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思维导图解析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2a999cec281e53a5902ffc9.png)
精心整理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氨水123(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3 /6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Ca(OH)CaSO 4(Ag 2SO 4(MgCO 3(4123、KNO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六、离子的检验Cl-(SO42-(CO32-1.(2.(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32186cfb9d528ea81c779b0.png)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 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a13aaab6137ee06eff9188c.png)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章节复习思维导图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章节复习思维导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bad694b3f524ccbff12184e1.png)
章节复习思维导图集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思维导图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思维导图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思维导图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溶液-思维导图
第十单元-酸和碱-思维导图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思维导图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b710aab581c758f5f71f6721.png)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
![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1f3c3dc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8.png)
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实验观察和描述方法: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关注物质的性质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氧气含量:吸入空气>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吸人空气<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吸入空气<呼出气体体验科学操究的一股步骤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现象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熔沸点、导电性、延展性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需间接加热的:烧杯、锥形瓶不能加热的:集气瓶、量简、试剂瓶量取液体:量筒火焰:分三层,焰心(温度最低)、内焰、外焰(温度最高)使用前,先检查灯芯是否平整和酒精量是否占酒精灯容积的-使用时,应用火柴点燃,严禁灯点灯,严禁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使用后,应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洒精着火:用湿抹布或沙土盖灭“三不”原则:口不尝、手不摸、鼻不凑近瓶口闻节约原则:没有规定具体用量时,固体:盖满试管底;液体:1-2mL剩余药品处理原则: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放到指定容器内块状:用镊子夹取,“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物质的变化反映决定物质的性质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化学仪器及其使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走进化学世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走进化学实验室药品取用原则探究结论酒精灯区分和判断的依据固体取用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用途:医疗急救、潜水、炼钢、航空航天等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性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用途:制造硝酸和氮肥;用作保护气;用于冷冻麻醉性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途:制作电光源;用作保护气;氨用于制造低温环境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装置(如右图)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海水、合金等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氧气、高锰酸钾等污染源: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危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消除污染源治理废气植树、造林、种草,改善环境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咯大,不易溶于水。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04956896bd97f192279e9d7.png)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章溶液
第十
第十章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
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
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七、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
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