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子波波形显示及一维地震合成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原理实验一

地震子波波形显示及一维地震合成记录

姓名: 学号:专业:地球物理勘察技术与工程 级 一、实验目的

1. 认识子波,对子波的波形有直观的认识。(名词:零相位子波,混合相位

子波,最小相位子波;了解子波的分辨率与频宽的关系;) 2. 利用褶积公式合成一维地震记录。 二、实验步骤 1. 雷克子波

()()

))(21(22

t f e

t r m t f m ππ-=- 零相位子波

())2sin()

ln(222

t f e

t w m n t f m π-= (最小相位子波) n= m1/m2为最大波

峰m1和最大波谷m2之比

()())2cos(log *22xw t f e

t w m m

t f m +=-π 钟型子波 xw 为初相m 为时间域主波峰与次波峰之比

w(t)=exp(-2*Fm^2*t^2*ln(n))*sin(T-2*pi*Fm*t) n=m1/m2 最大相位子波

(最大相位子波请同学们自己查找相关文献完成,非必须完成)

其中

f代表子波的中心频率, t =i*dt,dt为时间采样间隔,i为时间

m

离散点序号; 这里可以为

f = 10,25,40,100 Hz等,采样间隔dt=0.002

m

秒,i为0~256;

2.根据公式编程实现不同频率的零相位子波的波形显示;

不同中心频率的零相位子波图

f = 25:

m

f = 100:

m

3.其地质模型为:

设计反射系数)(n r (n=512),n 为地层深度,其中0.1)100(=r ,为第一层介质深度;7.0)200(-=r ,为第二层介质深度;5.0)300(=r ,为第三层介质深度;4.0)400(=r ,为第四层介质深度;6.0)450(=r ,为第五层介质深度;其它为0。

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当到达介质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透射,反射波被检波器接受,生成地震记录。反射系数表示地震波在两层介质分界面的能量重新分配,如r(100)=1.0,表示地震波入射到分界面时,只有一种波,反射纵波(或反射横波)。反射系数不为1.0时,表示当地震波入射到分界面时,产生两种反射波。反射系数为正,表示反射波相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差2π;反射系数为负,表示反射波相位与入射波相位相差π,存在半波损失。

4. 应用褶积公式∑=-=*=N

m m n w m r n w n r n f 1)()()()()(合成一维地震记录,并图

形显示;

应用褶积公式求f (n )的程序为: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FM 100 void main() {

double fac(double x[],double y[],double z[],int m,int n); FILE *fp;

int i,j,x;

double W,dt=0.002,t,a[256];

double b[512]={0};

double r[512]={0};

r[100]=1.0;

r[200]=-0.7;

r[300]=0.5;

r[400]=0.4;

r[450]=0.6;

fp=fopen("Date.txt","w+");

printf("please input x:\n");

scanf("%d",&x);

for(i=0;i<256;i++)

{

t=i*dt;

if(x==1)

W=exp(-2*FM*FM*t*t*log(2))*sin(2*PI*FM*t); else if (x==2)

W=(1-2*pow(PI*FM*t,2))*exp(-pow(PI*FM*t,2)); else if (x==3)

W=exp(-FM*FM*t*t*log(2))*cos(2*PI*FM*t+PI/4);

a[i]=W;

}

fac(r,a,b,512,256);

for(j=0;j<512;k++)

{

fprintf(fp,"%f\n",b[j]);

}

}

double fac(double x[],double y[],double z[],int m,int n)

{

int i,j;

for(i=0;i<=m+n-1;i++)

{

double sum=0.0;

for(j=0;j<=m;j++)

{

if(i-j>0&&i-j<=256)

sum+=x[j]*y[i-j];

}

z[i]=sum;

}

}

三、实验结果

一维反射系数序列图形显示为:

零相位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后的地震记录图形显示:

f = 25:

m

f = 100:

m

最小相位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后的地震记录图形显示:

f = 25:

m

f = 100:

m

混合相位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后的地震记录图形显示:

f = 25:

m

f = 100: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