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4-01T10:38:51.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作者:李伟张兴涛杨世丹

[导读] 探讨气管切开选择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

李伟张兴涛杨世丹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选择时机对重症脑血管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21例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者作为甲组,21例行晚期气管切开治疗者作为乙组,观察两组抢救效果。结果:①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机械通气占比、存活率与乙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甲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乙组(P<0.05)。结论: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插管后早期予以气管切开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症脑血管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331-01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因意识障碍,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均会有一定程度减弱,且患者多伴有舌后坠,易造成呼吸障碍、分泌物或呕吐物返流,最终进展成呼吸衰竭[1]。气管切开术能及时纠正气道梗阻,减轻供氧不足对脑组织的损伤。但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在临床上争议较大,基于此,我院选择42例重症脑血管病气管切开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晚期气管切开对预后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42例经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气管切开时机分组:甲组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1-74岁,平均(57.6±15.2)岁;乙组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42-76岁,平均(58.4±15.8)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评估患者病情,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48h内行气管插管。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呼吸指标无异常,则无需予以机械通气,若患者呼吸节律紊乱,每分钟呼吸频率超过35次或低于6次,出现严重通气障碍或氧合障碍,则予以机械通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2]。甲组在气管插管后5天内行气管切开术,乙组在插管后5天后行气管切开术,其中手术操作如下: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于双肩下垫一软枕,对术区进行常规消毒后,注射丙泊酚或咪达唑仑镇定,于颈前正中线胸骨上窝1cm处做标记至软骨下缘,注射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标记处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使气管前壁充分显露出来,止血后,切开气管环,撤出气管插管,置入气管撑开器使气管适度扩张后,插入气管导管,连接导管气囊并固定。术后加强气道管理,选择合适抗生素予以抗感染治疗,予以痰培养、胸片检查,2次/周。若患者术后烦躁不安,遵医予以适量芬太尼,无好转后予以丙泊酚镇静。待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咳嗽、吞咽及咽喉反射无异常,肌颤搐至少恢复75%,且呼吸指标达到正常指标后,即可拔管。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病例。

②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行机械通气病例及通气时间。

③统计两组存活率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机械通气占比低于乙组,存活率高于乙组,但组间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明显,即甲组短于乙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症脑血管病受呼吸中枢抑制、舌根后坠、胃内容物返流、咽喉反射功能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极容易发生呼吸功能障碍。而呼吸功能的削弱会影响脑组织氧供,缺氧会促进脑血管扩张,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使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等)流入细胞外间隙,加重脑组织充血水肿;脑组织耗尽可利用氧后,ATP产生量会显著减少,为补偿脑组织需求,脑细胞只能加快无氧代谢速度,进而生成大量有害物质乳酸等,使脑损害程度加重[3];缺氧会导致大量CO2潴留于脑组织内,引发高碳酸血症、酸中毒,促进-氨基丁酸、自由基等生成,进行性抑制中枢神经功能,且神经细胞缺氧5min后开始死亡,进而导致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气管插管后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呼吸困难的有效手段,然而,气管切开时机一直是学者争议的话题[4]。有学者研究表明,早期预防性行气管切开术,能迅速解决患者呼吸障碍问题,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也有研究认为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仅能提高舒适感,对病情救治无明显益处,故认为早期气管切开应选择性进行[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机械通气、住院时间优于乙组,虽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甲组更具优势,这

表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更利于改善患者全身状态,促进患者好转。

综上,早期气管切开对促进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世生.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3(4):708-710.

[2] 王运, 李海明, 李春苗, et al. 早期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并发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9):81-83

[3] 刘慧权, 张建宁, 尹悦,等.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选择时机的探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 34(1):68-71.

[4] 巨涛, 刘增强, 刘文刚,等. 早期气管切开对特重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运动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 14(20):2440-2442.

[5] 向辉, 马卫星, 丁峰,等. 原发性重型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J]. 浙江医学, 2011, 33(10):1512-15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