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印象派的另一特色是在构图上运用数理的构造,从色彩的细密分割、
印象派画作(10张)
面全体布局,以至于整体与部分的ຫໍສະໝຸດ Baidu系、人物远近大小关连,均依固定比
例分割、这亦即他们在绘画上大胆导入希腊有名的“黄金分割比例”。从
形态关系上追求韵律的统一,纯然以造型手段表现出一种梦幻的诗的氛围。[2]
编辑本段主要画家
修拉
修拉的这幅画预示了塞尚的艺术作品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抽象主义的问世,使他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西涅克
西涅克(PaulSianac1863--1935)是新印象主义的另一位代表画家,以风景画为主。画法单纯,笔触大胆粗放,强化色彩对比,有运动节律。代表作《亚威农的教皇宫》、《早餐》等。《早餐》中光线处理生动细致,但由于过分采用色彩揉擦法,以至于形象不够生动,人物如机器人一般僵硬。
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是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出生于一个封闭的宗教家庭,早年在美术学院接收过传统的艺术教育,作品始终带有古典气质。他崇尚理论,把理论看的高于感觉和直觉。尽管他用色点表象对象,但他十分看中对形体的塑造,这与印象主义不同的。1886年展出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一副最能体现“新印象主义”绘画原理的代表作品。画面人都是按照远近透视安排的,并以数学计算式的精确,递减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重复构成画面,画面中领孩子的妇女正好被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点。每一个部分都是由上千个并列互补小笔触色点组成的。整个画面在色彩量感中取的了均衡与统一。这幅画开创点彩画的先河,是西方点彩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主要特点
此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作画。从光学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与明度。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
根据这个原理,他们将色调分割成七种原色——即太阳光的七色,作画时即纯用原色小点排列,利用人们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调色的工作直接诉诸视觉作用。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他们为了避免在调色盘上调色而造成色彩的混浊,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因为完全采用短笔触点描的技法,所以“点彩派”就成为新印象派的别名。
编辑本段诞生
1863年,与官方沙龙画展唱反调的“沙龙落选作品展”在巴黎举行。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画一裸妇与绅士们在草地上午餐。此画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受到激烈批评和嘲骂。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塞尚等画家却乐意与马奈结盟。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观众不但前往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勒鲁瓦借此画名嘲讽画展[1]
主要特点
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描绘,他们强调抒发画家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感觉在创造,因此,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艺术语言。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导致西方绘画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出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开始萌芽。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1]
编辑本段后印象派
简介
"后印象主义"不是“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所谓“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艺术团体,他们没有宣言,也未举办过作品联展,只不过他们与印象主义有密切联系,但创作倾向又与印象主义不同,后来的美术家为了将他们与印象主义区别开来,冠之以“后印象主义”名称。
代表画家
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塞尚、高更、凡·高。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超越,更是对传统写实主义的一种反叛。
塞尚
(Paul Cezanne, 1839~1906)出生法国南部一个银行家家庭,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受毕沙罗的影响较大,作品《自缢者的小屋》曾参加1874年印象主义第一次展览,代表作品《苹果和橘子》、《温室里的塞尚夫人》
印象派绘画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凡·高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1]
编辑本段新印象派
简介
亦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
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2]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出生于法国,35岁开始做一名职业画家,43岁前往法国南太平洋殖民地--塔西提岛,与当地土著民一起生活,这段时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创作阶段。代表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全画面色彩斑斓,没有透视感,色彩和体形都呈现为装饰画的平面,人物形象单纯幼稚,充分体现了高更那具有原始意味的装饰画风;其他作品《手捧果物的女人》。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作(10张)
面全体布局,以至于整体与部分的ຫໍສະໝຸດ Baidu系、人物远近大小关连,均依固定比
例分割、这亦即他们在绘画上大胆导入希腊有名的“黄金分割比例”。从
形态关系上追求韵律的统一,纯然以造型手段表现出一种梦幻的诗的氛围。[2]
编辑本段主要画家
修拉
修拉的这幅画预示了塞尚的艺术作品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抽象主义的问世,使他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西涅克
西涅克(PaulSianac1863--1935)是新印象主义的另一位代表画家,以风景画为主。画法单纯,笔触大胆粗放,强化色彩对比,有运动节律。代表作《亚威农的教皇宫》、《早餐》等。《早餐》中光线处理生动细致,但由于过分采用色彩揉擦法,以至于形象不够生动,人物如机器人一般僵硬。
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是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出生于一个封闭的宗教家庭,早年在美术学院接收过传统的艺术教育,作品始终带有古典气质。他崇尚理论,把理论看的高于感觉和直觉。尽管他用色点表象对象,但他十分看中对形体的塑造,这与印象主义不同的。1886年展出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一副最能体现“新印象主义”绘画原理的代表作品。画面人都是按照远近透视安排的,并以数学计算式的精确,递减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重复构成画面,画面中领孩子的妇女正好被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点。每一个部分都是由上千个并列互补小笔触色点组成的。整个画面在色彩量感中取的了均衡与统一。这幅画开创点彩画的先河,是西方点彩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主要特点
此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作画。从光学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提高反射率与明度。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
根据这个原理,他们将色调分割成七种原色——即太阳光的七色,作画时即纯用原色小点排列,利用人们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调色的工作直接诉诸视觉作用。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他们为了避免在调色盘上调色而造成色彩的混浊,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因为完全采用短笔触点描的技法,所以“点彩派”就成为新印象派的别名。
编辑本段诞生
1863年,与官方沙龙画展唱反调的“沙龙落选作品展”在巴黎举行。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画一裸妇与绅士们在草地上午餐。此画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受到激烈批评和嘲骂。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塞尚等画家却乐意与马奈结盟。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观众不但前往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勒鲁瓦借此画名嘲讽画展[1]
主要特点
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描绘,他们强调抒发画家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感觉在创造,因此,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艺术语言。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导致西方绘画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出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开始萌芽。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1]
编辑本段后印象派
简介
"后印象主义"不是“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所谓“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艺术团体,他们没有宣言,也未举办过作品联展,只不过他们与印象主义有密切联系,但创作倾向又与印象主义不同,后来的美术家为了将他们与印象主义区别开来,冠之以“后印象主义”名称。
代表画家
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塞尚、高更、凡·高。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超越,更是对传统写实主义的一种反叛。
塞尚
(Paul Cezanne, 1839~1906)出生法国南部一个银行家家庭,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受毕沙罗的影响较大,作品《自缢者的小屋》曾参加1874年印象主义第一次展览,代表作品《苹果和橘子》、《温室里的塞尚夫人》
印象派绘画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凡·高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1]
编辑本段新印象派
简介
亦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
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2]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出生于法国,35岁开始做一名职业画家,43岁前往法国南太平洋殖民地--塔西提岛,与当地土著民一起生活,这段时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创作阶段。代表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全画面色彩斑斓,没有透视感,色彩和体形都呈现为装饰画的平面,人物形象单纯幼稚,充分体现了高更那具有原始意味的装饰画风;其他作品《手捧果物的女人》。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