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学案例
1.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组词、造句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讲解作者如何运用文学手法描绘月亮的美丽,以及月亮在人类探月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3.科学知识拓展: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月亮的相关科学知识,如月相变化、探月工程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成语、典故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到日常读写中。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手法,表达对月亮的美好向往和探索精神。
3.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主题可以包括: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月亮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探月工程的成就与挑战等。
2.小组展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生字词、修辞手法、月亮的科学知识等。
4.学生在探索月亮的过程中,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月亮上的足迹》的学习,教师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首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通过展示与月亮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引用有关月亮的古诗词,营造出神秘而美好的月夜氛围,引发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接着,通过讲述中国古代月亮传说和现代探月工程的故事,将学生带入一个富有想象力和科学精神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优秀[大全2篇]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优秀[大全2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登月全过程,理解登月意义。
3、感受人类勇敢的探险精神,培养科学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登月全过程,理解登月意义。
2、难点: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准备工作1、上网查阅与月球,尤其登月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
2、学生准备登月示意图并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3、学生画一幅画,题为《未来的月球》。
4、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小活动:陈秀媚同学背诵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导入:(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师:请大家看到我们荧幕上面的图片,看到了什么?(学生答:脚印)。
可以告诉大家这个脚印不是普通的脚印,它所踩着的这块土地也不是普通的土地,想知道是哪里吗?(学生答:月球)真聪明!有人已经登上过月球了,大家想不想上啊?(学生答:想)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踏着《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亮上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93页。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文章这么长,我们怎样才能把文章读短?这时候大家就要学会找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了。
(一段时间后)看完的同学请举手。
告诉老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生:时间。
师:对,时间在文章里就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把握住了时间线索,我们基本上就能把握文章内容。
那么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什么主要人物?这件事又是怎么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小组交流意见,看能否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学习小组交流意见,老师巡视指导,参与个别小组讨论,答疑。
部分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点评)。
师:经过大家的合作,我们了解了登月的全过程,我们也可以把它分为四个阶段简单概括出来。
(教师提示,学生回答,接着教师用幻灯片打出以下内容)1、飞船升空前准备2、飞船飞向月球3、登月舱登月成功4、飞船返回月球队师:登月的过程我们还可以用示意图来表示,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做了这个预习工作,请大家把示意图拿出来,很多同学画得都不错,哪位同学大胆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且给大家解说一下你的示意图。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月亮上的足迹》,使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描述。
2. 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月亮上的足迹》2. 课件:相关图片、视频和拓展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1.1 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
1.2 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人类登月的历史吗?”1.3 简要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
2.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情感表达。
2.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体验:4.1 让学生想象自己登上月球的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
4.2 学生分享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5. 拓展延伸:5.1 教师出示与登月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丰富学生知识。
6. 课堂小结:6.2 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价值观。
7. 作业布置:7.2 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月亮上的足迹》,使学生了解了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描述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能解释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选自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月亮景象的技巧。
3. 感受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
7. 主题探讨: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月球、神秘、皎洁、静谧等。
3.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对比、衬托、结尾。
4. 修辞手法:对比、衬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描述,画出你心中的月亮。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果,加强师生互动。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关于月亮的诗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月亮文化,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绘画题目。
初一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初一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精选3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Mü?亩粒?琳叨?芴寤岬侥堑窃氯??痰木?亩?恰⒌窃鲁晒?蟮南苍靡约白髡叨匀死啻厦鞑胖堑脑廾馈N恼滤??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新课导入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初中语文《月亮上的足迹》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亮上的⾜迹》是⼀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真实地记录了⼈类⾸次登⽉的全过程。
字⾥⾏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初中语⽂《⽉亮上的⾜迹》课⽂原⽂ 在茫茫太空,⽉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真是可望⽽不可即。
然⽽,1969年7⽉,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类拜访了⽉球,迈开了⼈类探索太空的重要⼀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块新的⾥程碑。
这⼀年的7⽉16⽇,美国佛罗⾥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的⽕箭发射架上,“⼟星5号”⽕箭像巨⼈⼀样昂⾸挺⽴着,尖端直指蓝天,⾼达⼀百多⽶。
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太空。
地⾯服务⼈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级⽕箭加进了煤油,第⼆级和第三级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的⾷堂⾥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
⼀个伟⼤的时刻就要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的⼈们⼀⼀道别。
这将是⼈类进⾏的距离最为遥远的⼀次旅⾏。
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狭⼩的指令舱。
地勤⼈员对⽕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切正常。
指挥中⼼发出点⽕指令,计算机开始⾃动⼯作。
⾃动点⽕装置点燃了点⽕器,“⼟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
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此时,他们承受着巨⼤的压⼒,那是由于⽕箭的加速⽽引起的超重⼒。
发射后2分42秒,第⼀级⽕箭⾃动脱落,⼆三两级⽕箭继续上升。
达到182公⾥⾼度时,第⼆级⽕箭⾃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箭发动机启动⼯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度进⼊预定的轨道。
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度为2650公⾥,速度为每秒767公⾥。
飞船进⼊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球飞⾏。
《月迹》教案设计优秀6篇
《月迹》教案设计优秀6篇《月迹》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叙事件、抒发感情。
2、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3、欣赏品味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
教学重点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轨迹。
教学难点1、准确领会文章的主题。
2、对外婆形象的认识。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搜集有关咏月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留下了很多的名篇佳作。
那么当你赏月的时候,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今天,我们随着贾平凹一块去寻找一下月亮的踪迹,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二、会晤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
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
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从事专业创作,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晚唱》《商州散记》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浮躁》及直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他的散文常由一草一木,一石一景,俗而又俗的平常事物写起,引出一个充满寓意和深度的哲学命题,散文集有《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论集》等,他的小说作品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他的长篇小说《浮躁》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文版及港台版本。
现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选自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写作特色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了解和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巩固记忆。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5. 主题探讨:小组讨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培养科学精神。
6. 写作特色分析:讲解课文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借鉴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月球、神秘、探索、足迹、遥望、梦想3. 重点句子解析: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 课文主题: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永不停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月亮的描述。
2. 答案:(1)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遥望月亮→实现登月→继续探索(2)例:月亮如同一枚洁白的玉盘,高悬在夜空中,照亮了黑暗的夜色,为大地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篇
【导语】《⽉亮上的⾜迹》作者为朱长超,本⽂背景是为了打破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25⽇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计划,并在国会上⼤胆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于前苏联把⼈送上⽉球的任务。
此项任务先后有6次登⽉飞⾏,把12⼈送上了⽉球并安全返回地⾯,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的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课⽂记述的是1969年7⽉“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这⼀事件。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并能准确全⾯地概括课⽂要点。
2.学习本⽂按时间顺序,清楚明⽩地叙述事件发⽣过程的写作⽅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养成⾃主阅读的习惯,概括⽂章主要内容;概括登⽉的四个阶段 ●教学⽅法 1.快速阅读法。
本⽂是⼀篇科普⼩品,登⽉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动形象。
先让学⽣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章⼤意,再⽤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真是可望⽽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们仰望天上的明⽉,总会引起⽆穷的遐想,幻想有朝⼀⽇能飞上⽉宫。
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21⽇,⼈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球。
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起,去感受那惊⼼动魄的⼀刻吧…… ⼆、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程碑观测昂⾸挺⽴⼀叶孤⾈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挺⽴: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不可即:只能够望见⽽不能够接近。
即,靠近,接触。
⑤⾥程碑:⽐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事。
3、你知道⼈类是什么时候第⼀次登上⽉球的? 1969年7⽉21⽇,⼈类终于登上了⽉球。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设计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航天主题书籍等,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7.创设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表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如课堂分享、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向往月亮吗?为什么?
3.通过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逐段分析课文,讲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要点,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不仅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熏陶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本章节《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学生可能在学习以下方面存在困难: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说明文阅读方法,分析并总结《月亮上的足迹》中的说明要点和修辞手法,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能体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请学生以“我心中的月亮”为主题,创作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可以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向往和感悟。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具体章节为《月亮上的足迹》。
文章通过描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表达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追求。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掌握,探索精神的培养。
难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探索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同时,展示月球探测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探索。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2)解析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宇航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句式、词语等方面的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按照课文顺序,列出重要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类探月的历史。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探索宇宙的看法。
2. 答案:(1)略。
(2)人类探月历史: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大全一课程名称月亮上的足迹课时 1 学段学科七年级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作者学校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三、学情分析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并对此文感兴趣。
四、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延伸拓展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关于报道人类登月的文章如自读课本中的《登陆月球》进行对比阅读,充实有关细节,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月球地貌)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记录这一段真实历程的呢?今天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1969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
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2)畅谈(chàng):尽情地谈。
(3)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4)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读准“域、椭、锹”的读音;理解、积累“里程碑、昂首挺立、神往、畅谈”等词语。
2、了解人类登上月球过程,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2、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并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的一句话的意思,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四、教学方法1、通过朗读感知法,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2、快速阅读法。
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3、作探究学习法。
重点是分组探讨对课文最后的一句话的理解。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语用图片或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解决生字、生词①、你能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吗?海域yù椭tuǒ圆铁锹qiāo②、你知道是那些词吗?(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畅谈:(尽情地谈。
)(神往:)心里向往。
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
)(括号内内容学生填写,括号外内容教师给出)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找出该时间所对应的发生的事件,按照表格的形式进行填写。
(出示表格):①、听朗读,然后迅速完成表格时间事件的进展1969年7月16日飞船升空前的准备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②、自读,完成表格时间事件的进展21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21日上午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粗体的为给出的,其他的学生自己填写)(三)、合作、探究1、文章是完整地叙述整个登月的`过程,但事件非常多而且琐碎,我们能不能用我们自己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概括时注意:必须交代清楚: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经过、结果,语言要简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一、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学习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引入) 月亮的传说天上的月亮原来是方不方、圆不圆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热得使人透不过气。
一对青年男女立志兴利除弊,为人民做好事。
力大无比的男青年将一支支利箭射向月亮,硬是把月亮一点点修理得圆圆的。
可是,月亮的光还是太亮,而且白白的月亮也不好看呀!女青年是位织绵能手,她潜心为月亮编织了一幅美丽的丝绵,让男青年挂在箭上射到月亮上去把它盖起来。
这样,月亮的光就不那么刺眼了。
后来,男女青年也来到了月亮上,男放牧,女织绵,过着美满幸福的日子。
月亮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追随宇航员的脚步,去找寻答案吧!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10月生,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2、文题解说:“月亮上的足迹”中,以“足迹”来比喻人类对月亮的探索历程,形象生动,也有利于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
同时,文章标题富有悬念,能引起读者的想象。
3、背景资料为了打破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
此计划先后有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
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本文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记叙的是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这一事件。
4、尝试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望而不可即.( ) 椭.圆( ) 铁锹.( ) 溅.落( ) 液氢.( ) 昂.首( ) 燃料罐.( ) 畅.谈( ) 里程碑.( ) 登月舱.( ) 5、解释下列词语。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亮上的足迹》的作者、主要内容和寓意。
2.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2.教具:相关科普资料和实物图片。
3.问题卡:准备一些针对文本和科普知识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回答。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3.教师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预测故事情节。
Step 2:阅读与讨论(30分钟)1.教师分发文本,让学生阅读《月亮上的足迹》。
2.学生读完文本后,小组内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故事中的孩子是怎样登上月亮的?他在月亮上看到了什么?他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3.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寓意,为学生提供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Step 3:科普知识学习(4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科普视频,或者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卡上的问题:月亮是什么?它是如何被人类探索的?有哪些有趣的事实和科学知识可以分享?3.学生根据问题卡上的提示进行小组讨论,并准备汇报。
4.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他们收集到的科普知识。
Step 4:互动探究(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互动探究活动。
3.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猜测。
Step 5: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故事和科普知识的关系。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你们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受?3.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总结学生的优秀表现和合作精神。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描述他们对《月亮上的足迹》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结合故事和科普知识,给出自己的解释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课文主题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自豪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教学难点:2.1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
2.2课文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特点。
1.2学生分享对月亮的印象和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2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月亮上的足迹?4.分析课文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月亮足迹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的掌握。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深入分析2.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3.拓展延伸3.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2学生交流分享,表达自己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自豪。
4.课堂练习4.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反馈。
5.课堂小结5.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月亮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向往。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月亮,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了解?月亮有哪些美丽的传说?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说月亮上有足迹?三、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月亮展开讲述的。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科学知识?你们对这些知识有什么了解?3.教师提问: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月亮的作文,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五、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月亮上的足迹》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写作结束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相关知识,感受作者对月亮的热爱和对科学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环节师:同学们,你们晚上看过月亮吗?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生1:我看到的月亮是圆圆的,像一个大玉盘。
生2:我看到的月亮是弯弯的,像小船。
师:很好,你们观察得都很仔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亮上的足迹》,就是要带我们走进月亮的世界,看看那里都有什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月亮上的足迹》。
该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足迹,以及这一历史时刻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意义。
2.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登月历程和航天员的足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阿波罗11号登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球的了解和向往。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解读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航天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月球。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课文结构:引言:阿波罗11号登月主体: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结尾:历史意义及启示3. 生词和短语:飞跃、寂静、小心翼翼、无垠、荣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航天事业的看法。
2. 答案:(1)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包括: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留下清晰的脚印、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插上美国国旗等。
(2)航天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有了深入了解,但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范文3篇每年中秋我们都会赏月,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范文一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 了解记叙语言的平实准确2) 把握文章记叙的主体内容3) 分析人类登月的现实意义2、技能目标1) 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大意2) 准确概括文章各节要点3) 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3、情感目标1) 正确理解登月的意义2) 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4、媒体目标1) 展示图片和录像片段,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 安排学生利用手提电脑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组织概括并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的能力难点:迅速准确概括文章要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1、情景导入(背景midi音乐:《城里的月光》或《但愿人长久》)展示美丽的嫦娥奔月神话图,简述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展示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书影,简介凡尔纳作品。
2、引入课文(展示登上月球的三位宇航员的照片)时至1969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月亮。
让我们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并一起来看看,当时宇宙飞船是如何飞上太空的。
(播放火箭升空瞬间以及空中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的录像片段)(二)学习新课(25`)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登月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明确: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离地球,飞向月球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2、细读课文,1)完成表格时间事情进展1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2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3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4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5 19日晚8点33分6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7 20日上午7点32分8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9 21日上午ll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0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11 7月21日11点56分20秒12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13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14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登月全过程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学生自由讨论,概括要点) (2)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1) 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 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 树立登月纪念碑4) 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5) 插上美国国旗6)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三)课文小结(5`)1、登月意义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与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能够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神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能够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楚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
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能够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能够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现在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能够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考虑题,掌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时期?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能够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
言后教师能够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
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
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与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能够总结过渡:阿波罗登
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
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
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如此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能够发言并举例。
教师能够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
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与想像
能够启发学生考虑,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与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受?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如此做合适不?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与幻想、教师也能够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与高山,没有空气与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受,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
这
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
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生活已为期不远了。
愿大伙儿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假如您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您有什么感受?您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估计地使用。
○板书设计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
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