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音韵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课题:唱歌综合科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教具准备:电子琴、小鼓、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其旋律优美、歌词朴实便于传唱,深受老百姓所喜爱,因凤阳流传最早而出名,所以称之为《凤阳花鼓》。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
描述了我国南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境,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赛龙夺锦》,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2、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
知识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凤阳花鼓》2、指导学生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1.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引出切分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由鼓引出课题《凤阳花鼓》通过微视频了解凤阳花鼓。
三、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作品介绍3.哼唱歌曲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5.为歌曲填词演唱。
解决切分音、衬词的知识点。
6.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演唱巩固歌曲。
8.指导学生进行唱谱,讲解鱼咬尾,观看微视频,讲解五声调式。
9.背唱歌曲10.组建小乐队表现歌曲。
11.创编旋律的练习——旋律接龙,引出《赛龙夺锦》四、欣赏《赛龙夺锦》1.初听乐曲2.作品介绍3.欣赏讲解4.为乐曲编配动作,感受乐曲。
五、拓展提升欣赏其他地区的民歌六、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
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赛龙夺锦》给予我们团结向上的力量,这些民间音乐是我们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展下去,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赛龙夺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赛龙夺锦》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中的《赛龙夺锦》。
本节课将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韵味和特色,以及广东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赛龙夺锦》的旋律、节奏和曲式结构,以及广东音乐的常用乐器和演奏技巧。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及广东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通过学习《赛龙夺锦》,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通过演唱和演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在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广东音乐的了解和接触较少。
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情感,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热情和投入,而有些学生则相对较为被动。
3. 行为习惯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也有少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积极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消极的学生则可能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层次、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对《赛龙夺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初二音乐神州音韵音乐教学反思
初二音乐神州音韵音乐教学反思我上《神州音韵》第一课时,重点目标就是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和感受中国的山川美。
上完课后,总体感觉,目标是基本达成了,但在上课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不足。
正如钟老师所说,语言苍白,不富有童趣,生本意识不强。
我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两个大问题,每次上课,总是容易忽略聆听坐着的学生的“私语”,忽略他们的课堂行为,在抛出问题时,也没有根据儿童特点设计一些更贴近他们的自然亲切的语言。
为此,在近期教学中,我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设计儿童化的语言。
就拿这堂课来说,我问了学生中国的美称、别称还有什么?似乎“美称、别称”一词更上档次,但是小朋友听得云里雾里的,如果换成“你们还知道中国有其他响亮的名字吗”,相信小朋友更容易接受。
对于低段的孩子们来说,有时候,我应及时地哄一哄,多鼓励;或者在上课时给某个生字编个小故事,给某个内容编个儿歌,相信他们的兴趣会更浓厚。
二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
在听了我多堂课后,钟老师和师傅也总是指出,每次提问,我的关注点在回答问题的孩子身上,另外的四十多个孩子就被忽略了,长此以往,当听得孩子没兴趣时,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时,他们就容易开小差,游离到了课堂之外。
而发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许精彩,但坐着的孩子,他们会质疑、会认同,他们也会有精彩之处。
我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一股脑儿地按着设定环节走下去,把与自己设计无关的都排除了。
以后的课堂,我要多点灵动,多点随机应变,把关注点重心移动,关注到全体学生。
另外,文本解读也不能马虎。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总是被教学设计牵着鼻子走,或者当学生出现各种答案我却点到为止,不能再进一步,这都是文本解读不深入的原因,我想,未来我应朝着这些方向努力。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学生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适应了中学生活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已知道怎样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参与性也有所提高,对生活、学习充满了激情。
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
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
因此,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
由于个人差异,有的学生不爱参与音乐活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还需要在因材施教,从各方面引导他们,再上一个新台阶。
神州音韵效果分析1、音乐游戏:青蛙唱歌。
在导入中设计一个音乐游戏,即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思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后面的轮唱做好铺垫。
在游戏中,同学们都配合的很有默契、也能看懂老师的指挥,并根据指挥来演唱。
2、用乐器“锣”来伴奏,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歌曲第一乐段多为叙述,第二乐段主要是渲染一种欢快的气氛,出现了很多模仿锣鼓声的衬词,得儿模仿锣,令当模仿的双条鼓。
然后用乐器“锣”来伴奏,演唱歌曲第二乐段,表现出了歌曲欢快的气氛。
3、体验歌曲轮唱。
老师先和一小组同学做演唱示范,表现轮唱,让其他同学感受轮唱的特点、并说出轮唱带给他们的感受。
然后讲解定义:有两个声部先后演唱同一个旋律,形成了此起彼伏、连续不断模仿的效果,在音乐中就叫轮唱。
在练习轮唱中,先分声部练习,再2个声部一起轮唱。
注意教师的语言引导和指挥手势引导很重要。
在轮唱过程中,同学们两个声部的音量控制的很好,达到和谐、统一、有层次的效果,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
群体意识、合作与协调能力也增强了。
4、拓展环节,渗透安徽花鼓灯。
徽花鼓灯,是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它有舞、有歌、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简单的小戏,是汉族人创造的一种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第【1】篇〗在本次教学中引入各地地图,通过谈话,让学生对“神州”一词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从课题入手,解决“州”字的读写。
在识字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再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为己用。
在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效率。
同时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学会在小组中主动探究交流,不仅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体现学生是教育的主题,在读中问,在问中学,在学中思。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第【2】篇〗《神州瑶》是一篇短小却内涵丰富的童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中华儿女期盼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在讲第一课时时,我注重把识字和感受中国的山川美作为学习的重点。
在识字教学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在准确掌握生字的基础上给生字找朋友,组词或造句。
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每次提问,我的关注点在回答问题的孩子身上,其余的孩子就容易被忽略,长此以往,当听的孩子发现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导致不同的问题出现,容易开小差,游离到了课堂之外。
而发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许精彩,但坐着的孩子,他们会质疑、会认同,他们也会有精彩之处。
我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一股脑儿地按着设定环节走下去,把与自己设计无关的都排除了。
今后的课堂,我要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多一些教育机智,把关注重心移动,关注到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节课结束,我感觉本节课的目标是基本达成了,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暴露了很多的不足。
比如:语言不够亲切,缺少童趣,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
音乐教案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歌曲《月牙儿五更》、《包楞调》、《乌苏里船歌》、《孟姜女哭长城》以及学唱《猛听得金鼓响》。
2、了解、学习“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民歌,感受齐鲁燕赵音乐文化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民歌,感受我国民歌的流变性。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对比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创编旋律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三、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齐鲁燕赵音乐的特点。
2、掌握“鱼咬尾”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创编旋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包楞调》《月牙儿五更》《孟姜女哭长城》等齐鲁燕赵音乐的特点。
2、了解并掌握“鱼咬尾”这种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并完成创编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音乐境界,并掌握民歌的流动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地图)你们知道战国时期齐鲁燕赵等国是现在我国的哪些省份吗?学生: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及苏北徐州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代属齐鲁燕赵。
2、教师:今天,就由老师领同学们进入齐鲁燕赵的音乐世界。
由地图或老师讲解导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1、欣赏《包楞调》(1)教师:聆听歌曲,说一说这首歌曲中给你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它对歌曲的情绪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包楞楞楞”这些衬词的印象最突出,它们使歌曲情绪既开朗又活泼。
教师:这是一首流行于山东成武县一带的民歌,因衬词“包愣愣”而得名。
(2)教师:请同学们跟随钢琴演唱音程学生演唱(3)教师: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包楞调》(出示谱例),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
(4)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与《包楞调》进行对比,找出两首音乐作品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两首歌曲中都使用了衬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采用先请大家跟录音模唱或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片段,再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特点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其对歌曲表现欢乐情绪所起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 四
第十课时神州音韵(四)(3)教学内容:1、唱歌《牧歌》;2、欣赏《大漠之夜》。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乐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牧歌》;3、了解无伴奏合唱的音乐形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牧歌》。
教学难点:对无伴奏合唱的音乐形式的尝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提问: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二、唱歌《牧歌》(一)聆听歌曲录音,思考:这首歌曲有哪些特点?给你带来什么感受?(二)教师简介曲相关知识:《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绵延起伏、节奏缓慢自由。
歌词简谱形象,极富有诗情画意,生动地描写了蓝天白云绿草羊群牧人,展现了辽阔草原的美丽与安静,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
(三)学生边看谱边聆听老师唱歌,熟悉歌曲的旋律。
(四)视唱歌曲曲谱。
(五)老师讲解教材学练提示中提到的一种演唱呼吸方法——缓吸缓呼。
做这种练习时,可以设想去闻花的芳香,你会感觉胸廓自然而然地向前、向上抬起,腰部同时向外扩张;在呼气时也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吸气、叹气的状态去唱歌。
(六)发声练习。
要求: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或者“哈”音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
(七)用“u”来唱一下歌曲的旋律,注意运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式。
(八)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
(九)根据歌词的已经为歌曲设计力度的变化。
(十)随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十一)教师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提问:这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给你带来什么不同感受?(十二)老师讲解“无伴奏合唱”相关知识。
三、欣赏《大漠之夜》。
(一)聆听音乐,思考: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描绘的画面?给你印象最深的音调?(二)教师讲解混声合唱的概念。
(三)聆听音乐,记录这首歌曲的节奏。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彝山彝水等你来》教学设计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唱彝族民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1.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建立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
采用民族服装和听唱法引入,引导学生积累对音乐的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聆听具有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歌曲,通过学唱和律动,在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
3.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科学的发声,演唱歌曲《彝山彝水等你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4.了解彝族乐器、音乐文化、风土人情。
感知表现手段和民族艺术形式特征。
教学内容:神州音韵----《彝山彝水等你来》教学目标: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通过学习彝族歌曲,了解民歌的地方特色,民族音乐文化,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1.民歌的基本特点2.如何唱好歌曲《彝山彝水等你来》教学难点:如何利用科学的声音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神州音韵,了解我们的民歌。
(播放音乐引子部分)同学们听到的这一小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大家能听出来表现了什么吗?(生)旋律优美------,用方言唱的等等(师)这个民族能歌善舞,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唱的是什么呀?引子部分:“阿其古策古幺,莫嘞摸过,阿其扎扎次嘛嘞黑觉,巴甲古咦古嘛莫嘞莫过,阿其扎扎次嘛嘞嗨角”引子部分的彝族方言引起同学们很大兴趣。
请同学们分析歌曲的情绪?表达了什么感情?2.教唱: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出示图片,正确的歌唱姿势。
腰部直立,面带微笑,下巴放松。
讲解呼吸方法:缓吸缓呼,做这个练习,可以设想闻花香,感觉胸廓自然扩张,在呼气过程中也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吸气,叹气的状态去歌唱。
神州音韵 教学反思
《神州音韵》教学反思
《神州音韵》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讲中国的民歌。
其实对中国民歌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到底什么是民歌,有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清楚。
我首先设计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民歌的概念、民歌的特征、民歌的体裁、民歌的内容,对民歌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然后再学习这单元安排的一首唱歌课:典型的四川民歌《采花》,这首歌很有地方特色,是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歌词用朴素的语言把每一年中每个月开什么花都做了叙述,也使人们从中得到了不少生产和生活的知识。
在学唱这首歌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中讲的每个月开的花,然后让学生为了让学生对歌词进一步熟悉,对歌曲中一个重点节奏—切分节奏更进一步掌握,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模仿老师节奏回答问题的游戏。
我按切分节奏问:三月什么花儿开,学生按切分节奏三月迎春花儿开。
学生在游戏中把歌词熟悉了,把切分节奏也掌握了。
后面的唱歌部分就不难了。
把歌曲学完后,我让学生以分组形式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创造去探索的理念。
后面的民歌听赏部分,我也精心准备,学生在欣赏作品之前,都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熟悉该民族的民歌特点和风俗习惯,学生在听赏时就不会那么盲目了。
比如这单元有三首作品都是云南彝族民歌,我找了很多关于彝族的图片和与歌曲相关的资料,学生对彝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了了解,在听赏《火把节》就能联想到彝族火把节那种盛大的场面和气氛,听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就能想到彝族的热情好客。
总之这样的听赏课只要用心准备,学生都能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对我们中国的民歌也更加熟悉和喜欢。
1/ 1。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以安徽民歌《凤阳花鼓》音乐为背景学生进入教室,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2、游戏“鼓的回声”导入歌曲。
老师用打击乐器鼓即兴创编节奏,学生模仿鼓声并打节奏(为后面合唱练习做准备)最后一条设计上切分节奏的模仿,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二、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教师弹琴演唱歌曲。
(问题:感受情绪)2、完整听赏歌曲(体会情绪的同时,分析歌词的特点)3、介绍凤阳花鼓4、学唱曲谱(1)跟琴用“la”哼唱歌曲。
(2)学生跟琴慢速视唱曲谱。
(3)师生接唱歌曲旋律第一部分,观察接唱处对应音的关系(鱼咬尾)(4)交换接唱歌曲旋律第一部分(感受鱼咬尾,处理难点切分音)(5)完整演唱曲谱,留意旋律中共用了几个音,分析歌曲的调式调性。
(民族五声调式)(6)学生完整演唱曲谱。
(巩固)5、歌词学习(1)轻声跟唱歌曲,出切分节奏外,教师示范一字多音的演唱。
(2)分组竞赛。
学生分组自助练唱,并展示。
(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后范唱歌曲)(3)教师范唱歌曲。
学生总结师生演唱的不同之处。
体会歌曲情绪,感受歌曲哪一部分唱起来最让人开心、喜悦,并学习该部分的演唱(了解衬词,处理衬词部分演唱)(4)处理衬词部分。
衬词辅助轻微上扬的抬头演唱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把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
(5)师生接唱歌曲(6)男女生接唱(7)处理歌曲情绪,齐唱歌曲(8)个别同学领唱歌曲三、拓展部分(形式多样的凤阳花鼓)1、师生合作创编合唱曲(1)欣赏无伴奏合唱《凤阳花鼓》(2)设计轮唱(3)加入锣鼓声(4)展示创编成果2、各地民歌辩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蒙古民歌《牧歌》四、再唱《凤阳花鼓》五、升华总结先总结回顾课堂知识与收获。
再从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出发,教育学生能够传承民歌,发扬民歌。
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情分析1、初一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音乐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比较感兴趣。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唱歌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000字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唱歌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1000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一)》,主要内容为唱歌《黄河船夫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黄河船夫们辛勤劳作的场景,展现了他们勇敢、坚毅的精神风貌。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能够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演唱《黄河船夫曲》,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
2.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2. 歌曲背景的理解,以及歌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准的处理。
2. 歌曲情感的准确表达。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黄河船夫曲》乐谱。
3. 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壮观。
2. 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占有怎样的地位?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介绍歌曲《黄河船夫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 分组学习歌曲,教师示范演唱,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感。
3.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4.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勇敢、坚毅的民族精神。
三、歌曲演唱(15分钟)1. 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2.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全体学生共同演唱,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和深厚情感。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提问:通过学习《黄河船夫曲》,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悟?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歌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3. 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黄河船夫曲》并演唱给家人听。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黄河的纪录片,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神州音韵教案[精选五篇]
神州音韵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神州音韵教案《神州音韵》(一)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材分析】1.歌曲《黄河船夫曲》《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歌曲生动的描写了在气势壮观的黄河上,船夫们那种与惊涛骇浪奋力拼搏的豪放气质,充分体现出中华儿女自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歌曲为单声部曲式,第一主题乐句(1——4小节)和结束句(13——15小节)的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2.乐曲《月牙儿五更》《月牙儿五更》是一首东北小调,徵调式。
全曲音乐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音调舒展、节奏明快,是全曲明朗情绪的基调;第二句的前半句具有承接旋律音调的意义,后半句引入了新的旋律音调;第三句为“转”,在音型、节拍、调式色彩上都有变化;第四句,最后收于全曲最低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教师: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学生回答。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1.初听《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学生回答。
教师: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2.重点讲解音乐中“重复”的发展手法。
教师:“重复”是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紧接再次出现。
重复又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黄河船夫曲》采用的是部分重复的创作手法。
它起到加深欣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对音乐形象的记忆。
《神州音韵》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教学内容:
1、学唱《黄河船夫曲》。
2、欣赏板胡独奏曲《月牙儿五更》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黄河船夫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欣赏《黄河船夫曲》其歌词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3、欣赏《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曲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唱《黄河船夫曲》,由于奔去旋律跳跃性较强,演唱时应注意音准。
2、难点: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现形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课题《神州音韵》,导入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
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音乐都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
2、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歌有多少了解?
二、欣赏并学唱《黄河船夫曲》
1、欣赏《黄河船夫曲》,并回答问题。
(1)、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点?
(2)、其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歌曲高亢、自然,与我们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其旋律重复较多,并且跳跃性较强。
歌词重复、运用了陕西方言,并且两段歌词是一问一答试。
2、跟录音学唱《黄河船夫曲》,演唱时注意音准。
三、欣赏《月牙儿五更》
1、本节所欣赏的是板胡独奏《月牙儿五更》,所以先了解乐器板胡,看图片,了解板胡的构造。
2、聆听与思考
很多优秀的民歌被作曲家改编成了器乐曲,试比较《月牙儿五更》器乐和声乐表
现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四、结束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感受您组音乐的独特魅力。
《神州谣》教学反思10篇
《神州谣》教学反思(10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一:《神州谣》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儿歌,旨在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韵律,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虽然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但在激发其深层次的爱国情怀方面,我的方法还略显单一。
未来,我将尝试通过更多的情感引导、故事分享和互动讨论,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加投入,真正体会到“神州”二字的分量。
教学反思二:《神州谣》作为一首童谣,其语言简练、韵律优美,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绝佳材料。
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欣赏语言艺术方面做得还不够。
未来,我将增加对童谣语言特点的分析,如押韵、对仗等,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神州谣”,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三:《神州谣》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是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文化底蕴的好机会。
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文化知识的融入和拓展上做得不够系统,有时只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
未来,我将更深入地挖掘每句歌词背后的文化故事,设计专题性的学习活动,如“神州地图绘制”、“神州历史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教学反思四:在《神州谣》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多媒体资源的选择和使用上还有待提高。
未来,我将探索更多高质量的多媒体资源,如动画视频、VR体验等,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更直观地感受“神州”之美。
教学反思五:在《神州谣》的学习中,学生应当是主角,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至关重要。
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环节的设计上,对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充分。
未来,我将设计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如小组合作创作、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反思六:《神州谣》不仅是一首知识性的儿歌,更是一篇情感丰富的作品。
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情感教育的深化上做得还不够,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歌词中的情感元素。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课题:唱歌综合科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法教具准备:电子琴、小鼓、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安徽民歌,其旋律优美、歌词朴实便于传唱,深受老百姓所喜爱,因凤阳流传最早而出名,所以称之为《凤阳花鼓》。
《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属“广东音乐”,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的代表作。
描述了我国南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情境,表现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唱《凤阳花鼓》,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欣赏《赛龙夺锦》,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2、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乐器。
知识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凤阳花鼓》2、指导学生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唱歌曲当中的衬词,了解民族五声调式。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1.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引出切分音,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2.由鼓引出课题《凤阳花鼓》通过微视频了解凤阳花鼓。
三、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作品介绍3.哼唱歌曲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5.为歌曲填词演唱。
解决切分音、衬词的知识点。
6.完整演唱歌曲。
7.分组演唱巩固歌曲。
8.指导学生进行唱谱,讲解鱼咬尾,观看微视频,讲解五声调式。
9.背唱歌曲10.组建小乐队表现歌曲。
11.创编旋律的练习——旋律接龙,引出《赛龙夺锦》四、欣赏《赛龙夺锦》1.初听乐曲2.作品介绍3.欣赏讲解4.为乐曲编配动作,感受乐曲。
五、拓展提升欣赏其他地区的民歌六、小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
凤阳花鼓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朴实的像山间的一缕清风,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赛龙夺锦》给予我们团结向上的力量,这些民间音乐是我们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展下去,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神州音韵教案
神州音韵教案神州音韵教案导语:音韵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音韵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音运用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对语言结构和演变规律的理解。
本教案旨在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神州音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州音韵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各类音韵的发音规则和特点;3.能正确运用神州音韵进行口语交流和书写。
二、教学内容:1.神州音韵的概念和分类;2.清音和浊音的发音规则;3.单韵母和复韵母的发音规则;4.初声、中声和终声的发音规则。
三、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3.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放映介绍神州音韵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1)介绍神州音韵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音韵在语言中的重要性。
(2)分别讲解清音和浊音的发音规则,通过示范和模仿让学生正确发音。
(3)讲解单韵母和复韵母的发音规则,强调区分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
(4)讲解初声、中声和终声的发音规则,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声母连读和韵母结合方法。
3.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由一个学生担任教师角色,其他学生充当学生角色,进行神州音韵的口头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的发音准确与否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
(3)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练习册上的练习,加深对神州音韵的理解和掌握。
4.总结反思:(1)让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神州音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提醒学生平时多注意发音练习,加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发言质量。
2.通过练习册上的练习,评价学生对神州音韵的掌握程度。
3.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神州音韵的概念和分类,并掌握发音规则和技巧。
通过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互动中得到了锻炼。
初中音乐_神州音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2、欣赏:《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古典音乐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与“换头合尾”。
3、复习“鱼咬尾”这一民族音乐旋律发展手法并体会民族调式的风格,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重点:简单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欣赏了二胡独奏曲。
那么我们想想把所有的民族乐器放在一起合奏是不是别有特色?下面给同学介绍一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展示民族乐器的图片和民族管弦乐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民族管弦乐队。
)通过大屏幕的图片以及题目,大家能联想到什么?今天欣赏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一首有标题的音乐,你能通过标题想象一下它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学生:春天、江水、花朵、月亮。
教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他用诗的语言描写过春天、江水、花朵和月亮。
(板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今天我们看看如何用音乐的语言,用民族器乐来描写这些情景的?(二)、进入新课1、初听全曲教师出示乐曲标题并介绍乐段顺序。
请同学们初听时注意乐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每一段音乐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
2、复听选段: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渔歌唱晚。
a.引子—江楼钟鼓教师:我们初听这部作品时,是不是感觉到作品非常有民族性?你们知道这种民族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吗?出示乐曲主题乐谱,引导学生分析乐谱,特别注意结束音,结束在“2”音应该是什么调式?学生:商调式。
①视唱这段主题旋律,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②视唱乐段结束句并背唱结束句旋律;③启发、学习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连锁传递“鱼咬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学反思【第1篇】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
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本课,强调了自读自悟。
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着琴跑下山去。
”“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本课的*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
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图,边读边思考。
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火红的杜鹃”“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低年级阅读目标之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修饰*词语的认真体会、理解、积累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法虽然简单,但却能调动学生情绪,能收到好的效果(让学生想象情境读、做做动作读)《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阅读目标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便缘于此,促使学生在畅谈自己感受的互动交流中逐步获得深层的理解与感受。
]在课的结束阶段,让学生达到多种教育的熏陶(奉献的、环保的……),有效地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初中音乐_【课后反思】神州音韵之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神州音韵——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介绍的是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黄河船夫曲》并非一领众合、节奏感非常强的劳动号子,而是船夫在平水行船时抒发内心丰富情趣的歌曲,塑造了黄河船夫的粗犷豪放的形象。
歌曲为单一部曲式,全曲由“5 6 1 2”四个音发展而成,全曲在一个八度之内进行,第一乐句与结束句曲调高亢悠扬,首尾呼应,有问答之意。
其余的四个乐句采用旋律重复的手法,使音乐形象集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课标解读】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演唱,并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用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的地方特色,并积极参与齐唱、合唱。
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陕西代表性的民歌《黄河船夫曲》,体验其风格。
由本课民歌的学习泛化至对本土、本地民歌的了解,弘扬民族民间音乐。
【课型说明】唱歌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感受其地方特色,初步体验歌曲合唱。
【设计理念】本课主要教唱的歌曲是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它旋律跳跃性强,采用了旋律重复的手法,倚音与下滑音的运用充分体现了陕西民歌质朴、粗犷豪放的地域特点。
歌曲描绘了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陕北人民在恶劣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兴趣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感知陕西民歌的演唱风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黄河船夫曲》的合唱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
【教学目标】1、在欣赏中初步感受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能够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体验与感受陕西民歌的音乐风格。
2、通过倾听、对比,从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对比,探究两首同名《黄河船夫曲》风格特点及表达内容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音韵》教学反思
《神州音韵》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讲中国的民歌。
其实对中国民歌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到底什么是民歌,有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清楚。
我首先设计的就是让学生熟悉民歌的概念、民歌的特征、民歌的体裁、民歌的内容,对民歌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然后再学习这单元安排的一首唱歌课:典型的四川民歌《采花》,这首歌很有地方特色,是属于民歌中的小调,歌词用朴素的语言把每一年中每个月开什么花都做了叙述,也使人们从中得到了不少生产和生活的知识。
在学唱这首歌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中讲的每个月开的花,然后让学生为了让学生对歌词进一步熟悉,对歌曲中一个重点节奏—切分节奏更进一步掌握,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模仿老师节奏回答问题的游戏。
我按切分节奏问:三月什么花儿开,学生按切分节奏三月迎春花儿开。
学生在游戏中把歌词熟悉了,把切分节奏也掌握了。
后面的唱歌部分就不难了。
把歌曲学完后,我让学生以分组形式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创造去探索的理念。
后面的民歌听赏部分,我也精心准备,学生在欣赏作品之前,都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熟悉该民族的民歌特点和风俗习惯,学生在听赏时就不会那么盲目了。
比如这单元有三首作品都是云南彝族民歌,我找了很多关于彝族的图片和与歌曲相关的资料,学生对彝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了了解,在听赏《火把节》就能联想到彝族火把节那种盛大的场面和气氛,听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就能想到彝族的热
情好客。
总之这样的听赏课只要用心准备,学生都能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对我们中国的民歌也更加熟悉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