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传说
蜀中花木兰的传说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四川阆中有个木兰会,却与花木兰没有关系,说的是另一个巾帼英雄的故事呢!这位巾帼英雄名叫韩娥,生于元朝末年,三岁丧父,七岁丧母,只好跟着叔父生活。
叔父名叫韩立,曾经在县衙当过小官,看见朝廷腐败后,就辞官到乡下隐居,每日有空闲就教韩娥读书练剑。
小韩娥聪明机灵,读书过目不忘,剑法也是很快学到要领。
一天,她练剑完回到房里,忽听叔父呼唤,上前问:“叔父唤女儿有啥吩咐?”叔母拉过女儿,眼泪汪汪说道:“孩子,如今你已是十二岁的人了,姑娘家防身最关紧要。
这些天,溃军到处奸杀抢劫,我担心你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受侮辱,万一有个差错,怎对得起你死去的二老!”韩娥跪在叔父母面前,咽喉哽咽地说:“二老教诲,女儿终身不忘。
如被乱军掳掠,女儿誓死殉节,决不砧污家门!”韩立说道:“昏君无道,豪杰蜂起,元人的日子也不会久长了,孩儿千万不能轻生。
我和你叔母商量,给你做了一套男子衣裳,你可穿着,若被官兵掳掠,见你是个男子,也可以免遭不幸。
”韩娥点头答应。
从此,她就穿上了男子衣裳。
韩娥女扮男装不久,果然被元军掳去,当了一名马夫,后来,这支溃军又被王起岩义军包围,韩娥杀掉元军副将,投降了义军。
王元帅在帐内召见韩娥,问其姓名,韩娥随口答道:“韩关保。
”王元帅见她年少英俊,勇敢机灵,心里十分欢喜。
问起家事,知道她父母双亡,对韩娥说:“你父母既一亡故,罗甲将军膝下又无儿女,你何不将他认作义父,日后也有个照应。
”韩娥想:父母双亡,如今又不知叔父母的下落,既然元帅作主,不如暂且就把罗甲将军认作义父吧。
她向王元帅说:“多蒙元帅厚爱,实在感恩不尽。
只是我年幼无知,若有差错,还望元帅、罗将军恕罪。
”韩娥认了罗甲为义父,在罗甲身边作了亲兵副将,跟随罗甲南征北战一十二年。
罗甲是四川宜宾人,他待韩娥如亲生儿子,韩娥也把他当作亲生父亲。
在军中,韩娥举止检点,小心谨慎。
严寒的冬天,她四肢僵冰不叫苦,夏天酷热,她汗流如雨不裸浴。
从传说红颜到忠孝勇烈的奇女子花木兰传奇与形象
©/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剧照,一袭红衣的花木兰(刘亦菲饰)正在战斗。
该片为1998年同名动画电影的真人翻拍版。
迪士尼打造的花木兰和中国人传统 认知中的花木兰存在较大差距,实际上将其改造成了一个充满美国式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女权主义的故事从传说红颜到忠孝勇烈的奇女子花木兰传奇与形象文I 李思达中国诸多传奇中,恐怕很难 找出像花木兰这般内涵丰富 的主题富旷了。
自最初不到4〇〇字的《木兰辞》幵始发轫,经过历朝历代添补润色,故事主人公从不知 姓只知名木兰的北朝少女演化成了姓 名确凿、家人亲友齐聚、有血有肉、集 忠、孝、勇、烈于一身的奇女子花木兰。
在后世长期流传过程中,花木兰传奇 还成就了许多以她为主题的诗文、笔 记、类书、戏曲、曲艺、小说、电影, 不同版本的故事之间差别甚大—光78丨国家人文历史訖木兰结局就可分为大团圆和悲剧两种,同 孟姜女、梁祝等传奇细节变化万千,但主线故事相对一致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花木兰故事传承之复杂,后世演绎之光怪陆离,由此可见一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花木兰在后世能被演绎得“百花齐放”,同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戏剧化张力是分不幵的。
只要看看最初的《木兰辞》,人们就都能感受到当中暗含的各种矛盾冲突:战争让女性走幵,但木兰偏偏以女性身份走上战场,此中冲突如何解决?古代男权社会下,木兰如何以女儿身在社会上拋头露面,是否是在挑战男权?诗中木兰拒绝了皇帝的任命,是 否对皇权构成挑战?木兰回到家乡换回女儿身,会不会有战后P T S D?她能否真正获得平静的生活?……简而言之,只要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个主题中最大冲突存在,她的“奇人奇事”就不可避免会引发出各式各样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演变,历朝历代对其中矛盾和冲突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会按照自己的观点进行诠释、化解。
正是在此过程中,后世人们实际上改造了木兰主题,甚至将其改得面目全非—或者说得好听点,是改得各具特色。
或许,这也是木兰传奇富有魅力之处吧!从无名女杰到道德偶像:木兰形象的草创现存通行版《木兰辞》最早见于北宋神、哲宗年间文人郭茂倩编著的《乐 府诗集》。
花木兰传说的文化内涵
花木兰传说的文化内涵花木兰传说是一则源远流长的中国传说,通过数百年的传承,一直被人们称颂。
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代替父亲从军的英勇事迹。
这个故事不仅传递了一个女子为了国家和家族荣誉而奋斗的精神,还传递了一个强大国家的背景和艰苦战斗的历史底蕴。
花木兰传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
一、性别平等思想在古代,孟子曾经说过“民之所欲,以富为首,以贵为次,以老为终”,这一说法确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
当时,女性在家中角色相对较小,并且往往只被赋予传宗接代的任务。
而花木兰传说中的女性则是大胆、勇敢、冒险。
她的行为不仅令人佩服,更是预示了超越性别限制的思想。
这种性别平等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适用。
今天,我们经常看到女性出色地完成了男性所担任的职位,例如医生、工程师、律师等等。
这些事实充分证明,无论性别如何,谁都有能力成为才华横溢的人,可以创造个人的价值。
这种思想在现代中国的趋势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但任何人都应该关注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二、民族自豪感花木兰传说中的人们为家乡和祖国而战,对世界充满着爱和热情。
这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在中国文化中被强调。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致力于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地位。
而花木兰所表现的英勇形象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战争时期的社会精神。
她勇敢地代替父亲从军,代表这中国妇女所展示的国家爱和荣耀。
今天,许多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事情包括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崛起,以及体育等各领域的举世瞩目。
同时,随着当代中国的崛起,中国民众越来越需要自豪感和增强自信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和价值观下,“花木兰”传说不仅代表了一个独立的女性,披荆斩棘的精神贯穿着代表中国人民的华夏精神。
三、家庭责任和忠诚花木兰尽管勇敢,但一直没有忘记家庭的责任和忠诚。
故事中,她代替父亲从军,使得她的家人摆脱了危险。
她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打我们一个予和我的身份是分不开的理念。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对家庭和祖国所负有的义务。
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个特别了不起的姑娘叫花木兰。
花木兰呀,那可是个机灵又孝顺的丫头。
她每天开开心心地帮着父母做家务,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嘻嘻哈哈地玩耍,日子过得简单又快乐。
嘿,这不就跟咱平时一样嘛,每天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可是有一天,那可恶的战争来了!皇帝下了命令,要每家每户出一个男丁去打仗。
哎呀呀,这可把花木兰家愁坏了,她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弟弟还那么小,这可咋办呀?花木兰心里那个着急呀,她想:“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爹爹去受苦呢?”于是,花木兰一咬牙,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得多勇敢呀,就像咱要是遇到困难,也得鼓起勇气去面对不是?她瞒着父母,悄悄地准备好了行装,踏上了征途。
一路上,花木兰遇到了好多和她一样去打仗的小伙子。
“嘿,兄弟,你从哪儿来呀?”“我从那个小村庄来。
”花木兰大大方方地和他们聊天,一点也没露出破绽。
到了战场上,那场面,可真是吓人呀!喊杀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花木兰心里也害怕呀,可她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
她就像一只勇敢的小狮子,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这一去呀,就是好多年。
花木兰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受了好多伤,但她都挺过来了。
她的勇敢和智慧让她在军队里出了名,大家都对她敬佩不已。
终于,战争结束了。
花木兰带着荣誉回到了家乡。
当她换上女装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哎呀呀,这竟然是花木兰呀!”大家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花木兰的故事呀,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咱也得学学花木兰的勇敢和孝顺,遇到困难不退缩,好好对待咱的家人,你们说是不是呀?。
历史上四个花木兰的故事
历史上四个花木兰的故事引言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女性英雄,她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
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和文化传承,我们可以找到关于花木兰的四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本文将为您逐一介绍这四个版本,并对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
第一个花木兰:《木兰辞》中的英雄少女最早被记录下来的花木兰故事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即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
这个版本最著名的来源就是《木兰辞》,一首写实性很强、情感真挚的长诗。
根据《木兰辞》中的描述,花木兰是一个出生在军人家庭、有五个哥哥但没有弟弟的少女。
当她父亲被征召入伍时,由于年老体弱无法应战,于是花木兰决定代替父亲去战斗。
她剪短了头发、换上男装,并成功地以男子身份参军。
在战场上,花木兰表现出色,最终帮助军队取得了胜利。
战争结束后,她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战友们,并且拒绝了皇帝的封赏,选择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这个版本的花木兰故事强调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
花木兰为了家人和国家的利益不惜冒险,展现出了女性独特的英雄主义精神。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打破了传统对女性角色的限制,并为后世女性树立了榜样。
第二个花木兰:元代传说《木兰记》中的爱情传奇在元代(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出现了另一个版本的花木兰故事——《木兰记》。
这个版本将花木兰塑造成一个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浪漫情怀的形象。
根据《木兰记》中的描述,花木兰是一个善良聪明、容貌出众的女子。
当她听说辽国入侵时,为了保护家园和父亲,她决定代父从军。
在战场上,花木兰表现出色,并且与同伴李云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战斗中,花木兰和李云龙逐渐相爱,并最终结为夫妻。
战争结束后,他们一起回到了故乡。
这个版本的花木兰故事融入了浓厚的爱情元素,强调了女性的感情和家庭观念。
花木兰不仅是一个英勇的战士,还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妻子和母亲。
这个版本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价值观的重视,并将女性英雄形象融入其中。
第三个花木兰:民间传说中的神秘少女在中国各地流传着许多关于花木兰的民间传说,其中有一个版本将她塑造成了一个神秘而超凡脱俗的形象。
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是一位来自古代中国的传说中的英雄女子。
故事发生在北魏末年,木兰家族在边境之地。
当时,魏国正面临来自北方的侵略。
为了保家卫国,每户家庭都需要派出一名男性去参军。
然而,木兰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年幼的父亲。
为了避免父亲上战场,在父亲病倒无法行军的时候,花木兰决定代替父亲,假扮成男子去参军。
她剪了长发,束起杂乱的马尾,穿上男装,并取了一个男性的名字“木兰”。
在军队中,木兰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韧劲和聪明才智,因此很快得到了指挥官和战友们的赏识。
她参加了长时间的训练和战斗,并在很多战役中表现出色。
经过多年的战斗,木兰终于协助魏国击败了敌人。
当她在皇帝面前脱去男装,揭示自己的真实身份时,大家都对她的勇敢和忠诚感到十分惊讶和赞赏。
于是,皇帝决定奖励木兰,赐予她许多荣誉和贵族地位。
然而,木兰却谦虚地拒绝了这些荣誉,只希望能够早日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
木兰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了保家卫国而扮演男子身份,并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
她的精神和毅力让她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受人尊敬的象征。
花木兰民间故事
花木兰民间故事
花木兰是一位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
以下是花木兰民间故事的概要:
从前,有个武艺高强的姑娘叫花木兰,她年轻漂亮,还有一手好箭法。
一天,花木兰正在屋里织布,忽然听见外面有马蹄声。
她走出屋子,只见一个军官从马上下来,递给她一份公文,说:“边疆正在打仗,可汗命令征兵,你们家有一个人的名字在公文上。
”木兰翻开一看,爹爹的名字在上面。
花木兰回到屋里,左思右想:爹爹的年岁大了,弟弟还小,怎能随军打仗呢?这可怎么办呢……花木兰一夜没有合眼,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花木兰上街买了一匹马,赶做了一身战袍,又剪了头发,装扮成小伙子,连父母和弟弟们都认不出她了。
家人不忍心让木兰去打仗,可是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和木兰挥泪告别,于是花木兰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战场上的花木兰一点儿不比男儿差。
她历经百战,挥汗流血,凭着她的机智、勇敢和超群的武艺,一次次立下了战功。
战争一打就是十二年,大军终于胜利归来,可汗亲自召见了花木兰,要封她做大官。
但花木兰想念亲人,她谢过可汗,就和几个一起打仗的好伙伴回家乡了。
父母听到木兰要归来的喜讯,高兴地来到村口迎接,弟弟们也都长大了,正在家里杀猪宰羊,准备犒劳凯旋的姐姐。
花木兰终于到家了,她回屋换上以前的青布衣裙,和她一起打仗的伙伴们看到后,都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和他们并肩作战十二年的花木兰竟是个漂亮的姑娘!。
古代花木兰的故事
古代花木兰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呐,有个叫花木兰的姑娘,住在一个宁静又普通的小村子里,家里虽说不算大富大贵,可也是热热闹闹,和和美美的。
木兰上头有爹娘,下头还有个调皮捣蛋的小弟弟,一家人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平淡又踏实。
那时候,国家不太平,突然就来了征兵的告示,要求每家每户得出个男丁去从军打仗。
木兰家可就犯了难,爹爹年纪大了,走路都有点颤颤巍巍,这些年种地干活落下一身毛病,要是上了战场,那指定是凶多吉少;弟弟呢,还是个毛头小子,个头才到木兰肩膀,瘦瘦弱弱的,拿把锄头都费劲,更别提舞刀弄枪上战场了。
木兰看着愁眉苦脸的爹娘,心里头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像有只小猫在挠啊挠的。
她从小就跟着爹爹学骑马、练射箭,虽说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干这些事儿,可木兰骨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学得比村里好些男孩都好。
眼瞅着家里没个能顶事儿的男人,木兰一咬牙,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说干就干,木兰偷偷翻出爹爹年轻时的旧衣裳,把头发盘得紧紧的,扎成男子的发髻,再拿根布带束住胸口,对着镜子左瞧右看,还故意粗着嗓子说话,练了好一阵儿,乍一看,还真像个俊朗的小伙子。
爹娘知道后,又是担心又是不舍,拉着木兰的手直掉眼泪,可木兰却拍拍胸脯,笑着说:“爹娘,放心吧,咱家不能没个顶梁柱,我定能平安归来,还能立些战功嘞!”就这样,木兰跟着征兵的队伍出发了。
一路上,那可真是吃了不少苦。
白天赶路,太阳晒得人皮都要脱一层,汗水顺着脊背往下淌,把衣裳都湿透了,晚上就睡在野外,地上硬邦邦的,还有各种蚊虫叮咬,木兰常常被咬得浑身是包,可她一声不吭,就怕被人瞧出破绽。
到了军营,训练更是严苛,又是长跑,又是练兵器,木兰每次都拼尽全力,别人扛一袋沙袋练臂力,她咬牙扛两袋,同营的伙伴都对这个看着瘦瘦小小的“兄弟”刮目相看。
有一回,战场上局势危急,敌军像潮水般涌来,己方的防线眼看就要被冲破。
木兰瞅准时机,拉弓搭箭,那箭“嗖”地飞出去,直中敌军将领咽喉,敌军一下子乱了阵脚,己方士气大振,大家一鼓作气,把敌军打得节节败退。
花木兰的传说故事
花木兰的传说故事
花木兰,中国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闻名天下。
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广泛流传,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传说中,花木兰看到年迈的父亲被征召入伍,决定替父从军。
她女扮男装,在军队中表现出色,成为了一名勇敢而智慧的士兵。
经过多年的战争,她成功地击败了入侵的敌人,展现了自己的英勇和才干。
战争结束后,花木兰的英勇事迹被皇帝得知,她被召回宫中,赏赐官职和财富。
然而,花木兰拒绝了这些赏赐,请求返回家乡。
回到家乡后,花木兰恢复了女儿身,与家人团聚。
在她的故事中,花木兰展现出了孝顺、勇敢、智慧和忠诚的品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人物。
她的故事也反映了对家庭、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
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花木兰的传说故事被广泛传播和演绎。
有许多诗歌、戏曲、电影、电视剧等都以她的故事为题材,展现了她的英勇和智慧。
花木兰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中的重要符号,代表着中国妇女的坚强、勇敢和智慧。
总之,花木兰的传说故事是中国文化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道德和精神风貌。
通过花木兰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忠孝节义、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
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花木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她的故事被传颂了千百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她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孩,为了替父从军,她剪去长发,换上父亲的军装,代替父亲参加了战争。
她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民间传说。
花木兰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自小就饱读诗书,精通武艺。
她聪慧勇敢,机智过人,深受父母的喜爱。
然而,正当花木兰青春年少,英姿飒爽之时,边疆战事频繁,北魏朝廷下令各家户口都要派人参军。
可是,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她的哥哥又年幼无知,无法胜任这项重任。
为了保全家族的荣誉,为了保家卫国,花木兰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代父从军!花木兰剪去长发,换上父亲的军装,悄然离家,踏上了征程。
她骑着父亲的战马,背负着父亲的重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战场之中。
在军营里,她严守军纪,勤学苦练,迅速融入了军队。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战友们的尊重和上级的赞许。
她在战场上勇敢无畏,机智过人,屡立战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战士。
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等待着花木兰。
在一次关键的战斗中,花木兰受了重伤,奄奄一息地躺在战场上。
就在这时,她的真实身份被揭露了。
当时的将军大为惊讶,他没有责怪花木兰的冒名顶替,反而对她的英勇行为赞赏有加。
最终,花木兰凯旋而归,成为了一名英雄。
花木兰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努力奋斗,她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心怀报国之志,就能创造奇迹,成就非凡。
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女性同样可以勇敢坚强,可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挺身而出,展现自己的价值。
花木兰的故事,永远在人们心中闪耀着光芒,她的形象永远鼓舞着人们勇往直前。
愿我们都能像花木兰一样,勇敢坚毅,敢于迎接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花木兰的中国古代传奇故事
花木兰的中国古代传奇故事替父从军花木兰,用自己的能力保护的她的父亲。
下面是花木兰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花木兰的事迹使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怕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认真想办法,所做的事情一定能做成功,像花木兰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多动脑筋想办法。
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必然经历得起更多的大风大浪,也更易获得成功。
原文阅读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
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缠着父亲学了不少武艺。
她天天苦练功夫,渐渐地,连父亲花弧也不是她的对手了。
这年,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
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
花弧乐得笑眯了眼,小儿子花雄也乐呵呵地跟在姐姐后面捡大雁。
有了大雁,弟弟花雄又嚷着要吃鱼,于是花弧又带着他和木兰来到河边钓鱼。
他们坐在河岸上,一边钓着鱼,一边欣赏着河岸的景色,不一会儿,鱼儿就上钩了。
“呵!这可真是一条大的鱼啊!”花弧看着钓上来鱼,乐呵呵地说。
花雄见了,也开心地说道:“我们快拿回家去,让木兰姐姐给我们做好吃的鱼肉吧!”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笑眯眯地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
不过,好吧。
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
”于是花弧收拾好渔具,带着两个孩子,提着猎获的大雁和鱼回家去了。
他们刚走到村口,妻子袁氏和大女儿花木莲就出来迎接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往家走。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花弧心中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和柔然人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
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民间故事之花木兰的传说
保定往西八十里,完县城有座木兰庙。
庙里有块大理石碑,人们叫它“木兰碑”。
老人们说,你站到木兰碑前照一照,能望见方圆十里八村,在最晴朗的天气里,还能望见保定府呢!传说,花木兰女扮男装一投军,就在完县西山岗子上瞭敌放哨。
一天深夜,天黑得像锅底,花木兰冒着寒风,在荒凉的山岗子上转来转去,忽地听见传来几声“啾啾”的鸟叫声,她趴下来仔细地听了起来。
一会儿,随着鸟叫声,又扑扑地飞来一大群小鸟。
木兰心里想:这深更半夜,为啥会有鸟叫呢!木兰断定有紧急情况,急忙跑下山岗,给元帅报信。
元帅得到木兰送来的情报,大吃一惊,断定是敌人偷营,才惊动了山那边的飞鸟。
急忙调兵遣将,把偷营的敌人团团围住,没有一个逃掉,连偷营的敌军头目也给生擒了。
木兰立了头功,元帅看她机灵能干,马上提拔她当了将军。
木兰当了将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敌人不服气,派了大批人马攻打完县城。
那天,木兰骑着战马,到营地察看。
路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拦住了马:“将军,将军,替俺报仇,俺的一家子都叫贼兵杀死了。
”木兰跳下了马,扶起了老奶奶。
又走了一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拦住了马:“将军,将军,替俺报仇,俺的一家子叫贼兵杀死了。
”木兰跳下马,扶起了老爷爷。
木兰刚上马,又听见一个小孩在哇哇地哭,木兰跳下马,抱起了小孩。
好心的木兰将军,领着老爷爷,扶着老奶奶,抱着小孩子,回到了大营。
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村子三百口人,被杀被抢得只剩这三口人了。
这天元帅点兵:“敌军北犯,谁去应敌!”“小将愿往,报国仇,雪民恨,杀不完贼子,誓不回营。
”木兰率领众将士,跨上战马,和敌人一场血战。
战了三天三夜,全歼了贼寇,生擒了贼王。
木兰杀敌作战的地方,血流成河,叫血洋村。
后来的时间长了,叫成“显阳”了,也就是现在的完县显阳村。
老人们说,敌人只要听到花将军的名字,就得倒退四十里。
再凶的敌人,谁也休想碰显阳村,说是木兰将军在那挡着呢!完县城有个莲花坑,传说有一回,下了一场大雨,木兰打完仗回来,没歇脚,就去莲花坑饮马了。
花木兰女扮男装的战士传说
花木兰女扮男装的战士传说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奇人物,她以女扮男装的战士身份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
这个故事不仅在中国国内流传广泛,也为国际上的读者所熟知。
花木兰的故事展现了勇敢、聪明和坚持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对女性平等权益的追求。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花木兰女扮男装的战士传说。
花木兰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她有五个哥哥,但他们都年纪已大,无法参军应征抵抗入侵者。
面对家国危难,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代父亲,去战场上为国家保卫家园。
花木兰素来机智聪明,她知道如果被人发现是女性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她时刻保持警惕和冷静。
她用军规和礼仪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在战士们中间表现得像个男子汉,完全没有露出她的真实身份。
在战场上,花木兰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出色的战斗技巧。
她敏捷灵活,箭法高超,对骑术和剑术也有独到的理解。
她参加了多次战役,每每都以勇敢和智慧赢得战斗的胜利,取得了上级的赞誉和同僚们的钦佩。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和波折。
在一次重伤的战斗中,花木兰被敌军团团包围,陷入绝境。
幸运的是,她的最好朋友李云龙发现了她的真实身份,并带她逃离了战场。
李云龙坚持要保守这个秘密,而花木兰也对他铭感不已。
当战争结束,取得胜利时,皇帝下令召回军队。
每个战士都被授予功勋和荣誉,包括花木兰。
然而,花木兰没有接受这个奖赏,她选择回到家乡。
她希望过上平凡的生活,与家人分享她的军旅经历。
花木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动人的传奇,更象征着女性平等权益的追求。
在那个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被严重压迫,男人往往被视为强者。
然而,花木兰通过女扮男装的战士身份,展现了女性同样拥有坚定决心、智慧和勇气。
她的勇敢举动让人们开始思考并反思男女平等的意义。
花木兰女扮男装的战士传说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她的故事被改编成戏剧、电影、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上的热播。
而Disney制作的《花木兰》动画片更是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经典之作。
这一切都证明了花木兰的故事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能够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平等和公正。
花木兰的史实与传说-word
花木兰的史实与传说
《木兰诗》本来就不是真正的史实,关于木兰的记载与考证也不是只有此诗而已。
不过关于花木兰的史实,其实也有一大堆争议……一般被最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的是──《木兰诗》是唐代人仿北朝时期民歌所作!
以时代而言,姚莹的《康輶纪行》认为木兰是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代的人;程大昌的《演繁露》则以“可汗大点兵”一句认为她非隋即唐,因为“可汗”一词是在唐代以后才有的。
阎若琰也以唐朝司勋掌官吏勋级十二转为上柱国,类似现今所说的参谋,“策勋十二转”一句说明显示出是唐朝的封勋制度。
另外,北魏的府兵和唐代不同,北魏是采兵民分籍;唐代则是兵民合一,而且只有唐朝的府兵需要自备粮食衣装,北魏的不必;所以《木兰诗》里需东南西北市场买了一堆东西,这应该是唐代府兵才会遇到的情形!
以地点而言,元朝的刘廷直所撰《木兰碑》以为木兰是直棣完县人,即现今河北;但是河南的商丘县志则以为木兰为当地人;姚莹则以为木兰为武陵人,就是甘肃武威县;清一统志又以为木兰为颍州谯郡城东魏村人,也在河南境内。
以姓氏而言,《木兰诗》也没提到木兰姓花,事实上在明一统志以为木兰姓朱;清一统志则以为姓魏,到了徐渭的《四声猿传奇》才以为木兰姓花。
因为清代以后戏曲的流行广泛传播民间,所以木兰姓花才被较多数人所熟知!
总之,花木兰决不是传说或神话般的人,她的姓氏、故乡、时代尽管众说纷纭,但都是有据可考的。
花木兰的传说_五年级作文
花木兰的传说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传诵,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她的精神影响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吧。
在童话和小说里,花木兰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好女子。
很久以前,为了抵御匈奴入侵,每家必须出一名男丁从军打仗。
木兰看到父亲很年迈,就替父从军。
在军队里,木兰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士兵。
战争结束后,李将军发现木兰是位女子。
木兰回到家中,她和李将军相爱了。
在童话和小说中木兰很美丽,可是历史上的花木兰并不美丽,因为参军十二年,所有的人都没有认出木兰是个女儿家,就是由于木兰生来长的像个男孩。
木兰四岁才会说话。
大家现在都以为木兰姓花,其实木兰姓魏,叫魏木兰。
历史上的木兰在战争结束后,被皇帝看中,因为木兰和那些妃子不一样,她很活泼。
但是木兰不同意,皇帝逼木兰,木兰性格刚烈,自杀了!
无论在童话、小说还是历史上的花木兰,都是一位孝顺、爱国、勇敢、机灵的好女子。
她是中国女子的好榜样!我真想让时间倒流,去看看真真正正的花木兰。
我爱花木兰!
第1页共1页。
花木兰的民间故事
花木兰的民间故事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
那你知道花木兰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花木兰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花木兰的民间故事篇【1】木兰出生在中国北方的的一个乡村里,她从小就聪明伶俐,跟母亲学习纺织、刺绣,也经常跟着父亲练习骑马、射箭。
木兰的父亲年轻时曾经是一名勇敢的军人,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衰老了,勤劳的母亲主持家务。
木兰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姐姐和一个年幼的弟弟。
全家人辛勤劳作,生活很幸福。
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在北魏时期,胡人想来侵犯魏军,而魏国的士兵都在另一边保卫边境,一时调动不过来,形势非常严峻,魏王就下令,家里有十五岁以上的男人,都得去当兵,花木兰的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年迈体弱,不能当兵,但是征兵的名单上也有花木兰父亲的名字,看到父亲焦急的样子,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在军营里,木兰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表现的一点不比男人差,在和敌人打仗的时候,木兰总是冲在最前面英勇杀敌,凡是有困难时,木兰总能想出好办法,解除困难。
由于她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很快被提为先锋大将,最后花木兰活捉了胡人的首领,凯旋而归。
花木兰的事迹,使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怕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认真想办法,所做的事情一定能做成功,像花木兰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多动脑筋想办法。
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必然经历得起更多的大风大浪,也更易获得成功。
花木兰的民间故事篇【2】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
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
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
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
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
关于奇女子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关于奇女子花木兰的传奇故事花木兰故事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下关于花木兰的一篇故事。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木兰从军体现了木兰的保家卫国英雄气概,也有孝敬父亲的女儿情怀。
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
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历史背景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木兰传说商丘市虞城县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当年募兵时,因其父年老,木兰代父从军,后凯旋而归。
人们盛赞木兰英勇事迹,用民歌形式传颂,后经人加工润色,形成《木兰诗》流传至今。
唐代为表彰巾帼英雄花木兰,追赠将军,谥孝烈,并在木兰故里建祠塑像,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方圆百里民众络绎不绝,来此祭祀贸易,形成庙会,千余年来,长久不衰。
花木兰传说是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而从唐代起所修建的木兰祠、碑刻,以及宋、元、明、清的《河南通志》、《归德府志》、《商丘县志》等大量史料对花木兰传说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作为花木兰传说的载体,木兰祠始建于唐代初期,金代泰和年间,即公元1334年,又重修、扩建木兰祠。
清代嘉庆十一年,即公元1806年,由木兰祠高僧坚让、坚科等又募资修祠、立碑。
由于历代对木兰祠修善、扩建,祠宇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为四百余亩。
木兰祠自南向北为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及东西配房百余间。
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坐像,坐像两侧塑有侍卫,花木兰祠殿内外,有文人墨客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词、书画及香火等碑10余座,在木兰祠院墙内外,种植有唐槐梁柏,环境十分优美。
这座著名的花木兰祠于1943年毁于战火。
巾帼英雄花木兰是一位勤劳、勇敢、忠孝、刚烈的典型女性。
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事迹,千余年来,广为流传,被人们所敬仰。
据史料记载,花木兰不姓花,姓魏,生于北魏年间,祖居今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魏庄村。
全家五口人,父亲魏应汉,母亲魏周氏,姐姐木惠,弟弟木棣。
外婆家就在距魏庄很近的大周庄村。
魏家的后人由于战乱,逐渐逃往他乡,当年的魏庄村已无踪迹,成为当地人俗称的“魏庄户”。
父亲魏应汉是当时的兵户,木兰受父亲的影响自幼随父习武健身,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木兰在16岁那年,经人介绍,与今安徽省亳州岳氏青年订了婚约。
就在他们要结婚的那一年,边关紧,战事急,几道应征军贴接连不断的送到魏家,而此时魏应汉年事已高。
一家人望着军贴心急如焚。
木兰心疼父亲,爱护幼弟,心意已决,说服家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战场上木兰聪明的智慧,超群的武艺,勇猛杀敌,很受军营中将士的器重和爱戴。
两年后,战事平息。
天子得知木兰智勇双全,功劳卓著,欲封尚书职位。
木兰执意不受,婉言谢绝,一意回家侍奉双亲,以尽孝道。
后来,天子知道木兰是女儿身时,遂派朝臣,欲纳入宫为妃。
木兰见状,誓死不从,自缢而死,以死相抗,酿成悲剧。
木兰大节、大孝、大智、大勇的光荣美德,受到人们的敬仰。
因为,那时木兰还没有出阁,所以魏家人就把木兰葬于魏家墓地,死后也伴随着爹娘。
到了唐代时,帝王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忠大孝的壮举十分钦佩,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下旨修祠建庙,以示敬仰,激励后人。
自唐代起,宋、元、明、清历代都为木兰祠捐赠。
几经扩建,到了清代时期已形成很壮观的规模。
木兰在生前没有出阁,按当时的民俗她还是个姑娘,所以,当地人就把未出嫁的闺女称为姑娘或姑姑。
为了表达对木兰的敬慕之情,民间就逐步形成姑姑当家的习俗。
人们在为木兰烧香还愿时,统称“木兰姑娘”,一直延袭至今。
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人们为了纪念木兰,就把木兰的生日作为庙会。
每逢四月初八,周边百余里的人们潮水般的从四面八方涌向木兰祠。
香客和善男信女向木兰像顶礼膜拜,乞求木兰神灵赐福增寿,保家平安。
花木兰是位能杀善战的英勇将军,相传,她所始创的拳法为“木兰拳”,她所始始的剑法为“木兰剑”,一直在当地流传,但对“拳法”和“剑法”的谱系却不为人知,人们只以习武健身而已。
后来,人们为了尊崇她,纪念她,在明清时又兴起了木兰扇、木兰盘鼓等民间舞蹈和以木兰形象为主体的刻瓷工艺、剪纸工艺,成为当地人弘扬木兰精神,传承木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共虞城县委、虞城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中国首届木兰文化节,邀请全国名人名家、专家学者加强对木兰文化的研究与探讨。
为了扩大木兰影响,弘扬木兰精神,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又成功的举办了四届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
2000年国家邮政总局又在商丘·虞城举办了举世闻名的《木兰从军》邮票首发式,使木兰精神弘扬光大,木兰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花木兰,姓魏,北魏时期人。
祖籍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小魏庄。
花木兰全家五口人,父亲魏应汉,母亲魏周氏,木兰排行第二,姐姐魏木惠,小弟魏木棣。
花木兰名字的由来: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木兰的父亲魏应汉先生,外出散步归来,行至大门外时,碰到魏家侍女慌慌张张。
魏先生遂问:“什么事如此慌张?”侍女答:“娘子生产啦!”魏先生问:“是男孩还是女婴?”侍女回答:“是女婴。
”此时家里的一棵木兰树上有一只凤凰,口里叼着一朵木兰花,见有人来,长鸣一声,展翅高飞。
凤凰张嘴鸣叫时,木兰花掉落在魏先生的眼前。
魏先生见是一朵木兰花,如此想,娘子所生女婴取名木兰焉不最好,遂起名木兰。
此后为什么又叫花木兰呢?明朝一位大剧作家名叫徐渭,为木兰女扮男装,替代从军的事迹所感动,写了一部大戏,名叫《雌木兰代父从军》,戏中将魏木兰移花接木演义为花木兰,延续至今。
花木兰的父亲魏应汉是当时的兵户。
木兰受父亲的影响,自幼随父习武,并练就一身好本领。
花木兰外祖父家,在距离小魏庄一里之遥的大周庄村。
外祖父(名字不祥)人称周二肥牛。
人们说他膀大腰圆,膂力过人,气势如牛。
据说有一过路的牛车,载着很重的东西,不慎陷入大周庄村东边泥坑里。
四头牛都拉不动。
主人非常着急。
此时,周二肥牛打此地路过,遇见此事,二话没说,赤膊钻入牛车下,用力往上一顶,牛车顺利通过。
但周二肥牛也因用力过猛,头上冒出两个疙瘩,人们称他是神牛转世,所以人称周二肥牛。
边关紧,战事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连连催促魏应汉应征。
此时,魏应汉已上了年纪。
木兰见军贴,心急如焚,心想:父亲已是暮年之人,怎能经得起战场撕杀。
如若不让父亲应征,年幼的小弟又怎能替父应征。
就在自己苦苦不得其解时,突发猛想,自己虽为女流,但随父练就一身好武艺,此时国难当头,何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意念已决,把想法说与全家。
谁料,当即就遭到家人的反对。
木兰苦苦相求。
最后,以与父亲比武较量,胜者出征做为决断。
比武中,魏应汉毕竟上了年纪,力不从心,几个回合已是气喘如牛,败下阵来。
木兰替父从军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花木兰在16岁时,经人介绍,与今安徽省亳州市南12里岳庄村青年岳明订了婚约。
接到军贴的时间正是两家约订婚期的六月间。
并确定在同年农历九月婚嫁迎娶。
眼见离婚期越来越近,前方军情告急又刻不容缓。
全家人商议后,遂让木兰的叔父魏兴星夜赶往亳州南岳庄,将木兰代父从军的事详细禀报。
岳家闻听此讯,感到惊讶。
当即,岳明和他的父亲随魏兴来到了小魏庄。
木兰的父亲魏应汉又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重复一遍。
岳家父子确实感到为难,眼看喜事将要来临,又成了泡影,一场大喜将成为空喜一场。
但也为木兰的忠孝所感动。
此时的木兰心里更不是滋味,她一介女流替父从军虽是壮举,却也着实愧对岳家父子。
木兰忍痛说:“木兰此一去,何时是归期自是不知,是死是活生死未卜,还是请岳家另选佳偶。
”岳明听得木兰一席话,心中更为酸楚,但木兰替父征战已成事实,实属无奈。
岳明也是热血男儿,对木兰精神十分敬慕,当即表明:“木兰代父从军,远别家乡,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此去归期虽然不知,但我一直等到你的归来,生为岳家人,死为岳家鬼”,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第二天,魏家就为木兰从军做准备,买来马匹和途中用品,装扮成男儿模样,即去宋州兵营报到,并由兵营统一带队,日夜兼程直奔长安元帅府。
一路风餐露宿不必多说,很快赶到长安。
在元帅府入军册时,木兰爽口答:“我乃宋州府东南营廓北小魏庄人氏,姓魏,字木棣。
”元帅见木兰眉目清秀,谈吐清楚,更是喜不自禁。
当即来到校场,十八般兵器任木兰挑选,并当场演练武艺。
木兰精湛的武艺使元帅更为大喜,遂将木兰留在帐前听用。
木兰怕在军营露出破绽,故向元帅申明,自己有一怪癖,与人共住营房不能入眠,自己已制作一小营帐,与人稍作隔离,元帅应允。
木兰随贺元帅第一征战的地方在今甘肃境内大阪山一带(又称雪山),帐营扎在黑水寨。
一次,胡虏偷袭军营,元帅被困营中,危难中木兰单枪匹马,力战群敌,保住元帅冲杀出敌阵。
元帅对木兰的英勇气势十分赞赏,任命木兰为大将军。
此后,木兰领兵打仗屡战屡胜,两年后全歼敌兵,元帅率军凯旋归来。
天子大喜,立即召见众将领,慰劳三军。
元帅写明奏章,称木棣(木兰)功绩之最,天子即册封木棣(木兰)为尚书职位。
木兰见天子陈明事由,执意不接收封赏,愿回故里侍奉双亲,天子见状也只有作罢。
元帅见木兰不受封赏,着实对木兰不受功名,淡泊名利,为父母尽孝的高尚美德更加赞许。
遂将木兰请回家中,设宴招待。
席中言明,膝下一女,年方十八岁,尚未婚配,木棣(木兰)如不嫌弃,愿将女儿许配为婚。
这时,木兰不得不将自己是女儿身的情况说与元帅,元帅闻听十分惊讶。
一宿无事。
第二天,元帅为木兰打点行装,备足盘缠上路,自然安排一些途中应注意的事宜等等。
木兰返家后,将在军营中如何生活,又怎样保元帅脱险,天子又怎样封赏等事情说与全家,此时,魏应汉先生已在暮年,遂让家人写家书留传后世。
且说天子平定敌寇,天下安康,意欲纳妃。
元帅见状,也是出于好意,心知木兰年轻貌美,武术高超,何不奏明天子纳木兰为妃,尽享荣华富贵。
天子闻听大喜,钦命元帅亲自传谕圣旨,纳木兰为妃。
元帅受命到魏家传旨。
木兰跪听圣旨,心中十分复杂。
尚若不随元帅入京为妃,将是违抗圣旨,殃及全家,满门抄斩,更是愧对自己的未婚夫岳明。
思前想后,万般无奈,想到此,以回阁楼换装为由,自缢而死。
元帅见状更是悲痛,声泪俱下,愧对木兰,只好回京复命,天子也只得作罢。
木兰死后葬入魏家坟莹。
她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
虽是高风亮节,忠孝两全,但此时有损帝誉,故无人敢言。
此后,人们只有编写赞誉木兰的歌谣留传后世。
唐时,唐太宗李世民对木兰女扮男装,抵御外寇的壮举十分感动,故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并为木兰修祠建庙。
自此起,人们为纪念木兰,年逢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四面八方的人们到木兰祠祭祀,逐渐形成庙会。
后经宋、元、明、清历代重建、扩建,庙宇100多间,祠产400余亩,住祠僧十余人。
原祠共有三节院落,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东西配房及僧人住室等。
在围墙内外,植有高大的唐槐、翠柏,苍劲壮观,在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
大殿内塑有木兰戎装座像和两侧侍卫,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吏、名人为赞美木兰的撰文、题诗、书画及香火等碑刻40余通。
可惜1943年毁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