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建筑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
前期百余年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到唐中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虽“安史之乱”后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特点有: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另详城市建设篇),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宋朝建筑:
宋代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唐朝不同,它是沿着轴线排列成若干四合院的组群布局,加强了纵深发展,如正定隆兴寺。北正定隆兴寺是现存宋朝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例,山门内一长方形院子,钟楼、鼓楼分列左右,中间大觉六师殿已毁,但尚存遗址。北进为摩尼殿,有左右配殿,构成另一个纵长形的院落,再向北进入第二道门内,就是主要建筑佛香阁和其前西侧的转轮藏殿和慈氏阁,其与其他次要的楼、阁、殿、亭等所构成的形式瑰伟的空间组合,也是整个佛寺建筑群的高潮。还有一座弥陀殿位于寺后。佛香阁和弥陀殿都是采用三殿并列的
制度。全寺建筑依着中轴线作纵深布置,自外而内,殿宇重叠、院落互变、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另外一些组群的主要建筑已不是由纵深的二、三座殿阁所组成,而是四周以较低的建筑,拥簇中央高耸的殿阁,成为一个整体,如宋画《明皇避暑图》、《滕王阁图》和《黄鹤楼图》都是如此。这时四合院的回廊已不在转角处加建亭阁,而在中轴部分的左右建造若干高低错落的楼阁亭台,使整个组群的形象不陷于单调。此外,与纵深布局相结合,在主要殿堂的左右往往以挟屋与配殿烘托中央主体建筑的重要性。从这些资料中还可以看到组群的每一座建筑物的位置、大小、高低与平坐、腰檐、屋顶等所组合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都经过精心处理,并且善于利用地形,饶有园林趣味。宋代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华丽精美,注重装饰。宋代在建筑领域有重要的发展,其建筑风格虽不再有唐代的雄浑、阳刚之美,却创造出了一种符合自己时代气质的阴柔之美,建筑造型更加多样。此外,宋代的建筑技术、施工管理等也取得了进步。这一时期还产生了中国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法典《营造法式》,城市仍然规格方整,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市场开始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街市面貌生动活泼;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场所增多;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私家和皇家园林出现,造园开始兴盛,造园手法多样化。宋代建筑特点:
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唐以前的封建都城实行夜禁和里坊制度,到了宋朝,都城汴梁也无法再采取夜禁和里坊制度,虽仍保留“坊”的名称,但实际内容已经改变。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二:木架结构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在北宋时,在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尺寸分为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三: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正定隆兴寺和石刻汾阴后土祠图都说明了这一点。这时期在建筑艺术方面,从群体组合到个体建筑,造型都有许多新的变化。群体不仅纵深加大,而且注意前导空间的处理和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个体建筑平面形式多样,屋顶组合穿插错落,立体轮廓丰富多彩。同时配以多种类型的彩画,多种手法的雕饰,多种造型的门窗装修,共同形成了柔和、工巧、秀丽的建筑风格。
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的发展。在宋代,木架部分采用各种华丽的彩画:包括遍画五彩花纹的“五彩遍装”;以青绿为主的“碾玉装”和“青绿迭晕棱间装”。
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这时期的砖石建筑主要仍是佛塔,其次是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六:园林旺盛。北宋南宋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统治集团对百姓横征暴敛,生活奢靡,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园林。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七: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总结
中国艺术,特别是传统古建筑的人士,应该知道古建筑风格在唐朝和宋代处于「分水岭」时期,彼此有著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古建筑,在汉民族居住地域内,以木材为主加上砖瓦的风格作主流。三四千年以来,不论房屋大小,其基本结构是有一脉相承的「连贯性」。那就是在平台上种柱,柱上架梁,梁上放檩,檩上置椽再铺瓦。然而,若大型房屋顶部负荷过重,柱承受不了,就以「斗拱」来化解压力,因此形成了一项基本结构或力学模式。
唐建筑朴实气魄大
在一脉相承的大原则下,又随时代而变。比如,唐或唐以前的建筑,屋顶最高的正脊一定短,两端状若牛角的鸱尾(脊吻)高大,瓦顶斜坡缓慢呈扁而薄。屋内柱高同柱距,和柱高同最高的顶部,基本上形成一比一的关系。此外,门和窗的装饰,均以直线或直棂为主,并无复杂的纹样,呈现著朴实和气魄宏大的特色。
宋建筑讲究华丽
到了宋代,建筑方面起了一场「静静的革命」,开始采用「移柱法」或「减柱法」。自此之后,柱高与柱距及顶高等,打破了一比一的惯例。换言之,就是在中央的大门和大堂中央,柱子的距离加大,中央柱加高,因此空间大之外,连带屋顶也增高。屋顶较唐代以前高和厚,连正脊也增长和鸱尾变小;装饰开始讲究走向华丽,同唐或唐以前的建筑大异其趣。宋代不但建筑上改观,亦不再「席地而坐」,改坐高椅;装饰讲究「配套」,器皿不实用等,更重要的是出版了《营造法式》巨作,这本经验之谈的书籍,成为日后建筑上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