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木兰传说

商丘市虞城县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花木兰姓魏名木兰,当年募兵时,因其父年老,木兰代父从军,后凯旋而归。人们盛赞木兰英勇事迹,用民歌形式传颂,后经人加工润色,形成《木兰诗》流传至今。唐代为表彰巾帼英雄花木兰,追赠将军,谥孝烈,并在木兰故里建祠塑像,每年农历四月八日,方圆百里民众络绎不绝,来此祭祀贸易,形成庙会,千余年来,长久不衰。

花木兰传说是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而从唐代起所修建的木兰祠、碑刻,以及宋、元、明、清的《河南通志》、《归德府志》、《商丘县志》等大量史料对花木兰传说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作为花木兰传说的载体,木兰祠始建于唐代初期,金代泰和年间,即公元1334年,又重修、扩建木兰祠。

清代嘉庆十一年,即公元1806年,由木兰祠高僧坚让、坚科等又募资修祠、立碑。

由于历代对木兰祠修善、扩建,祠宇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为四百余亩。

木兰祠自南向北为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及东西配房百余间。大门过道内塑有花木兰的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花木兰戎装坐像,坐像两侧塑有侍卫,花木兰祠殿内外,有文

人墨客为赞美花木兰的撰文、题词、书画及香火等碑10余座,在木兰祠院墙内外,种植有唐槐梁柏,环境十分优美。

这座著名的花木兰祠于1943年毁于战火。

巾帼英雄花木兰是一位勤劳、勇敢、忠孝、刚烈的典型女性。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事迹,千余年来,广为流传,被人们所敬仰。

据史料记载,花木兰不姓花,姓魏,生于北魏年间,祖居今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魏庄村。全家五口人,父亲魏应汉,母亲魏周氏,姐姐木惠,弟弟木棣。外婆家就在距魏庄很近的大周庄村。

魏家的后人由于战乱,逐渐逃往他乡,当年的魏庄村已无踪迹,成为当地人俗称的“魏庄户”。

父亲魏应汉是当时的兵户,木兰受父亲的影响自幼随父习武健身,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木兰在16岁那年,经人介绍,与今安徽省亳州岳氏青年订了婚约。就在他们要结婚的那一年,边关紧,战事急,几道应征军贴接连不断的送到魏家,而此时魏应汉年事已高。一家人望着军贴心急如焚。木兰心疼父亲,爱护幼弟,心意已决,说服家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场上木兰聪明的智慧,超群的武艺,勇猛杀敌,很受军营中将士的器重和爱戴。两年后,战事平息。天子得知木兰智勇双全,功劳卓著,欲封尚书职位。木兰执意不受,婉言谢绝,一意回家

侍奉双亲,以尽孝道。后来,天子知道木兰是女儿身时,遂派朝臣,欲纳入宫为妃。木兰见状,誓死不从,自缢而死,以死相抗,酿成悲剧。木兰大节、大孝、大智、大勇的光荣美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因为,那时木兰还没有出阁,所以魏家人就把木兰葬于魏家墓地,死后也伴随着爹娘。

到了唐代时,帝王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忠大孝的壮举十分钦佩,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下旨修祠建庙,以示敬仰,激励后人。自唐代起,宋、元、明、清历代都为木兰祠捐赠。几经扩建,到了清代时期已形成很壮观的规模。

木兰在生前没有出阁,按当时的民俗她还是个姑娘,所以,当地人就把未出嫁的闺女称为姑娘或姑姑。为了表达对木兰的敬慕之情,民间就逐步形成姑姑当家的习俗。人们在为木兰烧香还愿时,统称“木兰姑娘”,一直延袭至今。

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人们为了纪念木兰,就把木兰的生日作为庙会。每逢四月初八,周边百余里的人们潮水般的从四面八方涌向木兰祠。香客和善男信女向木兰像顶礼膜拜,乞求木兰神灵赐福增寿,保家平安。

花木兰是位能杀善战的英勇将军,相传,她所始创的拳法为“木兰拳”,她所始始的剑法为“木兰剑”,一直在当地流传,但对“拳法”和“剑法”的谱系却不为人知,人们只以习武健身而已。后来,人们为了尊崇她,纪念她,在明清时又兴起了木

兰扇、木兰盘鼓等民间舞蹈和以木兰形象为主体的刻瓷工艺、剪纸工艺,成为当地人弘扬木兰精神,传承木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共虞城县委、虞城县人民政府于1993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中国首届木兰文化节,邀请全国名人名家、专家学者加强对木兰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为了扩大木兰影响,弘扬木兰精神,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又成功的举办了四届中国·商丘木兰文化节暨经贸洽谈会。2000年国家邮政总局又在商丘·虞城举办了举世闻名的《木兰从军》邮票首发式,使木兰精神弘扬光大,木兰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花木兰,姓魏,北魏时期人。祖籍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小魏庄。

花木兰全家五口人,父亲魏应汉,母亲魏周氏,木兰排行第二,姐姐魏木惠,小弟魏木棣。

花木兰名字的由来: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木兰的父亲魏应汉先生,外出散步归来,行至大门外时,碰到魏家侍女慌慌张张。魏先生遂问:“什么事如此慌张?”侍女答:“娘子生产啦!”魏先生问:“是男孩还是女婴?”侍女回答:“是女婴。”此时家里的一棵木兰树上有一只凤凰,口里叼着一朵木兰花,见有人来,长鸣一声,展翅高飞。凤凰张嘴鸣叫时,木兰花掉落在魏先生的眼前。魏先生见是一朵木兰花,如此想,娘

子所生女婴取名木兰焉不最好,遂起名木兰。此后为什么又叫花木兰呢?明朝一位大剧作家名叫徐渭,为木兰女扮男装,替代从军的事迹所感动,写了一部大戏,名叫《雌木兰代父从军》,戏中将魏木兰移花接木演义为花木兰,延续至今。

花木兰的父亲魏应汉是当时的兵户。木兰受父亲的影响,自幼随父习武,并练就一身好本领。

花木兰外祖父家,在距离小魏庄一里之遥的大周庄村。外祖父(名字不祥)人称周二肥牛。人们说他膀大腰圆,膂力过人,气势如牛。据说有一过路的牛车,载着很重的东西,不慎陷入大周庄村东边泥坑里。四头牛都拉不动。主人非常着急。此时,周二肥牛打此地路过,遇见此事,二话没说,赤膊钻入牛车下,用力往上一顶,牛车顺利通过。但周二肥牛也因用力过猛,头上冒出两个疙瘩,人们称他是神牛转世,所以人称周二肥牛。

边关紧,战事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连连催促魏应汉应征。此时,魏应汉已上了年纪。木兰见军贴,心急如焚,心想:父亲已是暮年之人,怎能经得起战场撕杀。如若不让父亲应征,年幼的小弟又怎能替父应征。就在自己苦苦不得其解时,突发猛想,自己虽为女流,但随父练就一身好武艺,此时国难当头,何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意念已决,把想法说与全家。谁料,当即就遭到家人的反对。木兰苦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