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学生1
我认为这两则寓言故事非常有教 育意义,它们教会了我如何正确 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00%
学生2
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我深刻体 会到了寓言故事的魅力,它们以 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道 理。
80%
学生3
我觉得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角色 形象鲜明,它们的行为和语言都 很有代表性,让人印象深刻。
寓言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凭主观想象和经验行事,否则 会适得其反。
故事中的成语和名句
成语
郑人买履(比喻墨守成规、不灵 活的人)。
名句
宁信度,无自信也。(宁愿相信 尺子,也不相信自己脚的感受。 )
03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故事内容概述
01
启示1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 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 要骄傲自大,否则会像“郑人 买履”一样遭受失败。
启示2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适应变化,不要固守 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否则 会错失机会。
启示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注重 实际,不要只看重表面现象, 否则会像“画蛇添足”一样失 去真实的价值。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其象征意义。
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 创作背景和寓意。
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 的语言特点,如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并掌握《古代寓言 二则》中两篇寓言故事 的含义。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02
03
04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

七年级语文课件:初一语文《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1)

七年级语文课件:初一语文《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1)

文章主旨
• 《刻舟求剑》讲述了一楚人渡江剑落后找 剑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 物变化的人,也尖锐的讽刺了那些顽固不 化,不知变法和反对变法的保守派。
结构图解
• 以议论的方式结束全文,揭示全文中心, 发人深省。这种找剑的方法为什么是糊涂 的呢?因为情况变了,而方法没有变,当 然行不通。议论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使故事寓意深刻。
• {涉江,剑坠水→契其舟→舟止,入水求剑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讽刺了不懂得情势变化而变更自己观 念和方法的人。
思考
• 《刻舟求剑》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补充资料:
• 寓言的特征:寓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 式,一般篇幅短小,只有简单的故事情节, 不需要创造典型形象,不需要塑造人物性 格,也很少有场面和细节的描写。
古代寓言二则
刻舟求剑
• 楚人有涉江者,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生字
• 遽(ju)契(qi):立刻,匆忙。
殊句式:
• • • • • • • • • 1.倒装句 例:楚人有涉江者。 (有个楚国人渡江。) 2.省略句 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他从刻了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找剑。) 3.反问句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去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共33张PPT)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共33张PPT)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
刻 代词:这,这儿 助词,无实义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全句翻译:有个楚国人(搭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中
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下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全句翻译: 船停了,(他)从他所刻记号的 地方下水找剑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2021/3/82021/3/82021/3/8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82021/3/8March 8, 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迷惑,糊涂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全句翻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 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 不是很糊涂么?
趣味理解,绘图编剧:
❖ 刻舟求剑.swf ❖ 1、“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
感染力强。请你为寓言《刻舟求剑》配一幅 富有感染力的画。 ❖ 2、原文语言只有一句,你能根据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发挥想象,将它拓展成一个发人深 思的小故事吗?

《古代寓言二则》1精品PPT课件

《古代寓言二则》1精品PPT课件

应读准的字音:
1、先自度( duó)其足 2、吾忘持度( dù) 3、遂( suì)不得履 4、宁( nìng )信度( dù)
相同的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义有时相同,有 时不同:
置之其坐 至之市
已得履
先自度其足
得 遂不得履 度 吾忘持度
之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先自度其足 而
而置之其坐
何不试之以足 而置之其坐 而忘操之
寓意:
处理问题不能只相信条条框框,不 能只相信书本上的知识或以往的经验, 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大胆尝试。
中国古代寓言
杯弓蛇影 滥竽充数 削足适履 亡羊补牢 ……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井底之蛙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黔驴技穷
伊索寓言:
《说谎的放羊娃》《狐狸与葡萄》 《口渴的乌鸦》 《狼与母山羊》 《蚊子与狮子》 《乌鸦与狐狸》 《农夫与蛇》 《狼与老太婆》
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忘了拿尺寸), (他)于是对卖鞋的人说:“我忘了拿尺 寸。”
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他)回来时,集市已经结束了, (他)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评一评
用自己的语言评价一下郑人
愚蠢、死板、固执、 迂腐、不知变通 ……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 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 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 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共34张PPT)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共34张PPT)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郑国人。
履:鞋子。 度:量长度,(动词)
欲:想,想要
者:……的人 其:他自己的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之:代量好的尺码。
置:放
其:他的
坐:同“座”,座位。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到 之:动词,到……去。 市:集市
机应变。
固执
迂腐
2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根据实
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不能墨守成规
卜妻为裤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 其妻问曰:“今 何如?”夫 曰 :“象吾故。”妻子因毁 新令如故。
郑县人卜子,一次,让妻子为他做条 新套裤。妻子问:“这条套裤做成什么样 式的呢?”卜子随口回答说:“就照我那 条旧的做吧。” 于是,妻子做好新套裤后,又按旧裤
鞋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了。”就返回家拿尺码。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及:到,等到
罢,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
遂,终于。 得:买到 译文: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 终于没有买到鞋。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何:为什么
“试之以足”即“ 以



之”。

试穿
这里的“之”指履。
译文: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穿鞋的大小 呢?”
的样子,把它弄得又脏又破,看看差不多
了,这才交给 丈夫。
课堂小结
寓意:
整则寓言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通
过人物对话,揭示了郑人固执、迂腐的性格,

《古代寓言二则》精品ppt课件

《古代寓言二则》精品ppt课件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无:无自信也
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你说我说
1、畅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后懂得了一 些什么样的道理。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PPT教学课件
一词多义:
之①至之市②而忘操之③试之以足
至①至之市②至爱的女儿
通假字:
反归取之
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合作探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 成规,而要重视 根据实际得出的 体会和结论。
其它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买椟还珠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nìng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鞋子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这里作动词用,量长短
代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
坐 同“座”,座位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 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 要写成一首诗呢?
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 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江上聆听琵琶曲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歌女倾诉身世苦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第一次 送客闻琴
第二次 彼此相见
第三次 却坐促弦
琵琶女三次演奏
(暗写)
(侧面烘托琴技) “主人忘归客不发”(明Βιβλιοθήκη ) (详写)运用比喻 侧面衬托
(明写) (略写)
(侧面烘托琴技) “江州司马青衫湿”
配乐诵读
(急切愉悦〕 珠落玉盘
旋律 〔情绪〕
〔激愤难平〕 铁骑突出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1)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1)

第一层(1----5):叙述郑人买履 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6----7):通过人物对话, 刻画出郑人的固执,迂腐。
结 合 注 释 , 口 头 翻 译 。
鞋子

郑人买履作动词,量长短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代词,自↓ 己的
代词,量↑ 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坐 同“座”,座位

↓ 代词,自己的
前↓ 进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这样
不亦惑糊↓ 乎涂!(不不是亦-----------吗--乎?:)固定句式,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 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下记号,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 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剑(落在 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 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第一层(1----2):一个渡江的楚 人不小心剑掉入江中,却在江边根 据刻在船上的记号下水找剑。
第二层(3):议论,讥笑这种找 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韩非子》
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 者的著作。全书五十五篇,大部分为韩非所做自著。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即韩非。 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是当时思想家 荀子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 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是法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郑人买履

duó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suì
nì ng
郑人买履
duó,量长短
Lǚ,鞋子
到…去
郑人有欲买履者, 同“座”,座 先自度其足,而置 位 之其坐。至之市, 量好的尺码。 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 同“返”,返 度。”反归取之。 回 散集 及反,市罢,遂不 得履。人曰:“何 用 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 宁可 也。”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字意思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无:无自信也

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你说我说
1、畅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后懂得了一 些什么样的道理。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①② ③④
刻舟求剑 (课本剧)
人物:楚人 船夫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 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 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 要。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 变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也告诉 我们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要用运动和 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其它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新苏教版语文课件七上 4. 《古代寓言二则》 (共19张PPT)

新苏教版语文课件七上 4. 《古代寓言二则》 (共19张PPT)


堂 练 习
1.自度其足 量长短 2.吾忘持度 量好的尺码 3.反归取之 同“ 返”,返回 4.遽契其舟 立即,匆忙
5.遽契其舟 雕刻
6.不亦惑乎 迷惑,糊涂
二.一词多意

自度其足
堂 练 习
其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至之市
之 何不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伸 说明。

关于作者

读音辨析

重字词

重点句子
内容指要
• 本文选自《吕氏
关 春秋·察今》
于 • 《吕氏春秋》是
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

韦组织门客编写的 论文集。

• 涉 shè

• 遽 jù

• 契 qì

• 惑 huò
涉江: 渡江
其: 他
重 坠: 落、掉
点 字
遽: 契: 是:
急速 刻 这里
duó
读 • 先自度其足
音 辨
dù • 宁信度,无自信也

欲:想,要;

者:…的(人、物、情况、原因等); 度:量长短;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寸”; 其:他的,指郑人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了…的时候;
之:动词,到…去;
市:集市;
而:轻微转折连词“却”;
稀奇古怪两只船,

没有桨来没有帆。 学科网 白天载人四处走,
谜 夜晚横卧在床前。
谜底:鞋
认识寓言
寓言: 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
Z.x.x. K
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PPT课件

人物语气
组卷网
1、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 2、郑人回答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3、别人问话时的的疑惑之情
再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弄清词语 的意思,并能翻译句子。
说说红字的意思
duó,量长短
郑人买履
lǚ,鞋子
郑人有欲买履 同“座”,座 者,先自度其足, 位 指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 集市 得履,乃曰:“吾 量好的尺码 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 终于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 宁可 自信也。”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两则寓言。 2、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 来指导现实生活。
自学提纲:(15分钟左右)
• 1、了解作者及作品 • 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 句子停顿的节奏)。 •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弄清词语的 意思,并能翻译句子。 • 4、三读课文,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哪一句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这则 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 道理?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固执,迂腐,愚蠢,可笑)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 际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 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 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 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当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红色字的含义 • 1、先自度其足 2、宁信度 • 3、及反,市罢 4、遂不得履 • 5、至之市 6、而忘操之 • 7、何不试之以足
作者作品简介:
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 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 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 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 春秋· 察今》。《吕氏春秋》, 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 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 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 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 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 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 高妙,不可更改。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PPT教学课件

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PPT教学课件
只能欺骗自己。
二、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 吗?讲给大家听,并告诉 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 么道理?看谁讲得好。
三、填上合适的字
()人摸象()人忧天()人寻味 ()人之危()人相轻()人师表 ()人君子 ()人买履()人深省 ()人头地()人心弦()人唯亲 ()人善任 ()人窒息()人而异
四、填反义词构成成语
古代寓言二则
《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
韩非子《韩非子》 •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 前233年)即韩非.。战国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思想 家荀卿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 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 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 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 子》。
文本赏析
• 《郑人买履》
• 郑---春秋时一个小国名。 • 度---忖度,作动词用.计算、测量。后一个“度”名词,
——结尾充满了哲理。
huì
chá
xíng huān péng
阴晦 猹 五行 獾猪 篷隙
biǎn kuà 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hī
línglì
竹匾 胯下 愕然 嗤笑 伶俐

xùn bǐ

jìn
瑟索 潮汛 秕 谷 隔膜 寒噤
dài wǎng
zìsuī
chán
深黛 惘然 恣睢 潺 潺
3. “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 在却忽地模糊了” ,为什么?
闰土前后变化太大,使人难以相信,怀疑是否 为同一个人。
4. 虽然现实让“我”感到悲哀,但“我”
也对后辈们表达了怎样的希望?
不愿意他们

不愿意他们

不愿意他们

辛苦展转,像“我”那样到处奔波,生活不安 定。 辛苦麻木,像闰土那样贫困艰辛,精神麻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这是 一部古书的名称, 是秦国的宰相吕 不韦的宾客们合编 的。全书的内容较 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 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亡斧疑邻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变 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也告诉我 们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要用运动和发 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字意思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无:无自信也
翻译句子
七年级上册《古代寓言二 则》课件
认识 寓言
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 的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思考
郑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合作探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 成规,而要重视 根据实际情况办 事。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你说我说
1、畅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后懂得了一 些什么样的道理。
2、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意义呢?
3、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并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谁讲得 好。
jù qì
所从坠。”Leabharlann 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刻舟求剑》翻译:有个楚国人乘船渡 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 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 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 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 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 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 不是很胡涂吗?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①② ③④
刻舟求剑
人物:楚人 船夫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的意
思原指在剑落水的时候,在船身 上刻上记号,船靠岸后再去找剑。 现在人们多用此成语故事用来比 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或行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