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备考建议_图文.ppt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新课标Ⅲ卷)解读及复习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新课标Ⅲ卷)解读及复习备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a5e9c2a90c69ec3d4bb7517.png)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 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 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 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往往体现在那些 “难题”上,比如文综地理的问答题等。总结起来,要在这些难 题上拿分,复习备考就要把握两个字“思”“广”。 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 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 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 域最新进展。说实话,高考命题人大多数是大学老师,他们命题 时一般很少看高中教材。我们只有跳出教材和卷子备战高考,才 能与命题人思路同频!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 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 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高考考什么?
必备知识
本学科基础知识、 跨学科基础知识
关键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 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 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 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 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 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检验的方法, 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6b738a33d4b14e84246839.png)
云南省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18年云南高考地理:贴近考生认知水平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二、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
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019年全国Ⅱ卷地理试卷解析
![2019年全国Ⅱ卷地理试卷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27e02b55270722192ef75a.png)
• 【解析】
• 6.从材料分析可知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温度下降 水汽凝结成云,且第6题题干明确提到上升气 流(成云)和下沉气流(晴朗)相间分布,所 以积云也是相间分布,故选C。
• 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 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 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 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据此完成4-5 题。
• 4.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 物( )
• A.生产中心 B.分拣中心
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2. 以上海为核心,协
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
市,在空间分布上呈 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
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
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
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国及
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3. 与2001年相比,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
上升的城市,多数与 上海( )
A.空间位置临 近 B.发展模式相 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 业部门接近
• 【答案】1-3DBA
• 【背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和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中,不同等级城市所面临的不同 问题。本组题目以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为背景,考查城市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 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读图和解析图表能力。
• 2.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来IV类的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以及舟山,观察 它们在图中的分布位置知,他们离上海比较远,即呈边缘化,正确答案B。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21507db90d6c85ec3ac679.png)
2019年全国2卷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解析】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解析】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解析】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解析:中国自然地理%28共33张PPT%29
![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解析:中国自然地理%28共33张PPT%29](https://img.taocdn.com/s3/m/cce545d04afe04a1b071dee3.png)
知识拓展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因河道弯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导致该 地区流速减慢,河床淤塞严重,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同时洪水排泄不畅,洪涝灾害威胁大, 成为长江水患最严重的河段,故有“险在荆江”之说。
4.(2018江苏单科,26,3分)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双选) ( )
A.麋鹿保护区所在地 B.六合垸所在地
3.(2018江苏单科,25,3分)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双选) ( )
A.加速洪水下泄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 D.缩短航运里程
答案 AD 本题考查河流整治。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洪水排泄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人工裁 弯取直有利于加速洪水下泄,减轻洪涝威胁,A项正确;河流弯曲,水流速度较慢,裁弯后流速加 快,减少泥沙淤积,B项错误;上游来水量的多少与河道形状无关,C项错误;裁弯后缩短了河道长 度,缩短了航运里程,D项正确。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 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019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卷部分分析
![2019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卷部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1eebf40912a21615792941.png)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
(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
成9~11题。
9.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出日出时,北京时间约
为()
A.10时
B. 13时
C.16时
D. 19时
10. 当日,日落于黄河站的()
A. 东方
B.西方
C. 南方
D.北方
11.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
的ABiblioteka 9月21~30日B.10月1日~10日
C. 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解析】 根据材料“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 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 出。”说明由黄河站由极夜转为有昼夜交替现象,即昼由0 小时逐渐增加,根据材料“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 升起,就得落下,应该为当地地方时的12:00,黄河站与 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 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故9题选项D最接近; 而太阳刚好升起,就马上落下,当地时间为12:00,此时 太阳正好位于黄河站的正南方,故10题选C; 根据太阳回归运动黄河站刚好出现昼(即极夜现象结束) 的日期是3月9日,离春分日有12天。根据对称原理,也就 是说到了秋分日12天以后黄河站刚进入极夜现象,日期为 10月2日以后。故11选题选B。
4、认真研究课标和高考试题,做好高中地理三年的 整体计划,精心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 方法,认真组织各个阶段的教学,旨在减少盲目 性,增强针对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 同行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发挥集体智慧;
挪威语:Takk
2、学科能力要提升 在2019年备考中要针对以图导题、题组生存的高考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6b738a33d4b14e84246839.png)
云南省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18年云南高考地理:贴近考生认知水平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二、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
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地理(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dab183bed5b9f3f80f1c46.png)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题卷一、单选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精品】近两年(2018,2019)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精品】近两年(2018,2019)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fb24266bd97f192379e935.png)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5.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图2示意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A T0B.T1C.T2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 推测该河流所在区域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最新2019年最新-2019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卷部分分析-精选文档上课讲义
![最新2019年最新-2019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卷部分分析-精选文档上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cd8d79fd0a79563c1e72d5.png)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 统是()
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
【解析通过题干可以分析出我国沙尘暴发生地主要 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它们的纬度范围 是35°N~60°N之间,这个纬度范围分布的气压带 和风带为西风带。 【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 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 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故而选C。 【总结】本大题考查学生对产生沙尘暴的天气系统 的理解
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根据材料一,二 分析哈萨克斯坦工 业分布的主要特点及成因。(16分)
【解析】相关材料提供的信息比较 丰富,只需提炼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分布特点:机械、冶金工业 主在分布在东部。石油天然气开采 和加工分布在西部(里海附近)。 成因:苏联工业转移以机械工业为 主,同时也促进了治金工业的发展, 因为当是的国防需要及相关资源分 布上述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21世纪 快速发展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业, 对资源有极大依赖性,故主要分布 在西部(里海附近)
⑵参考答案: ①(1-3月气温低于0°C)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
;②(冬春降水量比往年偏多)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 值,春末(4-5月)气温迅速持续上升,使积雪在短时间 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 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 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 机械制造等工业。2019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 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 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 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 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https://img.taocdn.com/s3/m/8f7e033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4.png)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厨余垃圾在该自动处理系统中属于哪种物质?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下列哪个工艺流程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的局部工艺流程?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哪个省份已经不再是我国主要的稻谷余粮区?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什么?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和2020届高三复习策略研究模板(共51张PPT)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和2020届高三复习策略研究模板(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b8e34a60c22590102029df1.png)
“一体”是总体框架,“四层”与“四翼”是“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现高考 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
其中地理学科素养有四个方面: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一、“区域认知”考查淋漓尽致
区域现状及发展评价个别问题的设问方式与切口特色鲜明。
一是运用“逆向式”设问。
如Ⅰ卷 36 题(3),Ⅱ卷 37题(3),一般正向式设问多为汽车生产成本较低区位条 件分析;Ⅱ卷37题(3),滑雪场雪道建设及维护成本低的原因分析,而考题反其道而行 之,要求解释“成本居高不下” “建设及维护成本高”的原因。
总体特征(以二卷为例):
1.稳定为主。 试题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的特点,给考生以熟 悉感和亲切感,“以稳为主,稳中求进”,试题结构仍以选择题、综合题与选考题 三部分组成。 选择题以四组题组成,即“3233”模式,以材料分析为主,缺少了图表的分析;综 合题考查了中国的两大区域,改变了以往“一中一外”的模式;全国Ⅱ卷的地理试题 既注重基础知识考查,重分析、重思维能力考查,区分度明显。
(2)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Ⅰ卷 36 题(1)考查工业(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与人口、交通、市场之间的关系;
(3)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结合
如Ⅱ卷37题(1)滑雪场分布分散的原因自然:地形、气候与社会:市场、消费等。
(4)多要素综合分析
如Ⅱ卷 9~11 题,以 “霍林河断流造成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为主题,考查断 流期间洼地增多增大的原因及影响。学生对霍林河可能并不熟悉,但试题提供了霍林河 的位置背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和断流的原因(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足以让学生 对洼地变化的原因进行如下要素的关联推理:水文(断流)→气候(变得更干旱)→地 貌(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 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策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12bed1910ef12d2af9e7c5.png)
户籍人口>常住 人口,差值在减 小
4.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5 .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7
第三组选择依旧是外力作用,和往年不同的是今 年题目选取的是河流上游的单侧断面,与以往的 下游或者入海口位置有所区别,万变不离其宗, 上游侵蚀强下游堆积多,结合题中给出的砾石大 小在不同部位的排列顺序,较之往年有所创新
13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 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 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 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造,数十家企业承 建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 置。
5
部分高科技产品 对环境要求高
第二组材料考察人口,以坐标图形式结合人口的知 识点,从某个直辖市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的变化切入,这并不陌生,平时我们已经进行了相 关练习。值得思考的是第二问直接让选择出是哪个 直辖市,学生可能会陷入纠结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1c62a2cc22bcd127ff0c26.png)
2019.9报告提纲•一、试题总体评价•二、考试总体数据•三、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四、教学思考与建议一、试题总体评价• 稳中求进,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考试内容覆盖比较一致,考查范围广度相当,吻合考纲要求。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数据来源:杨柳,段玉山,《2019年地理高考全因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地理教学》2019年第18期。
• “低起点高落点”,命题意蕴高远所谓“低起点”,是指2019年地理试题情境创设或贴近日常生活情境,或吻合考生平时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内容,大部分考题在选材上比较平实。
所谓“高落点”,是指试题考查的立意落点高远、意蕴深刻。
2019年地理试题以看似平实的素材情境展开设问,既落实对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考查,又达成考试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导引。
• 选才与导教并重,发挥考试功能2019年地理试题以时间和空间为尺度,通过精巧设计、层层递进的设问,探索实践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路径,直指当前教学痛点,充分发挥考试的选拔人才与教学导向功能。
如非选题36题“德国鲁尔区的医疗保健产业区位分析”,37题“美国内陆高山某河流”地理过程考查等• “五育并举”,关注学科前沿,彰显学科特色1、2019年地理试题在充分考查德、智的基础上,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
根据地理学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达成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对健康意识、审美情趣、劳动观念的考查,突出对体美劳的教育引导。
2、关注学科前沿二、考试总体数据1、2019年各大题基本数据题号人数题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满分人数客观题1252224421.980.507.970.40215主观题1252225621.920.397.160.260全卷12522210043.900.4413.100.320 1252222411.430.48 3.910.304第36题第3712522222 6.770.31 3.300.270题第423973410 2.950.30 1.910.2631题第438548810 4.070.41 1.330.1140题2、各分数段人数起始分数终止分数人数人数比例累计人数累计人数比例095050.40%5050.40%10194179 3.34%4684 3.74%20291330410.62%1798814.36% 30392588820.67%4387635.04% 40493556828.40%7944463.44% 50593103224.78%11047688.22% 60691268810.13%12316498.36% 70791991 1.59%12515599.95% 8089670.05%125222100%最高分:87 3、纵向比较年份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全卷平均分43.9054.9451.0859.2454.86全卷难度0.440.550.510.590.55全卷标准差13.1012.4214.3814.6716.06全卷区分度 0.320.300.350.360.40客观题均分21.9833.9824.4727.2126.38主观题均分21.9220.9726.6032.0328.49全卷最高分87919698972015-2019年地理高考各分段人数分布图2015-2019年地理高考各分段人数累计分布图4、横向比较平均分广西四川贵州西藏云南60.6??全卷43.9>50(较去年高7~8分)客观题21.98?21??主观题21.92?39.6??36题11.4312???37题 6.7710???三、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1、整体得分分布2、客观题典题分析与答题反馈3、主观题试题分析与答题反馈2、客观题典题分析与答题反馈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解析:中国人文地理(共19张PPT)
![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考真题解析:中国人文地理(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08498c50242a8956bece4e3.png)
的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答案 D 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016上海单科,20,2分)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 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 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 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17北京文综,6,4分)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 )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行政区划及土地利用类型。内蒙古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应该 是牧草地,故Ⅱ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省简称,贵州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居第二位 的应该是耕地,故Ⅰ为耕地;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林地和水域比重很小,说明其气候 干旱,最可能是新疆,故选A。
7.(2018江苏单科,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 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Ⅰ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图Ⅰ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 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 990美元和8 836美元。图Ⅱ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 均GDP关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