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DOC)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DOC)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DOC)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个人或以上的信息传受过程。

如交谈,书信,小组讨论,大会演讲等。

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不都是自上而下的,可具有不同模式,纵式或横式,要注意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不通的局面。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信息等。

第四章语言交际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

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婚系亦十分重视。

跨文化交际观后感

跨文化交际观后感

跨文化交际观后感看了那部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影片之后,我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且这扇门还五彩斑斓、奇奇怪怪的呢!以前吧,我觉得不同文化就像是不同口味的冰淇淋,各有各的特色,但都在自己的小杯子里互不干扰。

可这片子让我明白,文化这事儿啊,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一个大操场上玩耍,碰撞、交流、互相影响。

影片里那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在交际时的场景,简直是一部部微型喜剧。

比如说,一个西方人的直接表达和一个东方人的含蓄暗示碰到一块儿的时候,那感觉就像两个武林高手在过招,可他们使的招数完全不一样。

西方人的直白就像降龙十八掌,“啪”一下就把想法打出来了;东方人的含蓄呢,像是太极拳,绕着圈子把意思传达出去。

有时候啊,这种差异就会产生特别有趣的误解。

一个西方人可能觉得东方人说话怎么老是云里雾里的,而东方人可能觉得西方人怎么这么莽撞,说话都不拐个弯儿。

还有那些肢体语言的差别,也太逗了。

我看到一个国家的手势在他们自己那儿是友好的象征,可到了另一个国家就成了冒犯的动作。

这就好比你拿着一朵花想表示友好,结果到了另一个地方,人家觉得你拿着的是个“武器”,这误会可就大了。

这让我想到,如果我以后去别的国家旅行或者工作,可得小心我的手脚了,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文化捣蛋鬼”。

而且啊,文化在交际中的体现不仅仅是这些表面的东西。

像对待家庭、对待时间的观念,也是千差万别。

有些文化里,家庭是个超级大的集体,七大姑八大姨的事儿都像是自己的事儿;可在另一些文化里,更强调个人的小家庭。

在时间观念上,有些民族就像精准的时钟,约定好了几点就是几点;而有些民族呢,就比较随性,“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经常出现。

我就想啊,要是这两种时间观念的人一起共事,那得是一场怎样的“时间大战”呢?这部影片还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这就好比我们去别人家里做客,不能把自己家里的规矩强行加给别人。

每个文化都像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有自己的光芒和运行轨迹。

《跨文化交际学导论》笔记:电子版

《跨文化交际学导论》笔记:电子版

《跨文化交际学导论》笔记:电子版跨文化交际学导论笔记:电子版1. 引言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间如何交流和相互影响的学科。

本课程将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研究方法。

2.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

这包括语言、非语言以及文化价值观的交流和传递。

3.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

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似性有助于构建互相理解、尊重和合作的关系。

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一种竞争优势。

4.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很多障碍需要克服。

语言障碍、不同的非语言行为、文化偏见和误解都可能导致交际不畅或冲突。

理解这些障碍并学会应对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5. 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些常用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交际效果。

包括积极倾听、了解文化差异、避免偏见和刻板印象、以及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观点。

6.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来探索和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际现象。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实地观察是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际模式和影响因素。

7. 结论跨文化交际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工具和方法。

通过研究跨文化交际,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促进文化间的理解与合作。

以上是《跨文化交际学导论》的一些笔记。

希望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

跨文化交际笔记

跨文化交际笔记

狭义的交际: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或非语言手段进行沟通。

若接受的信息恰好与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那么信息传递就算成功。

交际与其他社会文化现象紧密相连,受文化、心理因素控制。

三、理解文化1. 什么是文化Culture和文化的词源Culture 源于拉丁文:耕耘,种植→照料家庭、培养道德和心智→精神观念Culture的亚洲传播始于日本,指不用权利或刑法,依靠文德进行教化。

2.文化定义“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泰勒《原始文化》3.文化的形式与多重性(1)文化形式:各种文化的各种表现形态。

如见面礼仪等。

(2)文化多重性:用来描述在大社会文化下仍然保留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身份的群体。

如美国开设的印度瑜伽课和中文书法课等。

(3)亚文化:在某一包容广泛的文化或社会中,表现出足以区别于其他人的行为模式特征的一定的民族、地域、经济或社会的群体。

如中国的各少数民族、不同省市或地域形成的文化。

(4)文化间的相互影响(5)文化敏感与文化距离(6)文化休克: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所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4.交际与文化交际带有文化色彩文化和交际不可分。

因为不仅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主次关系、说话内容和先后顺序等是由文化决定的,文化还有助于人们如何将信息编码、如何赋予信息以意义、以及是否可以发出、接受、解释各种信息的条件和环境。

所以,文化是交际的基础,有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交际实践。

5.跨文化交际(1)交际失误与交际失败不能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从而出现不恰当的言行,造成一定的文化冲突。

交际失误为语法失误和语用失误。

(2)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于美国兴起,80年代传入我国。

推动跨文化交际发展的主要因素:交通技术,电子传媒,经济全球化,移民形式多样化跨文化交际的多学科性和多层面性A 多学科性: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等B 多层面性:外交,外贸,团体文化艺术交流重要性:国际意识(文化共生),国内意识,学科意识,个人意识(预见问题;文化比较,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指导实践)跨文化交际元素:认知要素:“个体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进行选择、评估和组织的过程。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2)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2)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2)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帮助我理解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多种文化之间进行交流。

这本书深入提出并分析了跨文化交流的许多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个文化的文化背景所对通信过程产生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流中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在不同文化中,通信方式会有所不同,这本书的作者表明,要恰当地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感受,就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

书中还涵盖了口头交流、书面交流、非语言表达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多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理论,如民族、地域、宗教等背景下的沟通交流,以及国家间文化交流的现状和潜在影响。

总而言之,《跨文化交际学》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籍,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多种文化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多样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给我们提供借鉴,如何更好地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阅读笔记一、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概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进行交流、沟通以及相互理解的学科。

它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并探究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流行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有几个核心概念是我们需要掌握的。

首先是“文化”,它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有的语言、艺术、信仰、习俗、传统等行为模式和思想观念的集合。

其次是“交际”,它是指人们通过语言、符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

而“跨文化交际”则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进行信息交换和文化理解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特点包括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世界上存在众多不同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这使得跨文化交际呈现出多样性。

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和误解,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复杂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会在交流中调整自己的交流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包括语言、习俗、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交际能力、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意识等方面。

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和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内涵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学科。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我对其中的定义与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语言、符号等交流工具进行信息、情感、观点等的交换过程。

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读书笔记

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胡文仲教授于1998在北京编写的。

胡文仲,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

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文学科组成员。

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会长。

由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他共出版了专著6部,教材4部,编著10部,译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一直享有盛名。

早在80年代初期胡文仲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在国外的生活学习使他更加明白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性。

回国后他也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但随着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胡文仲发现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研究比较少,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

因此,他开始编写《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例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普及跨文化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向导。

首先,对本书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被作者概括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为跨文化交际进行定义及对跨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对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及其成就做了详尽的描述。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是作者对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征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被作者依次分为了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在这几章中,胡文仲教授对每一个过程的作用和特征都通过举例做了说明。

第四部分(第十章)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价值观。

最新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最新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读完《跨文化交际》这本书,我真的是感慨万千,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平时和朋友们聊天,偶尔会聊到文化差异和交际冲突,但从来没像这次这么系统、这么深入地了解过。

这本书简直像是一本秘籍,帮我打开了跨文化交际的大门,让我对那些因为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小误会、小尴尬有了全新的认识。

你知道吗,书里提到的那个“高低语境文化”的概念,真是让我眼前一亮。

简单来说,就是有的文化喜欢直来直去,有啥说啥,比如咱们常见的西方文化;而有的文化呢,就比较含蓄,喜欢拐弯抹角,话里有话,典型的就像东亚文化。

一开始读到这里,我还想,这不就是说咱们中国人嘛,讲话爱绕弯子,结果一看例子,嘿,日本人、韩国人也是这样。

想想平时和外国朋友聊天,有时候我说个啥,他们一脸懵,估摸着就是我没把话说得太直接,他们没get到我的点。

再说说那个“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

书里头说,西方社会比较看重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咱们这边呢,更注重集体,讲的是团结合作。

这让我想起来,以前看美剧,里面的人老是强调“我是我,我是独立的个体”,而我们呢,常常听到的是“大家一起努力,团结就是力量”。

现在想想,这两种观念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文化的不同,让大家在面对问题时,思考的出发点和解决办法都不一样。

最逗的是,书里还提到了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比如说,微笑吧,在咱们这儿,微笑往往表示友好、高兴;但在有些文化里,比如日本,微笑有时候还可能表示尴尬、不知所措。

还有手势,我之前看网上说,有个英国人到意大利去,比了个“OK”的手势,结果把意大利人给惹毛了,因为他不知道,在意大利,那个手势跟“滚蛋”差不多是一个意思。

哈哈,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但也让我意识到,交际不只是说话,那些无声的动作、表情,也都是在传递信息。

读到后面,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跨文化交际的“适应”和“融入”。

书里头说,到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咱们都会经历一个从“震惊”到“适应”再到“融入”的过程。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本非常有益的书,它教授了我们如何加强和运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本书开篇先立论,通过论述、参考、分析和总结,详细说明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书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四个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背景,行为表达,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在详细阐释这些主要内容的同时,书中还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改进建议,帮助我们运用到实践中。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很多跨文化交际的常用技巧,比如增强自身文化意识,归纳与分析文化间的差异,表达和接收信息的正确方式,如何解决文化间的冲突,书中还提出了“全球性教育”的理念,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着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收获很多,我认识到了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知道了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时,我们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知道了如何克服文化差异。

这本书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告诉我们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多么重要,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时代。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1. 我读完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这本书后,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新大门。

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跨文化交际不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混在一起吗?我跟同桌说:“你说不同国家的人交流,是不是就像我吃甜粽子,你却只爱咸粽子,可咱们还得坐一块儿分享美食?”有次我去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看到外国小伙伴对我们的书法好奇得眼睛放光,我才明白,这就是文化在“交朋友”呢。

2. 祖晓梅老师书里提到文化差异可大了。

我就想,这是不是像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差别?男生爱踢球,大喊大叫满操场跑。

女生呢,喜欢安静地画画。

我问班长:“你说让男生陪女生画画,女生陪男生踢球,是不是就像让美国人过春节,中国人过感恩节一样难?”上次学校组织文化周,让我们互相体验不同兴趣小组,那场景啊,就像书里说的文化碰撞,有趣又有点小混乱。

3. 书里讲语言在跨文化交际里可重要了。

我就纳闷儿,这语言不就是不同的“魔法咒语”吗?我跟外教聊天,我讲的英语磕磕巴巴,外教说的中文也怪怪的。

我忍不住说:“您这中文像刚学走路的小娃娃,我这英语像没头的苍蝇。

”就像我去旅游,到了地方语言不通,比划半天对方也不懂,那时候才知道,能好好说话多重要,这跨文化交际没语言这把“钥匙”可不行。

4. 我看到书里说文化习俗的部分,脑袋里就像有个小鼓在敲。

我问妈妈:“外国人见面亲脸颊,我们见面握手,这是不是就像白天鹅和黑天鹅,看着不一样,其实都很美?”记得有外国朋友来家里做客,他们对我们用筷子吃饭好奇极了,我教他们,就像传播一个神秘的文化宝藏,大家嘻嘻哈哈,这就是跨文化交际的乐趣吧。

5. 祖晓梅在书里提到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我就着急地想,这误解了可咋整?我跟小组同学讨论:“要是把外国的礼貌当成了热情过度,是不是就像把猫当成了老虎,吓一跳还闹笑话?”上次我送外国同学一个小礼物,包装很简单,他好像有点失望。

后来我才知道,在他们那儿包装也很重要。

这就告诉我们,跨文化交际得多了解对方啊。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篇一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最近读了祖晓梅老师的《跨文化交际》,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你说这跨文化交际,咋就这么复杂又迷人呢?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就是简单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呗,但我觉得远远不止如此。

就像书里说的那些例子,不同国家的人对时间的观念都大不一样。

咱中国人可能觉得准时很重要,可有些国家的人也许就觉得随性一点没啥大不了。

这让我想到我之前认识的一个外国朋友,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我早早到了,他却迟到了好久。

当时我心里那个气呀,觉得这人咋这么不靠谱。

但后来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可能是文化差异在作祟,也许在他的文化里,时间没那么严格。

再说饮食习惯,那差别更是大了去了。

咱们中国人吃饭爱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可有些国家的人喜欢安静地独自享用美食。

我就在想,这要是让一个习惯热闹的中国人去到那种安静的餐厅,不得憋出病来?不过呢,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跨文化交际是不是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说因为不了解对方的文化,造成了误会,甚至影响到了友谊或者合作。

这可咋办?也许我们得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避免这些问题。

但话说回来,这跨文化交际也有它超级棒的一面啊!它能让我们开阔眼界,体验到各种新奇的事物。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多刺激,多有趣!总之,读了祖晓梅老师的这本书,我觉得跨文化交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以后怎么能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篇二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后感哇塞,读完祖晓梅老师的《跨文化交际》,我这脑袋里简直像炸开了锅!你说这世界咋就这么神奇呢?不同的文化,就像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拼图块,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超级复杂又超级迷人的画卷。

书里提到的那些跨文化的故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比如说礼仪方面,有的国家见面要拥抱亲吻,咱中国人可能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甚至会觉得有点太过亲密了。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一个外国友人上来就要拥抱我,我当时都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这啥情况呀?”还有语言表达,不同文化的幽默方式那可真是天差地别。

跨文化交际 祖晓梅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 祖晓梅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读书笔记2019.8.141、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课程内容应该涵盖:1)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语言学描述2)作为语言的汉语要素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及其综合教学3)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技能教学:听力、口语、阅读、协助机器综合教学4)语言教学原理、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与沿革、当今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势5)汉语的本质特点与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法:历史、现状与创新6)汉语教材的编写、选用与灵活处理7)语言测试原理及汉语成绩测试试卷设计与分析8)汉语课堂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教材特点1)力求理论联系实际2)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思考题、讨论题、调查问卷、教学方法3)注重学习者个人体验:教学讨论、试验实践、批判性阅读能力4)适应不同专业方向学位攻读者教材系列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要素教学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技能教学3)跨文化交际4)第二语言习得5)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6)中华文化与传播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第一节跨文化交际一、本节学习重点1、讨论重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2、跨文化交际学的历史、理论基础、内容和研究方法3、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关系二、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因素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三、跨文化交际的定义1、跨文化交际是指那些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流动性的和象征性的过程,涉及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意义归因3、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4、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符号性交流的过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在交互的情境中给不同的个体创造共享的意义。

四、跨文化交际定义的几个重点1、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是一种动态过程4、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其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美国社会语言学家Tannen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五、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际:非语言、双向、互动vs大众传媒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深层文化、行为方式、习俗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well-meaning clash)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文化休克、焦虑管理理论)6、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收获第二节跨文化交际学一、定义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指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与“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文化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平行研究和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研究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如何交往的,特别是面对面的交往。

跨文化交际笔记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

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本学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一下三点:一、如何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二、如何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三、如何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这时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便起了大用!我总结了一下中西方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在客观主体方面,西方人向外探索客观世界,强调真善美、爱智,注重理性科学,注重求异,科学和逻辑发现。

中国人向内探索个人世界,强调真善美、崇善,注重情感、伦理,注重求同,经验、感情。

二、在处理问题方面,西方人采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中国人采取不可中直取,只可曲终求的态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

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三、在发表个人看法时,西方人直言、直去,中国人谨言、拐弯。

四、在民族性格方面,西方人偏重功利,好走极端,与其他民族存在斗争,强调以力争天下。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在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不同文化间交流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对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在交流中我学会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观点和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因此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都可能存在差异。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的观点和习惯,并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冲突和误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在课堂上我学会了如何适应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不同文化间的人们在交流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语气和表达方式。

我们要学会适应和理解这些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同时,我也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案例分析,锻炼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课程还教会了我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等问题。

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灵活运用语言、体谅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寻求共同点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方法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帮助我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最后,在课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不同文化的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和利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文化的人们对时间的概念比较强烈,注重按时完成任务和遵守约定;而另一些文化的人们则对时间相对较为灵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把握时机和节奏,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意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种必备的技能。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和应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笔记一、引言跨文化交际学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和相互理解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本文将介绍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理论框架。

二、跨文化交际学的定义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和相互理解。

跨文化交际学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互动的顺利进行。

三、跨文化交际学的重要性1.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跨文化交际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2. 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效果: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规则和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沟通的效果。

3. 增进国际合作和发展:跨文化交际学对于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框架1. 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它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类和比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习惯。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包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和理解。

3. 语言和交际行为理论:语言和交际行为理论研究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的符号和意义等。

五、跨文化交际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语言障碍: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应加强语言学习和提高语言能力。

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应加强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观念冲突,应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并寻求共同点。

六、结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跨文化环境中的挑战,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

《翻译世界》读书笔记:跨文化交流

《翻译世界》读书笔记:跨文化交流

《翻译世界》读书笔记:跨文化交流这本书从翻译的角度入手,探讨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战和重要性。

通过对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本文将针对书中的核心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

1.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跨文化交流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

首先,语言的差异使得交流变得更加困难,语言的习惯用法、隐喻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都会对交流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文化认知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文化中包含着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此外,还有非语言交流,如肢体语言、礼仪规范等,也需要在跨文化交流中加以考虑。

2. 理解语言差异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流中,理解语言差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习俗和思维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应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意思传达,而不仅仅是字面的翻译。

作者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语言差异,如对时间观念的理解、社交礼仪和礼貌用语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和适应,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3. 尊重文化多样性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尊重文化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文化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和价值观,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文化冲突的案例,如在商务谈判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通过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我们可以避免这些冲突,建立良好的跨文化合作关系。

4. 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们需要提高相应的能力。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实用的策略。

首先,学习目标文化的语言和习俗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目标文化。

其次,积极倾听和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以避免误解。

最后,保持开放和敏感的心态,积极学习和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结起来,跨文化交流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对于我们拓展视野、增进理解和促进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商务交际读书笔记

跨文化商务交际读书笔记

跨文化商务交际读书笔记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保证跨文化商务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时间、场合、气氛的。

不同,常常需要采取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策略和技巧以推进商务交际成功进行。

着重探讨语用预设和模糊限制语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有效的语用策略,并分析它们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的语用功能。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不同文化冲突影响跨文化商务交流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加强跨文化交流的理论研究、改进外语外贸等涉外专业的教学,进而提高我国涉外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水平,增强我国对外商务交流的能力,对于落实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我国涉外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观后感

跨文化交际观后感

跨文化交际观后感《跨文化交际观后感》在观看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后,我的内心是颇为感慨的。

看到里面介绍不同国家的人在见面礼仪上的差异时,我感觉特别新奇。

例如法国人见面行贴面礼,这和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握手礼截然不同。

当时就想到,要是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在与法国人交往时贸然伸出手,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有些突兀吧。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影片里有个中国商人去阿拉伯国家做生意的场景。

他带着自己的商务团队,在初次见面交谈中,没有太注意到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禁忌。

在交流过程中提到了一些与他们宗教习俗相悖的内容,当时整个氛围都变得很尴尬。

那个场景让我意识到,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知道一些表面的礼仪,更要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和宗教内涵。

还有讲述不同文化中对于时间观念理解的部分。

像在德国这样的国家,人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约会准时是基本的尊重。

而对比一些拉美国家,时间概念则相对灵活。

这让我回忆起曾经听说的一个小故事,我的朋友想要与一位拉美客户谈业务,按照我们既有的准时思维提前到达约定地点,结果客户却迟到了很久。

当时我朋友很不理解,还差点生气地离开,现在想来就是没有深刻理解跨文化交际中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

看完后我明白了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极其复杂且极具魅力的学问。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

它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还包括行为举止、价值观、信仰等多方面的互动。

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差异,才能够顺利地与他人交际,无论是在商务往来、旅游出行还是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文化差异方面,如果忽略掉都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铸成大错,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在文化交流的部分,影片里提到一些文化融合成功的案例,比如肯德基在中国推出的油条豆浆套餐。

这说明跨国企业懂得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调整自己的产品,体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适应性。

看到这里,我就想到所有想要走向国际化的事物,是否都可以借鉴这样一种思路,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去适应和融合当地的文化特点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胡文仲教授于1998在北京编写的。

胡文仲,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

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文学科组成员。

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会长。

由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他共出版了专著6部,教材4部,编著10部,译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一直享有盛名。

早在80年代初期胡文仲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在国外的生活学习使他更加明白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性。

回国后他也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但随着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胡文仲发现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研究比较少,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

因此,他开始编写《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例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普及跨文化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向导。

首先,对本书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被作者概括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为跨文化交际进行定义及对跨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对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及其成就做了详尽的描述。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是作者对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征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被作者依次分为了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在这几章中,胡文仲教授对每一个过程的作用和特征都通过举例做了说明。

第四部分(第十章)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个部分,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

因此,作者就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价值观的特点、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第五部分(第十一章至第十二章)的内容为提高跨文化意识,也就是教人们如何在实践中应对跨文化的有关问题。

胡文仲编写的这本书在很多观点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就像之前的文章大都只侧重于研究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角度,仅仅关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言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没有更
深入的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在前言里就有所提及,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多学科的学问,涉及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

所以说这本书能够更全面的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

其次,作者也对跨文化交际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作者认为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这就说明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经过作者这样的总结,我们读者也就更能清晰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在之前的跨文化交际学习中,我一直都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都是由长期不同的生活环境导致的,而在阅读了《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后,我才明白不同民族或是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都是由其价值观决定的,也对跨文化交际学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胡文仲提到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也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个部分,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它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也就是说价值观是主,信念、态度是从。

从实践的角度考虑,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如何进行交际,而交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

在此书中胡文仲把价值观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点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也正是为他之前几章中提到的不管是对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也好,还是过程也罢,都做了一个很有力的证明。

因为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所以在研究跨文化交际时,我们应该首先去研究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对它们主流文化有了大的了解后才能够更好的对它们所涵盖的个别部分(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个人)之间的差异进行理解。

据我所知,在研究不同文化的价值尺度时,人们往往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概念来解释跨文化的差异。

就像在做自我介绍时,个人主义更在于强调我是谁、我有别于他人的特殊性。

而集体主义的视角却与此相对,它们往往更倾向于强调于他人的关系和群体的身份,比如家庭身份,职业身份,或其他群体身份。

一般来说,在个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比较强,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相对松弛一些,显得不那么紧密,而在群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相对少一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显得密切。

在美国,个人主义的生活态度往往表现在工作环境中。

比如,不少雇员因为喜欢目前生活的地方而拒绝工作调动,有人开展“雇员月”活动,还有人在职业访谈中敢于畅所欲言等等,这
些都是个人主义行为的表现。

与此相对,在日本的工作环境中,专供个人用的办公室和单间比较少,在集体会议前先达成一致意见以避免会上出现辩论和分歧,诸如此类,都反映了集体主义的倾向。

这种差异并不是说采取集体主义取向的人没有个性,也不等于说采取个体主义取向的人没有团队精神。

但是这种差异的确表明我们不仅在如何看自己、看别人的方法存在差异,而且在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上也存在着差异。

这也正是我们价值观的不同而导致了文化的不同,而文化的不同又导致了我们在对待事情时的态度和行动的不同。

就像胡文仲所提到的,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它始终贯穿于跨文化交际过程当中。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所以接下来,我想通过价值观来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交际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非语言交流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周围凡影响交流或传达某种信息,而又不属于语言的一切都是非语言的。

我下面介绍主要的两种非语言交流方式----体态语言、空间和时间语言。

体态语言就是我们所说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比如在泰国,他们认为头是不能随便被别人触摸的,只有至高无上的人才能碰触,而在我们中国,长辈见了晚辈,亲昵时都会摸摸对方的头,以表示对你的喜爱。

这就是价值观与文化的不同。

对于空间和时间语言就更好理解了,英语国家对于从拥挤的人群中传过去有所顾忌,所以通常双手开路,说抱歉,往往不愿意用身体去挤;而中国人安于拥挤的情况。

在时间观念上更是有很大的差别,单时制的人们(北美、北欧、西欧、中国)把时间看作是一条直线,可以切割成一段一段,他们强调时间表,强调事先安排;多时制的人们(拉丁美洲、中东)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强调人们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而不强调一切都按照时间表。

其次,英语国家的人时间观念很强,如果提前约好时间见面肯定会准时到达,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会相对弱一些。

因此,不同的民族对于时间有不同的概念和态度。

即使在同一民族同一国家,由于社会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大家对于时间仍抱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当然,价值观虽然相对稳定,但却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

实际上,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也会随之变化。

所以,我们观察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者的周围的群体以及整个的社会环境。

价值观决定文化,而文化同时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胡文仲教授编写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虽然理论部分不多,但看待问题的角度却很深入,有助于启发和指导我们的学习;而且语言简练,思路清晰,有助于各个层次的人群去学习和研究。

目前,全球的经济化推动了跨文化的交际,所以跨文化交际学就变成了
我们与其他国家之间交往的润滑剂。

因此,了解更多的跨文化知识对我们日后的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