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计划方案(工业技术)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方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方案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系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双证融通教学方案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1.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从我省的石油化工的现状出发,从整个行业的开展、人才需求、学生的生源以及毕业生就业形势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并广泛听取了企业界的意见而制定的,考虑了石油加工的特点,又兼顾了化学工业的特点。
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用。
同时,对人才培养规格也作了定位,也就是技术应用性,这样,保证了社会需求变化与学院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为高职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在加强市场调研的根底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方向,以国家职业分类为指导,按照岗位群的实际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方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开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在生产、效劳一线中,解决实践中关键性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的相当于高级工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
2.毕业生的业务规格〔1〕掌握石油化工专业所必须的根底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根本操作技能。
能够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和工艺指标,依据操作规程独立操作,具有分析和解决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到达生产岗位的高级工以上水平,通过考核获取石油化工生产岗位的高级工证书;〔2〕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培训与考核,到达分析工中级职业资格标准;〔3〕具有化工设备的机械根底知识,具备正确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及异常事故处理的能力;〔4〕具有电工及仪表的根底知识,具备正确选择使用生产装置中的电器设备和仪表的能力;〔5〕.具有化工制图的根本知识,能够阅读和绘制一般零件图、化工设备图,工艺流程图和化工管路图,掌握CAD在化工制图中的应用。
考取国家制图员等级证书;〔6〕学好一门外语,通全国英语A、B级考试,具有较强的信息交流能力;〔7〕掌握计算机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操作,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8〕了解本专业技术的新成就和开展方向,具有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
高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高职“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知识社会的转型等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创新和改革的要求,其目标是实现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学科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学习体系的转变。
而人才培养计划的创新,特别是“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模式在教学计划中的有效契合,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保证。
标签:工学结合;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1998~2008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10年,短短10年间,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很快成为占据我国教育领域的主力军。
迈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无疑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由数量扩张成功转向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阶段国际上典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类,一类是以德国为代表在北欧流行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一类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类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TAFE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实践、较好地沟通企业与学校是这三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有人谓之学习型经济时代,各种教育思想空前繁盛。
因而,指导高职教育的理念除了原有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又有许多新的突破,出现了包括现代现象学教育思想、人力资本理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多元智能思想和后现代学习理论等新的理念。
同时,远程教育、虚拟教育、网络教育正在引领学习方式新的革命,逐渐渗透、影响着我们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关注的课题。
在我国,高职教育是一种“年轻”的教育类型。
大体包括: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等,共同肩负着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由于它没有太多传统学术形态的束缚,受到的制约也比较少,其自身充满了活力,并具有很强的创新力。
在不断研究和借鉴国外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我国高职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南长沙410200)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由此所引发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广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重要突破口。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进行融通,使教学与生产、学校与企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一、“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选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素质决定着生产、服务、管理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竞争的关键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
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
根据企业的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目前企业严重缺乏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知识型技能人才和技术型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该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以及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技能,这些人才的培养只靠注重学历教育的学科体系是培养不出来的。
因此,建立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本身的特性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
积极稳妥推行双证融通,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
双证融通的实施,就是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行业或职业能力需求的风向标,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以职业证书、学历证书为纽带,对高职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改革与整合,实现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在 一 定 的 教 育 思 为 了较 好地 实施 “ 证 融 通 ” 双 ,学 院 十 想 和 教 育理 论 指 导 下 ,为 实现 高 职 人 才 培 分注 重 在 两 张 证 书 质量 标 准 的 融 合上 下功 养 目标 ( 培 养规 格 ) 含 ,为 学生 构 建的 知识 、 夫 ,而 不是 简 单 的 证 书 叠加 。 三 个试 点专 能 力 和素 质结 构 以 及 实 现 这 种 结 构 而 采 取 业 (两 个 国家 级 试 点专 业 与 一 个 省 级 试 点 的培 养 过 程 的 某 种 标 准 构 造 样 式 和 运 行 方 专 业 )依 据 具 体 的 专 业 培 养 目标 和 劳 动部 式 。 它 具 体 地 反 映 着 高 职 教 育 的 人 才 观 、 分 层 化 国 家 职 业标 准 的 理 念 制订 人才 培养 质量 观 与教 学 观 。 高职 教 育培 养 什 么 样 的 方 案 ,各试 点 专业 的 人 才 培 养方 案 在 融 入 人 才 ? 如 何 实 现 其 培 养 目标 ? “ 证 融 职 业 资 格标 准 培 养 学 生 的职 业特 定能 力 的 双 通 ,产 学 合作 ”这 一 创 新 的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同 时 ,着 眼 于 学 生 未 来 的 整 个 职 业 生 涯 , 模 式 从 形 式 与概 念 上 既 简 约 而 又 完 整 地 回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 行 业 通 用 能 力 、 跨 行 业 职 应 了这 些 问题 ,而 其 丰 富 的 内 涵则 值 得 高 业 能 力 和 核 心 能 力 ,以 适应 职业 变 化 和终 职 教 育界 为 之 进 行 努 力 的 研 究 与 探 索 ,并 身 学 习 的 需 要 。为 使 质 量 标 准 更 加 清 晰 , 付之 以教 育实 践 。近 几 年 来 ,学 院 坚 持 以 学 院 组 织 力 量 按 照具 体 的专 业 ,进 行 综 合 服 务 为 宗 旨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以 学 生 为 中 职业 能 力 的 解 构 与 重构 。 解 构是 为 了 有利 心 , 以能 力为 本 位 ,积 极 探 索 并 践 行 “ 双 于 课 程 体 系 的 设 置 ,重 构 则 旨 在 使具 体 的
双证融通,构建高职数控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No. 2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Fe r b u
双证融通 , 建高职数控专业工作过程 系统化课程体 系 构
肖爱 武 张麦秋 高永 卫
摘要 : 对数控技术专业就业 岗位群和 国家职 业标 准进行 了全面的分析 , 将职业标 准融入教 学全过程 , 并将从就业 岗位征 集的工作 任 务 , 职 业 能 力 形 成规 律 和 工作 过 程 进 行 序 化 , 成 工 作 过 程 系统 化课 程 体 系 , 按 形 实现 “ 双证 融 通 ” 。 关键 词 : 证 融 通 工作 过 程 系统 化 课 程 体 系 数控 双
车间生产 3车间质量指标的分解和实施, 确保按时完成生产, 保汪产品质量 管理 4指导 处 理 或 处理 现 场 出现 的 各类 技 术 问题 5组织设备的采购 、 安装、 验收 6负责车问生产成本的控制 , 达到降低损耗, 提高效益
表二 职业标准分析
职业要求 数控车工( 四级 ) 数控铣工 ( 四级) 数控加工中心
( 四级 )
数控程序员( 三级)
职业守则 业所必备 的学识 和技 能的证 明 , 职业 资格证 书的考核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
是 根据 职业分 类 和职业 岗位 标 准来进 行 的 , 对性 针
强 。学历教育要求知识 面较 宽 , 职业 资格 证书的考 而 核则要求具体 , 重视操作技能 的考核 。这就给组织教
学活动和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带来一定 的矛盾 。 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 系 . 3 作成果 而进行 的完 整 的工 作程序 。工作过 程系统 化
课程体系是指通过整体化职业分 析 , 明确一 系列的典 型工作任 务 , 按照人 的职业 能力形成 规律 , 并按 照工 作过程 , 进行基 于教 学论 的组合和序化而形成 的课 程 体系。 1 国家职业 标准融人工作过程系统课程体系 . 4
“中高职贯通”“双证融通”打通技能人才成才立交桥
PRINTING FIELD 2019.03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要增强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实现突破、取得实效,打通中高职立交桥,构建中高本硕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焦点问题和瓶颈问题。
这不但为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打破了学历天花板,而且增强了职业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抓住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改革发展的机遇,在国家和上海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化和一体化设计,研究专业教学标准如何更好地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有机融合,根据教育教学规律与需要配置要素和资源,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中高职贯通”“双证融通”等新模式,打通技能人才成才立交桥,以适应当代印刷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自2012年起,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联合申报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
印刷媒体技术、出版商务、数字出版、数字图文信息技术和包装策划与设计五个专业,分别由上海市教委批准开始招生,实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工作。
中高职教育贯通专业自首批招生至今,共有594名学生在校学习,目前在校共15个班级417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4.3%。
至今项目的总体运行状况规范平稳,教育教学管理情况良好。
为保证培养质量,学校与合作院校建立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制度保障,包括“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内的多个组织机构,研究制订教学改革方案,协调解决培养中的重大事项,审定教学管理相关文件,保障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和稳定运行,切实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中高职贯通”“双证融通”打通技能人才成才立交桥王丰军 于士才按照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原则,学校组建了中高业教师,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通过各种培训,激励他们尽快成为符合教育贯通培养人才的合格专任教师。
“双证融通、能力为本”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双证融通、能力为本”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摘要]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捷,以园林专业为例,探讨了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必要的保障措施。
旨在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把宏观教育思想与微观教学时间联系起来的桥梁。
课程设置是按照培养目标对学校教育活动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一个由元素制约的复杂系统活动。
当前,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结构的改革,改造的重点是按照岗位能力需求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学院自2005年始在全市范围内各园林职能部门、园林企事业、花(苗)圃(场)等100多个单位就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绿地养护、种苗培育、花卉生产、植物造型等实际工作项目能力以及园林施工员、园林设计员、花卉园艺师、园林制图员、园林插花员、绿化养护工等职业工种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资格鉴定基础、以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为框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以与社会需要零距离为目标的“双证融通、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1.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加强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构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
2.课程改革的任务(1)突出课程培养目标的职业性。
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生产环节工艺流程,工作程序为教学环节,以专业课程、教学模块为教学特征,从内容、教学环节、形式上淡化学科性,突出职业性。
(2)突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①增加职业性知识应用性技能;②增加实用性知识,成熟的技术和综合性实践;③增加操作性、生产性、顶岗性实训。
双证融通理实一体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双证融通理实一体课程体系优化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笔尖轻触纸张,我开始构思这个“双证融通理实一体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这个方案,早已在我脑海中萦绕多时,如今终于要化为文字。
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目标: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融通”。
那么,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呢?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课程体系的基石,我们要保证这些课程既能满足理论需求,又能为实践打下基础。
比如,在计算机科学专业,我们可以设置《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我们要根据行业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例如,在金融专业,可以设置《金融市场》、《投资学》等课程,让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和投资策略。
3.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试金石,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可以设置《Java项目实践》、《金融模拟实验》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技能。
二、课程融合1.理论与实践融合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比如,在讲解《数据库原理》时,可以结合具体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学历与职业融合我们要在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让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例如,在会计专业,可以设置《会计实务》课程,该课程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吻合。
三、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我们要在课程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提升能力。
2.项目驱动项目驱动是一种以实际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技能。
我们要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一系列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深化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
深化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随着国家关于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出台,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先后引入了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工作,企事业单位、社会上对“双证书”认同度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制度研究也逐步展开。
但是总体上看国内对高职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研究范围比较窄、涉及深度不够,历史较短。
本文以实行“双证书”一体化改革的意义为着眼点,阐述了“双证书”一体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双证书” 职业教育双证融通一、研究意义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的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是现代人就业的通行征。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职院校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1.深化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有利于高职院校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与就业市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按照职业标准,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群)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职毕业生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学历水平并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才能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深化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能够使高职院校改变原有单一学历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实行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积极开展上岗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实施多层次、多方向、多形式办学,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和办学水平。
深化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研究型大学,肩负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双重任务,更新了办学理念,拓展了办学空间,为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提高就业者素质和能力,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深化职业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教学实践与岗位功能对接,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能标准是评价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和高职教育教学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也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杠杆。
“双证融通”的制度研究与实践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141 高职院校实施“双证融通”的必要性1.1 “双证融通”制度是高职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首先,职业资格证书是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对高职学生技能水平最权威和公证的评价和证明。
比如:施工员证,社会获取该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的施工技能认可度高于没有获得该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
其次,用人单位倾向于录用拥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
通过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市场调研发现,公司在招聘毕业生时90%的企业会在其它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拥有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
对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如果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那么在求职时将获得企业更多的青睐,在工作中将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三,职业资格证书也是很多职业准入的门槛,比如会计上岗证。
行业规定,必须拥有会计上岗证的人员才能从事出纳、会计等相关工作。
1.2 “双证融通”制度是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教学水平的需要要想使学生在毕业时即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就需要进行调整,课程体系也要进行重新构建,以达到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就需要全面的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包括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岗位特定技能等。
将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并重新组合,对重构以岗位能力体系为主线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全面重构后,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重新设计,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的要求和考核标准进行教学。
由此,使得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1.3 “双证融通”制度是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学理念一脉相承的。
首先,目的相同,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都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其次,都是基于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
01-双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体例
××××专业“双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专业名称】写明全称【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学习年限】三年或者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学生全面发展,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范围】序号专业(技能)方向职业(岗位)“双证融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等级、颁证单位)说明:“‘双证融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确定要融通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证书名称、等级、颁证单位等内容。
通过“双证融通”能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最高等级为中级。
【人才规格】1. 职业素养●●●……2. 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方向●●●……××××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结构】备注:带*的为“双证融通”课程。
【“双证融通”课程】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双证融通”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参考学时1●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考核项目:……●考核要求:……234……【教学计划】1.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单位:周)学期入学教育军训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考试机动假期总计一二三四五六总计2. 教学进程表2.1 教学进程表(学年制)课程分类课程名称总学时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一二三四五六公共基础课程德育144语文216信息技术基础108体育与健康180艺术36其他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专业(技能)方向其他课程××××专业(技能)方向其他课程顶岗实习选修课程合计备注:带*的为“双证融通”课程。
2.2 教学进程表(学分制)课程分类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一二三四五六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德育8144语文12216数学12216英语12216信息技术基础6108体育与健康10180艺术236其他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顶岗实习限定选修课程×××专业(技能)方向其他课程×××专业(技能)方向其他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合计备注:带*的为“双证融通”课程。
用“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来打造“中国制造”的高职
一、为什么将“双证融通,产学合 作”作为我院的特色
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
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 国家规定的程度;
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 量标准的程度;
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 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切实执行“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是实现 三个“符合度”的有效途径
用“双证融通,产学合作” 来打造“中国制造”的 高职品牌
用“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来打造 “中国制造”的高职品牌
一、为什么将“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作为 我院的特色
二、关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 三、我们的探索 四、问题
一、为什么将“双证融通,产学合 作”作为我院的特色
独特性 先进性 积淀性 稳定性 发展性
高职高专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
二、关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
(三)双证融通离不开产学合作 双证融通必须紧扣6个环节,这6个环节都离 不开产学研工作: 建立质量标准 重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评价方法 建设实训基地 提升师资队伍
三、我们的探索
3、改革教学模式 (1)以职业功能为模块的项目教学模式 (2)尝试综合实践训练模式,强化岗位
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
三、我们的探索
4、创新评价方法 ⑴改革考试制度,使考试内容要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相衔接,并加大专业职业技能的考试权重,并逐步落实 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基本运行机制,并 使技能鉴定与课程考试结合起来,避免搞重复考试。 ⑵积极投入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工作的建设与研究。 (3) 增加考核次数、增加考核频率、增加过程性考核; 注意相关考核材料的积累;随时准备接受劳动部门对考 核情况的检查和抽查。 (4) 开发面向生产一线的能力测试技术,培养和考核学 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和“证书认可型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沪教委终[2015]21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日期】2015.12.07【实施日期】2015.12.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和“证书认可型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委终〔2015〕21号)各高等学校,各中等职业学校,各区县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委、局、控股(集团)公司:现将《关于开展“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和“证书认可型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开展“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和“证书认可型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5年12月7日附件关于开展“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和“证书认可型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为了促进学历教育学分和职业培训证书的双向融通,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推进上海市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根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关于印发<关于本市开展“双证融通”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人社职发〔2014〕35号),现就开展“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和“证书认可型双证融通”试点工作制定以下实施办法:一、试点内容(一)“学分认可型双证融通”对本市中高等院校开设的学历教育课程,经认定达到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部分考试项目要求的,学历教育学生取得相应课程的学分后,凭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以下简称“学分银行”)成绩证明可替代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部分考试项目,予以认可为相应职业资格的理论知识合格。
(二)“证书认可型双证融通”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经认定达到相应学历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可通过学分银行服务平台,至继续学习的本市中高等院校,将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转换为相应学历教育课程学分。
职教双证融通实践
职教双证融通实践一、“双证书制”及其实施情况长期以来,实行“双证书制”一直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通行做法。
在国外,各行各业一般都实行严格的劳动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
不管文凭多高,要从事某方面的职业,必须拿到行会或行业委员会所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图。
事实上,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合格的、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既需要有综合文化素质,又需要有职业素质,即达到一定的学历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
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加之长期单一文凭制度形成了一种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环境,既妨碍和限制了劳动者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发展,也造成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轻视操作技能,重视学历文凭、轻视工作经验,脱离工作、脱离生产的倾向。
如此下去,结果不仅会使劳动者的就业遇到困难,并且也使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阻碍。
为了彻底扭转职业教育的这种局面,于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法规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双证书制”的实施。
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文件提出:“凡进行技术等级考核的工种,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1994年7月4口,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发【1994〕39号),再一次提出:“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
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所在学校考试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所在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
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双证融通”的途径
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双证融通”的途径作者:王凯来源:《广西教育·C版》2008年第10期[摘要]推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还是培养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在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如何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实现“双证融通”,不仅需要有关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从本校及相关专业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创新。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融通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融通”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与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与衔接,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高专人才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之后直接获得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走出校门即可成为一名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
一、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异同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将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高专教育有效衔接是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和评价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对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院校主动适应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需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高专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标志。
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规格和标准,对劳动力质量作出考核和评价后,对社会劳动力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和质量的认定,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等,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校企合作 构建“双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一)
校企合作构建“双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一)摘要:高职院校应主动开展校企合作,以“双证融通”为主线,适应市场需求,研究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模式以及课程评价激励与质量监控的办法,探索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证融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一项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系统性工程。
在新形势下,只有实施校企合作,围绕“双证融通”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与模式,建立课程的评价、激励与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双证融通”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即“双证融通”)。
2004年7月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百所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级试点工作》的通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学院之一。
要适应“双证融通”的要求,必须重建课程体系。
学院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全面审视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建设目标,通过调整归并、增删取舍、综合开发、探索创新等方式与手段,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体系,并通过与港澳合作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渠道,将港澳和国外高等职教课程的先进理念融入课程。
确立了核心必修课程,调整了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了实践性课程,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相关选修课程,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体系,同时学会相关的实际操作本领。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是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标杆。
要建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新设课程事先要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和预测,课程内容要注重反映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工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
试点实施方案
一、引言
“双证融通”即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书两类证书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
“双证融通”是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改革举措,是对传统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涵的调整和充实。
1.目的
为贯彻国家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历证书和职业书的“双证”融通,使学校能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2.意义
●优化培养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通过“双证融通”改革试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容,实现三个有效衔接,即
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
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对接,真正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及其职
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积极探
索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本领,使学生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等用人单
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
●改善评价体系
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结合学校课程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两者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
优化评价与
考核的方式方法,把职业书的终结性考评转变为学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
形成性评价,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书。
●提升技能水平
通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使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取得双证的比例不断上升,预期目标如下:
注:平均合格率近年来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四级)一次合格率。
3.主要依据
●按照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市中等职业教育“双证
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沪教委职[2012]13号)文件精神为依
据,将试点目标和任务等转化为学校具体的实践活动。
●根据市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数控车(铣)床操作工(四级)要求,参照市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要
求,把“双证融通”试点与打造精品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
设精品课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工作有机结
合。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教育部示性(专业点)、市重点专业;学校数
控专业师资队伍强(其中,高级技师5名),实训设备设施优良,具有
丰富的实施试点工作的教学资源;学校每年招生规模稳定(120人以上),并且入学成绩优异;学校的校企合作基础扎实,能把握行业、企业的人
才需求与产业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进行试点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试点目标
1.试点情况
本次试点选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个标准班,学制四年,学生入学时间为2012年秋季。
2.试点目标
●总目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数
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的衔接,使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学生在完成“双证融通”相关课程后,获得数控车床或铣床工(四级)
国家职业书。
●阶段目标:
三、试点任务
1.开展试点工作相关调研
通过对企业人员及技能鉴定专家调研、座谈,分析企业对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岗位核心技能以及职业工种国家职业标准涵,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及重点,为研究制定教学实施及考核评价方案
2.研究课程与职业标准衔接途径
3.制定“双证融通”教学方案
4.
调整课程结构(见表1)
表-1 学校数控专业课程设置及调整
在三门“双证融通”课程中,涵盖了数控加工(四级)国家职业标准的65%以上理论知识容,85%以上的核心技能要求。
“信息技术”、“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基础”、“液、气压传动”及“数控机床维护与保养”等课程中涵盖国家标准的其他容。
同时,增加了CAD/CAM技术应用等课程。
与原来课程相比较,“双证融通”课程更加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强调数控加工国家职业标准(四级)和岗位所需核心技能的容。
各门课程的容在数控加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容中所占比例(见表2)
表-2 课程的容在数控加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容中所占比例
2.优化课程容
有机融合职业标准容与学校专业教学,将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引入学校专业教学的项目中,实施“做学一体”、“教做一体”,把“双证融通”课程打造成精品课程。
“双证融通”课程容与要求见表-3。
表-3 “双证融通”课程容与要求
说明:
三门“双证融通”课程的容由浅入深,以项目引领的方式融入数控车(铣)加工岗位核心技能,并涵盖了(四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理论和技能容的知识点其中,并部分容拓展了职业标准的容(如CAD/CAM)等,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密切联系。
3.转变教学模式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容、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在线开放性教学等,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通过教育研究室及专业教研室,进一步开展教学法创新研究活动,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4.完善实训条件
1)围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实施目标,充分发挥数控开放实训中心师资与设备优势,按照转变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做学一体要求,借鉴职业标准及企业产品,制定实训课题系列,编写合适的实训指导教材。
2)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开发、引进数控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借助网络技术,增强虚拟环境仿真实训系统功能,打破时空限制。
结合企业化生产实训,实现网上学习、虚拟操作及真实场景训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借助数字信息化平台,建立学生成长过程管理,全息展示学生学习、成长轨迹。
3)创新实训基地运作模式,引进和借鉴企业管理及运作模式,模拟企业生产环境,逐步增加校企合作实训室(工作室)数量,完善“产教结合”运作机制,提升服务企业质量,探索校企合一培养新模式,使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有机融合。
5.优化教师队伍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完善企业兼职教师的工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培养机制以及探索教师企业实践有效性与长效机制,形成“技师进课堂,讲师进车间”氛围,吸引更多的能工巧匠参与职业教育,形成教师团队的结构
优化。
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双证融通”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实施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产教结合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专业教师的素质优化。
6.完善评价机制
结合学校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特点,建立“双证融通”的学业评价机制,学生评价逐步从终结性向形成性、过程性转移。
在数控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中,分项目进行过程考核,确保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相应职业书的考核要求。
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形成多元评价视角。
从对学生认知领域评价扩展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评价,围绕学生行为规、法纪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业成绩、职业技能及岗位成长等,多维兼顾学生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方面。
评价主体力求多元。
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综合使用,以达到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
四、工作思路
“双证融通”试点工作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学校将依据试点目标及任务,以开放办学为宗旨,探索“双证融通”实施途径;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以“双证融通”教育实施为载体,建设精品专业;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以实行“双证融通”过程监控为目的,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机制。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工作目标的成功实现和试点的实施进程与质量,学校将组建“双证融通”试点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专家工作小组,对“双证融通”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全程监控。
专家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专家工作小组见表3。
表-3专家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及专家工作小组
2)制度保障
制定领导小组及专家工作小组的工作责职和例会制度,及时沟通信息。
借助信息化平台,推行试点工作进程显示制、问责制等,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提高试点工作效率。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奖励在试点工作、创新培养模式、“双证融通”教学资源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团队及个人。
3)经费保障
学校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扶持,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的资金,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和导向作用。
围绕“双证融通”试点工作规划,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周密计划,严格监管资金使用。
六、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