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句式相似、内
![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句式相似、内](https://img.taocdn.com/s3/m/afc20f3f192e45361166f506.png)
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句式相似、内容相关、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对联故事:(1)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是:(2)过去,有人用数字,作诸葛亮一生的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这上联作出后,很久无人能对,成为有名的“绝对”。
直到清代,一秀才姓伍,仍以诸葛亮一生业绩,用五方五行对了出来。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卦,水面偏能用水攻。
(3)传说,有一天晚上,唐明皇和杨玉环登上楼台赏月,唐明皇即景吟出一联:二人土上坐杨贵妃极机敏,应声对道:一月日边明(4)苏东坡年轻时候,仗着自己聪明机敏,又常被人夸奖,便渐渐骄傲起来。
有一年春节,他作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发现生字很多。
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5)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横批:南北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6)明末大臣洪成畴,素以忠节自诩,故在厅堂的正中央亲书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后来,他在松山一战中败于清军,自己被俘后归顺了清朝。
这时,有人便在这副对联的联尾各添一字(7)史笔流芳,虽无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8)贪官春联爱民若子;执法如山。
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联的四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5f451d4431b90d6c85c757.png)
对联的四大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
“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
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
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
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
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
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
”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
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
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对联的四大特点范文
![对联的四大特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52cf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1.png)
对联的四大特点范文一、雅俗共赏:对联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既要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雅俗共赏是指对联的内容无论是高雅的文辞还是普通百姓的口语,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得到赏识。
因此,对联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既要含有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又要有幽默和诙谐的表现手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读者接受并喜爱。
二、对偶工整:对联的对仗结构是对偶的,其对仗结构要求两句对联在韵律、意境、字数等方面达到平衡和对称。
对联的韵律方面,要求两句对联在押韵的选择上保持一致,使得整个对联的声韵和谐。
对联的意境方面,要求两句对联在意义上相对呼应,构成一种独特的对仗关系,读起来自然流畅。
对联的字数方面,要求两句对联的字数相等或相近,使得对联的结构整齐美观。
对偶工整是对联的基本特征,也是它的核心之一三、言简意赅:对联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体形式,因此言简意赅是对联的重要特点之一、言简意赅要求对联的语言简练,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对联要求以点化面、化繁为简,不能冗长浮夸,让读者一目了然,能够快速地捕捉到对联的表达和意义。
言简意赅不仅能提高对联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增加对联的观赏价值。
四、形式多样:对联的形式多样化是其独特之处。
对联的形式可以是平仄平仄、平仄仄平等形式;可以是四言八字对、五言十字对等形式;还可以是对仗头尾相对、对仗前后相对等形式。
对联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对联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形式,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对联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具有雅俗共赏、对偶工整、言简意赅和形式多样化四大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对联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富有观赏性、趣味性和思想性。
对联的特点使得它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对联特点
![对联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dfd9c608a1284ac850430c.png)
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仄起平收,音调和谐6)如何贴对联?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
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
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
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
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
1)猜对联活动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武汉黄鹤楼)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州醉翁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广州黄花岗)猜人物;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屈原)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猜行业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药店)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茶店)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裁缝店)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珠宝店)补充对联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扫千年旧习,(迎万古新风)学问藏今古,(文章贯中西)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白雪兆丰年)六、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对联,并用毛笔写作一副对联,优秀者向同学们展示。
对联知识—对联的特点与格式_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对联的特点与格式_对联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a468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1.png)
对联知识—对联的特点与格式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
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
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
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
“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
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
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
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
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
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民间有一则关于的,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
对联写作技巧及对联大全_对联
![对联写作技巧及对联大全_对联](https://img.taocdn.com/s3/m/f85b814ff242336c1eb95eb5.png)
对联写作技巧及对联大全下面是橙子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对联写作技巧及对联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对联写作技巧(一)一、对联的特点: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对联的分类:从内容广泛来分类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
例: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1 / 6竹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兰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
例: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
例: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修身处世。
例: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
例: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三、对联的形式:1、正对: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
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
例: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2、反对: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
例: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3、串对(流水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2 / 6都无意义。
至少意义不全。
所以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
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联的四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11f3eefad6195f302ba6df.png)
春联的四大特色(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春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
“对仗”一词根源于古代宫中卫队队列(仪仗队),这类队列是两两相对摆列,故称对仗。
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摆列,表达有关或相反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层出不穷。
不论是《诗经》仍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亮的佳句,两汉此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期间的骈体文学,唐朝此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行代替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色。
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自己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供给了适合其生长的先决条件。
这一特色使得骈文、诗歌、春联这类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盛的生命力。
春联中的对仗是在春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观点或相对的观点放在相对应的地点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
在春联中,对仗方式尤其重要,它是春联艺术的精华所在。
民间有一则对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妆扮,各梳洗满脸红光,年年报祥瑞。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春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祥瑞的特色。
对仗形式的产生,根源于客观世界原来拥有的相互对峙,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全部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类相互对峙又相互依存,启迪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逢迎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
”重申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
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犯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由于,反对更能反应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想,更好地揭露事物的实质。
学会写春联,一定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
先人曰:“不以规矩,不可以成方圆。
对联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对联的特点和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deda8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00.png)
对联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概念: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由横批、上联、下联等三部分组成。
特点: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2、对仗工整。
同等位置的词语,要词性相当,都是名词、动词等;相同位置的词组语法,要结构一致或相近,都是主谓宾、主谓结构等。
3、平仄相谐。
上联末句尾字是仄声,下联末句尾字是平声。
句内,词与词之间,平仄要间隔;上下联的对应位置词,平仄要相对。
同时,上下联在节奏上的停顿,要一致。
4、内容相关。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呼应,但不能重复。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214b8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7.png)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在一定的规则下,通过对句子的对照和对比,以传递寓意、表达
情感或赞美赋诗等方式展现出来。
对联不仅有着独特的特点,同时也有一
定的创作要求。
首先,对联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一、对称性:对联的两句必须呈现出良好的对称性。
即第一句和第二
句在字数、格律和平仄上要对称协调,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这种
对称性不仅在字数上要一致,还要在意义和音韵上要相对应。
二、意境深远:对联是通过对词句的对比和对照来达到表达一定意境
的目的。
对联往往通过简练凝练的词句描述,寓意深远,发人深省。
有些
对联能够借用象征和隐喻手法,让读者在少数字句中领略到无穷的意味。
三、言简意赅:对联的表达形式通常是简练明了的,往往只有几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意味。
这种简练意赅的形式对于传递信息和激发人的想
象力具有很大的魅力。
四、音韵和谐:对联要求语言的音韵和谐,尤其是对于上下联来说,
要求他们在韵律上尽可能地协调一致。
这种音韵和谐除了增加对联的美感外,还能增强对联的表达力和记忆力。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对联的创作要求。
四、字句巧妙:对联的创作要求字句巧妙,形式独特。
对联中的字句
的选取要符合语言逻辑,尽量避免生硬、晦涩的表达方式,而是通过扭转、对照等手法,使对联更具趣味性和独特性。
对联的一般特点
![对联的一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3c96294b73f242336c5f46.png)
一、对联的一般特点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相同。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荣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全国卷)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相对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上联:春晖盈大地平平平仄仄下联:正气满乾坤仄仄仄平平(全国卷)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5)内容关联串对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正对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
反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二、怎样排列上下联的顺序呢?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
在面对大门时,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
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
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三声、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一声、二声)。
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
这副春联中“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三、写作方法: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2、进行联想和想象3、仿用已有的修辞手法4、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声律启蒙》注意:1.注意思想性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2.注意针对性学问藏今古知识贯中西3.注意文学性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四、活动: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关于对联的特点及分类
![关于对联的特点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c7654f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e.png)
关于对联的特点及分类范文一: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它的特点是形式简洁、内涵丰富,富有意蕴,语言优美,开玩笑。
对联的分类也很广泛,按内容可分为吉祥对联和咏物对联;按形式可分为对仗式、押韵式和夹带式等。
首先是对联的特点之一,形式简洁。
对联的特点在于言简意赅,语言简练。
因为对联的限制,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就能表达多种含义。
其次是内涵丰富。
不仅学识能力要强,还要有一定的智慧才能够编出具有内在深度的对联。
再者,富有意蕴。
每个字都要挖掘出其深刻的含义,让人挖掘出含义,并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哲理。
最后,语言优美是对联的必须品。
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语言优美。
接下来是对联的分类。
吉祥对联是祝福一件事情或人有好的结果或命运的,或者是喜庆的日子发送祝福。
咏物对联是通过对物品的描述表达对该物品的喜爱与赞美。
对仗式是指对联的前后句的字数相同、字形相似、句意相对、长度相等、音节相同的。
押韵式是指对联的前后句的语音有相似的押韵词。
夹带式是前后句的字数不相同,且前句包含后句的部分字,或后句包含前句的部分字。
在写对联时,必须有恰当的运用。
人们通过对对联的爱好和制作,反映了对国家、社会和文化的关心和追求。
对联增强了人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了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能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如果您喜欢对联,可以尝试编写对联,提高自己的智力和品味。
重点分析:文章分为对联的特点和分类两个部分,重点分析了对联的特点,即形式简洁、内涵丰富、富有意蕴和语言优美。
分类方面,重点分析了吉祥对联、咏物对联、对仗式、押韵式和夹带式。
此外,文章还从对联的意义、作用和编写对联对个人成长的促进方面进行了阐述。
用词分析:本文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名词,语言优美、富有意蕴、内涵丰富等词语运用灵活。
文章还使用了适当的比喻手法,如“言简意赅”、“增强了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用词精准,表达清晰。
范文二: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形式简洁、含义明确、富有智慧和意象,可以说是写出一对好对联需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联的四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52700a25c52cc58bd6be96.png)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对联的四大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
“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
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
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
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
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
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
”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
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对联特点
![对联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b0646225c52cc58bd6bedc.png)
一、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二、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一个酒馆门前的对联:天不管地不管酒馆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理发店门前的对联管世上头等大事
做人间顶上功夫
数学老师写的对联:夫妻恩爱似几何直线
多子多孙如小数循环
三、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字数相等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仄起平落」,即上联煞尾字用仄声,下联煞尾字用平声。
如: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再多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如:孙行者
祖冲之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再多
一扇千须动
三梳万发开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4、内容相关
历史好时期/同心同德/同肩重任
革命新阶段/共苦共荣/共求发展
继往开来/党施德政/企业兴旺
纬地经天/国振雄风/中华腾飞
看今朝/艰苦奋斗/共图发展大计
待明日/载歌载舞/同庆企业繁荣
举江河为杯/祝愿企业/与时俱进
谱山川入曲/欢庆祖国/前程似锦
5、上下联音节相同即双音节对双音节,单音节对单音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对联的四大特点
![对联的四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b0ef160066f5335a8121a4.png)
对联的四大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
“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
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
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
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
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
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
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
”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
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
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对联特点——精选推荐
![对联特点——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0f3cee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5.png)
对联特点对联作为历史悠久的独⽴⽂体,有着⾃⾝规律和定则。
中国楹联学会于2008年10⽉1⽇起施⾏的《联律通则》(修订稿)中就规范性地总结出了对联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点:1. 上下联字句对等⼀副对联,⽆论是短联还是长联,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尤其是其中对应的地⽅,⼀般不⽤重复的字。
但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的修辞⼿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要相⼀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个字在上下联同⼀个位置相对。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所以是可以的。
不过,有⼀种⽐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先⽣联:⼀⼈千古;千古⼀⼈。
2. 词性对品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同⼀特点的词类。
在现代汉语中,词有两⼤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或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对联要求对仗,对仗要求相对应的词(词组)性质必须⼀致,这是对联的⾸要规则。
古⼈云:“实对实,虚对虚”。
如励勉联:海阔凭鱼跃;天⾼任鸟飞。
联中,“海”“天”均为名词,“阔”“⾼”均为形容词,“凭”“任”均为副词,“鱼”“鸟”均为名词,“跃”“飞”均为动词。
3. 语法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以及修辞的运⽤,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
也就是要求上下联的词结构、短语结构、句法结构必须对应。
词和短语的构成⽅式主要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动补结构、联动结构等。
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对联有什么特点
![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对联有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d709892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6.png)
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对联有什么特点对联是一种有趣的文学形式,它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联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形式结构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下面将详细讨论对
联的特点,以充分了解这一文学形式。
首先,对联具有对仗工整的特点。
对联的构成需要两个平行的短句,
前后呼应,对仗工整。
这意味着前一句和后一句在结构和意义上面具有高
度相似的特点。
对仗可以包括音、韵、字、词、意的对应等,使得对联具
有和谐且平衡的美感。
对仗的精确性和和谐性是对联的魅力所在。
其次,对联要求意境深远。
对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对仗,更重要的是
通过表达深刻的哲理、辩证的思想和鲜明的意境。
对联可以体现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宣扬美好的品德和人生智慧。
对联的意
境深远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思考和启发,对人们的情感和思维都有
积极的影响。
最后,对联具有时代特征。
对联是文学形式中的一种,它也会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演变。
不同时期的对联在表现方式、价值观和题材
上都会有所不同。
这意味着对联也能够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成为了解
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总结起来,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表达简洁明了、创造性和时代特征等特点。
通过对对联的特点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
对联的特点和形式
![对联的特点和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6cf853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8.png)
对联的特点和形式对联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从对联的特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对联的特点1.简练扼要:对联以短小精悍为特点,对联的韵文要求行文简练、扼要,能够用简短的文字表达深层次的含义,给人以瞬间的启迪和抚慰。
2.美学性:对联要求字句的搭配要完美无缺,读起来要顺口自然,同时还要注重音韵、字义、意蕴等方面的协调。
对联在短短的几个字中通常包含丰富的美学因素,给人以美感,能够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3.反衬对比:对联的特点之一是反衬对比。
对联的上下文往往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词义、音韵、意境等方面的对比达到显著的效果。
这种对比不仅可以增加联句的表达力和吸引力,还能使对联传达的思想更加深远。
4.寓意深远:对联的特点之一是寓意深远。
对联的文字要求能够在短小的篇幅内承载较深的思想内涵。
通过运用寓意深远的词句,对联能够传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感触。
5.韵律优美:对联的特点之一是韵律优美。
对联中的字句要求读起来顺口流畅,具有和谐的音律,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这主要依靠对联中字句的选择和排列,使整个对联在音韵上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美。
二、对联的形式对联的形式主要是指对联的词数和排列方式。
1.对联的词数:对联通常包括四个字或八个字。
其中四字对联通常用于平仄相对较轻的场合,更适合于节日贺词、新年祝福等;而八字对联则要求更高,更富有韵律美,更为常见。
2.对联的排列方式:对联可以是横联,亦可是竖联。
横联是指对联的上下两行是水平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最常见;而竖联则是指对联的上下两行是垂直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在书法字画中较常见。
除了横联和竖联之外,对联还可分为楷书对联、行楷对联、篆书对联、草书对联、隶书对联等不同书体形式。
这些不同的书体形式展现了对联的丰富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达能力。
它以简练扼要、美学性、反衬对比、寓意深远和韵律优美为特点,形式上主要包括对联的词数和排列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一)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文字条件:商周-两汉的对偶句;
魏晋南北朝的骈俪句(pián lì)。 ※载体条件:宋代桃符板
明代中期的红纸对联
桃符
桃符的民间传说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 千里,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 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读作申 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 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 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 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 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 桃符。而且古代人还会在自家的第二道门上画上那只专门 吃鬼的老虎,旁边还有一条芒苇绳,被人们用来镇邪驱鬼、 祈福纳祥。
胜迹联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 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
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
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 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 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袁世凯死后,四川有人给他写了一副挽联
起六
中 国 人 民 。 妙 极 !
字 , 意 思 是 袁 世 凯 对 不
此 对 联 上 联 五 字 , 下 联
对联技法欣赏(一)
※藏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
※拆字: 琴瑟琵琶,八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鬼靠边。
※嵌字: 李花开太白 苏木长东坡 ※叠字和重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老
6、挽联
•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 • 内容大多为评价逝者功业、褒扬其精神情
操,寄托生者之哀思;还有自挽联。
挽联
挽联
7、交际联
• 交际联是人们专门用作酬赠、对答的对联, 表示友谊,劝勉。
8、名胜古迹联
• 悬挂、雕刻在风景优美的名胜地和历史名 人、历史遗迹纪念地的对联。
• 或上写自然景观之美,下赞人文景观之美; 或同写自然景观,上写远景下写近景;或 同写人文景观,上述古,下言今;或同述 历史人物,一褒一贬。
1、春联
• 对联中出现最早的、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 类型。
• 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 横批贴在门楣正中,上联贴在大门右侧,
下联贴在大门左侧(人在外面正对着大 门)。
• 内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悦心情 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春联
对 联 欣 赏
2、门联(含行业联)
• 门联又叫门帖、门对。 • 是主要反映门第特征和行业性质,长久嵌
点 春满乾坤福满楼 名动 名 名动名
主谓 宾 主谓宾
四、对联的特点
1、内容相关;正对、反对、串对 • 忌讳:对开 合掌 2、字数相等; 3、语法结构一致; 4、平仄相同。
内容关联
• 正对(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主题上是同义并 列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 反对(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或相对, 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 的印象);
• 1、从内容分:叙事联、状景联、抒情联、 晓理联、评论联;
• 2、文字长短:长联、短联; • 3、写作方式:自拟联、集句联 • 4、应用范围: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
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 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十类。
三、对联的分类
• 1、春联 • 2、门联 • 3、堂联 • 4、喜联 • 5、寿联 • 6、挽联 • 7、交际联 • 8、名胜古迹联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二)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1、五代十国——中国最早的对联;
后蜀主孟昶(chǎng )的“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是保存下来最早的对联。
中华第一联 孟昶
神荼 郁磊
对 联 的 来 历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二)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后蜀王瑶“ 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
外见楼台”是最早园林景物的对联。 后蜀——对联的发源地
对联技法欣赏(二)
※多音:小偷偷偷偷东西; 大款款款款宾客。
※回文: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洞中洞隐龙。
※谐音: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以“天增岁月人增 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为例,分组探究对联 的特点。
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 天增岁月人增寿
联 特
名动 名 名动名 主谓 宾 主谓宾 仄仄平平仄仄平
千
喜联
百
里
年
姻
恩
缘
爱
一
双
线
心
牵
结
5、寿联
• 寿联是为年长者祝寿专用的对联。 • 内容多是称颂长者功德业绩,祝其健康长
寿。
• 在寿联中,有一些自己写的“自寿联”, 多为愤世嫉俗,如郑板桥为自己60岁写的 寿联;也可表讽刺,如章太炎为慈禧70寿 所写。
寿联
欣
喜
逢
享
盛
遐
世
东
南
海
山
水
松
长
不
流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三)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四)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
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 长联在清代中期出现,孙髯[rán] 的《昆明
滇池大观楼联》,全联180字,被誉为“古 今第一长联”、“四海长联第一佳者”。
三、对联的分类
• 串对(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件、因 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在语 气上是衔接的)
缀在门两旁。 • 山东曲阜孔府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
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门联
行业联
却虽 是然 顶毫 上末 功生 夫意
3、堂联
• 堂联是用于美化厅堂居室的一种装饰联, 往往寄寓主人与作者的情怀、志趣与抱负。
• 林则徐自撰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 、喜联
• 喜联是婚嫁时的专用对联,又叫婚联。 • 多贴在门旁及箱柜等处。 • 内容多为喜庆祝愿的吉利话。
第八章 中国旅游文学知识
第一节 对联
在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化中, 对联是一种浓缩的文学艺术样式。 它发源于秦汉、 形成于唐宋、盛 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对联小故事
清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宫设千叟宴, 内有一叟一百四十一岁。
乾隆出联: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曰: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一、何为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