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在 xma的作 用下 形成 交联 纤 维 蛋 白单 体 。交 联 纤 维 蛋 白单体 被 纤 溶 酶 ( bioeae P ) 解 为包 括 D i n f r gns,L 降 一 二 聚体 在 内的一系列 特异 性降解 物 。近年 来 随着研 究
的不断 深入 , 一 聚体 在 临床上 的应 用越 来越 广泛 , D二 并 且 在恶性 肿瘤 、 肝脏 疾病 、 尿病 血 管 性 病 变 、 高症 糖 妊
年龄 ≥6 O岁的患者 检测 V E 其 特异性为 2. % ~ T, 46
4 .% , 09 较年 龄 < 0岁 的患 者 ( 敏 感 性 为 4 . % ~ 6 其 26 5. % ) 15 敏感 性低 。 当临界 值 在 0 7 m / .5 gL时 , 特 异 其 性 分别 为 4. % ( T Laet 、6 .% ( iaq at 、 85 SA i s) 06 Tn un) t 4 . % (noac)2。这 说 明 可 以通 过 提 高 临界 值 92 Invne t J 来 提高 诊 断老年人 的 Vr r E的 特异 性 。 Lgai enn C等 I 3 ]
・
l 2・ 56
四川医学 2 1 0 0年 l 0月第 3 卷 ( l ) Scu nMei l o ra 2 0, t 31 No 1 1 第 O期 i a dc unl 01 Oc. , . 0 h aJ
,
D- 聚 体 检 测 及 临床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二
罗 莉
50是 一 种 全 自动 、 胶 颗 粒 增 强 免 疫 比浊 法 , 以 0 乳 它
A LT P系列 系 统 作 为 运 行 平 台。其 所 用 的检 测 波 C O 长 为 6 1 m, 7 n 可有效 地避 免 内风湿 因子 的影 响 , 大 降 大
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完整版)
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完整版)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已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解决D-二聚体在实验室检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给D-二聚体的临床合理应用和正确解读提供参考,相关专家商讨并制定了《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如下。
D-二聚体病理生理学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但其只在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时产生,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机体凝血活化和继发纤溶激活的标志物。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是纤维蛋白原和(或)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后大小不等片段产物的混合物,D-二聚体是否包含在内,取决于是否有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和被降解(图1)。
实验室检测推荐意见1:(1)同一医疗机构应采用同一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强推荐);(2)不同检测系统间D-二聚体检测结果难以相互比较,连续检测建议使用同一检测系统(强推荐);(3)检验工作者应熟悉本实验室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检测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等(强推荐)。
推荐意见2:(1)D-二聚体检测的批内精密度:正常质控品或血浆标本CV应≤15%,异常质控品或血浆标本CV应≤10%;日间精密度CV应≤15%,当D-二聚体用于VTE排除诊断时,应设置质控靶值水平在cut-off值附近的室内质控,且cut-off值检测结果的日间精密度CV应≤7.5%(强推荐);(2)D-二聚体在cut-off值浓度水平处的敏感度应≥97%,阴性预测值应≥98%(可信区间的下限≥95%)(强推荐)。
推荐意见3:(1)实验室应根据所用D-二聚体检测系统的方法学、制造商声明和自己的验证结果来确定标本的拒收原则(强推荐);(2)解读D-二聚体检测结果时,应始终考虑样本因素、生理状态及药物的影响(强推荐)。
推荐意见4:(1)实验室应使用来源明确且经本地验证的正常参考区间,同时标注当前检测系统用于VTE排除诊断的cut-off值(强推荐);(2)使用μg/L或mg/L作为D-二聚体的测量单位,FDPs测量单位应与D-二聚体统一(推荐);(3)D-二聚体报告应提供的要素包括:正常参考区间、VTE排除诊断cut-off值(如已验证)、报告方式(FEU或DDU)和计量单位(μg/L、mg/L)(强推荐)。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二聚体是指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分子通过非共价键(如氢键、范德华力等)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
在生物学中,二聚体广泛存在于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常用的二聚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生物物理学方法1.X射线晶体学:通过晶体学方法可以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从而确定其是否形成二聚体。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纯化蛋白质并生长合适的晶体,然后利用X射线进行结构解析。
X射线晶体学方法在发现和研究二聚体相关的蛋白质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2.核磁共振(NMR):NMR方法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对样品进行谱学分析,可以获得蛋白质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信息。
通过对蛋白质NMR谱图的分析,可以确定蛋白质是否为二聚体。
二、生物化学方法1.凝胶过滤色谱:凝胶过滤色谱是常用的二聚体检测方法之一、通过调整凝胶孔径大小,可以将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如果目标蛋白质是二聚体结构,则它将形成相对较大的峰,可以通过检测这些峰来确定是否为二聚体。
2.蛋白质交联:蛋白质交联是利用交联剂将蛋白质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
通过蛋白质交联反应可以直接观察到蛋白质是否发生了二聚化。
三、生物学方法1.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是通过抗体特异性地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利用沉淀方法从混合物中沉淀出来。
如果目标蛋白质是二聚体结构,可以通过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起被沉淀下来,从而证明其为二聚体。
2.双杂交法:双杂交法是一种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来检测蛋白质二聚体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目标蛋白质与一个报告基因(如荧光素酶)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时,可以观察到荧光素酶活性的改变。
这种方法常用于筛选新的蛋白质二聚体对。
在临床应用方面,二聚体检测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聚体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二聚体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应用全
○
概 述
D-二聚体的特点 1 敏感性高: 92%-100% 当血浆D-二聚体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通常为0.5mg/L),可基本除外急性PTE(肺血栓栓塞症 ),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 2 D-Dimer特异性低:老年、孕妇、外周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可增高。
各类疾病D-D升高的阳性率
D-二聚体局限性
既往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新近发生血栓的患者水平 小血栓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大血栓。因此,有一些时间较长的小血栓会出现亚临床表现或阴性的D-D结果 D-D对远端血栓的敏感性低,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D-D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雌激素治疗、卵巢癌肿瘤标志物CA125等可引起D-二聚体水平假性升高
2、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DIC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探 讨
一、不同试剂检测结果不可比性 1.单克隆抗体不同 2.报告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单位(FEU、DDU) 3.参考区间不同 4.校准品不同 二、参考区间与cutoff值 1.CLSI建议,在报告检测结果时,如果只用于排查DVT和PE,只报cutoff值,如果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就报参考区间; 2.应对“特殊人群”重新建立参考区间和cutoff值
谢谢!
4、妊高症、先兆子痫的监测
妊娠期间血液系统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和浓度会发生改变,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表明孕妇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机体正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 有研究表明,正常孕产妇的孕早期D-二聚体含量略高于非孕成年人的疾病界定值。随着孕期的增长,其含量也会有明显的上升,孕晚的含量为孕早期的1.53—5.7倍。在产后第一天浓度会急剧上升到达一个峰值,三天之内恢复至较低水平。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D-二聚体(D-Dimer,D-D)是交朕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在全血或血浆中,采用针对D-D的抗体可以很容易地检测D-D含量。
近10年来,已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D-D对临床上疑诊为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患者高度敏感,但不特异。
在这些患者中,当血浆D-D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通常为500μg/l)时,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由此可以作为排除VTE的筛选试验。
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不断进步,建立多种适用于急诊的简单快速的敏感方法,D-D检测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量研究已经亢分证实了D-D在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价值,已将其作为首选筛选指标之一。
最近,D-D检测的应用巳深入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以及抗凝治疗领域。
一、D-D的生成在各种病理和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Fb的生成,而Fb的生成又可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酶(plasmin,PL)的生成和Fb的降解。
在交联Fb的降解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的特异降解产物,其中包括D-D(D-Dimer)(图1A,1B)。
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酶生成,凝血酶结合于纤维蛋白原的中央结构域,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和多聚体。
在活化FXIII的作用下,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生成多种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s),其中包括D-D和其它的片段。
二、D-D的检测方法D-D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以及基于ELISA原理的定量测定,也有—些方法采用免疫浊度原理或免疫荧光原理。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1.VIDAS DD(Biomerieux,France)是一种定量全自动ELISA法,在VIDAS免疫分析仪上进行。它 将两步的免疫夹心法与最后的荧光检测结合起来。利用现成的单剂量试剂和分析仪中储存的校准系统, 对单份样本进行检测。现成试剂由包被了鼠抗D-D单抗的固相移液装置和一试剂条组成)、洗涤剂、样品稀释剂和底物。将200ul血浆
3.Nycocard D-dimer Nycomed本法在多孔薄膜上经免疫过滤后,由单抗偶朕金抗体,后者的结合 剂所产牛的红色强度由Nycocard显示,强度与血浆中D-D水平(500-8000ng/ml)成比例,可定量检测。 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敏感性和NPv在不同报道中差别较大,并且厂商和实验室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可能的原因是被研究的人群不同,如门诊患者以及近端DVT患者的比例等。然而,无论如何解释,这种 实验室之间结果的不可重复性不可避免将影响其临床应用。 (三) 方法学的局限性
二、D-D的检测方法 D-D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以及基于ELISA原
理的定量测定,也有—些方法采用免疫浊度原理或免疫荧光原理。胶乳法灵敏度较低,而经典ELISA 法操作费时,都不适合急诊使用。现在已经发展了数种快速的、叮检测单份标本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 其中应用最广泛、得到临床研究认可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全血小进行的,只需2分钟 就可得到定性结果的试验(自身红细胞凝集,SimpliRed, Agen;金标法Simplify,Agen);另一种是 快速ELISA(VIDASD-D,Biomerieux)。两种快速D-D检测方法与经典检测方法的比较见表1。其他一些 快速检测法,无论是基于ELISA原理或是胶乳凝集原理,在推荐用于诊断可疑VTE或其他血栓性疾病前, 应进行全面的临床应用评估。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一种用作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用来评估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溶解的程度。
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于评估和监测血栓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展和治疗反应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1.免疫测定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抗体捕获和免疫测定法。
这些方法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捕获D二聚体,并通过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放射免疫测定法来量化D二聚体的水平。
这些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凝血法:经典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之一是凝血法(如拉塞尔凝血法或D-dimer凝集试验)。
这些方法利用D二聚体在凝血酶原活化期间形成的血栓结构来检测其水平。
然而,这些方法的时间较长,并且在一些其他疾病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3.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FIAT):这是一种近年来开发的新型D二聚体检测方法。
它结合了免疫捕获和荧光信号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结果可迅速得到。
1.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与血栓形成和血栓消耗相关,因此它在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临床怀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2.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监测: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效果和血栓消除的进程。
例如,在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随着治疗的进行,D二聚体水平应该逐渐降低。
如果D二聚体水平无法降低或持续升高,则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血栓复发。
3.癌症相关血栓风险评估:癌症患者患血栓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更高。
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癌症患者的血栓风险,并指导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使用。
4.慢性炎症疾病的监测:一些慢性炎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于临床监测疾病的活动性和疾病的进展。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1.检测原理概述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存在反映了体内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检测D-二聚体的原理主要基于其抗原-抗体反应,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浆中的D-二聚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通过比色法、免疫比浊法或荧光免疫法等手段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2.检测方法介绍目前,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免疫比浊法:最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测反应体系中浊度的变化来推算D-二聚体的浓度,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乳胶凝集法:利用乳胶颗粒与D-二聚体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发生凝集反应,通过观察凝集程度来判断D-二聚体的存在与否,适用于快速筛查。
ELISA(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通过酶促反应放大信号,定量检测D-二聚体浓度,适用于科研及特定临床需求。
3.正常参考值范围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因检测方法、实验室条件及人群差异而略有不同,一般健康人群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小于0.5mg/L(酶具体 值需参照各实验室标准)。
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调整。
4.临床应用领域D-二聚体检测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酶DIC):早期识别与病情监测。
妊娠并发症:如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风险的评估。
溶栓治疗监测:评估溶栓药物的效果及安全性。
5.(疾病诊断价值D-二聚体升高往往提示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对于上述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但其特异性不高,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6.(治疗监测指标在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溶栓、抗凝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通常会逐渐下降,若持续升高则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存在新的血栓形成风险。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e at n aoaoyAfit opt ,n e n o a nvri r ai a t sT n io 20 0 C ia D p r t L brtr, fl e H si lIn r me o f ia d a Mo gl i sy t n li , o ̄ a 8 0 , hn) i U e tf N o ie o 0
综述 . [ 关键词 ] 一 聚体 ; D二 检测方法 ;缶 I 床应用 I
[ 中图分类号  ̄ 4 6 1 R4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6 1 0 8 ( 0 1 0 — 7 — 2 17 — 15 2 1 )4 0 3 0 4
De e to an App ia i n fD-di e tc i n d lc to o m r
1 D 二 聚体 的检 测 方法 一
D 二 聚体具有很 强的抗 原性 , 一 根据被检测物质抗原—抗 体结合的性质不 同主要介绍 以下几种方法 . 1 自身红 细胞凝 集法 . 1
凝集试验. 12 乳胶凝集 法 . 被检血浆 中 D 二聚体 与包被在乳 胶颗粒上 的单抗体 相作用,产生 絮状 沉淀反应 . 一 该实验 优点是快速 , 缺点是定性实验 , 半定量测定须多次倍 比稀 释测定 , 费试剂,且结果重复性差 .
Ab t a t sr c :D— i ri o e o p cf e r d t n p o u t o r s - i k d f r , d me e es i c e s e e t d me s n fs e i c d g a ai r d cs f o s ln e b n D- i rl v l n r a e r f cs i o c i i l t e e h n e n e o d r r mb lt c ii n v v . n v e ef r t n p n i l fD- i rh s b e h n a c me t s c n a y t o o y i a t t i io I i w o t o mai r cp e o d me a e n f o h c vy f h o i wi ey u e n ci i a ig o i a d te t n ,t e c i ia e t g a d a p ia in o dme r mp ai al d l s d i l c ld a n s n r ame t h l c lt si n p l t f D— i r a e e h t l n s n n c o c y rve e . e iw d Ke r s D- i r Dee t n Cl ia p l a in y wo d : d me ; tc i ; i c l p i t o n a c o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2-12-26T13:13:25.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沈路阳[导读] 本文将对D-二聚体的基础理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沈路阳(江苏省沭阳县中心医院检验科江苏沭阳 223600)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是反映体内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特异指标,它对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D-二聚体含量的测定已成为排查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T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溶栓治疗后以及严重感染等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D-二聚体的基础理论,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1 D-二聚体的生成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Fg)的α(A)链上精(16)-甘(17)键和Fg的β链上精(14)-甘(15)键先后被裂解,分别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剩余的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单体及大分子复合物,此时形成的纤维蛋白为非交联纤维蛋白。
纤溶酶也可降解尚未交联的纤维蛋白,形成非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中有 α(A)链上的极性附属物(A、B、C、H片段),Bβ15~42和X、Y、D、E片段。
非交联纤维蛋白在FⅩⅢa的作用下形成交联的纤维蛋白,纤溶酶降解交联的纤维蛋白,使之产生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中有极性附属物的多聚体、D-二聚体、r-r 二聚体等。
2 D-D的检测方法2.1胶乳凝集法其是将抗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共价吸附在胶乳颗粒上,其可用于定性或根据其稀释度半定量测定标本中的D-二聚体的含量。
该法快速、特异、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特别适用于急诊测定[1]。
2.2自身红细胞凝集法即SimpliRed测定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性能也得到公认的自身红细胞凝集D-D检测方法。
其优点是可在全血中检测,省去了离心制备血浆的繁琐。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正常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可将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再激活凝血因子ⅩⅢ,催化纤维蛋白单体发生交联,最后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
D-二聚体(D-D)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后生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二、检测方法1、血浆D-D检测方法较多,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荧光试验、全血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比浊法等。
2、较为理想的 D-D检测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定量检测;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③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④结果处于临界值水平时的变异系数低;⑤方法简便,快速。
目前临床多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定量检测。
三、参考值1、定性:凝集法:阴性。
2、定量:D-D检测试剂品种繁多,在试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参考区间等性能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D-D的正常阈值为0.5mg/L,随年龄增长,D-D有升高趋势。
四、临床意义1、D-D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D-D是临床检测血栓形成的敏感标志物,但缺乏特异性。
因此,依据正常阈值范围内的D-D水平有助于排除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诊断,D-D对VTE有高敏感度(82%~100%)、低特异度(40%~43%)和高阴性预测值(95%)的特点。
健康人血液中D-D含量很低,而在血栓形成与继发性纤溶时 D-D浓度显著增高,常大2~3 mg/L。
当D-D<0.5mg/L 时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小,但如临床上已有明显的血栓形成所致的症状与体征时, D-D仍<0.5mg/L,则应考虑患者有无纤溶活性低下的可能。
2、D-D与妊娠健康妊娠人群血浆D-D水平生理性升高,目前尚无统一的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的参考范围。
D-D随孕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倍,妊娠晚期达到高峰,分娩后D-D水平降至正常。
3、D-D与DICDIC是凝血酶生成增加和纤溶增强导致的消耗性凝血病。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D-二聚体的检测是一种对继发性纤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被认为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具价值的指标。
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则极大地提高了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及评价预后的水平。
1 D-二聚体的形成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
在纤溶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Ⅻ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
在病理状态下,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凝血倾向增强,从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导致D-二聚体含量增加。
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所以临床上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2 D-二聚体的主要检测方法2.1 ELISA法Rylatt首先以提纯的D-二聚体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后获得多株抗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应用ELISA试验测定其中D-二聚体含量,其灵敏度达到10 ng/ml,称为ELISA检测法。
其敏感性高,能定量,但操作繁琐。
2.2 胶乳凝集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D-二聚体检测法。
将获得的单抗包被于乳胶颗粒(Latex)上,当血中D-二聚体与Latex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致敏的Latex发生凝集,测得其含量,为Latex检测法。
本法精确度低,只能定性,适应于急诊。
2.3 发色底物法该方法敏感性好、准确性高,可单人份标本迅速检测,但成本过高。
3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及意义3.1 脑部疾病脑出血发病初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到高峰,脑实质出血患者D-二聚体含量开始下降,而其含量和异常率与出血量有关,但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者第2周D-二聚体却持续升高。
此外,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发病年龄也有关,可能与老年人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有关。
D-二聚体的检测与应用
D二聚体试剂标准——中国国家标准(讨论稿)
• 4.2 阴性预测值 • 结合临床诊断的验前概率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阴性预测值应不
低于95%。 • 4.3 测试范围 • 涵盖制造商提供的用于排除诊断的临界值的1/2到4倍的临床标本
测定值。 • 4.4 线性 • D-二聚体试剂在测试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应大于0.98。 • 4.5 精密度
自动化检测。
3
一、D-二聚体的产生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纤溶酶原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单体
凝固
FXIII
FXIIIa
纤溶
交联纤维蛋白
FDP
X,Y,D,E等碎 片
X ′,Y′,D,E 等碎片
DD,DXD, DD/E,YXD 等复合物
4
D-二聚体片段的异源性
纤维蛋白 (fibrin)
4.5.1 重复性 用正常质控血浆同日内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不超 过15%,用高值异常质控血浆同日内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 数(CV)不超过10%。 ……
13
4.7 报告方式 D-二聚体的报告单位通常包括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
和D-二聚体单位(DDU)两种形式。FEU是将D-二聚体的量用 降解前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量来表达,因此,用FEU表达的D-二聚 体的量相当于用DDU表达的1.7倍。在D-二聚体报告方式中还包 括ng/mL、ug/mL和mg/L等形式,通常应该直接采用制造商提 供的单位,不建议进行形式和量纲的转换
8
24
Innovance* D-DIMER 的参考区间及cutoff值
• 正常人群的百分之90分位数: 0.55 mg/L FEU • Cutoff值:0.5mg/L FEU • 没有检测系统差异 • 略高于CUTOFF值 • 85%的正常人群的D二聚体低于 0.50 mg/L FEU • 均值和中位数均低于CUTOFF值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24《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营家共识》重点内容D-二聚体(D-dimer)是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广泛应用。
为规范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制定了《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下面总结共识中的关键知识点。
一、D-二聚体简介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 形成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 ,FM ) , FM以半交错、重叠的方式自发地聚合,形成不稳定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进而在FX I∏a催化下共价交联,形成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即不可溶的纤维蛋白。
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在纤溶酶的作用下降解生成大量复杂的长片段X-寡聚体(X-oligomer),这些长片段继续分解生成含有由两个共价结合的D-结构域(D = D ,相当于D-二聚体)的大小不一的片段组合,其最终末产物为D = D∕E o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或者未交联的纤维蛋白不会产生D-二聚体, 所以无交联纤维蛋白形成情况下发生的原发性纤溶亢进也不会产生D-二聚体。
由于D-二聚体只在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时产生,因此D-Z 聚体可作为机体凝血活化和继发纤溶激活的标志物。
D-二聚体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8 h ,主要通过肾脏和网状内皮系统从循环中清除。
一、D-二聚体检测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检测受众多因素影响,遇到可疑或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的结果时,应综合考虑检验前、中、后的潜在影响因素。
01样本采集:可使用血浆或全血样本进行D-二聚体检测。
目前CLSI和WHO推荐采用含3.2% (105~109 mmol/L )柠檬酸钠的抗凝血浆进行D-二聚体检测,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 1o采样量偏低可能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低,样本中有血凝块则可导致D-二聚体结果偏高。
实验室在分析前及审核显著异常结果时应检查样本质量, 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主要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主要临床应用二聚体(D-Dimer,D-Dj)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
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近年来,D-二体聚作为一种理想的纤维蛋白标记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D-二聚体的产生D-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
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剩余部分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在转行酰胺酶作用下,SFM转变为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溶解,但可被纤溶酶所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降解过程中逐渐生成若干种多聚体,D-二聚体即是其特异的产物之一,其分子量为184 000~202 000t。
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正常值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建立于1983年,采用免疫学原理,检测抗原含量。
如乳胶凝集法、双抗体一红细胞凝集素法、ELISA法、D-D单抗酶联免疫吸附法、上机免疫比浊法。
其中以乳胶凝集法和ELISA法应用最广。
而上机免疫比浊法能够快速、定量获得结果。
D-二聚体结果表达方式及正常值:D Dimer的单位可用μg/ml或ng/ml 表示,也可用F.E.U(Fibrinogen EquivalentUnit),1F.E.U=2D-Dimer单位。
D-Dimer 的正常值<400ng/ml。
D-二聚体在临床诊断的应用D-二聚体的检测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的终产物,继发性纤溶时在血浆中含量升高,可作为血栓形成的指标。
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敏感性较高的D-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危险度)可有效排除DVT。
D-二聚体基础值越高,未来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性越高。
血栓栓塞复发的危险性大于独立发生的血栓栓塞,并且其中女性风险大于男性。
D-二聚体在DIC中的诊断意义:纤溶激活是诊断DIC的重要指标之一。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从α链及β链依次脱去多肽 A 和多肽 B,形成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在因ⅩⅢa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交联蛋白的生成有激活纤溶系统,纤维蛋白被活化的纤溶酶裂解,产生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中包含r链的2个D片段,即为D-二聚体。
2 D-二聚体的常用检测方法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乳胶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比浊法、胶体金免疫渗滤法荧光抗体检测法、免疫金标法[1]等。
2.1 乳胶凝集法将单克隆抗体共价吸附在乳胶颗粒上,用于定性或者根据其稀释度半定量测定标本中 D- 二聚体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特点,适用于急诊检测。
2.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法原理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将获得的单抗包被在乳胶颗粒上,当血中 D- 二聚体与乳胶颗粒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致敏的乳胶颗粒会发生凝集,从而测定其含量。
2.3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的原理为聚苯乙烯颗粒包被有抗 D-二聚的单克隆抗体,当标本中含有 D-二聚体时,该抗体与 D-二聚体的交联区域结合,浊度发生改变,通过仪器检测其浊度的变化可反映待检样本中 D-二聚体的含量。
研究表明[2],该方法检测快速、稳定、灵敏度高,但需要特殊设备。
2.4荧光抗体检测法在酶联免疫吸附的基础上与荧光检测相结合,利用现成的单剂量试剂和分析仪中储存的校对系统对样本进行检测。
2.5免疫金标法将单抗吸附在多孔薄膜并黏附在多层吸收垫的塑料盘上,被检标本加入后即与该抗体结合,然后加入胶体金标记即呈现红色斑点,通过肉眼观察或者折射仪读数,与提供的标准色价或测定标准品折射仪读数,可以算出 D-二聚体含量。
3.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活性增高他提示活动性纤溶的存在,对血栓性疾病(DIC)、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DVT)、急性心梗(AMI)\恶性肿瘤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6-03-31T09:29:42.4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刘树生1 冀惠英2 刘振3 [导读] 山东省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它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验项目,是临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进行溶栓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山东省青州市妇幼保健院 262500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
它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验项目,是临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进行溶栓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1、D-二聚体的生成在各种病理和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FB的生成,而FB得生成又可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酶的生成和FB的降解。
在交联FB的降解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的特异降解产物,其中包括D-二聚体(D-Dimer)。
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酶的生成,凝血酶结合于纤维蛋白原的中央结构域,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和多聚体。
在活化FXIII的作用下,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生成多种交联蛋白降解产物(FbDps),其中包括D-二聚体和其他的片段。
2、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其原理:抗D-D单克隆抗体包被于胶乳颗粒上,受体血浆中如果存在D-二聚体,将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乳胶颗粒发生聚集现象。
但是,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本试验均可呈阳性,故其特异性低,灵敏度高。
3、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生成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
特别是对静脉血栓形成高度敏感,在静脉血栓形成的排数、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
D-二聚体在肝炎疾病、DIC、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也有明显的变化,足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以及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现有概念 DIC是由多种致病原素,导致全身微小血管 内皮细胞和微循环体系损伤,血小板和纤维蛋
白形成微血栓造成全身多器官缺血、缺氧引起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高
CUS 无DVT 静脉造影 有DVT 治疗
可疑DVT的诊断程序
注:CUS,加压超声显像;DVT,深静脉血栓
20
PTE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症状 体征
呼吸困难及气促 80 ~ 90%
胸痛 晕厥 咯血 咳嗽 心悸 40 ~ 70% 11 ~ 20% 11 ~ 30% 20 ~ 37% 10 ~ 18% 心动过速 30 ~ 40% 紫癜 发热 颈静脉充盈 11 ~ 16% 43% 12%
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 床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 王鸿利
1
一、D-D (FDPs)的生成
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酶生成,凝血酶 结合于纤维蛋白原的中央结构域,释放纤维 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生成纤 维蛋白单体(FM)和多聚体;在活化FXIII的作用 下,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纤溶酶降解纤维 蛋白原(Fg)和纤维蛋白单体(FM)生成的终产 物称FgDPs;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生成 多种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称FbDPs,其 中包括D-D和其它的片段。因此FDPs应包括 FgDPs和FbDPs两组降解产物。
|2FPA |2FPB Fibrin monomers
Fibrin Polymer (soluble) XIIIa Fibrin clot (not soluble)
4
纤维蛋白溶解的终产物: D-Dimers
Fibrinolysis
Fibrin clot (not soluble)
Plasmin
E D-Dimer
15
髋部骨折(50%~75%) 腹部大手术(15%~30%) 脑卒中(30%~60%)
VTE的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因素)
中度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中度)
下肢骨折(3.7%~50%) 恶性肿瘤(5%~42%) 急性心梗(5%~35%) 家族血栓史(5%~13%) 充血性心衰(8%~12%) 冠脉搭桥术(3%~9%) 口服避孕药(3%~12%) 自身免疫病(SLE)
5
6
二、D-D的检测方法
D-D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胶乳 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以及基于 ELISA原理的定量测定,也有一些方法采用 免疫浊度原理或免疫荧光原理。经典的胶乳 法灵敏度低,而经典ELISA法操作费时,都 不适合急诊使用。现在已经发展了数种快速 的、可检测单份标本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 如VIDAS D-dimer检测等 。
10
对75例可疑VTE患者(男41,女34,年龄56±6
岁)全部以血管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作5种
D-D检测方法的比较。
5种检测D-D的方法比较(%)
SE SP
44.4
46.7 40.0 28.9 48.9
NPV PPV
90.9
95.5 85.7 76.5 88.0
RL0.15
0.07 0.25 0.46 0.21
有DVT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水肿和疼痛) 与其他疾病相比,PTE的可能性更大 固定/制动,卧床连续≥3天或4周内曾行手术 曾有DVT/PTE史 心率>100次/min 咯血 癌症活动期(正在治疗/6个月前治疗)
注:0 ~ 2分:预测可能性低;发病率4% 3 ~ 6分:预测可能性中度;发病率21% > 6分:预测可能性高;发病率67%
16
VTE的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因素)
低度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低度)
制动≥5天
吸烟 妊娠/产后 肾病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
血黏度增高 疝修补术 真性红细胞增多
17
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肢体/腹部疼痛 肢体肿胀 浅静脉曲张 全身症状 ≥90% 80~90% 40~50% 38~70%
栓塞后综合征
20~70%
29
30
DIC病 有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存在 因
1、感染性疾病(占25%~40%) 细菌性感染:①革兰阴性菌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绿脓杆菌)、沙门菌属等;②革兰阳性菌败血症: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等 病毒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乙型脑炎、流感A族等 原虫感染:恶性疟疾、脑型疟等 2、恶性肿瘤(7%~9%) 前列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肺癌、胃癌、大肠癌等 3、白血病(14%~27%) 各种类型白血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4、组织损伤和手术(6%~23%) 体外循环、广泛性根治术、严重烧伤、挤 压伤综合征、复合性骨折、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5、病理产科(5%~12%) 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宫内死胎、 妊娠中毒症、产后败血症、葡萄胎、感染性流产等 6、肝脏疾病(5%~12%) 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肝叶切 除、门脉高压、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等 7、其它(10%~26%) 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内溶血、异型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蛇咬伤、 31 巨大血管瘤等
5种方法都有极好的相关性。其中:
Ⅰ与
Ⅱ相关性最好(r=0.9106);Ⅲ与Ⅳ相关 性最差(r=0.3048);Ⅰ、Ⅱ与Ⅴ的相关
性分别为0.8360和0.8764,也较好。
12
三、D-D检测的临床应用
1、 用于排除DVT ,而不是诊断DVT 2、 用于排除PTE ,而不是诊断PTE 3、在可疑VTE患者中的其它应用 (1)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筛选DVT/PTE (2) 诊断复发VTE 4、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5、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6、其他
24
D-dimers作为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方案
► D-二聚体定量分析有两个主要方案共同诊断静脉血
栓栓塞:
第一方案: D-dimers作为独立诊断实验 第二方案: D-dimers与临床预评估结合应用
25
第一方案: D-dimers作为独立诊断实验
怀疑静脉血栓栓塞的门诊病人
D-dimers
RL+
1.68
1.81 1.50 1.22 1.75
11
Ⅰ
Ⅱ Ⅲ Ⅳ Ⅴ
93.3
96.7 90.0 86.7 90.0
52.8
54.7 50.0 44.8 54.0
5种检测D-D方法在排除VTE中的价值
Ⅱ>Ⅰ>Ⅲ>Ⅴ>Ⅳ。故D-D缺乏特异性, 不能用于诊断VTE;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 可(%) 特异性(%)
加压超声显像 (CUG)
磁共振 (MRI) 静脉造影 (“金标准”)
73~97
90~100
98
90~100
近100
近100
19
DVT的诊断程序
Wells评分标准判断DVT临床可能性
低/中
VidasD-D测定 阴性 不治疗 阳性 CUS 无DVT 不治疗 有DVT 治疗
13
(一)静脉血栓栓塞 (VTE)
深静脉血栓(DVT)
-西方国家发病率(Van Beek)=1‰
肺栓塞(PE)
-西方国家发病率(Van Beek)=0.5‰
美国心脏协会
-静脉血栓栓塞 -每年二十万人死与静脉血栓栓塞
14
VTE的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因素)
高度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高)
多发性骨折(40%~76%) 严重创伤(35%~50%) 脊髓损伤(50%~100%) 高龄≥80岁(88%)
3 3 1.5 1.5 1.5 1 1
23
PTE临床可能性判定
中/低度 高度
Vidas D-D测定
阴性 不治疗 阳性 CUS DVT 治疗
CUS
无DVT 螺旋CT 无PE V/Q扫描 或血管 造影 PE 治疗 DVT 治疗
无DVT 螺旋CT 无PE 不治疗 PE 治疗
可疑PTE的诊断程序
注:CUS加压超声显像;V/Q通气灌注扫描
胸腔积液 24 ~ 30% PO2 上升/分裂 23%
21
细湿罗音 18 ~ 51%
PTE的主要影像检查
敏感性(%)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螺旋CT/电子束CT造影 肺动脉造影 92 53 ~ 89 98 特异性(%) 87 78 ~ 100 95 ~ 98
22
可疑PTE Wells(2000)评分标准(简化)
DIC 的临床表现
表现 广泛出血 循环衰竭 微循环形成 特征 注射出血,创面渗血 发生率(%) 80~90
难治性休克,血压降低 50~60 累及器官功能障碍 45~50 7~33
微血管性溶血 溶血表现
32
诊断DIC的实验评价(1)
• 一般实验:常用、简便,但是:不特异,不敏感 – 90%病例血小板:减少 – 70%病例PT不正常 – 50%病例APTT不正常 – FIB:<50%病例降低
2
内源凝血
外源凝血
FXIII
凝血酶 FXIIIa
纤维蛋白原
FPA、FPB
纤维蛋白的单体
纤溶酶
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gDPs)
FDPs
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bDPs)
D-二聚体生成示意图
3
血液凝固的终产物:纤维蛋白凝块
Coagulation
D E D
Fibrinogen
Thrombin
7
D-D的检测方法
两种快速D-D检测方法与经典检测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