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树智教授与中东史研究_张倩红
彭树智教授与中东史研究
是 国内第 一部 系统 研 究 阿 富 汗 的学 术 著 作 , 及 了 涉 阿富 汗从 远古 时代 到 2 0世 纪 9 O年代 的历 史 进 程 。 19 9 9年 , 彭树 智 先 生 又 在 前 期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成 完
了《 中东 国家通 史—— 阿 富汗卷 》 ] 阿 富汗 卷 》 L 。《 8 的 独 特 之处 在于 , 历 史交 往 的角 度 来 考察 阿 富汗 的 从 社 会 演变 , 不仅 描 述 了阿 富汗特殊 的地 缘政 治环 境 ,
四面 受着 东西 方各 种 文 化 的 冲击 , 而 是 游 牧世 界 时 的火 光 时而是 波斯 人伊 朗文 化 的火 炬 , 时而 是希腊
收 稿 日期 : 0 0 9 l 2 1 …0 2
作 者 简 介 : 倩 红 (9 4 ) 女 , 南 灵 宝人 . 州 大 学教 授 . 史 学博 士 , 事 犹 太 史 、 色列 史 研 究 。 张 16一 . 河 郑 历 从 以
1 7 年 苏联入 侵 阿富汗 , 99 两个 邻 邦 的战 争 引起
了彭 树智 先生 的注 意 , 富 汗 问 题从 此 进 入 了他 的 阿 学术 视野 。彭 树智先 生充 分认 识 到 阿富汗 是一个 非 常典 型 的中东 国家 , 东 西 方 文 明 的 十 字 路 口, 它 是 “
、
引领 学 术 前 沿
争 》 《 富汗 第二 次独 立 战争百 年祭 》4。随后 几 [ 阿 、 [ ] 年又 相 继 发 表 了 《 富 汗 杰 出 的 民 族 主 义 者 塔 尔 阿
彭树 智先 生 出生 于 l 3 9 1年 , 特定 的时 代背 景与 家庭 状况使 他很 早就对 生 活 、 会 、 社 历史 有 了 自己的 思考 。怀 着浓 挚的求 学兴趣 , 先 生在 本科 、 彭 研究 生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学术简讯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学术简讯(2016年1 6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学术简讯(2016年1 6月)科研工作6月,蒋真副研究员申报的“美国制裁伊朗问题研究”被批准为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经费35万元;闫伟博士申报的“阿富汗国家治理中的部落问题研究”被批准为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西部项目,资助经费8万元。
6月,赵广成副教授的专著《霍梅尼外交思想的渊源和理论体系》在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梯队建设2月,希腊国际大学斯蒂芬·科尔多西(Stefanos Kordosis)博士开始其在中东研究所为期一年的聘期,享受陕西省外国专家待遇。
其间,他将为中东研究所研究生开设中东古代史、中东近代史、土耳其语等课程。
3月,赵广成副教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将到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访学一年。
4月,韩志斌教授入选国家民委首批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
学术活动3月20日,韩志斌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东部落社会通史”开题报告会举行,与会专家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于沛研究员、北京大学李安山教授、南开大学哈全安教授、外交部前资深外交官戴新平先生、内蒙古民族大学姚大学教授以及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黄民兴教授和王铁铮教授。
5月8 9日,由中国中东学会,中以学术交流促进会(SIGNAL),西北大学历史学院、中东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当前中东局势及‘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来自以色列、土耳其、英国、希腊、伊朗等国以及国内各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人才培养2016年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共录取硕士研究生14人,其中世界史专业8人,国际关系专业6人。
世界史专业共录取4名博士研究生。
中东问题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3期)8522016年上半年,中东研究所有5名博士生和14名硕士生毕业。
博士生姓名、指导教师、论文题目及主要内容如下:吕海军,导师为彭树智教授,论文《伊朗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以历史为序,研究了伊朗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包括现代主义改革和伊斯兰复兴思想的兴起、王权民族主义的潮起潮落以及自由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民族主义的兴起等内容。
从人类文明交往中探寻中东研究的学术自觉——彭树智先生访谈实录
从人类文明交往中探寻中东研究的学术自觉从人类文明交往中探寻中东研究的学术自觉———彭树智先生访谈实录彭树智闫伟*彭树智先生,1931年生,陕西泾阳人。
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同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亚洲史专业。
他曾长期担任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博学院院长、中东研究所所长等职务,现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生36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我国中东研究的骨干力量。
他在中东和南亚史、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共运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编撰的《二十世纪中东史》、《阿拉伯国家史》、《中东国家通史》(13卷)、《中东史》等已成为我国中东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近年来,彭先生依然在岗执教、笔耕不辍,关注文明交往和文明自觉的研究,撰写了《两斋文明自觉论》(三卷)、《我的文明观》和《老学日历》等著作,为我国的世界史和中东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刊记者访谈并介绍彭先生的学术经历及学术思想的演变,旨在对世界史研究和中东问题研究有所启迪,嘉惠后学。
一书路崎岖觅机缘访谈人:彭先生,您在世界史领域成就卓越,同时您的文学造诣深厚,文笔深博,常常喻文于诗。
您是如何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求学期间的经历如何影响了您后来的研究?您早年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您的研究产生了什么影响?*彭树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访谈人闫伟,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讲师。
中东问题研究2016年第1期(总第3期)4彭先生:我于1931年出生在陕西泾阳。
泾阳位于富饶的泾惠渠灌区,干渠与支渠纵横交错,因盛产棉粮,也被称为关中的“白菜心”。
我们家早年很穷苦。
祖父从河南淅川逃荒到陕西,再由商县(今商洛市商州区)到咸阳,最后定居泾阳;外祖父则是从湖北逃荒而来。
也许这种地域环境和移民传统给我留下了平实谦和的性格和勤奋努力的气质。
我的青少年时代,祖国大地备受列强蹂躏。
我不止一次问老师:“为什么有着那么悠久文明的中华大国,到今天却一直打败仗,受外敌凌辱?”老师的回答并不能消除我心中的困惑。
从人类文明交往的高度把握世界历史——访彭树智教授
的历 史事 件上 来 。在论 文 写作 过程 中 , 我得 到 了我 的老 师 周 一 良 、 羡林 、 季 陈翰 笙诸 先 生 的 精 心指
— —
访 彭树 智 教 授
黄 民 兴
( 北 大 学 中 东研 究 所 ,陕 西 西 安 7 0 6 ) 西 10 2
[ 图分类 号 ]K 9 中 02
[ 文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0 25 3 (0 80 . 8 .8 10 .3 2 20 )10 40 0
彭树 智 ,9 1 生 , 13 年 陕西 泾 阳人 。15 9 4年 毕 业 于西 北 大学 历 史 系 , 同年 为北 京 大 学历 史 系研 究
我是从 印 度 近现代 史 开始 进入 亚非 拉 民族 解放 运 动 史 领 域 的 。大学 时 , 外庐 校 长 在 一 次报 侯 告 中说 , 事科 学研 究 必须 有一 个 生长 点 , 大 学 时代 就 应 当 找 到生 长 点 。这 对 我 影 响很 大 , 从 而 我把
印度 史确定 为 自己的生 长点 。我 的大学 毕业 论 文是 《 度 现代 民族 解 放 运 动》 长 达 l 字 , 印 , 5万 被老 师评 为优 秀 。我在 研究 生学 习期 间 , 的亚 洲史 专业 老 师 苏联 援 华 专 家 瓦 ・ ・ 切 托 夫 是 一 个治 我 巴 柯 学 严谨 的人 。他 在 看 了我 的第 一 篇 专 业 论 文 《 8 7年 印 度 反 英 大 起 义 前 夜 的社 会 经 济 与 阶级 关 15 系》 文稿 后 , 俄 很是 欣赏 , 励我 进 一步修 改 。他 用俄 罗 斯谚语 说 :奶 酪好 吃 , 鼓 “ 但烤 一 下更 好吃 。 ” 2 0世纪 5 0年代 是 亚非 拉 民族解 放 运 动 走 向高 涨 的时 期 , 当时 印 度 和 中国 史学 界 正在 准备 纪
彭树智教授与中东史研究_张倩红
第203110卷年 第10 5月期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Z H ANJIANG NORM AL COL L EGE
O ct.2010 V ol.31 No.5
彭树智教授与中东史研究
张倩红1 , 张少华2
(1 .郑州大学 , 河南 郑州 450001 ;2 .河南大学 犹太研究所 , 河南 开封 475001)
中东地区历来是冲突与战争的策源地 , 20 世纪 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旋律的时候 , 中东地区仍 然战火不断 。彭树智先生一直关注战争与文化交流 之间的关联性 。 他认为 , 战争并不总是和文明对立 , 而是国家与国家 、民族与民族之间政治交往的形式 之一 , 或者说战争是“以军事语言表达了政治需要” 。 战争无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与痛苦 , 但是战争的作 用是多重的 。他进一步指出 :“战争在深远地影响着 历史 , 它是历史季节的标志 , 它时而在打开 , 又时而 在关闭着历史时间的大门 。它和人类的历史进程如 影随形 , 表面上好像消失但实际上依然存在 。”[ 16] 200 在中东历史上 , 我们会反复看到战争的结果与过程 无不与文化交往密 切相关 。 在 相当长的历史 时期 内 , 阿富汗作为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动脉 ———“丝绸之 路”的枢纽 , 战争作为一种政治交往形式往往与文化 交往交织在一起 。 在周边大国的争夺战中 , 阿富汗 是战场 , 同时又是文化交往 的舞台 。 “早期的 祆教 化 、希腊化 、佛教化 、伊斯兰化 , 以及近现代以来的欧 化 、苏化和当前的伊斯兰复兴 , 都反复说明了文化交 往是伴随政治交往而来的深远变化 。”[ 8] 352 发生于天 宝十年(公元 751 年)的怛逻斯之战是中国与阿拉伯 关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 其结果是唐军大败 。 其后 , 中华帝国的历代王朝(除元代外)基本对中东 地区处于防御性的守势状态 , 但也正是在怛逻斯之 战后 , 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中亚 、西亚 , 后来又传到 欧洲 , 同时 , 中国也出现了第一本记载伊斯兰教与穆 斯林生活的汉文书籍《经行记》 , 成为后人研究中国 伊斯兰教发展史的重要原始文献 。 当然 , 多方面地 探讨战争的后果 , 并不等于为战争开脱罪责 。 面对
阿拉伯史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新思路──《阿拉伯国家简史》(修订版)读后
阿拉伯史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新思路──《阿拉伯国家简史》(修
订版)读后
张倩红
【期刊名称】《史学月刊》
【年(卷),期】2001()3
【摘要】彭树智教授主编的《阿拉伯国家简史》突出了阿拉伯史发展的总特征、总趋势,并从历史交往的角度为世界地区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但美中不足的是对20世纪的中阿关系关注不够。
【总页数】6页(P24-29)
【关键词】阿拉伯国家简史;文明交往;彭树智
【作者】张倩红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2;K371
【相关文献】
1.让阿拉伯国家的企业走进中国、亚洲——阿拉伯国家专场推介会举行 [J], 陈镛安;
2.搭建起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科技合作的桥梁——中国·阿拉伯国家科技合作论坛成功举办 [J], 李靖;
3.从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看新时期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
[J], 陈曦
4.阿拉伯国家香药输入中国的简史 [J], 李红珠
5.关于非洲阿拉伯国家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J], 王铁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情怀自浅深
情怀自浅深作者: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9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 K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20-0003-09采访时间:2019年8月采访地点:郑州大学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高依宁、王梦梦(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问:张老师,您好!可以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史学研究道路的吗?答:感谢《历史教学》编辑部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
说实话,我是懵懵懂懂走上史学道路的。
1980年,我从河南灵宝弘农河畔一所乡中——灵宝第十三中学毕业,是我们学校第一位考上大学的女生。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都是师范类院校中文专业,因为那时做“文艺青年”是年轻人的梦想。
但是,班主任杨景商老师非常生气:我是他最喜欢的学生,他是历史老师,杨老师特别希望我学历史,毕业后能接替他的工作。
为了不让老师失望,我就在志愿书上加了历史专业,结果第二志愿被录取到河南师范大学(1984年我毕业的时候学校更名为河南大学)。
大一时沉迷于文学作品,尤其是琼瑶的小说,其实没怎么好好学历史专业课,后来在老师们的引导与影响下,逐渐培养了对历史学的兴趣。
记忆深刻的一次触动是老教授鞠秀熙先生的报告。
背景是林嘉坤先生担任系主任后,要引导年轻人重视外语学习,所以请鞠先生跟大家交流。
鞠先生是留美博士,二战结束后回国,他跟我们介绍了他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谈起了世界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眼中的美国以及英语的世界影响力等。
鞠先生仪态优雅、风度翩翩,言语中夹杂几句听起来十分地道的英语,确实打动了我,使我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成为这么杰出的人。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使我喜欢史学、感受史学魅力的是授业导师的耳濡目染与言传身教。
我有幸遇到了三位好导师,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了我。
第一位是我的硕士生导师任重教授。
任老师在大四的时候教我们《现代国际关系史》课程。
我听课十分认真,笔记也做得完整,但是天生腼腆,不敢跟老师当面交流。
记得考试过后的一个下午,天气很热,任老师穿着黑色裤子、白色上衣,一手提着个黑包,一手拿着芭蕉扇来到我们的寝室,问谁是张倩红,我诚惶诚恐,任老师说要当面考我一个问题:黑海海峡包括哪几部分?我冲口而出,他听完很满意地说:“你的试卷上把达达尼尔海峡写错了,这本来不是得分点,但我要来确认一下,看你是笔误还是知识点没掌握,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放心给你得100分了,我教书多年这是第二个百分试卷。
历史学各专门史、断代史重要研究者汇总
一.先秦史
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梁思永,夏鼐(考古,北大),吕振羽(吉林大学),吕思勉,许倬云(台湾中央研究院),费孝通(考古,社科院),张光直(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尹达(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苏秉琦(北大),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徐中舒(史前和三王,四川大学),翦伯赞(先秦和秦汉,北大),齐思和(先秦史、世界中古史和中国近代史,北大),马非百(中国历史博物馆),赵光贤(西周史和孔子研究,北师大),束世徵(华东师范大学),王玉哲(南开大学),唐兰(北大),李亚农(上海历史研究所),杨宽(复旦大学),童书业(山东大学),黄子通(北大)金景芳(吉林大学),田昌五(山东大学),吴荣曾(北大),徐修鸿(复旦大学),赵锡元(吉林大学),杜水生(北师大),张广智(青海师范大学),李学勤(清华),詹子庆(东北师范大学),晁福林(北师大),刘泽华(南开大学),王震中(社科院),江林昌(烟台大学),朱凤瀚(南开大学),罗新慧(北师大),韩巍(北大),陈伟(先秦及秦汉考古,武汉大学)
世界上古史研究国内当代部分知名学者:
1.史前史学:宋兆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毛昭晰(浙江大学)、吴新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已故)、杨堃(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詹天祥(浙江大学)、孔陈焱(浙江大学)
2.古埃学:刘文鹏(东北师范大学,已故)、令狐若明(吉林大学)、颜海英(北京大学)、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东北师范大学)、金寿福(复旦大学)
6.古代非洲、美洲文明:郑家馨(北京大学,非洲史,南非史,殖民主义史),林被甸(北京大学,拉丁美洲史)
7.其他:钱乘旦(北京大学,英国近代史) 高毅(北京大学,欧美近现代史,法国史),何顺果(北京大学,美国史),李道揆(社科院,美国史),阎照祥(南开大学,英国近代史),陈乐民(社科院,欧洲近现代史), 沈坚(浙江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法国史),陆庭恩(北京大学,非洲近现代史),艾周昌(华东师范大学,世界近代史、亚非史),彭坤元(社科院,非洲近现代史),齐世荣(首都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徐蓝(首都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彭树智(西北大学,中东史)、刘北成(清华大学,世界近代史),何芳川(北京大学,亚非拉近代史)、胡德坤(武汉大学,世界近现代史)
中东史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东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东史属于区域史范畴,是历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对中东史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这一区域史的基本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另外,理解中东历史对深化对中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历史的认识大有裨益。
(三)教学内容中东文明的起源及其在世界文明交往中的地位、伊斯兰教的兴起和扩张、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扩张及衰落、西方列强入侵中东及中东现代化进程的起步、中东民族民主运动及独立民族国家的出现、中东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当代中东热点等问题。
(四)教学时数:1学期,36学时(五)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讨论、作业、答疑,同时展示一些中东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二、本文第一章中东上古文明教学要点:中东文明起源问题;上古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中东其他地区文明及其基本特征;波斯帝国的兴起及波斯体制的特征;希腊化时代中东历史的基本特点;罗马征服时期的中东文明;帕提亚和萨珊波斯帝国概况;这一时期文明之间交往互动情况。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导论(1学时)中东称谓的由来;中东地理位置;中东气候类型;中东动植物种类;中东在文明交往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二节中东上古文明(1学时)文明的曙光;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中东其他后起的文明第三节波斯帝国的兴起及其影响(1学时)波斯帝国的兴起和对外扩张;大流士一世改革及波斯建制;希波战争及其后果第四节希腊和罗马征服时期的中东世界(1学时)希腊化时代的中东;罗马征服时期中东社会的特点;波斯两大帝国的发展概况;中东世界与东西文明之间的交往考核要求:中东称谓的由来、中东上古文明的代表性个案、大流士一世改革、希波战争、希腊化时期对中东的影响第二章中古时期: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教学要点:伊斯兰教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倭马亚王朝的制度建设、阿拔斯王朝的成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伊斯兰教的诞生和四大哈里发时期(1学时)伊斯兰教诞生前的阿拉伯社会;默罕默德建教和传教活动;四大哈里发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社会状况第二节倭马亚王朝对阿拉伯文明的开拓(1学时)倭马亚王朝的建立和对外征战;王朝制度建设状况;社会经济与文化变迁;政治和宗教斗争第三节阿拔斯王朝的辉煌与衰落(1学时)阿拔斯王朝的政治建制特征;经济与社会变迁;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辉煌;考核要求: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阿拔斯王朝的前期成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征第三章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分裂与动荡教学要点:阿拔斯王朝的分裂和独立王国的兴起、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新特点、蒙古入侵、合赞汗改革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阿拔斯王朝后期中东四分五裂的态势(1学时)王朝后期的动荡;独立王朝的兴起;哈里发—素丹二元体制形成;伊斯兰世界与基督教世界的恩怨纠结第二节伊斯兰社会的成熟(1学时)社会经济的演变;伊斯兰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节蒙古入侵及其后果(1学时)蒙古人西侵与合赞汗改革;帖木儿帝国和黑羊、白羊王朝的更替;埃及和小亚细亚的政治变动考核要求:伊斯兰世界的分裂及其影响、蒙古西侵的后果第四章中东近代史的转折教学要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治建制、奥斯曼帝国时期伊斯兰文化的特征、萨法维帝国、杜兰尼王朝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社会特征(1学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帝国政治建制与治理结构;奥斯曼—伊斯兰文明优势的丧失第二节波斯王朝的变迁(1学时)萨法维帝国的兴起与政治建制;阿拔斯一世改革;阿富汗人入侵及萨法维王朝的灭亡第三节阿富汗普什图人民族国家的特征(1学时)杜兰尼王朝的建立;王朝政治建制;王朝衰亡及其原因考核要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治建制特点、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制度特点、杜兰尼王朝在阿富汗的历史地位第五章近代中东与西方的不平等交往教学要点:西方对中东的殖民入侵、波斯巴布教徒起义、瓦哈比运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早期改革、埃及阿里改革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东殖民体系的形成(1学时)波斯的半殖民地化;阿富汗抗英斗争及其失败;列强蚕食奥斯曼帝国;英法对阿拉伯新月地带国家的争夺第二节中东民族独立运动(1学时)波斯巴布教徒起义;埃及奥拉比抗英斗争;阿拉伯新月地带的民族运动;瓦哈比早期运动第三节中东现代化改革尝试(1学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早期改革;波斯和阿富汗的早期改革尝试;埃及阿里改革考核要求:波斯巴布教徒起义、瓦哈比运动、中东早期现代化改革的特点第六章现代中东的觉醒教学要点:青年土耳其革命、伊朗立宪革命、阿拉伯民族运动、阿富汗尼的思想、;萨提·胡斯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东革命浪潮(2学时)青年土耳其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其影响;伊朗立宪革命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阿拉伯民族的觉醒运动第二节现代中东社会政治思潮(1学时)塔尔齐及其政治民族主义思想;阿富汗尼的伊斯兰现代主义;萨提·胡斯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埃及民族主义思想考核要求:青年土耳其革命、伊朗立宪革命、阿富汗尼和萨提·胡斯里的思想第七章现代中东民族独立国家的群体出现和改革浪潮教学要点:凯末尔革命和改革、伊朗礼萨·汗现代化改革、阿富汗阿玛努拉现代化改革、沙特阿拉伯的现代化改革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凯末尔革命和改革(1学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凯末尔革命及其胜利;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第二节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建立及改革实践(1学时)巴列维王朝的建立;礼萨·汗现代化改革及其评价第三节阿富汗独立及其现代化改革尝试(1学时)阿富汗独立的主客观条件;阿富汗独立;阿玛努拉现代化改革及其失败原因第四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四国的独立和改革(1学时)阿拉伯也门的独立;埃及的独立;沙特阿拉伯建国;伊拉克独立;沙特阿拉伯的现代化改革考核要求:20世纪上半期中东三次代表性现代化改革的内容及结果第八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东教学要点:战前中东与大国关系、中东国家在战争中的立场变化、中东在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战争对中东的影响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战前中东的国际政治格局(1学时)一战后中东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伊朗与德国关系;土耳其与德国关系;阿富汗与德国关系第二节中东国家在战争中的立场(1学时)伊朗立场的转变;土耳其在于西方强国及苏联交往中的策略转向;苏德战争爆发前后阿富汗立场的变化第三节中东在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1学时)东西两大战场的枢纽;盟国后方物资供应的重要中介和渠道;对欧洲北非主要战场的辅助作用;中东是盟国首脑协商问题的主要场所考核要求:中东在二战中的地位和贡献、二战对中东历史命运的影响第九章当代中东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和现代化浪潮教学要点:中东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东现代化的类型、特点及影响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当代中东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最终形成(2学时)殖民体系的瓦解;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及争取石油权益的斗争;埃及“七月革命”;叙利亚民主制度的恢复;伊拉克革命;塞浦路斯共和国的成立;英国撤离海湾和海湾诸国的独立;阿拉伯统一运动第二节当代中东现代化的兴起、发展战略和多元模式(1学时)中东早期现代化的积累;战后现代化浪潮的兴起及其特点;现代化战略的总体属性和局限;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多元模式;现代化进程的调整;中东社会变迁考核要求: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埃及“七月革命”,中东现代化的类型、特征及影响第十章当代中东的战争与和平教学要点:冷战格局下的中东、阿以冲突及中东和平进程、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阿以冲突及和平进程(1学时)阿以问题的历史根源及其实质;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埃以和谈和阿以冲突的转折第二节阿富汗战争及苏联在中东的败退(1学时)苏军入侵阿富汗;苏联侵占阿富汗与卡尔迈勒政权;阿富汗全民抗苏战争与苏军的撤离第三节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1学时)两伊战争的起因;战争进程和结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及战后的中东和谈考核要求:阿以问题的由来与演变、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第十一章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教学要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起因、代表性事件,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内涵、阶段和走向,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伊斯兰革命”与中东涌动的伊斯兰潮(1学时)“伊斯兰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中东伊斯兰运动的复兴第二节伊斯兰潮的内涵和发展阶段(1学时)伊斯兰潮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伊斯兰潮的发展演变;后冷战时代伊斯兰潮的总体走向;伊斯兰潮对中东社会与政治作用第三节伊斯兰潮对中东的影响考核要求: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根源、特征及发展阶段第十二章冷战后时代中东的政治形势教学要点:冷战后时代中东的政治格局、中东政治民主化进程、中东热点问题的代表性案例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冷战后全球形势的变化与中东战略的调整(1学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挑战;中东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及其走向;第二节中东政治民主化进程及前景展望(1学时)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演进;民主化政治的转机和动力;民主化政治的发展趋势第三节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1学时)阿富汗塔利班的崛起,反恐旗号下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颠覆第四节伊朗核问题专题(1学时)考核要求:中东政治民主化问题、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伊朗核问题三、参考书目:1、彭树智主编:《中东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中东研究的九何之问
中东研究的九何之问中东研究的九何之问彭树智*《中东问题研究》2015年第1期即将出版了。
《中东问题研究》为中东学界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场所,开辟了一块新园地。
科研百花将在此盛开,科研硕果将在此结成。
这是令人满怀期望和欣喜的事。
2014年,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度过了它的“知天命”之年。
在这五十年间,它先后出版过《中东资料编译》《伊斯兰动态》《中东问题参考资料》《中东》和《中东研究》。
2015年,它又将出版《中东问题研究》,在“中东”与“研究”之间,增加了“问题”二字,把“问题”这个科学研究的关键词置于书刊名称的中心位置。
对于中东研究事业,这又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
问题为何物?问题是人类的自觉意识,可称之为问题意识。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产生好奇心和兴趣感,产生独立思考的质疑批判精神。
问题意识始终导引着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发展方向。
问题意识的自觉程度,决定着研究成果的质量高低。
疑惑或问题,如《论语·季氏》所说:“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科学研究的生命活力始终是直面问题,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与科学研究,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有建树的学者,总是把自觉的问题意识视为科学研究的生命。
如果头脑中没有问题意识,学者的学术生命就结束了。
科学研究中问题意识的自觉,从根本上说,是人类文明交往自觉的问题,它受着文明交往互动规律的制约,它属于人类文明交往中的“知物之明、知人之明和自知之明”范畴。
因此,我在思考这个规律性问题时,把它归结为“九何而问”: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何果?何类?何*彭树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
中东问题研究2015年第1期(总第1期)2向?何为?“九何而问”是对问题意识自觉性的细化,是从时间、空间、人间、事件、原因、结果、类别、走向和行为九个方面的连续性追问。
问题从时间上讲,是时代声音的回响。
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事物矛盾的表现。
处事治学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矛盾为归宿。
祝愿和希望
作者: 彭树智
作者机构: 中国中东史学会 副会长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10-10页
主题词: 心情;史学工作者;新史学通讯;杰出贡献;历史教学;建国后;历史研究;史学发展;历史学家;新中国
摘要: <正> 《史学月刊》原名《新史学通讯》,1951年由历史学家稽文甫创办。
它是我国建国后最早的史学刊物之一。
今年是它创刊40周年纪念。
它的40年历程反映了新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
我作为一个读者和作者,回顾过去的40个春秋,以非常喜悦的心情,谨向为我国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作出杰出贡献的《史学月刊》致以衷心的谢意和良好的祝愿。
2014寒假读书报告
读《二十世纪伊朗史》有感一、作者简介本书作者冀开运,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授,西南大学含弘学院第一届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吴宓班学生导师, 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史专业中东史研究方向和民族学专业中外民族问题比较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
1966年4月17日生于陕西洛南县,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先在延安大学外语系任教五年,期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翻译协会,并担任外语系工会主席和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主讲过大学英语的所有课程。
1992年9月至1995年7月在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西亚研究所)攻读世界史专业中东史方向,师从杨群章教授,获史学硕士学位。
又在西南师大历史系任教二年,主讲世界史和英语。
2000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获史学博士学位,师从彭树智教授。
2000年7月至今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讲“世界现代史”、“中东国际关系”和英语,为世界史研究生主讲“中东历史与文化”、“中国与海湾各国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为全校大学生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
2004年8月-2005年6月在伊朗德黑兰大学作访问学者,前后6次接受伊朗电台、电视台的国际问题研究专题采访,为德黑兰大学作两次有关中伊关系的学术报告。
先后发表四十五篇论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办的核心期刊《世界民族》和《西亚非洲》上发表十篇论文,主持并完成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化与伊朗现代化》(2001年国际政治)和《伊朗的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2006年国际政治),200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伊朗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研究》和国务院侨办项目《中东华人华侨研究》;2004年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伊朗关系研究》;出版译著二部:《跨越中国》(1992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与阿拉伯半岛和海湾国家关系》(2008年北京线装书局);出版专著五部:《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二十世纪伊朗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二十世纪约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约旦史》(台湾三民书局,2004年)、《伊朗与美国关系研究》(时事出版社,2006年);参编专著《惊涛拍岸——现代化的源与流》。
论中东的战争与和平交往问题--《中东国家通史·也门卷》编后三记
论中东的战争与和平交往问题--《中东国家通史也门卷》编后
三记
彭树智
【期刊名称】《人文杂志》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 一rn当我审读<中东国家通史·也门卷>之时,正是美英联军在伊拉克"倒萨"战争激烈进行之际.海湾地区正成为世界上的最热点,和它最临近的也门,必然受到直接的影响.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彭树智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东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393
【相关文献】
1.论中东民族与宗教交往问题--《中东国家通史·塞浦路斯》编后记 [J], 彭树智
2.伊朗史中的文明交往与文明对话问题——《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编后记 [J], 彭树智
3.交明交往论和通史研究问题的思考:《中东国家通史·叙利亚和黎巴嫩卷》编后记 [J], 彭树智
4.先秦史研究的重要收获──读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三卷 [J], 晁福林
5.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五卷读后[J], 陈琳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彭树智教授与现代民族主义研究
2010年10月第31卷第5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JOU RNA L OF ZH ANJIANG NORM AL COLLEGE Oct 2010V ol 31 No 5收稿日期:2010-07-16作者简介:刘云(1966-),男,甘肃酒泉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从事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
彭树智教授与现代民族主义研究刘 云(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金华321004)摘 要:彭树智先生对现代民族主义研究的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亚非拉地区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政治斗争,亚非地区建立与巩固民族独立国家相关的政治思想,亚非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彭先生对现代亚非拉民族主义政治斗争、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现代化改革都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类型分析,从而揭示了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多样化的历史景象,取得了在民族主义运动史研究和世界史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对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关键词:彭树智;民族主义;学术贡献中图分类号:K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10)05-0059-07彭树智先生毕生致力于世界历史研究,涉猎领域很广,著作等身,且有研究方法与思想观点的不断创新。
从世界史的断代看,彭先生的研究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及当代史;从区域看,彭先生对欧洲史、美洲史、亚洲史、非洲史均有深入研究,其中尤其对南亚史、西亚史、北非史倾注心血最多;从专题角度看,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宗教问题研究、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研究、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现代化研究、文明交往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
笔者现就彭先生对民族主义运动的研究试做初步探讨,祈方家指正。
彭先生对民族主义运动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主要是民族主义运动中的政治斗争,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民族主义运动的类型分析;第二层面是对东方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第三个层面是对现代亚非拉改革运动与现代化的研究。
百科知识精选中东国家通史:巴勒斯坦卷
基本信息
名称:
中东国家通史:巴勒斯坦卷
作者
作者:彭树智主编,杨辉著
内容介绍
本书是彭树智先生主编的《中东国家通史》中的一卷,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撰著的巴勒斯坦通史。
全书以文明交往理论为指导,采用通史的叙述方式,对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过去和现在作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扫描系统介绍了巴勒斯坦由古及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了巴勒斯坦地区的社会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有助于对巴勒斯坦问题乃至中东问题全面,系统的了解。
出版社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目录
《中东国家通史》卷首叙意
绪论:古代巴勒斯坦的历史变迁与文明交往
一、迦南人之乡与腓力斯人之地
迦南人之乡——腓力斯人的地方
二、犹大联合王国的建立与周围大国的占领
犹大联合王国的建立——周围大国的轮番占领
三、希腊统治时期的巴勒斯坦
亚历山大征服——托勒密与塞琉古的统治
四、罗马—拜占庭统治时期的巴勒斯坦
罗马人统治——拜占庭统治时期的巴勒斯坦
第一章巴勒斯坦的永恒印记:阿拉伯化与伊斯兰化
一、巴勒斯坦居民的政治生活
阿拉伯征服和行政区域的划分——被保护民——迪米人
二、巴勒斯坦的经济生活
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手工业及手工业作坊——商业贸易——税收。
从文明交往关注世界历史_文明交往论_读后
从文明交往关注世界历史文明交往论 读后张倩红综观20世纪尤其是后冷战时代以来的世界学术发展史,不难看出, 文明 成了最热门的语汇之一。
学者们从哲学、文化学、史学、政治学、宗教学等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文明兴衰的规律、文明的多元化或一元化趋向、文明的本土性与世界性以及不同文明交流的态势( 融合论 或者 冲突论 )等问题。
彭树智先生以史学家特有的历史感与凝重感,长期探索文明发展问题,并认为交往是文明最关键的本质与要素,文明与交往的互依互存是由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所组成的复杂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他看来,不能把文明交往仅仅作为单纯的哲学范畴而进行抽象的理论思辩,而是要把哲学与历史学密切结合,以历史个案为基础研究文明交往的规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彭先生先后从古代宗教与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与工业革命、科学技术与战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进程、第三世界的历史演进、世界帝国的兴衰等方面,对历史交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对贯通古今、承前启后的重大事件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与历史交往的互动关系,并逐步归纳、厘定出他的 历史交往论 的具体内涵与本质属性,从而突出体现了自身学术研究的个性化特点。
近来笔者认真拜读了这本40万字的著作之后,就该书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世界历史观以及作者在 文明交往论 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些颇有新意的、颇具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作一梳理,以飨学人。
一、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彭树智先生认为,历史交往(Civlized Com mere)是指 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个人、团体、民族、国家和地区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文明交往和精神文明交往、制度文明交往和生态文明交往。
(第410页)换句话来说,文明交往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物质文明交往、精神文明交往、制度文明交往和生态文明交往,这些内容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 主体 客体 主体 的多方位的和普遍性的社会联系。
《中东研究》编委会
《中东研究》编委会
主办单位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学术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铁铮朱威烈刘鸿武李绍先杨光
肖宪张倩红彭树智潘光
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俊丁士仁马晓霖马福德王锁劳王泽壮刘中民安春英吴磊何志龙马丽蓉马明良马明贤王新刚王泰王林聪车效梅叶青毕健康孙德刚李伟建李荣建张宏陈天社金忠杰
哈全安姚大学姚继德唐志超黄民兴
韩志斌薛庆国冀开运戴晓琦
主编黄民兴
执行主编韩志斌
执行编辑闫伟
编辑组(以姓氏笔画为序)
申玉辉闫伟白胜洁张向荣刘金虎。
《中东史》的书前书后
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学的新解读张晴晴临沂大学,山东临沂 276000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本质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热词,谈终身发展或教育问题如果不涉及核心素养,就显得耳目闭塞安常守故了。
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滥用该词的现象非常普遍,重新梳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本质很有必要。
(一)内涵核心素养一词是从西方盛行来的,为了更好的理解核心素养,我们先来界定下素养,OECD 将“素养”界定为:素养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在复杂情景中调动资源以满足自身需要与特定情景。
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1]。
核心素养最早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OECD)进行探索,欧盟理事会成立了“教育与培训2010工作项目”,这也是第二个核心素养框架,是人们在信息时代为应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出现的新职业、变幻莫测的虚拟世界、实现个人自由与自我价值所必须的。
第三个是美国的《21世纪素养框架》,该框架包含了知识、技能、以及21世纪学习所需的支持系统。
根据以上分析,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时代需求和自身发挥展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框架,我们国家在构建核心素养框架时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顺应此趋势。
(二)本质1.核心素养是育人体系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同历史时期对育人体系有不同的要求,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 也回答了教育目的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逐渐形成了核心素养的中国范式,把核心素养概括为学生应具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核心素养要体现个人本位,更要反应社会本位素养是人内在的本性,核心素养是素养中的根本成分,强调对教育内在性、人本性、整体性和终极性的关注,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核心素养框架的制定都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每个人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国际视野、团队协作、社会责任,尽管每个国家的框架内容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应对信息时代个人自我实现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彭树智教授与中东史研究
彭树智教授与中东史研究
张倩红;张少华
【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5
【摘要】彭树智先生是我国中东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地区史、国别史、专题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他对中东史研究的贡献:引领学术前沿;建构"文明交往论";注重学科建设;富有学术情怀.
【总页数】6页(P53-58)
【作者】张倩红;张少华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91
【相关文献】
1.从历史交往、文明交往到文明自觉——彭树智先生的文明鸿踪论 [J], 可晓丽
2.彭树智教授与现代民族主义研究 [J], 刘云
3.历史交往:历史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彭树智教授与历史交往研究 [J], 尚劝余
4.从人类文明交往中探寻中东研究的学术自觉——彭树智先生访谈实录 [J], 彭树智;闫伟;
5.从文明自觉的“三知之明”探析彭树智先生的文明观 [J], 蒋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阳光 , 时而是印度文化的星光 , 还夹杂有中国 文化的余晖 , 这许多文化的光芒 , 都先后在阿富汗闪 烁 , 并经过它不断打开古代闭塞之路 。”[ 1] 尽管由于 种种原因 , 阿富汗在近代走向了衰落 , 但阿富汗历史 是中东民族国家艰难历程的缩影 。 彭树智先生首先 把近代阿富汗的政治变迁作为自己的科研出发点 。 1980 年 , 他 发表 了《 阿富 汗 第一 次抗 英 的历 史 意 义》[ 2] 、《1841 年阿富 汗人民 反对 英国侵 略者的 斗 争》[ 3] 、《阿富汗第二次独立战争百年祭》[ 4] 。随后几 年又相继发 表了《阿 富汗杰 出的民 族主义 者塔 尔 齐》[ 5] 、《青年阿富汗派的历史作用》[ 6] 等 , 这些文章 把阿富汗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第一次呈现给中国 读者 , 也推动了中国学界对阿富汗研究的进一步拓 展 。 1993 年 , 彭树智先生出版了《阿富汗史》[ 7] , 这 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阿富汗的学术著作 , 涉及了 阿富汗从远古时代到 20 世纪 90 年代的历史进程 。 1999 年 , 彭树智先生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 完成 了《中东国家通史 ———阿富汗卷》[ 8] 。《阿富汗卷》的
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 两个邻邦的战争引起 了彭树智先生的注意 , 阿富汗问题从此进入了他的 学术视野 。彭树智先生充分认识到阿富汗是一个非 常典型的中东国家 , 是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 , “它 四面受着东西方各种文化的冲击 , 时而是游牧世界 的火光 , 时而是波斯人伊朗文化的火炬 , 时而是希腊
民族主义是影响中东历史的最持久 、最深刻的 因素之一 , 也是改变中东格局的主要力量 。民族主 义在不同国家 、不同政治环境中有独特的历史根源 与现实表现 。 彭树智先生在他的一系列著述中以中 东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为宏观视野 , 梳理了阿拉伯 民族主义 、土耳其民族主义 、波斯民族主义和犹太复 国主义在争取民族独立 、构建民族认同方面的所起 的作用 。在民族主义研究方面 , 彭树智先生最突出 的贡献体现在对凯末尔主义的研究上 。
第203110卷年 第10 5月期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Z H ANJIANG NORM AL COL L EGE
O ct.2010 V ol.31 No.5
彭树智教授与中东史研究
张倩红1 , 张少华2
(1 .郑州大学 , 河南 郑州 450001 ;2 .河南大学 犹太研究所 , 河南 开封 475001)
收稿日期 :2010-09-12 作者简介 :张倩红(1964 -), 女 , 河南 灵宝人 , 郑州大学教授 , 历史学博士 , 从事犹太史 、以色列史研究 。
张少华 , 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 2008 级研究生 。
54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 31 卷
合 。彭先生认为阿富汗文明与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充 分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多元共存的特点 , 本土文明吸 收了新的血液 , 外来文明趋向于本土化 。
独特之处在于 , 从历史交往的角度来考察阿富汗的 社会演变 , 不仅描述了阿富汗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 , 分析其复杂的民族构成 、人口分布 、社会结构和经济 形态 , 而且特别关注了阿富汗在世界文明交往中的 特殊地位 , 探讨了原始宗教 、祆教 、希腊宗教 、佛教 、 印度教 、伊斯兰教等宗教在阿富汗的碰撞 、交流与融
中国学者对土耳其的关注在 20 世纪初就已开 始 , 对凯末尔的评价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 早在 1923 年 ,柳克述就发表了《东方国家恢复国权之先例》 [ 9] 一文 , 并于 1926 年出版了《新土耳其》[ 10] 一书 , 对 凯末尔革命和改革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比较研究 , 肯 定了凯末尔的贡献 。1942 年 , 边理庭出版了《新土 耳其建国史》[ 11] , 对凯末尔的改革同样持肯定态度 。 后来 , 由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了非无产 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没有前途的 , 凯末尔革 命也被描述成一次“失败的革命” 。从此 , 学术界对 凯末尔的评价转为否定 , 许多学者发表文章 , 讨论民 族资产阶级 的两面性 与凯末 尔革命 的局限 性[ 12] , 大多数教科书也都持这样的观点 。 改革开放初期 , 资产阶级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领导作用仍没有得到 我国史学界的普遍认可 ①, 直到 1981 年彭树智先生 在《历史研究》 上发表了《凯末尔与凯末尔主义》一 文 , 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该文首先分析了 一战后土耳其的社会危机 , 指出凯末尔是在内忧外 患的情况下 , 把握住了土耳其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 凯末尔本人的政治功绩是不可埋没的 。文章还着重 分析了凯末尔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内涵实质 , 所得出的结论是 :凯末尔主义是土耳其民族资产阶 级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 , 对内进行适应 现代社会改革的进步思想体系 , 是符合土耳其人民 的根本利益的 。 在此论文的基础上 , 彭树智先生又 陆续发表了《凯末尔的改革》[ 13] 、《论凯末尔的世俗 化改革》[ 14] 等文章 。彭树智先生指 出 , 凯末尔改革 开创了亚非史上民族革命和现代化改革的先例 , 是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典型 。彭树智先生
中东地区历来是冲突与战争的策源地 , 20 世纪 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旋律的时候 , 中东地区仍 然战火不断 。彭树智先生一直关注战争与文化交流 之间的关联性 。 他认为 , 战争并不总是和文明对立 , 而是国家与国家 、民族与民族之间政治交往的形式 之一 , 或者说战争是“以军事语言表达了政治需要” 。 战争无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与痛苦 , 但是战争的作 用是多重的 。他进一步指出 :“战争在深远地影响着 历史 , 它是历史季节的标志 , 它时而在打开 , 又时而 在关闭着历史时间的大门 。它和人类的历史进程如 影随形 , 表面上好像消失但实际上依然存在 。”[ 16] 200 在中东历史上 , 我们会反复看到战争的结果与过程 无不与文化交往密 切相关 。 在 相当长的历史 时期 内 , 阿富汗作为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动脉 ———“丝绸之 路”的枢纽 , 战争作为一种政治交往形式往往与文化 交往交织在一起 。 在周边大国的争夺战中 , 阿富汗 是战场 , 同时又是文化交往 的舞台 。 “早期的 祆教 化 、希腊化 、佛教化 、伊斯兰化 , 以及近现代以来的欧 化 、苏化和当前的伊斯兰复兴 , 都反复说明了文化交 往是伴随政治交往而来的深远变化 。”[ 8] 352 发生于天 宝十年(公元 751 年)的怛逻斯之战是中国与阿拉伯 关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 其结果是唐军大败 。 其后 , 中华帝国的历代王朝(除元代外)基本对中东 地区处于防御性的守势状态 , 但也正是在怛逻斯之 战后 , 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中亚 、西亚 , 后来又传到 欧洲 , 同时 , 中国也出现了第一本记载伊斯兰教与穆 斯林生活的汉文书籍《经行记》 , 成为后人研究中国 伊斯兰教发展史的重要原始文献 。 当然 , 多方面地 探讨战争的后果 , 并不等于为战争开脱罪责 。 面对
的上述文章意义非常重大 , 彻底扭转了学术界对凯 末尔主义及凯末尔改革的评价 , 此后发表 、出版的关 于土耳其的论著中都沿用了他的观点 。 不仅如此 , 彭树智先生也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民族民主运动 中的领导权问题 , 从而标志着我国学者对民族解放 运动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 , 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 层次 。后来 , 彭先生在回顾这一过程时指出 :“在未 弄清史实 、内涵及国情的情况下 , 有关书文即对凯末 尔主义予以教条主义的批判 。 这种不恰当处理政治 与史学关系的 情况 , 使史 学失 去了自 己的 本体 地 位 。” [ 15]
长期以来 , 对中东地区的关注与研究一直是国 外学术界的热点 。 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虽然起步较 晚 , 但发展很快 。 彭树智先生作为我国中东史研究 的拓荒者之一 , 以其敏锐的学术眼光 、深刻的思想见 解 、扎实的治学功底 , 从民族主义思潮史 、政治史 、文 化史 、地区史 、国别史等多角度展开多层次的研究 , 成果丰硕 , 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
摘 要 :彭树智先生是我国中东史研究的奠基人 之一 , 在地 区史 、国别史 、专 题史等方 面取得 了丰硕 成果 。 文 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他对中东史研究的贡献 :引领学术前沿 ;建构“ 文明交往论” ;注重学科建设 ;富有学术情怀 。
关键词 :彭树智 ;中东史研究 ;文明交往 ;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K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4702(2010)05-0053-06
一 、引领学术前沿
彭树智先生出生于 1931 年 , 特定的时代背景与 家庭状况使他很早就对生活 、社会 、历史有了自己的 思考 。 怀着浓挚的求学兴趣 , 彭先生在本科 、研究生 阶段刻苦学习 , 勤于钻研 , 从而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 1957 年彭树智先生从北京大学亚洲 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后 , 回到母校西北大学工作 。 不 久 , 随着政治运动全面开展 , 学术研究被打入冷宫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科学的春天来临 , 彭树智先生也 赢来了自己的学术黄金期 。
① 1960 年彭先生发表了一篇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中作用的文章 , 其中就涉及到对凯末尔革命的评价问题 。作者认 为 , 硬要把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多彩的现实 , 填压在中国革命模式的单一框架中去是不 符合现实的 , 但 此观点并没有 引起足够的思考 , 反而遭来 批判 。 参见彭树智 :《土耳其研究三题》 , 《亚非论坛》 2002 年第 1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