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心理学模块

1.认知发展与教育

(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感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 根据感知的强度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觉。因此,教学中板书、挂图、实物模型大小、教师声音高低都要适当,便于学生看清听明。

2 根据感知的组合律: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停顿,板书应注意康健布局和排列顺序。

3 根据感知的差异律: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制作教具,绘制图表、演示实验、板书等要怎大对象与背景差别。

4根据感知的理解律:言语知道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使人的感知更迅速、完整和准确。因此,直观教学中,教师须伴以言语的解释或说明,把直观和言语结合。

5 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是学生的眼耳口鼻手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活动。提高直观效果。

6 根据感知的活动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被感知。因此,教师在制作和使用教具时,尽可能变静为动。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特殊形势和高级形态。观察力是指全面、正确、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良好的观察力具有:目的性、条理性、理解性、敏锐性、复杂性、精确性。

观察力的培养:

1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个

2 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

3 引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和提出观察的方法

4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2)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记忆过程的规律:(Ps:尚未找到准确答案)

记忆规律应用:

1 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

2 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方法和技巧

3 尽量减少和避免干扰

4 合理地组织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多样化,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适当过度学习

(3)想象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动机

2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和图标所标志的意义

3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4 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活动

(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思维是指对客观现实间接地、概括的反映,他所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品质:

1 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 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 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4 思维的创造性

5 思维的批判性

创造性思维: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 加强语言训练

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影响

5 加强学生解决世界问题的锻炼

(5)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所谓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问题的表征

2 心理定势

3 迁移影响

4 功能固着

5 动机强度

6 人格特征

(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则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的强度或紧张度,他是心理活动聚焦于所指向的事物,使反应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的程度。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2 尽量消除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避免干扰

二、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2 培养间接兴趣

3 合理组织活动:

a.指导学生组织自己的有意注意,

b.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c.适当的提问。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s:具体内容涉及过于广,这里不做概述)

皮亚杰以运算为标志,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1)情绪、情感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情感:世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Ps:答案具有不确定性)

教育教学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Ps:培养=发展?)

1 建立教学中的情感目标

2 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各学科知识内在的情感成分,丰富学生的理智感

3实行愉快教育,缓解情绪紧张

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Ps:约等于学生情绪、情感的教育?)

1认知调节法

2 合理宣泄法

3 理智调节法

4 注意转移法

5 幽默法

(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Ps:暂时只找到下面答案,具不确定性)

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