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叙述式教学设计模板
叙述(条目)式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设计者一、教材分析简要描述课题来源\概述单元学习内容\概述这篇课文的地位、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要求:能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角度理解教材,选取教学内容,并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中要渗透教师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和探讨,做到教材分析的个性化。
二、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包括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等,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
三、设计理念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四、教学(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要求:教学目标呈现要明确、具体、适切,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实际,教学目标设定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本课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六、课时安排七、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八、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安排)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时间分配、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要求:教学过程可以分成预习检查、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语言品味、结构分析、问题创设、问题探讨、创新发现、合作学习、知识拓展、作业布置等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部分或全部选择这些环节组织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安排好相应的教学内容后,要附加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从教学内容的落实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指导等方面简述设计意图,努力把对课堂的组织和认识上升到科学和理性层面。
九、布置作业(练习设计)十、板书设计十一、课后反思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课堂教学设计表附例《老王》教学设计(居中,加粗)浙江海洋学院张冬蕾(宋体,四号,居中,加粗)【设计理念】(黑体,顶格,加粗,加“【】”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上说:“教师越来越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顾问……”现代教育学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发挥导向的作用。
叙述式的教案设计模板
叙述式的教案设计模板第一章:叙述式教案概述1.1 叙述式教案的定义1.2 叙述式教案的特点1.3 叙述式教案的应用范围1.4 叙述式教案与传统教案的区别第二章:叙述式教案的设计原则2.1 明确教学目标2.2 注重学生主体性2.3 逻辑清晰,条理分明2.4 结合实际教学情境2.5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第三章:叙述式教案的基本结构3.1 教案的开头部分3.2 教学内容的呈现部分3.3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部分3.4 教学评价与反思部分第四章:叙述式教案的语言与表达4.1 教案的语言要求4.2 教案的表达方式4.3 教学指令的编写4.4 教学案例的描述第五章:叙述式教案的应用实例5.1 实例一:小学语文《秋天的雨》5.2 实例二:初中数学《勾股定理》5.3 实例三:高中物理《重力》5.4 实例四:幼儿园手工制作《折纸船》5.5 实例五:英语口语角活动设计第六章:叙述式教案中的教学策略6.1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6.2 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的关系6.3 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6.4 教学策略的调整与优化第七章:叙述式教案中的教学评价7.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7.2 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7.3 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与反馈7.4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与动态化第八章:叙述式教案中的学生参与8.1 学生参与的重要性8.2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8.3 学生参与的具体实践8.4 学生参与的评估与反馈第九章:叙述式教案中的差异化教学9.1 差异化教学的理念与原则9.2 识别学生的个体差异9.3 设计差异化教学活动9.4 差异化教学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第十章:叙述式教案的持续改进10.1 教案实施后的反思与评估10.2 教案的修订与更新10.3 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分享10.4 教学成长与专业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是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活动和评价方法都与目标相一致。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
我泡了杯咖啡,打开电脑,准备开始一场关于“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的写作旅程。
这样的设计,既要体现出教学的深度,又要兼顾学生的兴趣,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一、教学目标我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个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叙述中学会思考、表达和创造。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叙述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叙述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和分享经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叙述的兴趣,让他们在叙述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我要梳理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要丰富多样,既要有理论讲解,又要有实践操作。
1.叙述理论:介绍叙述的基本概念、结构、技巧等。
2.叙述实例:分析经典叙述作品,让学生感受叙述的魅力。
3.叙述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叙述创作,锻炼他们的叙述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我要选择适合叙述式教学的方法,让教学效果最大化。
1.讲授法:讲解叙述理论,让学生对叙述有全面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叙述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叙述技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叙述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叙述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
我要设计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叙述故事,引发学生对叙述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叙述的基本结构、技巧等,让学生对叙述有全面的认识。
3.分析:分析经典叙述作品,让学生感受叙述的魅力。
4.实践:分组进行叙述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叙述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我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叙述创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成果评价:评估学生的叙述作品,评价他们的叙述能力。
3.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幼教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幼儿能够正确地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幼儿能够识别故事中的角色,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
(3)幼儿能够通过故事学会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故事讲解,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3)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以《小熊拔河》故事为例,讲述小熊和小猴在拔河比赛中,通过团结协作,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导入语,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2. 故事讲解(1)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小熊拔河》故事,让幼儿充分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道德观念。
3. 角色扮演(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熊,另一组扮演小猴。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4. 讨论与分享(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小熊和小猴为什么能取得胜利?(2)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团结协作经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鼓励幼儿课后阅读更多类似的绘本故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等。
2. 评价内容:(1)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3)幼儿在讨论与分享环节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4)幼儿在课后阅读绘本故事的情况。
通过本次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叙述式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3)讲解重点知识,突破难点。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针对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2)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5. 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方面。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性作业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
2. 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知识。
3. 教学案例: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教学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教学工具:如教具、实验器材等,用于辅助教学。
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方案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
《大家动手做条龙》王岩一、概述·本节课选自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3册第七课,属设计、应用课。
·一课时·本节课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立体构成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之中。
把“纸造型”的知识和方法也融合其中,结合废物利用理念,来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为教学活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本课内容主要是学习立体构成知识,融合“纸造型”于其中,用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杯等,进行组合,穿插连接,进行立体的制作和练习。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活动。
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思考基点,从学生的能力、兴趣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龙”的人文知识;知道龙的造型特点及设计方法;能以纸杯为造型元素,运用剪、刻、粘的方法制作工艺龙。
2、过程与方法:感受龙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探究龙的设计方法;合作完成工艺龙的制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制作工艺龙的兴趣;具有合作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初步养成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感受龙的精神,陶冶学生情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入学不久,对中学美术课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憧憬,特别是对《大家动手做条龙》这一课,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作为龙的传人,他们对龙的文化已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如中国龙是一个人造的形象,其造型是长长的、弯弯的,在民间有舞龙、赛龙舟等民俗活动等,影视中有龙的形象。
同时他们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如剪刻、粘贴、穿插。
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做自己喜欢而没有做过的事情。
通过教师的教学,将学生零散的龙文化知识,引导到龙的艺术形象上来,并通过“大家动手做条龙”,加深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和方法)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的教法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因此,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这一有利条件,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音乐、视频创境法”、“深入浅出分析法”、“直观分析、比较法”等。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PDF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PDF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如何撰写一篇叙述文,掌握叙述文的写作技巧和要点,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简单的叙述文。
二、教学内容
1.叙述文的定义和特点。
2.叙述文的写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范文欣赏和点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对于叙述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知识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叙述文,以及叙述文的定义和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叙述文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式。
3. 课堂练习、范文欣赏和点评(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话题用于练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叙述文。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出几篇优秀的范文供学生欣赏和点评。
通过分析范文,让学生了解到叙述文的好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加深对于叙述文写作的认识。
4.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经历的叙述文,字数在200字左右,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要点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资料、小组练习、范文欣赏。
五、教学评估
通过小组练习和自己的写作作业来检验学生对于叙述文写作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力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叙述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XX知识,提高XX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XX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XX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XX的兴趣,树立正确的XX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XX知识、XX技能。
2. 教学难点:XX知识、XX技能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XX课件、XX教具、XX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XX学具、XX预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按照教学重难点,分步骤讲解。
2. 结合实例,讲解XX知识、XX技能。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课堂练习1. 设计XX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助。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技能。
2. 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课后作业1. 布置XX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是否掌握了XX知识、XX技能?3.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改进?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如何解决?六、板书设计1. 标题:XX课2. 教学内容:XX知识、XX技能3. 重点、难点提示4. 课后作业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XX知识、XX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
3. 学生对XX的兴趣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阳台上的小鸟一、概述1 本课是小学教材西师版语文第一册第六课2 本课共需两课时。
3 本文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关心弱小的愿望。
4 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怎样爱护小动物,关心弱小。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理解本课生字词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阳、台、丝、停、身、湿、羽、悄、干、啊、连、拉、指、拍、朝”15个生字;会写“干、衣、身、阳、妈、台、要、过”8个字,学习“双耳、女字旁、走之儿”3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圈出生字词,图文结合.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旦夕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 、对于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
3、体会“我”为雨中的小鸟旦夕的真挚情感,学会关心弱小。
4、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学生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情景,促进学生的投入程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着力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培养想象能力、朗读能力。
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等各种策略,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观察、动口、动脑,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新知,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本堂课是在多媒体电教室实施的。
2、本课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
3、专门为本课制作了大量学具,如: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幻灯片以及在网络上下载的各种小鸟。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小鸟的图片)“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上是什么动物?(小鸟)今天,小鸟很开心,它飞呀飞,来到了你的桌上,你会怎么做呢?”(让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表扬关心小鸟的孩子。
)2、小鸟飞呀飞,飞到了一个小朋友家的阳台上。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大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叙述的基本要素,学会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 《小红帽》故事内容2. 叙述的基本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小红帽》动画片段,引导幼儿观看并思考:故事里有哪些角色?发生了什么事情?2.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画内容。
(二)新授1. 讲解叙述的基本要素,结合《小红帽》故事进行举例说明。
2.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析《小红帽》故事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
(三)巩固练习1. 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红帽》故事。
2. 教师挑选部分幼儿进行讲述,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故事,并用叙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叙述基本要素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幼儿的叙述能力,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连贯。
3. 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了解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 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叙述技巧。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1)。
- 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2)。
- 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点3)。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叙述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 学生能够通过叙述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 学生能够提高对(相关技能)的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学科或主题)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重点知识点1)- (重点知识点2)2. 教学难点:- (难点知识点1)- (难点知识点2)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导入:- 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故事导入:- 讲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知识点:- 详细讲解(知识点1)、(知识点2)等。
2. 案例分析:- 分析(相关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互动讨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叙述练习:- 进行叙述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1. 课堂练习:- 布置与主题相关的叙述练习。
2.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后作业1. 书面作业:- 完成与主题相关的叙述作业。
2. 实践作业:- 进行与主题相关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 叙述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叙述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学策略:-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运用。
3. 改进措施:- 提出改进教学效果的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 (教材名称)2. 辅助材料:- (图片、视频、案例等)3. 网络资源:- (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七、教学时间- 总课时:2课时- 每课时具体安排:- 第1课时: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 第2课时:课后作业、教学评价、教学反思通过以上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叙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
[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精选篇一: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一、概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
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
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幼儿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所见所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增强幼儿的审美观念。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通过观察、讨论、绘画、讲述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幼儿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准备1. 春天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2. 绘画工具:水彩笔、画纸等;3. 讲述环节所需教具:花朵、树叶、小鸟等模型。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春天美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二)观察与讨论1. 教师展示春天相关图片,让幼儿观察花朵、树叶、小鸟等元素,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教师提问:“你们在春天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三)绘画环节1. 教师分发绘画工具,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并给予适当表扬和鼓励。
(四)讲述环节1. 教师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讲述作品中的春天景象。
2. 教师引导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分享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春天美丽的景象和特点。
2.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好。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评价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讲述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3. 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关注幼儿的创意和审美观念。
4.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进一步了解教学效果。
叙述式的教案设计模板
叙述式的教案设计模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背景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说明本课程的重要性。
阐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以及本课程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1.2 教学目标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
描述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1.3 教学资源列出本章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实践活动材料等。
1.4 教学方法介绍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主题一:X介绍主题一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一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2.2 主题二:X介绍主题二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二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2.3 主题三:X介绍主题三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三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2.4 主题四:X介绍主题四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四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2.5 主题五:X介绍主题五的内容和重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知识点。
确定主题五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活动安排。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主题一: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一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3.2 主题二: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二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3.3 主题三: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三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3.4 主题四: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四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3.5 主题五:X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
提出针对主题五的学习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
第四章:学习评估4.1 评估目的和方法说明学习评估的目的和重要性,确定评估方法,如笔试、口头报告、作品展示等。
4.2 评估标准和指标制定具体的学习评估标准和指标,明确评估的依据和权重。
叙述式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积累并运用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通过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广袤,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 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草原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草原的景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草原看看?为什么?3. 引出课题:《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错误。
3. 学生交流自读感受,教师总结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2.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3.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拓展延伸,提升能力1. 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草原上的一幕幕情景。
2. 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首赞美草原的小诗。
3. 各组展示作品,全班评出最佳作品。
(五)总结全文,巩固提升1. 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强调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2.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广袤。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合作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叙述式教案(五篇范文)
叙述式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叙述式教案【课题】【教学对象】【使用教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叙述式教案模板第二篇: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少年闰土(第2课时)设计者(向承会、重庆市万州区罗天中心小学)一、概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人教版上册,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分三课时教学。
· 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及具体特点的外貌描写,写到了他的动作、语言、神态而这一切又不脱离闰土的生活实践,对四件事的描述。
· 让学生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少年。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人物外貌特征2、剖析文章中心,达到深入理解句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变化,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从而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一、小黑板出示词语,并让生理解词语意思二、利用课件演示含义生科的语句,让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潮汛、伶俐2、同桌互评二、再认识闰土、探究深读1、默读课文师:讲述了几件事情?(雪地捕鸟、夏日拾贝壳、看瓜刺猬、潮汛看鱼)师: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
(眉飞色舞)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生自由读文师:通过刚才的读,你觉得闰土是怎样的少年?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三|想象画面,指导背诵1、生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象作者描述的与你们干菜描述的有何不同?2、2、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四、解疑释惑、深化认识1、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2、出示重点语句,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教案设计模板:叙述式
教案设计模板:叙述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文《草原》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利用PPT展示草原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草原的印象。
2.提问:你们觉得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有哪些动植物?第二环节:阅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草原》,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三环节: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的句子。
2.学生举例说明叙述式表达方式的特点。
第四环节: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如:“我的家乡”。
第五环节:课堂分享1.学生将所写的短文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2.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阅读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分析其中的叙述式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草原实地考察,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2.开展关于草原的绘画、摄影比赛,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
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的熟练程度。
3.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运用叙述式表达方式。
在阅读《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注意文中的叙述方式,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句话是如何通过叙述展示草原的辽阔和美丽呢?”二、教学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教案模板叙述式
教案模板叙述式教学目标:1. 理解叙述式文本的特点和结构。
2. 能够运用适当的句型和词汇来撰写叙述式文本。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整理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叙述式文本的特点和结构。
2. 叙述式文本中适当的句型和词汇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撰写逻辑清晰、结构严谨的叙述式文本。
2. 如何运用丰富的句型和词汇来增强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叙述式文本素材。
学生配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篇叙述式文本,并提问他们对叙述式文本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2. 教师介绍叙述式文本的特点和结构,如清晰的时间和地点序列,有明确的目的和结果等。
Step 2:讲解1. 教师讲解叙述式文本中常用的句型和词汇,如过去式动词、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等,同时给出相关的例子。
2.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使用适当的句型和词汇来使叙述更加准确和流畅,如使用连接词、过渡词、描述性词汇等。
Step 3:实践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撰写一段简短的叙述式文本。
2. 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文本,进行互评和修改。
Step 4:展示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叙述式文本,向全班展示。
2. 学生可以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Step 5: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堂课学到的叙述式文本的特点和结构,以及常用的句型和词汇。
2.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Step 6:拓展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练习撰写不同类型的叙述式文本,如旅行经历、学习心得、科学实验结果等。
教学资源:叙述式文本素材、纸和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设计者:杨明双流中学实验学校一、概述·说明学科: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都是基本的平面图形,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由于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因此,平行四边形性质是学习后面几种图形的基础和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并能初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①丰富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②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运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合作。
4、情感与态度:①通过观察、操作、转化、归纳、类比、推理获得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上,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是通过一个剪纸活动得出的,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加上动手实践,所以比较容易体会概念的本质特征。
在自主探索性质过程中,学生较容易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出对角相等、对边相等的性质。
但是用图形平移、旋转验证平行四边形性质时,大多数学生不容易想到,操作也有一定困难。
所以教学时教师要借助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得出性质,今后对于图形的变换还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
另外,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问题相对容易,但是解题过程中的说理或对发现的结论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时,由于年龄特征,个别学生感到困难,容易将图形的特征和识别颠倒用,也不能做到步步有据。
在后面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时还要继续将直观与推理进一步融合,还要设计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多表达、多交流,有意识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逐步掌握简单推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1)由教材内容的特点确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教学主线。
这节课我重点通过三个动手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概念和性质。
“活动一”通过让学生剪三角形拼四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活动二”以4人一个小组,通过“观察、直观操作、折叠、平移、旋转”一系列动手操作与讨论活动探索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相等的性质;“活动三”通过剪平行四边形简单推理说明得到的性质。
三个活动中学生一起经历了直观操作→发现结论→交流方法的全过程。
通过三个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以及对识图、图形变化等操作技能的掌握,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发散思维,提高探究性学习效率,也发展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2)由学生的特点确立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的主旨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和操作活动经验。
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勇于探究。
同时不断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个活动都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不是老师简单的告诉,而是自主探究得出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创造意识。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但主动获取了知识,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注重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不论是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还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都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同时,把论证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必要发展,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对发现的结论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
在直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说理和初步的推理,体现直观与简单推理的融合。
既希望能体会推理的含义(尤其是逐步养成步步有据的推理意识),也希望学生通过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逐步掌握简单推理最基本的方式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彩纸一张,两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图钉,直尺,量角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复习旧知上课引语:同学们,走进数学,我们已经认识了多种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意义,探索了平移、旋转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共同回忆这些知识,口答下列问题:1、平行线有哪些特征?怎样识别平行线?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二)、设问激趣,导入新课如图,木工王叔叔用量角器量出一块平行四边形地板砖的一个内角是60°,就说知道了其余三个内角的度数;又用直尺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分别是40cm和55cm,便胸有成竹的说能够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你想知道王叔叔是如何计算的吗?这样计算的根据又是什么呢?(三)、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拿一张纸,将其对折,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将它们相等的一组边重合,拼出一个四边形。
(动画课件先演示整个操作过程,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提醒学生在剪切时,保证截口线是直的,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拼时注意将相等的一组边重合。
)1、与同伴交流,你拼出了怎样的四边形?2、提问: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种四边形?(多媒体课件展示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出四边形的六种情况)3、提问:仔细观察,拼出的六种四边形中有几个是特殊的四边形?这几个特殊的四边形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4、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包括两重作用)、记法、读法及其相关概念(对边、对角、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定义的两重作用是指:如果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5、找一找:①通过刚才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环视你的周围,想想身边的事物,找找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
②平行四边形实例图片欣赏。
(课件展示)活动二(探索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的性质)1、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小组讨论交流:在平行四边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哪些相等的角?你们是如何得到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思考,勇于尝试。
如可以用刻度尺、量角器分别测出各边的长、各角的度数,再看看相对的边和角是否相等;可以用折叠的办法;可以通过平移两条对边,看它们是否重合,可以剪下对角,看是否重合等等。
不论是直观测量还是其它的什么办法,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如果有学生提出用平移与旋转的变化方式得到结果,教师应给予赞赏。
)2、用图形的平移、旋转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将两张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重合在一起。
如图所示,把上面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绕中心(即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旋转180°,使它与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重合,具体做一做。
(1)教师用实物教具演示具体做法。
(2)学生拿出两张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动手操作。
(3)小组交流:通过旋转,我们看到两个平行四边形重合的同时,AB与重合,∠A与重合,∠B与重合,所以:AB= ,∠A= ,∠B= ,结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
(4)提问: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旋转、平移变化,使得两张平行四边形纸片重合。
如图所示,将上面的平行四边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重合。
(课件演示)如图所示,将上面的平行四边形绕平行四边形内部任意一点旋转180°,平移该纸片,使它与下面的平行四边形重合。
(课件演示)3、小结探索结果:通过以上探索活动,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平行,内角和是360°外,还具有什么性质?(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活动三(简单推理说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老师引导:要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我们最容易想到什么?(生答:全等三角形)怎样得到三角形?(生答: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剪开就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其中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对其中一个三角形通过适当的变化(如平移、轴对称、旋转)能否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具体做一做。
1、小组讨论交流:你是通过怎样的变化方式使两个三角形重合的?2、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是否都可以由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接而成?3、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理说明“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说明: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可得:A D=BC,A B=CD,∠A=∠C.∵∠1=∠2,∠3=∠4∴∠1+∠3=∠2+∠4(等式的性质)即:∠ADC=∠ABC.所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四)、应用巩固、深化提高1、找一找:如图1,在ABCD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2、填一填:(课本第99页“随堂练习”第1题)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ADC= °,∠BCD= °。
(2)边AB= ,BC= 。
3、做一做:(课前情境问题)60,就说知木工王叔叔用量角器量出一块平行四边形地板砖的一个内角是道了其余三个内角的度数;又用直尺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分别是40cm和55cm,便胸有成竹的说能够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请问王叔叔是如何计算的?这样计算的根据又是什么呢?(1)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2)利用实物投影集体订正答案。
(五)、评价反思、概括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推导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大家交流合作得很愉快。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②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证明线段相等。
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可证明角相等。
③解决问题的方法:④渗透的数学思想:转化、类比、抽象、概括。
(六)、布置作业、形成技能必做题:课本第99页“知识技能”1、2题。
选做题:利用电脑和几何画板软件设计一枚平行四边形卡片。
(通过作业继续巩固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并学会应用,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旨在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
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七、教学评价设计学生小组交流、互评,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代表班内交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