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版
鄂教版七上语文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 整理制作短文两篇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触.须( ) 祈.求( ) 怨.言( ) 婆娑.( ) 奇崛.( ) 爽飒.( ) 谛.听( ) 迸.落( ) 红喙.( ) 厮.磨( ) 缥缈.( ) 寂寥.( ) 2、《空山鸟语》中,作者为什么说“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3、《空山鸟语》一文文笔优美,读起来清新自然,温馨贴切,请从文中找一两句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分析一下它究竟美在何处?4、《空山鸟语》一文最后一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你怎样理解“鹧鸪是鸟中的诗人或者是诗人的化身”一句呢?6、作者喜欢在山中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听鸟叫,并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听到了“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你应该怎样理解“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7、当作者躺在地上听鸟叫时,便觉得自己的心灵贴紧了山的心灵,该如何理解?8、“山森睡了,鸟儿们静默了”,却又出现了鹧鸪的叫声,这和文中的梦有何关系?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二部分:(一)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
”他很自信。
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眼朦胧,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
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
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
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最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处于污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洁身自好、保持自我。
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提示]先熟读,再背诵。
默写时,字迹要工整,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七年级语文上册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鄂教版
7、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蝈蝈()祈求()飘逸()斑驳()缥缈()寂寥()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缥缈:⑵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吧!寂寥:⑶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沧桑:3、填空:⑴《蝈蝈》一文作者,散文家,诗人。
课文以为顺序写作。
⑵《空山鸟语》作者,台湾当代诗人,散文家。
4、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⑵山上有的是的花、的树,有的是、的岩石、爽飒的风、的云朵。
A、欣赏妖艳婆娑奇异飘荡B、浏览灿烂摇曳奇崛飘逸C、浏览妖艳婆娑奇崛飘逸D、欣赏灿烂摇曳奇异飘荡5、大人和小孩对蝈蝈叫个不停的态度为什么会不同?6、“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这个结尾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同步解读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
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我想你应该懂的。
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进落。
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红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短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 鄂教版
第23课短文两篇枭逢鸠和穿井得人导学练测资料包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安:疑问代词,哪里。
徙‹:迁移,搬迁。
枭i o:一种形似猫头鹰的大鸟。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去子,对对方的尊称。
将,打算,准备。
之,到。
犹:还。
溉g…i汲Š:洗涤东西和打水。
汲,水下面井里往上面打水。
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后去传布这件事。
闻,听到。
而,顺接。
国人道之:国都的人都说这件事。
国人,指国都的人。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国的君主听到了。
于,被。
得一人之使:需要一个劳动力使唤。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今江苏沛县人。
皇家后裔。
20岁担任练官,汉元帝时因多次上书批评时政,检举宦官专权误国,两次被捕入狱、罢官。
汉成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负责整理皇家收藏的经传诸子诗赋。
在校理图书中,他编著了《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类书。
还撰成了《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
还著有经学著作《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等。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
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
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
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
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
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2、相关知识:《说苑》为西汉刘向所编著,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公元前17年。
流传中有所散失,后经北宋文学家曾巩等人校理,今本共20卷。
即分20个门类,如“君道”、“臣述”、“贵德”、“尊贤”、“修文”、“谈丛”等。
内容多为采辑前人和当时人各种书籍中包括今已失传的古籍的史事传说,格言警句。
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生动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炼,清新隽永,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笔记小说的创作颇有影响。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短两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00分 90分钟)二、基础知识与运用(48分)1 给下列字注上拼音。
(12分)隅()遂 ( ) 袆()憩()翼()倚()闼()窥()壑()槛()窈()剔()2.解释下列加粗字词的含义。
(9分)(1)园中无他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厅临大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人处处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坐窥井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遂以名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高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四闼霞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缘坡植牡丹、芍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瓜洲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黑体字词语在不同句中的含义。
(17分)4填空。
(10分)(1)《黄鹤楼》是________代人________,选自《________》。
(2)《于园》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 ________(历史时期)的学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3)《黄鹤楼》中描写登楼所见壮观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园》中写“以空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内语段阅读(8分)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前堂石坡高万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1.
略
2.
A并非矛盾。
3.
略
4.
略
5.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略
6.
(1)略
(2)略
(3)略
(4)略
7.
(1)略
(2)略
8.
略
8.
依照提示仿写句子。
合上书页,静静躺在床上,我不由思绪万千。是啊,人的生命是那样短暂而宝贵,我无法增加它的长度,但我能够尽力增加它的宽度。在人一辈子的旅程中,我要做勇敢的攀登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座山峰;我要做无畏的航行者,用双桨征服每一处险滩;我要做,。
9.
请从课文当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巨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专门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 向藤野 先生辞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伤,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6) 文中对一个“停止”的描述,抒写了音 乐 教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必然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之内)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分)1.下面句源自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 同窗们常常向教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谈起电脑、互联网,那个小孩竟然说得井井有条,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想不到旧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
鄂教版七年级上《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鄂教版七年级上《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1)我将东徙徙:(2)乡人皆恶我鸣恶:(3)子能更鸣,可矣子:更:(4)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溉汲:(5)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道:闻:2.解释以下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子将安之安:之:(2)乡人皆恶我鸣皆:(3)东徙,犹恶子之声犹:(4)闻之于宋君于: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将安之(2)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5)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4.鸠对枭东徙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5.“穿井得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原因:启示:第二部分:(一)枭逢鸠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6.本文显然属虚构的故事,是一则。
(按文学作品分类来看)7.枭要向东迁移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看枭东徙8.鸠的态度对枭一定有很大影响,请展开合理想象,用一段续写故事的结局。
9.本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处理自身与环境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瞎子摸象《涅盘经》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时众盲各以手触。
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萝菔根。
触其耳者言如箕。
触其脚者言如臼。
触其脊者言如床。
触其腹者言如瓮。
触其尾言如绳。
注释:①萝菔:萝卜。
②箕:簸箕。
③臼:舂米的石臼。
10.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注释。
①时众盲各以手触(A.摸B.接触)( )②汝见象类何物(A.象B.相同)( )11.用现代汉语叙述画线部分的内容。
12.这个成语故事给你哪些启示13.你身边有没有“瞎子摸象”这样的现象呢请举出一两例。
《短文两篇》答案1.(1)迁移(2)讨厌(3)你;改变(4)洗涤、打水(5)说;听2.(1)哪里;到(2)都(3)还是(4)表被动,“被”3.(1)你将要到哪里去呢(2)同乡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精品同步测试 鄂教版
短文两篇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字形并给加点字注音。
触.须( ) 祈.求( ) 怨.言( ) 婆娑.( ) 奇崛.( ) 爽飒.( ) 谛.听( ) 迸.落( ) 红喙.( ) 厮.磨( ) 缥缈.( ) 寂寥.( )2、《空山鸟语》中,作者为什么说“鸟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3、《空山鸟语》一文文笔优美,读起来清新自然,温馨贴切,请从文中找一两句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分析一下它究竟美在何处?4、《空山鸟语》一文最后一句“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你怎样理解“鹧鸪是鸟中的诗人或者是诗人的化身”一句呢?6、作者喜欢在山中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听鸟叫,并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听到了“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你应该怎样理解“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7、当作者躺在地上听鸟叫时,便觉得自己的心灵贴紧了山的心灵,该如何理解?8、“山森睡了,鸟儿们静默了”,却又出现了鹧鸪的叫声,这和文中的梦有何关系?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二部分:(一)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
”他很自信。
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眼朦胧,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
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
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
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
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之”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前置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揣摩作者的精妙构思,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
开头以类比发端,用、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中间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最后奇峰突起,列举三位古人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
(2)《爱莲说》以为线索,以和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者的礼赞。
5.理解填空。
(1)《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中表明莲具有高雅、庄重气质的句子是:。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陶后鲜.有闻()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鄂教版七年级上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双基测评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并指出这些词在作用上的一路的地方。
固然,山上有的是______的花、______的树,有的是______的岩石、______的风、_____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光,都会使你着迷。
一路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比较下面两句话,哪一句好?为何?(1)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义,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2)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绵,重复,透明的情义,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答:3. 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1)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的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恍如在呼唤、祈求什么。
(2)这是梦境,啊!这是在海角孤岛上的奇幻梦境。
--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何等喜欢重温!答:4. 《空山鸟语》最后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阅读《蝈蝈》“整个白天……喃喃自语地说。
”一部份,完成5-7题。
5. 用简练的语言归纳这部份的内容。
6. “它咬破笼子,逃走了。
”真的是如此吗?说说你的理解。
7. 《蝈蝈》一文表达了如何的寓意?二. 能力迁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1)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何时,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方才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可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非是一株野草,它的心里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式,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尽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2)百合心里很高兴,周围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恰恰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包,而是头脑长瘤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教案鄂教版解读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对特自己缺点和错误。
2.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3.整体感知道课文,理解文章。
4.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语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
2.难点:(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二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枭逢鸠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语《枭逢鸠》又名《枭将东徙》,是一则动物寓言。
“枭”即猫儿鹰,是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鸟。
因其鸣声多在夜半时分,而且叫声凄厉。
故而不受人们欢喜。
枭意识到这一点滴,于是决定搬家。
可是斑鸠告诉它:除非它变自己的叫声,也就是改变它的生活习性,否则不管搬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三、正课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枭逢鸠》选自《说苑•谈丛》,本书汉朝学者刘向采集传记百家,正史杂著所载古人行事之迹,编成君道、臣术、建本、兵节、贵德、复恩等二十卷,“欲以为法戒”。
本书广征博引,文字生动,不仅对于历史科学,而且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
著有《新序》、《说苑》等。
2.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特别是人物对话,要读出感情。
语气和韵味。
3.翻译课文。
补充重点词语。
何故:什么原因?犹恶子之声:犹,还是。
4.质疑:枭要向东迁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因为人们讨厌枭鸣叫的声音。
5.质疑:鸠对枭东迁持什么态度?讨论并归纳:斑鸠认为枭要改变自己的鸣叫的声音。
如果不改变,向东搬迁,人们还会讨厌枭的声音。
6.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讨论并归纳:(1)可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角度来谈。
如: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该力求改正,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如果只埋怨别人,只改换坏境是无济于事的。
(2)可从尊重共性与尊重个性的角度来谈。
枭的叫声是其本性决定的,也是它区别其他鸟类的本质属性,它没有错,也不须更鸣。
【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短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短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短两篇班级姓名行道树1用心熟记下列词语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红灯绿酒(亦作灯红酒绿)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2填空题(1)本给我们介绍了;用了手法写出了行道树的自述。
第3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最后一句行道树告诉我们;第5自然段行道树告诉我们它最自豪的时刻是。
(2)在中找出描写痛苦的词语、、、。
3解释下面词语在中的含义(1)玲珑剔透(2)具体而微4简答题(1)《行道树》第3自然段里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2)“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这份痛苦带怎样的深沉?(3)行道树的这份深沉与痛苦就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4)《第一次真好》第1段中的“景色”并不见得很美,为什么“我”却把它比喻成一幅秋日风情画?(可摘引中原句回答)(5)第4段中“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中的“眼巴巴”写出“我”和孩子们的什么心情?(答案不得超过10个字)(6)第5段中“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在中是指哪一次?(答案不超过10个字)(7)在中详细提到的第一次的经验有哪些?(8)“第一次”给奇妙的感觉是什么?(可摘引中语句回答)(9)在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10)下面两个句子意思相同,但第①句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①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②第一次去露营、自己动手做饭、坐火车、坐喷气机、看见雪、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11)《行道树》中“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既然“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12)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好像有点矛盾?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略2(1)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拟人行道树的痛苦是它自己选择的行道树生长的环境它是忧愁而快乐的树清晨(2)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3(1)形容鸟蛋精巧细致、清楚澄澈的样子。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
《短文两篇》同步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 )A.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2.对两篇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蝉》中写到蝉的叫声使人“很烦”“聒聒”,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B. 《蝉》这篇短文通过写蝉“17年埋在泥中”与蝉“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C. 《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D. 《贝壳》一文从贝类死去而贝壳长存得到启示,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的美好愿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3. 根据下列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写出自本课的成语或短语。
①收拢,合拢。
()②持续嘈杂,是人厌烦。
()③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④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4.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蝉( ) 敛( ) 恕( ) 微( )禅( ) 剑( ) 怒( ) 徽()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5.宛如英雄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
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
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
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
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
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鄂教版《短文两篇》习题精选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卑微()收敛()聒噪()宽恕()一丝不苟()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零落颤动继续贝壳B.沙粒嘈杂精致观察C.图样钱币淘洗痕迹D.脆弱短暂把玩透名3.解词卑微:收敛:宽恕:一丝不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由事物感悟出。
(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得出的感悟分别是:《蝉》:。
《贝壳》:。
5.文中说:“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写一句你知道的名人名言,要求与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
答:6.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的三个词语,词语的顺序可以不分先后,字数在20——30个,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像雾倾听(1)表现“欢快”:(2)表现“忧愁”: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贝壳席慕容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
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15字之内回答)(2分)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字以内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超过25字)(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蝉小思今年,蝉鸣得早。
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
它就是曾知知不休的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么?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 __。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1980年6月23日5.文章开头用哪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什么态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文中画线句中的“那”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要固执地等待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朵栀子花从没留意过那个女孩子,是因为①她太过平常了,甚至有些丑-皮肤黝黑,脸庞宽大,一小眼睛老像睁丕开似的。
成绩也平平,字写得东扭西歪,像被狂风吹过的小草。
老师们都极少关注到她,她自己也寡言少语。
有一次,班里搞集体活动,老师数来数去,还差一个人。
问同学们缺谁了,大家你瞪我我瞪你,就是想不起来缺了她。
那时,她正一个人伏在课桌上睡觉。
她的位置,也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靠近角落。
她守着那个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独而萧索。
某一日课堂上,我让学生们自习,而我则在课桌间不断来回走动,以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当我走到最后一排时,突然闻到一阵花香,浓稠的,甜蜜的。
窗外风正轻拂,是初夏的一段和煦时光。
②教室门前,玉兰花都开了,一朵一朵硕大的花,栖在枝头,白鸽似的。
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我的眼睛搜寻了开去,发现一朵凝脂样的小白花,白蝶似的,正栖落在她的发际里。
是栀子花呀,我最喜欢的一种花。
忍不住向她低头去,笑道,好香的花!她当时正在纸上信笔涂鸦,一道,被她肢解得七零八落。
闻听我的话,显然一愣,抬了头怔怔地看我,看到我眼中的一汪笑意,她的脸色迅速潮红,不好意思地抿嘴一乐。
那一刻,她笑得美极了。
余下的时间里,我发现她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地做着试题。
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拨,她便懂了。
我在心里叹,原来,她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
隔天,我发现我的教科书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朵栀子花。
花尚含苞,但香气却裹也裹不住地漫溢出来。
我猜是她送的,走进教室,往她座位看去,便承接住了她含笑的眼。
我对她笑着一颔首,表示感谢。
她脸一红,再笑,竞有着羞涩的妩媚。
其他学生不知情,也跟着笑。
而我不说,只对她眨眨眼,就像守着一段秘密,她知道,我知道。
在这样的秘密守候下,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变得活泼多了,爱唱爱跳,同学们也开始喜欢她。
她的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让所有教她的老师,再不能忽视。
老师们都惊讶地说,呀,看不出这孩子,挺有潜力的呢。
几年后,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在一次寄我的 __上,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我有个愿望,想种一棵栀子树,让它开许多许多可爱的栀子花。
然后,一朵一朵,送给喜欢它的人。
那么这个世界,便会变得无比芳香。
是啊,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
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
(作者:丁立梅选自《中华活页文选》05年第10期)1.联系上下文,说说如何理解文中黑体词语的含义或作用。
(1)中间居然还主动举手问我一个她不懂的问题,我稍一点拔,她便懂了。
答:(2)我以为是玉兰花香,再低头闻闻,不对啊,分明是在我身边,一阵一阵的,固执地绕鼻不息。
答:2.对文中画线的描写句子,有人作出下面的分析,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1)第①处描写,写出了小女孩受到老师冷落的原因,老师以貌取人。
(2)第处描写,写出了初夏校园内环境的美丽、芬芳。
3.试概括“一朵栀子花”的特征和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答: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以叙事、描写为主,记叙了“那个女孩子”成长的点滴经历,写出了“她”转变与成长的过程。
B.“一朵栀子花,,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文章材料的一个连结物。
C.那女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我俩共同“守着一段秘密”。
D.“有时,对于一个人来说,无须整座花园,只要一朵栀子花。
一朵,便足以美丽一生。
”此句含意丰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参考:一、1.bēiliǎnguōshùɡǒu2.D3.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收敛:收拢,合拢。
宽恕:宽容饶恕。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4.细小深刻的人生道理《蝉》: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应该尽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即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5.如: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意大利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
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蒙田6.(1)漫步在笼罩着薄雾的林间,倾听小溪的欢声笑语,心儿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2)浓雾重重,倾听松涛低吟,山泉呜咽,难以想像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二、(一)1.是坚硬、精致、小巧的一件艺术品;2.弱小短暂的生命却创造了完美的居所(或“贝壳制作的精细和贝壳里生命的短暂”);3.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更好;4.A5.“知知不休”“烦”,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态度。
这样写,为后文继续写蝉的生命历程作铺垫,同时与作者后来对蝉的感悟形成对比。
6.秋天一到,蝉的生命,如同夕阳西下,行将结束,但它的生命意义值得肯定。
7.有独特感悟,符合要求即可。
(二)1.(1)强调这种变化是意料不到的,表现“我”的关爱对她产生的积极影响,促使她学习上发生了转变。
(2)是拟人化写法,突出了栀子花香的浓(强烈)2.(1)①赞同。
是老师以貌取人,对“平常”的学生缺少“关注”。
②不赞同。
此处描写是为了突出女孩子的“平常”(平凡),也写出了老师对她缺少“关注”和“留意”。
评分意见:本题有开放性,答出①或②均可。
(2)不赞同。
以玉兰花的多、大,反树出栀子花的芳香。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卑微()收敛()聒噪()宽恕()一丝不苟()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零落颤动继续贝壳B.沙粒嘈杂精致观察C.图样钱币淘洗痕迹D.脆弱短暂把玩透名3.解词卑微:收敛:宽恕:一丝不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由事物感悟出。
(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得出的感悟分别是:《蝉》:。
《贝壳》:。
5.文中说:“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写一句你知道的名人名言,要求与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