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
三调变更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三调变更”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分析1、必要性分析(1)第三次国土变更调查我国重要的一项法定任务,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査,目的是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国土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査、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2)开展第三次国土变更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本次变更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ー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3)开展第三次国土变更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学习版
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学习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笔记本的键盘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开始了这场关于第三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写作。
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我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凝聚。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得聊聊这个项目的背景。
第三次土地调查,这是一项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工程。
咱们得把这项工程比作一次大规模的“体检”,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给决策层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全面、客观、准确地查清我国各类土地的分布、数量、质量、利用现状,以及土地权属状况。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得有明确的目标,有科学的实施方案。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咱们具体说说调查内容和方法。
这次调查的内容涵盖了土地的分类、面积、质量、利用状况等多个方面。
具体怎么操作呢?1.数据收集: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扫描,获取土地的遥感影像数据。
2.外业调查:组织调查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对土地进行实地调查,填写调查表格。
3.数据整合:将遥感数据、外业调查数据以及现有的土地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土地资源数据库。
4.数据分析: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土地资源的现状、分布、质量等方面的结论。
三、组织架构与实施步骤说完了调查内容和方法,咱们再来聊聊组织架构和实施步骤。
1.组织架构:设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协调;设立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设立数据审核组,负责数据的准确性审核。
2.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培训调查人员,准备好调查所需的仪器设备。
(2)数据采集: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开展数据采集工作。
(3)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4)成果验收:对调查成果进行验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任何项目都离不开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
咱们得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一、概述(一)项目背景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一、基本情况(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三)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类别:跨年度支出项目项目属性:新增项目主要工作内容:2016年至2020年,计划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开展基本农田调查、专项调查与专题分析,查清基本农田、批而未用土地、城市开发边界、开发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及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对耕地、建设用地、自然生态状况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分析;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次调查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优于1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以不小于1:5000比例尺为主(林区或牧区采用1:10000比例尺、沙漠无人区采用1:50000比例尺),以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标准、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分布等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草地、林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状况以及土地的闲置状况;同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查清蓄滞洪区内耕地、内陆滩涂上耕地、林区内开垦耕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采用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以1:2000比例尺为主,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
2.不动产权籍调查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查清村民小组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界线、面积等信息,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以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成果,以宗地、宗海为基础,组织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基础和依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一、前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的土地资源数据。
年度变更调查则可以跟踪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就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完善贡献力量。
二、深入理解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1. 定义及意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指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系统、全面、准确的调查和监测,以获取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趋势。
其意义在于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工作内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土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调查。
这些内容的调查将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数据。
3. 建议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时,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因数据失真而影响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建议1. 定义及重要性年度变更调查是指对土地利用状况和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和调查,以及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这项工作对于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实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作内容年度变更调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土地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和优化等方面的调查。
这些内容的调查将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3. 建议在开展年度变更调查时,需要重视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的监测和调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提高调查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总结和回顾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农村土地利用研究
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农村土地利用研究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中国政府定期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变化情况,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而农村土地利用研究在第三次土地调查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民们生活的保障。
本文将对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农村土地利用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第三次土地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资源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土地“三变”等方面。
而在农村土地利用研究中,主要涉及农田规模、农田结构、农村居民点分布、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流转情况等方面。
农村土地规模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减少,农村土地规模逐渐减小,土地利用过程中涉及到农户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等问题。
通过研究农村土地规模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问题,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农田结构的变化也是农村土地利用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农田结构一方面反映着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效益,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第三次土地调查中,通过对农田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农田规划和管理的方向,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和土地的利用效益。
农村居民点分布也是农村土地利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也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优化农村人口的分布结构,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流转情况也是农村土地利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和土地流转的普遍性,对于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流转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动态和特点,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土地利用研究还需要关注农村土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模板)
xx市xx镇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成果分析报告xx市xx镇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办公室二〇XX年XX月目录1 项目背景 (2)2 基本情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质地貌 (2)2.3 土壤 (2)2.4 气候 (3)2.5 社会经济 (3)3 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 (3)3.1 土地利用总体结构与分布 (3)3.2 国有与集体土地分布 (9)3.3 各地类结构与分布 (27)3.4 存量土地分布 (50)3.5 新增建设用地分布 (51)4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51)4.1 技术标准 (52)4.2 土地总体变化分析 (52)4.3 农用地变化分析 (54)4.4 建设用地变化分析 (75)4.5 未利用地变化分析 (77)5 土地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81)5.1 经验 (81)5.2 存在的问题 (81)5.3 工作建议 (82)附图1:xx镇土地利用三大类分布图 (82)附图2:xx镇土地利用一级类分布图 (82)附图3: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分布图 (82)附表1:xx镇土地利用类型一级地类结构表 (83)附表2: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地类面积和占比统计表 (84)附表3:xx镇商服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4)附表4:xx镇工矿仓储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5:xx镇住宅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6:xx镇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7:xx镇交通运输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8:xx镇水利设施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表9:xx镇其他建设用地二级地类社区分布表 (85)附图1:xx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85)附图2:xx镇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图 (85)附图3:xx镇存量土地分布图 (85)附图4:xx镇新增建设用地分布图 (85)1.项目背景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要求,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全面查清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分析报告交流稿
X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参照)XXX县三调办XXXXX第1章引言1.1 背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间规划重叠等问题,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两统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背景之下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三调办的指导下,XXX县三调办认真执行全国三调办、省三调办印发的三调《技术规程》《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通过内业勾绘、外业调查举证、数据库建设、成果质量核查等多个流程,基本查清了全县地类数量、类型、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权属情况,形成了一套“三调”阶段性成果。
1.2 目标通过全面分析全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进一步提高我县“三调”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通过分析全县自20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切实讲清“二调”以来的土地变化合理性;通过与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对比,发现自然资源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措施和建议,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1.3 分析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基于“三调”数据,分析土地资源规模、结构与分布,阐明XXX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在全县土地利用现状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合理性进行分析。
(2)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通过对比“三调”和“二调”成果数据,分析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变化特点,流量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等,对变化合理性进行阐述。
(3)耕地保护专题分析。
从全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及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占补平衡等入手,重点分析全县耕地保护情况。
从恢复属性标注、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等挖掘全县耕地潜力。
从耕地坡度、耕地种植属性、耕地分布破碎度等,客观分析全县耕地变化对粮食安全影响。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汇报
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
作业过程
做完外业举证整理好内业就能生成一套完整的三调成果。此时我们要更具国土部门 的具体要求,联合各个部门科室进行数据对接,其中有耕保、利用、规划、储备、地籍 等科室,对接相关资料的可行性、准确性。
二 作业过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第七步
更设施、临 时用地
泵站、水闸管理范围 最高水位界等。
水务局 资料
数据 分析
三权数据
确定建设用 地的地类及 权属,比如 居委会等
提取地块的土地性质, 参考数据里的地类。
土地承包 经营权
开发整理数据
土地整改项 目的耕地情 况
目录
31
资料收集及利用情况
2
作业流程
3
有关问题处理
4
遇到的困难
二 作业过程
利用2016年变更数据库作为基础数据,套合国家下发的影像数据和内业 不一致图斑矢量数据,结合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作业。
目录
31
资料收集及利用情况
2
作业流程
3
有关问题处理
4
遇到的困难
一 资料收集及利用情况
根据国家、省、市的技术方案要求首先是收集各部门的相关数据。
国土局
所有权数据库、城镇数据库、不动产数据库、基本 农田数据库、数字城市数据,均为SHP格式80坐标。 使用权数据库SHP格式2000坐标。
规划局 城镇村规划红线数据,CAD格式,80坐标
国情 数据
数据 分析
规划
出图件成果,
数据
分析使用。
城镇库、 不动产库、 数字城市库
主要是为细化城镇村内部 地类划分,同时确定权属。
基于随机森林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可行性分析——以水体为例
第44卷第3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Vol.44,No.3Mar.,2021 2021年3月GEOMATICS&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基于随机森林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可行性分析----以水体为例蔡宗磊',刘明松',苗正红',常雪2,刘艳慧3(1.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吉林长春130021;3.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710054)摘要: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内业勾绘图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来支撑。
利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进行内业图斑的勾绘,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遥感图像解译经验从而满足图斑勾绘的进度及精度。
因而,针对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本文基于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探讨遥感图像分类的精度是否可以满足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图斑勾绘的精度,主要以水体为例。
通过利用目视解译的成果来验证随机森林分类的精度,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分类的总体精度为91.45%,Kappa系数为0.66,因而,利用随机森林的分类方法可以满足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的精度,并且可以精度较高地提取遥感图像中的水体。
关键词:国土调查;遥感分类;随机森林;水体提取中图分类号:P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867(2021)03-0033-03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Based on Random Forest:Take Water Body as an ExampleCAI Zonglei1,LIU Mingsong1,MIAO Zhenghong1,CHANG Xue2,LIU Yanhui3(1.Jilin Water Resource and Hydropower Consultative Company of P.R.China,Changchun130021,China;2.Jilin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Changchun130021,China;3.The Second Monitoring and Application Center,CEA,Xi'an710054,China)Abstract:One of the important steps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is to draw polygons for the indoor work,which needs a lot of human,material,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o support.It is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ous to use the method of visual interpretation to draw the polygons and the operators need some experience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to meet the progress and accuracy of the polygon drawing.Therefore,for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this paper discusses whether the accuracy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can meet the accuracy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random forest,mainly taking water body as an example.By using visual interpretation result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random forest class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 random forest classification is91.45%,Kappa coefficient is0.66,therefore,the use of the random forest classification method can meet the accuracy of the third national land survey,and can extract water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with high accuracy.Key words:national land survey;remote sensing classification;random forest;water body extraction0引言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从2017年开始部署,2019年3月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基础图件的制作,全面开始第三次国土调查。
第三次土壤普查预算
第三次土壤普查预算摘要:1.第三次土壤普查的背景和意义2.第三次土壤普查的范围和内容3.第三次土壤普查的预算分配4.第三次土壤普查的实施情况和成果5.第三次土壤普查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6.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未来展望正文:第三次土壤普查是在我国政府主导下,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壤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次普查旨在全面真实准确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次土壤普查的范围覆盖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
林地、草地中突出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潜力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普查内容包括土壤类型校核完善;土壤剖面性状调查;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分析;土壤利用状况调查等。
第三次土壤普查的预算分配十分重要,需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经费充足。
预算分配应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重点保障调查设备和调查人员的经费,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次土壤普查自启动以来,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实施。
目前,普查工作正在全面展开,部分省份已经完成了初步调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些成果为政府制定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次土壤普查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
通过普查,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土壤资源的状况,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普查结果还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
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未来展望十分广阔。
随着普查结果的逐步公布,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决策依据。
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农村土地利用研究
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农村土地利用研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渐增加,土地资源在农村的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国土资源普查的基础上,于2008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
其中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数据将更加详细和全面,对于研究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
关于耕地利用方面,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国耕地总面积为1.83亿公顷,与第二次调查相比,减少了约1.06%。
这说明我国的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而且减少的速度不容忽视。
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粮食作物耕地占比下降,果园和菜地等经济作物耕地增加。
这一变化体现出我国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但也引发了农田水土流失的风险,对于这一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关于农村居民点用地方面,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34%。
这一增加主要得益于农村居民房屋的扩建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在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的也带来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对于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扩张,保护好农村的耕地资源。
关于农村其他用地方面,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其他用地面积增加了约4.87%。
这主要包括农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农村公共设施等。
这些用地的增加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和发展,但也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避免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农村土地利用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数据,揭示了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状况的一些新变化。
在研究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农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除了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外,农民群众也应该增强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来,共同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一、基本情况(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三)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类别:跨年度支出项目项目属性:新增项目主要工作内容:2016年至2020年,计划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开展基本农田调查、专项调查与专题分析,查清基本农田、批而未用土地、城市开发边界、开发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及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对耕地、建设用地、自然生态状况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分析;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次调查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优于1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以不小于1:5000比例尺为主(林区或牧区采用1:10000比例尺、沙漠无人区采用1:50000比例尺),以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标准、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分布等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草地、林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状况以及土地的闲置状况;同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查清蓄滞洪区内耕地、内陆滩涂上耕地、林区内开垦耕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采用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以1:2000比例尺为主,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
2.不动产权籍调查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查清村民小组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界线、面积等信息,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以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成果,以宗地、宗海为基础,组织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基础和依据。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一、概述(一)项目背景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2015年10月目录1.基本情况 (1)2.工作内容 (1)2.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2.2 不动产权籍调查 (1)2.3 基本农田调查 (2)2.4 专项调查与专题分析 (2)2.5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2)3.成果目标 (3)3.1 县级调查成果 (3)3.2 市、省级汇总成果 (4)3.3 国家成果 (5)4. 项目投入 (6)5.项目绩效目标 (7)5.1 2016年度绩效目标 (8)5.2 2017年度绩效目标 (8)5.3 2018年度绩效目标 (9)5.4 2019年度绩效目标 (10)5.5 2020年度绩效目标 (10)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1.基本情况(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三)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类别:跨年度支出项目项目属性:新增项目2.工作内容主要工作内容:2016年至2020年,计划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开展基本农田调查、专项调查与专题分析,查清基本农田、批而未用土地、城市开发边界、开发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及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对耕地、建设用地、自然生态状况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分析;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次调查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2.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采用优于1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以不小于1:5000比例尺为主(林区或牧区采用1:10000比例尺、沙漠无人区采用1:50000比例尺),以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标准、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分布等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草地、林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状况以及土地的闲置状况;同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查清蓄滞洪区内耕地、内陆滩涂上耕地、林区内开垦耕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采用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以1:2000比例尺为主,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
2.2 不动产权籍调查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查清村民小组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人、界线、面积等信息,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数据库;以不动产权籍调查相关技术规范为依据,充分利用已有不动产权籍成果,以宗地、宗海为基础,组织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为不动产登记提供基础和依据。
2.3 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资料,将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范围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基本农田专题数据。
2.4 专项调查与专题分析(1)批而未用土地调查。
依据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备案的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及往年批准的建设用地文件,对照高分辨率正射影像数据,将批而未用土地的范围界线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批而未用土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调查数据。
(2)城市开发边界调查。
依据城市开发边界有关资料,将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城市开发边界专项调查数据。
(3)开发区边界调查。
依据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批准界线等资料,将开发区范围界线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查清开发区范围内土地的利用类型、分布、面积等状况,建立开发区专项调查数据。
(4)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相关技术标准,开展耕地后备资源开展调查评价工作,评价宜耕土地的自然地力、开发投入成本、生态环境影响等级,确定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建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5)专题分析。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不动产权籍调查以及专项调查的数据成果,结合有关历史数据和有关政策文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开展耕地、建设用地、基本农田、自然生态状况等重点领域的专题分析,形成专题分析报告。
2.5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依据土地调查成果,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设县、市、省、国家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确保数据一致。
在此基础上,建设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3.成果目标项目成果目标:通过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信息以及专项调查土地利用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调查成果。
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
3.1 县级调查成果(1)外业调查成果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有关成果。
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
实地举证综合信息数据成果。
(2)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基本农田调查图件。
批而未用土地等专题调查图件。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数据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
不同权属性质数据。
耕地坡度分级数据。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数据。
基本农田调查数据。
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调查数据。
城市开发边界专项调查数据。
开发区专项调查数据。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数据。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
(4)数据库成果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
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5)文字成果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与应用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专题分析报告。
3.2 市、省级汇总成果(1)数据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汇总数据。
不同权属性质汇总数据。
耕地坡度分级汇总数据。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汇总数据。
基本农田调查汇总数据。
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城市开发边界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开发区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汇总数据。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汇总数据。
(2)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基本农田调查图件。
批而未用土地等专题调查图件。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3)数据库成果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
省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
(4)文字成果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与应用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专题分析报告。
省级内外业全面审查报告。
3.3 国家成果(1)重要法规与标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范。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专项调查技术规定。
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技术要求。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汇交办法。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相关技术规定、数据库标准、规范等。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数据库标准等技术规范。
(2)数据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汇总数据。
不同权属性质汇总数据。
耕地坡度分级汇总数据。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汇总数据。
基本农田调查汇总数据。
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城市开发边界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开发区专项调查汇总数据。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汇总数据。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汇总数据。
(3)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挂图。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结合图表。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图(1:450万)。
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
土地利用图集等专题图。
(4)文字成果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与应用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报告。
第三次土地调查专题报告。
生态环境状况分析报告。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报告。
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分析报告。
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分析报告。
(5)数据库成果集土地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及遥感影像为一体的国家土地调查数据库。
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
国家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4. 项目投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按照《土地调查条例》依法开展的一次全国性的国情国力调查。
按照中央、地方事权分离的原则,以国家调查工作任务和地方调查工作任务分工,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责。
国家层面,参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组织模式。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还计划由国务院成立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国土、建设、统计等多个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部,负责日常调查组织工作。
同时,国土资源内部还将由办公厅、财务、规划、耕保、利用、地籍、执法相关司局和事业单位组成办公室成员单位。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作为部为国土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在第二全国土地开展中,举全部力量投入调查工作,不仅抽调近40名人员专门在全国土地调查办参与日常工作,分别开展综合、调查、遥感数据购置和底图生产处理、成果核查、权属调查等工作。
而且还承担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地籍调查、成果核查等工作任务,累计投入人员力量达150人。
国家经费投入按照国家承担任务基础影像资料购置、基础资料处理、成果核查质量检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国家级数据库建设、西藏调查、国家级成果汇总以及国家组织实施等工作内容,计划由中央财政投入预算32.097亿元。
地方层面,全国31个省份,将分别成立省、市、县三级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也包括发改、财政、农业、林业、国土、建设、统计等多个部门,组织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
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事业单位将承担具体调查组织工作。
累计投入人员将达到近20万人,计划由地方各级财政投入预算近120亿元。
5.项目绩效目标本项目将依法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切实落实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土地调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更好支持土地管理精细化管理,将利用更高精度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是对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质量、基本农田情况等,根据当前各行各业对土地基础数据和资料的需求开展专项调查,更好地满足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耕地质量、粮食安全、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工程、“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土地宏观调控、土地信息社会化服务等对土地基础数据的需要。
本项目计划从2016年开始,至2020年完成,项目实施时间为五年。
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分离的原则,地方工作涉及调查经费由地方财政进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