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记谱法记录同一音乐作品呈现的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不同记谱法记录同一音乐作品呈现的差异性
发表时间:2018-09-28T09:46:48.313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作者:羊帆
[导读] 作为记录音乐的方法——记谱法,其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其中,我国惯用且最具代表性的记谱法当属传统的工尺谱和简谱了。——以昆曲《皂罗袍》为例
羊帆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作为记录音乐的方法——记谱法,其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其中,我国惯用且最具代表性的记谱法当属传统的工尺谱和简谱了。长期以来,广大音乐工作者通过运用不同形式的记谱法来记录音乐,不断推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记谱法,因而我们感受到的音乐也是各具特色的。为了具体感受在运用不同的记谱法来记录同一音乐作品时所呈现出来的差异性,我们不妨以昆曲《皂罗袍》为例来进行探究。
关键词:记谱法;昆曲;工尺谱;简谱;差异性
记谱法是一种运用符号、文字、数字或图表来对音乐进行记录的方法。通常,我们将其记录的图像称为乐谱。记谱法种类繁多,包括简谱、五线谱、减字谱、工尺谱、古琴谱和纽姆谱等记谱法。并且,记谱法会因国家、民族、文化、信仰以及时代发展等方面的不同而显现出各自的特点。
在我国传统的记谱方式中,存在着一种常用“工”和“尺”等字来记录谱子的记写方法,这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工尺谱”。众所周知,工尺谱属于文字记谱法,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唱名谱。现如今通行的工尺谱是由唐宋时期的“燕乐半字谱”(又称“俗字谱”)发展变化而来的。也正是因此,燕乐半字谱又可称为“古工尺谱”。
为了具体感受同一音乐作品在工尺谱和简谱两种不同形式的记谱法记录下呈现的差异性,我们可以《皂罗袍》为例进行探究。昆曲工尺谱是记录声乐唱腔的记谱法,由于歌唱艺术本身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工尺谱的记录会更加精准、详尽。工尺谱除了能够展现音高符号,还有其他关于音的记写符号。例如,“、”意为重复前一音,其又被称为“叠音”或“掇音”,这是昆曲唱腔中常用的一种重复音手法。再如,“,”表示在前一音先稍高,之后轻落,再转高或者接唱下一字腔,是昆曲中常用的去声字装饰唱法。详见谱例1《皂罗袍》。
谱例1
昆曲唱腔最主要的特征是“细腻婉转”,所以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昆曲演唱过程中的精髓——润腔。
谱例2
谱例2是以简谱方式记录的昆曲《皂罗袍》。
通过对以上两个昆曲《皂罗袍》的谱例进行观察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戏曲音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分支,多年来通过多种记谱法不断进行着发扬与推广。
戏曲工尺谱是近距离感受和解读戏曲音乐最直观的方式之一,通过工尺谱记录戏曲音乐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更大程度上了解和学习戏曲艺术,还能够凸显出戏曲音乐本身的原汁原味,显现出岁月留下的足迹,充满了时代性。
当同一首音乐作品在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谱方式进行记谱时,因其记写方式的不同亦会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当然,不同的演唱效果的出现也依赖于演唱者自身的演唱喜好和对谱例的理解与把控。
工尺谱记谱和简谱记谱给受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论从记谱形式还是内容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性。
其中,工尺谱中的板眼标记和口法标记较为密集,包含信息量大。其中既包含在演唱过程中应注意的强弱变化,又存在润腔的演唱技巧。由此可见,识唱工尺谱对演唱者提出的挑战会更大一些。除此之外,工尺谱的学习过程中以老师对学生进行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尤其作为初学者,脱离了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与教授,学生很难在独自识谱的情况下准确演唱出润腔、找出气口以及准确完成类似“叠音”的演唱技巧。
与工尺谱的记谱方式相较,简谱会凸显得更加清晰明了一些。简谱是一种简易的记谱法,分为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形式,谱例2便是以数字简谱的形式进行呈现的。我们能够通过简谱直观地认识到曲谱的调式调性和节奏节拍。与此同时,简谱中音乐旋律进行了许多润饰,使得旋律流动更加自然流畅。
在实际演唱中旋律会在现有简谱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常常出现“加花”的现象,音乐表达更为丰富,与工尺谱相比会更为详尽一些。除此之外,相较工尺谱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口传心授方式,在演唱简谱时会凸显得更加轻松和简单。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简谱将工尺谱里的润腔做了详尽、细致的处理,演唱者直接根据简谱演唱就可以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演唱者可以脱离老师的口传心授,完成独立识谱演唱。
总归而言,尽管不同的记谱方式能够让演唱者因此而完成不同的表演,带给受众别样的音乐感受,但记谱法作为一种能够记录音乐、传承音乐的记谱方式,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其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尺谱和简谱等记谱法的存在和广泛应用对于研究整理我国宝贵的民族音乐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特殊意义。至今,我国多地仍存在使用工尺谱和简谱记录音乐、表现音乐的现象,这对于传承我国独有的音乐文化是极具必要性的。
参考文献
[1]鲍开恺.《轮转型期昆曲工尺谱的特征》.学术交流,2017年2月.
[2]吴晓萍.《中国工尺谱的文化内涵》.中国音乐学,20014年1月.
[3]徐莉莉.《试探昆曲工尺谱的译谱“公式”及简明译法》,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8月.
[4]俞为民.《戏曲工尺谱的沿革与流变》.戏曲研究,2006年2月.
作者简介:羊帆,河北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音乐与舞蹈学(传媒音乐研究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