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4个生字,“愁”字只识不写。
2.理解“泊”“姑苏”,说出“对”在诗句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韵味,背诵全诗。
4.展开想象,体会诗中描绘的夜泊图景和诗人的愁情,感受经典。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呈现的图景。
教学难点:
在描绘景色时感受诗人的愁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秋点题。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秋天的古诗《山行》,会背诵吗?(学生齐背)作者把秋天登山的所见所感用一个字表达——“爱”,表达了诗人杜牧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秋天有关的诗。(出示课题)
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理解诗题。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
理解“泊”,画图,并组词,了解多音字(出示)。书写泊(左窄右宽、平行等距)。
(理解字义也可以用组词的方法)。
(2)你从课题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3)题目中的“枫桥”(画)“夜”(画)“泊”(画)分别点明的地点、时间、事件。
2.了解诗人。
(1)是谁,在夜晚的枫桥边停船靠岸?(板书:张继)
(2)我要把诗人画在哪里?
(3)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张继?(PPT出示,推荐一个学生读)
三、朗读诗歌,读出韵味。
1.一读读准音:
出示古诗,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读清爽,字字有交代)
师评价: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愁”是翘舌音,“寒山寺”的“寺”是平舌音,读的一丝不苟,字字有交代!还有谁想读一读。
2. 二读有节奏:
师评价:读得有味道。读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能读出节奏,七言诗可以按照什么节奏来停顿了?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划分节奏线。
(3)要想读出诗的韵味,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好句末的平声字,平声字是一二声的,“天”“眠”“船”我们要读得长一些。
霜满天——对愁眠——到客船——
(4)师生合作朗读,体会诗的节奏感和韵味。
(生读前4个字,师读3个字;师读前4字,生读后3个字。)(5)师生齐诵古诗
3. 三读谈感受
(1)师语:孩子们,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了哪个词?
(2)师生交流(孤独、寂寞、惆怅、凄凉、寂静……)
(3)出示: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语:孩子们,你们有的读出了忧愁,有的读出了寂寞,有人读出了凄凉,也有人读出了寂静,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一想,你们读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你们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有孤独的感觉吗?那为什么读《枫桥夜泊》时,感到的却是忧愁、孤独,寂静呢?
提示:请大家静静地默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看看诗句,哪句诗直接告诉你张继很“愁”?愁的睡不着?(愁眠)给“愁眠”找个近义词(难眠、不眠、失眠)
师:因为“愁眠”,张继看到了哪些景物?
四、赏夜泊图,体会愁情。
1.圈景,画景。
(1)请你默读古诗,圈出诗中所写的景物。
出示老师找出的一组景物:月落乌啼霜满天
了解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对比学过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质疑,霜不是落在地上或者叶子上吗?这里怎么会弥漫在整个夜空。
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
生:冷。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很孤独。
生2:因为他考试落榜了。
师:看来你查过资料了。这只是一种可能,还可能因为什么呢?
生3:因为他思念他的亲人了。
生4: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无助。
师:身体感觉到的是一个“冷”字,心灵感觉到的更是一个“冷”字,于是,在诗人的感觉中,“霜满地”成了——
生:(接答)霜满天。
师:哪里是霜满天啊?分明是“冷满天”啊!
(2)学生找出古诗中其它景物,师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绘画。(3)诗中的景物,有的是诗人所见,有的是诗人所闻,有的是诗人所感。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伴随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
生:(齐读)愁眠。
师: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
生:(齐读)对愁眠。
师:(板书:对)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什么是“对”?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对①对待;对付。如:对事不对人。
②面向;朝着。如:对着高山。
③对面的;敌对的。如:对手。
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如:对对联。
——见《现代汉语小词典》(第4版)第156页师:说得好!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板书:愁)
2.说景,悟情。
(1)我们画了一幅简单的《枫桥夜泊图》,你能不能结合老师的绘画和自己的理解把这幅图意描绘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月亮,乌鸦,空气中。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这个充满寒意的半夜,。
从天上到地上,从江边到江面,从远远地姑苏城外到身处的客船之上,都是愁啊。诗人,被愁深深的包裹着,被思乡之情所牵绊着。这确实是一首写愁的千古名诗。
3.说愁,读愁。
(1)你有愁吗?说说你的愁。
(2)师语:孩子们,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数不胜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