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城市社会学内容整理

早在汽车大发展之前,工业郊区化就开始

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
工业郊区化重要原因是为了分散工人的力
郊区化 对于郊区发展起到极大促 量,从而更好控制工人
空间分析学派:
是计量地理的核心。建立各种数据化模型和空间模型解释城市地域现象,强调预测能力 和政策导向
缺点:过于偏重客观和数量化,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差异性 代表人:B.J.L.Berry(贝里)、 W.Alonso(阿朗索)、Lowry(劳利)等
行为学派:
从人的行为因素解释城市地理现象的形成。重视行为的意识决策过程,注重满意人、主 观认知与选择
时代特点
工业城市化
福特主义 汽车时代
都市区形态 变迁
同心圆结构
郊区化
城市特征
分区制 多核心发展
电车郊区
郊区扩张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形 城市社会学
成与描述
形成
至 1972 高速公路 区域扩散 大都市重构
都市区蔓延
远郊区 中心衰落 CBD 重构 转型中的城 市社会学
至 1983
经济危机 新福特主义
至今
经济重构 信息化
区位学派:
与 20 世纪 50-60 年代计量地理学兴起相关。研究重点在于城市地域各种功能和设施的 区位、重视距离
缺点:经济人(economic man)的假定 代表人:H.V.Thunen(杜能)、A.Weber(阿尔弗莱德 韦伯)、E.M.Hoover(胡怫)、 A.Losch(廖士)、 P.M.Smith(史密斯)
但表面化,忽视作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形成机制的人类活动本身
社会生态学派(芝加哥学派,社会达尔文主义):
研究城市发展演变机制,关注人类活动本身,关注空间竞争、社区演化 缺点:把人看得过于机械化和一般化,忽视人类活动背后的文化及传统影响 代表人:R.E.Park(帕克),L.Wirth(沃思), E.W.Burgess(伯吉斯) ,麦肯齐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思想及其评价1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思想及其评价1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思想及其评价摘要:在社会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上,芝加哥学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是社会学发展史上少数几个拥有特定的研究程序和制度性支持的学派之一。

在其最辉煌的六十年间,芝加哥学派执社会学研究之牛耳,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社会学系,该学派的成员对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作出了极为丰富的理论贡献。

本文就是针对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思想做一下简单的阐述和评价。

关键词: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同化;芝加哥学派是社会学发展史上少数几个能称得为学派的社会学家共同体之一。

它的兴起与美国特别是芝加哥从19世纪后期的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关,也与美国的高等教育革命及大学的扩张有关。

在其最辉煌的六十年里,该学派产生了一大批社会学大师,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对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芝加哥学派在社会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但本文只对其最重要的理论——人类生态学以及他们对移民同化问题的研究做一下简单介绍,从这些理论的来源、主要内容及其评价方面分别阐述。

一.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来源任何理论的建树其来源无非有两个:理论和实践。

芝加哥学派是比较强调实证和经验研究的,他们的理论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经验调查,但是从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中都能看到先辈学者的影子,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的出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主要是借鉴了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1)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孔德的社会有机论。

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从秩序、进步观念出发,把人类知识的发展划分为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人类政治组织的发展是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三个阶段,以及相应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是军事社会、法律社会和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宋林飞,1997)孔德认为影响人类社会向实证社会前进的因素包括死亡、人类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等等。

后来的城市生态学派,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这一理论和方法形成城市生态学理论;(2)迪尔凯姆的功能论。

城市社会学笔记 完整精简版

城市社会学笔记 完整精简版

前言一、What is urban sociology?Urban sociology is a sub-discipline (sociological study and knowledge about) to examine the nature of city life and urban social issues, how they are interrelated, and how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helps us understand both the roots of these urban ―problems‖ and the consequences for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and societies. Y ou will learn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nd solutions devised concerning today’s urban problems. The ability to critically assess current and future urban policie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s essential in our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global urban world.二、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urbanism1、The City as Social OrganizationThey emphasized the functions cities perform and their types of organization.n Max Weber (1864-1920)The city performs economic, legal, and protective functions.We can use formal organization, power and authority to analyse urban governments and formal structures).n Durkheim (1858 –1917)Division of Labor created a mutual independence among various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so that organic solidarity holds people together. Mechanical solidarity is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n Maine (1822-1888) (Textbook P5)Social agreement or contractAscribed status & achieved status ( Ralph Linton1893-1953)2、The City as Eviln Oswald Spengler (1880 -1936)Lose of the natural based ―soul‖n Georg Simmel (1858~1918)City as an agent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hangeUrban life is full of inconsistencies3、The City as a Way of Life: UrbanismWirth, Louis (1897-1952)a. Urbanism was a function of population density, size and heterogeneity.b. A term used by Louis Wirth to denot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ocial life, such as its impersonality.Urbanism as a characteristic mode of life may be approached empirically from three interrelated perspectives: (1) as a physical structure comprising a population base, a technology, and an ecological order; (2) as a system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volving acharacteristic social structure, a series of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a typical pattern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3) as a set of attitudes and ideas, and a constellatio n of personalities engaging in typical forms of collective behavior and subject to characteristic mechanisms of social control.第一章一、Urbanization is synonym as Urban Development to certain extent. Urbaniz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humanity into cities. Urbanization is a population process through which percentages of people shift their residences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二、City-state (城邦)An independent political unit consisting of a city and surrounding countryside.城邦或称城市国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的一种公民集体。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的概念: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沃斯对城市的定义:1938年他发表了题为《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的著名论文,全面阐发了他的城市社会学的思想,他界定了城市的定义:1、规模大;2、人口稠密,是永久性的居住地;3、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具有异质性的人群。

社区:含有公社、社会、共同体和同一地区的全体居民等多种意思,最早由滕尼斯提出,指居住在一个地区里进行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

他们进行互相联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活集体,具有一定程度上相同的价值观念、共同利益和相似的认同意识,并有相应的实体单位。

城市社会学(一)概述都市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是以城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又称都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作为研究城市社会整体的学科,其确立学科地位主要凭借两个特点:一是对“空间”的关注。

作为社会学科内少有的引入空间概念的分支,其试图理清社会关系在物理空间内的状况,和由此造成的社会空间的影响;二是将城市生活看作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在时间(城市化的过程)和空间(城市物理环境)的交错中,放入社会生活共同体(家庭、邻里、朋辈群体、社区、阶层等)。

最后将二者聚焦为贯彻始终的命题,人类社会生活和城市环境的变化。

1916年,帕克在其代表作《城市:对都市环境中人类行为之考察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城市是各种特殊文化现象聚合而成的文化地区,认为近代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和崩溃、过程和变迁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938年,帕克的学生路易斯·沃思探讨下城市生态、社会组织和居民心理,认为城市有人口多、密度高、异质性高三个基本特征,并主张通过科学方法、技术改造、直至制定政策等途径宋建立正常的城市社会政治秩序。

城市社会理论流派发展探析

城市社会理论流派发展探析

城市社会理论流派发展探析1. 引言城市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对城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的理论流派进行探析,以期加深对城市社会学的理解。

2. 历史发展城市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相对较新,其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19世纪末,德国社会学家魏伯提出了城市社会学的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研究。

20世纪60年代,城市社会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并涌现出一系列理论流派。

3. 理论流派3.1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最早的城市社会学理论流派之一。

该学派主要研究城市中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强调社会空间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代表人物包括帕克等学者。

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为主,注重实证研究,对城市发展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2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城市社会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

该流派强调社会结构对于城市功能的影响,并将城市视为一个功能互补的系统。

代表人物包括杰出的社会学家托恩斯蒂和帕尔森斯。

结构-功能主义的贡献在于对城市社会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城市社会的内在规律。

3.3 新城市社会学新城市社会学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城市社会学理论流派。

这一流派关注城市中的社会差异和社会冲突,并试图解释城市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代表人物包括哈维、卡斯特尔等学者。

新城市社会学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阶级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框架,为研究当代城市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4. 总结城市社会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分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芝加哥学派注重实证研究,结构-功能主义关注城市结构和功能,新城市社会学强调社会差异和冲突。

这些理论流派共同构建了城市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为研究城市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芝加哥规划》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芝加哥规划》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四章 芝加哥的公园 系统
目录
07 第五章 交通运输
08 第六章 城市街道系统
09 第七章 芝加哥的心脏
010 第八章 最终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1 一部百年规划的真谛
这部出版于1909年的里程碑式作品,掀起了城市设计的革命,是美国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规划被芝加哥 市采纳后,确立了该市尤其是其湖滨地区的基本发展格局。作为城市美化运动最引人注目的一部文献,该规划为 现代城市规划问题提供了客观严谨、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对交通网络体系、站场设施、市政建筑和园 林绿化的详细规划设计。《芝加哥规划》对今天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芝加哥规划》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规划
现代

城市规划
起源
问题
系统
城市
人类
建筑 防御
世界
芝加哥
美国
博览会
商业
时代
地方
国家
01 文前
目录
02 插图
03
第一章 芝加哥规划的 起源
05
第三章 芝加哥:中西 部区之都会
04
第二章 古代和现代的 城市规划
06
文前
插图
第一章 芝加哥规划的起源
第二章 古代和现代的城市规 划
第三章 芝加哥:中西部区之 都会
第四章 芝加哥的公园系统
第五章 交通运输
第六章 城市街道系统
第七章 芝加哥的心脏
第八章 最终结论
一部百年规划的真谛
感谢观看




城市学笔记

城市学笔记

绪论0.1 城市学的相关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 1915年,英国先驱城市思想家P.Geddes最早提出了“城市学Urbanology这一术语,并发表了名著《演进中的城市》(Cities in Evolution)• 1966年,美国L.Mumford发表了《城市的形式与功能》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City) •日本城市科学研究会在1966年以后,多次讨论了城市学的成立与研究的问题,1972年矶村英一教授在其主编的1965年版《城市问题事典》中增补了‘城市学’条目,1976年出版其《城市学》专著。

• 1985年8月,《城市规划》第4期,钱学森发表了“关于建立城市学的设想”• 1984年1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组织了多次城市学学术研讨会• 1986年,《城市学讲义》,江美球、梅保华主编• 1988年,《城市学》,宋丁著• 1990年,《城市学》,刘岐、张跃庆、梅保华著• 1994年,《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鲍世行、顾孟潮著,1996年该书增补再版1998年,《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2001年,钱学森著《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1997年开设城市学课程。

2001年,《城市学》,唐恢一著2004年,《城市学》修订版2008年, 《城市学》第3版0.2 城市学学科建立是城市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1)横向发展——学科交叉和综合日益成为城市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城市科学的相关学科:城市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交通学城市园林学城市生态学城市防灾学城市设计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管理学城市历史学城市考古学城市民俗学新城社会学城市心理学城市人口学城市气候学城市文化学城市犯罪学城市法学城市建设经济学城市生态经济学方志学城市市政学城市文学城市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术。

(2)纵向发展——自身结构完善化是城市学科拓展的新方向科学技术学科层次:基础理论层次应用理论层次工程技术层次城市科学体系:工程技术——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电机工程等)基础理论——数量地理学(地球表层学、经济地理学、定量的数学理论)应用理论——城市学钱学森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人类知识体系结构的整体构想(3)我国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全球化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期1993年城镇化率:28%2003年城镇化率:37%2005年城镇化率:43.0%2006年城镇化率:43.9%2007年城镇化率:44.9%2008年城镇化率:45.7%2009年城镇化率:46.6%●全球化问题严峻环境、资源、能源、人口与移民、南北发展差异、贫困0.3 城市学学科研究框架(1)城市学的学科性质城市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科学。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理论述评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理论述评

第11卷 第4期2009年7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N O.4Vol.11J ul.2009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理论述评李 蕾(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 通过对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们关于城市结构和城市生活的主要理论观点的回顾和分析,指出其理论贡献及局限性,以期对我国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及当代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理论贡献;局限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 (2009)04-0144-04收稿日期:2009-03-02作者简介:李蕾(1984-)女,甘肃天水人,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部助教,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城市社会学。

一、资本主义城市社会问题凸显与芝加哥学派理论的产生城市社会学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进入迅速工业化和城市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民和移民涌进城市,使得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与城市容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社会失序程度相当严重。

美国的城市社会问题触发了芝加哥社会学派对于城市的研究。

1893年,社会学家斯莫尔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后来帕克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也因此成为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以帕克为首的芝加哥学派一方面继承了欧洲古典社会学中的研究传统;另一方面,又以其更具社会学特征的研究方法,不断开拓和深化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从而不仅奠定了社会学在美国的地位,也使城市社会学从社会学这一母体中分离出来。

在1915年之前,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还未获得芝加哥社会学派的美誉,是因为它最重要的旗手罗伯特・帕克还未出场。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第一篇:《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本书主要通过对城市中社会现象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目的是为能够使人类在城市社会上能够更好的发展。

城市的存在使得原本在道德约束下的人性有了宣泄的空间,“城市把人性中过渡的善与恶都展现出来”,人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本道德的限制,新的道德体系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人们在不同的道德体系下寻求适合自己的情感、利益、趣味,抑或堕落,抑或升华。

但在城市的发展中,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中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和移民进入,使得人口剧增和城市的容纳量之间产生了矛盾,并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城市社会问题。

对象包括邻里关系、职业阶级和类型、新闻和社会流动、股票交易和暴民、危机心理和集团行动、党派政治和宣传、个人流动和道德区域。

文章指出“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

”可以看出城市包含了各个不同的组成成份,形成一个社会的有机体。

城市所注重不仅仅是物质和空间上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城市社会的心理需求。

帕克是一名生态学家,他将城市看成是一个生物,一个有生命的生物,城市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者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

我认为如果认为城市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城市便会主动地去选择和重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口的选择和城市的空间布局。

首先对于人口的选择,如果城市人口大于城市的人口容纳量,城市便会自动将过剩的人口排出;反过来,如果城市无法满足流动中人口的需求,人口便会自动地撤出城市。

因而城市得以继续生存。

其次是对于空间的重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富人区会分布在外层郊区,白领分布在中层郊区,蓝领分布在内层郊区,中心城市变成了贫民窟的所在地,城市自发地形成同心圆的分布。

这便是城市的对于空间的重新选择。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芝加哥社会学派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流派,自20世纪初以来,为社会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本文将探讨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及局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这一重要学派。

芝加哥社会学派起源于20世纪初,是美国社会学的四大流派之一。

芝加哥社会学派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实证研究。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帕克、默顿、贝尔等,他们为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帕克是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城市社会学和人类生态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帕克认为,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在其自然和文化环境中的分布、互动和演化的学科。

他强调对城市中的人际关系、群体和社会运动进行研究,以揭示城市社会的运行规律。

默顿是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关系等方面。

默顿的理论观点包括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心理学等。

他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功能和意义。

芝加哥社会学派在实践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该学派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城市社会问题、移民和种族关系、社区研究等多个领域。

例如,帕克对芝加哥黑人社区的研究,揭示了种族隔离、贫困和社区权力结构等问题。

默顿的功能主义理论为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芝加哥社会学派还推动了社区研究方法的发展,为后来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该学派过于强调实证研究和客观分析,忽略了主观因素对社会现象的影响。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功能主义理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显得过于简化,难以解释某些社会现象的多样性。

该学派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美国中西部地区,其普适性受到质疑。

芝加哥社会学派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创新精神和对新问题的敏感性。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简答题一、芝加哥学派的概念芝加哥是美国19世纪发展最快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中的矛盾日益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芝加哥学派应运而生。

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有:帕克:人类生态学、伯吉斯:城市扩张与同心圆理论、沃思: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费瑞、邓肯:“生态复合模型”理论即人口、组织、经济、技术。

芝加哥学派受到生态学的影响,开创人类生态学,他们认为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地竞争争夺城市总的有利资源,这样一来强者占据了城市的有利空间,而弱者则处于不利地位,形成现代城市的区域功能分化。

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产物,后期经过修改,形成霍伊特的“扇形理论”和哈里斯的“多中心理论”。

沃思总结以前城市社会学家的理论和观点,把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叫做城市性,认为城市性是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三个因素及其交互的关系中发展出来的。

它们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变成次级关系,人际关系更加疏远,人与人交往中的感情成分更少,更加计算功利的考虑。

社会控制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正式,这也就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重要变化——更加孤独、无助并有深刻的受挫感。

二战后,费瑞认为在城市空间的维度中,不能只考虑经济造成的分化和扩展,还要考虑到文化的因素,但是他忽视了政治和政府的作用,认为是经济自发起的作用,其实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商起的作用最大,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邓肯认为城市本身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他把城市放到生态环境中进行思考,其研究视野比原来生态学的视野要开阔得多。

二、新城市社会学新城市社会学主要有三大理论流派,即以卡斯特为代表人物的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以哈维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以帕尔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学派。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侧重于从经济因素解释城市现象。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对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索,揭示了城市社会系统的一些重要特征,对重塑城市社会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城市社会学理论。

但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并没有获得广泛认同,原因在于这些理论过于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忽略甚至无视其他因素对城市变迁的影响。

城市社会学读书笔记

城市社会学读书笔记

城市社会学读书笔记导语:城市社会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相关的城市社会理论,包括欧洲社会的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学的兴起,芝加哥学派和人类生态学,战后马克思主义传统城市理论——城市政治经济学。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城市社会学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参考!城市社会学读书笔记城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城市社会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具体社会科学。

揭示城市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良性运行的规律、为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城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将社会问题置于空间的视野,强调对“空间”的关注,更偏向具体的空间领域。

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了人类生态学观点和新都市社会学观点。

人类生态学观点从生态学发展而来,以生态学视角,描述了城市空间结构受到入侵和继替原则支配,也就是背后的权利与经济的自然竞争。

同时人口流动与人口结构变化是人口生态学家对城市社会的研究基础。

而新都市社会学观点包括政治经济学派,新马,等;哈维的资本三循环理论;卡斯特的集体消费。

城市社会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相关的城市社会理论,包括欧洲社会的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学的兴起,芝加哥学派和人类生态学,战后马克思主义传统城市理论——城市政治经济学。

欧洲社会的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学的兴起时期,主要有四位学者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扩充,滕尼斯认为社会可以分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乡村社会主要由礼俗与社会传统进行社会组织,而工业社会社会大分工后主要由法律、制度进行社会组织,认为由农村向城市过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涂尔干谈到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他机械团结是这样一种社会联结纽带,它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的个体结合在一起;而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连接纽带,机械团结更倾向于农业社会而有机团结更倾向于工业社会。

韦伯认为具有城市共同体这样一种单元,只有中世纪具有防卫力量并能自给自足的城市才应得到完全城市共同体的称号。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芝加哥大学可称为美国社会学的发祥地。

1892年,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在这里建立。

其后,大批社会学学者逐渐汇聚过来,并形成了以罗伯特·帕克教授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群体,这就是今天所谓的芝加哥学派。

该学派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统计学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对城市社会的研究。

芝加哥学派的兴盛适逢美国城市的大发展时期。

1840年,芝加哥还是个仅有4000多人的小镇;1890年,它的人口达到100多万;1930年则超过了300万〔1〕。

城市人口的剧增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并带来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

在帕克等人的大力推动下,芝加哥学派对城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社会学的重要分支——城市社会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基础。

关于城市结构的研究芝加哥学派研究城市社会学的着眼点首先是城市结构,关心的是土地利用模式和人口与机构在城市社区里的分布状况。

具体来说是下面这些问题:如城市化、郊区化的原因和后果;不同人群住在城市的什么地方;为什么有些群体处于居住隔离状态;社区是如何移民、增长和衰落的。

城市结构看起来杂乱无章,而在芝加哥学派那里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帕克教授认为人类生态学是考察城市结构最合适的角度。

帕克说,“城市社区里存在一些因素,它们导致一种有序的、典型的人口和机构组合方式。

分离这些因素并进而描述由于这些因素的合力而造成的人口、机构群集方式的科学,就是人类生态学。

它不同于植物和动物生态学”〔2〕。

生态学最初是生物学的术语,主要研究动植物间的环境及其与空间的联系,研究这些联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19、20世纪之交,达尔文的生存竞争理论风行美国学术界,帕克也深受影响。

他认为生态学规则十分契合城市结构发展、城市空间分布的规律,于是第一个将人类生态学引入城市社会研究。

当然,他首先确定了人不同于动植物的前提。

人类是有文化的,人类对城市土地空间的竞争不可能像动植物那样漫无限制,而受着习俗、法律的制约;通过象征性的交换、协商、理解和谦让,最后达到相互适应而不是相互毁灭。

新城市社会学派简析

新城市社会学派简析

新城市社会学主要理论浅析二十世纪七十年,为了更好的理解城市的变迁、应对芝加哥人类生态学派解释力的困境新城市社会学派得以产生,其空间视角的引入、空间与社会的辩证、空间与资本、阶级的动态互动的论述,极大拓展了了人们的理解空间。

本文拟通过对列斐伏尔、卡斯泰尔、戴维.哈维等主要的代表人物的观点的梳理,一则明晰其理论逻辑和发展脉络,二则以期更好理解我国城市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一新城市社会学派的的缘起。

要了解新城市社会学派,我们首先对于这个“旧城市学派”有所了解,我们口中的“旧学派”便是那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学派。

(一)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的兴起是在本世纪初, 由于产业的发展, 芝加哥市的人口激增, 185 0年仅有3万人口的芝加哥市到1900年人口已增加到170 万, 1934年增至340万。

由于大量的各国移民的涌进, 除了人口数量的增加外, 人口的异质性也迅速增强, 给城市带来了激烈的变化, 如社区的分化, 第二次社会关系的产生, 城市犯罪的增加, 教会的不安, 道德秩序的解体,面对这些变化, 以帕克为代表的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用实证的方法把城市作为一个大实脸室观察和研究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 以及社会构成体不断变化, 不断统合的过程。

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有关城市的理论。

例如沃斯的著名的“城市性”的理论概括了构成城市的特有的生活方式的诸特征的复合体。

他把城市定义为“人口较多, 人口密度较高, 具有社会异质的人们永久的集落” , 沃斯对“城市性”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物质的结构, 主要指人口的基础,技术以及生态学的秩序。

2 社会组织的体系, 主要指特定的社会结构, 社会制度和特定的社会关系。

3一系列复合的态度和观念, 主要指社会意识。

沃斯的所谓“城市性的理论是由于人口集中而产生的特有的生活方式, 社会诸方面以及观念和意识的变化。

他的“城市性”概念常被概括为”人口、人口量和异质性”。

帕克( Park) 用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来解释城市社会。

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的议题研究

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的议题研究

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的议题研究作者:曹楚琦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36期摘要:作为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与中国学术界有着浓厚的渊源,以帕克为首的学者关注社区如何成为共同体。

移民潮、社会与传播研究交汇,也促发了芝加哥学派以城市为观察场域的视角。

本文梳理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的研究议题和传播思想,发现移民问题、城市交往与隔离、人类生态学的模型在当今的传播学研究中仍然值得借鉴。

关键词:芝加哥学派;城市;议题一、芝加哥学派与美国传播学的渊源芝加哥学派被认为是美国传播学的源头,1892年,斯莫尔加入,社会学系成立;随后学者创办杂志,发表著作,并在帕克的带领下,学科呈现出影响力。

“传播科学发展示意图,大致也就是美国社会学的演变路线”。

20世纪20年代前后,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兴盛也成为传播学的奠基时期。

二、芝加哥学派基于城市及城市化场域的社会议题(一)学者与文献提纲挈领式的人物有托马斯、帕克、伯吉斯、沃斯、库利和米德。

这些学者及其思想阐释者——黄金时期(1915年到1935年)芝加哥社会学系的博士生们,让学派成为了一个繁杂的知识共同体。

托马斯《欧洲和美国的波兰农民》以新闻报纸为资料来源之一,考察波裔美国农民首属群体的竞争与冲突。

伯吉斯《城市发展:一项研究计划的导言》城市生态学同心圆模型、城市地理学、青少年犯罪。

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社会组织》被概括为镜中我、首属群体、次级群体的核心概念。

(二)研究内容分类——芝加哥学派社会问题地图帕克关注移民的集体行为,开创了人类生态学议题,并在问题阐释上具备大众传播的研究倾向。

他还认为,城市是一种由文化和传统构成的心理状态集合,统一思想和情感的集体无意识也随移民而流转,所以他将传播作为整合社会力量。

仅物质景观不足以构成城市,帕克和同事们在移民城市芝加哥绘制了一张包含地区发展和犯罪导致的社会问题地图,这张独具特色的图有一个同心圆,社会问题集中的地方恰好位于商业闹市区的外围。

从伯吉斯和帕克的视角分析当时的城市特征

从伯吉斯和帕克的视角分析当时的城市特征

公共管理学院文献综述题目从帕克和伯吉斯的视角分析当时的城市特征专业城市管理班级131班作者于晓静完成日期2016.05.16指导教师林明鲜从帕克和伯吉斯的视角分析当时的城市特征摘要在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历史中,芝加哥学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们特别重视城市问题研究,罗伯特·帕克可以说是整个芝加哥城市社会学的旗手。

随后芝加哥学派创立了人类生态学,以帕克和伯吉斯为主要代表,在古典人类生态学理论家看来,城市并不是随意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活的发展与演变趋势同生物群落的演变规律是类似的。

城市就如同一个有机体,城市的一系列变化及特征成为帕克、伯吉斯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当时的社会时代,帕克、伯吉斯对城市的变迁及特征做出了深入研究。

一、关于城市的基本概念城市(City)又称都市,是城市社会学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难下定义的概念之一。

据考证,最早的代表城市的象形文字是一个被圈包围起来的十字,圈代表围墙或壕沟;十字代表道路上将人们、商品和思想整合在一起。

[1]美国人口普查局为统计方便,把常住居民不少于50,000人的地区成为一个“城市”。

[2]在巴西,城市的概念与居民多少无关,所谓城市就是指首都或首府。

[3]联合国为了进行国际性的对比调查,则建议所有国家的人口普查和官方统计,把集中居住人口达100,000人以上的地方称为城市。

[4]《中外城市知识辞典》把城市界定为“区别于乡村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

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高度集中的社会物质系统”。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若别克在中把城市界定为“有相当大的面积和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的一个地域共同体,其中住有各种非农业的专门人员,包括专家”。

[6]美国的《现代社会学词典》对城市的解释是“人口密集,居住在一个比较小的地区,从事非农业职业的人们。

一个城市人口的活动是专业化的,而且在功能上是相互关联的,并有一个正式的政治体系所管制。

”[7]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潘什梅尔曾经指出的:“城市现象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1]R.E.Pahl(ed.),Readings in Urban Sociology,PergamonPress,1968,op.cit.,P3.[2]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Third Edition,1996,By Simon & Schuster,Inc.P1467.[3]《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2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7月,第271页。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①[法]列维-斯特劳斯,王志明译.忧郁的热带[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45.体,也是群体;是真实,同时是梦幻;是人类最高的成就。

①[收稿日期]2014-03-02[作者简介]吴银玲(1986~),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电邮:wuyin **************。

北京100871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以《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为例[文章编号]1001-5558(2014)02-0068-06●翟淑平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志码:E一、引言1892年,A ·W ·斯莫尔(Albion Woodbury Small ,1854~1926)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社会学系,②吸引着大批社会学家,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芝加哥社会学派。

尽管该学派的研究领域涵括了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统计学等,但是其城市研究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以至于学界一般都视之为城市社会学的开创者,并将之放置于城市社会学的学术脉络中加以评述和讨论。

可以说,城市社会学理论在芝加哥社会学派之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对它的反思、批判和继承中派生出来的。

当然,这一切都绕不开该学派所开创的人类生态学研究方法所催生出的城市人文区位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其最核心的观点是以生态学中的竞争、淘汰、演替和优势等概念来分析城市中不同人群与地域空间的互动关系,并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研究城市的发展规律。

那么,这一学派的城市研究为何会在20世纪初的美国骤然兴起?当时美国的工业化迅速地推动着其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社会问题,刺激着社会学家去思考城市研究的相关课题,而对现代都市有着浓烈兴趣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正是其中一员。

他在密歇根大学是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乔治·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法兰克林·福特(Franklin Ford )圈子中的一员,他们对于人类行为的兴趣对帕克以书评翟淑平·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以《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为例N.W.J.E后的著作有着很深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读书笔记
本书主要通过对城市中社会现象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目的是为能够使人类在城市社会上能够更好的发展。

城市的存在使得原本在道德约束下的人性有了宣泄的空间,“城市把人性中过渡的善与恶都展现出来”,人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本道德的限制,新的道德体系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区域,人们在不同的道德体系下寻求适合自己的情感、利益、趣味,抑或堕落,抑或升华。

但在城市的发展中,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9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中有大量的外来农民和移民进入,使得人口剧增和城市的容纳量之间产生了矛盾,并由此衍生出了大量的城市社会问题。

对象包括邻里关系、职业阶级和类型、新闻和社会流动、股票交易和暴民、危机心理和集团行动、党派政治和宣传、个人流动和道德区域。

文章指出“城市,它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

”可以看出城市包含了各个不同的组成成份,形成一个社会的有机体。

城市所注重不仅仅是物质和空间上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城市社会的心理需求。

帕克是一名生态学家,他将城市看成是一个生物,一个有生命的生物,城市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者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

我认为如果认为城市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城市便会主动地去选择和重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口的选择和城市的空间布局。

首先对于人口的选择,如果城市人口大于城市的人口容纳量,城市便会自动将过剩的人口排出;反过来,如果城市无法满足流动中人口的需求,人口便会自动地撤出城市。

因而城市得以继续生存。

其次是对于空间的重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富人区会分布在外层郊区,白领分布在中层郊区,蓝领分布在内层郊区,中心城市变成了贫民窟的所在地,城市自发地形成同心圆的分布。

这便是城市的对于空间的重新选择。

但是如果城市能够自然地维持其形态,那便不需要规划了,但是没有进行规划的城市,往往会容易畸形发展,城市的畸形发展甚至会超出人类的预计,从而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关于文章所提到的邻里在城市的为什么会解体的问题,邻里关系本身具有一种独立性,城市市民在忙碌的生活过程中越来越不重视与邻里的关系,这一方面跟城市建筑物的风格有关,建筑具有更加明显封闭性;一方面在城市道德约束条件改变下,人们可以自由地去选择是否要和邻居打交道,即不打交道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与邻居的关系好坏不会成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活的因素。

一方面,在乡村人们可以通过跟邻里的交流来使自己的情感或者信息量增长,但是现在通讯和交通的便利,让居民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地域差异的限制。

但是邻里关系对于人的情感和发展是很重要的,所以人们应该通过一些办法和技术措施来恢复和加快城市邻里的生活节奏,打破这个独立性和封闭性,建立社会性居住区,让人们能够通过交流接触来更好地发展自我,包括道德影响,心理健康和知识技术的交流,以促使社会和个人更好更快地发展。

至少能够在偷窃发生、火灾发生或紧急事件有个邻居可以相互帮助,至少在过年或节日时候有个邻居能够一起庆祝。

城市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能够使城市社会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研究城市,任何一种现象都不要轻易忽视,我们要从中吸取必要的经验和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进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