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这是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

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枫桥夜泊》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枫桥夜泊》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枫桥夜泊》教案:《枫桥夜泊》活动课活动目标:1. 了解《枫桥夜泊》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内容。

2. 学习《枫桥夜泊》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培养学生欣赏古文诗的兴趣和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枫桥夜泊》的诗歌文本。

2. 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

3. 班级电脑及投影仪或者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知识(10分钟)1. 在黑板上写下《枫桥夜泊》,然后向学生介绍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杨万里。

2. 在投影屏幕上展示《枫桥夜泊》的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来了解故事的背景。

3. 激发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和猜测,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第二步:诗歌朗读(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枫桥夜泊》的诗歌文本,并再次简要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2. 分发诗歌文本给学生,鼓励他们逐句朗读,并进行逐句解读。

3. 分组进行朗读比赛,选出最佳的朗读者,并进行评选。

第三步:诗歌背诵(1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全诗,然后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背诵。

2. 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选出最佳的背诵组,并进行评选。

3. 鼓励学生用朗读和背诵的方式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步:诗歌欣赏和讨论(15分钟)1. 播放《枫桥夜泊》的录音,并让学生跟读。

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从而让他们对古文诗的欣赏和理解有更深入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步:扩展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者画一幅图片来表达对《枫桥夜泊》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在家和家人分享他们对这首诗的想法和感受。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向学生总结课堂的内容,重点强调《枫桥夜泊》的背景、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古文诗的欣赏和理解。

2. 进行简单的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进行总结,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对《枫桥夜泊》这首古文诗的学习和欣赏,让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背景和内容,并培养了他们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枫桥夜泊-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枫桥夜泊-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枫桥夜泊-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枫桥夜泊》这首诗词,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形式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古人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枫桥夜泊》这首诗词。

2.让学生能够体验古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描写。

难点
1.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人的语言和思想。

2.帮助学生克服诗词朗读中的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展示一些自己收集的秋天的图片,或者让他们带来一些枫叶、树叶等自然物品,并请他们朗读一段描写秋天的诗词。

2.学习
(1)听课文录音。

(2)大声朗读,教师进行指导。

(3)使用黑板屏幕或幻灯片展示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词语的含义。

3.讨论
(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

4.训练
(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演绎,然后学生自行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对朗诵和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

5.评价
(1)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成绩。

(2)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很喜欢学唱诗词,但是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朗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表现较好的是表演和朗读,但是诗词理解和表达能力还不够,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不仅能够演绎,还能够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和意境。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枫桥夜泊》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第19课《古诗三首》。

这首古诗具有写景细腻、意境深邃、情景交融及语言生动的特点。

【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小学生虽已接触不少古诗,能初步体验到诗歌中的内容与情感,他们对古诗的学习大多处在“背诗”、“译诗”的阶段,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师在教学这首诗应适当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欣赏诗歌方法,即所谓“教是为了不用教”。

此外,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有利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古诗的含蓄美、韵味。

3、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螺旋上升。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若干、vcd光盘。

2、学过的唐诗若干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流行歌曲《涛声依旧》,学生凝神静听。

2、(音乐声渐弱)教师导入: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是一首曾经流行大江南北的歌曲,那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意蕴总让人回味不已。

你们还知不知道这首动听的歌曲竟会是出自一自唐诗呢?这首古诗仅仅描写了几处景物,但却透过简单的文字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设计意图:以歌曲作引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导入学习主题。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诗歌节奏并仿读。

2、回忆总结以往是如何学习古诗的,出示学法。

3、小组讨论,自学。

4、全班交流。

5、通过配乐,师描述情景,学生体会意境。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

《枫桥夜泊》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枫桥夜泊》,学生能够了解到该篇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主题,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枫桥夜泊》,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包括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背景。

2. 诗歌赏析: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3. 诗歌朗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并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课堂的主题是《枫桥夜泊》,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夜晚的印象和感受。

2. 诗歌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要的讲解,介绍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事迹和其与枫桥夜泊的关系,向学生展示出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诗歌赏析(20分钟)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篇幅、韵律等方面。

然后重点解读诗中所展示的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于夜晚的描绘和感受。

4. 诗歌朗诵与交流(15分钟)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句进行朗诵。

接着,组织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和交流,分享对于诗歌的理解、感受以及个人的感想。

5. 总结(5分钟)对于学生的朗诵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再次强调《枫桥夜泊》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枫桥夜泊》的背景、含义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上的朗诵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诗歌赏析的讲解和引导,培养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13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营造有利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来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情感,注意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古诗的含蓄美、韵味。

3、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螺旋上升。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教具准备:《枫桥夜泊》教学软件,《涛声依旧》磁带。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诗词。

【教学过程】一、诗,颂秋词,兴趣导入1、背诵所学过的古诗。

2、交流资料: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

板书:秋。

导语: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用词简洁明了,意味隽永。

例如我们背诵交流的秋诗秋词。

面对秋天,有的人看到的是硕果累累,丰收希望;有的人看到的是满目萧瑟,凄风苦雨。

景情相融,让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笔墨流芳百世。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古诗。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出深秋景色的美丽,这首诗让诗人流芳千古,这首诗让苏州的寒山寺名噪一时,无数的文人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这首诗也让苏州城中的枫桥一跃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它就是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

二、知诗人,感诗意,初识愁绪。

1、交流资料。

对诗人张继以及《枫桥夜泊》这首诗你知道多少?生拿出预先查好的资料交流。

a,张继个人简介b,枫桥,寒山寺的介绍c,《枫桥夜泊》题目的理解d,《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2、观看《枫桥夜泊》课件。

过渡语:不错,通过资料我们对作者对张继有了了解,对这首诗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枫桥夜泊》综合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综合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综合资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能够了解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利用图像、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中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枫桥夜泊》的诗意和情感。

唐代诗人张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对诗人张继的生平和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乐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枫桥夜泊》这首诗,尽量熟悉诗的内容和字词。

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枫桥夜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这幅景象的感受。

简介诗人张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

2. 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枫桥夜泊》,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通过讨论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3.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意象等方面深入分析诗的艺术特色。

讨论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鉴赏作业和相关的写作任务。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性、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枫桥夜泊》这首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鼓励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启发。

2. 创作展示:邀请学生以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枫桥夜泊》中景象的理解和创作。

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想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范文第【1】篇〗《枫桥夜泊》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2、能力目标:展开想象,培养研究、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学情分析:为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争取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其一是让学生学习言语材料过程中的质疑,激起解惑的兴致与情绪,引发学生思维的“野马"在言语材料的“草原"中东奔西突;其二,对学生适时进行点拨,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并在与言语材料的“对话”中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其三,引导学生收扰思维的“野马”,依据言语材料得出最佳结论。

在教学古诗《枫桥夜泊》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诗人张继选词炼字的妙处,其中包括“落月”、“啼乌”、“寒霜”、“江枫”、“渔火"、“愁眠”等6个意象,通过创设意境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位异乡游子在一个深秋夜晚的忧愁,孤独与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导入新课,介绍《枫桥夜泊》的深远影响。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这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

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古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

你们知道吗,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城西,有一座桥,这个桥叫枫桥,在离枫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就叫寒山寺.一座桥,一座寺,看似很平常的地方,凡是去苏州市的人大多要去看一看枫桥,要去听一听寒山寺的声音,甚至日本、韩国的朋友都特地来到中国苏州亲耳聆听一下那儿的钟声,用手抚摸一下那儿的桥,这是为什么呢?对,这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写了一首有名的诗,叫做《枫桥夜泊》。

这首诗,千百年来,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枫桥夜泊》。

(2)理解诗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感受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2)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枫桥夜泊》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诗人张继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诗中的生词和句子,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5. 朗读训练:(1)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分角色朗读,展现诗歌的情感。

6. 背诵练习:(1)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上台展示背诵成果,互相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枫桥夜泊》,加强记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夜泊”的作文。

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如何?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5.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解题:2、()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凄凉……)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

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5、江枫“对”?——面对,相伴。

“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

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

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7、后半句1)“客”思乡寂寞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情感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秋色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用本节学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试着自学一首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有关《枫桥夜泊》的图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古诗。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唐代著名诗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时,被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了,让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七言绝句。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旅游胜,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有什么问题,朗读后可提出来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读音)3、理解课题:(1)教师:枫桥在哪里?(2)理解题目。

“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教师板画“枫桥”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②。

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枫桥也叫封桥。

)“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3)齐读古诗一二句,想想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同学说老师板书,并解释诗中的名词的意思,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4)再叫同学们上来试着解释一两句的意思,老师再讲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诗人夜泊时所见,点明了时间是深夜,季节是晚秋。

在江南秋夜的漫漫寂静之中,偶有乌鸦啼叫划破夜空,反而使周围的气氛显得更加宁谧深沉。

《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 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枫桥夜泊》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其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愁”的内涵,体会诗人的羁旅之思。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意境之美。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理解诗歌中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增强情感体验。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其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舒缓的古典音乐,展示一些江南水乡夜晚的图片,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夜晚,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从而导入新课《枫桥夜泊》。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张继的生平经历,重点强调他写作这首诗时的处境和心情。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忧愁。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再进行点评。

4、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如“月落乌啼霜满天”中“霜满天”的含义。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深入探究(1)提问:“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引导学生找出“愁”字,并思考诗人为何而愁。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如“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等,探讨这些景物是如何烘托出诗人的愁绪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景抒情的一首七绝。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教学目标】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2、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愁”的心情。

2、培养朗读能力、品词析句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解诗题:1.师:同学们,在一千二百年前,有一位落榜学子的一首诗,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同时也让他自己名垂千古,这首诗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

3、解题。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有补充的吗?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谁停的?生:张继。

师:对,就在那个夜晚,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写下这首名扬千古诗,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古诗。

二、初步感知,知诗人:1、了解诗人:(课件)张继,字懿[yì]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公元七五三年考上进士, 做过监城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

他所写的诗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2、了解创作背景:师:诗人张继为何半夜将船停泊在岸边,他是在游玩还是在回家的路上停留呢?原来张继仕途不第,赶考归来行至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闻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枫桥夜泊》。

2022年苏教版三上《枫桥夜泊》优秀教学设计3篇

2022年苏教版三上《枫桥夜泊》优秀教学设计3篇

2022年苏教版三上《枫桥夜泊》优秀教学设计3篇我们一起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预备起——生齐读全诗。

2、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好,字正腔圆,通顺流利。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插图,想想每一诗句的大概意思,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好,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

指名生读。

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听出来了没有?他读的时候,哪两句诗句的节奏是差不多的?你听出他是如何停顿的吗?对,这样读就叫做有节奏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读前两句。

生齐读前两句。

很好,后两句谁接着读下去。

指名生读。

好一个“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

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生齐读后两句。

真好。

我们读古诗,要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这自不必说,我们还要读出它的感觉与韵味。

来,就像刚才读题目一样,大家一起将《枫桥夜泊》有情有感地读一遍。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1)好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当半夜时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的时候,诗人张继在干什么?顺着学生回答再问:其实同学们的感觉是敏锐的,都感到诗人张继是彻夜未眠啊。

,那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2)学生默读、圈划。

(3)停。

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月落。

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噢,他目睹月落,所以说明他没有睡。

教师板书:月落)乌啼。

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耳闻乌啼,所以未眠啊。

教师板书:乌啼)霜满天。

张继他还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

(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对,是诗人感觉到的。

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教师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也看出他并没有睡觉。

(张继睹江枫望渔火,当时确实没有睡觉啊。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一、教材分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二、学情分析从身心特点来看,五年级逐步掌握了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体会诗歌的意象;从知识与技能来看,五年级学生积累了些许诗歌的意象,对诗歌感情基调有了清晰的把握,并且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诗歌,读懂诗歌。

五年级学生学会了表达与交流,并有一定的想象和幻想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能够说出诗意;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及诗词的创作背景,把握诗词愁的感情基调。

2.借助“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等景物对比,学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生活实际,发挥联想与想象,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3.借助有关作者生平、枫桥、苏州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1.通过情景描绘,结合想象与联想,体验个人愁与家国愁的区别。

2.理解景物意象美,学会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

五、教学难点个人愁到家国愁的过渡,升华学生情感。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启发式教学七、教学时间八分钟八、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受课文1.播放歌曲,带着问题进行导入。

问题:这首诗在哪写的?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字?预设:写在枫桥,感受到了愁字。

2.分析标题,走入课文。

问题:听完这首歌,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了吗?预设:对的,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板书枫桥夜泊—唐·张继);3.品味情感,抓住关键问题:刚刚大家都听了这首歌曲,那么有谁可以说一说你在听完这首歌曲之后心情是怎样的呢?预设:悲伤、忧愁、孤寂等)问题:那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预设:旋律很悲伤、因为歌词有“愁"这个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

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

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全唐诗》“渔火”作“渔父”。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枫桥夜泊》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张继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通过对夜晚渔船回归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适合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和主题;2.掌握《枫桥夜泊》的诗歌鉴赏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枫桥夜泊》的诗歌鉴赏技巧;•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抒情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张继,并提出诗歌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欣赏原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枫桥夜泊》的原文,同时点出一些生僻字、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3. 解读诗意(2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深入解读《枫桥夜泊》的诗意,包括诗中的意象、抒情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4. 诗歌鉴赏(20分钟)带领学生分析《枫桥夜泊》的诗歌鉴赏技巧,包括韵脚、节奏、押韵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美感。

5. 仿写小练(1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技巧,尝试仿写一首以家乡为题材的古体诗,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6. 创作分享(1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指导。

7.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总结观点,回顾课堂所学,并就《枫桥夜泊》的意义进行讨论。

五、教学评价1.学生在诗歌鉴赏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对《枫桥夜泊》意象和抒情之情的理解程度;3.学生通过仿写小练的创作能力表现;4.学生在总结反思环节的思考和表达。

六、教学拓展1.继续学习其他古体诗,进一步提高对诗词的欣赏能力;2.学习与《枫桥夜泊》相似题材的文学作品,开展文学比较研究;3.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场所,增强对古代文学的实际感知。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多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多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多篇一、《枫桥夜泊》课文简介《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一首七绝诗。

全诗写致力于政治事业的张继在夜晚到达枫桥,伫立江畔,一边明察秋毫,一边感受江南夜色,借此寄托了作者个人身世的悲怀。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秋夜婉转的美景,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反抗外来压迫的豪迈胸怀。

全诗,无仄不平,格调悠然高远,以其音韵磨练和情感渲染,被誉为唐诗代表之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大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深刻领悟作者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爱情以及他对振兴中华的追求,并借此启示学生,亲身感受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

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2.让学生掌握诗歌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统一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认知能力。

三、课堂设计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山水画,介绍秋江的美景,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秋夜的清幽,为下一步讲解诗歌创作背景作铺垫。

2. 诗歌创作背景教师简单介绍唐代张继生平经历和《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枫桥夜泊》的诗歌背景,知道这首诗是作者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具体分析(1)句式分析教师要求学生默写这首诗词,然后分析每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意义,介绍作者运用词语来表达人生感慨的技法。

(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意象,包括江流、枫树、月光等,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3)文化意味分析通过句式分析和意象分析引出本诗涵盖的大文化背景,包括历史文化、地理文化、习俗观念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

4.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的诗歌,分析比较文化差异和现代生活的连续性,让学生感悟古代文化的魅力,从中汲取启示,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5. 课堂小结教师简单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同时启示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认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过去辉煌。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

《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枫桥夜泊》的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的教案篇1一、导入:1、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有补充的吗?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谁停的?生:张继。

师综述: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盛名起来,也让张继名垂青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觉一下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1、自由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生1:有点伤感。

生2:有点凄凉。

生3: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

师:读诗的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己的感觉。

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

师如情入境的朗读博得听课老师的集体鼓掌。

师: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觉放进去,读出你的味道。

学生自由读诗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生1: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

生2:我来补充:还有霜满天。

生3:客船。

生4:还有钟声。

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师:看这些都是诗中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

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是什么字?生:愁。

师: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拿出笔,看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生批划读后汇报。

生:我从乌啼中体会出来的。

乌鸦就在哭蹄,感觉很伤心。

师:读读这句。

生读。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这句还有什么体会?生:霜满天中的霜让我觉得很寒冷。

师:一个霜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仔细读读、品品,看能否品出什么?(老师课件出示对比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地......生:第一句好,感觉得很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4个生字,“愁”字只识不写。

2.理解“泊”“姑苏”,说出“对”在诗句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韵味,背诵全诗。

4.展开想象,体会诗中描绘的夜泊图景和诗人的愁情,感受经典。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呈现的图景。

教学难点:
在描绘景色时感受诗人的愁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秋点题。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秋天的古诗《山行》,会背诵吗?(学生齐背)作者把秋天登山的所见所感用一个字表达——“爱”,表达了诗人杜牧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秋天有关的诗。

(出示课题)
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理解诗题。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

理解“泊”,画图,并组词,了解多音字(出示)。

书写泊(左窄右宽、平行等距)。

(理解字义也可以用组词的方法)。

(2)你从课题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3)题目中的“枫桥”(画)“夜”(画)“泊”(画)分别点明的地点、时间、事件。

2.了解诗人。

(1)是谁,在夜晚的枫桥边停船靠岸?(板书:张继)
(2)我要把诗人画在哪里?
(3)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张继?(PPT出示,推荐一个学生读)
三、朗读诗歌,读出韵味。

1.一读读准音:
出示古诗,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读清爽,字字有交代)
师评价: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

“愁”是翘舌音,“寒山寺”的“寺”是平舌音,读的一丝不苟,字字有交代!还有谁想读一读。

2. 二读有节奏:
师评价:读得有味道。

读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能读出节奏,七言诗可以按照什么节奏来停顿了?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划分节奏线。

(3)要想读出诗的韵味,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好句末的平声字,平声字是一二声的,“天”“眠”“船”我们要读得长一些。

霜满天——对愁眠——到客船——
(4)师生合作朗读,体会诗的节奏感和韵味。

(生读前4个字,师读3个字;师读前4字,生读后3个字。

)(5)师生齐诵古诗
3. 三读谈感受
(1)师语:孩子们,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了哪个词?
(2)师生交流(孤独、寂寞、惆怅、凄凉、寂静……)
(3)出示: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语:孩子们,你们有的读出了忧愁,有的读出了寂寞,有人读出了凄凉,也有人读出了寂静,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一想,你们读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你们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有孤独的感觉吗?那为什么读《枫桥夜泊》时,感到的却是忧愁、孤独,寂静呢?
提示:请大家静静地默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看看诗句,哪句诗直接告诉你张继很“愁”?愁的睡不着?(愁眠)给“愁眠”找个近义词(难眠、不眠、失眠)
师:因为“愁眠”,张继看到了哪些景物?
四、赏夜泊图,体会愁情。

1.圈景,画景。

(1)请你默读古诗,圈出诗中所写的景物。

出示老师找出的一组景物:月落乌啼霜满天
了解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对比学过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质疑,霜不是落在地上或者叶子上吗?这里怎么会弥漫在整个夜空。

秋霜那么重,穿得又那么单薄,还是在江上、在船上,能不冷吗?其实,身体的冷还在其次,更要紧的是张继的心,他的心也是——
生:冷。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很孤独。

生2:因为他考试落榜了。

师:看来你查过资料了。

这只是一种可能,还可能因为什么呢?
生3:因为他思念他的亲人了。

生4: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无助。

师:身体感觉到的是一个“冷”字,心灵感觉到的更是一个“冷”字,于是,在诗人的感觉中,“霜满地”成了——
生:(接答)霜满天。

师:哪里是霜满天啊?分明是“冷满天”啊!
(2)学生找出古诗中其它景物,师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绘画。

(3)诗中的景物,有的是诗人所见,有的是诗人所闻,有的是诗人所感。

(最后形成如下板书)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

这景那景,都围绕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伴随着——
生:(齐读)愁眠。

师: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
生:(齐读)愁眠。

师: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
生:(齐读)对愁眠。

师:(板书:对)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什么是“对”?为什么要用这个“对”?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对①对待;对付。

如:对事不对人。

②面向;朝着。

如:对着高山。

③对面的;敌对的。

如:对手。

④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

如:对对联。

——见《现代汉语小词典》(第4版)第156页师:说得好!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

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板书:愁)
2.说景,悟情。

(1)我们画了一幅简单的《枫桥夜泊图》,你能不能结合老师的绘画和自己的理解把这幅图意描绘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月亮,乌鸦,空气中。

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

这个充满寒意的半夜,。

从天上到地上,从江边到江面,从远远地姑苏城外到身处的客船之上,都是愁啊。

诗人,被愁深深的包裹着,被思乡之情所牵绊着。

这确实是一首写愁的千古名诗。

3.说愁,读愁。

(1)你有愁吗?说说你的愁。

(2)师语:孩子们,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数不胜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
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

出示有关明月的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
师:因为愁眠,大诗人李白曾经这样写道,齐读李白的诗。

因为愁眠,大诗人杜甫曾经这样写道,齐读杜甫的诗。

因为愁眠,诗人张九龄曾经这样写道,齐读张九龄的诗。

也是因为愁眠,诗人孟浩然吟诵道——,
还是因为愁眠,王安石遥望明月,深情地问道,齐读。

师:正所谓,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于是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乡之情都寄托在了那一轮皎皎明月上,那么在没有明月的夜晚,张继又把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愁寄托给了谁?
劝解张继这份愁眠的是——
抚慰张继这份心情的是——
温暖张继这颗心灵的还是——钟声
因为钟声可以“清烦恼,长智慧”。

(3)出示《枫桥夜泊》,再次齐读,配乐朗读。

(4)师描述诗的意境: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晚。

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在他的心里轻轻地念道,音乐响起,起立,朗读。

五、走进文本,巩固练习。

1.辨音辨字露一手。

夜泊( pō bó)寒山寺(sì shì)
姑苏(sū shū ) 江枫(渔鱼)火
2.快速说出字义。

夜泊对愁眠到客船
3.走进文本,想一想再作答。

《山行》的作者是,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美景及原因的诗句是“,”。

《枫桥夜泊》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诗中的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