。
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他们接受教育的顺序应该先是家庭的、再是学校的、再后是社会的,当然三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
在孩子未上学前,家庭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就是说它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不甚紧密。
而孩子进入学校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紧密起来。
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所以,要做好家庭教育,就应该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着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
人们有一个共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为此,要明确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所以,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夯实基础。
二是它的教育内容包罗万象。
孩子要成才,必要的条件是应该具备积极的、向上的、坚韧的做人做事的好习惯,同时要有一种较强独立生活能力。
家庭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种种好习惯。
只有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才能汇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溪流,集成孩子提高生活能力的江河。
三是它贯穿于人的教育的自始至终。
所以我们讲的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家庭教育要处理好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是要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首先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是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其次要通过家庭教育把孩子学到的知识融化在实践中,把做祖国建设合格人才的愿望作为孩子人生的总目标;第三要打好家庭教育的“持久战”,改变“依赖”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被动状态。
家庭教育有常计划和短安排,要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积极主动地、经常地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要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的问题。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一、家庭的概述(一)家庭的定义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基础和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
社会学对家庭的定义考虑的是家庭发挥功能的方式。
家庭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始终在不断地演化着、发展着。
[1](二)家庭的特点在教育社会学中,普遍的观点是将家庭视为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
家庭具有初级群体的所有特点.第一,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第二,家庭成员人数较少,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第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第四,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第五,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
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又使得家庭的影响在其效果上显得异常有力.(三)家庭的功能1。
家庭的社会功能包括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2.家庭的教育功能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着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施与的影响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例如,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在形成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教育影响不仅带有广泛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家庭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组织、教育机构而言有着它特别优越的有利条件。
第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所谓先主性,指的是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它使得受教育者继后接受其它影响时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即奠定了他接受教育的基础.第二,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一般来说,双亲和子女的关系更具有情感色彩,更富有人情味.在家庭中,家长对子女传输教育要求、教育信息时,多以家庭情感作为其载体,这样有易于控制子女的行为.另外,未成年子女的物质、文化的各种需求,都要通过家庭而获得满足。
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在教育内容方面虽然有环环相扣的关系,但要明确的是各有侧重。
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他们接受教育的顺序应该先是家庭的、再是学校的、再后是社会的,当然三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
在孩子未上学前,家庭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就是说它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不甚紧密。
而孩子进入学校后,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十分紧密起来。
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所以,要做好家庭教育,就应该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着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
人们有一个共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为此,要明确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所以,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夯实基础。
二是它的教育内容包罗万象。
孩子要成才,必要的条件是应该具备积极的、向上的、坚韧的做人做事的好习惯,同时要有一种较强独立生活能力。
家庭教育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种种好习惯。
只有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才能汇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溪流,集成孩子提高生活能力的江河。
三是它贯穿于人的教育的自始至终。
所以我们讲的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家庭教育要处理好与学校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是要根据家庭教育的特点,首先打好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是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其次要通过家庭教育把孩子学到的知识融化在实践中,把做祖国建设合格人才的愿望作为孩子人生的总目标;第三要打好家庭教育的“持久战”,改变“依赖”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被动状态。
家庭教育有常计划和短安排,要结合各个家庭的实际,积极主动地、经常地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要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要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流于形式的问题。
小学社会认识家庭学校和社区的重要性
小学社会认识家庭学校和社区的重要性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而社区则是孩子与外界接触的第一个平台。
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孩子的社会认知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家庭中,孩子能够学习到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培养出积极向上和健康发展的心态。
其次,学校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是孩子接受知识和教育的主要地方,也是孩子结交朋友、开展各种活动的重要平台。
在学校中,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拓宽自己的眼界。
同时,学校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地方。
在学校里,孩子能够学会团队合作、竞争与合作,并通过参加社团、班级活动等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另外,社区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个窗口。
社区是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
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孩子能够了解社区的资源与人文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区提供了孩子与不同年龄段人群交流的机会,可以拓展他们的社交圈子,学习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
社区还承载了孩子们共同的记忆和集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与社会的联系。
从小学开始,学校和社区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社区通过开展各种合作项目,共同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邀请社区的专家来开展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区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可以共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社区生活,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共同为孩子提供了成长所需的有利条件和机会。
家庭是孩子最亲近的环境,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和教育的场所,社区是孩子拓展社交关系和参与社会的平台。
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模式下的学生成长
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模式下的学生成长在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模式下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合作模式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模式下,学生得以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层面上获得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起点,为学生提供了温暖的家庭环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社区是学生成长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活动和交流平台。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和互补关系,共同促进了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模式下,学生的各种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和支持。
家庭可以通过参与学校、社区的活动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校和社区的表现和需求,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社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社区可以通过与家庭和学校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成长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活动和服务。
三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另外,在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模式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提升。
家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社会活动和服务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三者之间的合作共赢,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新人。
总的来说,在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模式下,学生成长过程得到了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各种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和支持,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提升。
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互补、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教育观强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育
教育观强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育现代社会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观强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共育,意味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紧密合作,共同育人,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负责,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两个最主要的环境,它们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是孩子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所,而家庭则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是他们的情感港湾。
学校和家庭应该相互协作,互相补充,以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与家庭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
学校应该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
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其次,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该在课堂上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守纪律、积极参与等良好行为,而家庭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守时、整洁、协作等。
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孩子们能够形成积极的行为模式,培养出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
而家庭则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发掘潜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二、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也是教育观强调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而社会则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首先,学校与社会应该加强教育教学的对接。
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业人士来校开展讲座、讲授实用技能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践经验。
社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为学生们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社区参与教育: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协作关系”
社区参与教育: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协作关系1. 引言社区参与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强调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
通过建立良好的学校与家庭的协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社区参与教育,以及构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机制。
2. 社区参与教育的意义社区参与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区是一个充满资源和知识的宝库,通过将社区资源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实践性更强的学习机会。
其次,社区参与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双方互信和理解,形成共同培养孩子成长的共识。
最后,社区参与也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 实现社区参与教育的途径3.1 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机制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实现社区参与教育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立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们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提供家长沟通平台,如家长微信群、家长会议等,方便双方交流经验和反馈问题;•建立家校互助小组,鼓励家长之间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社区资源融入课程设计利用社区资源丰富课程设计是实现社区参与教育的有效手段。
学校可以:•在选修课中增设由社区专业人员授课的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面;•制定地方特色教育计划,利用本地历史、文化、环境等资源进行跨学科整合。
3.3 鼓励社区志愿者参与教育活动社区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加强对社区志愿者的宣传和筛选,确保志愿者具备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设立合适的奖励机制,激发更多人参与志愿者工作;•定期举办感恩活动,表达对志愿者的感谢和赞赏。
4. 社区参与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4.1 沟通问题由于家庭条件、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困难。
社会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与互动
社会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与互动在当今社会,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与互动。
家庭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起点,学校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场所,而社会则是个体实践和交流的舞台。
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首先,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两者在教育孩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环境,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负责培养孩子的品德、价值观和基本生活技能。
而学校则是孩子接触到新知识和不同社交环境的场所。
在学校中,老师们负责传授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前提,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社会与学校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的教育活动旨在将个体培养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才。
学校中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传播者。
在学校中,学生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等社交技能。
而社会则提供了学生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场所。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区服务等形式,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社会和家庭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变革。
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家庭则是个人在社会中的重要依托。
在社会中,个体通过工作、交流和参与社会活动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而家庭则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温暖的庇护所,家庭的稳定和健康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社会、家庭和学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三个重要方面。
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着一个有序、稳定和和谐的社会。
只有当社会、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与互动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概述: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它们在塑造孩子的品德、智力和社交技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协同育人,可以提供一个全面而积极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家庭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品德品质。
家长应与学校和社区保持紧密合作,分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共同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
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为他们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场所。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
社区的作用:社区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孩子在社区中建立社交关系、参与社区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区应该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并与家庭和学校密切合作,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成长支持。
协同育人的策略:- 加强家校沟通: 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孩子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计划。
- 建立家校社区合作机制: 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建立协作机制,共同规划和实施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
-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电脑等设施,以满足孩子的研究需求。
- 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教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论:加强家庭、学校、社区的协同育人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关键。
家庭、学校和社区应紧密合作,为孩子提供全面而积极的成长环境。
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我们能够共同培养出更加优秀、健康、有责任心的新一代。
分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的关联性
分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的关联性前言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孩子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境。
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的关联性,并探讨其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主要场所。
在学校中,孩子能够接触到系统化的知识和学科,并通过研究与同学互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资源,培养孩子的研究动力和能力。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能够给予孩子爱、关怀和指导。
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家庭责任感。
家庭教育还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社区教育社区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社区教育与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重要的互动。
社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区也是孩子交友和社交的场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三位一体教育关联性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学校提供了研究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家庭教育培养了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社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者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使其在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平衡发展。
结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的关联性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共同起到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价值观和品质的作用。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总结6篇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总结6篇篇1引言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教育工作,我校积极与家庭和社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一、合作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已经不再是孤立的个体。
家庭和社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因此,我校积极寻求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机会,共同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合作,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增强家庭和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参与度。
二、合作内容与措施1. 家庭合作我校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方式,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家庭合作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参与课程设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资源。
(2)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3)家校共育: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及时分享学生在校表现和家庭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2. 社区合作我校积极与当地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在社区合作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共享:与社区共享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同时利用社区的公共设施开展教育活动。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安全保障:与社区合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成果与成效通过学校与家庭、社区的紧密合作,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1. 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
2. 家庭和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度明显增强,家长和社区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3.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社区教育作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桥梁
社区教育作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桥梁在现代社会,社区教育日益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重要桥梁,发挥着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家庭参与度的关键作用。
这一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传授,更包括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家长和社区成员的支持与参与。
社区教育的定位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业支持,更是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社区教育,学校与家庭可以实现双向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这一框架内,社区教育主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其目标,包括讲座、工作坊、家校合作项目、文化活动等。
这样的丰富形式让家长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与学校互动,分享彼此的信息与经验,从而加深对孩子教育的理解和参与感。
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学校与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
家长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的合作伙伴。
社区教育的积极开展使得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成为可能。
家长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方针政策,同时,学校也能及时获取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反馈。
此时敏感于社会变革的教育者,会充分意识到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通过社区教育的平台,家庭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理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并与教师建立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这种基于理解与合作的关系,不仅推动了学生的成长,也提升了家长对教育过程的认同感。
对于学校而言,社区教育可以成为拓展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
许多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可以为学校提供丰富的非正式学习机会。
例如,社区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中心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主题讲座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动手能力。
此外,社区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和岗位体验,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建立有效互动关系,需要家长、教师和社区成员共同参与。
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议、组织校外活动等方式,形成结构化和制度化的互动机制,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从中获得价值。
这样的互动也有助于克服家庭与学校之间因时间、空间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达成共同育人的目标。
社会认知了解家庭学校社区
社会认知了解家庭学校社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庭、学校和社区是三个至关重要的环境,它们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发展和社会认知。
家庭是我们最初的港湾,是塑造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的摇篮。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家庭就开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父母的关爱、教导和榜样力量会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中。
父母的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情感,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他们给予我们的安全感和支持,让我们有勇气去探索世界,去尝试新事物。
家庭中的互动模式,如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解决冲突的方法,也会影响我们日后在社会中的交往能力。
而且,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影响我们的发展方向和社会认知。
学校则是我们接受系统教育、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
在学校里,我们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合作、如何竞争。
老师们的教导和引导,让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体系。
学校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想法,学会了团队合作,也学会了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
此外,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比赛、社团活动等,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让我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培养社会责任感。
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是家庭和学校的延伸。
社区的文化氛围、邻里关系、公共设施和服务等,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和谐、安全、充满活力的社区,能够让居民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在社区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从而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对社会的认知。
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如节日庆典、志愿服务等,也为我们提供了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价值。
而且,社区的环境和设施,如公园、图书馆、健身房等,也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家长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家庭与社区关系
家长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家庭与社区关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与社区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庭是学生最贴近的社交圈,社区则是学生与外界的重要纽带。
因此,家长会作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共同关注学生的家庭与社区关系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与社区影响学生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家庭是培养孩子的第一课堂,对学生的家庭与社区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家庭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
在家庭中,孩子可以通过与父母、亲属的交流,了解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家庭也是学生获得情感支持的源泉。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能够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激励和支持,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勇敢与坚持。
二、社区对学生的影响与家庭相辅相成的是学生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社区是学生接触外界的第一个社会群体,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社区能够提供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例如,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等都能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其次,社区也是学生学习社交技能的平台。
在社区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从中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并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
三、家长会共同关注学生的家庭与社区关系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家庭与社区关系,家长会应当发挥其作用。
家长会作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可以为学生搭建起家庭和社区之间的沟通平台。
家长会可以组织家长们一起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环境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
同时,家长会还可以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家庭与社区关系的建设和提升。
此外,家长会还可以与社区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
比如,组织学生与社区居民一起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社区,进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
总之,家庭与社区关系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研究
学校教育的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研究概述学校教育的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成功学习。
这种合作模式认为教育应该超越课堂,通过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与参与,创建一个更全面、丰富的教育环境。
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家长参与教育•定期家访或家长会议: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家访或召开家长会议,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和需要改进之处。
•家长志愿者参与:鼓励、培养并安排家长志愿者参与到学校活动中去,例如托管班、运动会等,以及协助老师在课堂上组织活动。
家庭作业参与•家庭辅导:学校提供相关辅导材料给家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作业要求,并提供适当的指导。
•家庭作业展示:定期举办家长参观或作业展示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并与教师交流。
社区与学校合作模式社区资源整合•学校开放日:定期开放学校让社区居民参观,了解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
•社区资源共享:建立与社区各个机构、组织的合作关系,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
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者教育:通过培训和指导,鼓励社区居民成为学校的志愿者,并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例如举办亲子活动、托管班等。
效果评估和未来发展•效果评估:定期对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进行评估,以确定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并取得预期效果。
•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并寻求更多创新方法以促进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结论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对于学校教育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教育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此外,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教育的积极参与,并为其未来的成就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加强家庭和社区合作模式是一项值得推广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基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社区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连的社区成员对所属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
(二)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
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的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第二次大战结束之后,但社区教育的实践史却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早期的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的学校为中心,借助学校和社区其他文化机构的物力、人力,根据社区的实际和群众的需要,为社区全体居民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道德修养的广泛教育活动。同时,强调社区教育为社区的文化、福利建设和社区发展服务。美国现代的社区教育,则由社区中心学校发展为普遍的社区初级学院这种教育机构,并且由大学教授或社区教育专家率领学生,协助居民从事调查、规划及举办社区的发展与教育活动。
第四,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由于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观察、教育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故双亲对子女的情况最为熟悉,最为了解。
(四)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首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因为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父母是他们第一任老师,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家庭中,在父母周围活动,父母的思想风貌、理想信念、道德方式、生活方式、语言行为、以及相互之间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态度、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影响作用。从他们能够接受客观影响开始就在接受家庭各种影响和教育。先入为主,家庭在最初几年给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可以说是他们以后发展的基础。
1.以一定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至于人口的多少,并无一定的要求、规定。
2.人群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有一定界限的地域。其面积的大小,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3.一套相互配合的、适应各社区生活的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构。如风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2. 社 区 通 过 整 合 自 身 的 文 化 资 源 和 人 才 资 源为学校提供资源支持
资 源 问 题 是 制 约 发 展 的 重 要 问 题 , 学 校 的 发 展 也必 须 争 取 吸 引 周 围 的 资 源 。 社 区 内 的 一 些 公 共设施可以成为 学 校 发 展 的 重 要 资 源 。 社 区 中 的 公 共 图 书 馆 、游 乐 设 施 等 都 可 以 作 为 学 校 资 源 的 有 益 补 充 ; 社 区 的一 些 人 文 景 观 或 历 史 遗 迹 也 是 学 校 进 行 素 质 教 育 的重要场所。[10]
家庭的教育影响不仅带有广泛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家庭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组织、教育机构而言有着它特别优越的有利条件。
第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所谓先主性,指的是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它使得受教育者继后接受其它影响时形成一种“准备状态”,即奠定了他接受教育的基础。
我国在本世纪20、30年代也曾开展过类似社区教育的乡村教育试验。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几乎没有再涉足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直到8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创造了多种社区教育的新形式,形成了一种教育社区化潮流。当时的 主 要 特 点 是 社 区 教 育 作 为 学 校 教 育 的 补 充 ,辅助社区内 的 青 少 年 学 生 在 德 育 以 及 动 手 能 力 方 面 有 更 大的 发 展 。 后 来 , 社 区 教 育 在 内 容 、观 念 和 对 象 上 有 了新 的 发 展 , 成 为促 进 教 育 社 会 化 的 重 要 因素 , 同 时 营造 学 习 型 社 区 成 为 社 区 教 育 的 主 要 模 式 。 当 前 ,我国的社区教育蓬勃发展,2001 年 11 月教育部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确定了28个社区教育实验区,自此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深入开展。
其次,社区的发展要以学校为依托,学 校 通 过 培 养 人 才 对 社 区 发 展 提 供人 才 支 持 , 同 时 学 校 本 身 也 是 传 播 文 化 的 工 具 。学 校作 为 社 区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给 社 区 科 技 、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第三,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儿童生子家庭,长在家庭,家庭的各个侧面都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也都包含着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那种正规的、有着严密计划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它与家庭生活各方面交叉渗透,随着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受教育者发展的现状不断地变换着形式和内容。家庭中教育和生活的这种统一性,决定了家庭中教育的因素不仅仅局限于家长的教育能力以及意识到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态度,家庭的其他因素,如家庭自然结构、物质条件、家庭氛围等,也同样有力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作用,最终形成受教育者相应的个性、态度和品行。
(四)社区与学校的关系
首先,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区而存在,学 校 本 身 就 存 在 于 社 区 之 中 , 社 区 的 文 化 氛 围 和环 境 等 都 将 影 响 到 学 校 教 育 的 成 果 。脱 离 了 社 会 的 教育 是 不 完 整 的 教 育 , 不 利 于 健 全 人 格 的 培 养 。
(三)家庭的功能
1.家庭的社会功能包括生育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
2.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的教育功能,体现着家庭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施与的影响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例如,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在形成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1.社 区 以 自 身 的 环 境 和 文 化 氛 围 对 学 生 的 品格塑造、文化修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良 好 整 洁 的 社 区 卫 生 环 境 以 及 文 化 氛 围 都 将 对 学生 品 格 的 形 成 有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 这 是 发 挥 了 作 为 隐 性课 程 的 教 育 环 境 的 暗 示 作 用 和 潜 移 默 化 的 影 响 作 用 。同 时 , 社 区 内 人 群 素 质 的 提 高 又 将 更 进 一 步 优 化 家 庭环 境 和 社 会 环 境 。 这 就 形 成 了 一 个 良 性 循 环 。 这 种 参与 方 式 有 着 自 发 性 和 隐 蔽 性 特 点, 如 果 能 得 到 学 校 的支 持 , 营 造 社 区 并 促 进 其 建 设 将 对 学 校 发 展 起 更 为 显著的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因为孩子上学以后还要在家庭中生活,孩子有一半时间在家庭中学习,家庭仍然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家长的政治态度、思想作用、对问题的看法、甚至爱好与特长,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
二、社区的概述
(一)社区的定义及其特征
社区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区一词首先用于社会学,从而,变成了社会学的一个专用名词。据有人统计,对社区的各种定义已达到140种以上。比较普遍的是把它作为和一定区域相联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即是说,它是一种区域性或地区性的社会。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通常具有以下的特征(或要素):
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一、家庭的概述
(一)家庭的定义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关系基础和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
社会学对家庭的定义考虑的是家庭发挥功能的方式。家庭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始终在不断地演化着、发展着。[1]
(二)家庭的特点
在教育社会学中,普遍的观点是将家庭视为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家庭具有初级群体的所有特点。第一,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第二,家庭成员人数较少,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第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非正式的形式;第四,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第五,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又使得家庭的影响在其效果上显得异常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