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精编版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1.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2.气候与气象-气象要素与天气的形成-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3.地形与地貌-地形要素及其形成-地貌类型与演化-高原与盆地、山地与丘陵等地形地貌特点4.水资源-水文循环与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污染与水环境问题5.资源与环境-能源资源与应用-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化-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城市化的特点和过程-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问题2.区域发展与经济地理-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城乡发展与农业问题-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3.交通与通信-陆上交通与航运-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旅游与文化地理-旅游资源与旅游地域-旅游地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文化地理与文化保护5.城市与环境-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三、地理技能1.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与卫星图像解译-地图的制作与解读2.地理调查与实地考察-地理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实地考察的过程和目的-数据整理与报告撰写3.图件与图表分析-图件的解读与分析-图表的制作与使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模型与预测-地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地理预测的方法和意义-预测与规划的关系以上是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有效的复习。

请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详细复习,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知识点(浙江版)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知识点(浙江版)
பைடு நூலகம்
解释 星云(云雾状)、恒星(发光)、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金锁链条件:光热水气。原因:日地距离合适及地球的体积、质量大小适中。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0.15-4微米) 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电离层③形成极光现象④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角速度、线速度;恒星日(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北右南左),赤道无偏转。 每往东1° ,时刻增大4分钟。每往东1个时区(先根据经度求时区号),时刻增大1个小时。 180° 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每天约59′(近日点较快);恒星年(365日6时9分),回归年 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90° -(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3、4、5月(春);6、7、8月(夏);9、10、11(秋);12、1、2(冬)。热带温带寒带。 地震波传播速度;三圈两面(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大气圈(越高密度越小)、水圈(海、陆、空、生)、生物圈(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 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 单质或天然化合物(矿物);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岩石)。 岩浆岩(岩浆冷凝)、沉积岩(风化沉积固结)、变质岩(加温加压) 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 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地球内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太阳能)。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强烈。板块运动形成地貌。(亚非美太印南) 生长边界张裂(裂谷、海洋)、消亡边界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背斜成谷)。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向斜成山)。 黄土高原、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流水)、沙丘(风力)、冰碛湖(冰川)、海蚀崖(波浪) 按照自然规律(填海造陆、修建梯田、兴修水库、植树造林);违背自然规律(沙漠化,水土流失) 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选择性吸收、散射、反射。 太阳短波辐射进得来,地面长波辐射出不去 纬度、下垫面、其他(大气透明度)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地面热低冷高,高空与地面相反。 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 三风四带(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东风带、极地高压带) 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冷锋(锋后降水,冷气团一侧)、暖锋(锋前降水,冷气团一侧)。气温、气压、天气的变化。 低压,上升,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高压,下沉,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判断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特点(风向、风力大小、气温、气压),说明天气成因,预测天气变化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①水量平衡②塑造地形③能量交换④更新水资源 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逆时针流动;中高纬气旋型(北逆南顺)。 ①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海洋生物③污染④航海 古生代(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动物,孢子)、中生代(爬行动物,裸子)、新生代(哺乳动物,被子) 生物进化(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环境变迁(古生代末期三叶虫灭绝,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 人地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 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各自然地理要素影响土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考纲条目解读(一)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考纲条目解读(一)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考纲条目解读(一)1.1 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目标:①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②比较、分析和归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目解析:(条目后括号内的字母表示考试要求,其中“a”为了解,“b”为理解,“c”为应用。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⑴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a):宇宙间的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各种物质构成了天体,它们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具体层次如下: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图示(c):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

行星包括8大行星和小行星两类。

地球是8大行星中的一员。

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质量产生的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呈现圆球状外观,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它物体的天体。

矮行星是指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它物体的天体,冥王星是其代表。

太阳系小天体是指其它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天体,包括小行星带、彗星、流星体和其它行星际物质。

图见教材必修ⅠP8图1-3“太阳系示意”,读图要求:①8大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顺序,能够在图中填绘。

(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②小行星带所处的位置,能在图中填绘。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③注意8大行星和小行星带公转轨道面的特点。

(共面性、近圆性)④能在变式图中识别8大行星与小行星带的位置。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⑴条件:充足的液态水、比较厚的大气层、适宜的温度。

⑵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当的温度范围,并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②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利于吸引恰到好处的气体;③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行星际空间;④太阳所处的恒星际空间有利于太阳的稳定。

最新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

最新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 140 亿光年。

【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

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

(重要)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

(很重要)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2000多亿个)(140亿光年)河外星系(1250多亿个)4.太阳系(很重要)(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

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重要)(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很重要)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

(重要)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很重要)...(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He+能量(重要)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

(重要)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 平方厘米面积上,1 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2021年浙江省高中地理超详细学考复习提纲.

2021年浙江省高中地理超详细学考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地地球第一节地球地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地认识.可见宇宙地范围:半径约二、多层次地天体系统(了解)140 亿光年;【注意】:光年为表示距离地单位;(重要)1 光年=94608 亿千米(重要)1.常见天体:宇宙间地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与天体地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地月系(地球与月球)3.天体系统地层次(很重要)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总星系(140 亿光年)河外星系(2000 多亿个)(1250 多亿个)4.太阳系(很重要)(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与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地99.86%,太阳系地中心天体为太阳;(重要)(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Ⅰ. 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Ⅱ. 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三、普通而特殊地行星——地球1. 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与所处地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为一颗普通地行星;2. 特殊:目前所知道地唯一有生命地星球;3. 地球存在生命地条件及原因:(很重要)...(1)外在:①公转轨道地安全性;②太阳光照地稳定性;(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与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地温度,进而使液态水地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地体积与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地引力,形成恰到好处地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地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能量来源:核聚变(了解)反应:4H ———He+能量(重要)2.电磁波范围:0.15~0.4 微米——紫外线,0.4~0.76 微米——可见光,0.76~4 微米——红外线;1 平方厘米面积上,(重要)1 分钟时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间内得到地太阳辐射能量(8.24 焦/平方厘米·分钟);4.太阳辐射对地球地影响(重要)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为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地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地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1.太阳地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很重要)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与日珥;日冕——太阳风;(很重要)3.太阳活动地特征:①周期性:11 年;②整体性:群发;(重要)4.太阳活动对球球地影响:(很重要)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为气温与降水;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④可能与地震有关联;第三节自地轴地球地运动(很重要)转公转绕转中心绕转方向相关轨道真正周期假性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地理意义太阳自西向东(北逆南顺)黄道(椭圆)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赤道(大圆)1 恒星日=23 时56 分4 秒1 太阳日=24 小时处处相等,15°/ 小时;极点为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①产生昼夜交替;②产生地转偏向力;③产生地方时;④影响地球形状;运动周期运动速度1 恒星年=365 天6 时9 分10 秒1 回归年=365 日5 时48 分46 秒近快远慢(平均1°/d)近日点 1 月初7 月初近快远慢(平均30km/s)远日点①昼夜长短地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地变化;③四季地更替;④五带地划分;相互关系一、地球地自转地球自转地同时进行公转,地轴地倾角(很重要)66.5°不变;黄赤交角23.5°地大小不变;1.角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地角度;计算过程为:2.线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地弧长;计算公式为:记住:0°—1670 千米/小时、30°—1447 千米360°/24 小时=15°/小时;除极点外,处处相等;v=2 πR /24 小时=1670cosφ(R- 地球半径,φ- 纬度)/小时、45 °—1181 千米/小时、60°—837 千米/小时;3.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自转;(昼夜现象地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4.地转偏向力: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很重要)5.地方时: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16 分;6.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北京地地方时为12 时,那么“北京时间”为12 时区: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每15°一个时区;7.区时:某时区地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地地方时;【注意】:①东12 区与西12 区地特殊性——同时异日;②“北京时间”=东八区地区时=120°E 经线地地方时≠北京地地方时;如:北京时间为8.日期变更线(注意有两条)Ⅰ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地、人为规定地):理论上12 时,北京地地方时为11 时44 分;180°经线,实际上一条折线;西早东晚;顺减逆加;Ⅱ零时经线(向西移动地、自然地):——决定了新旧日期地范围;东早西晚;【注意】:①北京时间为9 月10 日12 时,美国西部时间为月9 日20 时;② 9 月20 日12 时轮船用了9日5分钟越过180°经线,到达时间可能为:分、 C. 9 月21 日12 时05 分;二、地球公转(很重要)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地椭圆;近日点:ABC A.9 月20 时05 分、 B.9 月19 日12 时05121 月初;远日点——7 月初;近快远慢;2.晨线与昏线:弃暗投明——晨线;弃明投暗——昏线;昼弧与夜弧地份额就为昼长与夜长地份额;3.日照图上地四个时间:平分昼半球地经线——12 时;平分夜半球地经线——18 时;(很重要)0 时;晨线与赤道地交点所在地经线—— 6 时;昏线与赤道地交点所在地经线——4.昼夜长短地变化规律:(很重要)6 月22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了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了一年中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球反之;【注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南半5.昼夜长短地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出时间=12 –昼长/2日落时间=12+ 昼长/26.太阳高度:【注意】: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7.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12 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地夹角(≤90°);正午太阳高度有年变化特点;H=90°–∣φ–δ∣(φ即地理纬度、δ直射点纬度)(很重要)【注意】:①热水器与地面地夹角а:а=∣φ–δ∣②楼高(h)与楼距即影长((很重要)l )地关系:l = h ·ctan H8.正午太阳高度地变化规律:Ⅰ纬度变化:(很重要)【注意】: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或向直射点方向递增)Ⅱ季节变化: (很重要) 高度达到一年中地最大值,6 月 22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9.四季地划分: ( 1)形成: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都有随季节变化地规律;(很重要)( 2)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地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 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地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间地过渡季节;(重要) ②欧美四季划分:二分二(重要) ④北温带气侯四季至为四季地起讫点; (重要) ③中国传统四季划分:“四立”为四季地起讫点;划分: 3、 4、 5——春; 6 、 7、 8——夏; 9 、 10、 11——秋; 12 、 1、2——冬; 10.五带地划分: ( 1)形成: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都有随纬度变化地规律;(很重要)( 2)划分:热带——有直射,无极昼、极夜;寒带——有极昼、极夜,无直射;温带——既无极昼、极 夜,又无直射;(很重要)【注意】: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 小; 本节联系图(很重要):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四 季地球 自转 赤道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 太阳直射点 南北移动黄赤 交角地球 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五 带黄道面昼夜长短纬度变化第四节 地球地结构一、地球地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为上下颠簸,然后为左右摇晃;而船上地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①莫霍面:大陆地下33km 处, 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增加;(纪念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②古(纪念德国科学家古登堡)登堡面:地下 地壳平均厚度 2900km 处,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17 km ;(陆壳平均 33 km ,洋壳平均 6 km ) 地壳 = 硅铝层(陆壳) + 硅镁层(洋 壳)【注意】:软流层(深度约 410 km 处)可能为岩浆地主要发源地之一;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地部分,不包括软流层)(很重要)(很重要)【注意】:岩石圈= 地壳 + 内部圈层范围及厚度 莫霍面以上; 组成物质 硅铝层、硅镁层氧、硅、铝、铁、 主要特征 双层构造:硅铝层(不 平均厚度 17 km ; 33 km , 6 km ;地壳连续分布)、硅镁层 (连续分布) 钙、钠、钾、镁、 氢、其他; 含铁镁地硅酸盐 类矿物;陆壳平均 洋壳平均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 ( 2900km )之间古登堡面( 2900km ) 以下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上地幔底部、下地幔 地幔 地核极高温、高压状态下地铁与镍;外核(液态或熔融 态)、内核(固态)二、地球地外部圈层 (重要)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范围包括: 地球生态系统地主体与最活跃地因素为:生物;大气圈地底部,水圈地全部,岩石圈地上部;地球生态系统 = 大气圈 + 水圈 + 生物圈 + 岩石圈1.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太阳系地家族,八大行星; 2.东加西减;——地方时、区时地求算;3.顺减逆加;或(东来加,西来减)——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地换算; 4.近快远慢;——地球公转速度地快慢规律;5.(弃暗)投明为晨,(弃明)投暗为昏;——日照图中晨昏线地判断;6.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地转偏向力地偏转规律;左右手定则第二章自然环境中地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地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一、地壳地物质组成(一)矿物(了解)【注意】:矿物为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地基本单元;(重要)(1)按存在形式分:①气态矿物(如天然气)、②液态矿物(如石油、天然汞)、③固态矿物(如石英,自然界中最多地矿物;)(2)按组成成分分:①金属矿②非金属矿(有方解石、云母、石英、金刚石等;)(二)岩石(很重要)(1)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地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有两个突出特征: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3)变质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二、地壳地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为指岩石圈与其下地软流层之间地大规模物质循环;地质循环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远地循环;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地衰变)(二)岩石地转化(很重要)1.四个方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放射能→热能→机械能;③(了解)②B 岩浆岩2. 四个循环过程:(很重要)②③C沉积岩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注意】:一出三进为岩浆,三进一出为岩浆岩;④① D 变质岩④④岩浆A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一、不断变化地地表形态(很重要)作用形式内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地放射能、热能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地影响形成高原、高山或盆地,起建设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火山、地震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地太阳辐射能风化结成岩、侵蚀、、搬运、沉积、固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起破坏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岩石圈不为完整地,而为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并且板块边界相对活跃,板块内部相对稳定;相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彼此分离;(即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重要)板块边界类型:边界类型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很重要)板块运动挤压碰撞彼此分离地形标志山脉、岛弧、海沟;海洋、裂谷、海岭;举例阿尔卑斯山、喜山、台湾岛、马里亚纳海沟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洋脊(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 褶皱:强烈碰撞与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地弯曲现象;(了解)中间岩层向上隆起(上凸)地称为背斜;中间岩层向下凹陷(下凹)地称为向斜;(很重要)褶皱背斜向斜岩层走向向上隆起向下弯曲顺地形成山成谷逆地形(受外力作用,地形倒置现象)、原因及判断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山;向斜槽部受压力,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中间老、两翼新)(中间新、两翼老)2. 断层: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地位移;(重要)中间相对上升地岩块,往往形成地垒;(中间相对下降地岩块,往往形成地堑;(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很重要)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很重要)3. 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地地形、地貌;如褶皱山、向斜山、块状山、断层线等; 义: 背斜 储油气、 向斜 储水; 背斜 下方建隧道,原因工程量小;安全性高;有利于排水; (重要)4.指导意 (重要)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很重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主要表现:①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②(水、风、海、冰川等地)侵蚀、③搬运、④沉积、⑤固结成岩;【注意】:流水地侵蚀地貌: ①横断山地地山高谷深、②青藏高原地水拍云崖,③黄土高原地千沟万壑;流水地沉积地貌: ①山口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凸岸形成冲积平原,③河口附近三角洲;风力地侵蚀地貌: ①风蚀城堡、②风蚀蘑菇、③风蚀柱;风力地沉积地貌:①沙丘、②沙垄、③黄土高原; 冰川侵蚀地貌: ①角峰、②冰斗( U 型谷)、③峡湾; 我国地喀斯特地貌: ①广西桂林山水、②云南路南石林、③四川乐山天坑群、④浙江桐庐瑶琳仙境;第三节大气环境一、对流层大气地受热过程1.大气地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与固体杂质(成云致雨地必要条件);2.大气地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重要) 高度 温度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地影响 高层大气 平流层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①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② 有利于高空飞行;(原因?) 2000-3000 千米 50-55 千米/随高度地增加气温 递增; (原因?) /水平运动 (原因?) 随高度地增加气温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 低纬: 中纬: 17-18 千米, 10-12 千米, 对流层递减; (原因?)(原因?)关系最密切;(原因?) 高纬:8-9 千米;(原因)(一)大气对太阳辐射地削弱作用 三种表现形式:①选择性吸收、②散射 ③反射; (很重要) 例削弱作用 定① 平流 层中地 辐射中波长较短地 义臭氧 吸收太阳 选择性实选择性 紫外线 二氧化碳 ; 与 水 ①臭氧层空洞导致紫外线下泄; ② 对流 层中地 有②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吸收 19%汽 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地 红外线 ;大气中地云层与颗粒较大地尘埃,能将投射到其上地太阳辐射地一①夏季,多云地白天比晴朗地白天气温低; ②地球上最低温在南极而不在北极; 无反射 17% 部分又返回宇宙空间;(云地反射 著)③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在回归线附近而不在赤 道附近;大气中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能 将太阳辐射地一部分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从而 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有 ①晴朗地天空呈现蔚蓝色(为什么?) ②警示灯多用红色(为什么?)散射 17%无①多云地天空呈现灰白色(为什么)②日出前地鱼肚白、日落后地余辉;③树荫;【注意】:①夏季,多云地白天比晴朗地白天气温低 ;原因为:白天多云,云地反射作用强,到达地太阳辐射少,气温低;②晴朗地天空呈现蔚蓝色;原因为:可见光中波长较短地蓝色光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二)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很重要)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为:①太阳辐射→②大气削弱→③地面吸收→④地面辐射→⑤大气吸收→⑥大气逆 辐射;(即“太阳暖大地①②③,大地暖大气④⑤,大气还大地⑥”;)(很重要) 【注意】: ( 1)深秋,多云地夜晚比晴朗地夜晚气温 高 ;为什么?原因为:夜晚多云,云地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高;(很重要)。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资料第一章地球与地理基础知识1.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1.1地球的形状1.2地球的结构1.3地球的运动2.年、月、日及其造成的地理现象2.1年的产生和影响2.2月的产生和影响2.3日的产生和影响3.地球的磁场和地理现象3.1磁场的产生和影响3.2地理现象的分布和变化第二章人口与城市1.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1.1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1.2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2.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2.1城市化的定义和特点2.2城市化的影响因素2.3城市发展的模式和类型3.城市化问题与解决措施3.1人口过多和贫民窟问题3.2城市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3.3城市交通拥堵和住房不足问题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意义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1.2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目标2.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与策略2.1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原因2.2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影响2.3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解决策略3.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1区域开发对环境的影响3.2环境保护对区域开发的影响3.3区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策略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土地资源与利用1.1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1.2土地利用与规划1.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2.水资源与利用2.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2.2水资源管理与保护2.3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3.能源资源与利用3.1能源资源的类型和分布3.2能源资源的利用与发展3.3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4.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4.1环境污染与污染源4.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4.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1.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作用1.2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1.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2.遥感技术与地理研究2.1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分类2.2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3.地图制作与地理研究3.1地图制作的目的和步骤3.2地图在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4.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4.1地理调查的目的和步骤4.2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和应用4.3地理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以上是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的提纲资料,通过对这些基本知识的复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备战地理考试。

2023年浙江省中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浙教版复习必背提纲)

2023年浙江省中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浙教版复习必背提纲)

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知识提纲《地理模块》主题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阳历和地球公转考点1说出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知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1.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365.2422天。

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阳历就是以地球公转为根据。

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划分的,属于阳历成分,其在公历中的位置是固定的。

二、月相考点2识别朔、望、上弦、下弦的月相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三、太阳和月球考点3描述太阳的概况(太阳的大小、温度、外部大气组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2.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其外部大气由内向外可分成三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看到的是光球层。

考点4列举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太阳黑子、日珥)1.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耀斑和太阳风。

2.太阳黑子产生于光球层,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周期约为11年。

耀斑和日珥发生于色球层。

考点5列举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和人类健康;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等。

考点6举例说出太阳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源,太阳与地球上的生物息息相关。

考点7描述月球的基本概况(月球的大小、状况、环形山)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

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2.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月球是一个没有水,没有空气,也没有生命的荒凉世界。

浙江省高一地理会考要点总结归纳(参见会考导引)

浙江省高一地理会考要点总结归纳(参见会考导引)

浙江省高一地理会考要点总结归纳(参见会考导引)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P152.太阳外部结构由里到外分为-P163.太阳活动类型及发生的区域-P164.黑子数目变化周期-P165.地球的真正自转周期-P166.线速度的特征-P167.角速度约几度每小时-P168.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P179.如何通过看经度来判断南北极-P1810.如何判断正午太阳高度-P1811.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P1812.地壳、地幔、地核的范围-P1913.水圈中哪部分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P1914.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P2415.按成因,岩石分为-P2416.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P2417.板块和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P2518.地质构造有哪两种类型-P2519.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P2620.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P272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P2722.地中海气候特征-P2823.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在哪里-P2824.暖流与寒流的影响-P2925.恐龙于何时灭绝-P3326.五个自然地理要素-P3427.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素-P3428.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P3529.浙江所属什么自然带-P3630.聚落按性质和规模可分为-P4031.当前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什么为主-P4232.自然灾害按成因和过程可分为-P4233.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P4234.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P4735.人口容量的特点-P4836.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P4837.城市的三种基本功能区-P4838.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P5439.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P5440.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P5541.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P60-6142.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P6143.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态-P7444.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P7545.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P7546.南方与北方的划分-P7647.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P7648.西部大开发的意义-P7649.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P7650.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核心-P8451.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P8452.传统工业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措施-P855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措施-P8654.GIS的概念-P9255.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P9256.RS的含义-P9257.RS的技术系统的组成-P9258.GPS的概念-P9359.GPS基本组成-P93。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精编版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精编版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精编版一、自然地理学部分1.地理学基本概念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1.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2.地球的形状和构造2.1地球的形状2.2地球内部构造2.3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3.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因素3.1自然地理因素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3.2大气环境与气候因素3.3水文环境与水文因素3.4生物环境与生物因素3.5地面环境与地表因素4.地球的能源与资源4.1能源的类型和分布4.2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4.3地球资源的类型和分布4.4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5.地理景观与地貌5.1地理景观的概念和分类5.2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5.3地貌的发展和演化二、人文地理学部分1.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2人文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1.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2.人口与人口问题2.1人口的迁移和分布2.2人口问题的产生和影响2.3人口问题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3.城市与城市化3.1城市的特征和分类3.2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3.3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4.经济与区域发展4.1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指标4.2区域发展的差异和影响因素4.3区域发展策略和可持续发展5.文化与文化地理5.1文化的概念和元素5.2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5.3文化地理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三、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实践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1.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分类1.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原理1.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2.地理实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1地理实践的定义和分类2.2地理实践的方法和技巧2.3地理实践的意义和应用3.测量与制图3.1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2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3测绘地图的应用与发展4.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实践中的应用4.1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案例分析4.3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这个提纲涵盖了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试的主要内容,涉及到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实践三个部分。

新编高中地理第二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新编高中地理第二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第二学期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复习要点>第五篇人口专题16 人口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迁入率—迁出率(单位:‰)2、世界人口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思考:两类国家主要位于人口发展模式的哪个阶段?)3、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方面。

其中,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如人口性别比为103,则表示100名女性对应103名男性。

4、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像。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金字塔为增长型,发达国家为稳定型或缩减型。

(读图训练:在人口金字塔图内读取某国或某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数据)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其政策6、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 。

7、我国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

8、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1)人口 基数大 ,每年净增人口多; (2) 人口素质 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3) 人口老龄化 问题日趋严重; (4)人口流动 带来的社会问题。

专题16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1、人口分布与迁移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种趋势:一是向 平原 集中,二是向 沿海 集中,三是向 城市 集中。

23造成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湿热、干旱、寒冷、高寒。

4、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特征是 东南多,西北少 ,我国的人口分界线是 黑河—腾冲线 (胡焕庸线)。

(比较:人口分界线两侧的气候、地形、农业生产方式等差异)5、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有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等。

(分析:劳务迁移引起的人口流动对迁出地和迁出地分别有何影响?智力迁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有何影响?)6、目前,吸收移民最多和地区是美国、德国、加拿大和西欧。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

浙江省高中地理会考复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40亿光年。

【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

1光年=94608亿千米、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

4•太阳系(1) 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

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 的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2) 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I •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一一水、金;②地外行星一一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二一木、土;③远日行星二—天、海。

n •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一一地球1. 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 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1) 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t _(2) 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 成分。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 能量来源: 核聚变 反应:4H ----------- He+能量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 0.4~0.76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

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干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时间必修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3•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140亿光{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和月球)一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2000多亿个)(1250多亿个)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8.24焦/平方厘米•分钟)。

2020年浙江省学考地理知识点最详细版

2020年浙江省学考地理知识点最详细版

必修I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 (a)解释名称 特 点恒星 自身能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云 自身不发光,由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 行星 自身不发光,环绕恒星运动的天体彗星 自身不发光,绕恒星运动的云雾状天体,亮度和形状随恒星距离变化而变化 卫星自身不发光,环绕行星运动的天然天体二、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 (a) 解释、近圆性。

彗星绕日公转轨道多数为椭圆形。

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b) 解释1、条件: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等。

2、原因:①宇宙环境:地球上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运行环境。

②自身条件:适当的日地距离(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适宜的地球自转周期(温度变化较小);适中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银河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可见宇宙)彗星小行星带AB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a)解释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

属于短波辐射,可见光约占太阳辐射能量的50%。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b)解释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能源最主要的来源。

人们现在广泛使用的煤炭、石油、风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三、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a)解释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周期约为11年,由于肉眼可见,且持续时间较长,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四、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解释1.造成气候变化,周期约为11年。

2.耀斑产生“磁暴”现象,干扰甚至中断无线电短波通信,使磁针不能指示正确方向;威胁宇航器安全。

3.太阳风导致高纬地区产生极光;干扰甚至中断无线电短波通信,威胁宇航器安全。

浙江高中地理学考清单和知识点

浙江高中地理学考清单和知识点

必修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浙江考试标准]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宇宙间的主要天体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类型。

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如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如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约为76年流星体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大小不一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就形成了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具体层次如下:总星系可见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系的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矮行星行星分布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卫星彗星流星体其他行星际物质(1)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公转轨道面的特点是共面性、近圆性。

(2)八大行星中,质量与体积最大的是木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最高的是水星、最低的是海王星。

考点二|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位置、外观(不发光、不透明、近似球形)2.特殊性:存在生命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如煤炭、油气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

(3)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高二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浙江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浙江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二. 考纲要求1. 以某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为背景,分析其成因的分布规律,评价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区域特点和差异的比较。

3. 区域内资源的配置,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 知识讲解(一)区域认定,落实分布——充分利用地图,活化地图是突破区域地理的关键和基础1. 依据经纬线认定(1)四至点最北端:53°N;最南端:4°N;最东端:135°E;最西端:73°E。

(2)北回归线、30°N、40°N穿过的地区;90°E、100°E、110°E、120°E穿过的地区2.3. 按气候区分三大块4. 省区轮廓5. 地形有明显变化的地区(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变化)盆地、河谷、山脉等6. 剖面图的认定7. 熟练掌握以下基本地图(1)中国地形图(三大阶梯、16条主要山脉、主要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地形剖面图(30°N、36°N、89°E)(2)中国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各类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3)中国水文图(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黄河、长江、珠江水系图)(4)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5)中国的人口(6)中国的交通(铁路、主要河港、主要海港)(7)中国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8)中国的工业(四大工业区)(9)商业中心的分布(10)中国分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11)中国政区图(二)比较差异,把握特征分区地理是在中国地理总论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的区域地理,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块进行阐述的同时,又将台湾、香港与澳门单列阐述、从总体上看,四大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 140 亿光年。

【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

1光年=94608亿千米(重要)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

(重要)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

(很重要)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地月系(地球和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2000 多亿个)(140 亿光年)河外星系(1250 多亿个)4.太阳系(很重要)(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

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重要)(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很重要)Ⅰ.分类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

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Ⅱ.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

(重要)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很重要)...(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1.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4H———He+能量(重要)2.电磁波范围:~微米——紫外线,~微米——可见光,~4微米——红外线。

(重要)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1 平方厘米面积上,1 分钟时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焦/平方厘米·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很重要)2.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

(很重要)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11 年;②整体性:群发。

(重要)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④可能与地震有关联。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很重要)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绕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相关轨道赤道(大圆)黄道(椭圆)运动真正周期 1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1 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周期假性周期 1 太阳日=24 小时 1 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运动角速度处处相等,15°/小时。

极点为零近快远慢(平均1°/d)近日点 1 月初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为零近快远慢(平均 30km/s)远日点 7 月初①产生昼夜交替;②产生地转偏向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地理意义力;③产生地方时;④影响地球形状。

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划分。

相互关系地球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地轴的倾角°不变;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

1.角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计算过程为:360°/24 小时=15°/小时。

除极点外,处处相等。

2.线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计算公式为:v=2πR /24 小时=1670cosφ(R-地球半径,φ-纬度)记住:0°—1670 千米/小时、30°—1447 千米/小时、45°—1181 千米/小时、60°—837 千米/小时。

3.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自转。

(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4.地转偏向力: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

(很重要)5.地方时: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北京的地方时为12时,那么“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

6.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15°一个时区。

7.区时:某时区的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注意】:①东 12 区和西 12 区的特殊性——同时异日。

②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 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

如:北京时间为 12 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11 时 44 分。

8.日期变更线(注意有两条)Ⅰ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的、人为规定的):理论上180°经线,实际上一条折线。

西早东晚。

顺减逆加。

Ⅱ零时经线(向西移动的、自然的):——决定了新旧日期的范围。

东早西晚。

【注意】:①北京时间为 9 月 10 日 12 时,美国西部时间为 9 月 9 日 20 时。

②9 月 20 日 12 时轮船用了 5 分钟越过180°经线,到达时间可能是:ABC 月 20 日 12 时 05 分、月 19 日 12 时 05 分、 C.9 月 21 日 12 时 05 分。

二、地球公转(很重要)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近日点:1 月初;远日点——7 月初。

近快远慢。

2.晨线和昏线:弃暗投明——晨线;弃明投暗——昏线。

昼弧和夜弧的份额就是昼长和夜长的份额。

3.日照图上的四个时间:平分昼半球的经线——12 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0 时;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6 时;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18 时。

(很重要)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很重要)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了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了一年中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反之。

【注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6.太阳高度:【注意】: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7.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刻(12 时)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90°)。

正午太阳高度有年变化特点。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δ∣ (φ即地理纬度、δ直射点纬度)(很重要)【注意】:①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а:а=∣φ–δ∣ ②楼高(h)与楼距即影长(l)的关系:l = h·ctanH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很重要)Ⅰ纬度变化:(很重要)【注意】: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或向直射点方向递增)Ⅱ季节变化:(很重要)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9.四季的划分:(1)形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有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很重要)(2)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间的过渡季节。

(重要)②欧美四季划分:二分二至为四季的起讫点。

(重要)③中国传统四季划分:“四立”为四季的起讫点。

(重要)④北温带气侯四季划分:3、4、5——春; 6、7、8——夏; 9、10、11——秋; 12、1、2——冬。

10.五带的划分:(1)形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有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很重要)(2)划分:热带——有直射,无极昼、极夜;寒带——有极昼、极夜,无直射。

温带——既无极昼、极夜,又无直射。

(很重要)【注意】: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本节联系图(很重要):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四地球赤道面季自转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黄赤南北移动交角地球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五黄道面公转带昼夜长短纬度变化第四节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

(很重要)①莫霍面:大陆地下 33km 处,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增加。

(纪念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②古登堡面:地下 2900km 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纪念德国科学家古登堡)地壳平均厚度 17 km。

(陆壳平均 33 km,洋壳平均 6 km)地壳=硅铝层(陆壳)+硅镁层(洋壳)【注意】:软流层(深度约 410 km 处)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很重要)【注意】:岩石圈 = 地壳内部圈层范围及厚度组成物质主要特征莫霍面以上。

硅铝层、硅镁层双层构造:硅铝层(不平均厚度 17 km。

氧、硅、铝、铁、地壳连续分布)、硅镁层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地球生态系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1.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太阳系的家族,八大行星。

2.东加西减。

——地方时、区时的求算。

3.顺减逆加。

或(东来加,西来减)——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的换算。

4.近快远慢。

——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规律。

5.(弃暗)投明为晨,(弃明)投暗为昏。

——日照图中晨昏线的判断。

6.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

——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左右手定则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了解)【注意】: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重要)(1)按存在形式分:①气态矿物(如天然气)、②液态矿物(如石油、天然汞)、③固态矿物(如石英,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

)(2)按组成成分分:①金属矿②非金属矿(有方解石、云母、石英、金刚石等。

)(二)岩石(很重要)(1)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