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1)
2021-2022学年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清北班)历史试题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清北班)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民居是劳动人民文化与智慧的凝结,图1、图2、图3是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
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突出特点是A.尊重自然生态B.彰显多元一体C.强调等级法度D.注重坚固实用2.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
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
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A.欧洲城市医疗水平落后于工业化的速度B.工业文明下的生产经营方式存在问题C.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环境问题D.欧洲城市化过程中亟需完善法律规范3.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
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这说明A.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B.重视总结实践经验是中医特点C.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D.中国医学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4.19世纪80年代初,开平矿务局以“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的理由,得到清政府许可,从矿区所在的唐山动工修筑一条铁路到胥各庄,名唐胥铁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标准轨距铁路。
该铁路的修建A.契合了洋务派自强求富的目标B.体现了近代化与传统观念的融合C.推动了中国近代矿业的蓬勃发展D.反映了清政府振兴交通业的需要5.波斯帝国时期修筑的道路,把中亚、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串联了起来。
汉武帝时期,建立了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
古代世界大国修建大通道旨在C.巩固帝国统治D.促进经济文化交流6.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动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
古代中阿交流事例
古代中阿交流事例
古代中阿交流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时期。
这段历史见证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密切交往和互动,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纽带。
在古代,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通过丝绸之路输送到阿拉伯地区,而阿拉伯香料、珠宝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这种经济贸易的往来,不仅促进了双方国家的繁荣发展,也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经济贸易,古代中阿之间还有着深厚的文化交流。
阿拉伯的数学、医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精粹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阿拉伯地区,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在宗教方面,伊斯兰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阿之间的交流。
早在唐朝时期,伊斯兰教就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伊斯兰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也为中阿之间的宗教交流搭建了桥梁。
古代中阿交流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文化和宗教领域,还包括了人员往来和外交交往。
在唐宋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地区之间频繁进行了外交交流,并签订了多份友好条约,加强了双方的外交关系。
总的来说,古代中阿交流是多方面的、深入的,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文明互鉴提供了历史的参考和珍贵的经验。
今天,中阿之间的合作依然在不断深化,古代的友好交流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希望未来中阿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更加顺畅、广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国外文学名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国外文学名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国外文学名著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世界各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从古至今,众多国外文学名著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为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国外文学名著的传入与传播1.古代时期:早在公元前,希腊、罗马等国的文学作品就已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古罗马的《奥德赛》等。
2.中世纪时期:随着伊斯兰文化的传播,阿拉伯地区的文学作品逐渐传入中国,如《一千零一夜》等。
3.近现代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西方文学名著如潮水般涌入。
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4.当代时期: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更多国外文学名著被译介到中国,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村上春树的作品等。
5.文学领域:国外文学名著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激发了中国作家的创作灵感。
许多中国作家在学习、借鉴国外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如鲁迅的《阿Q正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果戈里《死魂灵》的影响。
6.艺术领域:国外文学名著为中国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电影、电视剧、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都从中汲取了灵感。
7.哲学领域:国外文学名著中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黑格尔、康德等西方哲学家的作品,对20世纪中国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8.语言学领域:国外文学名著的译介,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翻译家们为准确传达原文意义,不断创新翻译技巧,提高了中国翻译水平。
9.文化交融:国外文学名著的传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
通过阅读国外文学名著,中国人更加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拓宽了视野。
10.价值观传播:国外文学名著中的价值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通过文学作品传入中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阿拉伯语与汉语对比
阿拉伯语汉语对比浅析摘要众所周知,阿拉伯语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有“天书”之美誉。
而阿拉伯语独特的发音也令人望而却步,因为它有28个基本字母和5个发音符号共同构成140种不同发音。
阿拉伯语没有元音字母,只有辅音字母,其发音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元音字母的功能。
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
闪米特语族又分叉成东部语支、西北语支和西南语支。
西南语支是古代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使用的语言。
那么,阿拉伯语的与汉语在声调、语调和重音上有什么异同点呢?关键词:阿拉伯语;声调;语调;文化一、阿拉伯语与汉语在声调上的异同1、阿拉伯语声调阿语属于非声调语言,因为,无论它的音节如何变化,阿语的语义都不会改变。
例如,阿拉伯语的单音节介词يف,无论它的调值是【55】、【35】、【214】或者【51】还是【4232】时,它的意思一直是“在…里”,不会随着调值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阿拉伯语中,无论调值如何,都不会改变词义。
2、汉语声调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声调的变化往往会引起词义的变化。
例如【da】读【35】调时对应的汉字有“达、答、妲”等,读【214】调值时对应的汉字有“打”等汉字,读【51】调值时对应的汉字有“大”等汉字,甚至当它读轻声时也有“嗒、哒”等汉字对应。
汉语共有音节410多个。
所以,汉语与阿语在声调上的区别是:汉语的单词根据声调的不同而变换词义,而阿拉伯语的单词无论声调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词义。
二、阿拉伯语与汉语在语调上的异同语调是讲话时音调变化所形成的规律。
我们也可以说,语调是音高、音强、音长、音速、停顿、音质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汉语和阿拉伯语虽分属不同的语系,但两种语言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们的产生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蕴涵着两大文明的文化底蕴,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吐故纳新。
而汉语和阿语在语调上的异同,也应从语系方面来系统的比较。
1、音高比较音高的使用,决定着语调。
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哪个国家更注重家族传统?
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哪个国家更注重家族传统?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各自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其中家族传统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载着人们的感情和认同。
那么问题来了,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哪个国家更注重家族传统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沙特阿拉伯1. 家族文化悠久沙特阿拉伯的家族文化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的建立,同时也被很多的沙特人所认同和尊重。
在沙特阿拉伯,家族被视为社会组织的核心,家族成员之间互相扶持、帮助和保护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2. 虽然全球化影响深远,但是传统依然保持尽管现代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沙特家庭所遵循的传统家族结构仍然得以保持,而且与时俱进。
在沙特社会里,家族文化是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保护的。
3. 女性地位并不如男性地位,但是在家族里具有特定的责任虽然在国际舆论中,沙特所处的女性地位一直被诟病,但是在家族中,女性本身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通常被视为传统的保卫者,必须遵守家族文化,并且在社会活动中担任特别的角色。
在一些沙特家庭里,女性也可以担任家族的财富管理或业务始创者。
二、中国1. 古老家族文化中国家族文化一直是古老而又传统的文化之一,现在在中国仍然占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的家族传统和家族结构以及对于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心是在长时间的历史演变中一步步才形成的。
2. 在现代化路程中家族文化被削弱了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了很多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中,旧时中国家族传统的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削弱。
现在,很多人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脱离了家族的影响面,同时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家族的认同感也在变弱。
3. 女性地位在中国同样受到批判尽管在很多方面,中国被视为是一个女性地位取得不少成就的国家之一。
但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着女性地位。
比如,在家庭里,男性比女性更受关注和尊重,委员会和继承权通常优先给予男性,女性则会面临相应的困难和挑战。
结论:综上所述,在家族传统方面,沙特阿拉伯和中国都十分重视。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初中毕业班学情测评(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2023届信阳市初中毕业班学情测评(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开卷考试。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2022年,我省对外开放捷报频传-郑州获批建设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的第四个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河南-柬埔寨一东盟“空中丝绸之路”蓝图初显,河南将再添“空中金桥”;河南首列中老国际货运列车开行……这些举措【】A.必促使河南迅速建成现代化强省B.说明对外开放是河南发展的根本C.证明河南对外开放水平领跑全国D.有利于提升河南对外开放的水平2.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列名言可以为我们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来启迪的是【】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②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当今时代,“颜值经济”生态圈不断丰富,人们对外表越来越重视,“容貌焦虑”开始以各种形式冲上热搜,成为当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心病,甚至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情绪。
面对“容貌焦虑”,青少年应有的心态是【】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鼓励自己去追求完美②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③树立正确自我认知,悦纳不够完美的自己④努力放大自身优点,想办法掩饰自身不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下面对青春期行为表现的心理分析正确的是【】序号行为表现心理分析①小英的口才很好,积极报名参加演讲比赛虚荣心理②小莉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主动跟同学交流闭锁心理③同桌说这道题太难,没人能算出来,小明不服气,自习课冥思苦想,终于解出了这道题逆反心理④小军看到几个同学在卫生间偷偷抽烟,他也跟着一起抽盲目从众心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法律护航,与法同行。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
阿拉伯各国礼仪风俗礼仪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规范与习俗。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风俗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群体性的生活习尚。
它是群体的产物,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并使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人群相互区别开来。
普通民众大多是从风俗的视角来认识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姿多彩。
每一个民族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因素,都有自己的风俗、礼仪、饮食、居住、服饰等,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东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积约为1420万平方公里。
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社会,居住着若干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方言和不同习俗的群体,但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现象。
尽管他们是22个国家成员,有着不同的政体,但统一的历史和传统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同一个民族的一部分;阿拉伯世界也依然保持着自己植根于伊斯兰教的传统与习惯。
一、伊斯兰教的“五功”伊斯兰教是除叙利亚、黎巴嫩以外的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国教,绝大多数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兰教。
“五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基础,是成年穆斯林必须履行的宗教义务。
“五功”指念诵作证词、礼拜、斋戒、缴纳天课、朝觐。
中国穆斯林将其简称为“念、礼、斋、课、朝”。
(一)、证词:即要求穆斯林吟诵:“我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这个作证词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穆斯林每次礼拜都要吟诵这一证词。
(二)、礼拜:礼拜是穆斯林向真主表示顺从、感谢的一种崇拜仪式。
礼拜语都应用阿拉伯语。
礼拜的仪式有站立、诵读古兰经、鞠躬、叩头、坐定等动作。
法定的礼拜为日礼、聚礼和会礼。
日礼:穆斯林每日须做五次礼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和宵礼。
关于这一日五次礼拜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相传伊斯兰历纪元前一年,即公元621年7月27日晚,先知穆罕默德为了躲避一些反对派的谋害,到他妹妹家中暂蔽。
世界文明史之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通院广电(14)班王薇薇关键字阿拉伯文明古希腊文明中国印度科技提要阿拉伯文化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可被视作东西方文化的综合与创新。
正文作为一名东方人,我们总是以我们东方文明的悠久历史为豪。
但是,可曾有人想过在我们那个如此封闭自己的年代,我们的文化如何能传播那么远,以至于马可波罗远行至东方,找寻他的梦?有没有人想过,我们使用了那么久,那么理所当然的数字,为何叫“阿拉伯数字”?有没有人想过,在东方这个佛教盛行的地方为何也出现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徒,而且,你总能在某个地方见到?甚至,你可有思考过,我们如此早的发明的火药,为何会在西方出现?我们那“美丽”的丝绸之路上出现的都是谁的身影?而这,就是我这里要讨论的,阿拉伯文明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
一、阿拉伯文化的含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等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由于他们使用阿拉伯语作为文化创造的载体,所以常被称作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复合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阿拉伯人固有的文化(包括阿拉伯语言、诗歌、散文、谚语、传说、星象学等),伊斯兰教文化(包括经注学、教义学、哲学、艺术等),外来文化(包括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波斯、印度乃至中国等)。
二、阿拉伯文明对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承上启下的作用。
㈠地理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
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
阿拉伯本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的建立带来的经济繁荣更是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
阿拉伯人的“远行”,为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的传播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也最终使得它对东西方的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阿拉伯文化部分
阿拉伯文化部分阿拉伯医学今天我将讲的是第五节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和成就里的第二部分:阿拉伯医学。
我们都知道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中世纪,尤其是阿拔斯王朝前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技术及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直至文艺复兴,世界科学中心才由那里转往欧洲。
帝国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的医学进步和发展。
阿拉伯帝国的医学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记,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篇章。
先知穆罕默德说过,学问分两类:宗教的学问,身体的学问。
由此可见阿拉伯人对医学的重视程度。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讲阿拉伯医学:一是阿拉伯医学的发展阶段,二是介绍著名医学家及其著作,三是阿拉伯医学的影响。
一、阿拉伯医学的发展阶段:1、蒙昧时期: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已懂得一些疾病,他们根据他们生活的环境而给病症命名他们已知瘟疫,称它为“塔欧乃”(81),意即无法治愈的毒剌。
他们相信,人之所以生病,原因是一种瘟疫缠附某一病体,或恶鬼侵入人体而使其生病。
因此,他们采用的疗法,有的是药物调理,自然多为草药,有的则用各种各样的咒符、护身符、咒语或念珠等与医药无关的东西,在这点上,他们跟其它落后的民族一样。
所以,患精神病的疯人,他们就拍打其头部,直至将恶鬼撵出来。
当时的医生,基本有三类:一类医生乃根据医学原理,用药物给人治病。
这样的医生当时为数很少。
另一类是凭个人经验给人治病,不懂得基本的医理,这类人的经验非常有限,所用药物也仅仅是祖传的。
第三类人,则用巫术给人治病,他们是占卜、算命的。
2、伊斯兰初期:伊斯兰初期对医学的根本性扭转可以说,伊斯兰的出现开创了阿拉伯医学的新纪元,因为这时,《古兰经》与《圣训》对医学都有一定的的指导作用,并奠定了医学科学的基础。
《古兰经》中制定了医学的四大基本原则,比如:维护健康、新陈代谢把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伊斯兰在医疗中破除迷信。
有人曾问穆圣关于符咒的问题,穆圣回答:“它是恶魔的一种秽行。
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
从学科上看 从国别上看 从成份上看 从效果上看
3、中学西传
文明西传:如道德文化、科举文化、文学艺术等。 思想西进:如儒家思想、道教哲学、中国禅宗等。 方法论西渐:如整体思维、古代兵法、阴阳思想等。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 文化选择及启示
文化选择是指文化交流中采借不同文化因子的过程。
1、当代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新趋势 (1)文化传播全球化趋势
(1)历程
启蒙时期:科技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 探索时期: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苏联文化影响 曲折时期:封闭与半封闭——几乎中断与悬搁 开放时期:复苏与传播——冲突与重构
——借鉴与创新
(2)内容
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 科学文化被普遍接受 人文文化有选择接纳
(3)特点
——江泽民
2、文化选择的原则和模式 主要原则: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几种模式:
“全盘西化论” “复兴儒学论” “中西互补论” “以我为主论”
3、推进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 (1)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对未来社会的贡献
文化整合: 文化母体+文化异体+文化主体
谢谢大家!
历史上文化传播的三代模式
第一代是语音文化传播:属于农业文化的“井圈型” 第二代是文字文化传播:属于工业文化的“河流型” 第三代是电磁波文化传播:属于信息文化的“海洋型”
责。 图片访问出处: (欧洲
(接)
文化圈:文化的共时态
在一定区域、在特定的某一地带和环境下居民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样式,其心理、行为具有一 定空间特征。
(3)主要特征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执两用中,以和为贵 德能统观,以德为重 诸家兼容,以儒为主 多神并敬,无神为常
中国与欧洲的历史交往与现代合作
中国与欧洲的历史交往与现代合作中欧之间的历史交往可以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1世纪至3世纪,罗马帝国与汉朝之间建立了贸易和文化交流联系。
佛教和印度教也随着这条丝绸之路传入了欧洲。
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人通过与阿拉伯人的贸易来间接接触到中国,了解了中华文化和技术。
宋代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和科技进步。
近现代以来,中国与欧洲的交往有了更多形式和广泛领域的合作。
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与中国之间发生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了其现代化历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向欧洲学习了科学、技术、法律和政治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欧洲也向中国传授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思想。
20世纪以来,中欧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双方在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
欧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欧的互联互通建设也越来越紧密。
中国积极参与欧洲在核能、天文学、空间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在教育领域,欧洲的高校也成为中国学生最主要的留学目的地之一。
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合作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深化相互了解。
中欧之间的交往不仅为经济和科技的创新提供了机会,也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互动增添了文化价值。
例如,2019年,中法、中德文化年活动在两国举办,通过举办多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中欧之间的互动和文化交流。
同样,中国和欧洲的合作对全球治理和人类发展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加速的今天,世界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和移民问题等,合作和共赢变得更加重要。
中国和欧洲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中欧之间的历史交往和现代合作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双方应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全球治理等领域加强互动和协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全球发展。
现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1)
现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内容摘要]“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经贸关系的不断加深,双方的文化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到今年北京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成功举办,双方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增多,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中国;阿拉伯;文化;文化交流[ABSTRACT] "Eleventh Five-Year ", along with the politics between China and Arab countries, the deep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ve also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Since 2004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Arab Cooperation Forum, to Beijing this year, the second Arab arts festival success, the two sides continue to broaden the field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creasing channels, content and more colorful.【KEYWORD】China; Arab; Culture; Cultural exchange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作为21世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两地的交往也深深影响了日后的世界政局、文化发展、历史变革等。
纵观历史,一般人常常会注意到个体之间的交战带给两个的影响,殊不知实际上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往往才是比战争影响更为深远的部分。
而透过不同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阿拉伯国家地处欧、亚、非交界,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
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解析汇总(二)
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解析汇总(二)(3)通过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古希腊罗马的扩张对比,分析总结人类文明传播的方式有哪些?(文明的交融)材料一: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材料二: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4)阅读两则材料指出,阿拉伯文化与拜占庭文化的共同特点在哪里?(归納提升)(5)通过探究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文化有那些特点。
【答案】(1)金字塔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③帕特农神庙④儒略历③甲骨文(2)丝绸之路。
张骞。
(3)两种方式:一是和平交往;二是暴力冲突。
(4)兼收并蓄,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5)多元性、共容性、发展不平衡性等。
(言之有理即可)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世界在发生剧变。
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在惊涛骇浪的大海上,勇敢的探险者找到了沟通世界的新路,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材料三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而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
”(1)材料一中,“思想文化的巨人”倡导什么理念“向愚味和无知发起了挑战”?(2)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请举两例予以说明。
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阿拉伯帝国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帝国,它的文化在中东地区、北非以及西欧等地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阿拉伯帝国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美术、建筑等多个领域,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在传播后,与各地的文化有着深层次的交融和影响。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活跃在中东地区,逐渐向北非、印度、中亚、中国等地铺开。
其中中国在其文化传统中对阿拉伯文化有着深深的影响。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阿拉伯帝国的文化也随之入侵中国。
唐代,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中,阿拉伯帝国与中国之间进行了交流,这种交流从物品到文化,从习俗到卫生,都为中国文化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语言方面来看,阿拉伯帝国的传播不仅涉及其语言,还有阿拉伯文化的衍生品,如拉丁文和波斯文。
阿拉伯人突出了古典文学的重要性,阿拉伯语是伊斯兰世界的通用语言,强调阿拉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这在阿拉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全球约有2.5亿人使用阿拉伯文,其中绝大部分人居住在中东,“哈利勒·吉布兰”、“帕勒斯丽娜”等文学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
从科学和数学的角度来看,阿拉伯帝国在科学和数学领域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阿拉伯帝国的学者将古希腊的文化和哲学传播到了中东地区,从而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阿拉伯帝国文化对于中东地区的哲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古代阿拉伯数学家及其作品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阿拉伯数字”、“代数学”、“三角学”、“球形几何学”等等。
阿拉伯帝国的数据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后来也在全球传播,这一切都是源于阿拉伯帝国文化的追求。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重大意义,它对现代世界文化的影响难以计算。
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传播不仅对其他文化领域的文学、哲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还对数学、科学等各领域,尤其是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一次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同时也显示出文化对于人类发展意义重大的意义。
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历史
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历史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就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这种经济联系不仅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也助长了两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关系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贸易历史。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中国的丝绸、茶叶、香料等商品在阿拉伯地区备受欢迎,而阿拉伯地区的香料、珠宝、奢侈品等商品也在中国市场上畅销。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之间的贸易途径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
丝绸之路贯穿中亚大陆,连接中国与阿拉伯地区,而海上丝绸之路则是通过海洋贸易进行联系。
这些贸易路线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也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古代中国的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也通过这些贸易途径传入阿拉伯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时期的中阿贸易唐宋时期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唐宋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达到了鼎盛期。
唐代开元通宝、宋代宝元钱等出口到阿拉伯地区成为当时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交换货币,而阿拉伯地区的香料、珠宝、奢侈品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
当时中国的海上贸易非常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与阿拉伯地区贸易的主要通道。
同时,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也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印刷术等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明清时期的中阿贸易元明清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贸易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继续在阿拉伯地区畅销,而阿拉伯地区的香料、珠宝、奢侈品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
元、明、清时期的中国商品主要通过海上贸易和陆路贸易到达阿拉伯地区,而阿拉伯地区的商品则主要通过陆路贸易到达中国。
这一时期,贸易途径的改变带动了中国与阿拉伯地区贸易的发展,使两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高中统编版历史备课教案讲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十九世纪主要在西欧传播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三大社会思潮进持续向东欧、东南欧、亚洲、非洲等地传播,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际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三是二战后新型民族国家经过战争和现代化的洗礼,将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文化。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必修历史课程中已经学过本单元涉及的战争,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回忆这些战争的时间和涉及的地域,了解战争发生前这些地域的文化特点,帮助学生较快进入本单元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及补充史料,学生能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三大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的进一步传播,进而推动不同地区实现了文化重构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及补充史料,学生能解释二战为何推动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公理,并能够分析其影响。
3.通过与阅读教材,学生能归纳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将本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进行文化重构的具体表现,并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推动文化重构的表现【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推动文化重构的影响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释题导入:本课的标题为“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现代战争”有很多,教科书仅仅选取了两场最重要的战争即两次世界大战;“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意味着战争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方式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重构。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文化重构的角度,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基于此,本节课添加一个副标题——“两次世界大战与文化重构”。
新课讲授: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两次世界大战与文化重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和中国筹
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英文:Arabic numerals;Arabic figures),现今国际通用数字。
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
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
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
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
起源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末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
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
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
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1]阿拉伯数字应该称为印度数字公元3世纪,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
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数学计算的基础。
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5)的数字,Ⅹ(即10)以内的数字则由Ⅴ(5)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
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
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这就成为今天记数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内容摘要]“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经贸关系的不断加深,双方的文化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到今年北京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成功举办,双方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增多,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中国;阿拉伯;文化;文化交流[ABSTRACT] "Eleventh Five-Year ", along with the politics between China and Arab countries, the deep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ve also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Since 2004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Arab Cooperation Forum, to Beijing this year, the second Arab arts festival success, the two sides continue to broaden the field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creasing channels, content and more colorful.【KEYWORD】China; Arab; Culture; Cultural exchange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作为21世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两地的交往也深深影响了日后的世界政局、文化发展、历史变革等。
纵观历史,一般人常常会注意到个体之间的交战带给两个的影响,殊不知实际上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往往才是比战争影响更为深远的部分。
而透过不同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阿拉伯国家地处欧、亚、非交界,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
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这里现有22个阿拉伯国家共3.1亿人口,他们有共同的民族属性和语言。
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给阿拉伯民族注入强大活力,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兼收并蓄,丝绸、香料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文学、天文、医术、建筑、工艺、纺织、书法等独具神韵,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阿拉伯世界经历了鼎盛辉煌,也遭遇衰落挫折。
今天他们从传统中吸取力量,又融合现代文明,利用独特资源,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并且中国文化又属于早熟型, 所以, 在很长时间,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一直是一个主要的辐射源, 一方面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多民族多国家的儒家文化圈, 另一方面, 它的思想和制度(如人本思想、科举制度)、技术(如四大发明)和物品(如丝绸、瓷器、茶叶)传播到世界各地, 极大地推进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
在近代资本主义从西方崛起以来, 世界文明从轴心时代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 中国文化的比较优势逐渐衰落了, 中国以文化输出为主转为以文化接受为主。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所扮演的这种角色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我们所面对的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也主要是如何正确处理外来文化的问题。
对世界主流文化来说, 中国文化的处境是如此, 但是, 中国文化仍有机会在许多国家的许多方面扮演影响的主角。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追求现代化的经验和成果对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是有借鉴意义的。
在世界文化内部的整合度还很低的时候, 我们既要紧迫地吸收外来文化以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也要不失时机地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所以两地的交流和合作更尤为重要。
一、中阿文明古代的交融和互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明。
中阿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个文明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构建了伟大的丝绸之路,为人类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21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友好使者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曾到达过阿拉伯地区。
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也曾7次下西洋,3次到达阿拉伯湾,为推动中阿的文化和贸易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元朝时期,著名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盛赞“中国人是各民族中手艺最高明,最富有艺术才华的人民”。
时至今日,开凿于3世纪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广州的阿曼苏哈尔号纪念碑成为当年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长期的友好交往使得中国与阿拉伯这两大灿烂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也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丝绸之路1、回教的传入(1)回教於唐代何年传人,学者意见不一。
陈垣的回回教人中国史略,认为永徽二年大食与中国正式通使。
即为回教传入中国之始。
但事实上政治关系非即等於宗教关系,故回教传人中国的年代,迄未解决。
但可确知的是唐朝是回教徒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教的时期之一。
(2)回教之传入广州,始於唐代,此则无可疑。
因为唐肃宗至丈宗时代,约八世纪中期至九世纪中期,广州已多回教徒聚居。
广州最著名的回教堂怀圣寺即建於开元二十九年前後,黄巢陷广州,曾屠杀数万回教徒。
2、造纸术的西传怛罗斯之役(西元七五一年)失败,唐军内有造纸匠为大食所获,送至撒马尔罕,设厂造纸,撒马尔罕纸遂为当时名产,流行於西亚。
九世纪中,回教作家裘希得(Juhith)曾说:「西有埃及苇纸,东有撒马尔罕纸。
」西元七九三-七九四年间(唐德宗贞元九-十年),报达亦设纸工厂,且聘中国人为技师,惟不能与撒马尔罕相比。
此後,大马士革亦有纸厂,而为欧洲用纸之供给地,历数世纪之久。
後乃更传至西班牙、埃及等地,渐取埃及羊皮纸之地位而代之。
埃及在西元九百年,法国在一一***年,义国在一二七六年,然欧洲制纸业至十四、五世纪始告发达。
二、中阿文明现代的交融和互动随着中阿双边政治、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同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并在这些协定的框架内,签署了一系列的文化合作执行计划。
双边文化高层互访不断,为中阿官方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1、在阿拉伯,多次举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节中国文化部非常重视与友好的阿拉伯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来,中国文化部先后在阿拉伯国家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节”(2003年)、“中华文化北非行”(2004年)、“海湾中国文化周”(2005年11月-12月)等大型文化活动,足迹遍及埃及、叙利亚、科威特、沙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国。
中国政府在重视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同时,非常重视将阿拉伯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悠久文明介绍给中国的观众,增进中阿人民间的交流和了解。
1997年在华举办了海湾六国文化周,2004年在华成功举办了“埃及文化周”和“叙利亚文化周”,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艺术和文明起到了媒介作用。
通过互办文化活动,中阿双边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中阿人民的友谊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在官方交流稳步发展的同时,中阿双边的民间交流日趋活跃。
中国于新世纪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文化中心于2002年10月在埃及开罗正式启用,为加强中国与埃及以及阿拉伯、非洲国家的全方位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阿拉伯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例如中方派团参加了摩洛哥拉巴特国际艺术节、突尼斯阿乌苏狂欢节、埃及伊斯梅利亚国际艺术节、叙利亚布斯拉国际艺术节、约旦杰拉什艺术节等。
阿方派团参加了“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大连服装节等有影响的活动。
近年来,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还多次邀请中国艺术团赴该地区进行商演,活跃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
2、在中国、沟通心灵的现代文化丝路--阿拉伯艺术节的多次举办阿拉伯艺术节在我国各地多次举办。
阿拉伯艺术节里,来自22个阿拉伯国家的艺术家和文化人士,以庞大阵容和丰富多采的形式,向中国人民展示了阿拉伯神秘而绚丽多彩的异域风情和深厚情谊。
此次阿拉伯艺术节包括芝麻开门-阿拉伯艺术展、天方来客-阿拉伯艺术团演出、异域风情-阿拉伯服饰与美食展,以及文化高层圆桌会议和媒体聚会等5个部分。
艺术节开幕式《丝路新篇》演出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3个阿拉伯著名艺术团体的近300名艺术家,奉献了规模宏大的阿拉伯文艺演出。
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在外联合举办大型阿拉伯艺术节,是中阿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
图阿拉伯艺术节3、在两地兴办阿拉伯学院和孔学院在中国共有161家阿拉伯研究学院,孔子学院在阿拉伯也有5家之多,儒家文化和阿拉伯文化,贯穿了两地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应该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在借鉴当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重塑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现代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民族的宝贵财富,抛开这个我们现在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珍视各地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儒家传统儒家文化和阿拉伯文化进行合理的扬弃。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立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体系。
三、你来我往互相支持阿拉伯国家在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和公益性的原则,与中国开展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力度不断加大。
一方面,中国先后在阿联酋、沙特、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塔尔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去年底在科威特举办的湖南文化周和在利雅得举办的刺绣精品展,今年春节在迪拜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演展活动以及前段时间大型回族舞剧《月上贺兰》成功访问多哈,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另一方面,海湾国家也多次派遣文化代表团访华。
今年一年之内,沙特阿拉伯文化新闻部3次派遣副大臣访华,为了纪念沙中建交20周年,还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规模盛大的沙特文化周。
这些活动极大地开拓了两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团结、友好、和谐的氛围。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更多的阿拉伯国家表示愿意参与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文化活动,从而增进中国人民对阿拉伯世界的了解。
在上海世界博览会、阿拉伯艺术节、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文化体育活动中,都可以看见阿拉伯艺术家活跃的身影。
今年的上海世博会,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派艺术团参与演出,沙特、阿联酋、巴勒斯坦、突尼斯等国家的艺术团长期驻守世博园;今年6月举办的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尽管同期阿拉伯各国均派团参加了世博会,但仍有11个阿拉伯国家艺术团专程来华,参加在北京和上海的演出活动,还有16个阿拉伯国家选送展品参加了阿拉伯联合展览。
艺术节期间,参加文化论坛的阿拉伯国家政府文化代表团共有13个,其中包括来自摩洛哥、巴林等国家的6位正部长、7位副部长和司局长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