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
5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二、整体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能力目标
总体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2.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
5、具有阅读理解机械使用说明书的能力。
单项能力目标:
1.正确判别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应用;
2.正确选用标准件;
3.能正确使用带传动与链传动;能设计简单的带传动;
4. 正确应用齿轮传动与液压传动;
5. 能正确使用凸轮机构;初步具有设计凸轮机构的能力。
知识目标:
总体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
3.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单项知识目标:
1.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3.了解常见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从动件运动规律及各种运动线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凸轮轮廓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绘制方法,了解凸轮机构中各参数的选取原则。
4.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
5.了解带传动的结构型式、带传动的优缺点;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了解打滑与疲劳损坏等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6.了解齿轮机构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理解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及连续传动的条件,了解齿轮根切的原因及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及斜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不同条件下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参数选择原则。
7.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与特点、蜗杆传动的类型、蜗杆传动的效率与自锁,掌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传动比计算。
8.了解常用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及其它联接的类型、特点与应用。掌握标准件的选用。
9.了解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1.理论知识点考核
理论教学的内容采用阶段性考核,课堂提问、综合考核等多种方法,将考试作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手段。阶段性考核可采用分组、分层次,面试的方法,(闭卷、开卷、半开卷、面试、综合型设计大作业等形式相结合)。
2.实践环节考核
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是在每一次实验或实训中通过分析报告,现场操作,面试等形式来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备的应用能力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实训考核包括两部分:实验独立完成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各占实验实训考核的50%。学生课程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占50%,二是实验实训考核,占50%,
3.综合能力训练考核
课程综合能力训练通过对每一个设计阶段的量化评分,对学生从学习态度到每一个设计过程进行全面跟踪,随时掌握学生在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对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视度,保证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质量。
五、教材、资料:
教材名称:《机械基础》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主编:朱求胜
参考资料:
1.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机械基础》主编: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编委会
2.中国铁道出版社《机械基础》主编:王燕萍
3.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机械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