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综述38页PPT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综述
4、基坑工程领域的创新和挑战
近年来,我国基坑工程领域涌现出许多创新和挑战。首先,绿色施工、节能减 排成为基坑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例如,通过引入新型的支护结构形式和 能源回收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低碳、环保。其次,信息化施工和智能化技术 得到广泛应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数 据分析和优化,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综述
01 摘要
03 主体部分
目录
02 引言 04 参考内容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综述我国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包括不同地区的特点及现状、技 术的演变和发展、市场现状和竞争格局,以及创新和挑战。通过对前人研究成 果的总结和不足之处的指出,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引言
最后,面临的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也不可忽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越来 越受到重视,基坑工程将承担起更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任务。
结论
本次演示对我国基坑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从不同地区的特点及现状、 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市场现状和竞争格局、创新和挑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 析。虽然我国基坑工程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市场恶性竞争、施工安 全和质量监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同时,随着绿色施工和智能化技术的发 展,我国基坑工程领域还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导致基 坑工程的特点和现状各不相同。例如,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基坑工程施工中需 考虑防冻措施;南方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工程施工中需注意防排水。此外,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基坑工程建设规模较大,但土地资源紧张,对开挖和 支护技术要求较高。
2、基坑工程技术的演变和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工程实践的积累,我国基坑工程技术得到了不断演变和 发展。早期基坑工程多采用木桩、钢板桩等传统支护结构,现在则更多地采用 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等先进的支护结构形式。同时,为了提高 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相关技术手段如施工监控、数值模拟和信息化施 工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基基础工程ppt课件
堆载预压法 :
在饱和软土地基上施加荷载后,孔隙水被缓慢排出,孔隙体积随之 减少,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提高。
加载预压
加水预压
.
4、挤(深层挤密法) 利用桩管打入土中,
直接挖去厚度不大的软土层 .
填:当软土层较厚、承载力和变形又与建筑地基 要求的差距不大时,可在软土层上直接回填一定厚 度的好土,以提高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小软土 层的承压力。
在
软
土
层
土上
回
填
.
好
1 、换(换土垫层法 ):
软土层较厚时,将基础下面一定范围内的软土挖 除,采用人工填筑的垫层作持力层。可采用砂石、灰 土(3:7或2:8)、级配碎石等材料换土的地基。
❖ 在吹填过程中,泥沙结构遭到破坏,以细小 颗粒的形式缓慢沉积,因而具有塑性指数大、 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大、重度小、高压缩性、 渗透性小等特点。由吹填土构成的地基,强 度很差,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工程建设,需要 进行地基处理。
.
4、地基加固处理的综合措施
拟定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 原则,从地基处理、建筑和结构设计、施工方案方面均采取相应措 施,绝不能单纯对地基进行处理。其具体措施有:
.
第一节 地基处理
建筑物地基是指建筑物基础底部下方一定深度与 范围内的土层,一般把地层中由于承受建筑物全部 荷载而引起的应力和变形不能忽略的那部分土层。
地基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 。
一、地基处理
当结构的荷载较大,地基土质又较软弱(强度不足或压缩 性大),不能作为天然地基时,可采取人工加固处理的方法 改善地基性质,提高承载力、增加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或 渗透性和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工程施工发展研究现状
基础工程施工发展研究现状目前,基础工程施工在技术、管理和设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技术方面,传统的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建筑需求,因此新型施工技术不断涌现。
比如,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和监测。
另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也为基础工程施工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在管理方面,基础工程施工也逐渐转向了智能化和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施工单位可以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此外,智能施工管理系统的引入也为基础工程施工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管理手段,实现了对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在设备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设备技术的进步,基础工程施工所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
比如,大型挖掘机、混凝土泵车、钻孔机等各类施工设备的普及应用,为基础工程施工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施工手段,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另外,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兴起,基础工程施工也逐渐向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在施工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目标。
比如,采用可再生材料进行基础施工、加强对施工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等举措,都有助于实现基础工程施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基础工程施工的发展研究现状表明,技术、管理、设备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管理水平的提升、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等都是当前基础工程施工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未来的基础工程施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设备创新,以适应建筑行业日益复杂的需求,实现基础工程施工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地基基础工程进展情况报告
地基基础工程进展情况报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经济的逐渐壮大,建筑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地基基础工程的进展就是建筑工程发展壮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将分步骤阐述地基基础工程进展情况报告。
首先,地基基础工程的定义: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它指的是对地面做出相应的修整或其他工程操作,其目的是为了支撑建筑物的基础,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地基基础工程发展的历程: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地基工程的技术和方法,如蒙古时期的草原房屋地基技术、唐代建筑工程中的夯土墙和累砖墙技术、宋代的筏式地基技术、明代的空心墙技术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基工程不断地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建筑工程更加稳定和安全。
再者,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目前,地基基础工程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种地基基础工程技术和方法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而且使我们的建筑工程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处理效率低、施工质量不理想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努力解决,进一步提高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地基基础工程的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基础工程也将不断发展,相信未来地基基础工程将更加完善成熟,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都会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我们还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发展的需求。
总之,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的一环,其作用不可替代。
我们也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础工程篇综述报告
基础工程篇综述报告滕延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摘要本文针对基础工程研究的问题及国内外现状工程所要面艋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工程;变形控制;共同作用^1基础工程研究的问题及国内外现状北京100013)针对本界会议提交的论文情况,提jk国基础基础工程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强度设计、变形控制、稳定性控制、基础材料设计、检验与监测技术和相关施工技术等。
地基强度设计应包括地基原位测试技术.室内测试技术及允许设计取值等研究;变形控制应包括地基变形计算,建筑物允许变形及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研究,稳定性控制应包括建筑物整体稳定性,抗浮稳定性及抗震稳定性等研究:基础材料设计应包括材料及抗冲切、抗剪、抗弯设计及耐久性设计等研究。
地基土的材料特性与土的组成、化学成分、成因、应力历史、地下水条件等密切相关。
基础工程研究,必须考虑地基材料特性、结构类型适应性、施工技术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全面促进科技进步。
通观国内外基础工程现状有如下特点(1)基础工程的可靠性、耐久性研究已提高到新的水平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研究,我国科研工作者也全面开展了对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研究,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02394(1985)的出台,标志这种设计方法在世界各国结构工程设计的全面技术进步,我国科研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工作.于1984年提出了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并在我国89版国家标准体系中全面引入了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但在这个规范体系中并未全面涉及耐久性设计的内容,对结构可靠度设计的范围还仅限于构件设计可靠度,对结构体系的研究还未达到使用阶段。
2000版新的规范体系出台,已全面引入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使我国结构工程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同步,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对于基础工程来说,由于涉及到地基土或岩石的特殊性(包括成因、化学成分、应力历史、基础埋深、基础宽度、地下水条件等)其可靠性设计的情况更加复杂,但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89版规范引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后,在2000版规范中进一步明确了基础工程可靠性设计的原则和适用范围,对荷载组合设计取值和相应的抗力作出了明确规定,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标准规范的接轨。
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综述
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综述1. 前言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基基础工程也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本文将对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 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2.1 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物的根基,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稳固的地基能够分担和传递建筑物的荷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2.2 地基基础工程的主要方法目前,地基基础工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打桩:也称为灌注桩,通过打入桩体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 桩基础:将桩体嵌入地下,使其成为地基的一部分。
- 地基加固:采用地基加固材料对现有地基进行强化,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 挡土墙:用于抵抗土体的侧向压力,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 基坑支护:在建造地下结构时,用于保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2.3 地基基础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地基基础工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地基基础工程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高效施工技术的应用: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高效施工技术将被应用于地基基础工程中,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 环境友好型地基工程:在地基基础工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未来的地基基础工程将注重环境友好型设计和施工,尽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的地基基础工程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设计和施工,以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3. 地基基础工程的挑战地基基础工程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地基基础工程面临的主要挑战: - 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条件是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各异。
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小结汇报(共 40张PPT)
四、施工部署及施工流程
我们本着“先基础后主体,先结构后装修”的原则。按图
纸设计要求进行基础部分施工,既能满足现场又能符合本项目
的实质要求,因此,项目部制定流水性施工方法。先进行主楼 部分基础施工,在保持主楼进度按计划流水施工情况下,同时
对副楼部分进行施工,尽量争取进度均衡,总进度符合业主合
同和目标进度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总体项目进行分区和分段计划,
后用小水泵、大铁勺等用以排走积水。在混凝土浇筑后1~2h内,
将部分浮浆清掉或用刮尺刮平,洒少许的干净细碎石,然后用 木抹子搓平压实。在初凝以后,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龟裂,终凝
前进行二次抹压,将龟裂纹消除。
(二)、主体部分
1、钢筋制安
钢筋进场时,认真检查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单,并按 规范规定见证抽样送检,经检验合格后方使用。机械连接接头 均需进行基本性能试验。
五、现场进度情况
主体结构已在2016年12月中旬已基本全面完成,现在各栋号情 况详细陈述如下:
1、2、3号楼别墅:
2、3号楼主体结构已在2016年7月初完成、砌体工程已完面完 成、室内外抹灰工程已全面完成、门窗框安装已完成、外墙幕墙 挂石正在施工中,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0%左右,室内砌体抹灰 已全面完成。 2、4、5号楼安置房:
钢筋绑扎前认真对照设计图纸确定方向尺寸,钢筋交叉部位,
按有利于结构的原则进行交叉排列,梁与柱相交处,柱箍筋应
预先穿好,再穿梁主筋,以保证梁高范围内柱箍筋的加密,满 足抗震要求。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 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 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梁、 柱箍筋的接头应错开,并与两根架立筋上绑扎,悬臂梁的箍筋 接头在下。 钢筋绑扎完成后,及时约定质监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
国内外地基基础设计的现状
国内外地基基础设计的现状
国内外地基基础设计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国内外地基基础设计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工程的不断推进,地基基础设计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现代地基基础设计采用了更精确的地质勘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和先进的设计理论方法,提高了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国内外地基基础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们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考虑到了土地利用、生态系统保护和能源利用等因素,使得地基基础设计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 国内外地基基础设计注重创新和效率提升。
地基基础设计在不断追求创新和效率提升。
一方面,设计师们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了地基基础设计的效率;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设计中注重创新,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要求。
4. 国内外地基基础设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地基基础设计在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地基基础设计的不确定性。
其次,地基基础设计中的软土地基、深基坑和高地下水位等特殊问题,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另外,地基基础设计需要考虑到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地基基础的抗灾能力。
总体而言,国内外地基基础设计在技术水平、环境保护、创新和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
浅析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基础工程目前一些常用的施工技术,并论述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基础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发展一、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分析(一)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1.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
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具体内容包括:开挖机械的选型,开挖程序,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地面和坑内排水措施,冬季、雨季、汛期施工措施等。
2.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采用何种结构应根据基坑挖土深度合理选择,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钢板桩造价高,一般工程可不采用,而深层搅拌桩一直都有广泛的采用。
近年引进土钉墙支护发展很快,应用越来越普遍。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宜采用不设水平内支撑或坑内斜支撑的方案,但应注意支护结构内倾变形,必要时采取卸载等措施加以控制。
综上所述对土钉墙支护和深层搅拌桩两种方案比较分析如下:1) 土钉墙支护体系土钉墙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土钉加固土体形成土钉与土的复合体,显著改变土体性能,克服土体抗拉、抗剪强度低的弱点,有效提高土体的整体刚度,改变边坡变形和破坏的性状,显著提高整体稳定性。
2) 深层搅拌桩支护体系采用深层搅拌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也有许多成功的先例。
以多排密集的搅拌桩组成的桩墙作为基坑的挡土墙在计算理论上多采用重力式挡墙模式,考虑挡土墙的稳定性,分别进行抗滑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以及墙身应力验算。
这种水泥土挡墙的位移、倾斜均较小,桩体搭接良好墙身无渗水现象,开挖后露出的桩身墙面,表面平整可做外模加以利用。
以基坑开挖深度-3.6米段的挡墙为例,假定采用两行单桩组成桩墙,桩径Φ700,纵向单桩之间搭接150,横向单桩之间搭接40,墙厚1300,单桩纵向中心距550,横向中心距600。
深层搅拌桩作为支护挡墙尚有许多优点,如深层搅拌桩既可作为重力式挡墙成为基坑的支护体系,也可兼作为基坑的防水幕墙,一身兼具两种功能,既是挡土墙,又是防水墙,不但可减少施工临时措施,又节约施工费用,搅拌桩还具噪音小,可以多台钻机同时施工,工期可以缩短,节约钢材,但水泥消耗量较大。
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综述ppt
2000版设计规范对耐久性的规定: 规定了设计使用年限 对使用环境进行了分类 对结构混凝土进行了规定 对构造要求进行了规定
13
1.2 更加强调原位测试的重要性。
地基土(岩)由于成因、应力历史、地 下水条件等的改变,对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影 响很大,基础工程设计参数更加强调原位测 试的重要性。
近20年的工程实践,在土的原位强度、 变形特性的测试技术、软土、砂土的非扰动 取土测试技术不断发展,如:静力触探仪技 术、旁压仪技术、扁铲测试技术、软土的薄 壁取土技术,砂土的二重管、三重管取土技 术等研究和应用,已大大提高了岩土工程原 位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的可靠性。
1.1.2 耐久性 国外对耐久性的认识是使用极限状
态的问题,认为结构或构件出现不可接受 的外观损伤,是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问题。
国内则更多的认为是安全问题,将 耐久性看成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主要在 三个方面:
1)钢材的耐久性; 2)混凝土的耐久性; 3)环境作用的耐久性问题。
17
我省原云南省设计院总工刘岳东教授级高工, 已年过80高龄,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研究,出 版了《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内力分析》一书,对现行 规范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论点:如,对基础 内力分析的弯曲与弯矩的概念及相应的“倒梁法” 计算的不同观点;对基底摩擦阻力抵消基础整体弯 矩的讨论。同时针对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工 作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分为9个章节进行了分析和论 述。刘老的这部专著对我们更深入准确地学习贯彻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并把上部结构、基础、 地基共同工作的设计思想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和实践 有指导作用,刘老这种对工程科学问题严谨且不断 探求的精神,是我们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榜样。
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综述 ppt课件
ppt课件
20
2. 地基基础工程技术发展中的几 个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 业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进入21世纪,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住宅 产业项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下交 通建设等规划设计、施工综合研究的需求, 对我们结构工程师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基 础工程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84年我国国家标准GBJ68-84《建筑 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发布。
ppt课件
4
我国89版国家标准体系全面引入了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简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即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方 法。
89版国家标准体系的特点:
结构可靠度设计的范围仅限于构件 设计的可靠度;
对结构体系的可靠度研究还未达到 使用阶段;
·基础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或因过大 变形引起上部结构不适合继续承载;
·基础工程的变形引起结构裂缝或影响 正常使用;
·基础工程的耐久性。
ppt课件
8
1.1.2 耐久性 国外对耐久性的认识是使用极限状
态的问题,认为结构或构件出现不可接受 的外观损伤,是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问题。
国内则更多的认为是安全问题,将 耐久性看成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问题。
ppt课件
21
国内发达地区在超深超大基坑工程、 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地下商场、地下 车库、以及大跨空间多层地下建筑等,不 仅在大型公共建筑而且在住宅小区建设中 都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其面积已达到总建 设面积的10%。
综上所述我们结构工程师在思考、研 究和实践中,应在如下几个问题有所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版国家标准体系的公布,进一步明 确了可靠性设计的原则和适用范围,全面引 入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使我国结构工程 的技术水平随国际同步,达到了新的技术水 平。
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修订为《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2)由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 法有一定特殊性,由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 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
地基基础工程的现状 及发展综述
1
1. 地基基础工程国内外现状
地基基础工程需解决的问题: 建(构筑)物的地基强度设计、变形 控制、稳定性控制、基础材料设计、检验 与监测技术和相关施工技术。 地基强度设计:应包括,地基原位测 试技术、室内测试技术、允许设计取值。 变形控制:应包括,地基变形计算、 建筑物允许变形、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稳定性控制:应包括,建筑物整体稳 定性、抗浮稳定性、抗震稳定性。
13
1.3 强调按变形控制的基础工程设 计原则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9中 明确规定了按变形设计的原则、方法,地基 基础工程按变形控制设计的思想是国内外岩 土工程学术领域的共识。
分析所有地基基础工程的事故,因地基 强度引起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因地基过大 变形引起的倾覆和开裂,或因差异沉降引起 的裂缝而影响正常使用。
1.1.1 可靠性 70年代我国科研工作者跟进国际工程
结构可靠性设计的研究,全面开展了对工 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研究。
85年国际标准ISO2394《结构可靠性 总原则》发布,这种设计方法在世界各国 结构工程界得到实施,标志世界结构工程 设计的全面技术进步。
84年我国国家标准GBJ68-84《建筑结 构设计统一标准》发布。
2
基础材料设计:应包括,材料抗冲切、 抗剪、抗弯设计、耐久性设计及地基土的 材料特性。
地基土的材料特性:应包括土的组成、 化学成分、成因、应 力历史、地下水条 件、物理力学指标等。
地基基础的工程研究:地基材料特性、 结构类型适应性、施工技术可行性。
3
1.1 基础工程的可靠性、耐久性研 究已发展到新的水平
8
1.1.2 耐久性 国外对耐久性的认识是使用极限状态
的问题,认为结构或构件出现不可接受的 外观损伤,是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问题。
国内则更多的认为是安全问题,将耐 久性看成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主要在三 个方面:
1)钢材的耐久性; 2)混凝土的耐久性; 3)环境作用的耐久性问题。
12
如有的学者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如德 国,原位触探类测试与取土钻孔在工程上 的比例与我国比正好相反,静力触探除有 压力传感之外,还安装摄像和其他传感器, 大大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水平和能力。
我们国家总的状况是触探技术应用的 多一些,大都是传统的取土测试,先进的 取土技术、旁压仪、扁铲等应用面较小, 设备的差距较大。
9
钢筋锈蚀。 混凝土冻融损伤。 化学物质的侵蚀。 碱骨料反应—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碱 金属与骨料发生反应。 碱—硅酸反应 碱—碳酸盐反应 机械物理损伤—磨损、空蚀、冲撞。 大气侵蚀—酸雨、空气污染、雨水冲淋、风 沙。 溶蚀—长期浸泡在流动水中的混凝土,有效 成份被水溶解。 生物侵伤—海洋环境和城市污水的影响。
4
我国89版国家标准体系全面引入了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简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即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方 法。
89版国家标准体系的特点: 结构可靠度设计的范围仅限于构件 设计的可靠度; 对结构体系的可靠度研究还未达到 使用阶段; 国家规范体系中还没有全面涉及耐 久性设计的内容。
14
黄熙龄院士在1991年~2019年,通过 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变形控制设计 研究,并进行了工程实践,同时把这一重 要设计思想编入GB50007-2019《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即在一个整体大面积基 础上建有多栋高层或多层建筑,应按上部 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 标志着我国地基基础设计水平已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
15
我省原云南省设计院总工刘岳东教授级高工, 已年过80高龄,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研究,出 版了《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内力分析》一书,对现行 规范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论点:如,对基础 内力分析的弯曲与弯矩的概念及相应的“倒梁法” 计算的不同观点;对基底摩擦阻力抵消基础整体弯 矩的讨论。同时针对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工 作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分为9个章节进行了分析和论 述。刘老的这部专著对我们更深入准确地学习贯彻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并把上部结构、基础、 地基共同工作的设计思想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和实践 有指导作用,刘老这种对工程科学问题严谨且不断 探求的精神,是我们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榜样。
10
2000版设计规范对耐久性的规定: 规定了设计使用年限 对使用环境进行了分类 对结构混凝土进行了规定 对构造要求进行了规定
11
1.2 更加强调原位测试的重要性
地基土(岩)由于成因、应力历史、地下水 条件等的改变,对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影响很 大,基础工程设计参数更加强调原位测试的 重要性。
近20年的工程实践,在土的原位强度、 变形特性的测试技术、软土、砂土的非扰动 取土测试技术不断发展,如:静力触探仪技 术、旁压仪技术、扁铲测试技术、软土的薄 壁取土技术,砂土的二重管、三重管取土技 术等研究和应用,已大大提高了岩土工程原 位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的可靠性。B50007-2019中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 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对荷载组合的设计取 值和相应的抗力给出了明确规定。
对地基和桩基的承载力采用了极限值、 特征值和安全系数的方法,并对荷载组合 设计取值给出了规定。
7
4)基础工程可靠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工程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 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基础工程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超 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 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基础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或因过大变 形引起上部结构不适合继续承载; ·基础工程的变形引起结构裂缝或影响正 常使用; ·基础工程的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