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特思考题

合集下载

2016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最新资料】

2016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最新资料】

2013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一.思考题1.你怎样看待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在你看来“中国模式”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如果存在?它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不存在?又怎样看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的具有自己特点的道路?我认为"中国模式"有其初始性,其理论上有待完善,实践上具有脆弱性,尚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

“中国模式“是国外学者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一个新视角,在国内外学者争论“中国模式”时,我们应该冷静看待。

我认为“中国模式“存在。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模式有其缺点。

这种体制在改革开放以前,就先天不足地缺乏体制内对官僚的监督,而在改革以后,公民社会仍然极度缺乏。

体制内外均缺乏对权力的制衡与约束。

这种体制的弱势在于社会对国家的制衡能力弱化,官僚体制自利行为难以通过社会制约来纠正,社会反弹往往被解释为不稳定因素,国家有足够的强势通过抑制社会自主性来持续结构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陷入一种路径锁定状态。

例如2010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大同市公安局矿区分局局长高建勋,在其担任大同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职务期间,曾向民营企业家张志斌索贿200万元未果后将其逮捕,此事由于山西大同市部分官员因5年前瞒报矿难近日纷纷落马,而被曝光。

这样的事绝非个别,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体质的缺陷。

其次,由于公民社会缺乏,原先由社会承接的社会功能,如教育与文化,均由强势国家包下来,国家官僚具有天然的行政化功利化倾向性,这就使中国的教育、文化等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受制于行政化官僚约束,社会利益多元化不能通过公民社会来调节,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第三,是“国富民穷”的陷阱。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参与,抑制了劳动收入的提高,例如,政府通过垄断土地资源,通过卖地就可以轻易获得巨额收入,并转化为天文数字般的高房价,这实际上是不自觉地对老百姓的变相“剥夺”,而百姓只能望房兴叹,无能为力。

中特思考题

中特思考题

中特思考题第七章1、请同学们对第七章的前言和小结,认真阅读、思考并回答其中的问题,或者掌握其知识点。

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参考答案主要在第161页)答: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科学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

3、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如何理解这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参考答案主要在第162页)答:㈠他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他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㈡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但他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比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主要在第163-165页)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直接的理论依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5、树立什么样的改革开放观?答:①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2016中特思考题

2016中特思考题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1)实践特色(2)民族特色(3)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特专题课件思考题及参考解答

中特专题课件思考题及参考解答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思考题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提出。

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缺少必要条件,就不能为我国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好的借鉴,就不能体现市场的调节作用,就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也就难以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有机发展。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国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

1978年至2008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年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比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GDP年均增长率的9.2%与8.5%还略高。

所有制结构的这种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比如,由于搞活了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也更加丰富了,大家心目中的“三大件”早已不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也不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现在已是住房、汽车、电脑等;又如,由于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方式也多样化了,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创业、个人择业等成了许多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再如,个人财产性收入增多,投资理财成为热门话题,国债、基金、股票、期货、外汇、黄金等成为很多人的投资手段。

2016年自辩中特复习思考题

2016年自辩中特复习思考题

考试题型: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1.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2.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1.如何认识并切实抓住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为什么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2.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为什么说中国既没有搞“三权鼎立”的政治基础,也没有搞“三权鼎立”的经济基础?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有效路径?2.谈谈你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2.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认识和评价这种变化?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作了新调整,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特思考题答案

中特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第五讲16答:(1)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实际上就把实现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

(2)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了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性质。

社会和谐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一不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密切相关。

(3)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进一步增创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合理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它应当而且也必然具有以往任何社会制度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越性。

(4)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将给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带来新的历史性飞跃。

摆脱贫弱落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

17重要性: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始终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

重要意义:1.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可以被人民所认可。

2.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

3.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否合理。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解决民生问题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特理论考试思考题

中特理论考试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考题1: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制度优势“优”在哪里?答:(1):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多独特性。

①:特殊的社会主义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也不同于前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以大工业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没有具备充分的社会主义物质条件,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对立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传统社会主义教条照搬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脱离现实,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曲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传统社会主义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是后发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全新探索。

②:特殊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脱离中国实际犯了很多错误,必须集中力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绝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

③:特殊的人文条件人文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前者包括时代、民族、地域等较稳定的因素和习俗、信仰、审美等较活跃的因素,后者包括非物质方面的内容,如制度、宗教、艺术等,中国社会独特的人文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④:特殊的历史任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面对的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任务,而是彻底肃清封建残余,充分实现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的一切文明,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⑤: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制度和体制第一:经济: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并存第二:政治:民主的形式和实现还存在很大差距第三:文化: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第四:社会管理:当前,人们对社会管理水平的要求和社会管理水平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还十分明显,为此,我们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中特课后习题答案整理(最终版)

3思考题三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包括通过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建立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体制;通过发展基层民主,建立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体制。

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4思考题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中特思考题汇总(带目录,考试必备)

中特思考题汇总(带目录,考试必备)

目录1、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3)2、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5、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 (5)6、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现实路径 (6)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优势 (8)9、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9)10、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9)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9)12、“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内涵 (10)13、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1)14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2)1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2)1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3)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4)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 (14)19、切实推进经济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4)20、如何理解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5)21、为什么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16)2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 (16)23、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6)24、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17)25、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8)26、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9)27、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19)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9、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1)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22)31、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22)32、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23)33、文化软实力的价值? (23)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 (23)35、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24)36、怎样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26)37、为什么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26)38、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1、如何全面把握我国的国情?答: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面,应该把握4个方面: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4、是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制定的怎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对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向,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中特》小组讨论题--2016秋版

《中特》小组讨论题--2016秋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小组讨论的线索学生分小组选择下面的问题讨论,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结果,以下题目比较大,只是提供大致方向,需要讨论和课题交流时候将题目具体缩小范围和缩小角度,例如,第五部分3、从中国现实主要的民生问题、群体事件、利益表达等现象出发,如何看待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等举措?只是让你任选其中一个方面,比如民生问题或群体事件,即使讨论民生问题也千万不要列举所有的民生问题,或者一个一个展开列举来讲,只是要求从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看病难入手,并再缩小题目,比例医疗体制改革的困难;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导论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部分:1、面对中国的发展,国外一些人在质疑中国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中国的制度优势。

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表现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哪里?这种制度还存在什么问题?要求一定要缩小问题,找一个小的角度和小事例引出讨论。

例如,可以这样的小题目:中国大学教育体质的优势和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论解读。

或者更小的题目,如,印度“国大党的社会主义”是什么?从电影票房看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也可以从一个具体事例,如中美关系,或者某学者观点出发讨论。

例如,可以这样的题目:对美国研究中国专家沈大伟在2015年3月6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的“即将到来的中国崩溃”文章的评论。

(以下要求类同)2、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和确定是应该学习借鉴西方的经验,还是应该自己不断探索?中国近代以来,在多种道路选择中,为什么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3、分别就中国国情“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谈谈你对这些国情的新认识。

比如,如何理解“认识中国国情的复杂性是我们最大的共识”这句话?4、谈谈对“四个全面”的思考,例如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研究。

中特研究生课本思考题

中特研究生课本思考题

思考题导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

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一变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中特思考题答案整理

1、如何全面把握我国的国情?答:1.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4.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方面,应该把握4个方面: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4、是按照人们的根本利益制定的怎样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一个科学概念,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或者对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因此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向,把社会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统一起来。

2、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

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中特理论思考题1

中特理论思考题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政治建设的目标。

请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应当怎么做?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主要科学地阐明了两个问题:走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这明白地向人们昭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进行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有效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根本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只有通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才能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有效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宗旨。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更好保障人民权益的根本途径。

人民群众的权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从广义上讲,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要靠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而从狭义上讲,最根本的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要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必须通过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决策。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助于制定和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决策。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目前,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阻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仍然较多,某些方面问题还有累积扩大的趋势,人民群众对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多。

中特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详解

中特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详解

中特思考题参考答案整理目录◆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2)◆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出路? (2)◆简述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2)◆试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3)◆马恩社会主义观是空想的还是科学的?为什么? (4)◆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有何差异?如何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 (5)◆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6)◆简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6)◆简述中国新型大国外交? (7)◆如何科学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8)◆如何理解“两种本质不同的人本观”? (9)◆怎样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0)◆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明确提出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切实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实现路径:第一,始终坚持发展首位。

在发展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第二,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

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公平一方面受社会主义制度规定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中国初级阶段现实国情的制约,现阶段得到的分配公平是相对的公平。

为此,初次分配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分配中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

第三,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

制度上的公正是政治上的保证。

应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利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保障公民参与有关切身利益的各种决策。

塑造信息对称的政治环境,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实行信息公开化,推动决策民主化,是当前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中特课思考题一.思考题1.你怎样看待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在你看来“中国模式”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如果存在?它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不存在?又怎样看待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的具有自己特点的道路?2.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年美国为拖跨苏联,美国有意故意炫耀其强大的国防实力,引诱苏联与其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苏联在无休止的竞争中经济被拖跨,导致最后解体。

今天,美国又在用当年同样的方法对待中国。

中国也要小心被美国拖跨。

你怎么看这个观点?3.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你怎样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当今世界“一球两制”,资强社弱是不争的事实,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1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

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2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力量和阵地急剧萎缩。

而且,仅剩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时就导致了资强社弱,资攻社守的现状。

但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形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上才能比较平稳快速地发展。

而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这都是合理的。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前后相继的关系,社会主义某些因素是在资本主义的母体中得到孕育和生成的,社会主义是继资本主义之后出现的,比资本主义更先进、更合理、更能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新的社会形态,这两个社会形态存在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社会主义也终将战胜资本主义成为世界的主体形态。

中特思考题 (仅供参考)

中特思考题 (仅供参考)

(一)上课的思考题1.怎样理解中特的科学社会主义基础(1)“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特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实际和时代特色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2)“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彻底解放和发展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3)“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凡是有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凡是不利于两个解放和发展的思想、制度、实践都是我们要改革和突破之处。

(4)四个“中国特色”:1)实践特色: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生命依据,价值支撑2)理论特色: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理论自觉3)民族特色:优良传统,民族复兴4)时代特色:工作重心,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两个文明,总体布局。

2.怎样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中国当代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目的。

(2)三大事件: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梦:是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件大事的总结和展望。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新中国成立10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开《中特》2016年12月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国开《中特》2016年12月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国开《中特》2016年12月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ST.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P13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

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

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

ST.联系实际论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就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而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制定和坚持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其目的是为了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其固有的、能够作为我们行动向导的客观规律性,用以指导实践、求得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前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两大理论成果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互相区别、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出发点、根本点和逻辑起点。

2016学年中特复习思考题-fu

2016学年中特复习思考题-fu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1.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GDP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很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答:国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每年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第二,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第三,从人民生活水平上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第四,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第五,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上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总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要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各方面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1)实践特色(2)民族特色(3)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就是要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三.为什么说中国既没有搞“三权鼎立”的政治基础,也没有搞“三权鼎立”的经济基础?(今年老师的PPT)1.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三权鼎立”在中国行不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三权鼎立”不适合中国国情。

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同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语这种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否定“金钱民主”和资本统治。

3.“三权鼎立”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并不是所有国家治理和防止腐败的最佳政体。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鼎立”在分权和制衡权力方面有积极意义,对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和权力腐败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病,主要是导致相当一部分权利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综上所述。

我国不适合使用三权鼎立的政治体制。

我国现行的制度在宪法第一条就有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权分立体制不适合我国的的国体。

(去年的答案)1.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者之间那种深刻的利益对抗关系,因而在国家政治形式和党派制度上,没有必要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各种不同利益的政治对手。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这一国体相适应,我们的政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我国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

如果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3.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种制度使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不同,国家最高权力是一元的、统一的。

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政权组织形式,本质上是体现“议行合一”原则的政治制度。

综上所述。

我国不适合使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我国现行的制度在宪法第一条就有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涵义和形式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展开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式:一是政党协商,二是人大协商,三是政府协商,四是政协协商,五是人民团体协商,六是基层协商五、当前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制度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自己在扩展一下)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八、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九、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怎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不仅渗透到意识形态的所有部分当中,而且决定着它们的内容和性质,对整个意识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

社会思潮是多样化社会思想的突出表现,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

作为社会气候的“晴雨表”,社会思潮对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将是一种客观存在,企望思想文化“纯而又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

否则,社会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共同道德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思潮潮起潮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

怎么做(论述)第一,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潮的性质和发展运动规律。

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各方面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提前预测,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第二,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结合起来,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和影响力。

第三,要积极稳妥的处理观点,决不能听之任之,另一方面要讲政策,主义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多做工作,积极引导,对学术问题,要贯彻“双百”方针,提成民主讨论,平等交流,对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方法上坚持以理服人。

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答: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层、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倾向和潮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1)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而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这是因为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性质。

其次,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发出自己的声音。

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因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