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辽金元

合集下载

辽夏金元重要的统治措施

辽夏金元重要的统治措施

辽夏金元重要的统治措施1、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辽史·百官志》中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这体现了其官制的特▲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这种官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民族交融。

2、西夏的政治制度西夏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司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和监察;地方设立州郡。

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3、金朝的“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是金朝的管理系统,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

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猛安谋克制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

4、元朝的“四等人制”元朝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

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汉人主要是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元朝统治者如此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主要目的是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特权,但此种做法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色彩,从而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5、元朝的行省制: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当时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外,元朝的行省制其余地方设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总结归纳辽夏金元的建立

总结归纳辽夏金元的建立

总结归纳辽夏金元的建立辽夏金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

这一时期,辽朝、西夏、金朝和元朝相继兴起,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辽夏金元的建立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

一、辽朝的建立辽朝是由契丹族所建立的,建立者为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九八五年称帝,建立了国号“辽”。

辽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中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辽朝的政权建设及对内对外的政策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辽朝的政权建设注重中央集权,建立了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统治地区的控制,如设立京畿、军镇、察院等机构。

此外,辽朝还采取农耕与牧区的经济并重政策,积极发展农业、商业等经济,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

二、西夏的建立西夏是由党项族所建立的,建立者为李元昊。

公元九八八年,李元昊在西域建立了西夏政权,并自称为“夏”国。

西夏的建立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西北地区的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夏政权在国内实行了高度集权制度,中央集权明显,世袭制继续保持。

政府机构设置和辽朝类似,但也具有一些党项族的特色。

此外,西夏政权发展农耕经济,并注重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与辽朝、金朝和宋朝的关系复杂且多变。

三、金朝的建立金朝的建立是由女真族所建立的,建立者为完颜阿骨打。

完颜阿骨打于公元一一一五年称帝,建立了金朝政权。

金朝政权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金朝在建立时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如联合契丹、南征北战,最终取得了建国的胜利。

金朝政权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等中央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

金朝政权的建立推动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同时它还与南方的宋朝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四、元朝的建立元朝的建立是由蒙古族所建立的,建立者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于公元一一九九年建立了蒙古帝国,统一了北方草原诸部落。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起和亡我之心不死的活动。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与西夏(一)辽1、起源: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3、辽宋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4、政治制度:(1)南、北面官制: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①职责: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族等游牧民族事务②特点:以北为尊,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即辽朝固有的制度统治契丹人,用汉人的制度统治汉人)(2)四时捺钵(nàbō)制度: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二)西夏1、起源: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夏金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4、政治制度:(一套制度,两种称谓)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二、金朝入主中原1、起源: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2、建立: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今黑龙江阿城)3、宋京对峙: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4、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5、政治制度:(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2)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①特点:兵民合一,生产组织+军事组织+地方行政组织。

②效果: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6、金朝的兴衰(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第10讲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0讲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金灭辽、北宋形势图
金朝鼎盛
金世宗,完颜阿骨打之孙,金朝第5位 皇帝。在位期间停止侵宋战争,励精图 治,使国库充盈;停止厉行汉化,推行 温和的“女真为本”的民族政策。他的 统治被称为“大定之治” ,他自己被称 为“小尧舜”。
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蒙古崛起于漠北,建立元朝,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2.(2022·江苏高考·4)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 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 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 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
二、 金朝入主中原
完颜阿骨打
Hale Waihona Puke 。民 族 :女真族 发源地:黑龙江流域,长白山一带 人 物 :完颜阿骨打 时 间 :1115年 都 城 :会宁府——中都 国 号 :金 制 度 :沿袭唐宋
1125年, 金灭辽。
女金真
1127年, 金灭北宋。
1125 年 10 月 , 金 兵 两 路 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位 传给儿子赵桓(钦宗), 自己逃往南方。
(2)发展生产,开发边疆
经过西夏政权的开发建设,地处西陲的今河西走廊和宁夏沿 黄河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3)学习汉制,民族交融
辽夏金元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 加深民族交融。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 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 了“大中国”
“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是一种民族分治政策。 角度:官员服饰

高一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

高一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

高一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中,辽、夏、金、元四个朝代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这其中,辽、夏、金、元分别代表了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全国范围的不同统治者。

其中,夏和金两个朝代在历史上相对较短暂,但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一历史中关于辽夏金元的统治知识点。

辽朝的建立可追溯到10世纪初,是由契丹族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

辽朝的建立使得北方有了一个新的统一政权,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辽朝国家。

辽朝的历史上最著名的统治者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圣宗耶律贤。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成功地巩固了辽朝的统治地位,使之成为当时东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与辽夏金元相比,夏朝的历史相对较短暂,仅存在于11世纪初到12世纪初。

夏朝是由党项族人李元昊建立的,而其政权中心位于西北地区的兴庆府。

夏朝的统治者积极推行农业发展以及改革制度,使得夏朝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繁荣的巅峰,但由于扩张过度以及内部政治纷争等原因,夏朝最终被金朝所灭。

金朝是由女真族人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其统治地区遍及东北、华北以及华东地区。

金朝的统治者之一完颜阿骨打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政治手段,不仅击败了辽朝,还一度攻入了南方的中原地区。

金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开发和城市建设,使得金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金朝由于对南方中原地区统治的迷失和内外攻击的双重打击,最终在辽阳大战中失败,土崩瓦解。

紧接着金朝的灭亡,元朝的建立成为了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元朝是蒙古族人成吉思汗建立的,其统治地区遍及东亚和中亚的广大地区。

元朝汇聚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较为重要的贡献。

元朝的统治者们积极推行改革和征战,不仅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还对南方的中原地区进行了攻打。

元朝在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农田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掀起了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冲击。

但是,元朝的统治者对于南方中原地区的治理相对不善,导致了不少民生问题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最终引发了红巾起义和明朝的兴起。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
4.借鉴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激发其爱国情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历史素养,培养其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3.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简答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要求字数在300字以上,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4.学生分小组,搜集关于辽、夏、金、元时期的史料,包括史籍、图片、地图等,进行整理和分析。每组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史料,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讲解。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辽、夏、金、元统治时期,民族政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下节课课堂上进行讨论。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历史知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辽、夏、金、元这一特定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关系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了解较为肤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5.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建立、统治措施及其历史融合的趋势。
3.辽、夏、金、元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29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29张PPT)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 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 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 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等 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 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生 1.起活方源式:?
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三、金朝——女真族
(1115-1234)
内政:
猛安谋克制
“村落”+“兵团”
性质: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 职能: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特点: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 效果: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武溪集》卷17《契丹官仪》
材料一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从哪个角度反映了这个特点?
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
官员服饰
一、辽朝——契丹族
(916-1125)
4.内政: ②四时捺钵制度
作用:进行军事训练, 加强与各部系,巩固统治。
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四时捺 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 避暑、议政、
七月中旬
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七月中旬 入山
十月以后
射鹿
避寒、议政、 猎虎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内政: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问题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史料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历史地图、时间轴、图片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历史故事:以辽、夏、金、元四个朝代的代表性故事为切入点,如辽朝的“杨家将”、金朝的“岳飞抗金”等,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展示相关图片: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古画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3.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关于民族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以历史故事、人物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史料解读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联系;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提高学习的现实意义;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及时给予肯定和反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史料分析法等。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对于历史知识点的梳理和重点难点的解释,讲授法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学案5: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学案5: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目标梳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辽、西夏、金的建立——和平交往和民族交融是主流。

通过阅读教材,识记辽、西夏、金的起源、建国;通过研读教材及其他史料,探究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与宋的关系。

(2)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分久必合的历史趋势。

通过阅读教材,识记元朝灭掉金、西夏、南宋等政权,完成统一及空间地域的扩展的过程;通过研读教材及其他史料,探究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的民族交融。

1.重点: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与宋的关系;2.难点:辽、西夏、金、元朝民族交融。

知识梳理一、辽与西夏1.辽(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 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改国号为辽。

(3)制度: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4)宋辽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 贸易活跃。

2.西夏(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国:1038 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 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制度: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4)夏辽关系: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二、金朝入主中原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 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

2.建国:1114 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3.金与辽宋关系:1125 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4.迁都:1153 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5.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并实行猛安谋克制。

6.由盛转衰: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中旬
避暑 、议政、 放鹰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一、辽、西夏与金的统治
(二)制度建设
西夏:一制二称(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番号 乌珠、 兀卒 乌尼 宁令 谟宁令 领卢
汉号 皇帝
太后 大王 天大王 枢密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 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 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 族称谓的官称。
西夏文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二)制度建设
3.地方制度——行省制
(1)性质: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
(2)特点:①军政大权集中; 行省②“掌权国力庶大务而,不统专郡,县中,央镇集边权鄙与,地与方都分省权(相中结书合省;)为表里……
以省官(③中打书破省“官山员川)形出便领”其,事采…取…“凡犬钱牙粮交、错兵”甲政、区屯划种分、方漕式运、。军国 重事,无不领之。 (3)影响:①提高行政效率,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元史·百官志七》
度)、澎湖巡检司。设置宣政院管辖吐蕃地区,开了在中央政权中设置具 体管理地方机构的先河) ②“因其俗而柔其人”
边疆管理体制意义 ①促进了我国疆域的形成与巩固,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②民族杂居,促进民族融合。 ③对后世封建王朝的治边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二)制度建设
5.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二、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二)制度建设
4.边疆管理 (1)吐蕃: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2)西域: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 事务。 (3)台湾: 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西藏地区和台湾开始归属中央 政权的管理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复习提纲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复习提纲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一、辽与西夏
1.辽(916-1125年)——契丹族
①政权建立:耶律阿保机,定都上京(黑龙江阿城)。

②制度:南北面官制(特点:因俗而治);四时捺钵制。

③灭亡:1125年,被金所灭。

2.西夏(1038-1227年)——党项族
元昊,定都兴庆府(宁夏银川)。

1227年,被蒙古所灭。

二、金(1115-1234)——女真族
①政权建立:完颜阿骨打,定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

②迁都:1153年,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北京)。

③制度:实行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

④灭亡:1234年,被蒙古所灭。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①1206年,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②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272年,定都大都(北京)。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击败南宋余部,统一全国。

③措施
a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b实行行省制度;c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d加强对边疆的治理:宣政院(管理吐蕃);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西域);澎湖巡检司(台湾)。

★行省制
目的:便于对辽阔疆域的管理
影响:①行省制度极大地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④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的交融形成了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蒙古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制
因俗而治,胡汉互勉

问题探究2:辽夏金制度建设的共同经验,对文明发展有何意义?
学习汉族文明 保留民族特色
游牧与农耕文明 的
碰撞交融
①因俗而治,为后世所借鉴 ②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③民族交融,汉化加深
二、辽夏金元制度建设
问题探究3: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 交在地方, 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 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时空定位
与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相比, 辽、夏、金、元存在的时间有 何不同?
维持时间长,多政权长时间 并存,基本保持和平
一、 辽夏 金元 的建 立
建立:1038年 首领:元昊
党 项 族
建立:916年 首领:耶律阿保机
建立:1115年 首领:完颜阿骨打
剩下的我 团灭了!!
契 丹 族






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 统一中国
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明朝建立后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政策?
巩固大一统 小组探究:辽夏金元政权对中国历史的作用
材料一 :从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到辽宋夏金两三个政权同时并存、对峙,再到北方强悍的蒙古 族迅速崛起的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逐渐走向空前的大统一。
——《中国大通史》
当堂训练
1. 辽人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懂礼即
国”的汉儒学说,自称“中国”,但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这说明(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用)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用)
岳飞
文 天 祥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 回到那些朝代,感悟历史
应县木塔(修建于辽朝)
卢沟桥(修建于金朝)
西夏王陵
元大都遗址公园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中国历史纪年表(唐—清)
根据中国历史纪年表,指出辽夏金元阶段时间段,概括本时期 的主要阶段特征。
公元10世纪-14世纪(916-1368年) 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代国家统一
——(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2.从建立到迁都
(1) 建 立 : 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 ,1115年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 (2)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 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二、金朝入主中原
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1153年 (入主中原)
1、辽朝——契丹族(916—1125年)
(1)起源:
【课堂笔记】
与鲜卑同源,辽河上游
(2)政权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
(3)统治政策:
、北面官
内容: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特点:蕃汉分治、因俗而治。(民族分治)
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
汉人枢密院、 中书省、尚书 省、门下省、 御史台
仿唐州县 制
制 度 建 设 ——因俗而治
兴兵合议图(古画摹本):生动展现了契丹等少数民族 政权建立之初官员对军事政务合议的场景。
“中书令”和两种不同的服饰说明了什么?
问题探究
南、北面官制度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材料一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 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梦 境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草原雄鹰
辽——契丹帝国的建立和统治
建立:公元916年,(契丹人)辽太 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前10世纪 初统一契丹各部,定都上京临潢府; 发展:改国号为辽,之后发展生产, 创制文字,与北宋有战有和; 制度:南、北面官制度与四时捺钵 制度。
西夏王国的建立和统治
建立:公元1038年,(党项人)夏 景宗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 发展:大力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 了西夏文字,与北宋有战有和;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但名称有汉 文和党项文两套称谓。
思考一下
行省制是否能够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
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
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下)》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何种观点?
突厥等游牧民族更难对付了?

女真雄兵
辽宋时期,女真 族处于契丹人控 制之下。
1114年 , 完 颜 阿 骨打起兵反辽, 1115年 称 帝 , 定 都会宁府。
11 世 纪 , 完 颜 阿 骨打完成女真各 部统一。
1125年 , 金 灭辽, 1127年 灭 北 宋 , 与南宋对峙。
AD1260忽 必烈即位
AD1271改 国号为元
AD1276占 南宋首都
AD1279元 灭宋残部

帝国统治
枢密院 (军事)
皇帝
中书省 (行政)
御史台 (监察)
吏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三)金 1.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1125年联合北宋灭辽,后灭北宋,迁都燕京并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2.政治制度 (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2)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每300户为一谋克, 10谋克为一猛安,平时耕作,战时出征,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似唐府 兵制),兵农合一提高了战斗力。 (3)特点:学习汉民族先进制度,创新制度,对外灵活策略,实力强大。 3.强盛: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进入鼎盛,世宗被称为“小尧舜”。 4.衰亡原因 (1)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2)猛安谋克制的腐化。 (3)连年对外战争。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猛安谋克”
北方民族政权 逐渐封建化
蒙古的崛起 (1206年铁 木真统一草 原各部)
元朝建立 (1271年)
统一全国 (1279年)
巩固 统一
交通:修驿道,设驿站 地方:行省制 边疆:宣政院,宣慰司,澎湖巡检司 民族:“四等人制”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行省制度、管辖台湾 难点:元朝民族关系 唯物史观: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角度理解辽夏金元时期政治制度演 变的特点及影响。 时空观念:认识该时期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所处特定制度变化的特点及 影响,提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论证制度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提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元代统一、疆 域辽阔、行省制的实施,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培养 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该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突出元代国家统一,培养中华 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24张)【课件21】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24张)【课件21】
——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南北方都出
现了难得的
国富民安局
面,边境榷
场贸易繁荣。
然而,平衡
“小尧舜”
很快又被打 破...
宋孝宗 “乾淳之治”
(1161-1189在位)
(1162-1189在位)
有星的天空旋着, 众百姓反了, 不进自己的卧内, 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着, 全部百姓反了, 不卧自己被儿里, 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
《契丹帐》
——(北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墓壁画(最早的火锅)
辽代金面具
备茶图(宣化辽墓)
有一个民族灭而不亡,他们尊白为美, 视死为荣。有一个王朝神秘莫测,他雄霸 一时,威震四方。这个民族叫党项,这个 王朝就是西夏。
一个存在二百多年,但《二十四史》, 却从未当做正统记载的王朝,一个既如饥 似渴搜集中原典籍,又想摆脱汉文化影响
元朝滥发货币, 物价飞涨,百姓 苦不堪言,阶级 矛盾和民族矛盾 日益突出。
1351年,韩山童、刘福 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 巾军起义爆发,号称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 河天下反”。
1368年,红巾军将领朱元璋 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攻 克元大都。元朝皇帝退回大 漠建立政权,称为“北元”。
最后,还是 蒙古人鬼力赤杀掉了北元最后 一个皇帝,建立了鞑靼,元朝 彻底覆灭。
——党项族民歌
西夏文
西夏岩画
西夏壁画(榆林窟)
现藏于宁夏博物馆的 西夏“鎏金铜牛”
一个似乎在一夜间崛起的王朝,一个 让北宋军民痛恨至极的王朝!其独创 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以其勇猛的 骑兵与精锐的火器所向披靡,锐不可 挡。起兵反辽仅十年灭辽,十二年灭 北宋,统治历经十帝120年。海陵王完 颜亮时期迁都至中都大兴府(今北京)。 世宗、章宗统治时期,其政治文化达 到巅峰,疆域包括淮河北、秦岭东北 大部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可谓 东亚之王者,他就是女真人建立的大 金政权。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一、辽与西夏(一)辽朝的建立1.时间:916-1125年2.民族:契丹族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二)辽朝的制度2.四时捺钵制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3.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三)西夏的建立1.时间:1038年2.民族:党项族3.建立者:元昊(四)西夏的制度:一制二称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二、金朝入主中原(一)金的建立:1.时间:1115年2.民族:女真族3.建立者:完颜阿骨打(二)金的制度: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2.保留女真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特点:兵民合一、军政合一(四)金的盛衰1.12世纪后期金世宗“大定之治”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一)蒙古崛起①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②1218年灭西辽③1227年灭西夏④1234年灭金朝⑤收复吐蕃⑥兼并大理⑦远征中西亚、东欧(二)元朝的建立及统一1.建立(1)时间:1271年(2)建立者:忽必烈(3)都城:大都2.统一(1)进程1276 占领临安1279 完成统一(2)意义:①建立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②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国家治理1.中央官制:中书一省制2.地方官制:行省制(1)含义: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性质: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3)特点:①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②行省受制于中央,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③打破“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政区划分方式(4)影响:①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③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④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3.边疆管理(1)吐蕃: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2)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3)台湾:设澎湖巡检司特点: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意义:西藏和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4.驿传制度修筑驿道、设立驿站、急递铺(一)民族交融蒙古人蒙古族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北方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四)元的灭亡1.原因: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 (共29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 (共29张PPT)

2.(2024·四川模拟)辽、夏、金三朝科举以经史、文学为考试内容,
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子通过学习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
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科举制在北方推行( )
A.助推了文化重心的转移
B.化解了各民族之间矛盾 C.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小尧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定之治。
二、金朝入主中原
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
1 谋克 300户
×10 =
1 猛安 3000户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 夫长也……壮者皆兵,平居 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 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 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军事 单位
社会 组织
基层 制度
(2)开创行省制度,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和行政区划产生重 要影响。
(3)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政治、经济 和文化发展。
(4)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2024·杭州)辽圣宗曾多次重九登高,“赐群臣菊花酒”,
以后相沿不改;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即位后,“遵大汉礼仪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 慰司管辖西域。
北庭都元帅府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元朝建立前,凉州会 盟,吐蕃归附。元朝建 立后,由直属中央政府 的宣政院管理
◆设北庭都元帅府、宣 慰司管辖西域。 ◆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 湾。
澎湖巡检司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边疆管理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 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探究】相较于汉唐,元朝对边疆的管理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6)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6)

二 、西夏——党项族 1. 西夏的概况
西夏诸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 家经书。……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仿 造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历史与社会 八上》
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
西夏:学习汉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一 套 制 度, 两 套 称 谓
三 、金朝——女真族
1. 女真崛起 (1)起源: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
狩猎、畜牧为生。 (2)建立政权:1114年,女真族首领
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帝, 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 (3)灭辽宋:1125年,金灭辽,1127 年又灭北宋。 2. 迁都燕京:1153 年 , 金 迁 都 燕 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完颜阿骨打(1068-1123)
1、建立与统一 (1)蒙古崛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
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 号为元,定都大都
(3)元朝统一: 1279年,元军在崖山 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 一的封建王朝
四 、元朝——蒙古族
2、驿传制度 (1)驿道: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 (2)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
三 、金朝——女真族
4.由盛转衰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北 国 小 尧 舜
金世宗 完颜雍
金世宗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和渤海人……创 女真进士科,以科举取士,鼓励女真人学习汉文化。 以廉平戒谕百官,严惩贪污。注意发展生产,轻徭 薄赋。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四 、元朝——蒙古族
4、边疆管理 ①吐蕃: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 行管理。 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 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③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 政管理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社会背景: 元帝国对欧亚的征服、 中亚交通的开辟为中外文 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异邦的先进技术, 如阿拉伯天 文学、数学流入中国科技界,
外来宗教传入中国;中国的火药、
印刷术、 历法、数学、瓷器、
茶、丝绸、绘画、算 盘等在欧
亚大陆广泛传播,世界文化总体 因此更为灿烂辉煌。
的 冲 突游 与牧 融文 会化 与 农 耕 文 化
——
「 辽 夏 金 元 」
目录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
忧患意识渗透于文化的各个层面。 游牧民族从汉文化中汲取营养。
岳飞《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 灭,驾长车,踏破贺
谢谢聆听!
兰山阙” 。 •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 等被翻译为契 丹文字。孔子 受到朝野上下 的尊崇。唐宋 诗词受到辽人 的喜爱。
西夏:党项族
人把《孝经》 《论语》《孟
子》等翻译成
本族文字。任 中国贤才,读
金国:受影 响最大,学 汉話,通汉 婚,改 汉姓。 仿唐朝科举, 奉儒学为正 宗道统。
中国书籍,用
中国马车,行 中国法令。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

元杂剧及其文化意义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汉族士人文化被游牧民族践踏 得支 离破碎。科举制的中断使 文人进仕堵塞, 他们投身于元 杂剧的创作,使元杂剧迎来 了 他的曙光。
元杂剧的文化意义
谴责黑暗。表达时代悲愤。 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