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导论(下)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 文 明 的 延 续
化国 之文 一化
是 世 界
国 古 人 的 “ 天
界性 几下
的
大”
影
原观
响
生念
七
世 界 地 位
、 中 国 文 化
的
中国人的“天下”和“世界”观
❖ “天下”:指时人视野所及的全部空间。在 文化中心主义的意识下,古人的“天下”观 不能视作全球意识。
❖ “世界”:源自佛教《楞严经》,“世”指 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迁流(时间), “界”指四维诸方 (空间)。
中国文化史
导论(下)
本章主要内容
❖ 五、中国文化的生态环境 ❖ 六、中国文化特质 ❖ 七、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 八、中国文化史分期
❖
❖ ❖ ❖ ❖ ❖
的近 国 社 经 地 态文
新代 际 会 济 理 ”化
特中 条 结 土 环 的的
点国 件 构 壤 境 内本
面
涵质
临
决
的
定
外
“
部
文
环
化
境
生
五
生 态 环 境
农业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主体。
经济土壤
❖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壤,决定了中国文化 深层次的诸多特点,例如:
❖ 注重经验理性、务实黜虚、中庸循环的 思维模式,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社会经济 结构,尊君重民、集权专制的国家体制等等。
社会结构(宗法-专制社会)
❖ 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制度及其遗存长期 保留,氏族社会血缘纽带解体不充分。
❖ 中国人对神缺乏无上的尊崇和发自内心的激 情,更注重现实关怀。
❖ 但是,中国的人文传统不尊重个人价值和个 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将个体融进类群,强调 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与西方人文主义完 全不同。
伦理中心
❖ 宗法传统,重视伦常规范和道德教化。 ❖ 以“求善重德”为旨趣的“伦理型文
化”,与希腊以“求真重智”为目标的 “科学型文化”不同。 ❖ 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修身为本” ,
中国文化是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之一
❖ 世界上最早的几大原生文化(或称文明形态), 学术界有不同的表述:
❖ “三大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六大 文化区”、“七大母文化”、“八个文明中 心”、“26个文明中心”等多种说法。
❖ 无论从哪一种角度来看,中国都是这些原生 文化中的重要一元。它在独立起源、发达程 度、影响力等方面,都具有典型意义。
中庸协和
❖ 崇尚中庸,是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培育 的人群心态。
❖ 中国式智慧:“极高明而道中庸” ,“执其 两端而用其中于民”。
❖ 例如:均平思想、和同思想、兼容思想、温 良谦和、认同“圜道”(五行学说)、反对 极端,等等。
延绵坚韧
❖ “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精神,使中国 文化的认同力和适应力双强。
❖ “认同”使中国文化具有内聚力,保持自身 传统;“适应”使中国文化顺应时势变迁, 不断调节,兼容汲纳,具备延续性。
❖ 世界其他古代文明(如埃及、巴比伦、希腊、 哈拉巴、玛雅等),都盛极而衰,出现“断 层”、覆亡,是“突破性文化”,中国文明 是惟一的“连续性文化”。
❖ ❖
❖
❖
中 中 文中 中
国 文 明 对 世
地理环境(多样性)
❖ 地形及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山川走势、 降水量、温差),为中国文化的多样化 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 。
经济土壤
中国文化,植根于农耕与游牧这样两种经济 生活的土壤之中。
以年降水量400毫米线为界,中国约略分为 温润的东南和干寒的西北两大区域。
农耕经济,又分为中原定居农耕和南方山 地游耕两种类型。
❖ 中原与“四夷”的关系。 “吾闻用夏变夷者, 未闻变于夷者也”(孟子)。
❖ 中国历史上, “征服者被征服”、“进于中 国则中国之”,多次发生。
国际条件(中国与亚洲)
❖ 东亚:“汉字文化圈”、“儒学文化圈”、 “汉译佛典圈”
❖ 南亚次大陆:佛教
近代中国国际条件(中国与世界)
❖ 近代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新特点:数千 年未有之变局。
、 中 国 文 化
的
文化的本质决定“文化生态”的 内涵
❖ 文化的本质内涵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生成机制当 然离不开自然环境,或曰地理环境。
❖ 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其生成机制植根于社会 环境,包括经济土壤和社会结构两层面。
❖ 文化具有民族性、国度性,要受到外域因素的影响。
❖ 因此,考察中国文化的生成机制、“文化生态” , 须从地理环境、经济土壤、社会结构、国际条件四 方面展开。
❖ 君主专制早熟,持续时间长,皇帝集政治、 神权于一身,既是政治、军事首领,也是文 化领袖。
宗法制度的表现和影响
❖ 政治权力和经济产权的继承,遵循父系的单 系世袭原则 ;
❖ 家族长盛不衰,成为超越朝代更迭的社会细 胞;
❖ 族权与政权结合 ,“家国同构”、“君父一 体”。
国际条件(中国与内部“四夷”)
中国文明对东亚的影响
❖ “汉字文化圈”(汉字、儒学、律令制 度和中国化的佛教等几大要素)。
❖ 中国文化的辐射、传播主导了东亚各地 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
中国文化对欧洲和其他世界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封闭性)
❖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 暨声教,讫于四海。”
❖ 大海、沙漠、高山等自然屏障,中国文化独 立发生、发展,削弱了异域力量的致命袭击, 维持文化的连续性。
❖ 负面作用:地理上的隔绝机制 ,滋长了文化 的封闭意识。
地理环境(广袤)
❖ 提供了较为开阔的回旋余地 ,在北方游牧民 族攻击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化中 心具有向东南转移的广大区间,从而使中国 文化赢得了补强、复壮、再生、发展的条件。
❖ 第一,军事威胁:从西北游牧民族变为东南 沿海登陆的西洋人;
❖ 第二,文明冲突:文化高势位变为低势位。
❖ ❖ ❖ ❖ ❖ ❖
延中尊伦人中 绵庸君理文国
六 、
坚协重中传文 韧和民心统化
的
中 国
特 色 性
文 化
格特
质
人文传统
❖ 重人生、讲入世。“人为万物之灵” ,“人 与天地参”。中国没有陷入欧洲中世纪那样 的宗教迷狂,而发展出一种平实的经验理性。 在中国繁衍的各种宗教,也熏染上厚重的人 文色彩。
尊君重民
❖ 农业自然经济,少有商品交换、彼此孤立的 经济。社会分散,需要集权政治(专制君主) 加以统合,以抗御外敌和自然灾害。所以尊 君。
❖ 农民为主体的民众为朝廷提供赋役,保障社 会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维持农业宗法社会 的正常运转。所以重民(“民为邦本”)。
❖ “尊君”和“重民”相反而又相成,一体两 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