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原核基因转录后调控

合集下载

第三章+转录及其调控

第三章+转录及其调控

三、真核生物RNA成熟
剪接体的装配和剪接过程
三、真核生物RNA成熟
剪接过程需两次转酯反应
三、真核生物RNA成熟
2. mRNA 5′端“加帽”和3′端“加尾” 绝大部分真核细胞成熟mRNA的5′端通常都有一个 以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核苷(m7G-5′ppp5′-N3′)作为起始结构的“帽子”结构,3′端有一 段长为80~250个核苷酸的多聚腺苷酸(polyA) 尾。5′端“帽子”结构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是 通过对mRNA前体的加工形成的,并且都先于中段 的剪接过程。
内含子近3′端的嘌呤甲基化是形成套索所必需的。
大多数内含子序列的5′端都以GU开始,而以3′端AG-OH结 束。5′-GU……AG-OH-3′称为剪接接口(splicing junction)或边界序列。
三、真核生物RNA成熟
hnRNA的剪接发生在剪接体(splicesome),自20 世纪70年代后期RNA剪接现象发现以来,科学家们 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分子奥秘,中国科学家施一公 研究组2015年8月21日,在《科学》(Science)发 表论文阐述了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冷冻电 镜)解析的酵母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 ,并在此结构基础上分析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 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
二、原核生物转录过程
1.依赖因子的转录终止
二、原核生物转录过程
2.非依赖因子的转录终止
第二节 真核生物转录
目录
一、真核生物转录酶及相关因子
三、真核生物RNA成熟
(一)真核生物RNA聚合酶
(二)真核生物转录相关因子 二、真核生物转录过程 (一)真核生物转录起始 (二)真核生物转录延长 (三)真核生物转录终止
polymerase)催化下,以4种三磷酸核苷(ATP、GTP、

原核生物的转录与调控

原核生物的转录与调控
原核生物的转录与调 控
转录 ( transcription ) ——
生物体以DNA为模板按5’3’方向合 成RNA的过程
转 录
DNA
RNA
参 与 转 录 的 物 质:
原料 : 4种NTP ( ATP, UTP, GTP, CTP )
模板 : DNA 酶 : RNA聚合酶 其他蛋白质因子
A. 原核生物的转录
一、转录概述 二、转录的基本过程 三、大肠杆菌RNA聚合酶 四、转录的机制
一、转录概述
1. 基本术语:
起始点 (start point):合成第一个RNA碱基的位置,用“+1”表示。 启 动 子 (promoter) : 位 于 转 录 起 始 点 前 , 和 RNA 聚 合 酶 结 合 的 一 段
二、转录水平的调控-操纵子
2. 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产物的任何基因。 1) 细菌的结构基因常以基因簇的形式存在。 2) 基因簇中基因的编码产物功能上是相关的。例如, 编码同一代谢途径中酶的基因常存在于同一基因簇。 3) 基因簇中基因能受单一启动子的共同控制,结果是 整簇基因或者都表达或者都不表达。
b. DNA的初始解旋导致DNA与聚合酶 形成开放复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紧 密结合。
c. 进行多次流产起始
d. 起始成功后,聚合酶释放因子,形 成聚合酶-DNA-新生RNA的三聚复 合物,RNA链开始延伸。
RNA pol 是如何发现正确的起点而启动基因转录的呢?
1) 启动子的识别取决于共有序列
保守性序列:每个启动子都包括一个能被RNA聚合酶识 别的特征DNA序列。
反式作用因子通常为蛋白质或RNA,其特征为可以从合成 地扩散到目标场所发挥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factor)是指对结构基因表达 有调节活性的DNA序列,其活性只影响与其自身同处在 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顺式作用元件通常不编码蛋白 质,多位于基因旁侧或内含子中。

原核生物转录调控

原核生物转录调控

原核细胞
转录,翻
译相偶联
5’
真核生物
L2: The trp operon
在色氨酸操纵子转录进行的过程 中, RNA Polymerease 在 sequence 2的末端停滞直到 核糖体开始翻译前导肽
调控
弱化作用 抗终止作用
L2: The trp operon
L2: The trp operon
CRP-cAMPΒιβλιοθήκη lactosemRNA
PlacI
Plac
lacI
lacZ
lacY
lacA
Olac
startpoint
Plac / RNA polymerase
-60 -50 -40
-30
-20
-10
1
10
20
30
CRP binding
Olac / repressor
v When glucose is absent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y alternative s Factors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es
Many bacteria produce alternative sets of σfactors to meet the regulation requirements of transcription under normal and extreme growth condition
3.因此色氨酸决定核糖体的位置,从而控 制转录。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Regulation of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es

第3章 原核生物转录及调控

第3章 原核生物转录及调控

前导序列 Ptrp Otrp
弱化子(162 nt ) 弱化子 结构基因
TrpR
mRNA 7kbRNA
TrpE
TrpE
TrpD
TrpC
TrpB
TrpB
TrpA
TrpD
TrpC
TrpA
被激活色氨 酸阻抑物 色氨酸阻抑物
色氨酸 色氨酸所需的酶
(三)弱化子
弱化子:一段可以导致转录效率降低的mRNA序列, 弱化子:一段可以导致转录效率降低的mRNA序列,该 mRNA序列 位点称为弱化子. 位点称为弱化子.
转录单位
编码链/ +链 模板链/ -链
转录:DNA-RNA 起始-延伸-终止
Figure 8.2
Promoter) 启动子(Promoter)
··· ··· TTGACA ···16-18 bp ··· TATAAT ···5-8 bp··· C -35序列 序列 增强转录频率 识别区 -10序列 序列 解旋区 G T A +1 转录起始位点
依赖ρ 依赖ρ的转录终止
Rho factor (ρ)-dependent termination
第二节 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顺式调节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σ70启动子) 大肠杆菌σ 启动子)
一、启动子 1.启动子(promoter)的大小 1.启动子(promoter)的大小 启动子(promoter) 1)核心启动子区域(起始位点、-1O序 核心启动子区域(起始位点、-1O序 、-1O 列和-35序列 列和-35序列) 序列) 2)上游元件(CAP位点) 上游元件(CAP位点 位点) 二、RNA聚合酶的覆盖范围及检测法DNA RNA聚合酶的覆盖范围及检测法DNA 聚合酶的覆盖范围及检测法 酶保护法( method)。 酶保护法(DNase protection method)。

03转录及调控-3

03转录及调控-3

(一)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特点
1. 细胞的全能性 2. 基因表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3. 转录和翻译分开进行
4. 初级转录产物要经过转录后加工修饰
5. 部分基因多拷贝
6. 不存在操纵子结构 真核生物的mRNA是单顺反子mRNA
(monocistronic mRNA)
胚胎期
ε
胚胎期 δ2 Hb Grow1
原核生物以负调控为主: 原核生物染色质没有核小体结构,DNA没有遮蔽,
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很容易发现启动子,其基 因表达的调节很容易通过阻遏蛋白实现。 负调控提供了一个非常保险的机制:即使调节系 统失灵,蛋白质照样可以合成。很多原核操纵子 (元)系统,原核基因调控普遍涉及特异阻遏蛋 白参与的开、关调节机制。
Transcription
mRNA 5′
3′
1
2
3
Translation
Proteins
1
2
3
3.转录和翻译偶联进行;
4.mRNA翻译起始部位有特殊的碱基序列—SD序 列,共有序列为AGGAGG; 5.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即对 RNA合成的调控。
通常有两种方式: (1) 起始调控,即启动子调控 (2) 终止调控(衰减子调控)
转录终止调控方式 : A.依赖ρ因子的终止调控
噬菌体
B.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调控
• 依赖mRNA3′末端转录终止子
• 衰减子介导的转录终止
色氨酸操纵子的表达调控
1.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 色氨酸操纵子(tryptophan operon,trp operon)
负责色氨酸合成的操纵子,由启动子和操纵基因 区组成,该操纵基因区控制一个编码色氨酸生物合 成需要的5种蛋白的多顺反子mRNA的表达。

基因的转录、转录后调控

基因的转录、转录后调控

基因的转录、转录后调控基因的转录、转录后加工及逆转录转录(transcription)是以DNA单链为模板,NTP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与DNA的复制相比,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亦有其特点,它们之间的异同可简要示于表13-1转录的模板是单链DNA,与复制的模板有较多的不同特点,引出了下列相关概念。

转录过程只以基因组DNA中编码RNA(mRNA、tRNA、rRNA及小RNA)的区段为模板。

把DNA分子中能转录出RNA的区段,称为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

结构基因的双链中,仅有一股链作为模板转录成RNA,称为模板链(template strand),也称作Watson(W)链(Watson strand)、负(-)链(minus strand)或反意义链(antisense strand)。

与模板链相对应的互补链,其编码区的碱基序列与mRNA的密码序列相同(仅T、U互换),称为编码链(coding strand),也称作Crick(C)链(Crick strand)、正(+)链(plus strand),或有意义链(sense strand)。

不同基因的模板链与编码链,在DNA分子上并不是固定在某一股链,这种现象称为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scription)。

模板链在相同双链的不同单股时,由于转录方向都从5’→3’,表观上转录方向相反,如图13-1。

与DNA复制类似,转录过程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所需的酶和相关因子有所不同,转录过程及转录后的加工修饰亦有差异。

下面的讨论中将分别叙述。

参与转录的酶转录酶(transcriptase)是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DDRP),亦称为DNA指导的RNA 聚合酶(DNA directed RNA polymerase),简称为RNA聚合酶(RNA pol)。

3-转录及其调控

3-转录及其调控
(1)无需引物的存在能独自起始新RNA链 的合成
(2)没有校对能力; (3)催化的底物是核糖核苷三磷酸。
大肠杆菌RNA聚合 酶
大肠杆菌只有一种RNA聚合酶,负责所有rRNA、mRNA和 tRNA的合成。该酶具有全能性,基本上不需要其他蛋白因 子的参与,即可独立的进行。
功能:
(1)识别DNA双链上的启动子 (2)通过阅读启动子序列,确定转录方向和模板链 (3)解开DNA部分双螺旋,产生约17 bp的单链DNA模板 (4)选择正确的核糖核苷三磷酸(rNTP)底物并催化形成磷
σ因子
σ因子负责识别启动子的保守序列,不同的 σ因子识别不同的启动子。
许多细菌能产生多种可取代的σ因子,以识 别不同的启动子。
一些抗生素,如利链菌素,可以抑制原核生物的 RNA聚合酶,使得原核生物的基因无法转录成 mRNA,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等原核生物的效果。
二、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延伸
1.转录起始 全酶与模板的DNA接触,生成非专一的,不稳定的复合物在模
板上移动。 2.起始识别:全酶与-35序列结合,产生封闭的酶-启动子二元复合
物。 3.全酶紧密地结合在-10序列处,DNA模板局部变性,形成开放的
启动子二元复合物。(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造成约10bp的 DNA解链) 4.合成短多聚核苷酸(<10nt),三元复合物形成。(酶-启动子-NTP) 5. σ因子从全酶中解离下来,聚合酶转变为延长构型。酶分子与启 动子特异性结合性的结合力下降,延伸阶段开始。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前的上游区段具有启动子核心序列,RNA 聚合酶不能直接结合模板,RNA聚合酶II启动转录时需要转 录因子才能形成转录复合物。
当合成一段含有60-70个核苷酸的RNA时,TFIIE 和TF II H释放,RNA聚合酶II进入转录延长期。

第三章基因表达调控练习题

第三章基因表达调控练习题

第三章基因表达调控【本章要求】1.掌握基因表达的概念,表达的特点及基本规律,调控的方式和意义。

2.掌握基因表达的基本要素: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及调节蛋白的相互作用。

3.掌握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其调节原理。

4.了解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则。

【内容提要】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内容是介绍细胞或个体生长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方式、规律及调节机制,以及这些表达规律、调节机制与发育、分化的关系,个体与环境的适应。

基因表达就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并非所有基因表达过程都产生蛋白质分子,有些基因只转录合成RNA分子,如rRNA、tRNA等。

这些基因转录合成RNA的过程也属于基因表达。

原核生物,如细菌调节基因表达是为适应环境变化,调节代谢、维持细胞生长与分裂。

真核生物,如动物乃至人类在环境变化及个体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调节基因的表达既为调节代谢、适应环境,也为维持生长、发育与分化。

基因表达的规律性可分为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两种:1.阶段特异性:按功能需要,原核生物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随时间、环境而变化,严格按特定时间顺序发生,这就是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

多细胞真核生物从受精卵到组织器官形成经历不同发育阶段。

在各个发育阶段,相应基因严格按一定时间顺序开启和关闭,表现为与分化、发育阶段一致的时间性。

因此,多细胞生物基因表达的时间特异性又称阶段特异性。

2.组织特异性: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同一基因在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组织器官表达水平是不一样的;在发育、分化的特定时期内,不同基因在同一组织细胞内表达水平也不一样,即基因在不同组织空间表达不同,这就是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又称组织特异性。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无组织特异性。

不同基因功能不同,调控机制不同,基因表达的方式也不同。

有些基因在生物个体生命全过程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称为基本的基因表达。

这类基因通常被称之为管家基因。

基本的基因表达并非绝对一成不变,其表达也是在一定机制控制下进行的。

基因编码和转录后调控的调控机制

基因编码和转录后调控的调控机制

基因编码和转录后调控的调控机制基因是细胞核内的基本单位,负责维护生命的遗传信息。

在细胞分裂和新生物体的形成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基因调控、转录和翻译。

其中,基因调控和转录后调控是影响基因表达水平的两个主要机制。

基因编码和转录后调控的调控机制基因编码是指DNA序列中的基因编码蛋白质所需的信息。

DNA中的每一个基因都编码着一个特定的蛋白质或RNA分子。

在这个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由两个主要机制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

转录是指RNA聚合酶将DNA模板上的信息转录成RNA信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被转录的DNA区域称为转录起始点(TSS),它在转录时成为RNA串的起始位置。

转录起始点附近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DNA序列元素,如启动子和增强子,它们可以促进或抑制转录的进行和选择性剪切。

转录后调控则是指通过RNA处理和与RNA结合的蛋白质调控转录后的RNA信息的过程。

RNA的处理包括甲基化、剪接和多聚腺苷酸化等修饰。

这些修饰可以直接影响RNA稳定性、转运和翻译速率。

与此同时,转录后调控还包括通过RNA在转录后与蛋白质的结合来影响其功能的过程。

其中包括绑定RNA结构特异性蛋白(如RBP)和非编码RNA分子。

影响基因调控的因素影响基因调控的因素非常复杂。

其中,转录因子的结合和DNA甲基化是影响基因表达的两个主要因素。

转录因子是具有调节性的DNA结合蛋白,它们结合到启动子或增强子或而形成一个编码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可进一步影响DNA的构象和RNA聚合酶的结合,并从而改变基因表达的水平。

DNA甲基化是一种基因表观遗传标记(主要是甲基化的CpG位点),它影响了转录因子的结合,而后者进而影响了DNA的构象和RNA的转录。

在DNA甲基化方面,竞争性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神经系统等环节可以都影响DNA去甲基化和甲基化状态,并进而影响基因调控。

细胞外和内信号也可以影响基因调控。

例如,细胞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可以通过受体和信号传导途径影响细胞内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转录因子等的活性。

04原核生物种的转录后调控

04原核生物种的转录后调控

3. RNA高级结构对翻译的影响 ▪ 以RNA噬菌体f2的RNA作为模板,在大肠杆菌无
细胞系统中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大部分合成外壳蛋 白,RNA聚合酶只占外壳蛋白的1/3。用同位素标记 分析RNA噬菌体几种蛋白质的起译过程,发现外壳 蛋白起译频率比合成酶至少要高3倍。 ▪ 研究发现f2外壳蛋白基因的琥珀突变也影响了RNA 聚合酶合成的起始。但若该突变不是发生在外壳蛋 白接近翻译起始区,而是较靠后的位点,对RNA聚 合酶的起译就没有影响。现在一般认为,聚合酶的 翻译起始区被RNA的高级结构所掩盖,外壳蛋白的 起始翻译破坏了RNA的立体构象,使核糖体有可能 与翻译起始区结合,导致聚合酶的起译。用甲醛处 理RNA可以增加聚合酶的产量,这说明RNA的高级 结构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可能性。
▪ 研究trpE和trpD以及trpB和trpA两对基因中核苷酸 序列与翻译耦联的关系,发现trpE基因的终止密 码子和trpD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共用一个核苷酸。
▪ 由于trpE的终止密码子与trpD的起始密码重叠, trpE翻译终止时核糖体立即处在起始环境中,这 种重叠的密码保证了同一核糖体对两个连因对翻译的影响
▪ 重叠基因最早在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中发 现,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得到不同的蛋白质, 丝状RNA噬菌体、线粒体DNA和细菌染色体 上都有重叠基因存在。
▪ Trp操纵子由5个基因(trpE、D、C、B、A) 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操纵子中5个基因产物 是等量的,但trpE突变后,其邻近的trpD产量 比下游的trpBA产量要低得多。这种与ρ蛋白 无关的表达调控,已被证实是在翻译水平上 的调控。
四、 原核生物种的转录后调
1.稀有密码子对翻译控的影响
▪ 已知dnaG和rpoD(编码RNA聚合酶亚基)及rpsU (30S核糖体上的S21б蛋白)属于大肠杆菌基因组 上的同一个操纵子,而这3个基因产物在数量上却 大不相同,每个细胞内仅有dnaG产物50拷贝,而 rpoD为2800拷贝,rpsU则高达40 000拷贝之多。 细胞通过翻译调控,解决了这个问题。

原核生物的转录及调控课件 (一)

原核生物的转录及调控课件 (一)

原核生物的转录及调控课件 (一)原核生物是一类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其转录和调控机制相对于真核生物来说要简单许多。

本文将会从原核生物转录和调控的基本知识入手,分别对其进行相关的讲解。

一、原核生物的转录机制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真核生物相比较于简单,它的基因位置并没有核膜的保护,直接暴露在细胞浆中,基因间没有间隔,这意味着原核生物较容易完成基因转录任务并且速度快。

原核生物的转录分为三个阶段:启动、延伸和终止。

启动阶段是通过RNA聚合酶(enzyme)与启动子(promoter)的结合来完成的。

当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后,它会在SO基因(即甲基接收酶基因)上找到对应的开始密码子(subunit)。

发生开放读取框架(ORF),这时RNA聚合酶就能够开始向下一个框架(ORF)复制。

与真核生物不同的是,原核生物只有一个RNA聚合酶,大部分基因的转录都是由这种聚合酶完成的。

二、原核生物的调控机制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使用许多方法来对其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其它外部信号的影响。

原核生物的基因调控主要分为两种方式:正调控和负调控。

1. 正调控:这种方式是使得信号物质(Messenger)能够结合到转录因子上,进而使其能够附着到启动子(promoter)上面。

这些信号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基因的表达,以达到对细胞的调节效果。

在真核生物中,常见的正调控因子有启动子结合蛋白(TBP)。

2. 负调控:在负调控中,信号物质通过阻止转录因子的结合,来预防其结合到启动子上来。

这将使得该基因的表达能够被阻止,因此,其效果可能与正调控相反。

在原核生物中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

总结在原核生物中,转录和调控的机制相对比较简单。

它们基因转录的速度较快,在基因调控时使用正调控和负调控来达到有目的地外部信号的调节效果。

虽然其调控机制相对单一,但是作为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其在基因转录和调控方面的应用可能带来重要突破。

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中的后转录调控机制

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中的后转录调控机制

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中的后转录调控机制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是生命活动中两个重要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后转录调控机制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一、基因转录及其后转录调控基因转录是指DNA信息转化为RNA信息的过程。

在细胞中,某些基因(调控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处拥有与不同调节蛋白结合的DNA结构。

这些蛋白包括转录因子等。

在转录因子的辅助下,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才能与DNA结合,启动转录。

在转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底物和辅助因子,一些底物和已识别的转录因子如RNA剪切体,RNA加工体等等,都可以参与转录后的RNA加工和调控。

在RNA加工过程中,一些非编码RNA如microRNA (miRNA)和小干扰RNA (siRNA)能够靶向特定的mRNA序列并通过RNA结构修饰调节基因转录的进程。

miRNA会与靶蛋白的3'非翻译区结合,抑制mRNA的翻译;而siRNA通过RNA 干扰作用靶向mRNA,从而影响其稳定性和翻译进程。

二、蛋白翻译及其后转录调控蛋白翻译是将RNA序列上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一个过程。

在该过程中,核糖体负责识别起始密码子以及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

一些蛋白因子也会通过辅助作用帮助翻译。

在蛋白翻译后,通常也会存在着后转录调控。

这一过程中,一些蛋白质可以通过与mRNA结合和交互,控制mRNA的含量和活性。

长链非编码RNA也应用于调节蛋白的翻译速度和程度。

以上是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中的两种常见的调控机制,而在后转录调控中,还存在着成熟后的mRNA过程。

通过不同mRNA之间的交互,mRNA可以合并生成二级或三级结构。

这一过程也可以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

三、后转录调控的意义后转录调控对基因表达的调节起着核心作用,并且是生命调控中最复杂的调节机制之一。

后转录调控机制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这一机制的调节,可以实现细胞发育,器官形成等许多重要过程。

同时,这一机制也为许多治疗手段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

翻译即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过程大致为: (1)氨基酸的激活;(2)肽链合成的起始; (3)肽链的延长;(4)肽链合成的终止和 释放。
2.1 氨基酸的激活
• tRNA在氨基酰-tRNA 合成 酶的帮助下,能够识别相应的氨 基酸,并通过tRNA氨基酸臂的 3'-OH 与氨基酸的羧基形成活化 酯-氨基酰-tRNA。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基因 的转录、翻译和后修饰
2009级02班 杨帆
前言:
21世纪,基因水平上的研究受到 人们广泛的关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 物中基因的转录、翻译和后修饰是基 础研究,人们也只有在此基础不断扩 散深入研究其它基因水平问题。本文 只简单介绍了一些关于基因转录、翻 译和后修饰的一部分相关研究成果。
2.2肽链合成的起始
• 起始阶段可分两步:先形成30S起始复 合体,再形成70S起始复合体。 • (一)30S起始复合体的形成: • 30S亚基在IF3与IF1的促进下,与 mRNA的起始部位结合。IF2在GTP参与下 可特异与甲酰甲硫氨酰tRNAiMet结合,形 成三元复合物,并使此三元复合物中tRNA 的反密码子与上述30S亚基上mRNA的起始 密码子互补结合,形成30S起始复合体。 (起始因子,initiation factor,简称IF)
2.4肽链合成的终止和释 放
• 终止阶段包括已合成完毕的 肽链被水解释放,以及核糖体与 tRNA从mRNA上脱落的过程。 这一阶段需要GTP与一种起终止 作用的蛋白质因子—释放因子 (release factor,RF)的参与。

RF使大亚基“给位”的转肽 酶不起转肽作用,而起水解作用。 转肽酶水解“给位”上tRNA与多 肽链之间的酯键,使多肽链脱落。 RF、核糖体及tRNA亦渐次脱离。 从mRNA上脱落的核糖体,分解 为大小两亚基,重新进入核糖体 循环。核糖体大小亚基解离状态 的维持需要IF3。

四、 原核生物种的转录后调控

四、 原核生物种的转录后调控

四、原核生物种的转录后调控1.稀有密码子对翻译的影响已知dnaG和rpoD(编码RNA聚合酶亚基)及rpsU(30S核糖体上的S21б蛋白)属于大肠杆菌基因组上的同一个操纵子,而这3个基因产物在数量上却大不相同,每个细胞内仅有dnaG产物50拷贝,而rpoD为2800拷贝,rpsU则高达40 000拷贝之多。

细胞通过翻译调控,解决了这个问题。

研究dnaG序列发现其中含有不少稀有密码子,也就是说这些密码子在其他基因中利用频率很低,而在dnaG中却很高。

许多调控蛋白如LacI、AraC、TrpR等在细胞内含量也很低,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中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和dnaG相似,而明显不同于非调节蛋白。

高频率使用这些密码子的基因翻译过程极容易受阻,影响了蛋白质合成的总量。

2. 重叠基因对翻译的影响重叠基因最早在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中发现,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得到不同的蛋白质,丝状RNA噬菌体、线粒体DNA和细菌染色体上都有重叠基因存在。

Trp操纵子由5个基因(trpE、D、C、B、A)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操纵子中5个基因产物是等量的,但trpE突变后,其邻近的trpD产量比下游的trpBA产量要低得多。

这种与ρ蛋白无关的表达调控,已被证实是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研究trpE和trpD以及trpB和trpA两对基因中核苷酸序列与翻译耦联的关系,发现trpE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和trpD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共用一个核苷酸。

由于trpE的终止密码子与trpD的起始密码重叠,trpE翻译终止时核糖体立即处在起始环境中,这种重叠的密码保证了同一核糖体对两个连续基因进行翻译的机制。

3. RNA高级结构对翻译的影响以RNA噬菌体f2的RNA作为模板,在大肠杆菌无细胞系统中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大部分合成外壳蛋白,RNA聚合酶只占外壳蛋白的1/3。

用同位素标记分析RNA噬菌体几种蛋白质的起译过程,发现外壳蛋白起译频率比合成酶至少要高3倍。

研究发现f2外壳蛋白基因的琥珀突变也影响了RNA聚合酶合成的起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序列。SD序列在细菌mRNA起始密码子AUG上游10个碱基左右处,
mRNA起始密码子上 游的SD序列
核糖体 16srRNA3端 序列
2.16S rRNA 3端序列对翻译的影响
16S rRNA 3端保守序列能形成发卡结构,又能与
mRNA结合,是动态的,可变的。
3. 多顺反子的翻译起始
顺反子:结构基因,为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性与翻译调节 蛋白质的调控作用 严紧反应
密码子的选择对反应的影响
小分子RNA的调控作用
第一节 mRNA的结构和稳定性与翻译调节
(一)、翻译的起始调节
1. SD序列与翻译的起始效率
Shine-Dalgarno sequence :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 有一段富含嘌呤的碱基序列,能与细菌16SrRNA3’端识别,帮 助从起始AUG处开始翻译
2. 大肠杆菌对渗透压变化的反义RNA调节
3. Tn10转座子中转座酶合成的反义RNA调节
二、RNA干扰与基因表达调控
2.
多顺反子
单顺反子
(二)、 mRNA的二级结构对翻译的影响
(三)、重叠基因对翻译的影响
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 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四)、 poly(A)对翻译的影响
poly(A): 通常位于mRNA上的150-200个腺苷酸残基 (又称为特殊的尾巴结构)。
第5节小RNA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一、反义RNA(antisense RNA),也称为(干涉mRNA的互补 RNA)
通过与mRNA互补,抑制mRNA的翻译。一般200bp以下。
1. 反义RNA对bfr基因翻译的抑制作用 低铁离子浓度对bfr表达的影响 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细菌会产生一些小RNA,能与mRNA的特定 序列结合,改变其构象,导致翻译关闭或开放。
成, Qβ噬菌体(+RNA)——复制-RNA——+ RNA
+链上有许多核糖体,影响复制酶合成-链, Qβ复制酶作为翻译阻遏,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翻译出 蛋白质
第三节 严谨反应
stringent response (stringent control) 细菌在氨基酸饥饿时发 生的rRNA、tRNA基因及核糖体蛋白基因停止转录反应,细菌 质粒拷贝控制在几个拷贝的反应。 原核生物中,核糖体是蛋白合成控制的中心环节。 细胞饥饿,氨基酸缺乏时,出现空载tRNA,引发报警信号 ppGpp和pppGpp的生成,继而诱导严谨因子的的合成。之后, RNA合成减少,核糖体装配受阻。
第四节 密码子的选择对翻译的影响
一、起始密码子的选择
AUG 83%;GUG14%;UUG3%;AUU只有2个基因。
fMet-tRNA与后面的密码子结合力弱,翻译效率低。
二、稀有密码子对翻译的影响
细胞中,不同tRNA含量差异很大,因此产生丰富(偏爱)密码 子和稀有密码子。 含稀有密码子多的基因表达量低
原核生物polyA较短,主要作用是促进RNA的降解。 原
核生物mRNA半衰期很短。
5 ‘ -UTR
3‘-UTR
cDNA sequence and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IgL3 in P. fulvidraco.
(五)、 mRNA的稳定性对翻译效率的影响
二、核糖体蛋白与翻译调控


核糖体蛋白的合成与翻译调控有关。
核糖体蛋白50多种,大多1个分子,唯L7/L12例外。 各2个分子,由一个基因编码。生长旺盛的细胞,也没 有游离的核糖体蛋白质,可见核糖体蛋白的合成是高 度统一的。所以核糖体蛋白本身的合成与核糖体合成 其它蛋白质有复杂的调控机制。
(三)翻译的阻遏 翻译水平上,也存在蛋白因子的阻遏作用。 例如Qβ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首先要指导Qβ复制酶的合
RF3 :与延长因子EF-G有关的细菌蛋白质合成终止因子。当 它终止蛋白质合成时,它使得因子RF1和RF2从核糖体上释放。
• RF2具有自控能力,其调控机制与基因中25号密码子和26号密 码子之间多出的1个T碱基有关。 • 细胞内RF2充足时,25号密码子后的终止密码子起作用。 RF2 肽链合成终止。
mRNA的二级结构不但影响mRNA的降解速度,也影响mRNA
与核糖体的结合,进而影响对蛋白质的合成。 降解mRNA的酶主要是3‘外切酶,而mRNA末端的二级结构可 能阻止外切酶的进攻。 终止子不仅使转录终止,还决定mRNA的寿命。
第二节 蛋白质的调控作用
一、释放因子RF2合成的自调控 释放因子(release factor,RF):识别终止密码子引起完整的 肽链和核糖体从mRNA上释放的蛋白质。单一因子以数字排列, 真核生物细胞的因子称为eRF。 RF1:能识别终止密码子UAA和UAG而终止蛋白质合成的细菌 释放因子。 RF2:能识别终止密码子UAA和UGA而终止蛋白质合成的细菌 释放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