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

合集下载

印象派解析

印象派解析

印象派简析161411330李豪伟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

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

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绘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重要成就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

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

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

印象派艺术PPT培训课件

印象派艺术PPT培训课件
他们受到光学和色彩理论的启发,尝试运用更加自然和真实的光线和色彩来表现景物,形成了印象派这一独特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艺术的起源
01
02
印象派艺术的特点
印象派画家常常在户外进行创作,通过快速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景物,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印象派艺术强调对自然景物的瞬间印象,注重捕捉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以及景物在视觉上的真实感。
印象派艺术家注重光线和色彩的变化,通过色彩的明暗、冷暖、饱和度等变化,表现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例如,莫奈的《睡莲》通过柔和的色彩表现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详细描述
印象派艺术家强调色彩的纯度和明度,追求色彩的真实和生动。
总结词
印象派艺术家注重色彩的纯度和明度,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变化,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例如,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通过色彩的纯度和明度的变化,表现出画面的动感和活力。
家居装饰
公共空间如咖啡馆、餐厅等也借鉴印象派艺术风格,营造舒适而富有艺术感的氛围。
公共空间设计
印象派画作常被用作室内装饰画和艺术品,为室内空间增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装饰画和艺术品
印象派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印象派艺术与其他艺术流派的比较
04
印象派与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社会底层和人民生活,强调社会批判和道德观念;印象派则更关注自然和光影变化,强调对自然美的追求。
电影和广告中运用印象派的色彩和构图技巧,营造出梦幻般的场景氛围。
电影场景设计
角色造型
广告创意
电影和广告中的角色造型借鉴印象派画作中的服装和妆容,以增强视觉效果。
印象派艺术为广告创意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使广告更具吸引力和创意性。
03
02
01

印象派

印象派

我们从那里来?往那里去?我们是什么?
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 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 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有什么区别?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区别
印象派:是以光线来客观地再现自然 注重光影色彩、艺术形式,表现感觉的 现象,描绘事物的瞬间印象,轻视事物 的本质和内容,在他们看来世界万物在 阳光下一律平等,
高中外国美术鉴赏
第七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从传统走向现代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拉斐尔
安格尔
梵高
• 印象派形成的客观因素:
• 1、管装便携式颜料的诞生让野外进行直接绘画成为可 能。 • 2、照相术的发明。
• 3、 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 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 4、东方绘画的影响,
莫奈
马奈
德 加
雷 诺 阿
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方法
• 印象派画家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 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 ,探索它们在自然光线下的存在状态和 真实感受。捕捉物体表面在自然光线照 耀下,呈现出的微妙色彩变化。
• 奥斯卡· 克劳德· 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印象派主要画 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法国最重要 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 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内擅长光与影的实 验与 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 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内的画作 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 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内 对于色彩的运 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 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 达。代表作品《印象· 日出》、鲁昂大教堂

对印象派的理解与认识

对印象派的理解与认识

对印象派的理解与认识
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为特点,力图呈现出直观而即时的印象。

在印象派创作中,艺术家们追求表现光线在物体上的变化与反射,注重色彩和光影的协调和对比。

印象派艺术家更注重描绘自然环境及其变化,而非细节和精确的形象。

他们试图通过抓住瞬时的光亮与色彩,传达出他们对自然景观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作品中的画笔运用轻快,色彩明亮且丰富多变,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印象派的出现对传统绘画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统的绘画常常追求精确的形象和细节,而印象派的画家们则更加关注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通过其自由的创作方式,印象派艺术家挑战了传统观念,使观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画面所呈现的场景和情感。

印象派艺术家不仅在主题上进行了突破,还在绘画技巧上进行了创新。

他们以自由而宽松的笔触勾勒物体轮廓,运用色块的变化来表现光影变化。

通过抽象和模糊的表现方式,印象派艺术家能够让观者参与到作品中,亲身感受光线与色彩的变化。

总的来说,印象派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新的理解和认识方式。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周围的环境,用心感受瞬间的美丽,并以自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通过印象派的作品,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世界,发现其中的美好和变化。

印象派

印象派

·
——
《 日 出
印 象 》 。 它 作 为 一 幅 海 景 写 生 画
整 个 画 面 笼 罩 在 稀 薄 的 灰
,
对 美 与 真 实 的 否 定
只 能 给 人 一 种 印 象 " 。 莫 奈 于 是 就 给 这 幅 画 起 了 个
,
往 首 届 印 象 派 画 展 时
两 幅 画 都 没 有 标 题 。 一 名 新 闻 记 者 讽 刺 莫 奈 的 画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 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 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 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




·
·
·
·
保 文 阿皮 克 爱 罗森 埃劳德 塞特 尔德华 尚梵 奥莫马
高 古奈奈 斯 特 雷 诺
当年莫奈在巴比松画家户外作画的影响下, 开始注意画天空、大气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 中的复杂色彩。这些以自然界的光色变化为目 标的绘画技巧并非轻而易举。当时由于名单被 弄混,差一点被当作马奈的作品而受到观众的 首次赞赏。《防波堤》上对空气与反光的描绘 看 “印象派”风格已初步形成了。色当战役爆
发,莫奈逃离法国,后又到英国。英国的雾都 伦敦刺激了他的画瘾,他渐渐学会表现藏在烟 雾中的景物。散漫的光线极易发挥画家的小笔 触功力。1871年,在离开伦敦以前,他又对英 国风景画大师透纳的作品发生浓厚的兴趣。他 深感透纳的外光表现是非普常出色的。同年, 他回到巴黎。当时画坛上只有马奈享有很高的 声誉。莫奈决定离开巴黎,投入乡间大自然的 田野、天空与江河的描绘之中。
鼎 盛 时 期 , 其 影 响 遍 及 欧 洲 , 并 逐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

马奈代表作
• 《吹短笛的男孩》 • 《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
马奈代表作
• 《白色牡丹花》
• 《奥林匹亚》
埃德加· 德加
• 埃德加· 德加(E.Degas 1834-1917) 法国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巴黎, 原名为埃德加· 依列尔· 日耳曼· 德加 (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 (École des Beaux-Arts)学习绘 画,受到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很大影响。 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 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 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 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 其他女性、以及赛马。他通常被认 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 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 画派风格。
古斯塔夫· 卡耶博特代表作
音乐领域
• 创作特点:音乐并不以描述实物为主,但是一些音乐作品 却的确是应情应景而写的。这些音乐被称为标题音乐。而 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几乎都是标题音乐。这意味着这些作品 会以风景,诗歌或者是图像为题,例如德布西的《大海》, 《春天》。 • 代表人物: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两位印象主义作曲家。 另外,法雅,席曼诺夫斯基,保罗· 杜卡,意大利的雷斯 皮基和英国的沃恩· 威廉斯也是该流派音乐的杰出代表。 • 代表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牧神午后》《春天》 《大海》《意象集》《库普兰之墓》
创作特点
• 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 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 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 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 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 用到绘画中。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 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 • 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 为外光派。 •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 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 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 形象不同。

印象派简介

印象派简介

艺术观点上
●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 (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 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 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 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 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 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
●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 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 与创作的界限。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 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 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 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 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 的森林,一片金黄色,而笼罩在金黄色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 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应运而生。
● 印象主义者的斗争成为所有艺术革新者珍惜的传奇,他们什么时候都可以指出公众失于赏识新奇手法这一突出的事例。在某种意义 上,这一名声狼藉的大失败跟印象主义方案最后的胜利在艺术史上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印象派

印象派
Impressionism
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 莫奈于1874年的画 莫奈 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 并被评论家路易斯 勒罗伊 路易斯·勒罗伊 路易斯 勒罗伊(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
Paris
见 笔触 经 饰 显见,构图宽 边, 其 光 改变、对时间 ,并 为 绘对 。 艺术家 克劳德· 内、爱德华·马奈、窦 窦 -奥古 · 诺 等, 加、 其 。 尚 开创
莫奈 法国
印象日出赏析
• 《日出 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 日出·印象 印象》 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 雾笼罩中日出 景象。在由淡紫、 灰和橙黄等色组 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 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 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 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 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 松的笔调 错渗透 然一体。 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 只小船,在薄雾 渐渐变得模糊不清 远处的建 得模糊不清, 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 港口、 船舶、 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 胧隐现。 画完全是一种 视觉感受和活 感受和活泼 胧隐现。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 的作画情绪使然,已往官方学院派艺术 艺术推崇 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已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 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 种谨慎而明确的 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 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 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 具有叛逆性的绘 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 反 对。

印象派的代表作,莫奈 莫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印象·日出》 莫奈
下面身为第四小组的我们就以莫奈为切入点,观察印象 派的些许特征噢~ 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请不要太较真。

印象派

印象派

印象派(Impressionism),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艺术运动或一种画风,最初没有人能理解。

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内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批评是属于“印象派”的。

莫内积极采用这个名称,自第三次画展以后,便干脆称为印象派画展。

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

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

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这在绘画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由于印象派绘画很少反映人类生活的主题,使创作题材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

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

印象派是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

印象派的诞生意味着观察方式的变革。

达达主义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

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

"(一)初期印象派(Impressionism) 18741.产生背景西洋的绘画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一直以写实为主当写实技巧发展到极致之后,画家便对此失去了兴趣,同时这些作品所运用的色彩都是因袭传统,不注重时间、空气、光线等赋予色彩的影响,因此画面显得过于幽暗。

什么是印象派

什么是印象派

另外,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印象派:发现户外阳光下的色彩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印象派课件

印象派课件

04
印象派文学作品欣赏
莫泊桑的《项链》
短篇小说经典
莫泊桑的《项链》是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主人公 玛蒂尔德为了参加舞会而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慎丢失后 ,她和丈夫用十年的时间偿还债务的故事。
细腻的心理描写
小说中通过对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她在舞会前后 的心理变化,以及在丢失项链后的焦虑和无奈。
反对学院派
印象派反对当时占主导地 位的学院派绘画风格,注 重表现自然光线和色彩。
画法改进
印象派画家通过使用短促 、快速的笔触和直接从颜 料管中挤出的颜色,改进 了绘画技法。
印象派艺术的特点与风格
重视光线与色彩
独特的构图与笔触
印象派强调光线与色彩的关系,通过 色彩的并置和叠加来表现瞬间的视觉 印象。
功能设计
印象派作品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产品设计借鉴了这种功能设计 的理念,通过合理的结构和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体验和效率。
情感表达
印象派作品往往表达出一种瞬间的情感和感受,产品设计借鉴了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通过产品的造型、颜色、材质等元素,传达
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06
印象派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与启示
02
构图技巧
印象派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和谐性,平面设计借鉴了这种构图技巧,通
过合理的布局和元素的组合,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03
情感表达
印象派作品往往表达出一种瞬间的情感和感受,平面设计借鉴了这种情
感表达方式,通过图形、色彩、文字等元素,传达出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光影效果
印象派强调光影的变化和交错,建筑设计借鉴了这种光影效果的特点,通过窗户、阳台等 设计元素,营造出独特的室内光线效果。

印象派梳理

印象派梳理

印象派梳理
印象派是 19 世纪末期欧洲现代绘画的一个主要流派,其特点是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表现,追求捕捉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以下是对印象派的简单梳理:
1. 起源与发展:印象派起源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法国,当时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反对传统的学院派绘画,主张在户外自然光下进行创作,以捕捉瞬间的光影效果。

2. 代表艺术家:印象派的主要代表艺术家包括克劳德·莫奈、爱德华·马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阿尔弗雷德·西斯莱等。

他们的作品以生动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著称。

3. 绘画特点:印象派绘画强调对光线和色彩的捕捉,追求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画家们通常使用短促而明显的笔触,以营造出光线的闪烁和动感。

4. 影响与传承:印象派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后来的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

同时,印象派的艺术观念也对摄影、设计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印象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观念,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看法,也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这只是一个简要的印象派梳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印象派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艺术书籍、参观艺术展览或深入研究具体的艺术家和作品。

印象派

印象派
印象主义(impressionl9n)在19世纪 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 印象主义(impressionl9n)在19世纪60一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 世纪60 国画坛, 国画坛,其锋芒是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缅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 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 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 实主义的营养, 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 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 世纪现代科学技术( 实主义的营养,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 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 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 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 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 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 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在这方面印象 主义画家还从荷兰小画派、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 主义画家还从荷兰小画派、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英国画家特纳和康斯 太勃尔等人那里接受了有益的经验。从印象主义开始, 太勃尔等人那里接受了有益的经验。从印象主义开始,画家们试图使绘画 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地注意绘画语言本身。 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地注意绘画语言本身。 19世纪60年代,一群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对保守的官方沙龙 19世纪 年代 一群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 世纪60年代, 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 压制青年的创造精神深感不满,他们以库尔贝当年反对官方艺术的斗争精 神为榜样,团结在受到官方沙龙冷淡和买落的、 神为榜样,团结在受到官方沙龙冷淡和买落的、富有探新勇气的马奈的周 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 围,形成一个与官方沙龙相对立的集团。这些画家不定期地在巴黎的盖尔 波瓦餐馆和新雅典餐馆,以及在巴齐耶与雷诺阿的共同画室会晤, 波瓦餐馆和新雅典餐馆,以及在巴齐耶与雷诺阿的共同画室会晤,并到塞 纳河畔直接对景写生。经常参加聚会的画家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 纳河畔直接对景写生。经常参加聚会的画家有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巴 齐耶、塞尚等,评论家有杜瑞和利维拉, 齐耶、塞尚等,评论家有杜瑞和利维拉,资助这个聚会的有画商杜朗一鲁 耶。

解释名词印象派

解释名词印象派

解释名词印象派
印象派是一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艺术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人。

这种艺术风格主张通过对光影、色彩等视觉感受的直接捕捉来表达情感和主题,追求色彩的纯粹性和光影的变化。

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通常具有明亮、鲜艳的色彩和笔触,强调瞬间的感受和生动的场景,不再追求传统艺术中的细节和完美的描绘。

印象派作品的特点是色彩的分割和暗光的运用,画面整体给人以朦胧、不确定的印象,但又让人感到非常真实和鲜活。

印象派运动对当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开端。

印象派画家们的创新和勇气,为后来的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探索道路,使艺术趋于前卫和自由,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艺术作品。

- 1 -。

印象派的名词解释

印象派的名词解释

印象派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印象派不?印象派啊,就像是艺术世界里一场超级
酷炫的革命!
想象一下,有一群画家,他们可不在乎传统那一套,他们就像是一
群大胆的探险家,勇猛地冲进了艺术的未知领域。

莫奈,那可是印象
派的大明星啊!他的画,就好像是把瞬间的光影给抓住了,直接塞进
了你的眼睛里。

比如说他那幅,哇塞,那朦胧的感觉,不就像是你早
上刚睡醒,看到窗外那模模糊糊的美景嘛!
还有雷诺阿,他画的人物,那肌肤就跟真的似的,仿佛能感觉到那
柔软和温暖,这不就跟你看到一个超级可爱的小朋友,忍不住想摸摸
他的脸蛋一样嘛!这些画家们,他们用色彩和笔触,创造出了一个个
神奇的世界。

印象派可不只是画画哦,它更像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的独特看法。

他们不追求完美的细节,而是追求那种瞬间的感觉,那种稍纵即
逝的美。

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最美的瞬间往往就是那些不经
意的小细节,不是吗?
哎呀,你再想想,我们平时拍照,不也有点像印象派嘛!有时候随
手一拍,模糊一点,反而更有感觉呢!
印象派就是这样,它打破了常规,让艺术变得更加自由、更加生动。

它就像一阵春风,吹开了艺术的新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所以啊,印象派真的是超级厉害的,它对艺术的影响那可真是深远得很呐!你难道不这么觉得吗?。

印象派

印象派

印象派(英语:Impressionism),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艺术运动或一种画风。

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Louis Leroy)挖苦是“印象派”(起源)。

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

著名的艺术家有克劳德·莫内、爱德华·马奈、窦加、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等,其中塞尚后开创了后印象派。

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印象派后,很快的便出现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学派等其他领域的类似派别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

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

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以成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奈、莫奈、德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

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是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

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的再现自然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

因为传统绘画,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对象。

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色调。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绘画

代表人物
马奈
莫奈
关于马奈
白色牡丹花
关于莫奈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印象派之父。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 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崭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 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 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风景画中光影变化的描绘,已 到走火入魔的境地。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 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 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 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 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关于塞尚
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 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 体”。塞尚并不过多地重视空间、体积和透视丰系的科学 性,而是更加注重画面形和色的平面布局,力求达到一种 类似图案一样的平面的和谐与均衡。
蓬 图 瓦 兹 的 加 莱 山 坡
代表人物
凡高
塞尚
高更
关于凡高
沼泽地
洋葱地
有沙丘的风景
树林中的女孩
树丛中的农舍
风和日丽的施维宁根海滩
暴风雨中的施维宁根海岸
被风吹歪的树
村舍
有向日葵的房子
两 朵 剪 下 的 向 日 葵
树和灌木丛
塞 纳 河 岸 的 克 利 希 林 荫 道
蒙马特有向日葵的小路
有花的草地
高 架 桥 下 的 车 行 道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Impressionism)又称为“外光 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 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什么是印象派?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的追求
• 印象派绘画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 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 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 《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将光与色作为绘画创作的主要目的。
印象派的追求
• 印象主义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 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 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 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 微妙变化。
• 印象派: 是以光线来客观地再现自然。 • 后印象派 • • • • • 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写 实的传统,转向以表现画家 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 索为主要目标,真正实现了 西方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 象派
• 不满足于19世纪60年代学院派的线条至上原则, 不满足于在画室里循规蹈矩按格式完成作品。他 伙同着同学雷诺阿、西斯莱和巴齐耶自立小组, 野外写生,“当场描绘自己的所见”。

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 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这是他艺术风格 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 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 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作品,直到去世之后才 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 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 下跳跃和扭动。
印象派之父
《日出· 印象》
色彩分割法
爱好奇怪的雷诺阿
埃德加 德加
修拉与点彩派
后印象派
塞尚
《糖罐、梨和蓝色的杯子》
梵高
• 凡·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 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 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 他克服种种困难。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 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 1886年凡·高随他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 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 画家们的集会。从而使艺术眼界大为开阔, 开始以完 全不同于过去的方法作画,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派绘画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编辑本段后印象派
简介
"后印象主义"不是“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所谓“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艺术团体,他们没有宣言,也未举办过作品联展,只不过他们与印象主义有密切联系,但创作倾向又与印象主义不同,后来的美术家为了将他们与印象主义区别开来,冠之以“后印象主义”名称。
修拉的这幅画预示了塞尚的艺术作品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抽象主义的问世,使他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西涅克
西涅克(PaulSianac1863--1935)是新印象主义的另一位代表画家,以风景画为主。画法单纯,笔触大胆粗放,强化色彩对比,有运动节律。代表作《亚威农的教皇宫》、《早餐》等。《早餐》中光线处理生动细致,但由于过分采用色彩揉擦法,以至于形象不够生动,人物如机器人一般僵硬。
主要特点
此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作画。从光学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与明度。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
编辑本段诞生
1863年,与官方沙龙画展唱反调的“沙龙落选作品展”在巴黎举行。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画一裸妇与绅士们在草地上午餐。此画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受到激烈批评和嘲骂。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塞尚等画家却乐意与马奈结盟。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观众不但前往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勒鲁瓦借此画名嘲讽画展[1]
新印象派的另一特色是在构图上运用数理的构造,从色彩的细密分割、
印象派画作(10张)
面全体布局,以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物远近大小关连,均依固定比
例分割、这亦即他们在绘画上大胆导入希腊有名的“黄金分割比例”。从
形态关系上追求韵律的统一,纯然以造型手段表现出一种梦幻的诗的氛围。[2]
编辑本段主要画家
修拉
主要特点
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描绘,他们强调抒发画家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感觉在创造,因此,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艺术语言。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导致西方绘画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出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开始萌芽。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1]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代表画家
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塞尚、高更、凡·高。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超越,更是对传统写实主义的一种反叛。
塞尚
(Paul Cezanne, 1839~1906)出生法国南部一个银行家家庭,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受毕沙罗的影响较大,作品《自缢者的小屋》曾参加1874年印象主义第一次展览,代表作品《苹果和橘子》、《温室里的塞尚夫人》
凡·高
编辑本段新印象派
简介
亦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
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2]
根据这个原理,他们将色调分割成七种原色——即太阳光的七色,作画时即纯用原色小点排列,利用人们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调色的工作直接诉诸视觉作用。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他们为了避免在调色盘上调色而造成色彩的混浊,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因为完全采用短笔触点描的技法,所以“点彩派”就成为新印象派的别名。
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出生于法国,35岁开始做一名职业画家,43岁前往法国南太平洋殖民地--塔西提岛,与当地土著民一起生活,这段时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创作阶段。代表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全画面色彩斑斓,没有透视感,色彩和体形都呈现为装饰画的平面,人物形象单纯幼稚,充分体现了高更那具有原始意味的装饰画风;其他作品《手捧果物的女人》。
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是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出生于一个封闭的宗教家庭,早年在美术学院接收过传统的艺术教育,作品始终带有古典气质。他崇尚理论,把理论看的高于感觉和直觉。尽管他用色点表象对象,但他十分看中对形体的塑造,这与印象主义不同的。1886年展出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一副最能体现“新印象主义”绘画原理的代表作品。画面人都是按照远近透视安排的,并以数学计算式的精确,递减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重复构成画面,画面中领孩子的妇女正好被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点。每一个部分都是由上千个并列互补小笔触色点组成的。整个画面在色彩量感中取的了均衡与统一。这幅画开创点彩画的先河,是西方点彩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