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整体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设计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前言 0第2章可行性分析 (2)2.1 目的及意义 (2)2.2 指导思想 (2)2.3 社会经济效益 (3)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5)3.1 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5)3.2 基本对策 (6)第4章公安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8)第5章设计依据 (10)第6章设计方案 (12)6.1 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12)6.1.1 概述 (12)6.1.2 系统总体介绍 (15)6.1.3 系统开通前期准备及环境要求 (23)6.1.4 售后服务及承诺 (26)6.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8)6.2.1 前言 (28)6.2.2 系统原理简述 (29)6.2.3 系统基本构成 (30)6.2.4 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特点 (36)6.2.5 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 (40)6.3 网络监控系统 (49)6.3.1 系统构成 (50)6.3.2 系统原理简述 (50)6.3.3 设备选型说明 (51)第1章打印 (164)6.4 网络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167)6.4.1 前言 (167)6.4.2 系统原理简述 (167)6.4.3 系统主要特点 (168)6.4.4 合理化建议 (169)6.4.5 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170)6.4.6 Windows NT (186)6.5 视频数字硬盘录像系统 (189)6.5.1 主要特性 (190)6.5.2 实时多路数字视频录像,多画面显示和传输 (190)6.6 磁盘阵列 (194)6.7 中控室器材的总装设计及安装布局 (199)6.8 系统供/配电及接地 (200)6.9 管线敷设 (201)6.10 系统集成 (202)6.10.1 集成建设总体原则 (202)6.10.2 本期集成项目集成规划思路 (217)6.10.3 项目成果交付 (232)6.10.4 项目质量服务体系 (235)6.10.5 项目服务承诺 (244)第7章施工组织计划 (249)7.1 建设工期、进度计划、开通及验收 (249)7.2 本工程指导方针及施工目标指导方针 (251)7.3 施工目标 (252)7.4 施工组织 (252)7.4.1 施工准备工作 (254)7.4.2 施工安排 (255)7.4.3 工程的实施过程阶段划分 (255)7.4.4 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准备 (256)7.4.5 进场、现场临建准备 (256)7.4.6 机具的准备 (257)7.5 设备及材料进场计划 (293)7.6 设备供应 (293)7.6.1 物资供应管理 (293)7.6.2 供应质量保障体系 (295)7.6.3 设备包装与储运 (296)7.6.4 劳动力计划安排 (296)7.7 工程施工内容 (299)7.7.1 本工程对施工人员的要求 (299)7.7.2 安全防范工程施工方案 (299)7.7.3 施工准备 (300)7.7.4 工程施工 (301)7.7.5 系统调试 (310)7.8 本项目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分项施工方案 (314)7.8.1 中心控制施工方案 (314)7.8.2 防盗报警施工方案 (315)7.8.3 视频监控工程施工方案 (316)7.8.4 防雷系统施工方案 (321)7.8.5 管线敷设方案及防护 (322)7.8.6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土建施工方案 (324)7.8.7 系统联调 (324)7.9 全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25)7.9.1 质量保证体系 (325)7.9.2 质量保障体系机构及职能 (325)7.9.3 质量保证体系使用范围及内容 (328)7.10 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28)7.10.1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328)7.10.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30)7.10.3 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331)7.11 工程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32)7.11.1 代购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32)7.11.2 非标制作设备质量保证体系 (333)7.12 工程项目及产品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333)7.12.1 工程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334)7.12.2 售后报务质量保证体系 (334)7.12.3 备品备件质量保证体系 (334)7.13 安全控制措施 (336)7.13.1 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 (336)7.14 安全组织机构及网络 (336)7.14.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网络 (336)7.14.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网络职能 (337)7.14.3 安全保证措施 (337)7.15 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340)7.15.1 施工进度计划 (340)7.15.2 施工进度一览表 (341)7.16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342)7.16.1 组织措施 (342)7.16.2 技术措施 (342)7.16.3 管理措施 (343)7.17 成品保护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344)7.17.1 成品保护的管理措施 (344)7.17.2 成品保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345)7.17.3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45)7.18 系统试运行与验收 (347)7.18.1 工程试运行 (347)7.18.2 工程验收标准 (347)7.18.3 验收提交文件 (348)7.18.4 验收步骤及参与人员 (349)7.18.5 验收主要内容 (349)第8章售后服务承诺 (351)第1章前言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一、内容概述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们的城市交通状况日趋复杂,对交通管理的智能化需求日益增强。

为了打造一个更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环境,我们的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应运而生。

这一方案不仅仅是对现有交通管理系统的简单升级,更是一次全面的革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个方案的核心内容吧。

这个智慧化的指挥中心将成为城市交通的“大脑”。

它会具备全方位的监控、调度和管理功能。

比如哪里出现了拥堵,哪里发生了交通事故,指挥中心都能够迅速发现并启动应急预案。

这对于提升我们城市的交通管理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能实时分析交通数据,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有了这个指挥中心,我们的出行会更加方便和高效。

为了让老百姓更直观地了解并信任我们的智慧交通管理,我们会使用直观易懂的图标和显示系统,让每一位市民都能轻松掌握城市的交通动态。

简而言之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智慧、高效、人性化的交警指挥中心,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交通服务。

1. 背景介绍:当前交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我们生活的城市日益繁华,车辆也越来越多,交通情况变得复杂多变。

大家都深切感受到,堵车、交通拥堵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交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每天交警们都在努力指挥交通,保障道路畅通,但他们的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面对复杂的交通状况,我们需要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式来管理和指挥交通。

2.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智慧化的管理方式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应运而生。

建设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其必要性显而易见。

交通的畅通与人们日常出行息息相关,影响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个智慧化的指挥中心能更好地实现对交通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应对。

例如面对复杂的路况变化,它能为我们的交警提供更加准确的指挥信息。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解决方案

车辆研判
违法审核
GIS地图
地图指挥 路网状态 路况巡逻 …
指挥调度
警力查看 特勤保卫 移动指挥 …
一体化方案
云服务平台架构、交通大数据平台 交通大数据采集、交通大数据标准化 交通大数据管控、交通大数据应用服务 核心业务流程、三大应用子方案
9
云服务平台架构
基于先进的云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交通大数据平台,整合交通指挥体系相关联的 内外部数据,实现信息最大共享的基础上,构建交通指挥三大核心智慧交通指挥中 心应用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指挥调度方案、智慧交通指挥中心情报研判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勤务管理方案。

全国在逃人员方案
全 网 、 全 社 会
交通指挥
三台合一 情报方案 PGIS 勤务方案 指挥调度
即席批量对比方案
全 警
全国重大刑事案件
大情报方案 经侦信息方案 全国指纹协查 稽查布控中心 网上车管所
交通大数据标准化
数据管控的首当要务是标准先行。 针对于资源混乱、信息分散、数据不整、更新 不快、支撑不利等问题,首先需要建 立一套完整的交通大数据标准体系。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解决方案
目录
1、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背景概述 2、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一体化方案
3、智慧交通指挥中心指挥调度方案
4、智慧交通指挥中心情报研判方案 5、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勤务管理方案 6、智慧交通指挥中心预知未来
3
背景概述
1. 2. 3. 4. 业务挑战 主要需求 技术发展 方案
业务挑战
随着城市治安问题不断升级,交通指挥业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提升研判人员视觉感官体验的技术 改善交警方案应用性的技术 提升交警分析准确率的技术 改善交警事后取证的分析技术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运维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智慧交警指挥中心运维管理机制,确保系统高效运行、持续优化。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和作业标准,落实设备巡检、故障处理、系统升级等流程。分设系统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远程支持等功能模块,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快速解决问题。
组织机构设置
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和权限边界,确保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为智慧交警指挥中心的顺利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后续运营维护
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营维护机制,确保智慧交警指挥中心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包括日常巡检、故障维修、系统升级等,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系统性能。同时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重大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应对。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的全面规划和系统实施,我们将交通管理提升至新的水平,为城市交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未来,我们将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为交通决策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智慧交通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风险评估与应对
对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建设实施计划
针对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的关键节点和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与进度安排。从技术选型、系统开发、硬件部署、网络建设等各个环节全面规划并落实,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定期评估指挥中心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表现,确保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考核指标包括执勤效率、事件处置质量、系统运行稳定性等,以此调整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激励中心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投资预算估算

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解决方案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解决 方案介绍
2 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解决 方案技术实现
3 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解决 方案实践案例
4 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解决 方案部署和服务保障
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解决方案介绍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01
02
03
04
自然语言处理: 实现人机交互, 提高工作效率
机器学习:自 动识别和分析 数据,辅助决 策
计算机视觉: 实时监控和分 析视频图像, 提高安全防范 能力
智能语音识别: 实现语音识别 和语音合成, 提高指挥效率
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计算技术: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 络资源等集中管理和调度,实现资源共享 和按需分配。
04
建立完善的售后 服务体系,解决 客户在使用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
培训和支持计划
பைடு நூலகம்01
02
03
04
05
06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公共安全领域应用案例
01
城市监控系统:实时监 控城市各个角落,及时 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03
情报分析系统:整合各 类情报信息,为决策提 供有力支持
应急指挥系统:快速响 应突发事件,协调各部 门进行应急处置
02
警务管理系统:提高警 务工作效率,实现警务 信息化管理
04
交通领域应用案例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实时监控道路交通状 况,提高交通效率和
方案背景和目标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指 挥中心需要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的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方案

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方案

智能交通指挥中心1.1 系统概述指挥中心建设一套由小间距LED屏组成的大屏幕显示系统,以显示有线电视信号、摄像机、计算机(网络信息)和工作站数据等信号,实时的展现指挥车传回的图像,实时能将视频指挥、道路监控、电子地图、报警信息资料等信息接入到大屏幕并能放大显示;LED条屏可显示欢迎词语、日期/时间、气象、接处警、情报信息等数据。

具有单屏、跨屏、合屏等多种显示方式,为指挥中心人员可视化调度提供实时及时的信息。

图像信号主要来外部、内部各系统,所有AV及VGA图像均可在指挥大厅电视墙、桌面升降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设备上切换显示。

本方案提供的大屏幕显示系统由MW7219显示屏组成,整屏像素为:水平5040像素,垂直1620像素,尺寸为:9996mm*3210mm,整体面积:32.087平方米,尺寸图纸如下:1.2 系统架构1.2.1系统拓扑图DV I 网网网网VGADVI网网网网网网网网网网网网网网网网VM DVI网网网备注:以上系统拓扑图中的设备按照项目的实际需要配备。

1.2.2 系统组成显示系统: 单元箱体拼接控制系统:由PC 、全彩同步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等组成软件系统:系统软件、控制软件等组成配电/防护系统:由配电柜、智能上电系统(选配)、避雷器(选配)等组成多媒体系统:视频处理器、音视频切换矩阵、摄像机、DVD 、电视卡、功放、音箱等组成(选配)。

1.3 建设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5-9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GBJ42-8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115-87《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法》GB/T4959-1995《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5-93《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WH0301-931.4 系统功能1.4.1视频播放功能实时显示真彩色视频图像;播放录像机、影碟机(VCD、DVD、LD)等视频节目,满足视频信号播放的基本需求;转播广播电视及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节目;驳接摄像机,清晰、无闪烁的实时显示视频图像,实现各种活动的现场直播;兼容DVI、VGA、PAL、NTSC、电视信号,兼容SDTV及HDTV信号;在显示视频信息的同时,能同步播放音频信息,可实现多路视频、音频信号同步切换;具有同时播放左右不同比例的画面及文字的功能,多种文字、字体可供选择;具有电视画面上叠加文字、全景、特写、慢镜头、回放和特技等实时编辑和播放功能;实现文字图像叠加、动/静态图像显示;满足文艺表演的使用需求;可以播放AVI、MOV、MPG、DAT、VOB等多种文件格式;支持DVI-D、SDI、复合视频、YCrCb和S-VIDEO端子等各种输入方式;视频处理具有梳状滤波、降噪处理功能;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度可以通过软件调节,调节范围为256级;具有重叠(VGA+Video)、影像(Video)、VGA三种显示模式;具有Video影像压缩控制功能;具有水平/垂直位置补偿功能;具有显示同步功能;采用Line-Double功能将交错画面转换为非交错画面,进行移动补偿。

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An Overview of the Overall Solu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Traffic Center
随着交通的发展,智能路况管理系统成为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的驱动力,智慧交通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是智能路况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本文介绍了智慧交通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智慧交通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1、智慧交通中心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支持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以及及时向用户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2、针对不同用户,需要构建多维度的信息共享与互动,实现智慧运营的要求。

3、需要构建可扩展的信息架构,支持大数据处理、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管理的要求。

1、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实现以车辆和三维道路模型为基础的路况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加工和分析,实现智慧交通的核心任务。

2、采用数据技术,实现信息的可视化,支持路况预测,并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推送与服务。

3、采用智能分析技术,对交通信息的实时可视化,并采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设计方案(一)交通基本平台交通数据中心是我市数据中心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全市基本数据互换的重要节点之一,一方面要遵循有关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关原则和规范(节能、环保、低碳、集约化等规定),另一方面要通过温州市数据中心这个总结点的市数据互换平台,实现交通运送系统与市政府及其交警、城管、规划、住建等有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互换。

1.硬件基本环境硬件基本环境是信息中心项目最基本的构成,为信息中心提供基本物理环境,重要涉及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和灾备中心改造两个部分。

(1)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机房建设是信息中心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营的基本保障,只有构建一种高可靠性的整体机房环境,才干保证各服务器、通信设备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环境因素对信息系统带来的影响。

拟建设的信息中心机房初步选址在市交通综合大楼内(信息中心面积约1000平方米),机房装修按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B级原则设计,总面积暂定300平方米,其中200平方米作为核心设备部署区域,100平方米作为UPS供电、消防、维护等辅助用房。

重要涉及:机房构造装饰、配电照明、机房综合布线、防雷接地和防静电、精密空调和新风系统、消防系统、UPS不间断电源、安防门禁系统、环境监控等。

机房装饰机房机构装饰重要波及隔断、吊顶、墙壁装饰、高架地板等方面,应按照国家有关计算机机房规范,充足考虑防尘、抗静电、阻燃、绝燃、屏蔽防漏水、隔热、保温、降噪等因素,在设计、施工、材料选择上均应重点考虑这些规定,不留隐患地完毕机房装修设计和施工。

吊顶宜采用有着广泛使用的微孔金属天棚吊顶,棚顶墙面进行防水防尘防静电解决。

隔断墙应具有一定的隔声、隔噪、防火、隔潮、隔热和减少尘埃附着的能力,可考虑采用方钢基架不锈钢饰面12mm 防火玻璃全玻隔断;墙柱面宜采用无龙骨彩钢板饰面,内部粘贴保温岩棉;或简朴做墙面乳胶漆涂刷解决;地面宜采用600*600*35mm无边线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均载规定500Kg/M2以上。

智慧交通应急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交通应急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如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等。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3 实时定位
通过GPS等技术,实时掌握车 辆和人员的位置信息,确保任 务顺利完成。
0 调度数据分析 4对调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优化调度方案,提高效率。
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录入
录入交通事件、车辆、人员等 相关信息,方便查询和管理。
信息查询
通过系统查询交通事件、车辆 、人员等相关信息,支持自定 义查询条件。
建设范围
涵盖了城市级的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的 建设,涉及到城市交通的各个方面, 包括道路、公交、地铁、高速等。
03
总体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感知层
通过多种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交 通状况的实时感知。
数据层
对感知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持。
应用层
实现各种交通管理和控制功能,如交通诱 导、拥堵预测等。
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控交通 运营状态,能够提高交通 运营效率,减少拥堵和延 误,提升道路使用效率。
加强部门间协同作战
通过综合指挥中心,能够 实现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 享和协同作战,提高整体
应急处理能力。
需求分析
高效的情报收集与分析
01
需要具备高效的情报收集与分析能力,能够对大量的交通数据
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智慧交通应急综合指挥中心 建设方案
汇报人:xxx
2023-12-09
CONTENTS
• 引言 • 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 总体架构设计 • 子系统功能与实现 • 数据库设计
CONTENTS
• 技术实现与平台开发 • 测试与验收方案 • 后期运维与升级策略 • 项目管理与实施计划

智慧交通-公安交通指挥中心设计

智慧交通-公安交通指挥中心设计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公安交通指挥中心【面向城市交通】公安交警视角创新智慧交通实践目录1.公安交通指挥中心 (3)1.1.概述 (3)1.2.整体布局设计 (3)1.3.业务指挥大厅 (5)1.3.1.功能区布局设计 (5)1.3.2.大屏显示系统 (7)1.3.3.辅助系统设计 (13)1.3.4.基础环境设计 (14)1.4.决策室 (27)1.4.1.中控系统 (27)1.4.2.数字会议系统 (28)1.4.3.音响系统 (30)1.5.设备间 (30)1.5.1.设备间空间 (30)1.5.2.设备间照明系统 (30)1.5.3.设备间制冷、排风 (31)1.5.4.设备间间消防 (31)1.公安交通指挥中心1.1.概述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是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的核心部位,是各个基础应用系统(子系统)的各种信息和数据集中展示、应用的资源交汇中心,同时作为公安交通指挥控制系统的最高决策指挥部门,具有最全面的职能,是集发布、调度、协同、研判等于一体的业务调度中心。

在交通指挥中心完成对各子系统的信息和数据的处理后,向子系统下达各种命令,各子系统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功能操作。

这些任务的执行依靠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支撑,软件主要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软件;硬件包括两类:一类是指挥中心各系统的服务器等,第二类即为部署于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投影系统、LED信息显示屏、工作站、以及其它配套设施等。

1.2.整体布局设计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大厅布局如下图所示:图1-1 指挥大厅平面布局(示例)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大厅布局说明: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在总体布局上分为大屏显示及控制区域、决策室、设备间、机房等;具体说明如下表所示。

表1-1总体布局1.3.业务指挥大厅业务指挥大厅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各功能区布局设计;2)大屏显示系统设计;3)辅助系统设计;4)基础环境设计。

1.3.1.功能区布局设计公安交通指挥中心业务指挥大厅是进行监控、指挥调度、应急违法信息收集、违法信息处罚的核心部分。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整体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整体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整体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XX市交通信息综合智慧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或智慧中心)(二)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三)可研报告编写单位(四)可研报告编制依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厅科技字[2013]25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浙江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部的通知》(浙政办〔2013〕31号)《浙江省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指南》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和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签订的《“2013”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建成“温州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中共温州市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度县(市、区)考绩法和2013年度市直单位考绩法的通知》(温委发【2013】3号)《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80号)《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B/T20001.3-20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11〕192号)《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交通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温州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温州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市立体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市城市道路“十二五”规划》《温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温州市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温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五)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周期1.建设目标通过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逐步整合,智慧化管理决策机制的逐步创建,为公众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综合化、智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为行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和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化支撑。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智慧交通】交通信息化设计建设方案(智慧交通系统集成)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辟与实施并重,在开辟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

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为了当今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发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体先进性。

2. 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期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和长期稳定性。

3. 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辟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 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便,具有强大的"组态"功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 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学易用。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辟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采集、整理与信息挖掘采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智慧交通指挥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交通指挥系统设计方案智慧交通指挥系统是通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对交通流量、车辆位置、道路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的一种系统。

下面是一个智慧交通指挥系统设计方案,以帮助实现更加顺畅高效的交通管理。

1. 硬件设备方案设计一个完整的硬件设备系统,包括交通信号灯、车辆感应器、摄像头、路况监测设备等。

交通信号灯要能够实现不同角度的调节,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情况智能调整信号灯的亮灭。

车辆感应器要能够准确地感知到车辆的存在和位置信息。

摄像头要能够实时采集道路情况,能够进行车辆识别和异常行为监测。

路况监测设备要能够实时监测道路的状况,包括路面情况、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案在系统中建立一个数据中心,用来存储和处理采集到的交通数据。

数据中心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能力,要能够实时处理大量的数据并提供实时的数据查询接口。

采集到的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车辆位置、道路状况等信息,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为交通指挥系统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3. 软件系统方案设计一个交通指挥软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交通数据,能够根据交通数据进行智能决策,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调度。

软件系统要能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车辆位置和速度等信息,并能够根据实时情况进行信号灯的智能调整。

软件系统还要能够根据交通数据进行道路状况预测和交通流量预测,为交通指挥系统提供预测性的决策支持。

4. 通信技术方案设计一个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用来传输交通数据和指令。

可以利用4G/5G技术或者物联网技术来搭建通信网络,实现交通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指令的远程调度。

通信网络要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5. 用户界面设计方案设计一个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交通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

用户界面需要能够实时显示交通流量、车辆位置和道路状况等信息,并能够进行交通信号灯的手动调整。

新建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施工方案(设施设计与功能规划)

新建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施工方案(设施设计与功能规划)

《新建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的需求。

为了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决定新建一座智能交通指挥中心。

该中心将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面监控、指挥和调度。

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畅通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同时,该中心还将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促进交通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二、设施设计1. 建筑结构设计智能交通指挥中心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结构坚固、稳定,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

建筑外观简洁大方,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科技感。

中心建筑面积约为[具体面积]平方米,分为指挥大厅、机房、办公区、会议室等功能区域。

指挥大厅是整个中心的核心区域,面积约为[具体面积]平方米,可容纳[具体人数]人同时工作。

2. 指挥大厅设计指挥大厅采用大屏幕显示系统,由多块高清显示屏组成,可实时显示城市交通的各种信息,如路况视频、交通流量、事故报警等。

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先进的拼接技术,画面清晰、色彩鲜艳、对比度高,能够满足指挥人员对交通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快速判断。

指挥大厅还配备了先进的音响系统和通讯系统,可实现指挥人员与现场执法人员、驾驶员等的实时通讯和指挥调度。

音响系统声音清晰、音量适中,能够满足指挥大厅的工作需求。

通讯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信号稳定、通话质量高,能够确保指挥人员与外界的畅通联系。

3. 机房设计机房是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的核心区域之一,主要用于安装和运行各种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机房采用高标准的装修设计,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防尘、防潮等性能。

机房内配备了不间断电源(UPS)系统和精密空调系统,可确保服务器等设备的稳定运行。

UPS 系统能够在市电中断的情况下为设备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保障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随着城市交通的日渐复杂,交通事故频发、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

智慧交警指挥中心的建设,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城市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提供强有力支撑。

本文将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一种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方案。

一、方案概述智慧交警指挥中心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实时监控道路交通情况、指挥交通流动、备案处理交通事故等。

本方案旨在通过数据采集、网络传输、信息处理、指挥调度等实现交通情报采集、数据分析、指挥调度及业务管理等工作,提高交通管理的核心能力,为城市交通畅通和安全提供支撑。

二、方案设计1.系统架构和平台智慧交警指挥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信息技术平台,其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应用系统等五大模块。

系统平台以实现数据共享、业务一体化和指挥协同为目标,是智慧交警指挥中心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撑平台。

2.数据采集和传输城市交通管理中需要实时收集大量的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交通信号灯控制情况、路面状况、公共交通信息等。

数据采集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技术,包括视频监控设备,交通传感器、卫星定位系统等,以便快速收集和汇总交通信息。

为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需要建立稳定、高速的数据通信网络,保证数据的安全、及时传输和存储。

数据通信网络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个部分,有线网络主要包括物联网、光缆网络、水网等,无线网络主要包括4G、5G等高速移动通信网络。

3.数据存储和处理交通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是智慧交警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存储需要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存储中心,满足系统中海量交通数据的存储需求。

数据存储中心还应该配备相应的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交通数据的处理,智慧交警指挥中心需要配置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多项数据处理技术,以提高数据利用率和准确性,为指挥决策提供快速有效的数据支持。

2025年新建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施工方案(设施设计与功能规划)

2025年新建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施工方案(设施设计与功能规划)

《新建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的需求。

为了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畅通性,决定新建智能交通指挥中心。

该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将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面监测、指挥调度、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

通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路况、事故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设施设计1. 建筑结构设计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筑采用现代化的设计风格,具备良好的抗震、防火、防水等性能。

建筑主体为框架结构,分为指挥大厅、设备机房、办公区域等功能区。

指挥大厅面积较大,可容纳多个工作岗位,具备良好的视野和声学效果。

设备机房采用专业的防静电、防尘、恒温恒湿设计,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2. 指挥大厅设计指挥大厅是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指挥调度台、工作席位等。

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高清拼接屏,能够实时显示交通流量、路况、事故等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直观的依据。

指挥调度台设计合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指挥调度。

工作席位配备先进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等,满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需求。

3. 设备机房设计设备机房是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

设备机房采用专业的机房建设标准,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供电、消防等设施。

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采用高性能的产品,满足大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

网络设备和通信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可靠。

4. 办公区域设计办公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等,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办公室设计简洁大方,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家具。

会议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满足会议和培训的需求。

休息室设置舒适的沙发、茶几等,为工作人员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整体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XX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XX市交通信息综合智慧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或智慧中心)(二)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三)可研报告编写单位(四)可研报告编制依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厅科技字[2013]25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浙江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部的通知》(浙政办〔2013〕31号)《浙江省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建设指南》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和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签订的《“2013”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要求建成“温州市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中共温州市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度县(市、区)考绩法和2013年度市直单位考绩法的通知》(温委发【2013】3号)《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1〕80号)《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编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GB/T20001.3-200)《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 22240-2008)《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2008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11〕192号)《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JT/T794-2011)《智能交通系统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交通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温州市“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温州公路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市立体交通“十二五”规划》《温州市城市道路“十二五”规划》《温州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温州市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温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五)建设目标、内容、规模、周期1.建设目标通过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逐步整合,智慧化管理决策机制的逐步创建,为公众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综合化、智慧化的交通出行服务,为行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和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化支撑。

信息中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综合动态监测、科学应急指挥、智慧出行服务三大功能。

合动态监测:海陆空交通运输枢纽全监控;道路路网通堵状况全可视;车辆运输动态状况全掌控。

科学应急指挥:紧急事件可预、可视、可判、可控。

智慧出行服务:“人、车、路”智慧协同。

通过全面感知,智慧决策,提供公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想即得”的出行交通信息服务。

2.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五大平台和两大体系建设。

五大平台:提供人性化交通出行的公众出行服务平台;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应急指挥及日常监测的指挥监测平台;支撑交通运输智慧化的交通支撑平台;整合交通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服务的交通数据平台;提供智慧交通系统运行基础环境的交通基础云平台。

两大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运维管控体系。

3.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以市级平台为主,预留与省交通运输厅、各县(市)交通局的互联互通接口,具体包含市交通局、4家直属行业管理单位,10 家归口管理单位。

4.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2017年10至2019年10月。

(六)总投资及来源“信息中心”项目总投资为3615万元,由市财政局与省交通厅共同解决。

其中向省交通厅申报综合考核项目资金1100万元(2013年已落实400万元),向市财政局申请专项资金1500万元,从省级安排我市的相关交通专项补助资金中列支1000万元,资金不足部分由市交通局负责解决。

(七)经济及社会效益“信息中心”项目是我市“智慧交通”的基础性、公益性、标志性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实现我市交通运输系统的数据整合利用,实时动态监测,完善交通应急指挥机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改善交通运行安全;更重要的是将在整合各类交通出行信息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综合化、智慧化的出行信息服务,对缓解我市交通出行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也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集聚提供基础环境支撑。

(八)结论与建议信息中心项目的建设,符合交通管理现代化发展方向,是加快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改变温州市交通管理现状,推进信息化管理的有效举措。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满足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践服务的需要,为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管理及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提供良好服务,对我市“治堵”具有较好的支撑。

因此,信息中心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准立项,及早实施。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现状及成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设施建设和应用建设稳步推进,交通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信息质量和采集内容得到增强。

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积累了丰富的语音、视频、图像、文字等数据,其中,视频监控点已超过10000路、温州境内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其中,诸永高速覆盖率已达到98%),国省道重要路段基本覆盖,公交、出租车、“二客一危”等交通工具覆盖率超过99%,市区汽车站、火车站、港口、机场等公共场所基本覆盖,交通工程现场监控初步实现;视频外的关系型数据总量已超过2TB;数据质量稳步提升,数据采集范围逐渐扩大,初步形成了“智慧交通”所需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2.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

为适应温州市交通城市化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创新模式,温州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截止到目前,初步建成了以温州大桥、潘桥立交为代表的重要桥梁运行状态监控网络。

截止到2013年6月,建成电子不停车收费(ETC)通道25条;甬台温、金丽温、诸永、温州绕城等高速的视频监控、测速、信息发布屏等采集设备基本实现全覆盖,初步实现了交通运输监管网络体系,如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交通流量采集系统;3973辆“两客一危”、3710辆出租车、1980辆公交车基本实现GPS定位和视频监控,初步形成了各个条块上的运营监控和管理环境。

3.交通条块应用和管理初具规模。

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已建成60多个信息系统,初步涵盖了“海陆空、铁公机”各个领域的生产管理、业务运营、行业监管等相关系统,以交通客货营运资格、船舶营运资格、出租车年检、驾驶培训、汽车维修等为核心的行政审批体系,如出租车营运管理系统;以交通工程现场监控、治理车辆违章、超载超限、出租车拒载和以规范驾车行为、交通运行秩序为一体的交通监管体系,如出租车监管系统、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管系统;以公交线路管理、车辆调度与指挥,公路物流、航空物流、铁路物流、海运物流以及多模式相结合的物流过程管理和以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监控、管理、分析、处理为一体的交通生产和运营管理体系,如交通客运联网售票系统、道路运输指挥服务系统、温州港机械安全监控平台、温州营运车辆视频监控系统等。

注:相关单位的视频监控数据需全部整合并接入。

4.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化有所提高。

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已建成包含交通网、交运网、运管网、温州港网、温州机场网等5个交通出行服务网站。

初步形成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为载体的交通出行信息发布平台;以网站为渠道的集交通政务、出行指南、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执法等公共服务的“温州交通网”,以车站联网售票、网上售票、自动售票机、114代售票、银行代售等多种方式的出行信息的实时发布、联网售票和信息查询等公共服务,同时,港口、火车站、机场也分别实现出行班次查询、实行发布和网上服务等功能,温州港还实现集装箱和运行指数等深度信息化应用,逐步实现了人、车、物的出行信息化。

5.信息化保障机制逐渐完善。

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建有信息化保障机构13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名,其中,市运管局、温州港集团、交运集团等单位在信息化机制建设、制度建设及支撑保障等方面建设较好,为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我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处在智慧交通的初级阶段,与国内智慧交通建设较好的深圳、厦门、南京、宁波等城市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发展普遍处于起步阶段。

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只能通过不同的系统收集不同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只能简单展示,没有统一展示大厅和管理平台。

单位之间、系统之间只有一些“零星”的“碎片”数据,不能形成有效利用,除市运管局对现有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和整合外,其它单位基本上都没有整合,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综合性的交通应用大多处于规划之中,更谈不上集交通信息汇聚、处理、展示、服务和指挥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总体基础较弱。

2.交通局未能发挥引领、核心作用。

目前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建设水平不均衡,参差不齐,条块现象较为严重,交通局缺乏统一管理,无法统一协调直属行业管理单位、归口管理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再加上这几年交通局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全系统信息化综合水平不高,对交通运输的实时动态掌握和应急指挥基本上没有任何“数字化”支撑,没有真正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交通局可利用的信息化资源环境基本不具备,近三年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信息资源整合、协同、应用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温州市交通运输系统受行业管理部门条块机制制约,横向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基本没有建立,缺乏统一的协同共享交换体系和交换渠道;与此同时,应用服务主要局限于行业的核心业务体系和政务服务体系,整体应用效果不够突出,对外公共服务能力有限。

4.交通信息资源采集设施不足,不能形成“联网联控”效应。

交通覆盖范围广、设施种类繁多,现有的各个信息化系统所采集的信息以及信息种类比较单一,对“车流”(境内高速、国省道只有12个点)、“人流”(基本没有)、“路况”(只有视频,高速基本覆盖,国省道重点路段覆盖)的实时采集设施较少,无法形成有效综合服务和应急指挥,行业动态监测主要以单点的感知信号、视频信号、单系统GPS信号为主,交通基础信息感知设备部署范围有限,信息采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足,覆盖范围也远远没有达到全行业系统化运行的管理的需要,造成监管方式较为单一、监管手段没能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