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育种学-第二章-选择原理与方法2

合集下载

第2章育种原理

第2章育种原理

第2章林木选育技术基础提要进化是生物界的基本特征,现在的物种都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演变过来的。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林木种内存在丰富的变异,且有明显的变异层次,认识变异,发掘变异、研究变异、利用变异是育种工作者的任务。

林木育种研究的对象是群体,而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其所包含的基因种类和各种基因的频率,即群体的遗传结构。

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等因素都影响到群体遗传平衡,使群体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这些因素是促进生物进化的原因,也影响到遗传改良工作。

林木群体的经济性状,多数属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是连续变异的性状,易受环境的影响,通常需借助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林木育种关键的两个侧面。

选择贯彻了整个育种过程,没有选择就不可能创育新的优良繁殖材料。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各遗传参数的概念和估算、选择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2.1物种和生物进化林木育种的主要任务是人工选育和繁殖林木优良繁殖材料和品种。

那么,什么是物种,在自然界繁多的物种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在种以内是如何分类的,林木育种应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本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2.1.1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物种(species)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任何生物在分类学上都属于一个物种。

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长河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物种的稳定性绝对化了。

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 Linne 1707~1778)认为,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同种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而不同种间杂交则不育。

他也曾认为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在他一生中观察到种内存在大量变异的事实后,直到他晚年才在《自然系统》一书的最后一版中删去了物种不变的主张。

关于生物进化(evolution)的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J.B. Lamarck)提出的。

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较高级发展的趋向;生物对环境有巨大的适应能力;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孤独的天才——孟德尔
格 雷 戈 尔 ·孟 德 尔 , 天 主 神 父 。 1856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 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为《植 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 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00年 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 视,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时代背景
18世纪杂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杂交能否产生新种
19世纪动、植物的杂交研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①生产的目的,即为了提高农作物的量和培养观赏植物新品种。
②理论研究的目的,即以杂交试验为手段来探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的奥秘。
虽然目的不同,但结果相似,即在杂交试验中,人们观察到杂种性状的 一致性和杂养后代性状的多态性等遗传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规则 的遗传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未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所以,探讨生 物性状的遗传问题就成为19世纪生物学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豌豆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亲本,杂交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P
×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
F1:表示杂种第一代;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
受精产生后代。
F2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 成的的生物个体称为杂种二代。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等位基因
(一)不完全显性现象 (1)镶嵌型显性 指显性现象来自两个亲本,两个亲本的基因作用,可以在 不同部位分别表示出非等量的显性。 (2)中间型 指F1的表型是两个亲本的相对性状的综合,看不到完全的 显性和完全的隐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选择育种的原理

选择育种的原理

选择育种的原理
育种的原理基于遗传学和选择的原理。

遗传学研究了物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而选择则是指在自然或人工环境下,对有利特征进行筛选和繁殖,以达到改良品种或培育新品种的目的。

育种的过程通常分为两个步骤:选择和杂交。

在选择过程中,根据所需的特定性状或特征,从一个物种的自然种群或一组育种材料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品系,这些个体被认为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通过筛选,可以获得特定性状更加突出的育种材料,进一步用于杂交。

在杂交过程中,将具有不同有利性状的个体进行交配,目的是将两个亲本的有利性状结合起来,获得优良的特性。

杂交可以通过自交、异交或者杂交两者结合进行。

杂交还可以根据所需的特性,进行不同程度的亲本选择。

选择和杂交是育种中的关键步骤,通过不断重复这两个步骤,可以逐渐改良植物或动物的性状,培育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品种。

不同的育种技术和方法,如重组DNA技术、基因编辑
技术等,可以加快育种的进程,进一步改进物种的性状。

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选择的原理与方法
目的:区分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 。 原则:当一个显性表现型个体的双亲之一或其后代之一 为纯合隐性个体时,.htm
测交的检验概率
在测交后代中观测到至少一个隐性纯合子表 型的概率,称为测交的检验概率 测交实验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
/jcyzx/index.htm
质量性状选择及效应
基本工作:依据对群体的表型分析、系谱分析
和测交实验对特定基因型的判别。
效应:选择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增加群体
中有利基因的.htm
第一节 选择相关概念
自然选择 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自然界对物种的选择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作 用:在生物进化中起主导作用,自然环境条件控 制着变异发展的方向,导致适应性状的产生 人工选择 指在动植物育种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 家养动植物进行的有目的性的选择作用。 作 用:进化的方向由适应自然环境条件转向有利于 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畜产品。控制进化方向的是人的意 愿。
2 p0 q0 .htm
则经过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a的频率为:
p q 1
p0 q0 q0 q1 2 p0 2 p0 q0 1 q0 q0 q1 q2 1 q1 1 2q0
jpksicaueducnjcyzxindexhtm多胎家畜测交所需最少配偶数和子女数所需最少配偶数全部为显性表型个体的最少子女数测交类型p005p001p005p001与隐性纯合子个体交配共11个共16个与另一头已知为杂合子公畜的为经选择的女儿交配10每头母畜10每头母畜与未经选择的女儿交配10每头母畜10每头母畜对于与未经选择的女儿交配
q0 qt t 59 代;如果家畜的世代间隔较长, q0 qt
则所需时间非常长。可见选择进展非常缓慢。 故单纯靠表型淘汰隐性个.htm

21选种讲解

21选种讲解
此法优点是配种,产仔时间一致,而且同一个场 内各公牛后代的饲养管理条件相同,比较时误差 较小。
4、同胞选择
同胞测定: 指根据一个个体的兄弟姐妹的平均 表型值来确定该个体的种用价值
1.全同胞测定: 利用全同胞的平均表型值作为被 评定种畜的选种依据
2.半同胞测定 : 一般利用同父异母半同胞的平 均表型值来作为被评定种畜的选种依据
体质外貌是进行畜禽选种的直观依据,是畜禽选 种不可忽视的依据之一。
1、体质类型及特点
体质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身体素质,是畜禽个体的 外部形态、生理机能和经济特性的综合表现。主要 指与一定生理机能和经济特性相适应的身体结构状 况,也就是毛、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和内脏等 各部分组织在整个有机体结构中的相应关系。
h = 2 ( FS )
0.5nh2 1 (n 1)0.5h2
h = 2 ( HS )
粗糙疏松型
特点:皮厚毛粗,肌肉无力,易疲
劳,骨骼粗大,神经反应迟钝,繁 殖力和适应性差。
结实型
特点:外形健壮结实,体驱各部协调匀称,体质结实;
骨骼坚实而不粗,皮紧而有弹性,肌肉发达而不肥胖, 生产性能好、抗病力强。是种畜的理想体质。
2、外貌鉴定
(1)外形 外形是指畜禽的外表形态 ,外形能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部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状 况。
在育成的优良品种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某些质量性状也可 能育成新品种(红白花牛、无角美利奴羊)
选育有益突变也能培育新品种(Booroola羊)
在育成的优良品种中,选择可以改变生产性能方向(大约 克夏猪)
一、选种的原理
(一)质量性状的选择
根据基因型来选择:
1.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对隐性基因的选择也就是对显性基因的淘汰。

动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动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3
动物个体间差异的测定
利用本身记录: 受每个动物的亲本及时间和环境的影响。
利用后代记录: 受环境时间及配种制度的影响。 (图示如下)
4
影响动物育种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气候、 土壤、 植被结构
直接对动物的影响: 温度 间接对动物的影响: 饲料原料的种类和品质, 经常取决于以下因素:
1. 降雨量 (饲料产量) 2. 温度 (生长季节) 3. 土壤比例 4. 植被结构
39
育种方法
– 选择育种:
– 利用固有品种内存在的变异进行选种、选 配,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 杂交育种:
– 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群进行杂交,创 造新的变异,并通过育种手段把这些变异 固定下来,从而形成新的品种。
40
育种方法
– 诱变育种:
– 通过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对生殖细胞和受精 卵处理产生新的突变,通过育种措施定向选 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5
1.3.2 高新技术基础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DNA芯片等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杂种形成的基因表达 及调控规律;
–比较杂交后代及其亲本之间基因表达的时空特性,阐明 在杂交优势利用中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分子遗传 学基础;
–分析杂交群体各遗传座位内和座位间的各种互作方式、 遗传效应及其与杂种优势的表达关系;
目录
1. 动物育种的发展概况 1.1 概要 1.2 动物育种历史 1.3 动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2. 动物育种专题 2.1 动物新品种的培育 2.2 动物转基因技术 2.3 畜禽抗病育种 2.4 畜禽生物反应器 2.5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
1
1.1 概 要
什么是动物育种? 在动物生产中动物育种的任务是什么? 影响动物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动物育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畜牧兽医]第二章 家禽育种

[畜牧兽医]第二章 家禽育种

大、最先进的农牧联合体。公司目前针对中国的气候特点和饲养条件推出了
巴波娜褐(褐羽-褐壳蛋)、巴波娜黄(黄羽-褐壳蛋)、巴波娜黑康(黑
羽)、巴波娜粉四个配套系。
(2)卡比尔国际育种公司 该公司是以色列与意大利合资的家禽育种
公司,拥有以色列卡比尔公司庞大的基因库,上世纪70年代,卡比尔公司曾
向中国提供了隐性白、安卡红等祖代肉种鸡。目前卡比尔国际育种公司主要
类型 快大型优质鸡 中速型优质鸡 慢速型优质鸡
优质肉鸡类型
饲养期 60日龄前 60-90日龄 90日龄后
出栏体重(kg) l.30~150 150~2.00 1.10~1.50
3、世界家禽育种公司
EW集团(罗曼、安伟捷)
蛋鸡、肉鸡品种
荷兰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
蛋鸡品种
美国泰森集团旗下的科宝公司 肉鸡品种
二、肉用性状
(一)体重与增重 1、生长曲线 2、体重和增重的遗传力 3、早期体重和增重的相关 4、早期体重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二)屠体性能 1、屠宰率 2、屠体的化学成分 3、屠体缺陷 4、腹脂率
(三)体型与骨骼发育
三、生理性状
(一) 饲料转化率 (二)生活力 (三)受精率和孵化率
四、伴性性状
常用的伴性性状: ➢ 金色羽(s)与银色羽(S); ➢ 快羽(k)和慢羽(K); ➢ 芦花(B)与非芦花(b); ➢ 隐性矮小型(dw)性状。
(2)海波罗家禽育种公司
主要从事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育种。
三、美国泰森集团
公司位于美国阿肯萨州,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鸡肉、牛肉供应商及生产
商。2004年泰森集团销售额达264亿元,在全球21个国家有300家工厂和办事处,
其产业工人达到11万多。

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育种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育种筛选方法微生物育种原理和方法一、微生物育种原理方法:突变、体内重组体外重组(基因工程)1、从自然界中获得新菌种微生物资源分布:土壤、水、空气、动植物及其腐败残骸都是微生物的主要栖居和生长繁殖场所2、分离微生物新种的步骤 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等步骤3、典型的微生物采样和筛选方法生物进化过程中微生物形成完善的代谢调节机制不会有代谢产物的积累解除或突破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控制目的产物积累微生物育种的目的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菌株为野生型菌株。

往往低产甚至不产所需的产物,只有经过进一步的人工改造才能真正用于工业生产二、诱变育种方法1、物理诱变:紫外线2、化学诱变:5-溴尿密啶1)紫外线诱变机理:造成DNA链的断裂,或使DNA分子内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2)诱变过程中需要注意光复活作用:微生物等生物的细胞内存在光复活酶,光复活酶识别胸腺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此时的光复活酶没有活性),可见光光能(300-500nm)激活光复活打开二聚体,将DNA复原。

暗修复:细胞内还存在另一种修复体系,它不需要光激活,可修复由紫外线、γ射线和烷化剂等对DNA造成的损伤。

暗修复体系有四种酶参与反应。

紫外诱变的特点:方便、诱变效果很好的常用诱变剂由此说明紫外线照射引起微生物突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紫外线引起DNA结构的改变仅仅使微生物,于亚稳定状态,点亚稳定到稳定的突变体的形成需要“定时间和过程,所以在实际诱变工作中要采取某些措施避免以上的修复作用,要注意避光或加入某些物质,提高突变的频率。

因此,用紫外线进行诱变时,照射或分离均应在红光下进行。

3)化学诱变剂诱变机理:5-溴尿嘧啶诱变——碱基类似物机理:与碱基的结构类似,在DNA复制时,它们可以被错误地掺入DNA,引起诱变效应注意的参数:参数:浓度、时间、缓冲液三、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如下:1)出发菌株的选择A、一是考虑出发菌株是否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能力或潜力,即菌株是否具有产生特定代谢产物的催化酶系的基因。

动物育种学-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

动物育种学-第二章-数量遗传学基础
d=+a或-a,不完全显性时介于这两者之间,超显
性时在这一范围之外,如图2.2所示。
基 因 型 A2A2
A1A2
A1A1
基因型值 -a
0d
+a
图2.2 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基因型值示意图
编辑ppt
如果是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A1和A2
的频率分别为 p 和 q ,那么群体的平均基因型
值( )和基因型值方差( V G )为:
1 4
1 2A 21 4D 21 4A 2 A1 1 6D 2 D 8 1A 2 D
1 2
0
14A2 116A2 A
1 4
0 81A2 614A2A
1 8
1 16
1 4A 2 1 16 D 2 1 16 A 2 A 2 15D 26 D 6 14 A 2 D
1 4
0
12A2 14A2A
阈性状(threshold trait):表现型呈非连续变异,
与质量性状类似,但不是由单基因决定,性状具有 一个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遗传基础是多基因控 制的,与数量性状类似。
数量性状的特征
区分性状的依据:
性状是描述性的,还是可以度量的; 性状是呈间断性分布,还是连续性分布; 性状的表现是否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单基因还是多基因。
0
1 4
表兄妹(父系) 1 0 1
4
8
双重表兄妹 1 1 1 1
4
4 44
亲子(父系) 1 0
1 2

祖孙(父系)
1 2
叔侄(父系) 1
2
0
1 1
4
0
41 4
一般情况 Φ Φ'

选择育种原理和方法

选择育种原理和方法

选择育种原理和方法第一节人工选择的特点和选择类型1、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和联系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3个主要因素,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达尔文将选择分为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和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自然选择是自然条件对生物(包括森林树木)的选择. 把一切不利于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一切对生物本身有利的变异。

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从混杂的群体中挑选符合要求的个体或类型。

优树选择、种源选择等选择育种都属于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联系:人工选择的个体要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所以必须接受自然选择的检验,只有能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群体或个体,才能在生产上推广,因此人工选择应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利用自然选择创造的条件。

如要选择耐寒品种,应该到该品种分布的北界区选择,因为那里不适应的个体早已被自然选择淘汰。

人工选择的结果会使群体遗传基础变窄,是基因资源丢失,造成不良后果。

如农作物今天已看到了不良后果。

因此在进行书目选择时,要注意有计划的选择和保存群体中有代表性的类型。

在选择育种过程中不断补充新的育种材料,使育种群体遗传基础不致因选择而迅速窄化。

2、选择类型对群体进行选择(自然和人工选择)一般可分三种类型:(1)稳定性选择稳定性选择是有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不变,变异系数减小或不变。

自然选择一般属这种类型。

一个树木群体的繁殖性能,在自然选择作用下,整体上来说都有稳定在某一水平上的趋势,各种形状在上、下代之间都围绕着具有特定遗传的平均数而稳定下来。

选择的结果淘汰了远离平均数的个体,使群体的变异减小。

(2) 定向性选择是对表型分布的某一极端个体进行选择。

选择结果使群体遗传组成定向变化。

人工选择一般属于定向性选择。

人们所追求的是某一方向的反应,如提高速生性,增强抗病性等。

(3) 多向性选择多向性选择是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进行的选择,是不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选择与遗传改良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选择与遗传改良

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选择与遗传改良动物饲养学是研究动物饲养管理和生产的学科,其中育种选择与遗传改良是优化动物品种和改进遗传特性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动物饲养学中的育种选择和遗传改良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一、育种选择的原理与方法1.1 遗传变异的基础育种选择的前提是动物种群存在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在遗传性状上的差异,它存在于种群的基因组中。

种群中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等因素。

1.2 选择繁殖对象在动物育种选择中,选择繁殖对象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个体的遗传基础和表型特征进行评估和筛选,确定具备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作为繁殖的对象。

常用的选择指标包括生产性能、繁殖力、抗病能力、体型结构等。

1.3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通过诱发或发现个体之间的突变,进而选择和繁殖具有突变基因的个体,以达到改善遗传性状的目的。

突变可通过物理、化学或遗传手段诱发。

1.4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两个或多个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进行组合繁殖的育种方式。

通过杂交,可以产生一代个体,其遗传组合超过亲本自身的遗传变异范围,从而具备更佳的经济性状和适应性。

1.5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长期的选择和繁殖,逐渐改良种群的遗传特性。

选择的方式包括家族选择、族群选择和个体选择等。

选择育种需要依赖于遗传评估和选择指标的建立。

二、遗传改良的原理与方法2.1 基因组选择基因组选择是指利用基因组信息,结合遗传测定技术和分子标记,对个体的遗传背景和性状进行评估和筛选。

基因组选择可以全面评估个体的遗传特性,提高育种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

2.2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在动物的基因组中直接操作,通过删改、替换或插入基因,实现对遗传特性的精准调控和改良。

这种技术有助于快速获得具备优良特性的个体,从而加速遗传改良的进程。

2.3 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人工授精技术是将精子和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再移植到母体中,实现特定亲本的交配组合。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有效地进行精确的育种选择和遗传改良。

动物育种学

动物育种学
(一)淘汰部分显性类型的随机交配群体

淘汰率:淘汰个数在与其相同类型个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留种率:留种个数在与其相同类型个数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二)淘汰部分隐性类型的随机交配群体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三)淘汰全部隐性类型的随机交配群体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二、数量性状的选择
例:一代全同胞交配后的后代的F的计算。

解:第一步:找出共同祖先(双亲的共同祖先),C、D 因为C和D 为非近交个体,因此FC= FD=0 第二步:找通径 当C为共祖时,A←C→B, N=2 当D为共祖时,A←D→B, N=2 第三步:计算 1 ( 2 1) 1 ( 2 1) Fx ( ) (1 FC ) ( ) (1 FD ) 2 2 1 0.25 4

P=A+D+I+E
表型值=加性效应值+显性效应值+上位效应值 +环境效应值
第三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选择差(S) :被选留个体均数与群体均数之差,亦即被选留 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选择反应(R) :子代与亲代均数之差。代表了被选留种畜 所具有的遗传优势。 间接选择反应:指由于对X性状选择而使与X性状有遗传相 关的y性状在一代里所生的变化,就叫做y性状的间接选择 反应。 世代间隔:一代与一代之间相隔的时间,即后代出生时双 亲的平均年龄。
第六章 个体选配

亲缘系数:是指两个个体(同一性状)育种值 之间的相关。
RSD
1 N ( 2 ) (1 FA ) (1 FS )(1 FD )

例:根据如图所示的结构式系谱,计算A和B的亲 缘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代间隔对遗传进展的影响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实施早期选种措施 ━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或尚未完 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 在家畜个体尚未表现生产性状 成性状的表现时,实施的辅助选择措施。 成性状的表现时,实施的辅助选择措施。 标记辅助选择的目的之一是实现早期选种 缩短世代间隔。 ,缩短世代间隔。
对哪些性状实施间接选择,要视具体情况, 对哪些性状实施间接选择,要视具体情况, 经过遗传分析而定。 经过遗传分析而定。
MAS将为家畜遗传改良提供 将为家畜遗传改良提供 更美好的前景!!! 更美好的前景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概念:拟做种用的后备种畜出生时、 概念:拟做种用的后备种畜出生时、 其父母双亲的平均年龄 效应: 效应:与遗传进展成反比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
尽可能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 ━由于遗传评定,使种畜耽搁了一些时间,因 由于遗传评定,使种畜耽搁了一些时间, 由于遗传评定 此种畜使用时应尽可能缩短使用期限; 此种畜使用时应尽可能缩短使用期限; 挑选世代间隔较短的选种方法 ━例如:猪繁殖率高,大部分生产性状的表现 例如:猪繁殖率高, 例如 不受性别限制, 不受性别限制,因此猪遗传评定一般不使用 耗时长的后裔测定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实施特殊的育种措施, 实施特殊的育种措施,改善留种率
适当延长种畜的使用年限; 适当延长种畜的使用年限; 种畜的使用年限 采取措施提高母畜每年提供的后代数; 采取措施提高母畜每年提供的后代数; 减小母畜的胎间距; 减小母畜的胎间距; 降低后备种畜在育成期的损失; 降低后备种畜在育成期的损失;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选择强度
建立规模足够大的育种群
━强调种畜场间、地区间的联合育种,实施统 强调种畜场间、地区间的联合育种, 强调种畜场间 一的育种方案和种畜遗传评定; 一的育种方案和种畜遗传评定
扩大生产性能测定的规模
━在育种群中,应对所有正常的后备种畜进行 在育种群中, 在育种群中 严格的生产性能测定, 严格的生产性能测定,以保证得到理想的留 种率; 种率;
估计育种值的可靠性取决于
可利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统计分析方法
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的育种措施
扩大可利用的数据规模
━数据规模越大,育种值估计的精确度越高。 数据规模越大,育种值估计的精确度越高。 数据规模越大 对于遗传力偏低的性状尤为重要; 对于遗传力偏低的性状尤为重要;
选用更科学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用BLUP法对大规模不均衡资料分析时,可获 用BLUP法对大规模不均衡资料分析时, 法对大规模不均衡资料分析时 得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 得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即育种值估计具有 更高的精确性。 更高的精确性。
提高选择准确性的育种措施
家畜的经济性状多是数量性状 ━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 ━受多个基因的作用 受多个基因的作用 ━一般不能对单个基因进行分析 一般不能对单个基因进行分析
对种畜按其估计育种值选择
提高选择准确性的育种措施
个体的育种值不能直接测量 需要使用有亲属关系 亲属关系的 需要使用有亲属关系的表型记录 通过统计学方法,估计个体育种值 通过统计学方法,估计个体育种值
纯种选育畜群内的基本工作
生产性能测定 种畜遗传评定 良种登记制度 应用生物技术
相关选择反应
C∆G 2=b A2 A1 ∆G1
∆G1 :直接选择反应(膘厚) 直接选择反应( 直接选择反应 膘厚)
相关选择反应(瘦肉率) C∆G2 :相关选择反应(瘦肉率)
bA2 A1 :相关选择性状与辅助选择性状间的遗传回归
第三节
数量性状选择原理
-提高种畜选择成效的育种措施
家畜育种的特点
━ 家畜是雌雄异体交配的动物 ━ 大部分畜种的世代间隔长,繁殖率较低 大部分畜种的世代间隔长, ━ 家畜没必要,也不可能象作物那样,不断地 家畜没必要,也不可能象作物那样, 培育新品种 家畜育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的优良品 种系统地选育提高。 种系统地选育提高。
系数; 系数;
相关选择反应公式
辅助性状的选择
辅助选择性状:
─ 一般没有直接经济意义,其价值在于,用 一般没有直接经济意义,其价值在于, 以估测因性别或表现时间较晚或测定难度大 的生产性状。 的生产性状。 ─ 辅助选择性状的类型: 辅助选择性状的类型:
其他相关的生产性状 表征性状及体型外貌性状 生化遗传多态性和血型 分子遗传标记
选择强度的概念
(selection intensity)
∆P
σP
z
p
∆P加性能测定个体数
i=
∆P
σP
z = p
− 1 f ( P) = e σ 2π
( P− P )2 2σ 2
1 e φ (c ) = 2π
c2 − 2
正态分布下的留种率对应的选择强度
辅助性状的选择
辅助选择性状的条件:
性状表现较早,使选种可以缩短世代间隔; 性状表现较早,使选种可以缩短世代间隔; 测定简单易行,可提高测定规模, 测定简单易行,可提高测定规模,从而提高选择 强度; 强度; 遗传力较高, 遗传力较高,选择时可获得较高的育种值估计的 精确性; 精确性; 与生产性状间有很紧密的遗传相关关系
实施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 实施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 提高了优秀种畜的使用率
群体遗传变异的遗传基础
Genetic variation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是选种的基本前提 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是选种的基本前提 群体内遗传变异源于加性遗传标准差 群体内遗传变异源于加性遗传标准差 σ A 性状的加性遗传标准差是群体特异的 性状的加性遗传标准差是群体特异的 群体特异 随着选择措施的实施, 随着选择措施的实施,群体遗传变异度降低 保持选择下的群体遗传变异是重要的育种措 施
影响选择成效的因素
评价纯种选育效率的指标是遗传进展 评价纯种选育效率的指标是遗传进展
影响遗传进展的因素 影响遗传进展的因素 遗传进展
(genetic progress)
遗传进展=
选择强度×遗传变异× 选择准确性 选择强度×遗传变异× 选择准确性 强度 变异 世代间隔 世代间隔
家畜纯种遗传改良措施, 家畜纯种遗传改良措施,就是综合地 优化” “优化”上述四个因素 科学地应用育种技术, 科学地应用育种技术,可以改善四因 素,提高遗传进展
σA σA
保持群体遗传变异度的育种措施
育种群应保持一定规模
━同样的选择强度下,大规模育种群将较长时 同样的选择强度下, 同样的选择强度下 间保持较理想的可利用遗传变异度; 间保持较理想的可利用遗传变异度
育种初始群体应具有足够的遗传变异度
━组建初始群的种公畜应保持尽可能多的血统 组建初始群的种公畜应保持尽可能多的血统 而且相互间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而且相互间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保持群体遗传变异度的育种措施
经常在育种群中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
━ 根据其参数估计值,检测群体中遗传变异度 根据其参数估计值, 的变化,并依此确定下一步的育种措施。 的变化,并依此确定下一步的育种措施
采取适当育种方法提高群体的遗传变异
━ 以各种形式从外群体导入外血,一方面引入 以各种形式从外群体导入外血, 一些最有利的基因; 一些最有利的基因;另一方面可扩大群体内 的遗传变异度。 的遗传变异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