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1.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概念、构成及基本形式(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市内和郊区,在固定轨道上运行,通常以电力为动力的客运交通系统。

构成:车站建筑、结构工程、线路、车辆、车辆段、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环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基本形式:地铁、轻轨、单轨系统、市郊铁路、有轨电车、自动导向系统、线性地铁、磁悬浮系统。

(1)地铁:①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

②了解其优缺点;③掌握地铁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2)轻轨(LRT):①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5万~3万人次/h。

②掌握轻轨系统(LRT)的技术经济参数。

(3)单轨系统(独轨系统):①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②分为悬挂式、跨坐式。

③掌握单轨系统的技术经济参数。

(4)市郊铁路:①由电气或内燃机车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铁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②所有权归属铁路部门。

(5)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6)自动导向系统(AGT系统):①掌握线性地铁的技术经济指标;(8)磁悬浮系统(了解)1.2城市轨道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次重点)1、掌握其优势;2、了解其地位;3、了解其作用。

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2、了解国外发展概况;3、了解国内发展概况;4、当前世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① 交通类型多样化; ② 交通布局网络化; ③ 资金来源多元化; ④ 经营市场化; ⑤ 管理法制化; ⑥ 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5、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大城市实现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过渡。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方法全章总结首先我得出规划在一项工程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结论,因为规划基本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末。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性、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线网的规划要有凭可依却又要结合实际,不能纸上谈兵,对于这样一门灵活性很大的学科来说,城市实际现状以及发展目标是应该主要考虑的。

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因此其线网规划要非常严谨,必须顺应城市发展的城市,与城市总体规划紧密结合。

合理的线网规划可避免建设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应根据城市形态、人口分布、就业分布以及客流组织的需要,确定城市的主干线运量等级。

线网的运营组织要灵活和变通,在线路尽端,应预留发展空间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轨道网规划要在确定的规划期限内对整个轨道网的大致走向、总体结构、用地控制、车辆段及换乘站的配置作出规划,轨道网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初级路网不断优化完善的动态滚动过程。

其互动过程保证了规划的严谨性和合理性在规划方法上,主要有两类,一个事定性分析,另外一个是定量计算。

定性分析是基于现状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合理判断,它需要深入研究,但是它没有具体化的标准可依。

而定量计算虽能提供具体参考标准,但是由于发展的动态性和各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性,往往呈现的单的数字对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表达得并不是十分清晰。

线网规划和建设均会对全市的规划格局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

线网规划的研究工作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轨道交通专业工程、建筑工程及社会经济等多项专业。

各专业相互联系紧密又彼此独立,因此整体研究方法是一个包含多项子方法的集合体系系统分析法是定性经验和定量数据相结合的动态规划过程。

我觉得今后在系统分析法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多种模型进行讨论。

这样既避免了定性分析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也能避免定量分析所带来的误差。

对已运营的线路的理论分析及经验获取是今后形成规划理论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评价方面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评价一个系统的好坏,而要从这些城市的规模、布局形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发展轨道交通的背景去研究其线网形成的过程,对照分析其实际运营状况以及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与枢纽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场站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系:轨道交通分院运营管理专业场站名称:长春轻轨四号线北站指导教师: 李飞燕班级:yy1231234姓名:张云龙章节目录第一节设计车站简介 (03)第二节出入口设计....................................03---04 第三节站厅设计..........................................05--06 第四节站台设计.......................................06---07 第五节车站平面布局示意图 (07)注: 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分别附有CAD(dwg)图示,以供参考.一、设计车站简介.长春站北站出口一共有5个,目前对外开放了3个。

长春站北站一共分为地下三层:地下一层,目前还没有建筑,此处未来将建设购物以及娱乐等场所;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乘客可以在这层进行购票和问询;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乘客上下车都在这层。

轻轨四号线长春站北站的建设是配合着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进行的,即在长春站北站的地下二层可以按照指示标直达长春站南站,无需出站。

但目前由于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尚未完工,轻轨站的地下二层还不能直达长春站南站。

如图示结构:二、出入口设计1.出入口所在位置在辽宁路和凯旋路附近,靠近长白路火车站站,周围有凯旋路公交站点日客流量达43400人次,广泛吸引了大量客流。

车站出入口布置顺应了主客流的方向,与街道、地下街道、邻近公共建筑物相结合或连通,并且进行了统一的规划。

2.设于道路两侧的出入口平行或垂直于道路红线。

在出入口开向城市主干道的位置,设有一定面积的集散场地。

3.地下二层为站台层,乘客可以在这层进行购票和问询;地下三层为站台层,乘客上下车都在这层。

为了疏通大量客流分别在轻轨三号线北站等三个客流集中点设置了出入口,自动扶梯和楼梯数据如下:4. 出入口数量 5个,现今开放3个,宽度2.64m 。

地铁换乘枢纽流线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地铁换乘枢纽流线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

地铁换乘枢纽流线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摘要:随着轨道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中,地铁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从地铁运行的特点来看地铁人流量大,运行速度快,且地铁换乘站多,这就要求地铁换乘枢纽要做好流线设计,这样才能提高地铁运行的效率。

从而更好的实现集约化和立体化的模块布局要求满足乘客出行的需要。

关键词:地铁换乘枢纽;流线分析;设计方法引言:在地铁出行的过程中,换乘是市民出行在不同运输方式或同种运输方式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

在乘坐地铁出行期间,地铁换乘枢纽是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对于整个运输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地铁枢纽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枢纽的流线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地铁运行的实际制定有效的设计方案,从而更好的满足地铁出行的需要,并且不断提高运输能力,提高地铁的运载水平,满足人们出行的现实需求,更好的体现现代城市的发展。

一、地铁换乘枢纽流线分析(一)地铁换乘流程与流线内涵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换乘是市民在出行中不同运输方式或不同运输线路之间转换的交通行为。

地铁综合枢纽的核心交通流线主要分为旅客流线和地铁流线,在设计过程中市民换乘流线设计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枢纽的换乘效率,因此这也是设计的中心环节之一。

从当前地铁综合枢纽设计的现状来看,市民出行的流程与流线的概念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这导致设计过程中各种功能的属性不够明确,因此对于流线的分析不够彻底导致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

(二)换乘流线设计阶段划分1换乘流程设计换乘的流程设计主要包括市民在出行中参与换乘活动的主体、内容、活动连接关系、活动实现方式以及活动的需求。

2换乘设施设备以及建筑空间的设计设施设备以及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是流线空间序列反映到设施设备和建筑空间等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设施设备的布局,设备的规模,建筑空间的尺寸,建筑空间的组合等等。

3换乘流程的分析市民在出行的过程中,从一条线换到另一条线的流程,主要是从一条线的站台下车到另一条线的站台上车。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形式及设计要点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形式及设计要点探讨
行 空 间布置 。 2 . 2枢纽 乘客 换 乘需 求
型交通枢纽的实施阶段 , 在实践经验方面取得 了较为丰富的积累 , 但是在规 划设计理论阶段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 处于初级的 、 局部 的 尝试 阶段 。进 入二 十 世纪 , 我 国对 城市 综合 客运 换 成 枢纽 的规划 和 设 计取 得

1 2服 务类
包 括 检票 设施 、 售票 措 施等 。
1 . 3换 乘设 施
包括站台、 停车 场 等 。
1 . 4信 息类 设施
是指通过借助于声音 、 影像 、 光学等, 在通道 、 展台、 售票处 、 枢纽 出入 口 通 过 指示 牌 、 电子 显示屏 、 广播 、 线 路 图等 发 布枢 纽 有 关运 行 和 交 通 如何进行枢纽的规划设计 , 开展枢纽交通规划设计 , 对枢纽布局结构进 等 地 方 , 行 合 理 的配 置优 化 , 科 学 的确 定 枢纽 内各 种交 通 设 施 的 规模 、 容量 、 布局, 提 方 式换 成 等动 态静 态 信息 的设 施 设备 。 2影 响枢 纽 设施 布局 的 因素 高 枢纽 衔 接效 率 和服 务质 量 , 充 分 发挥 枢 纽 的交通 功 能 是 国 内外 学术 界 的研 2 . 1枢 纽交 通设 施功 能 特点 究重点, 并 且 经 过长 期 的研 究 讨 论和 实 际 建 设 积 累 , 取 得 了 非常 可 观 的 学术 枢 纽 是通 道 、 服务、 信息 、 换 成 等 多 种交 通 设 施 组合 而 成 的 , 这 些 交 通设 成果, 对 于如 何 建设 城 市轨 道交 通 枢纽 提 供 了很 多理 论指 导 。
枢 纽交 通乘 客换 乘 服务 水平 受 枢纽 设施 布 置影 响 。 需 要 提高 枢纽 交 通服 务水 平 , 就 需要 进 行合 理 的枢 纽结 构设 计 。 换乘 服 务水 平受 到换 成 时问 、 舒适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三、盾构施工工艺简介
土压平衡盾构机工作原理
马达驱动刀盘旋转切 削土体,同时盾构机液压 千斤顶将盾构机向前推进, 并向密封仓内加入塑流化 改性材料,与开挖面切削 下来的土体经过充分搅拌, 形成具有一定塑流性和透 水性低的塑流体。同时通 过伺服控制盾构机推进千 斤顶速度与螺旋输送机向 外排土的速度相匹配,经 舱内塑流体向开挖面传递 设定的平衡压力,实现盾 构机始终在保持动态平衡 的条件下连续向前推进。
C 50~100 25~80 25~80
60 60 1.5 1000
1000 50 50
7/150 (待定)
7.2.3 线路平面设计
• 在确定线路路由的情况下,对线路的平面 位置、车站的站位以及全线的辅助线进行 详细分析和计算,以最终确定线路的准确 位置。
1、线路的平面位置
• 1)地下线 有三种位置;
• 2.现状资料 现状地形图、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资料、水文气象资料、文物保护及建筑物资料、 主要构筑物及基础资料、市政及人防设施资料等。
• 3.工程前期研究资料 (预)可行性报告及 批件、各级政府对工程的会议纪要、批 示、规划部门的规划意见等。
• 4.其它相关资料 车辆配备及车辆技术参数资料、 既有线运营技术经济指标及客流统计资料、既有 线主要技术标准等。
40
1.5 2500~5000
(m)
钢轨 (kg/m) 道岔 (No/R。)
辅助线 正线 辅助线 正线 车场
2000 ≥60 ≥50 9/200 7/150
2000 50~60
≥50 9/200或7/150
6/110
注: ①特殊困难地段的技术标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②C型车的线路最小曲线半径80m,系指受流器的车辆。 ③No系指道岔号,R。系指道岔导曲线半径(m)。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路桥 建设
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 6月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涂 婷
(重庆通拓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1 147)
摘 要 :在城市客运 的综合网络格局 中,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作为一个关键节点,对 其进 行规划 、设计 与建 设会直接影 响到城 市客运 的
工作效率 ,并且可 以体现“为人 民服务 ”的水平层次,与此 同时,这也会对乘客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出行 效率造成影响 。就我 国目前对于
轨、地铁 等快捷 且运输 能力大的交通工具 。面对城市交通现状 ,规划功能 换乘过程 中的便利 。②在城市轨道交通枢 纽的设计中,需要注意设计的
化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功能化的交通 网络容量较 大,速度相对较快 ,并且 可识别 性,需要采用最清 晰明了 的表达方 式,为乘客 描述换乘 路线与方
能够实现智能化办公,但是 ,由于这种交通 系统仅 可用于主干运输 ,这就 式等 ,节省乘客的时间,避免因设计标识不清而造成的麻烦。③满足特殊
相关理念及规划 方法 缺乏系统深入 的研究 ,导致对 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 通场所 出行 顺畅 ,对其进行 整体的规划与设 计,不仅有助 于提高 乘客 日
设计的理论 与管理要求不 明确,因此 ,我国在城市轨道 交通枢纽交 通设 常的 出行效率 ,而且还可 咀完善我 国城 市交通 系统。针对于国外与国 内
严峻 的城市交通 问题 ,相关 部门将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作 为促进城 市 注 乘客 的行走距离 ,确保乘客可 以清楚行走 路线 ,避免任何交叉冲突 。在
交通 发展 的重要战 略。大城市的交通方式变得更加 多样化 ,通 常采 用轻 交通枢纽 内部格 局设计中 ,协调 好各交通运输之 间的转换 ,保证乘 客在

第七章枢纽交通设计

第七章枢纽交通设计

第七章枢纽交通设计第一节概述枢纽是以公共交通(包括全方式的公共交通,鉴于公共汽车交通被广泛使用,不作特殊说明时, 以下简称公共汽车交通为公交)为主的城市多方式交通的集散地,是公交网络的锚固节点,是道路网、公交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载体,提供出行方式转换与组合、客流集散等多元功能。

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的交通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交通系统的最佳化、公共交通出行者的效率和舒适性,也决定了整个城市客流移动的顺畅性和便利性。

枢纽交通设计通过运用交通工程学、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原理、交通行为学、交通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从整个交通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系统的最优化出发,以城市公共交交通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外部环境为条件,通过交通优化设计实现公共交通枢纽的系统最佳化。

本章首先介绍公共交通枢纽的基本概念,以加强读者对公共交通枢纽及其交通设计的了解;之后依次阐述枢纽交通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流程、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最后简要介绍枢纽交通设计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枢纽交通设计基本概念一、交通枢纽的功能交通枢纽作为锚固城市交通网络体系的基础及衔接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纽带,是公共交通网络中不同交通方式、不同方向客流的转换点,在城市和城市交通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点”上的交通衔接功能衔接功能是指交通枢纽从整体上作为一个衔接点,根据居民的出行需求,把不同线路、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出行与运输活动连接成为整体。

具体而言,一是枢纽可以和所服务区域内的需求点相连接,实现客流从需求点到枢纽中心的汇集和从枢纽中心到目的地的分散;二是枢纽和枢纽之间相连接,实现规模化的网络输送功能•降低客运成本:三是可以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有效改善内外交通由于运输组织方式差异造成的“瓶颈”现象。

2•“面”上的客流集散功能交通枢纽可以利用各枢纽站场系统及其连接的公交线路,实现由“点”到“面”的功能扩张。

枢纽的客流集散主要是针对运输对象而言,公共交通枢纽利用枢纽中心的吸引性,以扩大吸引面为目标,为公交网络提供客源和疏散客流,实现客流向公交干线的汇集和向公交支线的渗透。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设计

1.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中使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按相对于地面位置划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按构筑物的形态(运营方式)划分: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区域快速铁路;按运输范围及车辆类型范围划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客运自动轨行车、自动导向交通、微型地铁、胶轮地铁、索道、磁悬浮铁路等。

特点:①运营速度快,运载能力大;②能源消耗低,对环境影响小;③安全与公平兼顾;④促进城市产业及经济加速发展;⑤可采用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占地面积小;⑥良好的环控体系和候车环境,乘车舒适性佳。

2.轨道交通系统构成:铁路线路,安全检测,轨道、路基、桥梁、隧道,动车组,运输控制,信号系统,牵引供电系统。

3.客运量:指一条或多条线路上各个区段上在单位时间内单程或往返运送的实际或预测客流量。

4.客流:客流又称客流量,是指在某一区段上,在单位时间内单方向或往返的实际旅客量或预测旅客量。

5.居民流动量:一年内每个居民平均乘行次数,表示居民流动频繁程度,用一年内城市的客运量除以居民总数所得。

6.运程:为每个旅客一次乘行的平均距离,取决于城市大小、形状、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网总长度、结构形态、运输组织方式等因素。

7.客流密度:指每年经由每km双线线路的旅客总数,用“人/(km·a)”表示。

8.①车辆容量v—车辆容纳乘客的数目;②列车编组数n— 1列车包含的车辆(动车、拖车)数量;③列车容量V — 1列车能够运送的乘客数量,即V=v×n(人);④列车行车间隔I—为两列车发车的时间间隔,单位秒(s);⑤通过能力(通行能力)—以1h单方向通过的列车数来衡量,与列车行车间隔成反比,即N=3600/I(对/h)。

⑥输送能力C —为1h单方向所能运送的旅客数,也称运输能力或运能,由1列车的容量与线路通过能力的乘积来确定,C=V×N=v×n×N(人/h)。

从北京地铁5号线工程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思路和方法

从北京地铁5号线工程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思路和方法

全可靠 ; 以较低 的综 合造 价 ( 均 每公 里不足 4 6 平 .2亿
元人 民币) 和较高 的水平 ( 同类工程 国际先进 水平 ) 和整体 受力 条件 不好 等问题 , 国 在
内首次应用 了多种形式 的外单拱暗挖车站结构。
3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创新 的杰 出代
表, 北京地铁 5号线 为其 他类 似工 程提 供 了可借 鉴 的
创 新 思 路 和 方 法 , 纳 起来 主 要 有 以 下 几个 方 面 。 归
3 5 以人 为本 , 过 创 新提 升 服 务水 平和 效 率 . 通
2 1 历 史地 位 和推 动 作 用 .
北京地铁 5号线在北京及全 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收稿 日期 : 0 2— 6。 1 修 回 日期 : 0 2。 6。 6 2 1 0 0 2 1 0 2
2 2 工 程 重 点 和难 点 .
地铁 5号线工程规模大 , 建设条件 复杂 , 线路 包含
都市快轨交通 ・第2 卷 第 5期 2 1 5 0 2年 1 O月
《 本刊特稿 ●
d i l . 9 9 ji n 1 7 6 7 . 0 2 0 . 0 o :0 3 6 / .s . 6 2— 0 3 2 1 . 5 0 6 s
从 北 京 地 铁 5 号 线 工 程 谈 我 国城 市 轨 道 交 通 技 术 创 新 思 路 和 方 法
城市轨道交通; 技术创新 ; 全国优 秀工程; 设

水平和特点 , 执行“ 安全 、 功能 、 人性化 、 国际化 ” 的总体
设计原则 ;
l 计金 奖 ; { 北京地铁 5号 线
{ 中图分类 号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106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106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摘要:作为城市综合客运网络中的重要关节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建设、设计对综合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客在枢纽内集散换乘的出行效率。

近年来,我国对轨道交通枢纽的设计和规划还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基本的交通工程学理论的运用。

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对枢纽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理论;模型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交通道路十分拥挤,为了缓解巨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城市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公共交通和有轨交通上,所以地铁、轻轨等快捷便利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水平正在高速发展,有数据表明,我国正在筹备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涉及36个城市,其中国务院已批复的有29个城市,但是从枢纽建设的实际运营状况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仍然跟不上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速度,枢纽内部的布局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换乘距离过长,枢纽空间不足,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换乘线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在枢纽内换乘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内涵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多方式交通的集散地,它以公共交通为主,承载着公交网、道路网、信息网三项功能,直接影响着客流集散和出行方式的转换与组合,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需要充分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交通心理学,城市规划理论,交通工程学和交通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公共交通系统的最优化为目的,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的外部环境,使轨道交通枢纽达到最佳的效率和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对象是交通的使用者,实现通畅性、效率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是枢纽运行的目标,将交通系统的资源作为限制条件,能够对现有的和未来的建设枢纽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体系2.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2.1.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枢纽交通设计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建设而言,公交运营商、行人、土地开发商和周边的交通系统是利益相关的交通主体,在对交通枢纽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将出行者的便利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尽力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区域公交客流疏解组织优化与设计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区域公交客流疏解组织优化与设计方法
中涉及 到 多 种复 杂 的 问题 , 正 是存 在 这 些 问题 , 才 导 致现 在 的轨 道 交通 出现严 重 的 阻 塞 ,还有 就 是 不 能提 供 高质 量 的
此, 口译 人员 一定 要 根 据 不 同 的场 合 和语 境 来 翻译 它 们 , 其
经济 也 都发 生 了很 大 的翻 天覆 地 的 改变 , 由此 可 见 商 务 口
贸易 中 的专 业 术语 , 不 能 生搬 硬 套 的 进行 翻 译 , 从 而保 证 谈 判双 方都 能 清楚 理解 对方 的 意思 。 3 . 2 商务 口译 中的 交际 翻译 针对 一些 比较难 懂 的句子 , 如 果 口译 人员 直 接采 用语 义 翻 译形 式 来进 行 翻译 , 但 是 没 有 达 到预 期 的效 果 , 那 么 口译 人员 就应 该 考虑 交 际翻译 形 式 。通 常情 况 下 , 商务 口译 中 的
2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需 要 进行 疏 解 和 优 化 的 必 要 性 随着 我 国社会 经济 的 不断发 展 , 人 们 的生 活水 平 逐渐 提 高, 以往 的生 活方 式 已经 不 能 满 足人 们 的需 求 , 所 以现 在 的 私家 车 越来 越 多 , 造成 了严 重 的交 通 阻 塞 , 给人 们 正 常 的生 活带 来 了极 大 的 困扰 ,所 以及 时 的采 取 正 确 的措 施 进行 客 流 疏解 和优 化 已经 成为 现 阶段重 要 的发 展 目标 。
1 概 述
我 国现 在基 本 国情就 是 国 民经济 水平 不 断 的提 升 , 城 市 土地 资源 日益短 缺 , 造 成 了严 重 的交 通 拥堵 , 现在 交 通 的 问 道交 通 以运 输 量大 、 成 本低 、 安全准时 、 快 捷 舒 适 并 且 还 具

城市交通枢纽的分析和规划

城市交通枢纽的分析和规划

城市交通枢纽的分析和规划摘要: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换乘枢纽重要性将逐渐显现出来,它是实现各类交通方式到达集散和中转换乘功能的载体,是交通网络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的交通的迅猛发展的趋势是不同交通方式的整合设计,提高交通效率。

在综合交通体系中,换乘是连接各个部分的主要枝干。

快速轨道交通(轻轨)与常规公共交通之间的转换,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出行时间消耗,确定公共交通主导地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换乘枢纽,快速轨道交通1、背景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促使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人口急剧膨胀,人们的出行需求也随之增加。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许多大城市的交通系统都落后于社会需求,城市交通问题己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增长、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必将再次飞速发展,城市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城市的人口也将继续增长,城市的交通问题将会越来越严峻。

城市经济水平的普遍增长促进了家庭购买力的增长,再加上私人车辆的普及,最终造成私家车拥有量的迅速上升。

最近几年,中国机动车量年超过15 % ,在许多城市甚至达到了世界平均增长率30%。

道路系统的迅速发展也鼓励了私家车的使用。

在中国,城市道路的长度在过去20 年里以每年10 %以上的速度增长。

2、我国城市换乘枢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交通工程研究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城市中的换乘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由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来承担,缺乏专业的交通工程师介入。

在早期交通运输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类枢纽的交通问题还不算明显,但是在我国汽车拥有量在经过长达20年的高速增长后,旧的城市换乘枢纽暴露出一系列的交通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方面:(1)停车泊位不足由于设计者最初对城市交通发展的预测过于保守,导致现状换乘枢纽内停车泊位的容量不够。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

Planning and design 规划设计85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法蒋新兴(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8-0085-01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在中国大型城市中,具有一体化空间和多功能服务的城市交通轨道综合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文章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对其设计主要特征以及建筑设计方法展开了探讨,以优化城市空间资源,完善城市功能。

关键词:轨道交通;多功能性交通枢纽;建筑设计目前,国内大城市的交通正向着快速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客运体系过渡,这也是国内城市交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大方向[1]。

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建设起步较晚,空间设计过于单一,换乘效率没有达到最佳,建设过程中,综合体建设的综合角度也相对较低,很难满足居民当前的实际外出交通需求。

对此,在建设功能性交通枢纽的过程中,必须建立集多种交通工具为一体和集多条线路为一体的多功能性交通枢纽。

1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概述1.1以铁路客运站为核心的交通枢纽综合体铁路交通在城市交通枢纽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国内高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火车作为出门的工具,一般来说,在乘坐火车之前必须经历多次换乘,因此,城市内铁路客运站和其他工具的配合程度十分重要和关键。

铁路是城市交通枢纽中重要的枢纽综合体,很多乘客会在铁路客运站购买商品和服务。

当前国内铁路客源站的旅游和住宿的发展不够完善,使得铁路交通枢纽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

1.2以轨道交通换乘为核心的交通枢纽综合体通常来说,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但是任何一个城市,中心的位置都具有建筑物密度较高和用地面积较为紧缺的特点。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的概念应运而生。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不仅实现了地下商业、停车场等不同的建筑功能,还为乘客提供了换乘、购物、娱乐等商业活动,设计较为巧妙,符合乘客的实际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布局技术方法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布局技术方法探讨
g r a d i n g s y s t e m, t e c h ni c a l r o u t e , r e s e a r c h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Ke y wo r d: Ra i l r t ns a p o ta r t i o n ; T r a n s p o ta r t i o n h u b ; P l a n ni n g
t r a ic f . 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me t h o d s o f t r a n s p o t r a t i o nh u bl a y o u t o f c i yp t l a n n i n gf r o mt he a s p e ns o f c i t y r a i l r t ns a p o r t a t i o nh u b
Ab s t r a c t :Ci t y Ra i l t r a n s p o ta r t i o n i n Ch i n a h a s e n t e r e d a p e io r d o f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h a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e n e r g y s a v i n g ,
0 引言
、 _ 。 一 乏 _ l 一 一 ( ) / 平 的 日益提 随 着我 国经 济 的快 速 : 发} 展和 人 民生 活水
1 轨道交通枢纽分级体 系
轨道交通主要通过 固定的站点来完成对乘客的集散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探讨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探讨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探讨摘要:通过对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枢纽设计的探讨与研究分析,阐述轨道交通枢纽开发的特殊性,总结归纳了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及工程实施的原则,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广州地铁;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原则1.交通衔接设施的设置原则地铁车站的交通衔接规划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交通衔接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策略以及公共交通发展政策,因此,结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广州市轨道交通2020年线网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与控制研究》等相关规划对各种交通方式的定位分析,在明确衔接设施构成的前提下,制定广州市轨道交通各车站的衔接设施规划原则。

1)交通衔接设施构成要充分发挥各种方式与轨道交通的衔接换乘,一定要各种衔接方式在城市中的使用特征研究清楚,充分认识各种衔接方式的运输特点。

通常可以采用的交通衔接方式包括:步行、常规公交、自行车、出租车、小汽车和对外交通试。

对外交通方式一般包括长途汽车、铁路、飞机、轮渡等。

具有此种衔接方式的轨道交通车站多位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内,由于采取对外交通方式设施(步行通道、楼扶梯等)解决,对车站周边道路交通基本无影响。

因此,本规划所指的衔接方式主要包括五大系统——步行、常规公交、自行车、出租车、小汽车。

图1:车站衔接设施构成2)近期实施性原则由于不同区域的土地开发模式和供给条件不同、交通建设水平不同、衔接客流特性不同等,应分别制定不同区域的交通衔接设施设置原则。

步行通过完善集散广场、步行道和过街设施等,构造安全、连续、便捷和舒适的步行空间。

常规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公交线路的调整、公交总站布设和中途停靠站优化。

公交线路的调整和公交总站布设需要从公交全网规划的角度系统考虑,交通衔接规划重在提出衔接需求和调整建议。

对于一般车站,中途停靠站的优化是衔接规划的重点。

自行车核心区,由于近期的地铁线网尚未按规划实现,乘客出行还有部分为间接吸引,考虑用地紧张情况,对该部分需求的满足度不低于80%;鼓励采取新式停车或环保停车方式,停车场地规模按单车位占地规划的下限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
摘要:作为城市综合客运网络中的重要关节点,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合理规划、建设、设计对综合客运网络的整体效率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乘客在枢纽内集散换乘的出行效率。

近年来,我国对轨
道交通枢纽的设计和规划还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基本的交通工程学理论的运用。

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对枢纽交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
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理论;模型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交通道路十分拥挤,为了缓解
巨大的交通压力,许多城市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公共交通和有轨交通上,所以地铁、轻轨等快捷便利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
我国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水平正在高速发展,有数据表明,我国正在筹备建设的城
市轨道交通已涉及36个城市,其中国务院已批复的有29个城市,但是从枢纽建
设的实际运营状况的角度来看,轨道交通枢纽的建设仍然跟不上轨道交通线网的
发展速度,枢纽内部的布局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换乘距离过长,枢纽空间不足,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换乘线路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大大降低了人们在枢纽内换乘
效率。

1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内涵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城市多方式交通的集散地,它以公共交通为主,承载着
公交网、道路网、信息网三项功能,直接影响着客流集散和出行方式的转换与组合,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枢纽需要充分运用城市设计原理,交通心理学,城市规划理论,交通工程学和交通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以公共交通系统的最优
化为目的,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的外部环境,使轨道交通枢纽达到最佳
的效率和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对象是交通的使用者,实现通畅性、效率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是枢纽运行的目标,将交通系统的资源作为限制条件,能够
对现有的和未来的建设枢纽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体系
2.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2.1.1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标
枢纽交通设计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公
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对城市建设而言,公交运营商、行人、土地开发商和周
边的交通系统是利益相关的交通主体,在对交通枢纽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将出
行者的便利作为优先考虑的重点,尽力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2.1.2 枢纽交通设计的原则
设计理念是枢纽交通设计原则的重点,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对设计效果有着
直接的影响,交通枢纽设计应当重视以人为中心,兼顾人车关系的理念,并遵循
以下七项原则。

第一,尽力缩短出行者在枢纽内的步行时间和距离,保障行人安全。

第二,最大程度的利用枢纽内空间,使交通内的各个子系统既能有效分离,
避免相互干扰,又能保障内部的有效衔接。

第三,增加枢纽整体和各个子系统内
部的客流量,降低乘客在枢纽内的出行成本。

第四,平衡枢纽与周边交通系统的
压力。

第五,为残障人士提供专座。

第六,为出行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第七,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

2.2 枢纽交通设计的流程和要点
空间资源整合设计和时间效益优化设计是枢纽交通设计的两个方面,在充分
研究枢纽区域交通特性的前提下,枢纽交通设计应当从基础资料的收集出发,运
用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提出科学化
的设计目标,从而确定枢纽内部空间与时间的需求,最终确定枢纽交通设计的各
个方案。

枢纽交通设计的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对上层规划的要求和交通设计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充分的认识,通过
调查研究大量收集相关基础资料,明确枢纽规模的等级,枢纽内部集散的客流量
和换乘的客流量等。

第二,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实用性作为本次交通枢纽设计的重点。

第三,对空间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最大限度地增加枢纽单位面积的利用空间,减少乘客的步行成本和时间成本,使各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

第四,短时间效益进行优化设计。

深入分析和研究枢纽内部各个交通方式的
换乘关系、运输特性和占用的时间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系统设计和信息
服务设计,使不同的交通方式有序的,协调的分担交通压力。

3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计的因素
枢纽由多种交通设施组成,包括换乘类、通道类和服务类等,而这些交通设
施在枢纽内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进行优化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枢纽交通
设施的功能特点。

例如,为了符合轨道交通线路的布设,轨道交通站台应当选择
地面层、高架层或地下层,为了方便公交车辆的出行,应当将公交车站台优先设
置在地面层。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枢纽乘客的
换乘需求,只要确定了枢纽乘客的换乘需求,才能对枢纽交通设施的空间进行合
理的布局。

第二,换乘服务水平,换乘服务水平包括换乘时间、换乘的方便性安
全性和舒适度,提高换乘服务水平不仅能够增加乘客的满意度,也是优化枢纽交
通空间布局的需要。

第三,用地面积和投资约束。

用地面积容易受到地形地质的
影响,如果用地面积够大,并且枢纽建设资金有限,就应当考虑平面式布置,如
果用地面积无法满足平面式的布置需求,就必须考虑立体式布置。

第四,周边利
用土地与道路条件,周边利用土地与道路条件限制着交通枢纽的布局,他们共同
决定了人流量和其他交通方式的出行量。

4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优化模型
4.1 建立轨道交通枢纽设施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涉及范围极广,为了优化设计枢纽设施能力,我们可以将
枢纽内部想象成一个小型的行人流网络。

在枢纽换乘区域内,乘客主要是通过从
一种交通方式的站台经过多种换乘设施到达另一种交通方式的站台来完成换乘的
全过程。

每一种交通方式的站点处为换乘的起始点,乘客从起始点开始,通过换
乘路径到达至目的地,乘客从起点A到终点B能够确定一条弧序,这是由行人流
量特性来决定的。

网络的顶点可以被视为乘客在各类设施上的停驻点,将客流从一个停留点到
另一个停留点之间的路径视为弧,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中,行人移动所经过的停
驻点和相应的路径能够形成一个网络,乘客停留的时间就是客流的相应消耗,乘
客从一个停驻点到另一个停驻点的移动时间是客流在弧上的消耗。

为了对枢纽进
行网络抽象,需要对售票机,检票闸机等设施用弧来表示,使网络只能够计算乘
客在弧上产生的时间消耗。

首先我们要了解变量符号的定义,其次再构建模型,模型的构建涉及到双层规划问题,目标函数是将枢纽网络的总的广义阻抗最小化,可以表现为上层规划解决系统最优问题,下层规划解决用户均衡配流问题。

4.2 模型的求解算法
模型求解算法的设计思路是上层问题利用以启发式为基础的枚举办法进行求解,下层问题利用Frank-Wolfe算法进行求解。

算法的中心思想是,首先提供一组满足限制条件的初始能力决策向量,在下层规划中进行流量分配,返回到上层规划中,明确一个初始目标函数值,以初始的流量和能力水平为依据,对线性规划的极小值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新的上层规划的目标函数值,以次循环,依次类推,最终得到模型的最优解。

5 小结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是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集散场所,其科学的布局和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出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随着我国信息化和网络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更加符合实用化、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的要求,不仅缓解了城市上的交通压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金磊,柳昆,彭芳乐等.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地下空间综合体评价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
[2]张旭旻,岳辉.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区布局方法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
济,2014,36(5).
[3]吴先宇.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配置适应性分析及仿真优化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