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25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七下 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 教案
语文版语文七下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教案《诗词五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能力目标1、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诗歌语言。
情感目标领会诗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培养同情劳动人民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进行朗读训练,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进行朗读训练,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体味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廊中的两座丰碑,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璨明珠。
它们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两大丰碑的风采。
二、学习《观刈麦》1、作者介绍《观刈麦》作者自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邦。
(今陕西省渭南县。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2、解题。
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
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
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
3、赏析。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
七年级语文上册 25《诗五首》教学案 语文版
25.诗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生词,能流利地背诵五首诗。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
2、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3、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默写五首诗,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2、学会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导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杂诗》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以思乡导入新课。
2.作者链接王维,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
3.读熟此诗合作·探究·展示一、师范读此诗。
注意语速、节奏。
二、生读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再读诗,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四、学生交流展示有关写“故乡”和“梅花”的古诗词。
五、当堂背诵(小组检查,教师抽查)反馈检测1.《杂诗》是言绝句,作者,朝诗人。
2.填空,寒梅著花未。
3.划节奏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夜雨寄北》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
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2.作者链接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5诗词五首》word教案 (3)
25.诗词五首教案自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自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能背诵、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学习方法诵读、背诵、讨论理解。
知识链接陶渊明,字元亮,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就离职回乡。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的,共20首。
课文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大约写作者归田后12年。
王湾,唐代诗人。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
河南河阳人。
“唐宋八大家”之首。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因病逝世,今存诗240首,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马致远,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北京人)。
自学过程(一):读顺课文,积累常识,掌握生字读音。
(A级)做一做,我能过关。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和知识链接)2、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生字因人而异)(二):读通诗词,掌握重点词义,默写诗句。
(B级)一试身手,我最棒。
(学法:先听录音,然后读背诗词,小组长处背诵,师徒讨论。
)3、熟练背诵全文。
4、边自学边解释下列画线词词义悠然见南山海日生残夜独怆然而涕下甲光向日金鳞开5、默写句子①采菊东篱下,。
②,欲辨已忘言。
③,归雁洛阳边。
④潮平两岸阔,。
⑤念天地之悠悠,。
6、翻译句子。
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8、名句默写填空。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三):读懂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B级)相信自己,我能行。
三、自展:课文解析(C级)过关斩将,我最精彩。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
《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字词。
2.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4.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和能力,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赏析,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把握主旨,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
课前预习: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把握诗词大意。
[教学过程]《饮酒》[幻灯片3:课题]教学目标:(幻灯片4)一、新课导入(幻灯片5)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作者介绍(幻灯片6)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诗五首)教案 语文版 教案
《诗五首》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重点:(l)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这五首诗都属于唐诗。
唐朝时我国诗歌达到空前的盛况。
特别是格律诗的成熟,达到艺术的巅峰。
课文选的这五首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的明珠,都是传诵不衰的名篇。
这些诗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多读一些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二、正课(一),学习王维《杂诗》1、朗读《杂诗》2、作者作品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
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山水田园和军旅和边塞生活是其创作两大题材。
3、评点: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
“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课方案《诗词五首》教课方案:第一课时教课假想学习这五首诗词,应指引学生在频频朗诵中,联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偏向,来品尝诗词的语言及境界,感悟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五首诗词要熟读成诵,能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巧运用其中的名句。
教课时宜精讲多读,以读带悟,以悟促背。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内容和步骤一、朗诵导入1.学生试读。
要修业生联合说明将这五首诗词阅读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疏小组朗诵。
4.学生齐读。
二、理解五首诗词的粗心在学生频频朗诵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本课五首诗词的有关背景知识,以加深对各首诗词主要内涵的理解。
1.《汉江临眺》开元二十八年 (740) 秋,王维 40 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
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域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暂时出差,不一样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愉快的。
在去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
《汉江远眺》即到达汉江登临瞭望。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了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
首联总写汉江局势;颔联、颈联突出地描述了汉江水势的宏伟壮观。
尾联作者以山翁自喻,表达了对汉江景色的赞叹。
诗人牢牢扣住临眺之所见,即老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觉。
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经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线极其宽阔,境地极其广远。
王维不不过诗人,仍是一名画家。
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察看、诗人的思虑、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联合起来了。
他奇妙地描述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光景,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连续性的运动、变化。
2.《宜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于天宝元年(742)抱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到达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两年后,因被谗毁而走开朝廷,心里十分气愤地重又开始了遨游生活。
在天宝十二年(753)的秋季,李白到达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开,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诗词五首》教学目的:学问及技能:理解作家作品以及诗词的背景。
过程及方法:1.进一步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学问反复咏读五首诗歌。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尝观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看法及价值观: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诗歌语言的品尝观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饮酒》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闻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出任彭泽令,郡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让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就离任回乡,归隐田园,并写下许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到达了很高的程度,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他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二、朗读诗歌,赏析品位。
1. 本诗分为两层。
1—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可以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5—10句为第二层,说明观赏漂亮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2. 思索: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静?提示: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此“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定拥有平和的生活)。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提示: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陶然心醉悠然地采菊,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
心旷神怡之际对人生真谛若有所悟。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然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酷爱自然的情趣。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事实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推荐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推荐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语文版《诗词五首》教学目的: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咏读五首诗歌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活动设计:课前任选一名诗人,每人准备一首古诗,感情朗读,注意体会诗歌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言: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学习陶渊明《饮酒》1、作者简介,了解诗人的生平及生活态度2、整体感知:①反复朗读诗歌,明确:“ 庐喧篱” 的读音②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
③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3、赏析诗歌:[想象情景,体会意境与感情] 前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叙述、议论] 思考: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写诗人身居人世,并非无俗事纷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
因而“心远地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1 后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神来之笔:写景] 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东篱的凌霜黄菊,苍翠超然的南山,这些大自然高洁淳朴的美好景致与结庐人境却超凡脱俗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25诗五首(精选)-初一语文教案
25诗五首(精选)-初一语文教案25诗五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两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预习指导:1.自读五首诗,自己解决生字词,初步解决节奏的问题。
2.尽量能背诵,至少熟读。
〖教学过程〗[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
(友情)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黄鹤楼》1、齐背孟浩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设情境,导入,简介崔颢。
2、学生齐读后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
4、理解诗意: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所写的景色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6.自由发言:作者的心情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多少不限合理即可)7、总结:此诗写诗人赌物思人的感受。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25诗词五首》word教案 (1)
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4、论: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 住在污浊的人世间, 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 起句应读的平静些, 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 偏。 ... “何能尔”设问,尔,代前 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 “心远地自偏” 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 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 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 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 ,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 怡然自得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 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 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句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四.小结:阅读古诗的过程、方法。 反复朗读,体会感情;抓关键词,品味语言; 第二课 时 学习《次北固山 下》《秋思》两首诗。 一、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问: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情感相同,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体裁不同: 《次北固山下》是五言律诗; 《天 净沙 秋思》是曲(小令)。 二.了解作者,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 712 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 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 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 写下了一首诗 《次北固山下》 。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 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 2、马致远,元朝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他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
七年级下2013语文版25课诗词五首实用教案5篇范文
七年级下2013语文版25课诗词五首实用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下2013 语文版 25课诗词五首实用教案《饮酒》(其3共20首)一、导入新课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
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
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
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
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读xiàn,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
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⑴第一段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⑵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明确:在院中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菊花,偶一抬头,悠远的南山无意出现在眼前,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这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形象。
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热爱自然的情感。
(营造了一种和平静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诗五首教案
25.古诗五首学习目标:1.明确五首诗歌的内容,分别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争取当堂背诵课文。
3.体会诗歌的意境。
4.能默写课文,熟记每首诗的名句,做到能翻译,明确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诗歌的思想内容,名句包含的思想感情。
2.默写课文。
第一课时一、预习反馈:、翻译:1.宁可以急相弃邪?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学习《杂诗》㈠走近作者: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
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外号“诗佛”。
㈡整体感知课文,1.范读,划分节奏,难字识记:绮qǐ窗,着zhuó,未wèi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
4.再次自由读,试背诵。
㈢拓展提升:1.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可以是一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游戏性问答。
回答者大概会很自信,会说:当然,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但是诗人当然知道,问哪些问题,对方会对答如流。
诗人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偏不问人事,而问物事。
这一问不知对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那么便是相当于自问自答,明知故问。
花开不开不因人事,只因气候季节,是一种自然规律。
到了时候就会按期开放,这还用问吗?可是诗人就这么问了,那么回答者如何回答?无非两种答案:开了,或者未开。
但直愣愣地回答,会多么无趣呀。
2.试着翻译课文。
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语文班七年级上25古诗五首教案
“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偶然,还流露了诗人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情丝。
2.内容分析:
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归家,却年迈,不禁感慨。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一问,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无穷的感慨。
2、内容分析
一、二句:诗人从对方来信写起,对方问“归期”,而诗人只能以“未有期”作答,无奈之中转而写巴山秋水潇瑟之景,寄托离别愁绪。
三、四句:诗人在巴山夜雨中想像:终会有一天回家与亲人重逢的,同时也道出了离愁别恨。
这两句诗是由当时的苦况所激发出来对于未来欢乐时光的憧憬,诗人想像日后重逢之时,与亲人共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心灵的孤寂与痛苦。用相聚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痛苦,曲折委婉,余味无穷。
3.内容分析
一、二句:交代与友人握别的时间、地点、表达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心情。
三四句,写两位好友在笛声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风中传来数声笛声,报道着别离时刻就要到来,离亭送别,愁绪万千,情深酒酣,欲言又止,握手告别,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情,情景交织,深切感人。
4.小结。
四、
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后记
第周星期第(课)单元第课时年月日
使用人:
课题
25.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2.学习欣赏诗歌作品
教学重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诗的内容,明白句意。
教学难点
诗中意境的体味
教学方法
点拨、讲解、引导
教具
录音带教学过程备注第一课时一、学习《回乡偶书》
1.作者简介
唐朝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七年级语文:25诗五首(教学设计)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七年级语文:25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一二首古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l)弄清诗句字词的意思。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1.查字典,读准字音。
荒秽荷锄鸡黍2.参考课后练习一,试朗诵前两首诗。
一、三分钟演讲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这是五首脸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学习古诗,要重视朗读。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这里的读,就是指朗诵。
熟读成诵,注意吸收、积累优美的词语和意境,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三、学习《归田园居(其三)》1.作家作品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别字元亮,浔阳柴桑(现江西九江)人。
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影响。
2.朗读指导: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请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提问:“但使愿无违”的“愿”指什么?(要求学生结合老师的作者介绍回答)讨论并归纳:指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4.请同学描绘诗的意境:要求用现代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本诗的内容:抽三个同学描述后教师进行评判。
5.齐读齐背,体味诗。
四、学习《过故人庄》1.作家作品简介孟浩然(689-740),襄阳人。
仕途不得意,以布衣终老。
他与王维很要好,并称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他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家乡隐居和到各地漫游,他的诗就是这两种生活的反映。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作客,因而写了这首诗。
2.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
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再自己朗读。
3.提问:诗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讨论并归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提问: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学生随便发言)讨论并归纳:绿树环抱着村庄,这是近景;郭外青山透迄,那是远景。
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一派清幽谈静的气氛。
5.讲解:这首山水田园诗的特色:这首诗用看似乎平淡的描述创设深速高远的意境,体现了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
6.小结: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的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如诗中“绿树”对“青山”颜色与名词相对;“村边”对“郭外”名词与方位名词相对;“合”对“斜”形容词相对。
“开轩”对“把酒”动宾短语相对;“面”对“话”动词相对;“场回”对“桑麻”并列式的名词短语相对。
律诗逢双句末一个字押韵。
有的首句人韵,有的首句不久韵。
如诗中“家”“斜”“麻”“花”押韵。
首句不久韵。
此外还要讲究平反,我们暂不深究。
_四、小结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读出抑扬顿挫,正确表达诗人的感情,还要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场面,体会这些描写融入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齐读齐背这首诗五、作业A类1.课后练习一、二题 2.默写两首诗。
25诗五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三四五首古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l)弄清诗句字词的意思。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1.查字典,读准字音。
闼莺箫2.参考课后练习一,试朗诵这三首诗。
一、三分钟演讲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前二首诗, 带领大家进入诗歌欣赏的情境之中。
三、学习《钱塘湖春行》1.作家作品简介《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民集》。
白居易(772一846),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上,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以称白香山、白傅或由太傅。
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
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
这首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当时作者任杭州刺史。
描写春天骑马游西湖的情景。
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按意义单位划分应读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按要求朗读。
3.提问: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分别写什么,各请一同学用自己的话叙述。
归纳:诗人从孤山寺北骑马游到贸公事西,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低垂水面照着影子。
春天来了,西湖水涨了。
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见早来的黄莺争抢着飞上向阳枝头唱歌,它们还有些怕冷;不知是新到谁家的一双小燕子从水边衔了泥飞回去筑巢。
春到西湖,鸟儿们开始活跃起来了。
诗人看到路畔野花含苞欲放,看来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缘乱;小草儿悄悄地钻出地面,但还不长,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
西湖之春,植物充满生机。
最后,诗人来到绿柳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
诗人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去的地方呢!——_,_4.提问:清指出这首诗的韵脚。
讨论并归纳:“西、低、泥、蹄、堤”,首句人韵。
5.讲解艺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l)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
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纱提,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2)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首两句先写水、写云是自然物;中间写莺、燕是禽鸟;写花、草是植物,通过这些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景物,分类排列,写出西湖生机勃勃的春景。
四、学习《书湖阴先生壁》1.作家作品简介《书湖阴先生壁》选自《王荆文公诗笑注》,作者王安石(1021一1086)宇介甫,晚号半山,因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询、苏武、苏辙、欧阳修、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
教师示范后学生读。
3.提问:这首诗的一、二句,三句各写什么。
归纳:称赞主人屋舍简朴而又干净,庭院花木整齐,万紫千红,令人赏心悦目,这是主人亲手栽培的成绩。
诗人对屋舍庭院的描写,称赞主人简朴、勤快,富有生活情趣。
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
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如母亲用双手保护着孩子一样,-“护”一“绕”显得那么多情。
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幽美,主人高洁,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4.讲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艺术特色有:(1)条理清楚,从近到远。
从屋舍写到庭院,从院内写到院外。
(2)运用拟人、对偶描写房屋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写得有情有谊.“(3)通过景物描写、称赞主人简朴、勤快,富有生活情趣。
五、学习《游山西村》1.作家作品简介《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规,号放翁。
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
享年八十五岁,是文学史上少有的高龄作家。
一生力主抗战,虽在政治上屡遭投降派的打击,但报国信念至死不渝。
诗作数量极多,现存经他自己删削后尚有诗九千三百余首。
多强烈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的爱国热情,同时鞭挞投降派,同情人民疾苦,思想性很强。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中的三、四两句,尤其写得流利生动,已经成为生活中广泛流行的成语。
2.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
3.提问:简要分析各联写什么?4.提问: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身边的田园风光,农村习俗,写得清新自然,情景交融。
特别是三、四两句,不仅描写村庄的自然景物,而且富有生活哲理。
5.提问: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不限。
六、总结学习古诗词重在朗读、背诵,理解诗句的含义,再现诗中描绘的情景,从中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题。
A类2.背景并默写三首诗。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