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

[内容摘要]“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政治、经贸关系的不断加深,双方的文化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从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到今年北京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成功举办,双方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增多,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中国;阿拉伯;文化;文化交流

[ABSTRACT] "Eleventh Five-Year ", along with the politics between China and Arab countries, the deep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have also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Since 2004 the establishment of Sino-Arab Cooperation Forum, to Beijing this year, the second Arab arts festival success, the two sides continue to broaden the field of cultural exchanges, increasing channels, content and more colorful.

【KEYWORD】China; Arab; Culture; Cultural exchange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作为21世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两地的交往也深深影响了日后的世界政局、文化发展、历史变革等。纵观历史,一般人常常会注意到个体之间的交战带给两个的影响,殊不知实际上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往往才是比战争影响更为深远的部分。而透过不同民族和国家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阿拉伯国家地处欧、亚、非交界,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这里现有22个阿拉伯国家共3.1亿人口,他们有共同的民族属性和语言。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给阿拉伯民族注入强大活力,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兼收并蓄,丝绸、香料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辉煌的阿拉伯——伊

斯兰文明的文学、天文、医术、建筑、工艺、纺织、书法等独具神韵,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阿拉伯世界经历了鼎盛辉煌,也遭遇衰落挫折。今天他们从传统中吸取力量,又融合现代文明,利用独特资源,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并且中国文化又属于早熟型, 所以, 在很长时间,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一直是一个主要的辐射源, 一方面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多民族多国家的儒家文化圈, 另一方面, 它的思想和制度(如人本思想、科举制度)、技术(如四大发明)和物品(如丝绸、瓷器、茶叶)传播到世界各地, 极大地推进了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在近代资本主义从西方崛起以来, 世界文明从轴心时代进入全球一体化时代, 中国文化的比较优势逐渐衰落了, 中国以文化输出为主转为以文化接受为主。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所扮演的这种角色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我们所面对的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也主要是如何正确处理外来文化的问题。对世界主流文化来说, 中国文化的处境是如此, 但是, 中国文化仍有机会在许多国家的许多方面扮演影响的主角。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追求现代化的经验和成果对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是有借鉴意义的。在世界文化内部的整合度还很低的时候, 我们既要紧迫地吸收外来文化以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也要不失时机地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所以两地的交流和合作更尤为重要。

一、中阿文明古代的交融和互动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拥有辉煌灿烂的文明。中阿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两个文明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构建了伟大的丝绸之路,为人类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早在2100多年前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友好使者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曾到达过阿拉伯地区。中国的大航海家郑和也曾7次下西洋,3次到达阿拉伯湾,为推动中阿的文化和贸易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元朝时期,著名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盛赞“中国人是各民族中手艺最高明,最

富有艺术才华的人民”。时至今日,开凿于3世纪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广州的阿曼苏哈尔号纪念碑成为当年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长期的友好交往使得中国与阿拉伯这两大灿烂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也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丝绸之路

1、回教的传入

(1)回教於唐代何年传人,学者意见不一。陈垣的回回教人中国史略,认为永徽二年大食与中国正式通使。即为回教传入中国之始。但事实上政治关系非即等於宗教关系,故回教传人中国的年代,迄未解决。但可确知的是唐朝是回教徒开始广泛在中国传教的时期之一。

(2)回教之传入广州,始於唐代,此则无可疑。因为唐肃宗至丈宗时代,约八世纪中期至九世纪中期,广州已多回教徒聚居。广州最著名的回教堂怀圣寺即建於开元二十九年前後,黄巢陷广州,曾屠杀数万回教徒。

2、造纸术的西传

怛罗斯之役(西元七五一年)失败,唐军内有造纸匠为大食所获,送至撒马尔罕,设厂造纸,撒马尔罕纸遂为当时名产,流行於西亚。九世纪中,回教作家裘希得(Juhith)曾说:「西有埃及苇纸,东有撒马尔罕纸。」西元七九三-七九四年间(唐德宗贞元九-十年),

报达亦设纸工厂,且聘中国人为技师,惟不能与撒马尔罕相比。此後,大马士革亦有纸厂,而为欧洲用纸之供给地,历数世纪之久。後乃更传至西班牙、埃及等地,渐取埃及羊皮纸之地位而代之。埃及在西元九百年,法国在一一***年,义国在一二七六年,然欧洲制纸业至十四、五世纪始告发达。

二、中阿文明现代的交融和互动

随着中阿双边政治、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同所有的阿拉伯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并在这些协定的框架内,签署了一系列的文化合作执行计划。双边文化高层互访不断,为中阿官方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1、在阿拉伯,多次举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节

中国文化部非常重视与友好的阿拉伯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近几年来,中国文化部先后在阿拉伯国家举办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节”(2003年)、“中华文化北非行”(2004年)、“海湾中国文化周”(2005年11月-12月)等大型文化活动,足迹遍及埃及、叙利亚、科威特、沙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等国。中国政府在重视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同时,非常重视将阿拉伯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悠久文明介绍给中国的观众,增进中阿人民间的交流和了解。1997年在华举办了海湾六国文化周,2004年在华成功举办了“埃及文化周”和“叙利亚文化周”,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艺术和文明起到了媒介作用。通过互办文化活动,中阿双边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中阿人民的友谊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在官方交流稳步发展的同时,中阿双边的民间交流日趋活跃。中国于新世纪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文化中心于2002年10月在埃及开罗正式启用,为加强中国与埃及以及阿拉伯、非洲国家的全方位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阿拉伯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中方派团参加了摩洛哥拉巴特国际艺术节、突尼斯阿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