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备考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6篇)

高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6篇)

高三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在全体师生共同的努力下,____届高考终于落下帷幕,现将一年来的高三政课组的备考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们做了什么1.依纲据本,有的放矢《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考试的法律性文件,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对它们所提出的“能力要求”和“考查的知识范围”要特别重视,我在平时的复习中总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按照《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

2.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对整个复习迎考要有个整体性的计划安排,包括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复习目标等。

针对近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政治学科的实际,我用了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抓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第二轮主要侧重于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升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三轮则要回归课本,重新梳理知识,回顾热点,查错补漏。

3.夯实基础,注重整合因为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力求灵活、新颖、稳中求变,所以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为此,我把夯实基础知识作为整个高考复习的第一要务,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更是下大气力抓学生的基本功。

____高考文综卷39题(1)考查抗日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这个设问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4.梳理知识,构建体系依据考试说明要求,我注重从“宏观--中观--微观”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1)宏观把握就是要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总体上了解各个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

宏观知识体系是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考试中进行知识迁移的基础。

例如:必修四辩证法的观点包括7、8、9、10四课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中观层面可以是每一课、每一框中的主干知识的综合,构建知识体系;或是以主题词的形式,形成本主题的知识集成块,如物质观、联系观、实践观等。

主要针对试题设问中:如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意识形态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层面。

2. 毛泽东思想: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两个务必、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3. 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 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 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政治制度1. 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地位、党的作用、党的纪律。

3. 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检察机关。

4. 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执法必严、公平司法、公开透明。

三、政治生活1. 党的群众路线: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2. 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政治建设: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建设。

4. 依法治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法的学习、法的宣传。

四、政治学科1. 政治的概念和特征:政治的含义、政治学的定义及其特征。

2. 政治学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结构功能法、制度实证法、政治心理学研究方法。

3. 政治体制:政体概念、政体分类、政治体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4. 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概念、政治文明的内涵、政治文明的特征。

五、国家权力机构1.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国家的定义和内涵、国家与政治共同体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

2. 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国家机构。

3. 国家政权的性质、来源、形式: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的来源、国家政权形式。

六、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政治经济学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

2024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2024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2024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2024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要点总结:1. 国家的性质和国家制度- 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 中国国家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党的纲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建设经济强国。

- 建设民主法治国家。

- 建设文化强国。

- 建设和谐社会。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党的建设重大任务。

- 行政体制改革是深化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迫切要求。

8. 我国的政治体制和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根本性质。

9. 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人权是普遍的、全面的、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 人权有其特殊性,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人权状况是不同的。

10. 中国人民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政治思想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 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为主。

1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 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

高考政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总结(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1.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2.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二)资本主义社会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

③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进步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⑥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⑦直接原因:a.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⑧根本原因(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2023年高三政治备考总结5篇

2023年高三政治备考总结5篇

2023年高三政治备考总结5篇第1篇示例:2023年高三政治备考总结:2023年高三政治备考已经结束,各位同学们辛苦了!政治作为高考的一门主科,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计划,科学复习,扎实备考,下面就给大家总结一下备考政治的几点要点。

一、明确复习重点二、灵活运用策略在备考政治时,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灵活运用策略。

政治考试通常有大题和小题之分,考生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一般来说,建议先做容易的题目,争取先拿到一些分数,然后再解答难题。

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择题,考生可以根据排除法,缩小范围,增加正确率。

在作文部分,要注重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三、合理安排时间时间管理是备考的关键。

政治备考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一蹴而就。

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复习政治。

可以制定每日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效率和质量。

要避免临时抱佛脚,考前临时抱佛脚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

四、多做练习备考政治需要不断练习,可以多做往年试卷、模拟题和真题。

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做题可以帮助考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

在练习时要注意分析错题原因,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五、保持好心态政治备考是一项较为大的工程,需要耐心和毅力。

在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考生不能轻言放弃。

要保持好心态,保持信心,相信自己的努力定会有所收获。

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要坚定地去面对,持续地向前走。

政治备考是一项较为严肃和繁重的工作,需要考生认真对待,科学备考。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政治的过程中能够踏实用心,勤奋努力,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

希望以上几点备考建议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在高考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第2篇示例:2023年高三政治备考已经结束,相信各位考生在备考期间都付出了很多努力。

2024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2024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

2024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分类总结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高考政治,下面将2024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5个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和历史地位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4.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6.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5个知识点)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2. 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要求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和决策过程4. 党的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5.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意义6.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和党规党纪7. 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内在要求8. 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三、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75个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5. 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方针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7.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发展8. 地方政府改革和地方经济发展四、中国的政治建设(75个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工作4.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和发展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7.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政治保证8. 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意义五、中国的法治建设(75个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原则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贡献4.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总体布局5. 法律的形式和法律的实质6. 法治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7. 党的领导下的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8. 法治政府的内涵和基本职能六、中国的经济建设(75个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成就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发展3.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方式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要求6.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发展对策7. 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成效8.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七、中国的文化建设(75个知识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3. 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举措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5.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基本特征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任务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本框架8. 文化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以上是2024年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总结的内容,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才能够在考场中获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高考政治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和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央政府的机构: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中央纪委、公安部等。

3.地方政府的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乡,村。

4.国家权力的制约和制衡:国家权力的制约和制衡体现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5.宪法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宪法的性质是法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和修改法律的依据。

第二部分:中外历史和文化1.中华文明的特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包含“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诸子百家文化、民间文化”等。

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深远。

2.中共的历史:中共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的领导党派,经历过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反右斗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等历史阶段。

3.中国的近代史: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历经晚清政治危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4.世界近代史:从17世纪起,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历史事件。

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事件。

第三部分:社会生活与矛盾运动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领域内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中国社会当前发展的矛盾成为构成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

2.社会阶层和社会分层:社会阶层和社会分层是指社会在人员职业、收入、教育、地位、财富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各种群体,如劳动人民、城市小康、新中产阶级等。

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总结(通用6篇)

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总结(通用6篇)

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总结(通用6篇)一段时间的工作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告一段落了,过去这段时间的辛苦拼搏,一定让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总结(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总结1一、20xx年高考政治科备考策略1.认真研究《高考政治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政治试题,把握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高三政治复习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考试说明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需求,检测高中毕业生学习结果的要求而制定的,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经分析和研究了高考说明中的题例、样卷和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

我们认识到,高考政治试题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否适应这种选拔性考试,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规范是保证。

因此我们确立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规范”的复习指导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集体备课的制度化建设,实施共同发展策略通过集体备课,不仅统一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得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3.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文科的学习,课本是根本,课本是精华。

政治课学习在备考复习指导中,我始终坚持紧扣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使用的政治术语要完整和规范。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围绕基础知识的复习,突出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我将复习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一模前结束)是全面复习考点,打好基础阶段,是整个备考复习的重点,所占用的时间最多,这一阶段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较好把握为目标,力求考点全面覆盖,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构建知识体系。

为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一模后用大约三周时间)是专题热点复习阶段。

2024年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思想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奋斗目标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创新
二、政治制度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基本任务、党的建设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 参政党制度、人民团体制度、工会、共青团、妇联的组织和活动
4. 全民国防和人民武装力量
三、国家治理体系
1. 国家的性质、任务和根本任务
2.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依法行政
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5. 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
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 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政治的途径
3. 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经济权益
4.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五、法律法规
1. 法律的概念和作用
2. 基本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3. 宪法、行政法、民事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基本法律的内容和要求
4. 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依法治国
5. 现行法律的运行和司法改革
六、国际政治关系
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2.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3.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4. 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5.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
以上为2024年高三政治知识点的大致内容,总计约____字。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政治高考知识点速记总结

政治高考知识点速记总结

政治高考知识点速记总结一、政治基本概念1.政治的概念政治是国家的主导性领域,指的是国家权力机构及其运行方式、政府的组织形式、政府的领导人等。

2.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领土范围内的人民集团,他具有主权、领土、人民和政府四个组成要素。

3.政治权力的概念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体系中能制定、执行、强制人们服从的决策的能力。

4.政治权利的概念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制度中享有的合法的、基本的权利。

二、国家的组成1.国家组成的基本要素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主权、领土、人民、政府四个要素。

2.政权的基本属性政权是国家的手段与工具;政权也是国家的性质与本质。

政权具有集中性、唯一性、普遍性、继承性、可变性等基本属性。

三、国家的形式与性质1.国家的形式国家的形式主要有民族国家、国家的形成、国家的类型和结构等。

2.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主要包括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功能。

四、国家的意识形态1.概念国家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国家主权体系、国家一元化、国家一元化等国家建构与发展的理论体系。

2.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特征国家的意识形态具有独立性、统一性、根本性、发展性、领导性等特征。

五、政治社会制度1.政治社会制度的概念政治社会制度是政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特定的政治形态。

2.政治社会制度的类型政治社会制度的类型包括专制制度、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制度等。

六、政治权力1.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权力是国家权力机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由政府行使和管理的权力。

2.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权力的分配分为单一体制分配和分权分立分配两种形式。

七、政治体制1.政治体制的定义政治体制是国家权力机关决策机构和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

2.政治体制的结构政治体制的结构包括国体、政体和民主国家体制三个方面。

八、政治权利1.政治权利的性质政治权利是公民在政治制度中享有的合法的、基本的权利。

2.政治权利的分配政治权利的分配分为一元式和多元式两种形式。

九、政治文化1.政治文化的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领域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2024年高考高三政治总结归纳(2篇)

2024年高考高三政治总结归纳(2篇)

2024年高考高三政治总结归纳____年高考高三政治总结归纳在____年高考高三政治中,政治成绩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政治科目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经验、现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等。

在备考期间,考生应将学习重点放在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

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历史定位。

同时,要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论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在学习过程中,考生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生还需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经验,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同时,还需了解现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包括中国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应扎实掌握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道路。

要注意区分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区别,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了解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考生还应注重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

在学习中,考生可以采用分阶段、分科目的复习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笔记和复习总结,以便于巩固和回顾所学知识。

另外,要善于分析和解答政治题目,可以多做一些模拟试题和历年高考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

总的来说,在____年高考高三政治中,考生应注重理论学习和现实应用相结合,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成绩。

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掌握好核心知识,考生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政治成绩。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备考总结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备考总结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备考总结高三政治备考是高考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政治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三政治备考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复习,以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一、总结备考经验在高三政治备考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备考经验: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高三政治备考时间紧迫,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来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我将政治知识点进行分类,按照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

2.精细化整理笔记:政治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

我将课本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制作了详细的笔记。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反复翻阅这些笔记,加深记忆,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3.多做模拟试题:政治考试题型较为固定,考查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范围。

我通过做大量的模拟试题来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做试题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4.合理利用教辅资料:政治备考过程中,我积极利用各类政治教辅资料,如考试大纲、历年真题、辅导书籍等。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进一步提高备考效果。

二、政治备考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在备考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顺利克服了这些困难。

1.记忆知识点困难:政治考试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点,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和理解。

我采取了多种记忆方法,如制作知识点卡片、与同学互相复习、背诵重点知识等。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巩固,逐渐克服了记忆困难。

2.解题技巧不熟练:政治考试题型多样,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在备考过程中,我通过研究历年真题,总结了一些解题技巧,如审题要点、排除干扰选项等。

通过多做模拟试题和及时纠正错误,逐渐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3.备考时间紧张:高三学业繁重,时间安排很紧张。

我合理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如课间休息、晚自习等,进行政治备考。

同时,我还利用寒暑假和周末等长假时间进行集中备考,尽量避免了时间紧张的困扰。

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二篇)

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二篇)

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政治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占有相当的分值。

在复习政治时,需要将重点知识进行总结,以提高复习效果。

以下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质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是历史的推动力。

4. 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基本经济制度。

5.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性质、宗旨和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2.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全国党的代表大会;党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

3. 党的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基本内容;党的组织路线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4.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有红太阳之称的周恩来;统一战线的缔造者陈独秀;开创新时期的邓小平;井冈山精神和宁夏回族的英雄董存瑞。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

三、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体系1. 具体和根本的政治制度:行政制度、审判制度、立法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及其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成果;党章修正案的历史意义和目标任务。

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1)商品(de)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de)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de)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de)本质属性.(2)商品(de)价值量:商品(de)价值量是商品价值(de)大小;由生产商品(de)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价值规律(de)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de)分配(调节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最终达到资源(de)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de)提高.(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de)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de)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de)客观规律决定(de);具体地是由我国(de)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de)基本国情决定(de).(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国(de)分配制度;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客观要求.(6)市场经济(de)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7)国家(de)宏观调控: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de),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de)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de)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需要国家(de)宏观调;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de)控制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8)提高企业(de)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企业(de)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de)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de)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de)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de)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de)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de)主体地位等;途径主要有两条(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de)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de)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9)企业经营者(de)素质:既要有良好(de)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de)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良好(de)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de)竞争至关重要;企业(de)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保证优质(de)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de)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10)农业是国民经济(de)基础: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de)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de)保障;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de)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de)成就,但我国农业(de)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de)薄弱环节;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de)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de)发展道路(靠政策、靠技术、靠投入、靠产业化经营、靠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11)工业是国民经济(de)主导(指现代机器大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支柱工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因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de)发展水平;一个国家(de)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de)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de)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必须走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de)新型工业化道路.(1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de)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de)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加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劳动者(de)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者(de)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de)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de)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de);其主要权利(略)和主要义务(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de)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de)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de)水平、遵守职业道德).(1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de)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de)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de)一种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d e)一个重要标志;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e)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de)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de)必要条件、增强企业活力(de)客观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de)根本性措施).(15)国民收入(de)分配:不是由人们(de)主观愿望决定(de),而是受客观经济条件(de)制约.(16)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de)形式集中起来(de)资金(税、利、费、债);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de)财政资金进行分配(de)过程,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de)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de)政策.国家(de)财政是通过瞀实现(de).(17)财政(de)巨大作用: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de)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de)提高和巩固国家政权(de)物质保证);为了使财政(de)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de)综合经济实力.(18)税收(de)性质和作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de)社会主义新型税收;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de)作用是十分重要(de)(组织财政收入(de)基本形式、调节经济(de)重要杠杆、实现经济监督(de)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公民(de)基本义务.(19)银行(de)分类及其职能:我国(de)银行主要有中央银行(是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de)组成部分;其职能是依法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是国家宏观调控(de)重要工具)、商业银行(企业法人)、政策性银行(目(de)是建立健全国家(de)宏观调控体系).(20)银行(de)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de)纽带、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de)住处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de)经济决策提供必要(de)依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de)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21)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de)投资方式,是建立在商业原则(d e)基础上,是参与保险人个人意志(de)体现,是把分散(de)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弥补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de)一种措施,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22)市场交易原则: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序,按规则进行(de)基本条件,其内容主要包括自愿(基本原则,是前提)、平等(是市场经济(de)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de)重要原则)、公平(是市场交易原则(de)重要内容,是市场交易原则(de)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de)试金石)、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de)基本精神);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必须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de)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e)题中之义.(23)树立正确(de)消费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24)依法保护消费者(de)合法权益: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者占有重要地位,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享有广泛(de)权利消费者也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de)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25)经济全球化:随着市场(de)形成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已成为全球性(de)不可逆转(de)大趋势,世界间(de)经济联系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其表现是(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26)世界金融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de)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等)、世界银行(World Bank—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和投资(de)国际金融组织)(27)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必然(de)(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de)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de)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要条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已为世界各国(de)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de)实践所证明,是我国(de)一项基本国策.(28)通过海关征收(de)关税对一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贸易,调节国内市场供求关系).(29)我国对外贸易(de)作用: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de)经济效益;吸收、引进当代世界先进(de)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de)经济实力;接受国际市场(de)竞争压力和挑战,促进国内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de)国际化水平.(30)我国对外贸易(de)基本原则: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de)原则;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de)一切有益(de)东西,又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de)侵蚀.★经济学新考纲修改:1、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e)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de)重要力量.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de)战略意义.对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de)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de)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de)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de)原则.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de)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de)合理性、合法性(de)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de)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d e)尊重,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要素,让一切创造财富(de)源泉充分涌流.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de)必然要求.3.公民(de)合法(de)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宪法确定“公民(de)合法(de)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有着重要(de)意义: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其次,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e)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维护了社会公正.使合法(de)私有财产有了法律保障.第四、表明我国正按照文明政治、市场经济发展(de)要求,构筑文明政治、市场经济(de)运行基础,这有助于树立好(de)国际形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de)进步.4、股份制是公有制(de)主要实现形式.①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因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客观规律.②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de)活力,巩固公有制(de)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de)主导作用.5、扩大就业,创造更多(de)就业岗位.这一观点体现了党关注民生、以人为本(de)执政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de)本质.6、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是保证经济良好运行(de)社会机制.它是现代市场经济(de)基础,以解决市场参与者(de)信息不对称为目(de),使守信者受到鼓励,失信者付出代价,保证市场经济(de)公平、公正与效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de)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de)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de)治本之策.”二、哲学常识:(1)世界(de)客观性: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de)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de)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de).(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de)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意识对客观事物(de)发展起着不同(de)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规律客观性和人(de)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de)原理),实事求是(规律(de)客观性原理).(4)联系(de)普遍性:事物(de)联系是普遍(de)、客观(de);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de)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de)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善于把握事物(de)因果联系,提高活动(de)自觉性和预见性.(5)事物是变化发展(de):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de)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de)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6)规律:规律(de)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de),是不以人(de)意志为转移(de);人们应该也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 e)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7)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统一双方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普遍存在(de),必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de)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de)前提.(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de)矛盾具有不同(d e)特点;同一事物(de)矛盾在不同(de)发展阶段各有不同(de)特点;事物矛盾(de)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de)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de)分析;不同(de)矛盾要用不同(de)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de)前提和关键).(9)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de)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de)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de)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de)根本方法.(10)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de)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d e)条件,事物(de)变化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de)结果;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de)观点(要重视内因(de)作用,不能忽视外因(de)作用,对外因要一分为二(de)分析,善于利用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de)外部条件,注意避免其对事物发展(de)不利影响).(11)量变和质变:坚持量变引起质变(de)道理看问题、办事情(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de)积累),坚持适度(de)原则;注意优化结构,促进事物(de)发展.(12)发挥主观能动性:人有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de)发挥受主观、客观因素(de)制约.(13)认识要不断深化(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de)正确认识;认识(de)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de)本质和规律;要学会运用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重视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de)作用.(14)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de)来源、是认识发展(de)动力、是认识(de)目(de)、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de)惟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16)树立正确(de)价值观:价值观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正确(de)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de)规律性,符合人类(de)根本利益.不同(de)价值观(de)导向作用是不同(d e).(17)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de)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de)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de)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要走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de)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de)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核心、也包括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de)统一.三、政治常识:★(1)我国(de)国体和政体:我国(de)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de)社会主义国家;我国(de)国家职能,是由我国(de)国家性质决定(de)并反映我国(de)国家性质,我国(de)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de)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de)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de)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de)作用).★(2)我国(de)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de)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de)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de)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de)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de)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de)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de)监督等).★(3)我国(de)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de)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de)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de)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de)权威;实行依法治国(de)目(de)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de)权利,维护当家作主(de)地位.(4)我国(de)公民与国家:正确对待公民(de)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e)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de)原则—认真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de)原则).(5)中国共产党(de)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d e)领导核心,这是由我国(de)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de)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de)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de)先锋队)决定(de),只有坚持党(de)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de)奋斗目标(保证现代化建设(de)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de)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d e)各级因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de)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式).(6)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e)根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de)变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de)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民族团结(是国家综合国力(de)标志之一,是民族繁荣、昌盛(de)重要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都得到发展和不断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de)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e)必由之路,发展民族地区(de)经济文化首先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de)精神,同时需要国家、发达地区(de)帮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de)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de)一项重要政治制度.(7)我国(de)宗教政策: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d e)含义、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de)范围内活动,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de)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8)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是变化发展(de),决定国际关系(de)因素主要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de)依据;联合国(de)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9)当今时代(de)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de)主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de)障碍;当代国际竞争(de)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de)综合国力(de)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de)综合国力,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de)地位.(10)我国(de)对外政策:我国(de)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de)独立自主(d e)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de)基本点(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d e)基本立场、维护我国(de)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de)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关系(de)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de)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de)基本立足点、支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de)基本国策.四、补充知识:问题一、科学发展观(de)内涵和基本要求背景: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d e)新发展.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de)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de)全过程.。

政治高考知识点归纳

政治高考知识点归纳

政治高考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生活基础知识1. 国家与政府- 国家的定义与功能- 政府的组织结构- 政府的职能与责任2. 政治制度- 民主与专制的区别- 议会制度与总统制度- 多党制度与一党制度3. 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二、政治思想与理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2.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改革开放政策- “一国两制”原则三、国际政治与关系1. 国际政治体系- 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 国际法与国际公约2. 国际关系理论- 实力政治与和平共处 - 合作与冲突-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3. 当代国际热点问题- 恐怖主义与国际安全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四、政治参与与公民行动1. 选举与代表制度- 选举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 代议制度的运作- 公民参与选举的意义2. 政治参与的途径- 政治党派与社会团体 - 社会运动与公共政策 - 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3. 公民责任与政治文化- 公民的政治责任- 政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公民教育与政治参与五、政治制度与法律1. 宪法与法律体系-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法律体系的构成- 法律的制定与实施2. 行政法与刑法-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目的与功能- 法律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 司法制度与法律实践- 司法独立与公正- 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 法律实践中的问题与改进六、结语- 总结政治知识的重要性- 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展望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大纲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或删减内容。

在撰写具体的文章时,应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解释和例证,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同时,确保文档格式规范,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及适当的段落分隔,以便于阅读和编辑。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高考政治是我国高中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政治、政治经济学、法律、政治制度以及中外政治史等方面的掌握能力。

为了备战高考,我们需要总结归纳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方便考生快速查找备考资料。

一、政治理论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文化、国家安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公民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

2.法律基础:宪法、民法、刑法、和案例分析等。

三、世界政治1.世界政治概览:西方政治体制、发展中国家政治、全球化、经济体系等。

2.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四、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概述:政治经济学定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资源配置、经济增长、市场调理等。

2.现代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门槛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五、政治制度1.中国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人民防空、群众自治组织等。

2.其他政治制度:议会制、总统制、君主立宪制、代表制等。

六、中外政治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2.世界政治史:欧洲史、美国史、日本史、非洲史、拉美史等。

以上内容是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备考。

同时,考生还应通过阅读政治学、历史学等相关书籍,积累知识和经验。

备考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持之以恒,努力实现高分通过。

2024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我国的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

2. 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中国国家体制:中国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全国人民共同建立和维护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 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 中国的国家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6. 中国的地方制度:中国实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各级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7. 中国的选举制度:中国实行普选制度,公民有依法参加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权利。

8. 中国的行政制度:中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政府决策法定化制度。

二、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之一。

2. 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是经过整合和提炼而成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系统,是中国道德文化建设的方针。

3. 法治与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 法治与公平正义:法治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5. 法治与社会和谐稳定:法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条件。

6. 法治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7. 法治与人民安居乐业:法治是维护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

8. 法治与国家安全:法治是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三、党和国家机构1.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备考总结
一、高考政治备考总结
1.认真研究《高考政治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政治试题,把握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高三政治复习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考试说明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需求,检测高中毕业生学习结果的要求而制定的,是高考命题
的依据。

经分析和研究了高考说明中的题例、样卷和近几年的高考
政治试题。

我们认识到,高考政治试题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
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否适应这种选拔性考试,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规范是保证。

因此我们确立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规范”的复习指导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集体备课的制度化建设,实施共同发展策略
通过集体备课,不仅统一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得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3.善待课本,巩固双基
文科的学习,课本是根本,课本是精华。

政治课学习在备考复习指导中,我始终坚持紧扣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使用的政治术
语要完整和规范。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围绕基础知识的复习,突出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我将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一模前结束)是全面复习考点,打好基础阶段,是整个备考复习的重点,所占用的时间最多,这一阶段以学生对基础知
识的较好把握为目标,力求考点全面覆盖,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
识结构。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构建知识体系。

为能
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一模后用大约三周时间)是专题热点复习阶段。

从热点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热点只能是高考试题的“背景”,而不是考题本身。

根据这种变化,我没有把大量的时间用于
讲解热点,而是以热点为入手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建构知
识体系。

第三轮复习(5月底前结束)是模拟训练,回归课本、基础阶段。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进行适当限时性的训练,模拟考试及评讲。

4.严把测试训练关,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的综合应试素质最终要通过高考答题体现出来,因此,特别重视几次综合模拟考试的试题统计、讲评、反思工作。

我们始终做
到不规范的训练题不选、与高考要求不相符的不选。

力争真正做到
老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

加强对考生进行各类题型的审题、解题方法及考试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通过
平时的习题训练和教师对试题的评讲来实现的,而且能力的培养不
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

认真研究高考评分标准,强化学生规范化答题意识,提高答题得分率。

二、政治备考中的不足不足
1.监督、检查措施不力,使好措施不能获得好效果
围绕各各教学环节,我想了一些办法,但往往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但部分学生的自觉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导致教学效
果不如人意。

比如,在习题讲评和的反思反馈上,有的同学只满足
于上课听懂,课下不去再次反思总结,当再次遇到类似题目时,仍
然不会。

比如,有不少学校都要求学生建立了错题集,但很多学生
却不去或因由于作业多、没有时间去经常翻阅思考。

所以,在此方面,还有待于开动脑筋,寻求措施,督促学生。

反思我的备考复习,普遍存在没有把审题、解题的方法贯穿自己教学的始终,学生习题训练中主观题的训练没有落到实处。

所以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2.部分学生尚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且不平衡、知识体系残缺不全的现状
在政治科三大块知识中,政治常识部分学生普遍掌握较好,解答哲学常识题,答案要点的全面性有待于提高,经济常识掌握相对较差,记忆知识孤立、分散。

这样对综合性试题解答不够理想,在高考答题中出现了漏点、少要点而失分。

另外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政治生活的出题情况看侧重于实际运用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学生普遍认为得分不高缘由就是对知识的活用度不够。

注重了教材的理论层面部分,而忽略了实际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