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系统数据删除的操作规程模版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流程。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以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信息系统。

二、操作准则1. 用户认证规则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所有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前必须进行认证。

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指纹和面部识别等。

用户应定期更换密码,并保持密码的机密性,不得将密码泄露给他人。

2. 系统访问规则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应遵守系统访问规则。

包括但不限于合法合规的操作行为,不得利用系统进行非法活动或攻击行为。

若发现系统漏洞或异常,用户应立即上报给系统管理员。

3. 数据安全管理为保护企业机密信息和个人隐私,用户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 禁止未经授权将敏感信息传递给非信任方;b)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保存在安全可靠的地方;c) 不得私自删除或修改他人数据;d) 需要时,可使用加密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保护。

4. 病毒防范措施为避免病毒或恶意软件对系统造成危害,用户应遵守以下规则:a) 在信息系统中使用正版、最新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b) 不打开未知来源或可疑邮件附件;c) 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并及时修补;d) 禁止私自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

5. 网络安全管理为确保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用户应遵守以下规定:a) 不得擅自更改网络设置;b) 不得破解、攻击他人网络;c) 禁止非法侵入他人电脑或信息系统。

三、操作流程1. 登录系统a) 打开计算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b) 进行身份验证,成功后进入系统。

2. 系统操作a) 在系统桌面上找到所需应用程序,并双击打开;b) 根据系统提示进行相关操作;c) 定期保存工作内容,以免丢失数据。

3. 数据备份a) 打开数据备份程序;b) 选择需要备份的文件或文件夹;c) 选择备份介质,如U盘或网络存储;d) 点击开始备份,等待备份完成。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组织乃至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可靠,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一、人员管理1、员工入职时,应签署保密协议,并接受信息安全培训,了解公司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操作规程。

2、为员工分配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系统访问权限,定期审查和调整权限。

3、要求员工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不少于 8 位。

4、禁止员工共享账号和密码,如有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5、对于离职员工,应及时撤销其系统访问权限,并收回相关的设备和资源。

二、设备管理1、所有接入信息系统的设备,如电脑、服务器、移动设备等,应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并保持软件的及时更新。

2、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漏洞扫描、恶意软件检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对重要设备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

4、严格控制设备的外接接口,如 USB 接口、蓝牙等,禁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信息系统。

5、设备的报废处理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确保设备中的数据被彻底清除。

三、网络管理1、构建安全的网络架构,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如内网、外网、DMZ 区等,并实施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2、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

3、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网络中的安全漏洞。

4、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范围,对无线网络进行加密,并设置访问控制。

5、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定期更改设备的登录密码,并备份设备的配置文件。

四、数据管理1、对敏感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记,明确数据的重要程度和保护级别。

2、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异地,以防止本地灾害导致数据丢失。

3、对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IT操作规程

IT操作规程

IT操作规程一、概述IT操作规程是指为了保障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对IT操作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应遵守的规范和流程。

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IT操作人员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各项操作,减少系统故障和数据泄露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操作权限管理1. 操作权限的分级管理根据不同职责和需求,对IT操作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分级管理。

分级管理可以确保不同级别的操作人员只能进行其权限范围内的操作,避免操作人员越权操作造成的安全风险。

2. 操作权限的授权和撤销IT操作权限的授权和撤销应由专门的管理员进行,确保授权和撤销的过程可追溯和可审计。

在授权和撤销操作权限时,应及时通知相关操作人员,并及时更新权限管理系统。

三、操作流程规范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先了解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备份数据、检查设备状态等。

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2. 操作过程的记录和监控在进行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操作的步骤和结果,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同时,系统应具备操作日志记录和监控功能,以便对操作过程进行追溯和审计。

3. 操作后的清理工作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操作痕迹,如删除临时文件、关闭不必要的权限等。

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系统的整洁性。

四、安全意识培训为了提高IT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应定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和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安全政策、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等,培训形式可以是线上培训、面对面培训或定期考核。

五、违规行为处理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

处理措施可以包括口头警告、限制操作权限、停职检查等,严重情况下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六、规程的修订和更新IT操作规程应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安全需求的变化。

修订和更新的过程应经过合规部门或专门委员会的审批,并及时通知相关操作人员。

七、总结IT操作规程是保障信息技术系统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

征信系统操作规程

征信系统操作规程

征信系统操作规程征信系统操作规程一、概述:为了规范征信系统的使用和操作,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权限管理:1. 系统管理员:- 负责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维护,设置用户账号和权限,并进行日常监控和维护。

- 对系统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用性。

- 负责更新和管理系统的补丁和版本。

2. 一级用户:- 负责系统的日常使用和操作,包括查询、录入、修改和删除数据等。

- 只能操作权限范围内的数据,不得超越权限进行操作。

- 需要定期更改登录密码,并保密个人账号和密码。

3. 二级用户:- 只能进行限制性操作,如查询某些数据、生成报表等。

- 不得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操作,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 需要定期更改登录密码,并保密个人账号和密码。

三、系统登录和退出:1. 用户登录:-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验证后方可登录系统。

- 系统将记录用户的登录时间和IP地址等信息,以备系统审计和追查。

2. 异常退出:- 发生意外中断登录时,用户应立即联系系统管理员进行处理,不得再次登录。

- 系统管理员应及时查明异常原因,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3. 正常退出:- 用户完成操作后,应及时退出系统,以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

四、数据操作规范:1. 查询数据:- 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数据查询,不得泄露、篡改或删除数据。

- 查询结果应仅供用户自己使用,不得传播给他人。

2. 录入数据:- 用户只能根据工作职责和权限进行数据的录入操作,不得越权操作。

- 录入数据应准确、完整、合法,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

3. 修改和删除数据:- 对于已经录入的数据,用户不得随意修改或删除,需要经过审批和授权后方可进行操作。

- 修改或删除操作应由管理员或责任人员进行,并记录修改的原因和操作记录。

五、信息安全保护:1. 系统安全:- 系统管理员负责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补丁更新,保护系统的稳定和可用。

- 系统应具备防止恶意攻击和病毒侵袭的能力,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信息化系统管理操作规程

信息化系统管理操作规程

信息化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信息化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一、总则为加强信息化系统管理,规范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和使用,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和效能,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管理1.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管理工作。

2.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系统及网络安全防护软件,保持系统的安全性。

3.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应定期备份系统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4.临时维护和安全检查时,需提前通知相关用户,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5.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应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系统故障和问题。

6.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检查时,应遵循相关工作流程,确保用户的隐私和数据的完整性。

7.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操作和管理。

8.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9.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应定期更新系统的补丁和软件升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权限管理1.信息化系统管理员应根据用户的岗位和工作需要,合理分配系统权限。

2.信息化系统管理员应及时处理用户权限的申请和变更。

3.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拥有超出其实际工作需要的权限。

4.用户离职或调岗时,应及时收回其权限。

5.临时用户权限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撤销其权限。

四、安全管理1.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系统安全策略和规定的权限进行操作和管理。

2.禁止使用非法软件或破解软件,以及非法获取他人数据。

3.禁止在信息化系统中传播病毒、恶意软件或其他危害系统安全的文件。

4.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系统数据库或修改系统配置文件。

5.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漏洞扫描和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6.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完善安全策略和措施。

五、违规处理1.对违反操作规程的信息化系统管理人员,将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纪律和法律措施。

2.对违反操作规程的用户,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附则1.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方,可随时进行修改。

SIS系统操作规程

SIS系统操作规程

SIS系统操作规程SIS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学校管理学生信息的重要工具,它能够方便高效地管理学生的个人信息、学籍、成绩等。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系统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SIS系统操作规程。

一、登录与注销1.1登录1.1.1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登录账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1.2登录后根据提示修改初始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1.1.3登录后及时确认个人信息是否准确,并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修改。

1.2注销1.2.1在使用SIS系统完成工作后进行注销操作。

1.2.2离开电脑前,务必要进行注销,确保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二、个人信息管理2.1查看个人信息2.1.1登录SIS系统后,可查看个人信息模块。

2.1.2查看个人信息时,应按规定的权限进行操作,确保信息的机密性。

2.2修改个人信息2.2.1当个人信息有误或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正确的信息并进行修改。

2.2.2修改个人信息时,必须填写正确的信息,并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2.3安全保密2.3.1个人信息在系统中的存储和处理,必须得到严格的保密。

2.3.2禁止向他人泄露个人信息,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

三、学生学籍管理3.1新生信息录入3.1.2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新生报到,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3.2学生信息修改3.2.1学生信息有误或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正确的信息并进行修改。

3.2.2修改学生信息时,必须检查和填写正确的信息,并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3.3学生档案管理3.3.1学生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机密性。

3.3.2定期备份学生档案,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四、成绩管理4.1成绩录入4.1.1按照规定和时间节点,准确录入学生的各科成绩。

4.1.2每次录入成绩前,应确认学生的基本信息是否与系统一致。

4.2成绩查询4.2.1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学生的成绩。

数据处理操作规程

数据处理操作规程

数据处理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处理成为了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准确地处理数据对于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隐私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操作,提高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一份数据处理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数据处理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客户管理等工作领域。

三、数据处理流程1. 数据采集:从合法、可靠的渠道采集所需数据,确保数据来源准确可靠。

2. 数据录入: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数据清洗: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清洗和筛选,剔除重复、无效或错误的数据,保证数据的质量。

4. 数据分析: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5. 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为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6. 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存储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7. 数据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可视化图表,能够清晰、直观地呈现数据分析结果。

四、数据处理操作要求1. 数据安全: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数据,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保密政策,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 数据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录入和整理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对于有疑问或不确定的数据应及时核实。

3. 数据一致性: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录入和处理的一致性,避免不同人员或不同时间点的数据产生差异。

4. 数据完整性:录入和整理的数据应包含全部必要信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5. 数据备份:对处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意外丢失或损坏,同时保证数据的可追溯性。

6. 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7. 数据使用权限:对于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应限制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和个人日常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重要数据和隐私不被泄露,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一、用户账号与密码管理1、用户账号创建新用户账号的创建应由授权的管理员进行操作。

在创建账号时,应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责和需求,赋予适当的权限。

同时,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如姓名、部门等,并记录在案。

2、密码设置要求用户应设置强密码,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不少于8 位。

密码应定期更改,建议每90 天更换一次。

避免使用常见的单词、生日、电话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信息作为密码。

3、密码保护用户不得将密码告知他人,不得在不安全的环境中记录或存储密码。

如果怀疑密码已泄露,应立即更改密码。

二、网络访问控制1、网络接入授权只有经过授权的设备和用户才能接入公司网络。

对于外部访客,应提供临时的访问账号,并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和时间限制。

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应配置防火墙,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同时,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网络攻击。

3、无线网络安全无线网络应设置强加密,如 WPA2 或 WPA3。

禁止使用默认的SSID 和密码,定期更改无线网络的密码。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1、备份策略制定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更新频率,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

重要数据应每天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异地的安全位置。

2、备份介质选择可以选择磁带、硬盘、云端等备份介质。

对于关键数据,建议采用多种备份介质,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数据,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

四、软件与系统更新1、操作系统更新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补丁和更新,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管理员应定期检查系统更新情况,并安排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安装,避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

海典操作流程

海典操作流程

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规程1.目的:为了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管理2.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年)及附录(二)3.范围: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使用管理4.内容:4.1职责:4.1.1质管部依据各岗位的质量职责和岗位操作规程,制定或审核各岗位相关人员操作权限。

4.1.2信息部设定相关人员的权限和密码。

在人员调动和调整时应锁定权限和密码。

4.1.3各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本部门和岗位进行操作。

并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得相互借用,否则因此发生的越权、越岗操作行为负全责。

4.1.4办公室负责各部门及岗位配置,负责人员的调配。

4.2操作4.2.1打开计算机。

4.2.2打开管理软件信息系统,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4.2.3进入对应操作界面。

4.3首营企业审批4.3.1路径:质量管理-首营供应商4.3.2说明:第一次和供应商合作,要做首营供应商,审核后,才能转为正式供应商。

功能按钮说明:•【生效】:生效首营供应商。

•【作废】:将未生效的供应商作废,作废后不能再使用。

•【转供应商】:将生效的首营供应商转为正式的供应商。

•【许可证】:有许可证号、生产范围、生产地址等信息。

根据供应商真实信息进行填写。

4.3.3界面浏览:首营供应商生成方式,是在首营供应商页面添加。

状态:分为未审核、生效、作废三种状态,根据用户对单据的操作更改。

【填报部门】:录入首营供应商资料的部门。

【批审日期】:生效日期。

【转正日期】:转为供应商的日期。

【供应商编码】:不可输入,转为供应商时系统自动生成。

【企业类型】:分商业单位和生产厂家两种,为下拉选项。

【采购员意见】、【采购中心意见】、【质量部经理意见】等信息,有权限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

4.3.3操作:4.3.3.1点击【添加】,输入首营供应商信息。

•必填项:供应商名称、企业类型、区域、采购员意见、审核员意见审核人、采购中心意见、质量部经理意见、采购经理意见。

4.3.3.2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

•未审核状态的单据能修改信息。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安全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数据安全操作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数据备份、访问控制、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数据销毁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

一、数据备份1.1 定期备份数据:- 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制定合理的备份策略,确保数据能够及时恢复。

- 使用可靠的备份设备和软件,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防止数据丢失或者遭受恶意攻击。

1.2 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恢复能力:- 定期进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靠性。

- 对备份数据的恢复过程进行记录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3 加密备份数据:- 对备份数据进行加密,确保即使备份数据丢失或者被盗,也无法被未授权人员访问。

- 使用强密码保护备份数据的加密密钥,防止密钥泄露导致数据泄露。

二、访问控制2.1 设定合理的用户权限:- 根据不同用户的职责和需求,设定相应的访问权限,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及时撤销不必要的权限,防止滥用和泄露。

2.2 强化密码策略:- 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

- 强制用户定期更换密码,避免密码长期不变导致的安全风险。

- 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增加访问控制的安全性。

2.3 监控和审计用户访问行为:- 部署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用户的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操作。

- 定期进行审计,对用户的访问记录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三、网络安全3.1 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和阻挠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

- 更新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规则和软件,及时应对新的网络安全威胁。

3.2 加密网络通信:- 使用安全协议和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的传输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

- 禁用不安全的网络协议和服务,减少网络攻击的风险。

医院信息系统常见操作规范流程

医院信息系统常见操作规范流程

医院信息系统常见操作规范流程病区护士工作站操作规定病区护士工作站的数据信息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工作站的顺畅运行,工作站人员必须做到操作熟练准确、细致认真。

录入信息住院患者先由住院处按病案书写要求录入信息,经网络进入病区工作站。

在病区护士安排床位后,方可输入病区医护工作信息。

治疗终结时,由病区护士按医嘱停止全部处置,并核实费用无误后做出院处理。

再次住院按原病案号输入。

信息安全为确保护士工作站信息安全,必须严格遵守个人的口令密码保密制度。

防止他人盗用,无密码者系统不予登录。

严格落实第四版医疗护理工作常规。

进修、实护士的医疗文书必须由带教老师审签。

计算机系统配置及网络中各种参数不得随意更改。

医嘱处理医生提交的医嘱,正课时间由办公室护士在工作站提取和打印当天新医嘱单。

非正课时间由值班护士完成上述工作。

严格检查、校对、录入、确认、执行医嘱。

医嘱下达所有医嘱必须在计算机中下达、执行。

紧急抢救的医嘱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补录。

医嘱分为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

可下达单条或成组医嘱,可单条或成组停止。

必要时(如分娩、手术、转科等),也可一次停止全部长期医嘱。

可删除刚下达但未确认的医嘱,作废尚未执行的医嘱。

浏览未停的长期医嘱及当日下达的医嘱。

医嘱执行护士执行医嘱前应查对医嘱格式、内容的正确性及开始执行时间。

区分临时医嘱、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必须在规定时间(15分钟)内执行。

要求先处置、后打印签名和时间。

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各班应交待清楚,建立交接班制度,交班者在临时医嘱本上用特殊符号标明。

过敏试验医嘱各种过敏试验医嘱,必须先处置,待观察结果后再输入试验结果并执行。

试验结果及时报告经治医师。

计价审核护士执行医嘱应认真审核计价项。

执行转抄医嘱后,对于“毒麻限剧药品、不可分割药品免费病人的贵重药品”等要逐条进入单病人医嘱的医嘱框内,调整计价项目,即变为“不摆药”。

对于特殊开处方取药的病人,在该计价项目上应注明“不摆药”。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范本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信息系统的部门、岗位及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旨在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服务于公司业务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信息系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第五条信息系统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信息系统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信息系统管理工作。

第六条信息系统管理办公室职责:(一)负责制定、修订、发布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二)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三)负责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权限分配、用户密码管理、用户培训等;(四)负责信息系统数据备份、恢复及归档工作;(五)负责信息系统设备维护、升级及改造工作;(六)负责组织信息系统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

第三章信息系统安全第七条公司信息系统应遵循以下安全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三)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第八条公司信息系统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一)物理安全:确保信息系统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止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风险;(二)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风险;(三)数据安全: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备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四)应用安全:加强应用系统安全,防止系统漏洞、恶意代码等风险;(五)用户安全:加强用户管理,防止用户权限滥用、账号盗用等风险。

第四章信息系统使用与管理第九条公司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一)按照规定使用信息系统,不得擅自修改、删除、复制系统数据;(二)遵守信息系统操作规程,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三)不得利用信息系统从事违法活动,不得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四)不得擅自安装、卸载、修改系统软件。

第十条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员应遵守以下规定:(一)负责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二)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三)负责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权限分配、密码管理、用户培训等;(四)负责信息系统数据备份、恢复及归档工作。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是指为了保护信息系统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修改、破坏等威胁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定和措施。

建立并严格执行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不仅可以有效防范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还可以保护企业和用户的敏感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以下是一个信息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的示例,供参考。

一、系统运行安全1.所有系统操作必须在授权的终端设备上进行,禁止将信息系统帐户透露给他人使用。

2.在离开工位之前,必须对信息系统进行注销登出操作,以防止他人非法登录。

3.不得将机密文件或存储设备带离工作场所,尤其是不能外带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

4.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访问控制安全1.信息系统必须采用强密码进行登录,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必须包含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

2.严禁使用他人的账号进行系统登录,个人应当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和密码。

3.定期更换密码,并不得重复使用相同的密码。

4.对系统设备进行有效地身份验证,禁止非法用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绕过身份验证。

5.对系统进行访问控制,严格限制不同用户对不同文件和文件夹的访问权限。

6.严禁共享账号和密码,对于特定操作需要多人参与的情况,应当建立独立的账号。

三、网络安全1.信息系统必须连接防火墙,并及时对防火墙进行升级和更新,确保其能够有效过滤网络攻击。

2.禁止在信息系统上使用未经授权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设备,以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3.所有的网络访问必须经过合法授权,禁止越权访问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资源。

4.使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必须采用加密的方式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听和篡改。

5.制定必要的网络安全事件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四、应用程序安全1.定期对应用程序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及时修补漏洞和安全漏洞。

3.对应用程序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仅限于必要的人员进行权限赋予。

4.对应用程序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过滤和验证,防止恶意输入和输出攻击。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按照《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我公司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1 数据信息完整性1.1确保所采取的数据信息管理和技术措施以及覆盖范围的完整性。

1。

2应能够检测到网络设备操作系统、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要的恢复措施.1.3具备完整的用户访问、处理、删除数据信息的操作记录能力,以备审计。

1.4在传输数据信息时,经过不安全网络的(例如INTERNET网),需要对传输的数据信息提供完整性校验.1。

5应具备完善的权限管理策略,支持权限最小化原则、合理授权。

2 数据信息保密性2.1数据信息保密性安全规范用于保障业务平台重要业务数据信息的安全传递与处理应用,确保数据信息能够被安全、方便、透明的使用。

为此,业务平台应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开展数据信息保密性工作。

2.2应采用加密效措施实现重要业务数据信息传输保密性;2.3应采用加密实现重要业务数据信息存储保密性;2.4加密安全措施主要分为密码安全及密钥安全.3 数据信息备份与恢复3.1备份要求3。

1.1 数据信息备份应采用性能可靠、不宜损坏的介质,如磁带、光盘等。

备份数据信息的物理介质应注明数据信息的来源、备份日期、恢复步骤等信息,并置于安全环境保管。

3。

1。

2一般情况下对服务器和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数据信息每月进行一次的备份,当进行配置修改、系统版本升级、补丁安装等操作前也要进行备份;3.1。

3网络设备配置文件在进行版本升级前和配置修改后进行备份.3.1.4运维操作员应确保对核心业务数据每日进行增量备份,每周做一次包括数据信息的全备份。

业务系统将进行重大系统变更时,应对核心业务数据进行数据信息的全备份。

3.1.5 备份执行过程应有详细的规划和记录,包括备份主体、备份时间、备份策略、备份路径、记录介质(类型)等。

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完整

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完整

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完整一、前言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制定本《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

二、操作流程1.登录系统-使用个人工号和密码登录系统,确保账号的安全性。

2.数据录入与查询-仔细核对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正确使用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根据需要设置查询条件和指定查询范围。

3.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权限管理-确定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设定合理的权限级别。

-只授权合适的人员进行敏感数据的操作,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5.系统更新与维护-及时安装系统提供的新版本更新,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包括清理垃圾文件、优化数据库性能等操作。

6.安全措施-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确保账号的安全性。

-不随意将个人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离开工作岗位时,及时退出系统,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的账号进行非法操作。

7.异常处理-对于系统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协助解决问题。

-发现系统漏洞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以便及时修复和加强安全措施。

8.保密要求-对于涉及机密和敏感信息的操作,必须要求用户进行合理的保密措施。

-禁止在非授权的环境中传递或复制任何机密和敏感信息。

9.日志记录与审计-系统需要记录用户的操作日志,包括登录、查询、修改等所有操作。

-定期审计系统日志,检查操作记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对于发现的异常或违规操作,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三、附则1.所有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规程,不得违反相关规定。

2.系统管理员有权随时监控系统的操作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3.对于不遵守规程的人员,可以依照公司相关制度进行纪律处分。

4.本规程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安全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总结:信息系统日常操作规程是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信系统数据删除的操作规程模版

信系统数据删除的操作规程模版

信系统数据删除的操作规程模版信系统数据删除的操作规程模版一、目的为了保护信息安全,规范系统数据删除行为,制定此操作规程,利用技术手段对所删除的数据进行二次确认和恢复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使用信系统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管理员、工程师和支持人员等。

三、操作程序1. 数据备份在执行数据删除前,系统管理员应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备份操作。

所有需要删除的数据必须定期备份,并存储在可靠的备份存储设备中。

2. 数据清除系统管理员应根据数据清除程序,执行数据清除操作。

数据清除程序需要确保速度、准确性和安全性。

3. 二次确认在数据清除后,系统管理员应进行二次确认,确保所有数据已被成功清除。

二次确认可以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检测、查询和评估等方式进行。

4. 备份恢复如果系统管理员在删除数据之后发现数据被错误删除或发生故障,需立即向上级提交备份恢复请求。

备份恢复需要按照备份恢复规程进行。

四、操作注意事项1. 在删除数据之前,应进行备份操作,防止删除后数据不可复原。

2. 执行数据删除时,应当根据业务特点、客户需求、数据价值进行评估,保证数据删除不会对业务造成不良的影响。

3. 在删除数据时,应当考虑到文件系统或数据库的日志的使用,处理方法不同。

4. 在数据清除程序执行时,应监控程序反馈状态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五、操作规范1. 数据删除的权限由公司授权的系统管理员拥有。

2. 员工应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填写所有必要的申请和审批表格,并经过相关审批程序。

3. 对于敏感数据的删除,应要求额外授权,并采用双重审批程序。

4. 对于需要进行备份的数据,应按照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备份操作。

5. 对于需要进行恢复的备份数据,应按照备份恢复规程进行。

6. 对于需要进行数据清除的数据,在清除操作前,应采用必要的措施进行确认,并记录操作过程。

7. 对于数据删除操作中的所有请求、申请、审批、日志记录、恢复、监控等均应进行记录,并进行存档。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

数据安全操作规程引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信息,制定一套科学的数据安全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数据安全操作规程的要点。

正文内容:1. 数据备份与恢复1.1 定期备份数据: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变动频率,制定定期备份计划,确保数据不会因为硬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丢失。

1.2 存储介质选择:选择可靠的存储介质,如云存储、外部硬盘等,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

1.3 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验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时能够及时恢复。

2.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2.1 用户身份验证:采用强密码策略,限制用户登录尝试次数,并定期更换密码,确保惟独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数据。

2.2 权限分级: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设定不同的权限级别,确保敏感数据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和操作。

2.3 日志记录与审计:记录用户访问和操作日志,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进行审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3. 网络安全防护3.1 防火墙设置:配置和更新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确保网络传输的数据安全。

3.2 加密通信:使用安全通信协议,如SSL/TLS,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被窃取或者篡改。

3.3 安全更新与漏洞修复: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更新,修补已知漏洞,减少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4. 硬件设备安全4.1 物理访问控制:限制对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物理访问,确保惟独授权人员能够接触到设备。

4.2 设备监控与报警: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触发报警,防止设备被盗或者损坏。

4.3 定期维护与检查: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5.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5.1 数据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的培训,提高其对数据安全的认识和意识,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导致数据泄露。

控制数据删除的规章制度

控制数据删除的规章制度

控制数据删除的规章制度一、总则1. 本规章制度建立并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内部的数据删除操作,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的误删除,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保护公司与客户的权益。

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的员工,以及所有与公司数据操作有关的人员。

二、数据删除的定义与分类1. 数据删除定义:在公司内部系统中,将不再需要的、过时的或者是冗余的数据进行移除的行为。

2. 数据删除分类:* 暂时性删除:数据被移至回收站,但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恢复。

* 永久性删除:数据被彻底移除,无法恢复。

三、数据删除的操作规程1. 在进行数据删除操作之前,必须对数据进行彻底的检查和确认,确保待删除数据不再具有使用价值。

2. 应当对待删除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在删除过程中发生意外,数据无法恢复。

3. 数据的删除操作必须由有权限的人员进行,且必须在监督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4. 在进行数据删除操作之后,应当对删除操作进行记录,包括删除的时间、删除的数据、删除的原因以及删除的操作人员等信息,并将记录保存至少五年。

四、数据删除的审核程序1. 所有的数据删除操作都必须经过审核。

审核人员应当对待删除的数据进行审核,确认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待删除数据中存在问题,应当立即停止删除操作,并将问题报告给相关管理人员。

3. 审核人员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待删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应当立即停止删除操作,并将问题报告给法务部门。

五、数据删除的违规处理1. 对于未经审核或未经授权的数据删除操作,应当视为违规行为,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

2. 对于因违规删除操作而导致的数据丢失,违规人员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责任。

3. 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公司将保留追究违规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规章制度旨在保护公司的数据安全,规范数据删除操作,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希望所有员工能够严格遵守,共同维护公司的数据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信系统数据删除的操作规程
为了做好征信系统的数据上报工作,保证征信系统数据的客观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一条上报征信系统的数据不得随意删除,本规程需删除的征信系统数据仅指因系统提取或业务人员操作失误、上报征信系统反馈错误数据而无法修改只能删除或删除重新再报的数据。

第二条总行发现因系统提取和业务人员操作失误需删除的数据,由总行风险管理部经办人员将错误数据通过OA邮件形式发送到经营行风险监控官,风险监控官须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核实结果通过OA系统流程应用中《数据变更流程》上报,并附相应的证明资料。

第三条经营行发现因系统提取和业务人员操作失误需删除的数据,由经营行风险监控官直接通过OA系统流程应用中《数据变更流程》上报总行风险管理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四条系统数据变更申请流程说明中要描述所需删除数据的业务种类、合同号、贷款卡号、删除数据的原因、是否需要重报及需要重报的正确数据。

总行风险管理部经办人员根据经营行描述填写《金融机构个人/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删除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详见附件),由分管征信负责人签字同意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同删除报文一并上报征信中心。

第五条因上报征信系统反馈错误数据而无法修改只能删除重新再报的数据,由总行风险管理部经办人员填写《申请表》,并由分管征信负责人签字同意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同删除报文一并上报征信中心。

第六条对于上报征信系统已删除且需要重报的数据,总行风险管理部经办人员需在征信中心反馈报文回来后5个工作日内将数据重新上报,需要科技协助的,总行信息科技部负责征信相关人员须协助
相关经办人员上报。

第七条总行和经营行在接到客户提出异议申请,由于我行原因导致客户征信数据错报或重报的,相关人员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如情况属实经营行须在1个工作日内报总行风险管理部,个人征信数据由总行风险管理部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企业征信数据在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五统一处理。

第八条对于上报征信中心删除的数据相关文件由数据上报员留存归档,专项保管。

第九条本规程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改。

附件:《金融机构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删除申请表》
《金融机构企业征信系统数据删除申请表》
附件:
金融机构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删除申请表盖章: 日期:
申请人(签字):
金融机构企业征信系统批量业务删除申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