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习题)
药综第八章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习题解析
第八章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最佳选择题下列“发热的指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腋下温度超过37.0℃B.口腔温度超过37.3℃C.腋下温度超过37.6℃D.直肠温度超过37.6℃E.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发热发热(发烧)——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低热”者的体温是A.37℃以上B.37.4℃~38℃C.39.1℃~41℃D.41℃以上E.38.1℃~39℃『正确答案』B适合老年人和儿童服用的退热药A.安乃近B.布洛芬C.贝诺酯D.对乙酰氨基酚E.阿司匹林『正确答案』D有心功能不全史的患者慎用布洛芬。
原因是用药后可能引发A.过敏反应B.尿潴留和水肿D.重度肝损伤E.电解质平衡失调『正确答案』B“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一般不超过3日,症状未缓解应及时就诊或向医师咨询”的最主要依据为A.以免引起肝肾脏损伤B.以免引起胃肠道的损伤C.退热属对症治疗,可能掩盖病情,影响疾病诊断D.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出汗,以致脱水E.发生血管性水肿哮喘等反应『正确答案』C解热镇痛药用于退热,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应为A.2~4小时B.4~6小时C.6~8小时D.3~5小时E.5~7小时『正确答案』B5岁以下儿童高热时紧急退热,应选用A.20%安乃近溶液滴鼻B.20%阿司匹林溶液滴鼻C.口服20%对乙酰氨基酚溶液D.贝诺酯混悬液E.布洛芬混悬液『正确答案』A阿司匹林作为退热药的劣势是A.儿童用药可引起Reye综合征,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热B.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C.婴幼儿发热用阿苯片D.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E.解热镇痛作用较强『正确答案』A布洛芬作为退热药的优势是A.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轻B.可诱发变态反应C.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D.镇痛作用较强E.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较持久『正确答案』AA.可能导致血管性水肿B.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症C.可能引起肝、肾、胃肠道的损伤D.可能引发哮喘E.可能导致酸中毒『正确答案』C下列哪种非处方药适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A.谷维素B.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胶剂C.对乙酰氨基酚D.氢溴酸山莨菪碱E.布洛芬『正确答案』B可用于治疗轻度及长期疼痛的处方药为A.可待因B.双氯芬酸钠缓释片C.阿司匹林D.对乙酰氨基酚E.塞来昔布『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轻度及长期治疗患者,每日服用75mg。
温病考试习题及答案
温病学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7分)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
其治疗处方是()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A.寒B.次寒C.热D.火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微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平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绛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
西医诊断学习题(选择题)
第一章发热A型题1、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A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B 变态反应C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D 病原体感染E 体温调爷中枢功能失调2、吸收热见于:A 风湿热B 败血症C 疟疾D 大面积烧伤E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3、稽留热常见于:A 风湿热B 败血症C 疟疾D 结核病E 大叶性肺炎4、弛张热常见:A 伤寒B 麻修C 败血痘D大叶性肺炎E疟疾5、体温39C以上,日温差大于2C属于A 稽留热B 弛张热C 间歇热D 不规则热E 以上都不是6、发热的最终致热原是:A 病原体致热原E 抗原抗体复合物C 类固醇致热原D 白细胞致热原E 以上都不是7、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常表现为A 低热B 中等度热C 高热D 超高热E 弛张热8、间歇热伴寒战常见于:A 大叶性肺炎B 败血症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溶血E药物热9、发热伴皮肤粘膜出血,淋巴结肿大常见于:A病毒性肝炎E斑疹伤寒C败血症D急性白血病E胆道感染10、由于产热过多所致发热,可见于:A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 血清病C 风湿热D 脱水E 以上都不是11、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A 流行性乙型脑炎B 斑疹伤寒C 中毒性菌痢D 脑出血E 中暑B型题13—16共用备选答案A稽留热B 弛张热c 间歇热D波状热E不规则热13、大叶性肺炎14、伤寒15、化脓性炎症16、急性肾盂肾炎17—20共用备选答案A流行性出血热B流行性乙型脑炎C脑出血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急性胆囊炎17、发热伴肝脾肿大18、发热伴结膜充血、皮肤粘膜出血19、先发热后昏迷20、发热伴寒战、有上腹部绞痛X 型题21、非感染性发热见于:A变态反应B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D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E 病原体浸入机体22、弛张热常见于:A大叶性肺炎B 风湿热C重症肺结核D化脓性炎症E 急性肾盂肾炎23、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A 细菌B 抗原抗体复合物C 病毒D 肺炎支原体E 真菌24、变态反应性发热见于:A皮炎B血清病C风湿热D药物热E急性心肌梗塞25.热型变为不典型的原因有:A应用抗生素B应用解热药c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D个体反应不同E病程中出现并发症第二章疼痛26、慢性进行件头痛伴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提示:A颅骨骨折B脑血栓形成C 偏头痛D颅内占位性病变E 以上都不是27、胆囊疾病出现右肩病属A 皮肤痛B 内脏痛C 深部痛D牵涉捅E 以上都不是28、胸骨后疼痛向左肩和左臂内侧放射,应用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提示:A急性心包炎B 心绞痛C急性心肌梗塞D食管炎E纵隔炎29、胸痛伴咯血和大量脓臭痰,最常见于:A 肺炎B 肺癌C 肺梗塞D 肺脓肿E 支气管炎30、突发剧烈胸痛伴呼吸困难和紫绀常见于:A心绞痛B急性心肌梗塞C急性左心衰D肺梗塞E大叶性肺炎31、进食肥腻食物后灾发右上腹剧痛,展转不安常见于:A 急性胃炎B 胃穿孔C 胆石症D 急性胰腺炎E 肝脓肿‘32、消化性溃疡的上腹痛以何者最具特征性:A 中上腹部疼痛B 长期疼痛C 反复发作性疼痛D 节律性疼痛E 为刺痛或烧灼痛33、空腹痛常见于:A 胃溃疡B 十二指肠溃疡c 胃炎D 胰腺炎E 胆囊炎34、一年轻男性,饱餐后突发剧烈中上腹部刀割样痛,板状腹,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胰腺炎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胃炎D消化性溃疡穿孔E以上都不是35、上腹痛反复发作10年,多于春秋季发作,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痈,进食后可缓解,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胃炎D 胃溃疡C十二指肠溃疡D慢性胰腺炎E慢性胆经炎36、剧烈腹痛伴血尿见1:A 肾炎B 膀腕炎C 肾结石D 肾肿痛E 以上都不是B型题37—42共用备选答案A急性胆囊炎B胆道蛔虫波C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D 肝脾破裂E 肠梗阻37、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伴呕吐38、突发上腹部剧痛伴腹膜刺激征39、外伤后剧烈腹痈伴休克40、腹痛呕吐便闭,肠呜音亢进或消失41、上腹部绞痛伴发冷、发热42、上腹部疼痛伴贫血及休克43—46共用备选答案A 有下腹部疼痛伴压痛B 腹痛伴吐隔宿食C脐周疼痛、腹胀、腹泻D 下腹部疼痛伴腹泻E 腹部疼痛伴伯油样使43、幽门梗阻44、胃溃疡45、急件阑尾炎46、结肠炎47—49共用备选答案A头痛伴眩晕B 头痛伴意识障碍、剧烈呕吐,吐后疼痛不减轻C 头痛应用麦角胺可缓解D头痛伴流黄涕E头痛伴发热47、偏头痛48、椎—基底动脉供皿不足49、颅内压刀高50…54共用备选答案A胸痛、高热、咯铁锈色痰B盗汗、低热、咯血C发热、咳嗽、咯脓奥痰D —侧胸痛、干咳、发热E 刺激性干咳、咯血痰,时而发热50、肺结核51、肺脓肿52、大叶性肺炎53、支气管肺癌54、胸膜炎X型题55、胸痛伴咳嗽、咯血和大量脓臭痰主要见于:A肺炎B 支气管炎C支气管扩张D肺脓肿E支气管胸膜接56、引起头痛的原因分为:A颅脑疾患B颅外疾患C颈椎病D全身性疾病E神经官能症57、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的鉴别‘A疼痛部位B疼痛性质C疼捅持续时间D有无心律失常E心电图改变58、胸膜性疼痛的特点是:A 变换体性时加重或减轻B 深大呼吸使胸痛加重、呼吸运动受限C 局部按压时减轻D 咳嗽时加重,屏气时减轻E 呈尖锐刺病59、关于胸痛,正确的是:A 带状疤疹—一沿神经走行分布的疼痛B 肋骨骨折——局部明显压痛C肋软骨炎一—肋骨与肋软骨交接部压痛D 肋间神经痛----胸痛伴吞咽困难E 食管炎一—胸痛多在胸骨后60、引起胸病常见的疾病有:A 胸膜炎B 心绞痛及心肌梗塞C 肺肿瘤[)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E 带状疤疹61、消化系统疾病引起胸痛的部位是:A 胆绞痛——右胸或右肩部B 消化性溃疡——胸骨下端C 食管炎一一胸骨后D 肝脓肿——右下胸E 胃炎——胸骨下端62、胸痈伴咳嗽、咯痰、咯血常见于:A支气管肺癌E支气管扩张c肺结核D肺脓肿E支气管哮喘63、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引起脑痛可见于:A 心绞痛B心肌梗塞C心包炎D心脏神经官能症E 主动脉瘤64、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是:A 急性炎症和胃肠穿孔B急性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C脏器权转或破裂D腹腔内血管阻塞E腹外脏器及全身疾病的影响65可引起腹痛的胸腔疾病见于A心绞痛B急性心肌梗塞C心包炎D肺炎E肺梗塞66:牵涉痛放射部位正确的;A心脏一心前区、左肩、左手尺侧区B胃——上腹部C小肠、阑尾——脐周D肝、胆——右肩部E肾和输尿管——腰和腹股沟67:以下组合正确的是:A胆道疾病可出现有上腹部疼痛和黄疸B结肠疾病时可出现腹泻或便秘C小肠疾病时可出现脐周疼痛、腹胀和腹泻D胃十二指肠溃疡可出现剑突下、右上腹、右肩部疼痛E 食管疾病习出现咽下困难68心绞痛的特点有:A 常发生于胸骨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B 向左肩及左上臂尺侧故散C多发生于劳累和情绪激动时D持续约3—5分钟,可白行缓解E含服硝酸甘油迅速缓解69、引起心绞痛的疾病有:A二尖瓣关闭不全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C二尖瓣狭窄D主动脉瓣狭窄E冠状动脉粥样硬化70、背部疼痛可发生于:A 胰腺炎B 球后溃疡C 穿透性溃疡D 幽门梗阻E 胃癌71、急性腹痛伴血便见于A肠套叠B急性坏死性肠炎C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D肠扭转E结肠癌第三章呼吸困难A型题117、三凹征见于:A喉水肿B支气管哮喘C重症肺炎D喘息型慢性文气管炎E大量胸腔积液118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可引起A劳力性呼吸困难B端坐呼吸C吸气性呼吸困难D呼气性呼吸困难E混合件呼吸困难119、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A气管肿瘤B支气管哮喘C 胸腔积液D重症肺炎E 以上都不是120、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最主要的特点是:A鼻翼扇动B发组明显C 哮鸣音D呼吸加深加快E “三凹征”121.呼气时间延长见于A大叶性肺炎幢肺癌B肺癌C 肿结核D支气管哮喘E气管内异物122.发作性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上较常见的是A 自发性气胸B 重症肺炎C 支气管哮喘D 心源性哮喘E 声门水肿123.大量胸腔积液临床上常表现为A 吸气性呼吸困难D 呼气性呼吸同难C 混合件呼吸困难D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E 端坐呼吸124 突发呼吸困难伴窒息感且一侧呼吸音消失见于:A大量胸腔积液B 自发件气胸C 重症肺炎D支气管哮喘E肺气肿125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A 肺淤血B肺泡张力增加c肺泡弹性减退D肺循环压力升高E以上都不是126某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临床诊断可能足:A左心功能不全B右心功能不全C肺气肿D气管异物E 大块肺梗塞127.某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听诊两肺底湿哆畜,心尖部有舒张期杂音,临床诊断可能是:A 左心房功能不全B右心房功能不全C左心室功能不全D 右心室功能不全E 以上都不是128 Kussmau1呼吸见丁:A 有机磷中毒B 巴比要类药物中毒C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 脑膜炎E 神经官能症129 陈-斯呼吸见于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有机磷中毒C神经官能症D癔病E严重贫血130.“叹息”样呼吸见于:A感染发热B高铁血红蛋白血症C癔病D颅内压升高E一氧化碳中毒131.某患者巴比妥中毒.呼吸呈Biots呼吸,提示:A预后不良B 重症休克C低钙血症D酸中毒E 以上都不是132.心源件呼吸困难的特点A平卧时加重B平卧时减轻c平卧时不受影响D劳动时减轻E与劳动无关133.患者于睡眠斗突然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约10分钟症状缓解,最可能的诊断足:A 支气管哮喘发作B 端坐呼吸C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D 肺气肿F 自发性气胸134某患者生气后突发呼吸困难,呼吸60 次/分,伴手足搐搦,最可能的诊断是:A支气管哮喘B自发性气胸C大块肺梗塞D癔病E心源件哮喘B型题135—138共用备选答案A端坐呼吸B Kussmaul[呼吸C Biots 呼吸D 呼气时间延长E 病理性呼吸音135.尿毒症136、呼吸中枢受抑制137.左心功能不全138.大量胸腔积液139—144共用备选答案A 神经官能症B 右心衰竭C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D 气胸E 喉水肿139.叹气样呼吸140、呼气性呼吸困难141.混合性呼吸困难142、吸气性呼吸困难143.粉红色泡沫样痰144.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45—147共用备选答案A 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B呼吸困难伴高热C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D呼吸困难伴咳嗽、略脓痰E呼吸困难伴昏迷145肺梗塞146心源性哮喘14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X 型题148.肺源性呼吸困难临床上分为:A 劳力性呼吸困难13 吸气性呼吸困难C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D 呼气性呼吸困难E混合性呼吸困难149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为:A 平卧位静脉回心血量增多B 卧位肺活量降低C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D 心肌耗氧量增加E 夜间呼吸中枢兴奋性增高150.呼吸困难的发病原因包括:A呼吸系统疾病B循环系统疾病C 中毒性疾病D精神神经性疾病E 血液病151呼吸困难可以表现出:A 鼻翼扇动B 张口呼吸C 口唇发钳D 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E 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l 52.关于呼气性呼吸困难正确的是:A肺泡弹性减弱B小支气管狭窄阻塞C肺部病变广泛D 呼气费力、延长而缓慢E常伴有哮鸣音153.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A支气管哮喘B肺间质纤维化C 喉疫孪D气管异物E气管肿瘤154.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A 肺气肿B 肺炎C 肺不张D 气胸E 胸腔积液155.“三凹征”是指下列何部位在吸气时明显凹陷:A 胸骨上窝B 锁骨上窝C 腹上角D 肋间隙E 肋脊角156.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A肺通气功能不良B血液中CO2潴留C肺活量降低D缺氧F肺换气功能不良157.心源性呼吸困难可出现:A 劳力性呼吸困难B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C 端坐呼吸D Kssmaul呼吸E 心源性哮喘158.心源性哮喘可出现A 口唇发纷B 哮呜音C 双肺湿性呼音D 端坐呼吸E 惊恐不安159.下列各种呼吸困难,哪组是正确的:A 吸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上部气道的狭窄或阻塞所致B呼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痉挛性狭窄所致C左心功能不全的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肺淤血所致D右心功能不全的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体循环瘀血所致E酸中毒时的呼吸困难系由于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强烈刺激呼吸中枢所致160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原因是:A心脏扩大B心率加快C肺瘀血D肺泡弹性减退、肺活量减低E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张感受器161心源性哮喘常见于:A支气管哮喘B高血压性心脏病C冠心病D心肌炎E心肌病162呼吸困难伴咳嗽、咯脓痰见于A化脓性肺炎B肺脓肿C急性渗出性胸膜炎D慢性支气管炎E自发性气胸第四章咳嗽与咯痰163长期慢性咳嗽、咯血、咯大量脓痰见于:A慢性支气管炎B 支气管扩张C肺炎D肺癌E 以上都不是164长期咯大量脓臭痰,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见于:A 肺气肿B 肺炎C肺脓肿空洞形成D 支气管扩张E慢性支气管炎165长期慢性咳嗽、咯痰伴桶状胸见于:A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B支气管扩张C肺脓肿D肺结核E 支气管癌166下列叙述不不确的是:A 长期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B 夜间咳嗽较明显——肺结核C 体位改变时咳嗽加剧——支气管扩张D 干性咳嗽——肺炎E 大量脓痰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肺脓肿167.金属音调咳嗽见于:A 喉癌B 百日咳C 纵隔肿瘤D 支气管扩张E 以上都不是168—171共用备选答案A 粉红包泡沫样痰B 铁锈色痰c 脓臭痰D 绿色痰E 砖红色胶冻样痰168 大叶性肺炎169 克雷白杆菌肺炎170 支气管扩张171 肺绿脓杆菌感染172—]75共用备选答案A 咳嗽伴咯血B 咳嗽伴杵状指C 咳嗽伴哮鸣吗音D 咳嗽伴大量脓痰E 咳嗽伴双肺底水泡音172脓胸173二尖瓣狭窄174慢性左心衰竭175心源性哮喘X 型题176 咳嗽咯痰在变动体位时加剧。
发热 习题
发热习题一、填空题1.发热的分度是: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2.正常人腋窝温度为;口腔温度为;直肠温度为。
任何原因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
3.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
4.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和两大类。
5.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
6.非致热源性发热见于:①;②;③。
7.根据病因发热可分为发热和发热两大类。
8.发热的临床经过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②;③。
9.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次左右,呼吸每分钟增加约次。
10.稽留热常见于、、等疾病。
二、选择题1.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A.36.5~37℃B.36~37℃C.36.3~37.2℃D.36.5~37.5℃E.36.5~37.7℃2.6岁男孩,发病第1天体温为37.5度,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达41度,伴神志恍惚及抽搐。
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度,其体温变化过程:A.低热→过高热→中等热B.中等热→高热→中等热C.低热→高热→高热D.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E.低热→高热→中等热3.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A. 颅脑损伤B.变态反应C.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D.内分泌与代谢障碍E.感染4.伤寒的常见热型为:A.张弛热B.波状热C.稽留热D.间歇热E.不规则热5.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病毒B.肺炎支原体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6.引起发热的病因中,下列哪项属非感性发热:A.立克次体B.变态反应C.肺炎衣原体D.螺旋体E.病毒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37.3—38℃38.1—39℃39.1—41℃41℃以上2.36~37℃ 36.3~37.2℃ 36.5~37.7℃发热3.稽留热型弛张热型(败血症热型)间歇热型波状热型回归热型不规则热型4.外源性内源性5.37.3~38℃ 38.1~39℃ 39.1~41℃ 41℃以上6.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7.感染性非感染性8.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9.10 3~410.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二、选择题1. B2.E3.E4.C5.D6.B。
发热 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E.流行性脑膜炎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A.视前区-前下丘脑B.延脑C.桥脑D.中脑E.脊髓)(.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5.A.发汗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A.淋巴因子B.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变态反应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D.内毒素污染E.霉菌污染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A.肿瘤坏死因子B.组织胺.淋巴因子C.D.IL-1E.IL-2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外致热原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A.增加前列腺素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14.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E.体温调定点上移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17.退热期可导致()A.Na+潴留B.Cl-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加强.脂肪分解加强C.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E.维生素消耗减少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A.5次B.10次C.15次D.18次E.20次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B.扩张血管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A.IL-1和TNF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23.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B.脂多糖C.肽聚糖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外毒素B.螺旋毒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27.内生致热原是()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C.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病生发烧习题答案
[A型题]1.有关发热的概念中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是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所致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2.临床上常把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多少称为发热:A.0.2℃B.0.5℃C.1.0℃D.1.5℃E.2.0℃3.以下哪项不属于过热:A.先天性汗腺缺陷B.脱水热C.中暑D.严重创伤E.甲亢4.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5.关于发热概念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A.是体温调定点上移的结果B.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C.与致热源的作用有关D.机体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E.属病理性体温升高6.过热见于:A.妇女月经前期B.妊娠期C.热射病D.剧烈运动E.癫痫发作7.发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A.出汗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8.以下微生物或其产物中哪项不是发热激活物:A.葡萄球菌之肠毒素B.溶血性链球菌之红疹毒素C.麻疹病毒D.酵母E.生理盐水9.指出以下哪项为发热激活物:A.5-α本胆烷醇酮B.5-β-H型本胆烷醇酮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糖皮质激素E.白细胞致热原10.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A.无菌性炎症B.恶性肿瘤C.变态反响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11.注射青霉素引起发热的直接原因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B.局部组织损伤C.消毒不严D.剂量过大E.激活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响的机制是:A.增加前列腺素合成B.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D.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E.是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A.革兰氏阳性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B.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C.革兰阳性杆菌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D.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源性致热热原E.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14.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促进内源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15.寒颤是由于:A.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D.竖毛肌周期性收缩E.竖毛肌不随意收缩16.以下哪项是产白细胞致热原细胞:A.T淋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单核细胞E.胰岛R细胞17.以下哪项不是白细胞致热原的性质:A.是一种蛋白质B.胃蛋白酶可破坏其致热性C.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D.具有耐热性,加热70℃20分钟仍有致热活性E.具有穿插致热性18.以下哪种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量最多: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19.下述哪一项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IL-1B.TNFC.干扰素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E.粘附蛋白20.恶性肿瘤导致发热,可能主要是:A.合并感染B.细胞免疫反响C.瘤组织坏死产物D.癌瘤组织的低分子物质E.原胆烷醇酮21.发热的共同信息物质很可能是:A.内源性致热原B.内毒素C.外毒素D.cAMPE.前列腺素22.调节体温的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海马回C.视前区-前下丘脑D.桥脑E.脊髓23.以下哪项不属于参与发热中枢调节机制的中枢发热介质:A.PGEB.cAMPC.Na+/Ca2+D.钠离子与钙离子的比值E.组织胺24.前列腺素是细胞膜磷脂的代谢产物,其前身是:A.甘油三酯B.磷脂酸C.白三烯D.花生四烯酸E.血栓素25.阿斯匹林可引起退热的主要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B.抑制腺苷酸环化酶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扩X血管E.降低脑内5-羟色胺26.发热顶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超过散热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C.散热明显减少D.辐射热明显减少E.对流热明显减少27.一般公认,体温升高1℃,根底代谢率提高:A.5%B.13%C.27%D.50%E.1倍28.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29.发热时,体温上升期机体变化是:A.体温高于调定点B.体温低于调定点C.体温与调定点相适应D.产热小于散热E.产热与散热相等30.体温下降期可导致:A.Na+潴留B.CG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31.高热病人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32.发热机体在体温上升期泌尿功能变化是:A.尿量减少,比重升高B.尿量减少,比重减小C.尿量增多,比重升高D.尿量增多,比重减小E.尿量无变化,比重无变化33.以下对发热病人的处理哪项不正确:A.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B.对一般发热解热有利疾病康复C.注意水盐代谢,预防脱水D.补充维生素E.进食易消化营养物质34.一般认为腋温超过多少为罕见:A.39℃B.39.5℃C.40℃D.40.5℃E.41.1℃35.发热机制的中心环节是:A.产热增多B.散热减少C.体温调节机构失控D.支配外周血管神经障碍E.体温调定点上移36.以下哪一年龄发热患者最常发生热惊厥:A.新生儿B.6月-6岁C.青年人D.老年人E.1岁-12岁37.有关热限成因的主要假说及机制中哪项不正确:A.应急性粗调假说B.内生性解热系统假说C.温敏神经元突触闸门机制假说D.体温正调节受限和负调节加强假说E.体温调节中枢麻痹[X型题]38.生理性体温升高包括:A.癫痫发作B.月经前期C.妊娠期D.剧烈运动E.甲状腺功能亢进39.过热见于:A.先天性汗腺缺乏B.中暑C.剧烈运动D.甲状腺功能亢近E.恶性肿瘤40.以下哪些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内毒素C.热休克蛋白D.炎性渗出物E.白细胞介素-141.以下哪些是产内生致热原细胞:A.单核细胞B.肝星状细胞C.郎罕氏细胞D.动脉内皮细胞E.白血病细胞42.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有:A.白介素-1B.淋巴因子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本胆烷醇酮43.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发热的特点:A.由巨噬细胞产生B.属白细胞致热原C.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D.直接作用体温中枢引起单相热E.可通过白细胞致热原引起双相热44.关于白细胞致热原以下哪项不正确:A.属内生致热原B.属发热激活物C.主要由中性粒细胞产生D.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E.具有明显的致热性45.发热发病学的发病环节中哪些是错误的:A.发热激活物的刺激B.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C.脑内钠离子与钙离子的比值降低使调定点上移D.温度效应器不参与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46.发热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中心体温低于调定点B.出汗C.皮肤血管扩XD.寒颤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47.发热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A.产热大于散热B.产热等于散热C.产热小于散热D.产热障碍E.有出汗48.发热顶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有“鸡皮〞现象B.有寒颤C.皮肤血管舒XD.中心体温与调定点相适应E.产热大于散热49.发热机体代谢改变的总特点是:A.根底代谢率升高B.分解代谢增强C.氧化磷酸化降低D.能源物质消耗增多E.营养物质消耗增多50.发热机体可出现:A.糖原合成增加B.代谢性酸中毒C.血浆蛋白升高D.磷脂合成增加E.脱水51.高热时心血管机能改变有:A.心输出量增多B.体温骤退时可导致休克C.有心律不齐D.在不同期血压可轻度升高或下降E.心率加快[B型题]A.月经前期B.月经后期C.脱水热D.猩红热E.更年期52.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是:53.属于发热的是:54.属于过热的是:55.骨骼的缓冲:56.钙通道阻断剂为:57.肺淤血水肿:A.内生致热原B.内毒素C.组织坏死产物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58.从实验家兔腹腔渗出白细胞中提出的致热原是:59.变态反响引起发热的原因是:60.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构成成分中有:A.单核细胞产生B.巨噬细胞产生C.淋巴细胞产生D.白血病细胞产生E.神经胶质细胞产生61.肿瘤坏死因子:62.淋巴因子:6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干扰素B.本胆烷醇酮C.糖皮质激素D.生理盐水E.前列腺素64.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65.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66.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A.产热正常,散热减少B.产热增多,散热减少C.产热与散热都增多D.产热减少,散热减少E.产热减少,散热增多67.发热的体温上升期有:68.发热的顶峰期可出现:69.发热的消退期可出现:A.中心体温>调定点B.中心体温<调定点C.中心体温升高=调定点D.中心体温正常=调定点E.中心体温正常<调定点70.发热的体温上升期:71.发热的顶峰期:72.发热的退热:A.发热激活物B.发热中枢介质C.内生致热原D.体温调节中枢E.体温调定点73.白介素-1是:74.淋巴因子是:75.cAMP为:76.肿瘤坏死因子是:77.本胆烷醇酮是:[名词解释]78.发热79.生理性体温升高80.过热81.发热激活物82.致热原83.内生致热原84.白细胞致热原85.寒颤86.恶寒87.热惊厥88.热限[问答题]89.试述白细胞致热原〔LP〕的性质与作用特性。
发热病理生理学习题
发热-病理生理学习题————————————————————————————————作者:————————————————————————————————日期: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6℃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ﻫ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ﻫ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ﻫ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ﻫA.肺B.皮肤C.尿ﻫD.粪E.肌肉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ﻫB.妇女妊娠期ﻫ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ﻫE.流行性脑膜炎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 )A.视前区-前下丘脑ﻫB.延脑C.桥脑D.中脑E.脊髓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 )ﻫA.发汗ﻫB.对流ﻫC.血流D.传导E.辐射ﻫ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淋巴因子B.恶性肿瘤ﻫC.变态反应ﻫ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ﻫA.变态反应ﻫ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ﻫD.内毒素污染ﻫE.霉菌污染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ﻫ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ﻫ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A.肿瘤坏死因子ﻫB.组织胺C.淋巴因子D.IL-1E.IL-2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ﻫA.外致热原ﻫB.内生致热原ﻫC.前列腺素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D.5-羟色胺ﻫE.环磷酸腺苷ﻫ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粒细胞ﻫ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 ( )ﻫA.增加前列腺素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ﻫ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 )ﻫ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ﻫ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14.多数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ﻫ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ﻫ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ﻫ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ﻫE.体温调定点上移ﻫA.产热和散热平衡ﻫB.散热大于产热ﻫC.产热大于散热ﻫ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ﻫ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17.退热期可导致( )ﻫA.Na+潴留ﻫB.Cl-潴留ﻫC.水潴留ﻫD.脱水ﻫE.出汗减少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ﻫA.物质代谢率增高ﻫB.糖原分解加强C.脂肪分解加强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ﻫE.维生素消耗减少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ﻫA.5次ﻫB.10次C.15次ﻫD.18次ﻫE.20次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B.扩张血管ﻫ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ﻫ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ﻫ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ﻫ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ﻫA.IL-1和TNF ﻫB.CRH和NOS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 )ﻫ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B.脂多糖C.肽聚糖ﻫ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ﻫA.外毒素ﻫB.螺旋毒素ﻫC.溶血素ﻫ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ﻫE.细胞毒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 )因子ﻫ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ﻫ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ﻫ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 )A.潜隐子ﻫ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27.内生致热原是 ( )ﻫ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ﻫ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ﻫ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ﻫ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ﻫC.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温病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
温病模拟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肺热波及营分,内窜血络,最易出现的病征是:A、发疹B、咯血C、衄血D、吐血E、发斑正确答案:A2、《湿热病篇》所谓阳湿伤表之候是A、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不为汗解。
B、舌根白,舌尖红。
C、恶寒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
D、恶寒无汗,身重头痛。
E、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
正确答案:A3、患者咽喉红肿糜烂,肌肤痹痧密布赤紫,壮热汗多,口渴,舌绛干燥而起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其证候是A、余毒伤阴B、毒入气分C、气管(血)两燔D、火毒燔灼营分E、毒壅气分正确答案:C4、身热,腹胀便秘,口燥咽干,倦怠少气,舌苔黄燥,脉沉无力。
治宜:A、增浓承气汤B、新加黄龙汤C、增液汤D、调胃承气汤E、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正确答案:B5、温病最基本、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脉数B、口渴D、发热E、尿黄正确答案:D6、清心凉膈散的组成是由凉膈散去硝、黄加:A、桔梗B、玄参C、花粉D、竹叶E、芦根正确答案:A7、风温热郁胸膈的主证是:A、心烦懊浓不安B、胸闷不舒,咳嗽气喘C、胸闷胸痛D、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E、胸腹痞满按之疼痛正确答案:A8、“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一语出自:A、张锡纯B、张凤逵C、陈平伯D、张山雷E、王孟英正确答案:B9、下列症状哪一项是“阳明腑实证”与“热入心包兼腑实证”的辨证关键?A、舌謇B、腹满C、肢厥D、便秘E、谵语正确答案:A10、温病发热,神昏,痰涎壅盛,舌苔黄腻。
宜选用:B、甘露悄毒丹C、神犀丹D、玉枢丹E、紫雪丹正确答案:A11、患者,男,38岁。
热蒸头胀,恶心呕逆,神迷不清,渴不多饮,小便不通,舌苔白腻,脉濡。
治宜选用A、苏合香丸B、茯苓皮汤送服苏合香丸C、菖蒲郁金汤送服至宝丹D、茯苓皮汤送服安宫牛黄丸E、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正确答案:B12、温病战汗多发生在:A、温病后期B、卫分阶段C、营分阶段D、血分阶段E、气分阶段正确答案:E13、区别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斑疹隐隐B、舌质红绛C、昏狂谵妄D、身热躁扰E、吐血衄血正确答案:E14、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胸闷,心烦,身发红疹,舌绛,苔薄白,脉浮细数,其病变阶段是:A、气营同病B、气血同病C、卫气同病D、卫营同病E、气皆血同病正确答案:D15、暑热动风兼邪闭心包的,首选加服的成药是:A、止痉散B、紫雪丹C、至宝丹D、猴枣散E、安宫牛黄丸正确答案:B16、温病热在营分的治法为:A、疏解表邪,凉营养阴B、清营泄热,滋养阴液C、滋补肝肾,潜阳熄风D、苦寒清热,宣郁透邪E、攻补兼施,正邪合治正确答案:B17、烂喉痧,证见壮热烦渴,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苔黄燥。
第10章病理练习题
第10章-发热一、单选题:1.外源性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A、刺激局部的神经未梢,释放神经介质B、激活局部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C、促进内源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D、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量增加2.下列哪种细胞是产生内生致热原的主要细胞?A、嗜酸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肝星形细胞E、脾窦内皮细胞3.给动物哪一部位注入内源性致热原其致热效应最强?A、颈内静脉B、颈总动脉C、下丘脑后部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视后区-下丘脑前部4.下述哪种物质属于内源性致热源:A、心肌梗死时的组织坏死物B、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脘醇酮E、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源5.发热过程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同生致热原B、外生致热原C、抗原抗体复合物D、环磷酸鸟苷E、前列环素6.外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产EP细胞D、皮肤血管E、汗腺7.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8.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中暑E、流行性感冒9.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B、类固醇C、环磷酸腺苷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10.EP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11.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白细胞致热原B、干扰素C、5-羟色胺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12.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13.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14.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15.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16.体温每升高1℃,心率平均增加A、5次/minB、18次/minC、25次/minD、35次/minE、40次/min17.发热时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18.发热时由于组织分解增强可导致A、细胞内钾释放入血上升,血钾上升,尿钾上升B、细胞内钾释放入血下降,血钾上升,尿钾下降C、细胞内钾释放入血下降,血钾下降,尿钾下降D、细胞内钾释放入血下降,血钾上升,尿钾上升E、细胞内钾释放入血下降,血钾上升,尿钾下降19.发热病人较易出现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20.下述对发热体机物质代谢变化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元分解增强C、脂肪分解加强D、维生素消耗减少E、蛋白质代谢可出现负氮平衡21.对发热病人的物质代谢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增多B、脂肪分解加强并伴有氧化不全C、蛋白质合成代谢增强D、维生素消耗显著增加E、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22.发热的处理原则不包括A、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B、体温过高(如40℃以上)应及时解热C、心肌梗死病人应及时解热D、恶性肿瘤病人不需及时解热E、选用适宜的解热措施,应针对发热病因进行治疗&A、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B、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断升高C、血液温度等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不再升高D、血液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E、血液温度低于体温调定点的阈值,体温开始回降23.体温上升期24.高热持续期25.体温下降期*&A、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B、作用在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上移C、作用在产致热原细胞,使体温调定点下移D、作用在产致热原细胞,使EP产生和释放E、作用在体温调节中枢,使EP产生和释放26.内毒素27.瘤坏死因子28.干扰素*&A、皮肤血管B、内毒素C、环磷酸腺苷D、肾小管上皮细胞E、干扰素29.发热激活物30.内生致热原31.中枢发热介质32.调温效应器*二、多选题:1.发热时心率增快的原因是A、窦房结受剌激B、交感神经兴奋增强C、迷走神经兴奋增强D、心血管中枢兴奋性增强E、循环血量增加2.发热时呼吸加深加快的原因是A、缺氧B、CO2潴留C、血液温度上升D、酸性代谢产物剌激呼吸中枢E、碱性代谢产物剌激呼吸中枢3.发热时,消化系统的改变是A、胃肠蠕动加快B、消化腺分泌减少C、排便次数增加D、胃肠运动减弱E、肠道产气增多会导致肠液、胆汁分泌增多4.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在于:A、一定程度的发热,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B、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形成C、一定程度的发热,可促进干扰素产生D、一定程度的发热,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E、一定程度的发热,使心率、呼吸加快,保证组织氧供5.发热时消化系统的表现包括A、食欲不振B、口臭,黄干舌苔C、鼓肠D、便秘E、恶心呕吐6.发热时机体水、盐代谢变化有:A、排尿减少,水钠潴留B、脱水C、代谢性酸中毒D、血钾与尿钾降低E、代谢性碱中毒7.发热时机体代谢的变化为A、蛋白质分解增多B、肝糖元分解增多C、肌糖元合成增多D、脂肪的分解增多D、维生素消耗增多8.能产生内生致热原的有:A、生物性病原体B、类固醇C、单核细胞D、肿瘤细胞E、组织巨噬细胞9.发热是指:A、中暑引起的体温升高B、致热原作用引起C、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D、调节性体温升高E、体温调节障碍引起10.目前最受重视的中枢发热介质有:A、前列腺素B、钠离子/钙离子比值C、环磷酸腺苷D、去甲肾上腺素E、多巴胺三、填空题:1.近年发现体内至少有四种内生致热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温病常用诊法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一、填空题1.温病发热的一般规律为:初起邪在肺卫,,多属实证发热;温病中期,邪在气营血分,,,邪实为多;温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耗损,正虚邪少,多属虚证发热。
2.寒热往来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往来起伏如疟。
提示邪在。
主要见于湿热类温病中湿热痰浊,枢机不利;或,气化失司;或湿热秽浊。
3.壮热指高热,通体皆热,热势炽盛,但恶热而。
主要见于温邪,邪正剧争,而致。
4.日晡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
多为所致。
湿温病亦可出现午后身热,一般为午后较甚所致。
5.身热肢厥指胸腹,手足。
为热郁于里,阳气不能外达四肢,邪热深伏,阳盛郁内,不能外达,此为。
6.夜热早凉指夜间发热,天明,热退无汗。
提示温病后期邪热未净,。
7.昏愦不语指意识,沉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多为所致。
8.痉是指肢体或之证,又称“动风”。
温病中出现痉,与足经密切相关。
9.斑疹治疗禁忌为:初发时不可过用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另斑疹不可多用_______________,用必助长热势或致邪热内闭。
10.斑疹疏密可反映邪毒之轻重,斑疹分布稀疏均匀,为________________,一般预后_____________;分布稠密融合成片,为_________________,预后___________。
11.观察斑疹的色泽,红活荣润为顺,系血行尚属流畅及邪热外透的佳象;色艳红如胭脂为________________,紫赤类似鸡冠花为_______________的表现;色黑为______________,病势严重。
12.神志昏蒙,表现为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多出现于________________病中。
13.神志如狂指,狂乱不安。
为下焦蓄血,。
14.斑点,有触目之形,无之质,压之。
疹小而琐碎,形,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
发热练习题
发热
一、A1
1、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病因是
A、细菌感染
B、淋巴因子
C、类固醇物质
D、恶性肿瘤
E、变态反应
2、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激活内生致热原细胞
C、引起产热增加
D、激活中性粒细胞
E、激活单核细胞
3、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散热正常,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降低
4、下列属于发热中枢正调节介质的是
A、精氨酸加压素
B、黑素细胞刺激素
C、膜联蛋白A1
D、白细胞介素-10
E、前列腺素E
5、发热时机体不会出现
A、基础代谢率增高
B、脂肪分解代谢加强
C、糖原分解代谢增强
D、蛋白分解代谢减弱
E、维生素消耗增多
6、严重高热病人未经任何处理首先容易发生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肾排水下降引起潴留
E、热惊厥
7、发热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无变化
B、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持续升高
C、在高峰期动脉血压轻度上升
D、在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降低
E、在退热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下降
8、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
A、3%
B、5%
C、10%
D、13%
E、15%。
温病考试习题及答案
温病学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7小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7分)1.在《内经》伏寒化温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感受春季时令之邪而发的新感温病,为后世把温病分为新感与伏邪温病奠定了基础的医家是()A.朱肱B.汪石山C.郭壅D.吴又可2.温毒与其它温病的主要区别是()A.发热B.局部红肿热痛C.口渴D.脉数3.下列哪项不是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A.初起多热象不甚B.易困阻清阳C.易闭郁气机D.易伤肺胃之阴4.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部位在()A.卫分B.气分C.营分D.气营5.舌苔薄黑而干,但无芒刺,其意义为()A.阳明腑实证B.胃阴大伤C.肾阴耗竭D.阳明腑实兼阴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
其治疗处方是()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阳明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下列哪项不是春温病的治疗原则()A.清泄里热B.顾护阴液C.初病由外邪诱发者,当兼以解表D.滋补肺胃12.首创秋燥病名的医家是()A.喻嘉言B.吴鞠通C.刘河间D.俞根初13.沈目南认为燥属()A.寒B.次寒C.热D.火14.风温病的诊断要点不正确的是()A.发于冬春季节B.初起有肺卫见证C.后期多致肺胃阴伤D.病程短15.下列哪项不是雷氏宣透膜原法的适应症()A.身痛有汗B.寒甚热微C.呕逆胀满D.苔黄白而腻16.暑温暑伤津气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身热息高B.口渴自汗C.肢倦神疲D.脉散大无力17.湿温邪未化燥,不易见的表现是()A.昏蒙B.脘痞C.痉厥D.舌白18.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D.清瘟败毒饮19.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20.下列除哪项外,均与温病的地域性有关()A.地理环境B.人体体质C.生活习惯D.生产水平21.风热病邪初起先犯()A.肺卫B.卫气C.阳明D.肺22.区别营分证与血分证的基本要点是()A.身热躁扰B.昏狂谵妄C.吐血衄血D.舌质红绛23.牙齿燥如枯骨,见于()A.肾阴枯竭B.肾火上炎C.胃阴枯竭D.肺胃阴伤24.身热,脘腹痞满,恶心呕逆,便溏不爽,色黄赤如酱,舌苔黄浊。
发热习题
一、A型题1、有关发热概念得概述,哪一项就是正确得?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就是临床上常见得一种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所致[答案]D[题解]由于致热原得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得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称为发热。
2、发热就是一种重要得A、临床症候群B、病理过程C、独立疾病D、综合征E、体征[答案]B[题解]发热不就是独立得疾病,而就是多种疾病得一种重要得病理过程。
3、体温调节得高级中枢位于A、脊髓B、中脑C、脑桥D、延髓E、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答案]E[题解]体温调节得高级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而延髓、脊髓等部位也对体温信息有一定程度得整合功能,被认为就是体温调节得次级中枢所在。
4、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得A、0、1℃B、0、2℃C、0、5℃D、0、8℃E、1、0℃[答案]C[题解]发热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得0、5℃。
5、下述哪一种情况下得体温升高属过热?A、酷热时中暑B、妇女月经前期C、剧烈运动D、中毒性休克E、流行性出血热[答案]A[题解]酷热中暑时就是因散热障碍引起得非调节体温升高(调定点不上移),就是属过热。
而妇女月经前期、剧烈运动引起得就是生理性体温升高;中毒性休克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调定点上移),属发热。
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体温调节中枢得调定点上移?A、甲状腺功能亢进B、先天性汗腺缺陷C、夏季高温中暑D、妇女月经前期E、流行性脑膜炎[答案]E[题解]流行性脑膜炎就是由发热激活物脑膜炎双球菌进入体内,通过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再作用体温调节中枢,使中枢发热介质变化,导致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先天性汗腺缺陷、夏季高热中暑、妇女月经前期则不会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
7、发热激活物得主要作用就是A、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B、引起产热增加C、激活单核细胞D、激活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E、激活中性粒细胞[答案]D[题解]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能激活体内产生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生性致热原。
病理生理学习题发热
第五章 发 热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对于发热的说法,下述哪一项是恰当的?( )A畅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B畅由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C畅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D畅体温超过正常值0畅5℃E畅产热大于散热的过程2畅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为( )。
A畅白血病细胞 B畅星状细胞 C畅心肌肌细胞D畅单核-巨噬细胞 E畅内皮细胞3畅发热过程中发热激活物主要作用为( )。
A畅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畅激活单核-巨噬细胞C畅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D畅激活中性粒细胞E畅作用于产热器官4畅最早发现的白细胞致热原主要是指( )。
A畅白细胞介素-1(IL-1)B畅白细胞介素-2(IL-2)C畅肿瘤坏死因子(TNF)D畅干扰素(IFN)E畅白细胞介素-6(IL-6)5畅最常见的外致热原为( )。
A畅内毒素 B畅外毒素 C畅恶性肿瘤 D畅真菌 E畅病毒6畅发热体温上升期产生畏寒的机制是( )。
A畅皮肤血管收缩致皮肤温度降低B畅皮肤血管扩张致皮肤温度升高C畅调定点低于皮肤温度D畅外界温度急剧下降E畅中心温度急剧下降7畅对发热激活物的恰当说法为( )。
A畅外致热原B畅某些体内代谢产物C畅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D畅外致热原及某些体内产物E畅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体温调节中枢8畅人体最重要的散热器官是( )。
A畅肺 B畅心 C畅皮肤 D畅舌 E畅结肠9畅发热患者最常出现( )。
A畅代谢性酸中毒 B畅呼吸性酸中毒C畅混合性酸中毒D畅代谢性碱中毒E畅混合性碱中毒10畅发热体温上升期( )。
A畅皮肤温度高于调定点 B畅中心温度高于调定点 C畅皮肤温度高于中心温度D畅皮肤温度低于中心温度E畅皮肤温度等于中心温度11畅发热时蛋白质代谢变化为( )。
A畅蛋白分解下降,急性期反应蛋白下降,尿氮排泄上升B畅蛋白分解上升,急性期反应蛋白下降,尿氮排泄上升C畅蛋白分解下降,急性期反应蛋白下降,尿氮排泄下降D畅蛋白分解上升,急性期反应蛋白上升,尿氮排泄上升E畅蛋白分解下降,急性期反应蛋白上升,尿氮排泄上升12畅发热时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动脉血压一般( )。
发热习题集合
发热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发热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C. 剧烈运动后D. 中暑E. 流行性感冒4.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 B. 巨噬细胞C. 心肌细胞D. 内皮细胞E. 星状细胞5.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IL-1 B. 干扰素C. 5-羟色胺D. 肿瘤坏死因子E.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A.变态反应 B. 药物的毒性反应C. 外毒素污染D. 内毒素污染E. 霉菌污染8.下述哪项为发热中枢介质A.内毒素 B. 前列腺素EC. 干扰素D. 肿瘤坏死因子E. 类固醇9.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C.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D.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E.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10.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C.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D.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E.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11.退热期可以出现A. 钠潴留B. 氯潴留C. 水肿D. 脱水E. 水中毒12.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13.下述哪项属于发热激活物A.干扰素 B. 肿瘤坏死因子C.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D.内毒素E. 白细胞致热原1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A.延髓 B. 脑桥C. 中脑D.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E. 脊髓15.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A.5次/min B. 18次/minC. 20次/minD. 30次/minE. 40次/min16.发热患者的体温上升期和高热持续期出现A.排尿增多,水、钠、镁排出增多B.排尿增多,水、钠、钙排出增多C.排尿减少,水、钠、钙潴留D.排尿减少,水、钠、镁潴留E.排尿减少,水、钠、氯潴留17.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一般提高A. 3%B. 13%C.23% D. 33%E. 43%18.体温上升期时皮肤出现“鸡皮疙瘩”是由于A. 皮肤血管收缩B. 皮肤血管扩张C. 竖毛肌收缩D. 竖毛肌舒张E. 寒战中枢兴奋x型题1.下列哪些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细菌感染 B. 恶性肿瘤C. 中暑 D.大面积烧伤2.机体的发热激活物是A.细菌 B. 病毒C. 内皮素D. 抗原抗体复合物3.发热退热期的特点是A.自觉酷热 B. 皮肤血管扩张C. 汗腺分泌增多D. 竖毛肌收缩答案A型题1.D2.D 4.C 5.C 7.D 8.B 9.A 10.B 11.D 12.A 13.D 14.D 15.B 16.E 17.B 18.CX型题1. ABD2. ABD3. ABC二、名词解释题1.发热【答案】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时,就称之为发热。
病生发烧习题集规范标准答案
[A型题]1.有关发热的概念中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0.5℃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是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所致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2.临床上常把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多少称为发热:A.0.2℃B.0.5℃C.1.0℃D.1.5℃E.2.0℃3.下列哪项不属于过热:A.先天性汗腺缺陷B.脱水热C.中暑D.严重创伤E.甲亢4.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5.关于发热概念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是体温调定点上移的结果B.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C.与致热源的作用有关D.机体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E.属病理性体温升高6.过热见于:A.妇女月经前期B.妊娠期C.热射病D.剧烈运动E.癫痫发作7.发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A.出汗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8.下列微生物或其产物中哪项不是发热激活物:A.葡萄球菌之肠毒素B.溶血性链球菌之红疹毒素C.麻疹病毒D.酵母E.生理盐水9.指出下列哪项为发热激活物:A.5-α本胆烷醇酮B.5-β-H型本胆烷醇酮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糖皮质激素E.白细胞致热原10.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A.无菌性炎症B.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11.注射青霉素引起发热的直接原因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B.局部组织损伤C.消毒不严D.剂量过大E.激活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A.增加前列腺素合成B.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C.抑制前列腺素合成D.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E.是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A.革兰氏阳性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B.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C.革兰阳性杆菌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D.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源性致热热原E.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14.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促进内源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15.寒颤是由于:A.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D.竖毛肌周期性收缩E.竖毛肌不随意收缩16.下列哪项是产白细胞致热原细胞:A.T淋巴细胞B.浆细胞C.肥大细胞D.单核细胞E.胰岛R细胞17.下列哪项不是白细胞致热原的性质:A.是一种蛋白质B.胃蛋白酶可破坏其致热性C.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D.具有耐热性,加热70℃20分钟仍有致热活性E.具有交叉致热性18.下列哪种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量最多: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19.下述哪一项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IL-1B.TNFC.干扰素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E.粘附蛋白20.恶性肿瘤导致发热,可能主要是:A.合并感染B.细胞免疫反应C.瘤组织坏死产物D.癌瘤组织的低分子物质E.原胆烷醇酮21.发热的共同信息物质很可能是:A.内源性致热原B.内毒素C.外毒素D.cAMPE.前列腺素22.调节体温的高级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海马回C.视前区-前下丘脑D.桥脑E.脊髓23.下列哪项不属于参与发热中枢调节机制的中枢发热介质:A.PGEB.cAMPC.Na+/Ca2+D.钠离子与钙离子的比值E.组织胺24.前列腺素是细胞膜磷脂的代谢产物,其前身是:A.甘油三酯B.磷脂酸C.白三烯D.花生四烯酸E.血栓素25.阿斯匹林可引起退热的主要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B.抑制腺苷酸环化酶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扩张血管E.降低脑内5-羟色胺26.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超过散热B.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C.散热明显减少D.辐射热明显减少E.对流热明显减少27.一般公认,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A.5%B.13%C.27%D.50%E.1倍28.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29.发热时,体温上升期机体变化是:A.体温高于调定点B.体温低于调定点C.体温与调定点相适应D.产热小于散热E.产热与散热相等30.体温下降期可导致:A.Na+潴留B.CG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31.高热病人容易发生:A.低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高渗性脱水D.水中毒E.水肿32.发热机体在体温上升期泌尿功能变化是:A.尿量减少,比重升高B.尿量减少,比重减小C.尿量增多,比重升高D.尿量增多,比重减小E.尿量无变化,比重无变化33.下列对发热病人的处理哪项不正确:A.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B.对一般发热解热有利疾病康复C.注意水盐代谢,预防脱水D.补充维生素E.进食易消化营养物质34.一般认为腋温超过多少为罕见:A.39℃B.39.5℃C.40℃D.40.5℃E.41.1℃35.发热机制的中心环节是:A.产热增多B.散热减少C.体温调节机构失控D.支配外周血管神经障碍E.体温调定点上移36.下列哪一年龄发热患者最常发生热惊厥:A.新生儿B.6月-6岁C.青年人D.老年人E.1岁-12岁37.有关热限成因的主要假说及机制中哪项不正确:A.应急性粗调假说B.内生性解热系统假说C.温敏神经元突触闸门机制假说D.体温正调节受限和负调节加强假说E.体温调节中枢麻痹[X型题]38.生理性体温升高包括:A.癫痫发作B.月经前期C.妊娠期D.剧烈运动E.甲状腺功能亢进39.过热见于:A.先天性汗腺缺乏B.中暑C.剧烈运动D.甲状腺功能亢近E.恶性肿瘤40.下列哪些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尿酸结晶B.内毒素C.热休克蛋白D.炎性渗出物E.白细胞介素-141.下列哪些是产内生致热原细胞:A.单核细胞B.肝星状细胞C.郎罕氏细胞D.动脉内皮细胞E.白血病细胞42.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有:A.白介素-1B.淋巴因子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本胆烷醇酮43.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发热的特点:A.由巨噬细胞产生B.属白细胞致热原C.反复注射可产生耐受性D.直接作用体温中枢引起单相热E.可通过白细胞致热原引起双相热44.关于白细胞致热原下列哪项不正确:A.属内生致热原B.属发热激活物C.主要由中性粒细胞产生D.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E.具有明显的致热性45.发热发病学的发病环节中哪些是错误的:A.发热激活物的刺激B.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C.脑内钠离子与钙离子的比值降低使调定点上移D.温度效应器不参与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46.发热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中心体温低于调定点B.出汗C.皮肤血管扩张D.寒颤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47.发热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A.产热大于散热B.产热等于散热C.产热小于散热D.产热障碍E.有出汗48.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有“鸡皮”现象B.有寒颤C.皮肤血管舒张D.中心体温与调定点相适应E.产热大于散热49.发热机体代谢改变的总特点是:A.基础代谢率升高B.分解代谢增强C.氧化磷酸化降低D.能源物质消耗增多E.营养物质消耗增多50.发热机体可出现:A.糖原合成增加B.代谢性酸中毒C.血浆蛋白升高D.磷脂合成增加E.脱水51.高热时心血管机能改变有:A.心输出量增多B.体温骤退时可导致休克C.有心律不齐D.在不同期血压可轻度升高或下降E.心率加快[B型题]A.月经前期B.月经后期C.脱水热D.猩红热E.更年期52.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是:53.属于发热的是:54.属于过热的是:55.骨骼的缓冲:56.钙通道阻断剂为:57.肺淤血水肿:A.内生致热原B.内毒素C.组织坏死产物D.抗原-抗体复合物E.本胆烷醇酮58.从实验家兔腹腔渗出白细胞中提出的致热原是:59.变态反应引起发热的原因是:60.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构成成分中有:A.单核细胞产生B.巨噬细胞产生C.淋巴细胞产生D.白血病细胞产生E.神经胶质细胞产生61.肿瘤坏死因子:62.淋巴因子:6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干扰素B.本胆烷醇酮C.糖皮质激素D.生理盐水E.前列腺素64.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65.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66.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A.产热正常,散热减少B.产热增多,散热减少C.产热与散热都增多D.产热减少,散热减少E.产热减少,散热增多67.发热的体温上升期有:68.发热的高峰期可出现:69.发热的消退期可出现:A.中心体温>调定点B.中心体温<调定点C.中心体温升高=调定点D.中心体温正常=调定点E.中心体温正常<调定点70.发热的体温上升期:71.发热的高峰期:72.发热的退热:A.发热激活物B.发热中枢介质C.内生致热原D.体温调节中枢E.体温调定点73.白介素-1是:74.淋巴因子是:75.cAMP为:76.肿瘤坏死因子是:77.本胆烷醇酮是:[名词解释]78.发热79.生理性体温升高80.过热81.发热激活物82.致热原83.内生致热原84.白细胞致热原85.寒颤86.恶寒87.热惊厥88.热限[问答题]89.试述白细胞致热原(LP)的性质与作用特性。
中医儿科习题(附答案)
中医儿科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患儿,4 岁。
发热38.2℃,恶寒重,无汗,头痛,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其治法是A、辛温解表,疏风散寒B、辛凉解表,疏风清热C、辛温解表,宣肺化痰D、清暑解表,化湿和中E、清瘟解表消毒正确答案:A2、新生儿牙龈上有白色斑点斑块是A、乳牙B、马牙C、丹痧D、鹅口疮E、口疮正确答案:B3、乳蛾肺胃阴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银翘马勃散B、牛蒡甘桔汤C、养阴清肺汤D、普济消毒饮E、荆防败毒散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A2 型题4、风痧邪入气营证见A、发热恶风,喷嚏流涕, 疹点细小, 分布均匀B、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泪水汪汪C、壮热口渴,烦躁啼哭,疹点稠密,疹色紫暗D、两目红赤,口鼻衄血,舌红苔黄E、腋下及腹股沟臀核肿大触痛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A1型题5、诊断中度贫血,其血红蛋白值是A、90~120g/LB、<30g/LC、30~60g/LD、90~110g/LE、60~90g/L正确答案:E6、患儿,8岁。
腹部疼痛,拘急疼痛,得温则舒,遇寒痛甚,痛处喜暖,面色苍白,痛甚者额冷汗出,或兼吐泻,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弦紧。
证属A、气滞血瘀B、乳食积滞C、腹部中寒D、胃肠热结E、脾胃虚寒正确答案:C7、下列各项,不属于肺炎合并心衰诊断标准的是A、突然发生极度烦躁不安B、肝脏迅速扩大C、心率、呼吸突然减慢D、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尿少或无尿E、心音低钝,有奔马律,颈静脉怒张正确答案:C8、麻疹应与下列哪种疾病相鉴别A、过敏性紫癜B、系统性红斑狼疮C、过敏性皮炎D、痈E、幼儿急疹正确答案:E9、患儿,1 岁。
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甚则惊厥,喜投母怀,大便色青,脉律不整,指纹紫滞。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菖蒲丸B、磁朱丸C、定魄丸D、远志丸E、琥珀抱龙丸正确答案:E10、健康小儿脉象平和,与成人相比,其脉象是A、软而稍数B、浮而稍数C、软而稍缓D、浮而稍缓E、软而稍沉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A2型题11、下列对哮喘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因呼吸道感染而诱发B、发作可由异物过敏引起C、反复发作D、痼疾难愈E、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延长,伴有哮鸣音正确答案:D12、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证的治法是A、清热解毒,宁心复脉B、温振心阳,宁心复脉C、豁痰化瘀,宁心通络D、益气养阴,宁心复脉E、清热化湿,宁心复脉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A2型题13、疱疹相对较大,疱液混浊,疱壁薄而易破,流出脓水的疾病是A、风痧B、丹痧C、瘾疹D、脓疱疮E、奶麻正确答案:D14、治疗咳嗽阴虚咳嗽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沙参麦冬汤B、生脉饮C、六君子汤D、增液汤E、二陈汤正确答案:A15、恒牙出齐的颗数是A、34B、30C、32D、28E、24正确答案:C16、上述病症中,前驱期目赤、畏光、眼泪汪汪的是A、风痧B、麻疹C、丹痧D、奶麻E、水痘正确答案:B17、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是A、胃、小肠B、脾、大肠C、脾、小肠D、胃、大肠E、脾、胃正确答案:E18、患儿,4 岁。
病理生理缺氧发热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缺氧一、选择题A型题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血红蛋白的含量B.组织供血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D.肺呼吸功能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A.细胞摄氧的能力B.血红蛋白含量C.动脉血CO2分压D.动脉血氧分压E.红细胞内2,3-DPG含量3.P50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氧离曲线左移B.血温降低C.血液H+浓度升高D.血K+升高E.红细胞内2,3-DPG 含量减少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A.吸入气氧分压B.肺的通气功能C.肺的换气功能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5.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A.血氧容量降低B.P50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6.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53mmHg, 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缺血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淤血性缺氧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A.氰化物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硫化物中毒D.砒霜中毒E.甲醇中毒8.红细胞内2,3-DPG 增多可引起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C.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E.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9.某患者血氧检查为:98 mmHg,血氧容量12 ml/dl,动脉血氧含量 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 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A.哮喘B.肺气肿C.慢性贫血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E.严重维生素缺乏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A.肺气肿B.贫血C.动脉痉挛D.一氧化碳中毒E.维生素B1缺乏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B.线粒体损伤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A.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13.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A.心力衰竭B.呼吸衰竭C.室间隔缺损D.氰化物中毒E.慢性贫血14.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A.75mmHgB. 60mmHgC. 50mmHgD. 40mmHgE. 30mmHg15.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B.肺血管扩张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E.肺循环血量增加1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力加强C.心、脑、肺血管扩张D.静脉回流量增加E.毛细血管增生17.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是 A.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激活型钾通道敏感性钾通道D.受体敏感性钾通道+激活型钾通道18.下列哪项不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A.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B.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降低C.心律失常D.肺血管重塑E.回心血量减少19.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B.肝脾储血释放C.红细胞破坏减少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E.骨髓造血加强20.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液H+浓度升高B.血浆CO2分压升高C.血液温度升高D.红细胞内2,3-DPG增加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21.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 A.ATP生成不足B.颅内压升高C.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D.神经细胞膜电位降低E.脑血管收缩22.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A.大脑灰质B.大脑白质C.中脑D.小脑E.延脑23.下列哪项不是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变化A.线粒体数量增加B.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D.合成代谢减少E.离子泵转运功能加强24.吸氧疗法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缺氧效果最好A.肺水肿B.失血性休克C.严重贫血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25.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机制是A.提高吸入气氧分压B.增加肺泡内氧弥散入血C.增加血红蛋白结合氧D.增加血液中溶解氧量E.增加细胞利用氧二、问答题1.什么是呼吸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2.什么是肠源性紫绀,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3.急性左心衰竭可引起哪种类型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4.什么是发绀缺氧患者都会出现发绀吗5.缺氧患者是否都有肺通气量增加的代偿反应其机制和代偿意义是什么6.试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变化;7.试述肺动脉平滑肌的钾通道类型及其在缺氧时的作用;8.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是什么9.急性和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什么10.试述缺氧时红细胞中2,3-DPG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11.高压氧是如何治疗缺氧的第五章缺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B二、问答题1.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称为呼吸性缺氧;其血气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是肺通气障碍使肺泡气PO2降低,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弥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血液中溶解氧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减少,引起动脉血氧含量和动脉氧饱和度降低;急性缺氧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慢性缺氧患者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血氧容量可升高;患者因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减少,使单位容积血液弥散向组织的氧量减少,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慢性缺氧可使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代偿性增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化可不明显;2.大量食用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肠道被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入血后可将大量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的能力,导致患者缺氧;因高铁血红蛋白为棕褐色,患者皮肤粘膜呈青紫色,故称为肠源性紫绀;因患者外呼吸功能正常,故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因高铁血红蛋白增多,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高铁血红蛋白分子内剩余的二价铁与氧的亲合力增强,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和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造成向组织释放氧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3.急性左心衰竭常引起循环性缺氧和低张性缺氧的混合类型;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组织供血供氧量减少,引起循环性缺氧;同时急性左心衰竭引起广泛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肺泡内氧弥散入血减少而合并呼吸性缺氧;患者PaO2、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可降低,血氧容量正常,从毛细血管内向细胞弥散的氧量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如外周血流缓慢,细胞从单位容积血中摄氧量增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增大;4.氧合血红蛋白颜色鲜红,而脱氧血红蛋白颜色暗红;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浓度超过5 g/dl时,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体征称为发绀;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不是所有缺氧患者都有发绀;低张性缺氧时,因患者动脉血氧含量减少,脱氧血红蛋白增加,较易出现发绀;循环性缺氧时,因血流缓慢和淤滞,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氧含量降低,亦可出现发绀;患者如合并肺循环障碍,发绀可更明显;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患者皮肤和粘膜呈咖啡色或类似发绀;而严重贫血的患者因血红蛋白总量明显减少,脱氧血红蛋白不易达到5g/dl,所以不易出现发绀;碳氧血红蛋白颜色鲜红,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组织性缺氧时,因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增加,患者皮肤可呈玫瑰红色;5.不是所有的缺氧患者都有肺通气量增加的代偿反应;这是因为缺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主要刺激是PaO2降低;当PaO2低于 kPa 60 mmHg可剌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一方面可提高肺泡气PO2,促进肺泡内O2向血中弥散,增加PaO2;另一方面,胸廓运动增强使胸腔负压增大,通过增加回心血量而增加心输出量和肺血流量,有利于血液摄取和运输更多的氧;而没有PaO2降低的血液性、循环性和组织性缺氧患者,呼吸系统的代偿不明显;6.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心输出量增加;因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和静脉回流量增加引起;②肺血管收缩;由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开放和缩血管物质释放增加引起;③血流分布改变;皮肤、腹腔内脏血管收缩,心、脑血管扩张;④毛细血管增生;长期缺氧使脑和心肌毛细血管增生,有利于血液中氧的弥散;7. 肺动脉平滑肌的钾通道是介导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主要机制;肺动脉平滑肌和ATP 含有3种类型的钾通道: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Ca2+激活型钾通道KCa;细胞内钾离子可经3种钾通道外流,引起细胞膜超极化,其敏感性钾通道KATP中Kv是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急性缺氧可抑制Kv 的功能,而慢性缺氧可选择性抑制肺动脉Kv通道亚单位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使钾离子外流减少,膜电位降低,引发细胞膜去极化,从而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8.肺源性心脏病是指因长期肺部疾病导致右心舒缩功能降低,主要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和缺氧性心肌损伤有关;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其机制有①交感神经兴等缩血管物质生成与释放;奋,刺激肺血管α-受体;②刺激白三烯、血栓素A2③抑制肺动脉平滑肌Kv通道,引起肺血管收缩;长期缺氧引起的钙内流和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还可导致肺血管重塑,表现为血管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肥大,胶原和弹性纤维沉积,使血管壁增厚变硬,造成持续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后负荷加重,引起右心肥大,加之缺氧对心肌的损伤,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9.急性缺氧时红细胞数量可不变或轻度增多,主要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肝脾等脏器储血释放所致;慢性缺氧时红细胞数量可增多,主要原因是肾小管间质细胞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骨髓造血增强;10.缺氧时,因生成增加和分解减少,红细胞内2,3-DPG含量增加;生成增加:①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时,红细胞内游离的2,3-DPG减少,对磷酸果糖激酶抑制作用减弱,使糖酵解加强;②对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抑制作用减弱,增加2,3-DPG的生成;③如合并呼吸性碱中毒,pH增高可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促进糖酵解;pH增高抑制2,3-DPG磷酸酶的活性,使2,3-DPG分解减少;2,3-DPG增加的意义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的的亲和力降低,有利于红细胞向细胞释放更多的氧;但当PaO降至 kPa 60mmHg以下时,则氧离曲线右移2使肺泡血结合的氧量减少,失去代偿作用;11.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原理是增加血液中的溶解氧量;在PaO2为 kPa 100mmHg时,97%的血红蛋白已与氧结合,故吸入常压氧时血氧饱和度难以再增加,而血浆内物理溶解的氧量可以增加;在海平面吸入空气时,血液内溶解氧为 ml/dl;吸入1个大气压的纯氧时,溶解氧增加到 ml/dl,在吸入3个大气压纯氧时可达6 ml/dl;正常情况下,组织从每100 ml血液中平均摄取5 ml氧,所以吸入高压氧可通过增加溶解氧量改善对组织的供氧;另外,对CO中毒病人,PaO2增高后,氧可与CO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加速CO从血红蛋白解离;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br /> D.先天性无汗腺E.流行性脑膜炎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A.视前区-前下丘脑B.延脑C.桥脑D.中脑E.脊髓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A.发汗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A.淋巴因子B.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变态反应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D.内毒素污染E.霉菌污染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 A.肿瘤坏死因子B.组织胺C.淋巴因子D.IL-1E.IL-2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外致热原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 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A.增加前列腺素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E.体温调定点上移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17.退热期可导致A.Na+潴留B.Cl-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 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加强C.脂肪分解加强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E.维生素消耗减少19.体温每升高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A.5次B.10次C.15次E.20次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B.扩张血管C.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E.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激活产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22.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A.IL-1和TNFB.CRH和NOS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B.脂多糖C.肽聚糖E.全菌体和内毒素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外毒素B.螺旋毒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C.裂殖子和疟色素等D.裂殖子和内毒素等E.疟原虫体和外毒素27.内生致热原是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C.由产热原细胞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二、问答题1.体温升高包括哪几种情况2.试述EP引起的发热的基本机制3.在发热的体温上升期的变化及其机制是怎样的4.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那些变化5.发热时机体的物质代谢有那些变化6.急性期反应有那些主要表现7.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发热与过热的基本区别在哪里为什么8.外致热原通过哪些基本环节使机体发热 9.对发热病人的处理原则是什么第六章发热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 B 3. D 4.A 5.A 6.D 7.D 8.E 9.D 10.B 11.B 12.C 13.B 14.B 15.C 16.A 17.D 18.E 19.D 20.A 21.D 22.E 23.A 24.D 25.B 26.C 27.D二、问答题1.体温升高可见于下列情况:①生理性体温升高;如月经前期,妊娠期以及剧烈运动等生理条件,体温升高可超过正常体温的0.5℃;②病理性体温升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发热,是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二是过热,是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控或调节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水平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见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产热异常增多,先天性汗腺缺乏引起的散热障碍等;2.发热激活物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EP;EP作用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某些中枢发热介质的参与,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因此,发热发病学的基本机制包括三个基本环节:①信息传递;激活物作用于产EP细胞,使后者产生和释放EP,后者作为“信使”,经血流被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②中枢调节;即EP以某种方式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细胞,产生中枢发热介质,并相继促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于是,正常血液温度变为冷刺激,体温中枢发出冲动,引起调温效应器的反应;③效应部分,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增高或寒战,使产热增加,另一方面,经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于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生至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3.发热的第一时相是中心体温开始迅速或逐渐上升,快者几小时或一昼夜就达高峰,有的需几天才达高峰,称为体温上升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寒战和鸡皮;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色苍白;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鸡皮是经交感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而致;寒战则是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是下丘脑发出的冲动,经脊髓侧索的网状脊髓束和红核脊髓束,通过运动神经传递到运动终板而引起;此期因体温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低于调定点水平,因此,热代谢特点是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上升;4.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8次/分;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灶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易诱发心力衰竭;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低血容量性休克;5.发热时,一般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因此,持续高热或长期发热均可使体内物质消耗,尤其是糖、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多,使机体处于能量代谢的负平衡;①蛋白质代谢:高热病人蛋白质加强,长期发热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量减少,尿素氮明显增高,呈负氮平衡;②糖与脂肪代谢:发热时糖原分解增高,血糖增高,糖原的储备减少;发热患者食欲低下,糖类摄入不足,导致脂肪分解也加强,大量脂肪分解且氧化不全可使血中酮体增加;由于糖分解代谢加强,氧供应相对不足,于是糖酵解增加,血乳酸增多;③水、电解质与维生素代谢:发热病人维生素不足,尤其是维生素C和B族缺乏;在发热的体温上升期和高热持续期,由于尿量减少,可致水、钠、氮等在体内储留;在体温下降期,由于皮肤、呼吸道大量蒸发水分,出汗增多及尿量增多,可引起高渗性脱水;发热时,组织分解代谢增强,细胞内钾释放入血,血钾增高,肾脏排钾减少,尿钾增高;严重者因乳酸、酮体增多及高钾血症,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6.急性期反应的主要表现包括:①发热反应,为急性期最早出现的全身反应之一,属于自稳性升温反应;②代谢反应包括急性期蛋白合成增多,如纤维蛋白原、α2巨球蛋白等增多数倍;而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A蛋白等可增加近百倍;负急性期反应蛋白,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减少;脂蛋白脂酶、细胞色素P450减少;骨骼骨蛋白合成降解加强,大量氨基酸入血;③免疫激活,白细胞激活、T细胞激活增生,IFN和IL-2合成增多;细胞激活大量合成免疫球蛋白,NK细胞活性加强等;④血液造血反应表现为循环血中性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激活;血中各种蛋白质及其产物浓度明显变化;血浆Fe2+、Zn2+浓度下降,Cu2+浓度升高,表现为低铁血症,低锌血症和高铜血症;⑤内分泌反应:CRH、ACTH、糖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血管加压素增多,出现高血糖素血症;7.体温升高有两种情况,即生理性体温升高和病理性体温升高,它们共同特点是体温超过正常水平0.5℃;病理性体温升高又分为发热和过热;发热时体温调定点上移,为调节性体温升高;过热时体温调定点不上移为被动性体温升高;所以体温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热;在发生原因上,发热多因疾病所致,过热多因环境温度过高或机体产热增加、散热障碍所致,在发热环节上;发热与致热原有关、过热与致热原无关;在发热机制上,发热有体温调定点上移,过热无体温调定点上移;在发热程度上,过热时体温较高,可高达41℃,发热时体温一般在41℃以下;8.外致热原发热激活物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EP,EP通过血脑屏障后到达下丘脑,通过中枢性发热介质正负调节介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发热;9.除对引起发热的原发性疾病积极进行治疗外,若体温不太高,不应随便退热,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以免延误诊治;对于高热或持续发热的病人,应采取解热措施,补充糖类和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发热一、选择题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中署E.流行性感冒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A.白细胞致热原B.干扰素C.cAMP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5.EP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6.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骨骼肌C.产EP细胞D.皮肤血管E.汗腺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B.类固醇C.cAMPD.致炎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A.内毒素B.cAMP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类固醇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精氨酸加压素(A VP)E.环磷酸腺苷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A.体温的高低B.体温的上升速度C.体温的持续时间D.体温的曲线形态E.体温的波动幅度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A.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C.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D.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E.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A.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B.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C.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D.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E.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16.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17.发热时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18.发热病人较易出现A.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答案:1-5.AEBCA BBA 11-15.DBDAC 16-18.ACB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
[答案] 发热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
[答案] 内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的和。
[答案] 内生致热原产生释放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和。
[答案] 抗病毒抗肿瘤白细胞IFNαIFNγ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可能为,,。
[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8.A VP有和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受体起作用。
[答案] V1V2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的释放。
[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也被激活,产生,进而限制___和;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
[答案] 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调定点的上移体温的上升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答案] 高热心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三.名词解释1.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0C)称为发热。
2.过热(hyperthermia)[答案] 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异常等原因造成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一种被动性体温升高。
3.发热激活物[答案] 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
4.干扰素(interferon)[答案] 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白细胞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IFNα和IFNγ。
5.退热期[答案] 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散热增强,产热减少,体温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这段时期称为退热期。
四.问答题1.体温升高是否就是发热?为什么?[答案要点] 体温升高并不都是发热。
体温上升只有超过0.50C才有可能成为发热。
但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除发热外还可见于过热和生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指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平衡而引起的被动性的体温升高;生理性体温升高是指在生理条件下,例如月经前期或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0C。
这后两种体温升高从本质上不同于发热。
2.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答案要点] 发热与相同点为:①两者均为病理性体温升高;②体温均高于正常值0.50C。
发热与过热不同点为:①发热是由发热激活物经内生致热原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定点上移,而过热是由产热、散热障碍或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并未上移;②发热时体温升高不会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而过热时体温升高的程度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③从体温升高机制来说,发热是主动性体温升高,而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障碍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3.试述TNF与发热的关系。
[答案要点] TNF是重要的EP之一,是由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为多种外致热原如内毒素诱生。
一般剂量[50-200ng/(kg.w)]rTNFα给家兔注射可引起单峰热。
大剂量[10μg/(kg.w)]TNF则引起双峰热。
TNF在体内和体外都能刺激IL-1的产生。
体外实验表明,重组的TNF能激活单核细胞产生IL-1。
TNF不耐热,700C 30min可失活。
4.为什么发热时机体体温不会无限制上升?[答案要点] 在体温上升的同时,负调节中枢也被激活,产生负调节介质,进而限制调定点的上移和体温的升高。
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
因而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0C,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和自稳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5.内毒素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的方式有哪些?[答案要点] 有两种方式:⑴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首先是LPS与血清中LPS结合蛋白(LBP)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LBP将LPS转移给可溶性CD14(sCD14),形成LPS-sCD14复合物在作用于细胞受体,使细胞活化。
⑵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则LPS与LB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细胞表面CD14(mCD14)结合,形成三重复合物,从而启动细胞内激活。
较大剂量的LPS可不通过CD14途径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EP。
6.目前研究表明NO与发热有关,其机制可能有哪些?[答案要点] ⑴通过作用于POAH、OVLT等部位,介导发热时的体温上升;⑵通过刺激棕色脂肪组织的代谢活动导致产热增加;⑶抑制发热时负调节介质的合成与释放。
7.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答案要点]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和鸡皮。
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表现为皮肤苍白。
因皮肤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有畏寒感觉。
鸡皮是经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所致。
寒战是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是由寒战中枢的兴奋引起,此中枢位于下丘脑后部,靠近第三脑室壁,正常时被来自于POAH的热敏神经元的神经冲动所抑制,当POAH受冷刺激时,这种抑制被解除,随即发生寒战。
8.试述高热稽留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当体温调节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就波动于较高水平上,这段时期就称为高温持续期,称为高峰期或高热稽留期。
此期病人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
病人的中心体温已达到或略高于体温调定点新水平,故下丘脑不再发出引起“冷反应”的冲动。
皮肤血管有收缩转为舒张,浅层血管舒张使皮肤血流增多,因而皮肤发红,散热增加。
因温度较高的血液灌注使皮温升高,热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中枢而使病人有酷热感。
高热时水分经皮肤蒸发较多,因而,皮肤和口舌干燥。
9.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
[答案要点] 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
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
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10.发热时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哪些变化?[答案要点] 体温每升高10C,心率增加18次/分。
这是血温增高刺激窦房结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结果。
心率加快可增加每分心输出量,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的代偿性效应,但对心肌劳损或有潜在性病变的病人,则因加重心肌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寒战期动脉血压可轻度上升,是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心率加快,使心输出量增加的结果。
在高峰期由于外周血管舒张,动脉血压轻度下降。
但体温骤降可因大汗而失液,严重者可发生失液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