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
T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控制办法(定稿)8月14日
永宁高速T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控制管理办法(定稿)一、实施该管理办法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关于《福建省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标准化指南》的要求,有效控制永宁高速T梁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提高T梁施工质量,制定该办法。
二、施工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的控制1、钢筋加工应按要求采用数控弯箍机等机械设备。
2、钢筋绑扎、安装时应准确定位,采用钢筋定位架施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无漏筋现象。
3、钢筋的保护层垫块应使用梅花形高强度砂浆垫块,绑扎牢固可靠,确保每平方米垫块数量不少于4块。
垫块规格不得私自改变。
马蹄处钢筋保护层控制尤其要重视。
以上3点桥梁专监要严格督促施工,并在过程中按规范要求控制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
三:通过检测手段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控制按照T梁出坑检测方案,由中心实验室对每片T梁进行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检测。
检测流程如下:1、T梁拆模后,施工单位统计满足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检测的梁片编号,梁片浇筑时间,梁片规格等资料,报中心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组织相关驻标段人员于3天内完成检测。
2、检测中在每片梁腹板竖筋位置测40个点,马蹄竖筋位置测20个点,测点位置由中心实验室随机定,尽量在梁片两面对称分布,腹板与倒角衔接处也要安排测点。
3、计算保护层厚度点位合格率(与设计值±5mm偏差范围内的点和总点数60的比值作为点位合格率),若出现小于6mm的测点要当场电话通知业主日常带队人员。
钢筋间距测量时,考虑到仪器定位竖筋位置的误差,钢筋间距在±15mm内都可视为合格。
4、中心实验室要将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给代表处和总监办,以便于汇总表及时填写。
反馈给管理处的结果包括电子版和打印版本。
其中电子版自采用该细则检测后一周反馈一次,发送至永宁高速质安部邮箱。
打印版本一个月反馈一次。
5、业主日常带队人员不定期对各梁场梁片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进行抽测,若发现中心实验室有弄虚作假现象,将做严肃处理。
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厚度:一、桥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2)当受拉区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l00mm的钢筋网。
(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4)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
二、预应力砼:(4)从各种材料引入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最大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06%。
超过0.06%时,宜采取掺加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等防锈措施。
三、涵洞两侧的回填土,应在主结构防水层的保护层完成,且保护层砌筑砂浆强度达到3MPa后方可进行。
回填时,两侧应对称进行,高差不宜超过300mm。
四、钢拱架应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钢拱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钢拱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五.预制拼装施工的圆形水池在满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应在满水状态下施工)六、无粘结预应力水池封锚要求(1)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2)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七、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一)准备工作(1)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应在水池满水试验后施工(以便直观检查壁板及板缝有无渗漏,也方便处理),而且必须在水池满水状况下施工。
(2)喷浆前必须对池外壁油污进行清理、检验。
(3)水泥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所用砂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mm,细度模量2.3~3.7为宜。
(4)正式喷浆前应先作试喷,对水压及砂浆用水量调试,以喷射的砂浆不出现干斑和流淌为宜。
(二)喷射作业(1)喷射机罐内压力宜为0.5 (0.4)MPa,输送干拌料管径不宜小于25mm,管长适度(不宜小于10m)。
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间距检测复习题
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间距检测复习题一、单选题1.一次保护层检验30点,如果想一次通过检验,最多可以(D )个点不合格,且不合格点最大偏差不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A. 0B. 1C. 2D. 32.《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规定,当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对钢筋公称直径检测进行验证时,应选取(C)。
(A)不少于30%且不少于6处;(B)不少于10%且不少于6处;(C)不少于30%且不少于3处;(D)不少于30%且不少于6处。
3.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C )A. 95%B. 80%C. 90%D. 100%4.板类构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设计为15mm,合格点的最大厚度为—。
(A )A. 23mmB. 25mmC. 27mmD. 30mmA. 15B. 5C. 4D. 65.纵向受力钢筋的允许误差,对板类构件为,对梁类构件为―。
(A )A. + 8mm,- 5mm;+ 10mm,- 7mmB. + 10mm, -7mm;+ 8mm,- 5mmC. + 10mm,- 8mm;+ 7mm,- 5mmD. + 10mm,- 5mm;+ 8mm,- 7mm.t cr-t6.某一测点第1次测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 i为26mm,第2次测得C2为25mm,混凝土保护层修正值C c为-1.0mm;试计算该测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为。
( A )A. 24mmB. 24.5mmC. 25.0mmD. 24.0mm7.制作校准试件时,同一钢筋两外露端轴线至试件同一表面的垂直距离差应在之内。
(A )A.0.5mmB.1mmC.1.5mmD.2mm8.进行钻孔、剔凿验证时,不得损坏钢筋,游标卡尺量测精度为(B )。
A.0.05mmB.0.1mmC.0.5mmD.1mm9.梁类构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设计为20mm,合格点的最小厚度为—。
(A )A. 13mmB.15mmC. 10mmD. 9mm10.当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小于仪器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检测评分表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评分标准
分值 试验 考核 分 构成 过程 内容 值
评分说明
得分
基本 得分
时间 得分
□未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扣 3 分;
试 验
准备 工作
15
□使用未经检定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设备,扣 3 分; 未采用标定板进行设备标定的,扣 3 分; 标定后不符合要求且继续使用的,扣 3 分;
现场 50
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未按要求操作时扣 5 分;
操作 中
□当 2 次读数的差值超过 1 时应重新检测,未按要求操作时扣 5
分;
□构件上每一测区不应少于 10 个测点,不满足要求时扣 5 分;
□检测时未标出钢筋位置及相应的保护层厚度,扣 5 分;
在钢筋交叉位置测量,导致结果失真,扣 5 分;
□检测时仪器设备应缓慢、均匀的行走,不满足要求时扣 5 分。
设备
使用 5 □未按要求及时填写,扣 2 分;
记录
□填写错误,扣 2 分;
□填写不完整,扣 1 分;
填写
试验用时 (分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用时:
10
分钟,在 30 分钟完成所有内容,得 10 分,每超时 1 分钟
扣 1 分,最多扣 10 分。不足 1 分钟按 1 分钟计。
扣分 说明 1、每项分数扣完为止;
前
检测前应确认周围是否有强磁场的干扰,未做确认时扣 3 分。
仪器技术参数设置不正确的,扣 5 分;
未正确输入钢筋直径的,扣 5 分;
测区数不应少于 3 个,并标注清楚编号,不满足要求时扣 5 分;
□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无接缝、预埋件等,不满足要求时扣
5 分;
梁柱双层配筋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
梁柱双层配筋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1.前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梁和柱是承重构件,受力较大。
梁柱双层配筋是指在梁柱交接处,采用双层钢筋进行配筋。
在进行梁柱双层配筋时,需要考虑间距和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本文将分别介绍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和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2.梁柱双层配筋间距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是指上下两层钢筋之间的距离。
一般来说,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抗弯承载力: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要满足梁的抗弯需求。
通常情况下,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梁的抗弯承载力。
(2)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如果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过大,可能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降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施工难度: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还要考虑施工难度。
如果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过小,可能会增加施工难度,影响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需要在满足抗弯承载力和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基础上尽量减小间距,并考虑施工难度。
3.保护层最小厚度在进行梁柱双层配筋时,还需要考虑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保护层是指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是指混凝土到钢筋的最小距离。
保护层的最小厚度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钢筋的锈蚀:保护层的最小厚度需要满足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的要求。
如果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够,钢筋容易受到锈蚀,从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2)钢筋的受力:保护层的最小厚度需要满足钢筋的受力要求。
如果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够,可能会影响钢筋的受力性能,降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施工质量: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还需要考虑施工质量。
如果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够,可能会增加施工难度,影响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保护层的最小厚度需要在满足钢筋的锈蚀、受力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厚度,并考虑施工难度。
4.结论在进行梁柱双层配筋时,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和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
钢筋的保护层控制方法
钢筋的保护层控制方法
1、钢筋保护层:梁下、现浇板采用预制水泥砂浆垫块或大理石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垫块的厚度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强度同砼强度;剪力墙、柱采用塑料定位卡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
垫块的平面尺寸:当保护层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为30mm×30mm,大于20mm时为50mm×50mm。
2、基础底板、现浇板保护层采用预制水泥砂浆垫块,纵横间距基础底板<1000mm、现浇板<600mm,基础底板板上部受力筋采用Φ16钢筋马蹬通长设置架立间距≤1000mm,现浇板采用Φ12钢筋马蹬通长设置架立间距≤1000mm,保证钢筋位置,控制保护层的厚度。
马蹬应设置在上下层钢筋之间,且应牢固焊接在下部负筋上, 制作方法如图示:
3、剪力墙、柱子钢筋采用塑料定位卡控制保护层,间距500mm,沿墙、柱子高度均匀布置。
4、梁及现浇板下部受力筋采用大理石垫块控制保护层。
梁下部垫块间距500㎜,板下部垫块间距800mm,呈梅花型布置。
梁侧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使用塑料定位卡。
对于负弯矩筋和悬挑构件,按照构件厚度加设Φ12通长马凳。
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检测
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1、取样方法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总数的2%并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对于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并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对于悬挑板,应抽取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并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少于20个时,应全数检验;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梁、板类构件,测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时应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并用磨石将表面浮浆等不平整处打平。
2、检测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152-20083、检测设备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钢卷尺4、检测方法首先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进行复位调零,之后对选定构件被测钢筋进行初步定位,将探头有规律在检测面上移动,直至仪器显示信号强度最强时读数并记录钢筋位置用记号笔做标记;检测保护层厚度时,对每根钢筋选定三个检测部位,每个部位重复进行2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结果精确到1mm,梁类构件允许偏差为-7mm~+10mm,板类构件允许偏差为-5mm~+8mm;检测钢筋间距时,应选取至少7根钢筋间距进行检验,用钢卷尺测量第一根钢筋和最后一根钢筋的轴线距离并计算间隔数,钢筋间距测量值精确到1mm,允许偏差为±10mm;检测钢筋直径时,应对每根钢筋选取三个部位,每个位置测量一次取平均值,测量值要求达到钢筋设计直径的9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5、测试要求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至少30%已测钢筋并且不应小于6处,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仪器要求钢筋直径已知,钢筋实际直径未知或有异议;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构件饰面层未清除的情况下检测;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标准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防止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混凝土保护层定义: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防止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外表到最外层钢筋〔受力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间隔: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表的间隔。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构造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1.厚度要求根据2023年新的《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2023〕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外表的最小间隔,而是“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因此本次修订后保护层设计厚度比原来增加!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构造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
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外表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
因此,2023年《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8.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外表的间隔 )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2.钢筋混凝土根底宜设置混凝土垫层,根底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关于厚度的规定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消费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标准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消费的预制构件,当外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标准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方案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依据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混凝土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二、适用范围适用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
三、检测数量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出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应抽取构件中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少于50%。
四、检测前准备4.1 使用仪器: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4.2 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部门校准;4.3 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核查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4.4 进行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情况;4.5 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1 工程名称、结构和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2 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 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4 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5 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 检测原因。
五、检测方法5.1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共同选定;5.2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5.3 被测件的外观要求: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对于具有饰面层的结构和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5.4 正确使用仪器获取数据的步骤5.4.1 检测时应避开钢筋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探测仪的检测要求。
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钢筋探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中心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按上述步骤将相连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5.4.2 钢筋位置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1 首先应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影响较小的位置,读取第1次检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2 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应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实施细则
1目的为规范本检测机构混凝土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精度,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由于铁磁性物质会对钢筋扫描仪造成干扰,所以本方法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
3编制依据本细则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和《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编制。
4仪器设备4.1钢筋扫描仪4.1.1钢筋扫描仪使用前应采用校准试块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 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钢筋直径的检测允许误差为+/-1MM。
当检测误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以剔凿实测为准。
4.1.2钢筋扫描仪校准有效期为一年,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钢筋扫描仪进行校准。
⑴新仪器启用前;⑵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⑶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件。
5 检测步骤5.1一般规定5.1.1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检测原因。
5.1.2抽样原则⑴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⑵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5.1.3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检测面。
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5.1.4对于具有饰面层的结构及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直径
钢筋保护层设计值
首层顶板A-E~A-F轴A-12~A-13轴
与A-F轴平行距A-F轴1000mm
8
15
首层顶板A-E~A-F轴A-10~A-11轴
与A-F轴平行距A-F轴600mm
8
15
首层顶板A-E~A-F轴A-9~A-10轴
与A-F轴平行距A-F轴600mm
8
15
二层顶板A-E~A-F轴A-9~A-10轴
12
15
车库顶板11-12/P-Q轴
与11轴平行距11轴3050mm
12
15
车库顶板10-11/P-Q轴
与10轴平行距10轴3000mm
12
15
车库顶板9-10/P-Q轴
与9轴平行距9轴2410mm
12
15
车库顶板8-9/P-Q轴
与8轴平行距8轴3150mm
12
15
地下车库-梁钢筋保护层厚度
构件名称及位置
钢筋保护层厚度说明
钢筋保护层厚度:
基础
楼板、墙
梁
柱
纵筋
箍筋
纵筋
箍筋
40
15
25
20
30
20
注:1、板、次梁、主梁、柱相交处的保护层优先等级依次为柱、主梁、次梁和板;
2、除表中数值外,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且不小于相应的钢筋直径;
3、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保护层厚度为40;
4、注意: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的竖向钢筋在墙体截面外侧,水平钢筋在墙体截面内侧。
距1-D轴700mm
16
25
地下二层梁(1-9)/(1-D)-(1-F)轴
距1-D轴145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控制措施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控制措施
人防部位构件保护层厚度按下表采用
非人防部位构件保护层厚度按下表采用
注:(1)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同时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
加5mm。
(3)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
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4)保护层垫块选用成品水泥砂浆垫块和塑料卡环。
成品水泥
砂浆垫块形状有二种,见下图。
右图用于水平构件(如梁、板),楼
板混凝土垫块横纵每间隔1000 mm布置一个固定在楼板模板面上,梁
底混凝土垫块每隔800mm布置2块,梁侧面采用塑料卡环根据梁
高度而不同,每间距400mm布置,且不少于2块。
左图水泥砂浆
撑块用于剪力墙,间距1000mm呈梅花型布置,使用时钢筋从卡嘴
进入卡腔。
墙、柱的保护层厚度采用塑料卡环进行控制,卡环要卡紧,
间距为600mm ,成梅花型布置,且离开地面100mm处就要在四周
每个侧面加2个卡环。
墙厚
保护层厚保拉层厚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的撑块与垫块
保护层计算如下图所示:
保护层示意
保护层厚度自箍筋或分布筋外缘起算。
梁柱双层配筋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
梁柱双层配筋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梁柱双层配筋的概念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梁柱双层配筋是指在梁和柱的交接处设置两层配筋,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而为了保证梁柱双层配筋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合理设置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
本文将从梁柱双层配筋的定义、作用、间距和保护层最小厚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加深对梁柱双层配筋的理解和应用。
一、梁柱双层配筋的定义和作用梁柱双层配筋是指在梁柱节点受压区设置两层配筋,以增加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通常情况下,上层配筋用于承受构件受压区的作用力,下层配筋则用于延性增加,以保证节点在地震作用下不易产生脆性破坏。
梁柱双层配筋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措施,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造成的损失。
二、梁柱双层配筋间距的设置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需要根据结构的具体要求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取决于梁柱节点的受力情况、梁柱节点的延性要求和构件尺寸等多个因素。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1.梁柱双层配筋的纵向钢筋净距不应小于100mm。
2.梁柱双层配筋的横向钢筋净距不应小于150mm。
3.梁柱双层配筋的钢筋间的净距,一般不应小于最大配筋直径的4倍。
在实际设计中,梁柱双层配筋的间距还需要考虑构件尺寸、受力情况和延性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在确定间距时,不仅需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还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可行性,保证梁柱双层配筋的有效作用。
三、梁柱双层配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梁柱双层配筋的保护层是指混凝土保护钢筋的最小厚度。
梁柱双层配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需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以保证钢筋受力的安全和延性性能。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梁柱双层配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梁柱双层配筋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3仪器设备钢筋位置测定仪。
4检测目的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检测原因。
6现场检测6.1抽样原则6.1.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6.1.2 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6.2测区、测点的布置6.2.1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6.2.2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6.2.3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6.2.4 在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须标记检测范围内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钢筋轴线位置,连续量测构件钢筋的间距。
6.2.5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试剂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剃凿等方法验证,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①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时;②钢筋工程直径未知或有异议;③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④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6.3技术指标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对于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梁类构件为+10mm,-7mm;板类构件允许偏差为+8mm,-5mm。
钢筋保护层厚度、间距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间距检测1、适用范围1.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1.2 本仪器仅限于对梁类、板类、悬挑构件等结构实体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钢筋直径的测定。
2、编制依据2.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2 依据瑞士PROCEQ公司Profometer5S钢筋扫描仪使用说明书。
3、注意事项3.1 仪器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检测误差不得大于1mm;3.2 禁止非检验人员操作仪器;3.3 该仪器为精密仪器,使用时要防止冲击性损坏,使用完后做好清洁并放入干燥的仪器箱内;3.4 使用前后应检查电池使用时间,以防电池用量不足造成漏液损坏仪器;3.5 领用设备时应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
4、检验依据4.1 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4.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4.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验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4.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5、检验操作5.1 Profometer5S型钢筋扫描仪的扫描探针对与其纵向轴线平行的钢筋反应最灵敏而对与其纵向轴线垂直的钢筋反应灵敏度最小。
因此检测时探针应在待检验钢筋上平行移动;5.2 检测前应检查待检部位是否平整,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3 仪器开机正常显示后,应按委托方要求设置参数,如钢筋直径(直径未知时设为16mm)、构件编号、钢筋间距、报警声音等,设置完后按下START/RESET键复位;5.4 对于双层布置钢筋应先测出每层钢筋位置,然后从起始点出发沿一个方向移动探针,同时注意仪器的声音变化和显示屏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滑移线条、信号值的变化。
钢筋保护层、间距、板厚检测方案
克拉玛依龙飞凤二期工程6#楼基础钢筋保护层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克拉玛依龙凤下去二期工程6#楼1.2建设单位:新疆瑞基投资有限公司1.3设计单位: 克拉玛依市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1.4监理单位:克拉玛依市金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1.5施工单位:新疆建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1.6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84.47㎡,基础形式:柱下独立基础,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及装饰坡屋顶。
建筑物总高度为11.10m,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
1.7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4月12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11月5日;1.8建设地点:克拉玛依市西郊水库以北。
1.9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主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梁、板、柱类构件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依据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附录E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要求:E.0.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
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
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2、对悬挑构件之外的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3、对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梁数量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
4、对悬挑板,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板数量少于20个时,应全数检验。
E.0.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测量3点取平均值。
三、主体梁、板、柱构件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1、根据上述规范的要求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按楼层梁、板、柱总数量进行统计如下:主体梁、板、类构件统计总数2、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梁:35mm 板:30 mm3、为保证梁、柱、板钢筋保护层检测部位具有代表性,根据施工部位的重要性由监理及施工单位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附录E的要求对各栋楼的梁、板、柱类构件共同选定并统计如下:板的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一览表8@1808@1808@2008@2008@200悬挑板的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一览表1 一层○7~○10轴交○A~○C轴钢筋直径8@200悬挑板保护层厚度30mm梁的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建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负一层 KL2○2轴交○F~○H轴钢筋直径216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2负一层 KL14○F轴交○8~○9轴钢筋直径216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3一层KL3○3轴交○C~○D钢筋直径222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504一层KL10○C轴交○1~○3轴钢筋直径220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5二层KL2○2轴交○F~○G钢筋直径218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悬挑梁的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建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 一层 KL8(1A)○10轴交○A~○C轴钢筋直径216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板的钢筋直径、间距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件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 负一层○2~○5轴交○F~○G轴钢筋直径8 钢筋间距@1802 一层○4~○5轴交○F~○G轴钢筋直径8 钢筋间距@2003 二层○2~○4轴交○F~○G轴钢筋直径8 钢筋间距@200梁的钢筋直径、间距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建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负一层 KL2○2轴交○F~○H轴钢筋直径216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002负一层 KL14○F轴交○8~○9轴钢筋直径216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003一层KL3○3轴交○C~○D钢筋直径222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504一层KL10○C轴交○1~○3轴钢筋直径220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005二层KL2○2轴交○F~○G钢筋直径218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00楼板厚度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件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 负一层○1~○3轴交○C~○D轴楼板厚度150mm2 一层板○2~○4轴交○F~○G轴楼板厚度120mm3 二层板○2~○4轴交○D~○F轴楼板厚度120mm四、现场准备工作1、经监理与施工单位共同选定的备检构件已做好标记,悬挑构件上部(地面)清理干净,打磨平整。
涵洞墙身钢筋保护层规范
涵洞墙身钢筋保护层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准因部位而异,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是10mm 。
1、不同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准:
2、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为: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3、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耐久性设计中,如无特殊标明,这一保护层应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通常情况下应为箍筋保护层。
扩展资料: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
1、保护钢筋不被锈蚀(空气中含水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需要的保护层越厚)
2、粘结锚固(钢筋要通过保护层把均匀力传到混凝土中,保护层厚度不够的话,会过早出现裂缝,钢筋不能充分受力,同时水和二氧化碳又能大量入侵,锈蚀钢筋)
3、钢筋内部是由无数三角组成,并不是一块直板,为了承受车辆而设计的保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检测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的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2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修正。
1.3局部破损方法适用于少量结构测点的抽样检测,其检测准确性较高,也可与非破损检测方法结合使用。
1.4非破损检测方法因对被检测结构无损伤,适用于大量结构构件、大面积检测。
1.5所选择的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1.6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其饰面层应清洁、平整,并与基体混凝土结合良好;饰面层主体材料以及夹层均不得含有金属,对于含有金属材质的饰面层应进行清除。
如不能清除,在检测时对检测数据有影响的构件,须与委托单位协商,对样本进行更换。
1.7对于厚度超过50mm的饰面层,宜清除后进行检测,或者钻孔验证;不得在架空的饰面层上进行检测。
1.8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验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2.技术依据
2.1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 JGJ/T 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3.检测仪器、设备
3.1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目前本中心所采用的设备为PROFOMETER 4钢筋定位仪和KON-RBL(D+)钢筋位置测定仪两种,均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
3.2当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60mm时,本中心的仪器设备检测误差满足不大于1mm的要求;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60mm时,宜采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修正。
3.3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正常情况下,仪器校准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对仪器进行校准: 3.3.1新仪器启用前 3.3.2超过校准有效期限
3.3.3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
3.3.4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如探头、天线等)
3.4由于中心采用电池供电的仪器,进入施工现场检测前应确保设备电源充足,检测结束后应对仪器进行保养。
3.5仪器在检测前应进行预热或调零,调零时探头必须远离金属物体。
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4.环境条件
4.1环境温度:-10℃~+40℃,严禁在>50℃的环境下使用设备。
4.2相对湿度:<90%RH
4.3检测现场周围无强交变电磁场;仪器设备不得长时间阳光直射。
5.检测程序
5.1构件选取及测点数量要求
5.1.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5.1.2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
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5.1.3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5.2检测步骤 5.2.1资料收集:
5.2.1.1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5.2.1.2结构或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资料,尤其要查清钢筋保护层设计要求并在原始记录中注明清楚。
5.2.1.3混凝土是否采用带有铁磁性的原材料配制。
5.2.1.4待检的结构构件中是否有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
5.2.2检测操作:
5.2.2.1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内钢筋可能分布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测面。
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探测仪的检测要求。
5.2.2.2设定好仪器量程范围及钢筋直径,沿垂直于被测钢筋轴线方向移动探头(注意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
首先粗略扫描,在听到报警声后往回平移探头,尽量放慢速度(探头前进速度不得超过20mm/s),且听到第二次声音报警时,信号值会发生变化,如此往复直至保护层厚度值最小,读取指示保护层厚度,此时探头中心
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每根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2次,每次读取1个读数。
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逐一标出。
5.2.2.3同一读取的2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大于1时,应检查仪器是否偏离标准状态并及时进行调整(如重新调零)。
不论仪器是否调整,其前次检测数据均舍弃,在该处重新进行2次检测并再次比较,如2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仍大于1mm,则应该更换检测仪器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核实。
5.2.2.4当实际保护层厚度小于仪器最小示值时,可以采用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
垫块对仪器不应产生电磁干扰,表面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大于0.1mm。
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以扣除。
5.2.2.4检测钢筋间距时,应将连续相邻的被测钢筋位置一一标出,不得遗漏,测试的范围不少于1.5m且不宜少于7根钢筋,分别量出相邻钢筋间的间距,取其平均值作为所测钢筋间距的代表值。
5.2.2.5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至少30%的钢筋且不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足6处时应全部抽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a)仪器要求钢筋直径已知方能确定保护层厚度,而钢筋实际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b)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c)采用具有铁磁性原材料配制的混凝土
d)构件饰面层未清除的情况下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e)钢筋以及混凝
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f)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5.2.2.6钻孔、剔凿的时候不得损坏钢筋,实测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为0.1mm。
6.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6.1数据处理
按下式计算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C
t
m,i
=(Ct1+Ct
2+2Cc-2C0)/2
式中 Ct
m,i:第i测点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精确至1mm
Ct1:第一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精确至1mm Ct2:第二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精确至1mm
C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为同一规格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测验证值减去检测值,精确至0.1mm
C0:探头垫块厚度,精确至0.01mm 6.2结果判定
6.2.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
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6.2.2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分别进行验收。
6.2.3单个构件评定时,按6.2.1条规定对各个测点进行判定,最终给出合格点和不合格点总数,不做结论性评定。
6.2.4批量评定时,除按6.2.1条规定对各测点进行判定外,还要按下列要求给出结论性评定。
6.2.4.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6.2.4.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6.2.5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6.2.1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