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国内外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国内外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2016年1月下半月刊游可持续发展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规模在一个地区发展和维持的旅游,即它在长期内仍然保持活力而不会以可能阻止其它活动和过程的成功发展的方式,使(人的或物质的)环境发生退化或改变。

当然,对于这些官方给出的概念,不少学者认为太过于笼统,因此也有了从各种研究视角的解读。

例如MILLER G (2001),AHN B Y, LEE B K, SHAFER C S(2002)指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政府、企业、社区、景区等等各个利益相关集团之间达到协调发展,以及预期的生活品质、环境质量、政府与企业效益并能够持续下去的发展状态。

这种概念是在旅游产业的整体视角下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强调能够得到它们之间的一种公平、整体、协调、与高效的发展和利用。

也有一部分学者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解为一种旅游活动的方式,或者称之为“可持续发展旅游”。

例如TEPELUS C M(2005)与Budeanu A(2005)都指出,大多数旅游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是不良反应都是由大众旅游造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的旅游是一个“小规模的解决办法”。

该研究指出生态旅游运营商可以通过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对可持续旅游理念执行及对旅游者不良行为监督达到长期保护有效发展的目的。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

由于可持续性的概念最初是来于自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所以时至今日很多生态环境学者仍把可持续发展限定为生态的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范围内衡量生态系统要素所确定的可持续性,可以有比较统一的范式,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早先提出的根据可持续发展所评价的对象的状态-压力-响应指标与参照标准的对比模式。

例如,对目的地景区土地利用而言,可以根据一定周期内的酸雨强度(压力)、景区范围内的土壤酸化程度(状态)与相应的可承受的酸雨强度和土壤酸度的范围的参考标准,评价生态旅游景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综述

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综述

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综述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绿色化为目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升级。

在这样一个城市中,各种设备能够互相连接并进行数据共享,可以实现城市内的智能管理和各种创新应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智慧城市在国内外开始兴起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一、国外智慧城市研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国外开始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研究。

如今,欧美和亚洲的城市已经在这个领域获得了重要进展。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的研究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政府主导的官方研究,另一种则是来自学术界和行业界的研究。

政府主导的官方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政府间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旨在以此推动各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例如,欧盟在2007年就启动了“智慧城市计划”,以鼓励各地政府实施智慧城市项目。

此外,美国政府也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

例如,美国在2009年的“美国复苏与重投资法案”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用于推广电子制造、国家电网、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智慧城市项目。

除了政府主导的研究外,学术界和行业界也在智慧城市的研究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学术领域,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和实施智慧城市系统的领域。

例如,MIT在2013年成立了“智慧城市实验室”,致力于探索城市互联网的未来和智慧城市的创新技术。

在工业和商业领域,许多跨国公司也在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如,三星和西门子都推出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城市的智慧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总体来说,在国外,智慧城市研究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政府主导的官方研究和学术、行业界的研究相互作用,在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和实践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外的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应用智慧城市的技术和应用,实现了城市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课题成果报告

课题成果报告

课题成果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课题研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课题研究是对一个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旨在获取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推动社会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参与的一个课题研究的成果。

该课题研究的主题是“可持续城市发展”。

在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给城市带来了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社会不平等等。

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选择了研究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

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等。

我们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深入了解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接着,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活动,走访了各个城市,观察和记录了城市的发展情况、环境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

最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的质量和人民的健康。

其次,城市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社会不公平。

在许多城市中,富裕和贫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弱势群体面临着基本生活条件的不足和社会排斥。

最后,城市能源消耗过高是一个持续的问题。

大量的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导致能源资源的浪费和负担加重。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

首先,我们呼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制定和执行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措施。

其次,我们建议加强社会公平,提高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

通过建立更加公正的社会福利体系和教育机会,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最后,我们主张促进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

政府和企业应该投资于研发和创新,推动可持续能源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综述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的关切事项,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国内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在国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多项政策来减少污染和保护生态系统。

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是一个重点领域。

政府采取了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加强监管等措施,以改善大气质量。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是一个关键领域。

政府实施了排污许可制度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以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

除此之外,生态保护政策也备受关注。

政府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国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现状在国外,各国也积极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欧盟是环境保护的先驱,其采取的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欧盟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美国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例如《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等。

此外,其他国家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例如,日本通过限制工业排放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来保护环境。

研究现状综述综合来看,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律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境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使得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如何解决跨国污染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同时,需要深入研究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监督与评估机制以及政策间的协调性。

总体而言,国内外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挑战和改进空间。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合作,我们可以不断优化环境保护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环境质量。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文章编号>1002-1329(2001)01-0059-08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黄肇义杨东援=摘要>首先回顾了生态城市思想的发展过程,然后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层次的综述,并结合最新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更加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极限THE THE O RE TICAL A PP RO ACH OF THE E COL OG ICAL CITY HUANG Zha oyi,YANG Dongyua n AB STRACT:T his pa per e valuate 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conce pt of ecological city base d on the latest studies and puts forw 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 search in this respect in t he future.KE YWORD:ecological city;eco-logical threshold=中图分类号>TU912181=文献标识码>A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城市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最彻底的一种人居环境,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和意志的真实体现。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加丰富的规律的认识。

生态城市(英文说法有e-c ocity、ecological city、e copolis、ecoville、ec ovillage等),又称生态社区(eco-c ommunity)。

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态城市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1]。

其理论从最初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学原理[2],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2]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并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弊病的一系列对策(例如王如松[3])。

国内外城市自组织性研究进展及综述_程开明

国内外城市自组织性研究进展及综述_程开明
自组织作为一个理论群 , 包括普里戈金等创立 的 “耗散结构 ”理论 , 哈肯等创立的 “协同学 ” , 托姆 创立的 “突变论 ”, 艾根等创立的 “超循环 ”理论 , 以 及曼德布罗特创立的分形理论和洛 伦兹等创立的 “混沌 ”理论等[ 4] 。 传统科学追求简单 性 、必然性 、
决定性的目标 , 以分析为基本研究范式 ;而非平衡自 组织理论则扬弃了传统科学的目标和范式 , 探索复 杂性 、偶然性 、非决定性 , 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研 究范式 [ 1] 。师汉 民认为自组织系统 的行为模式具 有信息共享 、单元自律 、短程通讯 、微观决策 、并行操 作 、整体协调 、迭代趋 优的突出特征 [ 6] 。 吴彤也对 有关自组织的各种理论进行概括和比较 , 提出耗散 结构理论是解决自组织出现的条件环境问题 , 协同 学基本上是解决自组织的动力学问题 , 突变论则从 数学抽象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途径问题 , 超循环 论解决了自组织的结合形式问题 , 至于分形和混沌 理论 , 则是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复 杂性图景问题[ 4] 。
〔关键词 〕 城市 ;复杂系统 ;自组织 ;空间结构 ;演化 〔中图分类号 〕 F127;C912.81 〔文献标识码 〕 B
自 20世纪 60年代自组织理论被提出以来 , 不 少国内外研究者将自组织理论应用 于对城市的研 究 , 以解释城市发展中不断涌现的复杂现象 。 二十 多年的改革开放赋予中国城市以特殊的时代内涵 , 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的环境特征 , 为基于演化发展 的城市自组织理论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案例和实验场 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 化进程进入攻坚的跨越阶段 , 城市系统在经济 、社会 中的功能日益突出 。 随着国内对城市研究的日益重 视 ,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新一轮的城市自组织理论研 究高潮 。基于这一背景 , 本文对城市自组织理论的 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综述 , 希望通过对城市自 组织性研究的梳理和评论 , 加深对城市及其子系统 、 城市空间和城市演化自组织特征的认识 , 以利于有 针对性地进行城市管理和规划 ,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 展 , 并有效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

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研究的理论综述摘要: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评价指标设计原理1、引言短短 300 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地球的资源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在城市地区表现更为集中和明显。

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为特征,造成了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1]。

摒弃工业文明理念下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潮流与趋势[2]。

生态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它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高效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重构城市交通、建筑与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发展目标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理念完全一致,是根治“城市病”,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与实践主要关注土地利用、建筑、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产业发展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然而,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支柱,是生态城市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系统梳理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实践情况,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2、生态城市的内涵2.1生态城市的起源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西方学界研究农村建设问题,最早源于19世纪40年代科尔等学者研究农村聚落的景观形态,即农民的住宅研究。

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学者阿·德芒戎在《法国德农村住宅》的文中对法国农村居住形式与农业职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提出以农业职能来确定和划分农村住宅类型,随后他又在《法国农村聚落类型》一文中,首次对农村聚落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村落形成与自然、社会、人口、农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后,尤其在日本,在原有村落共同体被破坏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从而使得农村共同体的活力变得脆弱,如何重建有活力的农村成为了西方学界关于农村建设的重要研究点。

在1994年,日本学者祖田修和大原兴太郎通过分析日本现代农村后揭示了因人口的过疏而弱化了农村共同体。

他们指出,以前的农村自然管理体系的丧失招致了众多问题的发生,尽管近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还是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相互融合。

同时,他们认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综合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活的价值,要更加重视农村居民的相互交流,满足农村居民的诸多诉求,尤其是社会与文化方面。

传统农业社会的村落主要还是零散特征为主。

到了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工业产业的逐渐发达,农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乡村集聚的趋势不断发展,以下国家为主要代表:1.美国的郊区新村化美国的新村建设主要还是以郊区为依托开始的。

在二战以后,由于私人交通工具的发达和普及,美国郊区出现了低密度、空间上无计划地扩张,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和污染、空间浪费、地价和房租上涨、基础设施超负荷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始在郊区规划了新社区或新村。

其特点是土地混合利用、布局紧凑。

2.英国农村中心村随着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乡村地区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英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人口减少,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

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研究综述[摘要]随着“城市病”的蔓延,城市宜居性成为当前国际国内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宜居城市的研究进展和主要学术观点,在回顾宜居城市概念起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宜居城市研究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宜居城市理论综述“宜居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

宜居城市研究起源于对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有限的城市居住容量带来了系列的居住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田园城市”理念引导了田园都市运动,追求城市舒适、便利等职能的住宅开发方式逐渐发展起来。

一、宜居城市概念的起源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

它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是随同城市建设过程被逐步认识并广泛使用的概念。

回溯城市发展历史,其含义肇始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范围城市化发展浪潮而出现,旨在解决工业化对城市居住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一个功能完整的城市和有机的城乡动态平衡体,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对舒适和宜人的居住环境的追求,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得到确立。

《雅典宪章》将居住与游憩、工作、交通并列为城市的四大功能。

关于城市宜居性的研究的起源,普遍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在该论著中作者第一次对城市的宜居性提出质疑和探索,呼吁创建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二、国外宜居城市的相关研究1、国外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研究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4个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即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

1976年,联合国在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上接受了人类聚居的概念。

目前国外对宜居城市的研究己经较为深入,美国最早对宜居城市(Livable city)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0 年代,从温哥华到华盛顿都以本地城市为研究主体,提出关于宜居城市的理念以及建设的具体措施。

企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文献综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文献综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文献综述企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文献综述摘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平衡发展,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包括定义、意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等方面。

一、定义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平衡发展,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它不仅是企业的战略目标,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意义1.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2.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关注社会责任问题,企业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3.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企业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

三、影响因素1.政策环境: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也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3.社会环境: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评价指标1.经济效益:包括收入、利润、资产回报率等指标。

2.社会效益:包括员工福利、公益活动、社会责任等指标。

3.环境效益:包括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指标。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其中,国外学者主要关注于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国内学者则更注重于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一些学者还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六、结论与建议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措施。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共识和行动。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及案例

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及案例

1 应急 供应 链研 究 . 4
T n . . (0 5 、C r t hrM. ( 0 4 、S e i . a gC S 20 ) hio e sp 20 ) hf fY
id fl 和 Nco 对绿 色供应 链 给 出了 一个 比较全 面 的定 义 : e i l hs 绿 色供应链是 包括从 原材 料 到最终 用 户 的同商 品及 信 息 的 流 动和转移相 关 的所 有 活动 ,物流 和信 息流 都是 贯 穿 于供 应链 的上下 游 。2 0 00年 ,R ln l 和 L c i t oadCi f u y g 应用生 Wr h 命 周期分析 法 ( C L A)研 究 了产 品供应 链 中环 境 影响 与经 济增 值之 间的关 系。20 年 ,S vl例证 了供 应 商与 制造 02 te e s 商 在生态设 计领域 和制造 过 程 中进行 合作 能产 生 巨大 而深 刻的生 态 和经 济效 益。20 03年 ,Js hSr s o p a i 主要 研 究 了 e k 怎样将环 境决策 整合 到供应链 战略决 策 中去 。
物 流 管 理
中国市场 21 0பைடு நூலகம்年第2 8期 ( 总第69期) 3
可 持 续 发 展 供 应 链 国 内外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及 案 例
林 至颖
( 上海财经大 学,上海
[ 摘
203 ) 04 3
要 ]本 文对 闭环供 应链 、绿 色供应链 、逆 向供 应链 以及应 急供 应链 理 论进 行 了梳 理 ,并 对相 关案例 展 开 了分
1 可持 续发展 供应 链研 究
11 闭环供 应链 研究 . L eH. . ( 9 7 e L 19 )认 为 闭 环 供 应 链 管 理 是 企 业 赢 得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考虑到环境、自然资源和社
会因素,实现长期经济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今天,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下面是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趋势的一些
想法。

首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是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指在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经济、社会和环境有机结合的发展
模式。

这种模式采用“小而美”的绿色发展道路,把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
展结合起来,使城市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社会建设提供可持续的
发展机会。

其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是智能发展。

智能发展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的最新理念。

这种发
展理念实现了对城市管理的系统化,有效地控制了城市发展中的能源消耗
和环境污染,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此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还包括低碳发展。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林先扬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林先扬

收稿日期:2002-10-04;修订日期:2002-11-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61004)资助作者简介:林先扬(1978-),男,海南文昌人,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林先扬,陈忠暖,蔡国田(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东广州 510631)摘 要: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它作为区域城市化高级阶级性现象,是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它的研究与探索是城市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它有助于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把握城市的发展。

文中简要回顾了国外城市群研究阶段与主要成果与观点,着重对我国城市群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进一步探讨了城市群研究的新趋向,以利于推动我国城市群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城市群;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K 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21(2003)01-0044-06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

对城市群的研究与探索是城市研究领域的新拓展,它有助于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把握城市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的发展,当今城市群已成为全新的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它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使得城市群越来越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对国内外城市群研究主要成果与观点进行回顾与展望,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群研究的深入开展。

1 国外城市群研究阶段的主要成果与观点111 国外城市群研究启蒙发展阶段(1915~1945)的主要成果与观点英国学者霍华德(E.H oward ,1898)最先从城市群体(T own )的角度来研究城市,《明日的田园城市》(G arden Cities of T o -m orrow )中的“田园城市”正是通过“组合群体”来协调和发展的。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西方学界关于农村发展的理论研究西方学界研究农村建设问题,最早源于19世纪40年代科尔等学者研究农村聚落的景观形态,即农民的住宅研究。

进入20世纪以后,法国学者阿·德芒戎在《法国德农村住宅》的文中对法国农村居住形式与农业职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1他提出以农业职能来确定和划分农村住宅类型,随后他又在《法国农村聚落类型》一文中,首次对农村聚落的类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村落形成与自然、社会、人口、农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引起广泛关注后,尤其在日本,在原有村落共同体被破坏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从而使得农村共同体的活力变得脆弱,如何重建有活力的农村成为了西方学界关于农村建设的重要研究点。

在1994年,日本学者祖田修和大原兴太郎通过分析日本现代农村后揭示了因人口的过疏而弱化了农村共同体。

他们指出,以前的农村自然管理体系的丧失招致了众多问题的发生,尽管近代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还是弱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相互融合。

同时,他们认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综合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及生活的价值,要更加重视农村居民的相互交流,满足农村居民的诸多诉求,尤其是社会与文化方面。

2传统农业社会的村落主要还是零散特征为主。

到了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工业产业的逐渐发达,农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取代,乡村集聚的趋势不断发展,以下国家为主要代表:1.美国的郊区新村化美国的新村建设主要还是以郊区为依托开始的。

在二战以后,由于私人交通工具的发达和普及,美国郊区出现了低密度、空间上无计划地扩张,由此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和污染、空间浪费、地价和房租上涨、基础设施超负荷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开始在郊区规划了新社区或新村。

其特点是土地混合利用、布局紧凑。

2.英国农村中心村随着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乡村地区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英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人口减少,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的基础上,促进人类和自然界的共同繁荣和进步,确保现有资源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在国内,可持续发展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中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的公益组织也不断涌现,例如,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委员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

在全国政府统筹下,中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比如,中央环保督察、“绿色政策”等,都是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在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研究也不断被重视和推动。

1987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阐述。

随后,联合国又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地球峰会”,并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合作文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此外,各大跨国企业也纷纷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以达到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的统一。

总体而言,国内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各国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比如各种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森林保护和荒漠化防治等。

在经济发展方面,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的“增长至上”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比如欧洲和北美国家的“绿色经济”等。

在社会发展方面,一些国家实行了普惠的社会政策和民主制度,以确保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尽管可持续发展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理念认识不足。

其次,一些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作者:杨子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7期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如何发展,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被人们所认可。

研究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与理论,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机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
“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成为可持续性,目前一般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世代长久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现和概念的形成,是人类几千年发展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特别是对自工业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

它的提出将对人们早已习惯了的资源观、价值观、科学观和道德观等许多基本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引起深刻的改变,因此它将引导人类文明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后,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沃尔特等学者认为,应把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循环利用资源、保护非再生资源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托曼(Toman)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保护资源的两种途径,一是建立最低安全标准要求当代人承担某种贵任;二是借助于费用——效益分析来权衡利弊得失。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效率、稳定和创新方向演进。

学者们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集中在如下几方面:发展可持续的工业和环境保护产业:促使城市更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兰产业;提倡绿色消费;实施绿色商标产品工程;提高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实施环境税收政策:实行可持续商业行为市场化。

图可持续的景观规划方案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大多从城市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等角度来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城市步入成熟期后,出现了贫富差跪拉大、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等外部性问题,从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城市决策基本上是遵循“先发展、后整治”的道路发展。

二、国内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1.中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远流长,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人是宇宙自然演化所生,人与万物一体,同属自然界。

如《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从这种思想出发,得出了人要与万物为友,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结论。

《礼记·中庸》还主张“参天地之化育”,即参与自然创造和养育万物的进化过程,而不是以欲天役物的态度去征服自然,甚至破坏自然。

(2)尊重生命、仁民爱物、化育并进的思想。

《周易》说“生生之谓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就是说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同胞,而且还要扩展到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3)主张对生物资源顺时取用,反对灭绝种群的思想.《吕氏春秋·义赏》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4)放眼未来、造福子孙的思想。

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对“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卯粮寅吃”、“急功近利”,而倡导“远谋近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万代。

上述可持续思想虽不能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日而语,具有朴素性、萌芽性、零散性等特点,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中国的传统和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现代观念是一致的——即在不损害子孙后代可能的选择和自然环境健康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2.中国现代的可持续研究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是: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

近几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分别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实践工作的开展,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生态城市不仅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涉及城市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一—自然”的复合系统,某市香格里拉游园的景观规划方案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如图)。

通过把城市进行系统动态模拟,得出了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问题,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布局问题,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就须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向可持续发展方向演进,应进行城市生态系统调控。

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定义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从微观上而言是城市的结构、功能、规模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非可持续到可持续的变化过程;从宏观上而言是城市由“觉空”演变、“质空”演化向“时量质空”进化转变的过程。

张新生等从城市系统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空复合的反馈—调控过程,并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北海城市空间增长过程进行了模拟。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如何发展,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被人们所认可。

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在各自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综合研究方可能认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与理论,可以有助于我们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判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进行城市规划和更新,建立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这些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卢新宇: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州建设[J].2000年第3期,P11~12
[2]熊国平: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第4期,P15~18
[3]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建筑学报[J],1997,7.P8~12
[4]陈易:《生态危机的对策》.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