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日本经济危机是指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经
济结构问题、金融体系失控、政府政策失误等原因,日本经济遭遇一系列问题,导致经济停滞不前、通缩压力增大、失业率飙升等严重后果的一段时间。
日本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
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大规模发放贷款和减税等措施,导致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1985年,日本政府签署了广场会议
协议,人民币升值,日元贬值,这使得日本以更低的成本向全球倾销产品。
货币盈余不断增加,形成了大量没有价值的股票和房地产泡沫。
为了应对泡沫破裂,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出和货币放松的力度,但这样的做法反而加剧了经济问题,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
但在日本的政府观念里,“最重要的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采取的是“救援”而非“整顿”政策。
想要通过也就是将不良
贷款变成股权或对赌协议将它们变成有价值的「产业」来摆脱问题,而没有靠着市场的力量去压倒那些不适宜生存的公司。
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失业率攀升到了历史高位,消费者信心受到打击,企业经营困难。
此时政府采取的政策失误致使日本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实施的时机过晚、力度过小,加上管控不力、恶性数量庞大、解决方式简单粗暴、社会成本过高,这些都使得日本长期处于失速状态,债务增加,经济成长慢。
日本央行重复进出通缩的局面,造成了日本经济长期的困境。
日本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是,政府应该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强对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监管与改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全球化进程,注重创新和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第一部分:1990年1月伴随着股市、地价的下跌,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尤其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因经营破产而依法实行临时国有化更是日本原有金融体系瓦解过程中具有象征性的大事件。
回顾和分析日本90年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并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部分: 讨论日本90年代的经济危机就不得不讨论日本80.90年代房地产泡沫,因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演进以及破灭之中的诸多因素是日本此次经融危机形成的最基本原因。
第三部分:日本房地产泡沫简单介绍: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和一组数据:房地产泡沫在80年代末,关于房地产泡沫流传一个小故事: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过着艰苦的生活。
他退休后,准备从东京返回乡下老家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不料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
看门老人转眼成为富翁,财气十足地以阔佬的气派衣锦还乡。
东京房价之贵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与美国土地资产总额比较下面,我们来具体考察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以及其破灭后对日本整个金融的影响,从而得出此次日本经济危机的原因。
1.人们相信在日本土地价格永远上涨的神话(某些人竟然相信购买房产是唯一保值增值的办法)价格在1955—1987年保持年均增长16%的速度。
土地的稀缺性,加上日本人的盲目性,产生了土地神话。
土地只会升值不会贬值的逻辑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2.失败的货币政策。
由于过量的货币供给和极低的利率(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低点)泡沫于1985年开始。
自1985年10月22日广场协议之后(主要工业化国家一致通过迫使日元升值38%),由于害怕因出口受挫而影响日本经济,日本财政部决定放宽货币供给。
过量投机资金云集不动产行业。
3.银行业对房地产业无限制的发放贷款。
房产开发公司斥巨资投资土地,银行对本不具备放款要求的企业大量借贷4. 80年代日本金融国际化和金融改革。
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
资料的整理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总述:日本经济正处于二战后最严峻时期:体现在经济下滑方面:日本内阁府于2009年2月16日发表了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速报,数据显示,该季度GDP比上季度实际下降3.3%,按年率折算下降12.7%。
(1)首先,作为日本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受到了沉重打击:日本国内销售新车(不含微型车、卡车等)289万辆,同比减少15.6%,连续6年出现下滑。
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预计2008财政年度将出现1950年以来的首次亏损,不得不为此调低2009年度的生产计划。
(2)其次,金融危机还使得地价大幅缩水:截至2009年1月1日,日本全国150处主要商业和住宅用地有148处的地价较3个月前出现下跌,仅有两处持平。
不仅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主要经济圈的地价下跌,其势头已经蔓延到地方城市。
(3)严重影响了日本的进出口:2008年11月日本的出口额降至5.3万亿日元,同比降幅达到创纪录的26.7%。
12月份同比下降35%,仅为4.8万亿日元。
2008年11月,日本进口额降至5.2万亿日元,同比减少13.7%。
预计2008全年进出口总额将会出现大幅减少。
(4)此外,企业家信心普遍不足:“地方企业500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认为就业形势严峻。
这些数据反映出企业经营者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担忧和不安。
(二)详述金融危机对日本的影响: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方方面面。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出口需求减弱,日本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已经陷入衰退的困境。
这必然会导致国民内心恐慌。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汽车行业的影响:日本汽车业三大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公司相继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低迷不振,导致1月份汽车产量锐减。
丰田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其1月份全球汽车生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1%。
仅为48.8万辆。
丰田在日本本土的汽车产量下滑了34.6%,海外工厂的产量降低了44.2%目前丰田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大幅减少。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为此,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与以往经济危机相比,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点。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浅谈日本的经济大萧条原因
浅谈日本的经济大萧条原因二战之后,日本一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也创造了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奇迹。
日本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鼎盛时期”。
但泡沫经济(一个经济实体在一段时期内迅速繁荣,主要表现为资产的价格偏离经济基本面和一般物价而急剧上升,像吹起的肥皂泡一样,这种主要是由于经济投机活动而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
)于90年代初期突然崩溃,这期间日本陷入了十余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为了摆脱萧条的现状,日本的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的层出不穷的状况。
本文从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稳定金融对策、防止中小企业的倒闭对策、刺激百姓需求对策、扩大人才就业对策、从经济恢复优先向改革方向慢慢过渡、反通货膨胀对策、稳定股市对策、抑制日元升值对策、强化各企业公司整治管理结构等九大反萧条对策中,分析日本走出萧条的的方式方法,直接面对经济萧条的问题。
标签:经济、大萧条、刺激需求、就业一、前言经济萧条、经济危机、以及日本政府的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高速增长,并于1968年一跃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就在日本经济进入所谓的“鼎盛时期”之后,泡沫经济便于90年代初期突然崩溃,从此日本陷入了经济大萧条时代。
与此同时,政府还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等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除了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外,日本政府还致力于1999年6月重新修订《各中小企业基本法》,意在提高中小企业中尚存不足的地方,将中小企业置于“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的战略地位。
通过相对这些有效的措施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效果明显。
不过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2003年以来,中小企业与其他大企业之间的距离有开始出现距离的拉大。
二、日本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一)在刺激需求的方面首先,人们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手法,努力扩大公共事业的投资。
在日本经济中公共事业所占比重较高。
单就1998年来说,公共事业(IG)占GDP的比例为8%,相当于美国的2.5倍。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日本经济泡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间,日本股市、不动产市场和银行等金融市场的极度繁荣所引发的一次严重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货币政策是导致该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首先,日本政府在八十年代末期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大量印制货币和低利率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银行贷款的大量增加,成为了经济泡沫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
银行向股票市场、不动产市场和公司等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投资,这进一步推动了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飞涨,加剧了经济泡沫的形成。
其次,日本政府在国内的经济政策上过于重视出口,忽视了国内消费的重要性。
日本的出口比例一直维持在 GDP 中的很高水平。
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企业不断提高生产力、制造出优质的产品,提升了日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然而,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了问题,日本经济将毫无疑问受到严重冲击。
此时,国内消费需求及其增长率的低迷成为了日本经济泡沫的另一大原因。
此外,日本经济泡沫还与日本公司的不良经营和投资决策有关。
在经济繁荣时期,日本公司普遍借贷用于投资,这些投资经常是决策不清、效果不佳。
由于大量资金用于不良投资,日本公司过高的负债率削弱了其在经济降温时期的抵抗能力。
最后,对金融监管的不足也是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的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不合理,金融机构负债额过高,加之资金链过长,这导致了资产匮乏以及资产负债表的不均衡。
金融监管机构的相对松懈,使这样的金融机构倾向于高风险的操作,最终加剧了经济泡沫的形成和崩溃的速度。
总的来说,日本经济泡沫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但货币政策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以后的经济政策中,在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平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背景下需要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减少类似的经济泡沫危机的发生。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的表现
1929年日本经济危机
的表现
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日本。
由于日本是个岛国,资源贫乏,因此对外贸易对它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这次经济大萧条是世界性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受到了影响,因此日本的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经济下降非常快。
1930年,日本的进出口数量分别比1929年下降了30%和32%,次年再次下降了57%和53%。
1929~1931年间,重要出口商品生丝、棉织品价格暴跌,数量锐减,出口数额减少44.6%,1932年减少62.5%。
以日本对华输出(不包括对中国东北的输出)为例,1930年比战后最高年份1926年减少约40%。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资产全面缩水的背景下,企业负债恶性膨胀,大量倒闭。
1991年前后,负债额在1000万亿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在1万家左右。
1990-1996年,日本破产企业年均高达14000家左右。
(2)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大批金融机构破产。
关于泡沫经济破灭对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银行厅才首次宣布,按照国际通行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的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已经达到50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
但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个估计偏低,有西方人士认为,到1995年8月,日本银行业未清偿贷款总额已经超过日本GDP总额,而未清偿贷款的1/4是不良资产。
(3)国内消费不振,投资需求减少。
泡沫经济破灭后,由于居民实际收入减少,使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
有关数据显示,占日本GDP60%的个人消费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续下降。
(4)通货紧缩、经济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均为负增长,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
通货紧缩使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债务负担加重,居民消费心理恶化,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债务危机加重。
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其中,1992-1994年连续3年出现了零增长。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
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
考点:20世纪70-80年代日本经济的危机、发展和影响1.危机: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发展速度一度减缓;2.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80年代后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超过苏联)。
3.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加强。
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奥运会。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易错微析日本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加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例题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是A.实行“科技立国”政策B.利用美国的军事订货C.允许土地买卖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答案:解析:()例题220世纪80年代,下列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是A.日本B.英国C.法国D.德国答案:解析: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
”这表明当时的日本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
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你认为导致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②重视教育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④加强对外的经济掠夺和物质掠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战后,西方经济出现“黄金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DA.美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日本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出现了军国主义复活的现象。
日本经济危机讲解
废墟上的经济奇迹
• 成就: • 1、二战后摆脱因战败而带来的贫穷和饥
饿,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 • 2、从1966年到1986年的二十年,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
1)战后政府民主改革,建立自主经济 制度; 2)实行农地改革; 3)落实教育方针; 4)冷战局面的形成与美国入侵朝鲜, 为日本经济重新起飞提供了机遇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国是东北亚一个由本州、四国、九州、 北海道四个大岛及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 公元4世纪中叶成为统一的国家,当时称为大和 国,645年大化革新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19世 纪中期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二战 战败后实行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君主立宪制,经 济实力迅速提高。日本人口超过1.2亿,以大和 民族为主。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 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 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 京为亚洲最大最领先的城市。日本狭隘的地理空 间和资源上匮乏,造就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银行信贷泡沫
股市、银行信贷、房地产三大要素,将日本经济推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使得日本在“经济起飞奇迹”的光环下愈发得意, 但是,经济虚高却使社会收入公平遭到严重破坏。日本政府迫 于灼热的经济现实,开始调整其经济政策,日本央行从1989年3 月起11个月内连续5次提高贴现率。然而,急剧收紧的货币政策 刺激了资产泡沫。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对中国的警示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三次增长 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
日本经济危机始末
经济泡沫破灭的后果
直接原因 深层次原因
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摘要】日本泡沫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发生在日本的一场经济危机,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资产价格高涨、经济泡沫破裂,最终引发了经济崩溃。
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是要避免政府过度干预、保持金融政策的稳健性和谨慎性,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告诉我们要警惕经济泡沫的出现,谨慎运用政策工具,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应该及时调整政策,提升监管力度,加强风险防范,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成因分析,政府干预,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中国经济,启示,总结,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本泡沫经济是指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发生的一场经济泡沫,这场泡沫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长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资产价格泡沫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场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许多教训,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警示和启示。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干预措施,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政府干预过度导致了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衡,产生了过剩产能和恶性竞争,最终加剧了经济泡沫的形成。
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松绑政策也给泡沫经济埋下了隐患,金融机构大规模放贷、资金过度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使得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形成了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政府需要警惕政府干预过度、金融松绑政策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等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类似的经济泡沫风险。
通过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日本泡沫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对于我们研究其形成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及其影响
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及其影响以上世纪90 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发生原因及其影响一.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经过30 年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1955~1970 年GDP 年平均增长9.7%,1970~1979 年GDP 年平均增长5.2%,1980~1989 年GDP 年平均增长3.8%,1989 年总量达到50000 万亿美元,接近美国的2/3,位居世界第二。
美国打击别国经济的惯用手段,就是制造泡沫,造成他国经济繁荣景象,然后击碎泡沫,让其经济陷入低迷,并通过这种手段使他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装进美国的口袋中。
1985 年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
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
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
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 美元兑240 日元上升到1986 年5 月时的1 美元兑160 日元。
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
这样,到1988 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 美元兑120 日元,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口为主导的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 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无异于给国际资本投资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个稳赚不赔的保险。
具体的影响表现为以下方面:1.签定广场协议前后(提前知道协议内容的美国金融大亨可以提前用美圆换取日圆,取得将来升值的最大空间),大量外资潜入日本,为了能够预见的汇率利润----长期单方的升值预期,一定会带动大量的热钱进入大家认为升值的国家,热钱的大量进入,加大升值幅度,最后这个国家必然因为热钱的推动,形成:热钱进入——货币升值——货币升值继续吸引大量热钱的恶性循环。
——热钱逐步进入日本,日圆快速升值2.热钱进入日本后,根据热钱赢利稳定,变现方便的特点,分别进入日本的股票,房地产,实体企业(主要以对赌形式进入),古董文物。
日本经济危机导致民族主义抬头加剧民族矛盾
日本经济危机导致民族主义抬头加剧民族矛盾自1990年代末期开始,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10年的衰退期,被称为“失落的十年”。
这场经济危机不仅是引发政治社会动荡的根源,也加剧了民族主义情绪,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
1.日本经济危机的背景1990年代末期,日本經濟在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后迎来了一场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1)泡沫经济破灭:1980年代是日本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由于资本市场繁荣以及政府大力刺激经济,导致股权和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
1990年代初期,这两个市场崩盘,更使日本经济进入了一次严重的萧条期。
(2)财政严重赤字: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和控制通货膨胀,大量发行国债,导致国家债务攀升到危险的高度。
(3)银行不良资产:许多银行在泡沫经济时期高度杠杆化,在经济下滑后便面临着声誉受损,资产负债表严重不平的局面。
而政府为了保持金融稳定,只得不断注入资金,其愈演愈烈。
2.民族主义情绪抬头日本的经济危机不仅引发了对政府的批评指责,这种情绪也转化为了民族主义情绪,许多人开始将矛头指向了外国企业及其产品,开始提倡“买日本货”。
(1)对外国企业的攻击:2000年,波音公司曾一度在争得日本新干线的订单时失利。
这引起了不少日本人的愤怒,一些自称慰安妇和被灾难所打击的日本人就对波音进行了口诛笔伐。
之后,这种情绪更加恶化为「反韓感情」,表现为一些日本人在网络上发布攻击韩国政府的言论。
(2)对日本人员的歧视:日本经济危机同时也是缩减企业规模,大量裁员的时期。
就不乏因这点就日本人对外进行咆哮的情节。
(3)高涨的爱国情绪:许多日本人开始更加注重自己国家的文化以及自己的文化价值、历史等等,也出现了一些支持民族主义政府的运动。
3.引发的民族矛盾这些民族主义情绪的加剧,也进一步加剧了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民族矛盾。
(1)对韩国的攻击:在日本经济危机期间,有些日本人指责韩国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过多的份额,抵制韩国产品,拒绝应聘韩国员工。
日本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及危机应对
日本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及危机应对王化摘要:日本对199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灭有预判不足、救市迟缓和力度太小的原因;也有日本经济调整转型迟缓,增长空间下降,财政回旋余地减少的影响;还有金融机构大量不良资产消化不良,货币政策引发的“流动性陷阱”等因素的作用。
从日本的经验看,转型期的经济体要重视金融风险的早期预警,及早消化金融机构坏账包袱,避免货币政策失效等严重情形,也要加大改革力度,调整转型和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可持续性。
一旦出现危机情形,必须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化解风险。
一、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与破灭(一)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及法国五个发达国家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了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并在会议上达成了一系列相关协议(史称“广场协议”)。
按照广场协议,日本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率,逐步引导日元升值。
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五年之间,日元对美元的累计升值幅度超过了80%。
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化。
在广场协议之后的五年中,金融企业的收支与资产以美元计价时也前所未有的大幅增加。
在此情况下,日本央行为了应对日元升值,长期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的低利率和币值上升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市,出现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化问题。
日经指数从1985年到1989年底,约上涨了三倍以上,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的人也参与了股票交易,大众炒股一时间蔚然成风。
日本地价指数从80年代后期至1990年期间,上涨了4倍。
日本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脱节。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业在80年代发展迅速,金融业发展速度远超实体经济,1979年至1989年,日本的融资额增长了3.2倍,同期GDP仅增长了1.8倍。
在80年代末期,利润前10名的企业中,超过一半是金融机构,而在70年代末期,尚无一家金融公司的利润排进前10名。
原因主要是在此期间日本的金融资产大幅升值,股票、楼市等的投资收益大幅增加。
日本经济危机
日本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52.1%和76. 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一、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一)美国的“滞胀”与“里根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时,美国经济正为严重的“滞胀”所困扰。
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高达738亿美元。
里根指出:“我们正馅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改革和重振经济的道路。
”(里根,1991)为此,里根政府以供给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等作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美国“经济复兴计划”,史称“里根经济学“。
日本经济危机汇总
日本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经历过五大经济危机: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89年的泡沫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危机以及最近的全球经济危机。
创伤最深者,莫过于1989年末那场似乎祸起萧墙的泡沫经济大崩盘。
1 989年底至2001年秋,日经平均指数由38915.87点直线下挫到10195.69点,缩水70%;而1991年至2002年,日本住宅用地价格累积下跌36%,商业用地价格下跌了62%,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跌幅高达 52.1%和76.1%。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不仅刺痛了日本社会,也撩动着许多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因为今日中国与经济泡沫破碎前夜的日本有许多类似的表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国已经开始向海外大规模输出资本、所谓的“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为许多国际学者所追捧……在种种“历史惊人的相似”中,人民币面临的巨大升值压力与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价格飙涨更让人们疑问:“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日本?”本文结合时代大背景来透视1989年的危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日本经济危机的启示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昭示着这样一个论断:发生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它什么时候发生、诱因又是什么。
对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而言,通过事后的回顾,许多人得出了《广场协定》签署——日元大幅升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飙涨——经济泡沫破碎这样一个线性的因果链。
一、泡沫经济的有关背景(一)美国的“滞胀”与“里根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罗纳德·里根宣誓就任美国第49届总统时,美国经济正为严重的“滞胀”所困扰。
1980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高达738亿美元。
里根指出:“我们正馅入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家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改革和重振经济的道路。
”(里根,1991)为此,里根政府以供给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和新古典综合派等作为理论基础,制定了美国“经济复兴计划”,史称“里根经济学“。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1990年1月,日本股市结束了长达5年的牛市,开始了崩盘,这次股市崩盘成为日本经济多米诺骨牌倒塌的开始,接踵而至的是房地产的崩盘和长达二十年的经济衰退,直到现在,日本仍然未能完全从这次崩盘中恢复过来。
无数的人流离失所,生育率严重下降,直到现在很多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仍然不得不在外打工补贴家用。
那么日本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和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日本二战战败之后,接受了美国的单独占有,美国一开始还将日本作为自己的敌对国,但紧接着的美苏冷战的开始让美国重新布局国际战略。
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亚洲的势力,将日本作为自己在亚洲的桥头堡和代理人,对日本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援助。
美国不仅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款,更在60年代的朝鲜战争时期,从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事订单,帮助日本利用军工迅速完成工业化升级。
现在的三菱、丰田等企业公司,都是在朝鲜战争时期通过生产武器完成的崛起,后来才在此基础上向汽车领域进行了转变。
也许是二战时期,核武器给日本留下的心理阴影太大,日本政府对科技发展十分重视。
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到7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从美国大量购买新兴技术专利,花重金挖科技人才。
由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态度,大量人员、技术、资本都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促成了日本60-80年代的工业化大发展。
日本由于二战损失了大量人口,为了鼓励生育,将女性结婚年龄降至13岁,并在一段时间内规定一家要生育五个孩子。
而且日本在70年代就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
为经济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日本在1968年,二战之后仅仅用了23年,就成为了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在日本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银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资源调配作用。
日本政府先是规定了固定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同时不允许银行之间相互竞争,确保了银行的利润和居民对银行的信心,继而提高了居民储蓄率,为工业发展做好了资金来源的储备。
深入分析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本身的经济环境
• 日本正是由于依靠外向型出口经济,使得对外依 赖度大,当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他的主要购买 力受到巨大冲击之后,日本自身也就受到拖累。
——日本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是由它的国情决定的。日 本是一个小岛国,资源缺乏,市场小,只能靠大出大进来 发展经济。可以说,日本属于“被迫外向型”。
日本本身的经济环境
• 其日本本身高度发达的经济服务业,所以 当发生经济危机时,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 身。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
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 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 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东京证券交易 所年交易量在全世界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
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 直接原因:次贷危机,房地产业无序放大 发展,政策引导加剧信贷盲进投放。 • 间接原因:信贷风投,投机贪婪,有钱乱 借、全球输出赤字、过度市场化缺失有效 监管
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 1.宏观调控力度不当。 • 2.房地产市场失衡。 • 3.金融机构推波助澜。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
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 主要是由次贷(次贷,又称次级(住房) 按揭贷款、次级债, )危机引起的,由于 贷款机构把钱贷给信誉度不高、没有经济 能力还款的人,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房 价下跌而造成的金融机构资产缩水的现象。 • 次贷危机本质上是美国虚拟经济的过度繁 荣 而实体经济未跟上虚拟经济的发展步伐 导致的经济本能的回调的正常现象
日本本身经济环境
• 日本本国物价本就很高,失业率高,人民 不愿花钱,本国消费力疲软。经济没有国 内拉动力。
日本本身经济环境
• 而同时,日本本身在经历了十年的经济衰 退之后,本身实力大损,不足以消化这些 影响,造成了日本在金融危机中的经济衰 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以及日本经济危机对中国的警示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第三对比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异同第四未来经济怎样发展预测第一介绍日本经济的发展过程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二战期间,随着军事失利,其经济遭遇了重创。
战败后,美国占领日本,拆迁设备作为战后补偿,此项政策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恢复。
第一次增长但随后出现转折,随着美苏关系的日趋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日本民众反美情绪的高涨,美国唯恐日本也成为反美国家,于是美国改变了对日本的政策,开始向日本提供物资援助,并开始扶植日本的资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
第二次增长1950 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在日大举筹措物资,日本借此机会大规模扩大生产,使垄断资本迅速积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就使经济迅速恢复到站前水平,并走上扩大再生产的轨道。
第三次增长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世界资本主义大发展,日本经济也高速发展,尤其是制造业。
原因有三:1. 这期间石油等工业原料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为资源匮乏的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原材料基础;2. 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工业迫切需要采购各种机器设备,为日本的制造业提供充足的市场;3. 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暂时无暇顾及亚洲市场,率先占领了东南亚市场,为占领世界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次增长六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同时,越战为美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在此期间,日本大举引进通讯汽车运输机械等资源,兴办学校,广建码头,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稳定增长。
九十年代后,日本遭遇经济危机,开始负增长。
虽然1989 年日本经济危机开启了一场日本国民经济的灾难。
就其社会与政治后果而言,日本不仅未能实现“政治大国”的愿望,连政府威信也大打折扣。
然而,日本经济在长期的低迷状态中依然创造了“奇迹”。
2000 年度,日本GDP 总值为40789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而人均GDP 则为32230 美元,高于美国,同时人均GNP 高达37528 美元,居世界第二。
如果继续把视野向下延伸,我们还会发现近20 年来日本百姓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相反,由于资产价格回归理性促使物价下降,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实际工资的购买力不降反升。
此外,近20 年来日本的基尼系数始终维持在0.27 左右,近三年的政府清廉指数也排进全球前20 名。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日本经济的困难主要停留在政府财政方面,而日本的社会的经济实力与活力依然强劲。
第二介绍日本经济危机的始末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经济经过30 年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不仅低端产品上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在钢铁,摩托车,家电,汽车等行业也因为物美价廉而在世界上有极强竞争力,并且还在不断扩大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且在国外大势收购资产,把美国人的标志产业都购买了,日本当时的国民产值已经超过美国的一半(至今唯一一个达到美国国民产值一半的国家),日本当时的经济非常牛,三菱公司出资8.46 亿收购了被称为美国标志建筑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权,索尼公司买下了被称为美国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松下出资收购了美国环球影业公司,在夏威夷大量投资,日本买下了珍珠港海滩区域3/2 的豪华酒店,大批楼房,大餐厅,购物中心,高尔夫球场。
日本人坚定的认为超过美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美国感受到来自日本的强大威胁。
于是,一场经济狙击战也在酝酿中,即将粉墨登场。
美国打击别国经济的惯用手段,就是制造泡沫,击碎泡沫。
让其经济陷入低迷。
为了制造泡沫,美国队对日本实行了几项政策. 于是美国利用对日本的控制能力(日本在二战后,作为战败国,被为美国从军事,政治上控制,也就间接的控制了日本的经济)制订了一个现在来看完美的打击日本经济的行动。
1.1985 年9 月,美英法德日签定广场协议,要求日圆对美圆升值,后来又多次要求日元升值。
因为当时的日本的贸易顺差,使其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美国要用这个办法来解决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问题。
2.要求日本政府自动约束出口1989 年日美《维持市场秩序协定》签订后,日本被迫采取对美出口的自动限制措施,日美彩电摩擦才平息下来。
3.美国通过各种手段,限制,打击日本的出口企业。
1985 年达成协议,禁止日本的9 种钢铁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4.美国诱骗日本降低利率。
美国建议日本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于是日本开始降低利率,加大国内建设。
5.1987 年10 月19 日星期一,美国股市创下当时的历史最大暴跌纪录,为了保持美国市场的吸引力,避免陷入危机,美国政府要求日本继续保持低利率和宽松的金融政策,防止资金流入日本.实际上这就是个谎言. 从而日本放任了泡沫的膨胀6.美国金融界大量潜入日本,赚取日圆升值利润,资产泡沫效益,利用金融杠杆对赌等。
泡沫形成的几个方面:1. 金融大亨知道日元升值,提前潜入美国市场. 成为资产炒作股票房地产古董的一部分热钱.2. 对于日元的升值,这些金融大亨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热钱.进行跟风炒作3. 由于日元升值,日本的制造业出口面临巨大的困难,国内制造业也受到巨大的打击,所以大量本应该用来投资制造业的资金,被投入了股票房地产事业.4. 由于这时候银行利率的降低,贷款非常容易,大量的资金被借出用来炒股炒房子了. 到了1989 年的时候,日经指数被炒到空前的高涨泡沫被刺破的几个原因美国推出了日经指数看跌期权, 为了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日本开始提高利率,由 2.5%提升到6%,收缩贷款。
日经指数看跌期权,导致全世界的资金打压日本的股市,1.1989 年12 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 点,1990 年10 月份日经指数已跌破20000 点,在1992 年4 月1 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 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 月18 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 年的水平。
股票大跌2.房地产开始大跌3.企业因为下列原因,不停倒闭(1)利率上升造成的企业成本提高(2)股票和房地产,古董文物的大幅下跌,造成民众资产大幅缩水引起消费下降。
消费下降后引起产能过剩企业破产企业破产后裁员引起消费继续下降产能继续过剩引起企业继续破产,进入恶性循环(3)对赌造成的日本企业巨大亏损。
(4)泡沫经济引起的人工工资上涨。
达到38915 点.(5)贷款难度加大4.银行坏账大量增加。
银行贷款意愿下降造成企业贷款困难继续倒闭银行坏账继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从此日本进入长期的经济低迷,消费直到今天也不振作。
第三日本当时的形式与中国的异同对日本的具体影响如下:1.签定广场协议前后(提前知道协议内容的美国金融大亨可以提前用美圆换取日圆,取得将来升值的最大空间),大量外资潜入日本,为了能够预见的汇率利润长期单方的升值预期,一定会带动大量的热钱进入大家认为升值的国家,热钱的大量进入,加大升值幅度,最后这个国家必然因为热钱的推动,形成:热钱进入货币升值货币升值继续吸引大量热钱的恶性循环。
————热钱逐步进入日本,日圆快速升值2.“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在三个月内就从263 日元降低到200 日元,再降低到1986 年的152 日元和1987 年的121 日元。
3.热钱进入日本后,根据热钱赢利稳定,变现方便的特点,分别进入日本的股票,房地产,实体企业(主要以对赌形式进入),古董文物。
4.在日本政府和美国的压力和日圆升值的因数下,日本出口企业受大巨大打击,利润大幅下滑,出口企业的产能突然过剩,又引起其它国内企业利润下滑(因为很多出口企业转而加入国内生产,挤压以前国内企业的空间,必定让国内企业利润下降)-————日本制造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
企业生产型投资大幅减少(企业经营困难,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必定受到打击)5.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内需,大幅降低利率水平,给予房地产行业很多优惠政策。
热钱大量进入房地产,股票。
而开始抬高日本房屋价格,股票也不停上涨;日本企业因为企业利润下滑和房地产,股票市场的赚钱效益显现,也大量涌入。
日本老百姓在存钱利息下降和房屋价格不停上涨的局势下,让曾经藐视虚拟经济的日本人民的投资欲望空前高涨(过半日本家庭加入股票市场),理财成为日本的时髦。
于是,股票和房屋价格直线上涨,日本土地价格也飞涨。
6.到了1988 年,东京中心地区商业用地的价格变成了1983 年的350%,住宅用地价格增长为300% ,房屋价格上涨100%7.股票由1985 年的14000 点左右,到1989 年12 月上涨到38915 点。
为了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日本开始提高利率,由2。
5%提升到6%,收缩贷款。
为了防止泡沫的继续扩大,日本开始提高利率, 2.5%提升到6%,收缩贷款。
1.1989 年12 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 点,在1990 年10 月份日经指数已跌破20000 点,1992 年4 月 1 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 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 月18 日降至14309 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 年的水平。
股票大跌2.房地产开始大跌3.企业因为下列原因,不停倒闭(1)利率上升造成的企业成本提高(2)股票和房地产,古董文物的大幅下跌,造成民众资产大幅缩水引起消费下降。
消费下降后引起产能过剩企业破产企业破产后裁员引起消费继续下降产能继续过剩引起企业继续破产,进入恶性循环(3)对赌造成的日本企业巨大亏损。
(4)泡沫经济引起的人工工资上涨。
(5)贷款难度加大4.银行坏账大量增加。
银行贷款意愿下降造成企业贷款困难继续倒闭银行坏账继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从此日本进入长期的经济低迷,消费直到今天也不振作。
外国金融机构在日本赢利的主要手段1.日圆升值汇率差。
在日圆升值以前用美圆兑换日圆,在日圆升值后用日圆兑换回美圆赚日圆升值的钱2.在日本股票,房产泡沫形成过程中,低进高抛赚泡沫资产的钱3.在日本汇率高涨后,借来日圆兑换成美圆,在日圆汇率下跌后,再用美圆兑换成日圆还以前的贷款赚日圆贬值的钱4.和日本企业对赌,因为在泡沫中的日本,狂热的认为日本经济很好,房屋和股票不可能下跌。
所以外国资金就和日本对赌,外国资金却都赌日本经济会跌,房屋,古董文物,企业效益等所有日本狂热的东西会下降。
如果下跌,日本企业就亏钱,结果日本大亏对赌日本泡沫破灭美国刺破日本泡沫的手段是什么呢?日经指数看跌期权。
日本1989 年泡沫经济危机的启示1992 年,查莫斯·约翰逊的《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中译本在原版发表10 周年后问世,甫经推出,顿时风靡国内发展经济学界。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学人热议“日本奇迹”之成因时,它却正在以一场愈陷愈深的经济萧条贡献给世人一个新的议题——“失去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