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5.2生物进化(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
高中生物 必刷经典题 专题3.2 遗传变异(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人教版高中必修2生物试题
遗传变异一、单选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有性生殖的植物都存在伴性遗传的现象B.基因A与其等位基因a含有的碱基数不一定相等C.碱基对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但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改变D.造成同卵双生兄弟或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2.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③到④的育种方法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B.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组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8D.由①②③到⑦的过程就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B.三倍体无子西瓜无法产生后代,这种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一种遗传病D.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4.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根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在视野中找到分生区细胞B.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细胞分裂C.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着色D.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绝大多数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用秋水仙素处理念珠藻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染色体上基因位置改变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B.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长C.基因重组不可能使某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D.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子代个体不属于基因重组7.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的高蔓对矮蔓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且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必练题总结
郑州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妇女与正常男性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生女孩B.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D.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答案:DA、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与性别无关,A错误;B、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B错误;C、遗传咨询的第一步是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族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做出诊断,C错误;D、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D正确。
故选D。
2、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D.F2中A基因频率为2/9答案:D分析: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因此种群中只存在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
A、根据题意,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匍匐型个体Aa占80%,野生型个体aa占20%,则A基因频率=80%×1/2=40%,a=60%,子一代中AA=40%×40%=16%,Aa=2×40%×60%=48%,aa=60%×60%=36%,由于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所以子一代中Aa占(48%)÷(48%+36%)=4/7,A错误;B、由于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每一代都会使A的基因频率减小,故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低,B错误;C、子一代Aa占4/7,aa占3/7,产生的配子为A=4/7×1/2=2/7,a=5/7,子二代中aa=5/7×5/7=25/49,由于AA=2/7×2/7=4/49致死,因此子二代aa占25/49÷(1-4/49)=5/9,C错误;D、子二代aa占5/9,Aa占4/9,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4/9×1/2=2/9,D正确。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步练习(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
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选择题1.(2018某某6月学考)人类对家鸡祖先经过数代的选育,获得了很多家鸡品种,这属于( )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定向变异D.生殖隔离2.达尔文认为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是( )A.可遗传变异B.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D.适应,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并加强,促进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A项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项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项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项错误。
4.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aa个体20只,Aa个体50只,AA个体30只,则基因a的频率为( ) A.30% B.35%C.40%D.45%,AA=30,Aa=50,aa=20,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基因频率=(20×2+50)÷200×100%=45%。
5.下列关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B.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A项错误;抗青霉素细菌的保留,是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种群中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的选择,使抗青霉素的细菌保留下来,淘汰了对青霉素没有抗性的细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错误;生物通过长期进化,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即生物发生进化可能会产生新物种,D项正确。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必练题总结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必练题总结单选题1、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
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A.两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B.两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别C.两者之间已经出现生殖隔离D.两者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2、有很多事实能够作为支持生物进化学说的证据。
如图所示,这些生物体在解剖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这些相似之处和生物进化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这些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这些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同源器官C.这些证据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D.这些相似之处表明变异是定向的3、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在停息时,其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
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枯叶蝶的体色变化是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定向变异B.枯叶蝶发生进化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捕食者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变化是协同进化的结果4、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A.同种地雀→生殖隔离→地理隔离→不同种地雀B.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5、人与黑猩猩是从大约7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两个物种成体的血红蛋白均由α和β两种肽链组成,但α链的相同位置上有一个氨基酸不同,据此不能得出()A.这种差异是由基因中碱基替换造成的B.两者共同祖先的血红蛋白也有α链C.两者的血红蛋白都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D.导致差别的变异发生在黑猩猩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6、就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生物进化并不是匀速进行的,在有性生殖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这主要是因为有性生殖可以()A.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变异的多样性C.让生物繁殖速度加快,从而使生物进化加快D.让后代更易受环境影响,环境的选择作用增强7、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难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如图表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20%、8 .5%B.由图可知,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所有的抗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C.杀虫剂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使用杀虫剂是一种人工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答案:A分析:分析柱形图可知,杂合子家蝇具有抗性,说明抗性对敏感性是显性性状,若用A表示抗性基因,a表示敏感性基因,则甲地区中aa=78%,Aa=20%, AA=2%;乙地区中aa=64%,Aa=32%,AA=4%;丙地区中aa=84%,Aa=15%, AA=1%。
A、甲地区抗性基因(A)的频率为2%+ 1/2×20%=12%,同理,乙地区的抗性基因的频率为4%+1/2×32%=20%,丙地区中抗性基因的频率为1%+1/2×15%=8 .5%, A正确;B、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错误;C、杀虫剂不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留下了抗杀虫剂的家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经过人工选择保留下来的个体的性状是人类所需要的,而向这些地区喷洒杀虫剂致使害虫抗药性增加,保留下来的是抗药性强的害虫,但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并不是人类所需要的,因此不属于人工选择,而属于自然选择,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B.生殖隔离一定是不同种群的生物不能交配C.野生红眼果蝇种群中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答案:C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入、自然选择、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经典知识题库单选题1、若果蝇种群中,X B的基因频率为90%,X 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 b X b、X b 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A.1%、2%B.0 .5%、5%C.10%、10%D.5%、0 .5%答案:B分析: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雌果蝇中X b X b的比例为10%×10%=1%,雄果蝇中X b Y的比例为10%,在果蝇种群中,X b X b的比例为1%×1/2=0 .5%,X b Y的比例为10%×1/2=5%。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会影响表现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可能导致表型异常,D错误。
3、过度繁殖是生物的一种能力,即可以产生大量后代的能力。
如果条件适宜,产生的大量后代会占满整个地球。
下列关于过度繁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繁殖能力强的生物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C.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D.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答案:A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AD、达尔文认为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错误,D正确;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一般繁殖能力强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存活并产生后代,B正确;C、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C正确。
苏教版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包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一、单选题1.据调查,某学校学生中的基因型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3%∶6%∶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 14%B. 5%C. 15%D. 10%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 18%,82%B. 36%,64%C. 57%,43%D. 92%,8%3.下列哪项事实不支持生物的进化遵循从水生到陆生的顺序()A.蛙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蛙的生殖和发育均在水中进行B.鸡在胚胎发育初期具有鳃裂C.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是浸浴在羊水中的D.鲸在水中生活,用肺呼吸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5.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 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6.关于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作用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B.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D.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能作出科学的解释7.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了几种地雀,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环境的地雀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8.现代进化理论中的突变是指()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9.如下图,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10.2011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在1998~2008年10年间,新几内亚岛上发现了1 060种新物种,其中有12种为哺乳动物,如居住在火山里的羊毛鼠、惹人喜爱的扁鳍海豚等。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6章生物的进化(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面各项中,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依据的是( )A.古生物化石B.动物体型的大小C.生物的染色体结构D.动物的器官2.下列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A.生存斗争B.过度繁殖C.获得性遗传D.适者生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进化论观点。
3.《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60年,但依旧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探讨,以下属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但说明了进化的实质,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的观点,B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项不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说明,但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和生物进化的实质,D项不符合题意。
4.人类在长期运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运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减弱,这是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甲线为刚起先运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运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 ),作用效果越好,可解除C、D两项。
随着药物运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所降低,B项正确。
5.家鸡起源于原鸡,已知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260个,而原鸡的年产卵量仅为12个。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鸡在食物足够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B.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意原鸡的养分需求,从而使产卵量明显增多C.遗传物质发生变更了的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被人工选择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自然环境的变更导致生物性状的变更,该变异是由环境条件变更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A 项错误;原鸡进化成家鸡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变更了的受精卵,孵化出产卵量高的鸡,产卵量高这一性状被人工逐代选择保留,最终形成现在的家鸡,B项错误、C项正确;由原鸡到家鸡是人工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带解析)
一、考点解析1.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包括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纯合子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C2.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
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B.生长素极性与花的发育有关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解析〗基因突变是拟南芥自发产生的,不是生长素抑制剂诱导的。
〖答案〗D3.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解析〗基因中缺少核苷酸对,在缺失点之前的部分可以合成蛋白质产物。
如果缺失后正好对应终止子会发生BC。
如果缺失后不对应终止子,则其以后控制合成的氨基酸都会发生改变。
〖答案〗BCD4.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D.细胞分裂的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性,环境对基因突变起选择作用。
细胞分裂中期进行DNA的复制,没有基因突变。
〖答案〗C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解析〗物理因素可以提高基因的突变率在;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并没有形成新的基因;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如三倍体无籽西瓜;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新高考)高三生物专题精练 生物的进化 (答案)
生物的进化1.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2.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的变化(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数X2+杂合子个数)一(总个数X2)。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4.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时,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如求X b的基因频率:X b的基因频率=2X女性个数+男生个数X100%5.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基因A的频率,q代表基因a的频率,贝V:(p+q)2=p2+2pq+q2=1o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例1:(2021•新高考广东卷・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B.25%、75%C.35%、65%D.45%、55%答案B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考点精题训练(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考点精题训练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态效应多样性答案:D分析: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但不包括生态效应多样性。
故选D。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通过化石的研究可以证明()。
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②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一次性同时出现的③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④生物的进化呈现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⑤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⑥化石不能记录地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答案:D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①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这说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①正确;②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这说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一次出现的,②错误;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这说明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③正确;④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④正确;⑤根据分析,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⑤正确;⑥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历史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至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所以可以记录地球和生物进化的历史,⑥错误。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A.根据共同由来学说可以推断,现在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达尔文是在了解了遗传和变异实质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大部分物种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逐渐形成的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成因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3、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
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4、下图1为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流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
图2为种群乙在被河流分割后某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其中P年时种群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40%、30%,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分别增加10%。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2中P点后的下一年中,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55%B.图1中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C.b过程会定向改变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最终使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D.图2中RT段A基因频率保持稳定,在T之后种群乙仍可能会发生进化5、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提出“共同由来学说”,其指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为此达尔文列举大量的证据来论证其观点。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生物的进化 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第四章生物的进化4.1.1 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 1 -4.1.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 - 7 -4.2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 15 -4.1.1 拉马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题组一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器官的反复使用C[拉马克的观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经常用就进化,不用就退化,并且把这种性状遗传给后代。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C[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学说的两大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其致命的缺陷,拉马克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拉马克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生物进化学说。
]题组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3.(多选)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ABC[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
该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并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知识集锦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知识集锦单选题1、人苯丙酮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病极低。
理论上,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均为1/2B.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C.苯丙酮尿症患者母亲的基因型为Mm和mm的概率相等D.苯丙酮尿症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22、过度繁殖是生物的一种能力,即可以产生大量后代的能力。
如果条件适宜,产生的大量后代会占满整个地球。
下列关于过度繁殖的叙述错误的是()A.繁殖能力强的生物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B.繁殖能力的强弱与生物的遗传因素有关C.生物繁殖较慢与环境因素有关D.过度繁殖有利于物种的延续3、如图是一个马的亲代种群由于河流和山脉的隔离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①和②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B.环境的差异导致种群①和②产生了不同的定向突变C.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②中所有个体属于同一物种D.河流山川等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4、因火山爆发,中美洲的某种海龟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被隔离后,两个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B.两个种群在各自的进化过程中,均不存在协同进化现象C.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仍在发生改变D.地理隔离后,仍然需要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5、陆生脊椎动物和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鳃裂,这说明()A.鳃裂将来发育成肺B.胚胎的呼吸依靠鳃裂C.胚胎在水环境中发育而成D.陆生脊椎动物和人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6、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如图表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分别为12%、20%、8 .5%B.由图可知,甲、乙、丙地区家蝇种群所有的抗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C.杀虫剂能使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使用杀虫剂是一种人工选择,这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7、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现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带答案必须掌握的典型题单选题1、某种昆虫的翅型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V/v的控制,基因V控制正常翅,基因v控制残翅。
该昆虫的种群数量足够大,雌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
在不同年份该昆虫种群中VV和Vv个体的基因型频率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残翅个体生存能力降低,逐渐被自然选择淘汰B.第10年残翅个体数量最少,残翅基因的频率为0 .3C.在0~15年期间,该昆虫种群的正常翅基因频率逐渐减小D.第15年该种群繁殖一代,若后代个体全部存活,则子代残翅个体的频率为0 .252、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3、同一玉米棒上存在多种颜色玉米粒的现象称为“斑驳”。
科学家在研究“斑驳”的成因时,发现某些染色体片段可以在非同源染色体间跳跃。
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A.缺失B.重复C.倒位D.易位4、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 7000 米以下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
该环境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
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这些遗传变异共同造成了这一物种的奇特表型和对超深渊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海底漆黑环境的诱导下,超深渊狮子鱼的眼睛应已退化B.超深渊狮子鱼与温带靠海岸分布的狮子鱼一定不能交配成功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D.在深海环境中,超深渊狮子鱼个体间在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5、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5%、50%、25%。
若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AA、Aa、aa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B.4:4:1C.1:2:0D.1:2:1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7、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下能力提升:二Word版含解析
课下能力提升(二)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方法【基础题组】1 •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2. 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基因(E)控制。
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F i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类型为晚熟B. F i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 1 : 1C. F i自交后得F2, F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EE、Ee和ee,其比例为1 : 2 : 1D. F2的表现类型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 3 : 13. 已知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F1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进行交配,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B .蛇的黄斑为显性性状C. 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亲代黑斑蛇的不同D . F2中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4. 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都为双眼皮的概率是()A . 1/4B . 3/4C . 1/16D . 9/165. 山羊黑毛和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下列是几组杂交实验及其结果:如果让组合"的黑色雌羊亲本与组合的黑色雄羊亲本交配,下列4种情况最可能是()A •所有后代都是黑色的B •所有后代都是白色的C .后代中的一半是黑色的D •后代中的1/4是黑色的,或者后代中1/4是白色的6•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遗传因子 控制(T S表示短食指遗传因子,T L 表示长食指遗传因子)。
此遗传因子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 在男性中为显性,T L 在女性中为显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集锦(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知识集锦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分析: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 .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表现型种类就更多,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B正确;C、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2、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
如图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答案:D分析:分析题意可知:H、h和D、d基因决定HCN的产生,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能产生HCN,有毒,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
A、分析题意可知,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正确;B、分析题中曲线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和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正确;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即基因型为D_H_的个体所占比例小,d、h基因频率高,C正确;D、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重组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刷经典题专题5.2生物进化(能力提升)(含解析)(必修2)生物进化一、单选题1.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C.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B.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不定向地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有利于产生适应环境的新性状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首要原因主要发生在DNA→DNA的过程中C.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保护色的形成是因为自然选择使黑色基因频率不断增加的结果4.某岛屿上有甲乙两种植物依靠一种蜂鸟传粉。
甲种植物的花蕊查管直而短,乙种植物的花蕊蜜管则弯而深。
鸟的长鸟喙适于在长而弯曲的花蕊蜜管中采蜜,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的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B.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C.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间斗争D.蜂鸟的种群密度和性别比例会影响甲乙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近几十年,人们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6.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 7 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
如图表示 7 月 30 日至 8 月 15 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植物的白花更容易吸引天蛾完成传粉B.该植物的花色变化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8 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白花基因频率升高D.开红花时的该植物需要蜂鸟传粉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7.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型均为Bb的豌豆种群,自交后代中出现BB的个体,该豌豆种群发生了进化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8.下列关于生物育种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就是将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重新组合B.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不定向的,杂合子自交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地理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标志9.下列有关变异、遗传病、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B.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遗传病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各种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1.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和杂交后,得到的三倍体西瓜B.六倍体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再加倍处理,得到的八倍体小黑麦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D.体色的基因频率由 s(浅色)95%转变为 S(黑色)95%的桦尺蠖12.达尔文在克格伦岛上考察时发现,岛上的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许多昆虫不能飞,而少数能飞的昆虫却翅膀异常发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飞和能飞的昆虫间产生了生殖隔离B.岛上的强风环境引起昆虫的多方向变异C.岛上环境对昆虫进行了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D.翅膀发达的昆虫比不能飞的昆虫更能适应岛上环境1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越大进化越快B.变异的不定向性会导致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而不是表现型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14.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15.下列有关生物学的相关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营养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之一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草原上的狼捕食兔子,它们共同进化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C.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很大变化时,就会出现生殖隔离并产生新的物种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7.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1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物种的多样性体现的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突变与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C.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D.共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20.下列有关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②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4条染色体中的碱基序列③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④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⑤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二、非选择题21.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
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 的种子,开红色花。
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
在3代自交后,在这3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22.野生型果蝇体色出现了灰身和黄身的变异,其中灰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其等位基因为a)控制,黄身由基因B(其等位基因为b)控制。
为研究果蝇体色的遗传情况,研究人员多次重复做了以下杂交实验;P:灰身雄性×黄身雌性→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黄身:灰身=9:3:3)(注:实验期间未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1)控制果蝇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你认为基因A和基因a的碱基对数目是否一定相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F2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分析,可推测F2中有个体致死现象,但不能确定致死个体的性别。
请结合基因B和b可能位于的染色体说明不能确定致死个体性别的理由。
____________(3)若F2中雄性个体数量与雌性个体数量之比为l:1,则F2代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23.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图中③指__________,③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__________隔离。
(3)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 aa的个体占50%。
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__,aa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个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研究中,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______的一群生物。
物种a的两个种群a1和a2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
(2)由于a1和a2发生的突变和______可能不同,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通过______保留下来的基因也不相同,久而久之,a1和a2的______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从而进化出b和c两个物种。
(3)c和d虽然生活在同一区域,但已经不能相互交配,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______。
(4)在此过程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得以保存和积累,从而使控制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提高,导致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