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学案-第11章 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2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2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2看不见的运动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看不见的运动》的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并感受到那些看不见的运动,如分子的运动、磁场的存在等。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感受看不见的运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分子运动和磁场存在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分子运动和磁场存在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分子运动和磁场存在的基本概念。

难点:观察并理解看不见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学具:记录本、彩笔、放大镜等。

五、活动过程:1.情境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了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他们亲眼看到看不见的磁场的存在。

2.实际操作:孩子们自己尝试使用磁铁和铁屑,观察并记录分子运动的现象。

3.游戏互动:我设计了一个“寻找分子”的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分子运动和磁场存在的基本概念。

难点:观察并理解看不见的运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拓展延伸方面,我让孩子们在家中尝试寻找其他看不见的运动,如风、水流等,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和大家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他们对看不见的运动的认知,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理解并感受看不见的运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看不见的运动》的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孩子们对看不见的运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他们对分子运动和磁场存在的概念感到新奇,这种好奇心和兴趣是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积极探索的基础。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11.2 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11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

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以及掌握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扩散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扩散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难点: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两瓶不同颜色的液体、滴管、玻璃板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两瓶不同颜色的液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当将这两瓶液体混合时,颜色会怎样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液体颜色逐渐混合,引出扩散现象。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扩散现象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运动的规律。

讲解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3. 实验演示(10分钟)教师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展示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分子的运动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分子运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描述你观察到的扩散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2. 举例说明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拓展延伸。

综上,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板书设计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扩散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以及掌握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学案】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学案】及答案

《看不见的运动》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2,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3. 能运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课前预习1.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而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

2.古语中“美酒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

课堂导学教学点一:分子间有空隙吗?实验探究:分子间是否有空隙?实验器材:量筒、水、染色的酒精实验步骤:1.往装有10cm3的水的量筒中注入10cm3的染色酒精。

2.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表格:混合前水的体积V/cm3 10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cm3 10你预计的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V/cm3 20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V/cm3请比较上述表格中你预计得到的总体积与实际得到的总体积,你发现了什么?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就比预计的要。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间确实存在着。

●跟踪训练1. 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分子间存在引力教学点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合作探究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将2个瓶采用3种放置法,如图所示,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你看到了什么?答:2.在一杯水中,滴入蓝墨水,观察发生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答:结论:上面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表明了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

●跟踪训练2.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的运动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很小教学点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吗?1.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选填“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2.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看看水能否被压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11.2 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分子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扩散现象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生活中的现象,如茶水冷却过程中,茶叶逐渐沉到杯底。

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2.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茶叶沉到杯底的原因。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一杯热水中加入一滴蓝墨水,整杯水逐渐变蓝的原因。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香味能飘到远处。

5.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为什么茶叶会沉到杯底?b. 为什么香味能飘到远处?c. 为什么夏天感觉比冬天更热?2. 答案:a. 茶叶沉到杯底是因为茶叶受到重力作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不合适。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索看不见的运动,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以及看不见的扩散现象。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学习扩散现象的原理,掌握扩散现象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扩散现象的原理。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扩散现象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水的颜色变化,引发学生对看不见的运动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分子运动论(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运动方式。

2. 分组讨论:分子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三、实验探究扩散现象(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扩散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扩散现象的原理,分析扩散现象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巩固知识(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扩散现象的原理。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扩散现象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看不见的运动,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分子运动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学、生物学等,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1.2 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1.2 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2 看不见的运动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看不见的运动,即分子运动。

在设计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难点:分子运动的看不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如风、雨、雪等,引导学生关注看不见的运动。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分子运动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分子运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分子运动的现象和特点。

2. 实验观察:各小组选取一种物质,如酒精、盐水等,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3.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分子运动的现象和特点。

三、知识讲解(10分钟)2. 分子运动的特点:讲解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缓慢性等特点。

3. 分子运动与生活的关系:举例说明分子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制药等。

四、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分子运动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2. 拓展延伸:讨论分子运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分子运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难点:分子运动的看不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了分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延伸,使学生认识到分子运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11.2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11.2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11.2看不见的运动教案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关于"看不见的运动"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虽然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一些运动,但它们确实存在,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理解: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我们看到的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的选择会影响我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将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尺子、球等,以及一些学具,如纸飞机、小车等。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课题。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个静止的物体,比如一张桌子,然后我会迅速移动桌子,让学生看到桌子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即使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物体的运动,但通过其他方式,我们可以感知到它的运动。

然后,我会引入参照物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个球,以桌子为参照物,球是静止的;然后我会让学生以地面为参照物,球是运动的。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会影响我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认为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我会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这个概念。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在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会遇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关于"看不见的运动"的物理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到即使无法直接看到物体的运动,但通过其他方式我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

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11章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2020届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1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

(2)详细内容:① 分子运动与扩散现象;② 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③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运动与扩散现象,掌握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2. 能够运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看不见的运动特点,布朗运动的形成原因及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2. 教学重点:分子运动的规律,布朗运动的现象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酒精的气味传播等。

2. 知识讲解:(1)分子运动的看不见的特点,引出扩散现象;(2)讲解布朗运动的形成原因,展示布朗运动的实验现象;(3)分析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得出分子运动的规律。

3. 例题讲解:分析分子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原理。

4.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巩固分子运动与布朗运动的知识。

5. 知识拓展:讨论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1.2 看不见的运动分子运动:看不见的特点、扩散现象布朗运动:形成原因、实验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 Example: 厨房里煮饭时,香味弥漫整个房间。

这是因为食材中的气味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从高浓度区域(煮饭的锅)向低浓度区域(整个厨房)扩散,直到达到平衡。

2. 简述布朗运动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答案: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或气体中悬浮微粒受到分子碰撞的不平衡力而产生的无规则运动。

它反映了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对于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温度如何影响分子热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11.2看不见的运动(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11.2看不见的运动(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2看不见的运动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60分)1. 傍晚,小民到江边游玩。

堤坝上百花绽放、花香四溢,江上波光粼粼、渔舟唱晚。

小民联想起一些物理知识,请你判断,他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 堤坝上花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B. 江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C. 渔船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 江上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细雨濛濛B. 桂花飘香C. 雪花飞舞D. 树叶飘落3. 如图所示,瓶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与另一只装满空气的瓶,口对口放置,中间用一玻璃片隔开,当抽掉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将看到装满空气的瓶内跑进了二氧化氮的气体,这是因为A. 地球的吸引,使得二氧化氮气体运动到装空气的瓶中B. 两种气体之间形成了对流C. 两种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D. 两种气体在进行着扩散4.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B. 寒冬中雪花飞舞C. 扫地时尘土飞扬D. 花开时香气扑鼻5. 以下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 丹桂飘香B. 浓烟滚滚C. 落英缤纷D. 大雾弥漫6. 下列各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柳絮飞舞B. 花香袭人C. 灰尘飞扬D. 雪花飘飘7. 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可以通过它运动产生的效应——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

这种通过其效应对看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实例中用到了这种方法的是A. 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B. 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到牛顿第一定律C. 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D. 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保持质量不变8. 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分子。

对于分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空隙B. 液体可以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无作用力C. 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D. 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9.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中发生扩散现象B.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C.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D. 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10.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体现此规律的现象是A. 雪花纷飞B. 树叶飘落C. 花香扑鼻D. 水波荡漾11. 下列情景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 铁锅放久了会生锈B. 脏水中有很多细菌在运动C. 酒精擦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D. 在室内扫地时,能看到灰尘飞扬12. 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诗词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青山为参照的B.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调来判别的C.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2看不见的运动-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2看不见的运动-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2看不见的运动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11.2章节,章节为“看不见的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分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 理解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理解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温度变化时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解释,扩散现象的原理,温度变化时分子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气,提问他们能否看到空气的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运动的存在及其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通过示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微观过程。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分子运动和扩散现象相关的练习题。

5. 知识拓展:讲解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理解温度变化时分子运动的规律。

7. 布置作业:布置与分子运动、扩散现象和温度对分子运动影响相关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运动定义: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特点:无法直接观察,但可通过现象体现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原因:分子运动的的结果温度与分子运动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七、作业设计(1)夏天,冰箱内的冷空气为什么会扩散到冰箱外?(2)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室内的热空气会逐渐变得凉爽?2. 答案:(1)夏天,冰箱内的冷空气会扩散到冰箱外,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的结果。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 看不见的运动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看不见的运动》的课程,旨在引导孩子们了解和认识那些看不见的运动,如分子运动、电子运动等,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让他们感受到这些看不见的运动的存在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其中,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概念比较抽象,难以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和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运动的存在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子运动模型、电子运动模型、实验器材等。

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

第一步: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现象,如蒸发、摩擦起电等,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运动。

第二步:展示。

通过分子运动模型和电子运动模型的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三步:实验。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感受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影响。

第五步:拓展。

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一些重难点,如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概念、实验操作等。

我们将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

通过这节《看不见的运动》的课程,我们相信孩子们将能够了解和认识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基本概念,感受到这些看不见的运动的存在和影响。

同时,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培养和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分子运动和电子运动的基本概念。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

3、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4、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5、能运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教学用具:量筒、酒精、水、广口瓶等。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生:……投放学案、引导自学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合作共建、经历过程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

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

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

师问: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

探究二:分子的运动(1) 各小组将空瓶口对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按第二个实验探究做),抽去中间的毛玻璃,观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气体。

(2) 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

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 请同学们把细铁丝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2) 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看不见的运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2. 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难点: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水杯、热水、冷水、糖块。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拿出一个水杯,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让学生观察两杯水的现象。

学生发现,热水中的糖块很快消失,而冷水中的糖块消失较慢。

我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2. 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向学生讲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我再次拿出热水和冷水,让学生将糖块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观察糖块消失的速度。

学生发现,热水中的糖块消失得更快。

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水中的糖块消失得更快?”学生回答:“因为热水中的分子运动更快。

”从而得出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更快?学生回答:“因为阳光下的温度更高,分子的运动更快,所以湿衣服干得更快。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难点: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其他生活中的现象,用分子运动论进行解释,如:为什么食物腐败?为什么香水能飘散开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看不见的运动》2. 详细内容:a. 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b. 分子、原子的运动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c. 扩散现象的解释d. 温度对分子、原子运动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知道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 让学生掌握分子、原子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原子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的运动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扩散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茶水的温度变化、香味的弥漫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b. 讲解分子、原子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c. 解释扩散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原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分子、原子运动相关的例题,如水的沸腾、气体的扩散等,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原子理论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原子运动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制冷技术、纳米技术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2. 分子、原子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3. 扩散现象的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一下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b. 解释一下分子、原子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c. 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并运用分子、原子理论进行解释。

2. 答案:a. 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很小的体积,不断地运动,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原子的运动规律: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温度越低,运动越慢。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看不见的运动》导学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2《看不见的运动》导学案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

2.会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知道分子间存在引力与斥力。

4.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分子动力论内容的理解难点: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分子间有空隙吗1、实验探究:往装有50毫升水的量筒中注入50毫升的染色酒精。

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结论:。

试一试:1.海水净化是把海水装入由高分子渗透膜制成的筒内,再施加很大压强,筒壁上会渗出淡水,这是因为。

【知识点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探究一: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瓶中颜色均匀,表明了气体分子在____________.探究二:在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墨水,观察现象,表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其剧烈程度与———————有关结论:构成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试一试:2.疫情期间每天闻到校园里到处弥漫的消毒水味,说明分子()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分子间有空隙D.分子可看到【知识点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探究三:把两块铅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不能把它们拉开。

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探究四: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用力推入活塞,现象是水不容易被压缩,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试一试:3、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有间隙D、物质间有扩散现象【知识点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固体有一定的_____ 和。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分子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运动。

液体没有确定,但有一定的。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了,因此气体分子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

气体没有固定,也没有确定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2 看不见的运动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思考,深入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扩散、挥发等。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分子运动的肉眼不可见性,学生难以直观地理解和接受。

重点则是学生能够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完成这个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显微镜、分子模型、实验器材等。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会在实验环节特别关注学生的操作和观察,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显微镜,准确地观察分子运动的现象。

同时,我也会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实验过程,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生对于分子运动肉眼不可见性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由于分子运动是微观世界的现象,学生很难直接观察到,这就需要我运用教具和学具,如分子模型和显微镜,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分子运动的过程。

学生能够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也是一个重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1.2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1.2节“看不见的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了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以及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分子的运动:介绍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扩散现象:解释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温度与分子运动: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的性质,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运动的性质及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难点: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两个不同颜色的液体、玻璃棒、烧杯、滴管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扩散现象,如香水、颜料等,引导学生关注分子运动的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扩散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分子运动的性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接着讲解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讲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演示两个不同颜色的液体混合的实验,观察混合后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运动的关系。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练习题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

如:为什么香水、颜料等会发生扩散现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些场合下观察到过扩散现象?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

教案: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的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讲解分子运动论的相关知识,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难点:分子运动的微观机制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观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扩散现象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在空气中混合。

2. 理论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讲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分子运动论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运动论1.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

答案:分子运动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运动规律的学说。

它主要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内容。

2. 请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在空气中混合。

答案:不同的物质在空气中混合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使得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混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020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教案】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2份)

2020春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1章 【教案】第2节 看不见的运动(2份)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时刻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了解气态、液态、固态分子的状态。

3.能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推想分子的运动和作用力情况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现象推测分子运动和作用力并进一步建立分子的模型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家庭实验:取一个容器,先装入一半小米,再用大豆装满,然后晃动容器,使小米和大豆混合均匀,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课上与同学交流。

课堂实验器材:长玻璃管、橡皮塞、烧杯(三个)、水、酒精、注射器、红墨水、肥皂液、中间系线的铁丝圈。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询问家庭实验完成情况2、由家庭实验引出课题学生演示家庭实验,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小米和大豆混合,体积减小,学生通过观察很好理解,为理解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提供一个实际的模型。

探究分子间有空隙吗?1、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活动一的两个实验2、通过课件向学生演示机油从钢板中渗出的实验3、向学生介绍物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交换法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实验1:器材:长玻璃管(带橡皮塞)一根、烧杯、滴管、水、酒精1、用滴管向玻璃管中注入一半水2、再向玻璃管中注满酒精3、用橡皮塞堵住管口,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4、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注意:①注意安全,不要伤到手②不要让液体流出玻璃管实验2:将注射器的活塞拉到顶端,用手指堵住注射孔,用力推活塞,能不能推动?思考: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变__ __,说明_______________ 。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两个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分子间是存在空隙的三、探究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二的实验A.在一根铁丝圈中间松松的系一根棉线B..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液膜C.用手指轻轻的一碰棉线的任何一侧2、向教室内喷洒一点空气清新剂3、课件演示金与铜的扩散现象1、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
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了解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分子状态.
3.能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分子间有空隙分子热运动
阅读课本第219、220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__小__.这说明分子之间__存在空隙__.
2.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会彼此进入对方,这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__在永不停息地运动__.
3.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香皂的分子运动到鼻子里去了__.
【实验1】往装有50 cm3水的量筒中注入50 cm3的染色酒精,比较预计得到的总体积和实际得到的总体积,你发现了什么?__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__.实验结果表明__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__.
【实验2】气体分子的运动
1.抽掉玻璃板,过了一会儿,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__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__.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__不能倒过来,这样才能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的运动不是因为密度较大(重力较大)引起的__.
3.既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什么在实验中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会上升到上方的空气中,而使空气的颜色发生改变?该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__因为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运动到上方的空气中,这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
【实验3】液体分子的运动
将一滴蓝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看到的现象是__整杯水都变蓝了__.
该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__墨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__.
【实验4】在分别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两杯水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__热水杯中的水很快就变红了,说明分子运动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__.
1.以上实验说明: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越快.
2.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这是扩散现象.
3.分子热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同.
1.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__扩散__现象.
2.往一杯水中放入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了,这一现象说明物体的__分子__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的温度越高,水越快变甜,又说明了分子扩散现象与__温度__有关.
3.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D)
A.在一杯热水中滴入两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
B.向教室地面喷洒消毒药液,在教室内能闻到药味
C.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D.狂风卷起地面上的尘土
分子间的作用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阅读课本第221、222页的内容,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图是分子作用力模型:分子之间既有__引力__又有__斥力__,当分子距离很小时,__斥__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距离稍大时,__引力__起主要作用;如果分子间距很大,则作用力__十分微弱__.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分子间作用力形状体积能否流动
固体较强固定固定__不能流动__
液体较弱__不固定__ 固定__能流动__
气体很弱__不固定__ __不固定__ __能流动__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__因为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得分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运动,所以固体和液体总保持一定的体积__.
2.教材中图11-17能说明什么?__分子间有引力__.
3.分子间有空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__这是因为分子间还存在斥力,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__.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__引力__又有__斥力__.设分子间的平衡距离为r0.则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引力__大于__斥力,表现为__引力__;当r<r0时,引力__小于__斥力,表现为__斥力__;当r=r0时,引力__等于__斥力,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当r>10r0时,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1.关于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C)
A.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
B.有时很难拔出热水瓶塞子,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压缩弹簧需要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D)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3.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这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最小的是__固态__,分子间作用力最小的是__气态__,体积不变但没有确定形状、且具有流动性的是__液态__.
4.常言道“破镜不能重圆”,这是由于镜子被打破后,再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之间距离变__大__,分子之间几乎没有__分子力__的作用.
5.钢铁公司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并适当加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较快地渗入到零件的表层,试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当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剂中时,碳分子会运动到钢铁零件的表层.当升高温度时,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快,碳分子填充在铁分子间,使分子与分子之间接触紧密,有更多的分子间作用力作用在那里,所以表面的强度更大了.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练习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