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频率法校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1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考 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保持原有的已满足要求的动态性能不变,而用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 2保持原有的已满足要求的动态性能不变,而用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 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①如图所示的系统,无差度除数ν=1,开环放大倍数 如图所示的系统,无差度除数 ,开环放大倍数K=10,其稳态误 , 差Kp=∞,Kv=10。 , 。
②为了使系统稳定并有足够的稳定裕度,截止频率ωc处的斜率应为 为了使系统稳定并有足够的稳定裕度,截止频率 -20dB/dec并有一定的宽度。ωc的数值与时域指标中的ts和tr有关。 并有一定的宽度。 的数值与时域指标中的ts tr有关 ts和 有关。 并有一定的宽度 高频段特性反映了系统的抗高频干扰能力,这部分特性衰减越快, ③高频段特性反映了系统的抗高频干扰能力,这部分特性衰减越快,系统 的抗干扰能力越强。 的抗干扰能力越强。 上述的结论表明, 上述的结论表明,频率校正的实质就是引入校正装置的特性去改变原系统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使其满足给出的性能指标。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使其满足给出的性能指标。 三、校正方式 两种常用的校正方式: 两种常用的校正方式: 1、串联校正 、
2、并联校正 、
6.2 串联超前校正
一、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1.电路 . R1
ur
C
R2
uc
2.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
G ( s) = α Ts + 1 αTs + 1
20
α = R2 R + R 1 2
T = R1C
3.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
15
10
5
0 -2 10
10
-1
10
0
10
1
60 50 40 30 20 10 0 -2 10
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为单位反馈最小相位系统, 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为单位反馈最小相位系统,则应用频率法设计串联 滞后校正网络的步骤如下: 滞后校正网络的步骤如下: 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1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未校正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未校正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确定未校 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c 、相位裕度 γ 和幅值裕度 h(dB ); ′ 曲线; ′ 3选择不同的 ωc′ ,计算或查出不同的 γ 值,在伯特图上绘制 γ (ω c′ ) 曲线; ′ 要求, 4根据相位裕度 γ ′′要求,选择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c′ ;考虑到滞后网 ′ 因此, 络在新的截止频率 ωc′ 处,会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 ϕ c (ω c′ ) ,因此,下列等 ′ 式成立: 式成立: ′ ′ γ ′′ = γ (ω c′ ) + ϕ c (ω c′ )
↑ 指标要求值 ↑ 可取 − 6°
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在曲线上可查出相应的值。 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在曲线上可查出相应的值。 根据下述关系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 如下 如下: 5根据下述关系确定滞后网络参数 和T如下: ′ 20 lg b + L ′(ω c′ ) = 0
1 ′ = 0.1ω c′ bT
三、校正方法 方法多种,常采用试探法 试探法。 方法多种,常采用试探法 总体来说,试探法步骤可归纳为: 总体来说,试探法步骤可归纳为: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 确定开环增益K 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2.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 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K 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博特图,量出(或计算) 2.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博特图,量出(或计算)未 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若不满足要求,转第3 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若不满足要求,转第3步。 3.由给定的相位裕度值 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位超前量( 由给定的相位裕度值, 3.由给定的相位裕度值,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位超前量(适当增 加一余量值) 加一余量值)。 4.选择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系统截止频率 选择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系统截止频率, 4.选择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系统截止频率,计算超前网 络参数a 若有截止频率的要求,则依该频率计算超前网络参数a 络参数a和T ;若有截止频率的要求,则依该频率计算超前网络参数a和 T。 5.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 若不满足要求,再回转第3 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 5.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若不满足要求,再回转第3步。
φ = γ − γ 1 + ε = 50° − 17° + 5° = 38°
4由P133页,式(6-5) 页
1
α
=
1 + sin ϕ m 1 + sin 38° = = 4.2 1 − sin ϕ m 1 − sin 38°
5超前校正装置在 ω m 处的幅值为
10 lg a = 10 lg 4.2 = 6.2dB
K v = lim s
s →0
4K s ( s + 2)
4K = 2 K = 20 s ( s + 2)
K = 10
2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特图,如图中的蓝线所示。由该图可知未校正系统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特图,如图中的蓝线所示。 的相位裕度为 γ = 17° 3根据相位裕度的要求确定超前校正网络的相位超前角
Gc ( s )Go ( s ) = 4.2 × 40( s + 4.4) 20(1 + 0.227 s ) = ( s + 18.2) s ( s + 2) s(1 + 0.5s )(1 + 0.0542s )
未校正系统、校正装置、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未校正系统、校正装置、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6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6.4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串联滞后
一、滞后-超前校正网络 滞后 超前校正网络 1.电路 .
2.传递函数 .
Gc (s) =
U c ( s) (Ta s + 1)(Tb s + 1) = U r ( s ) (T1 s + 1)(T2 s + 1)
第六章 频率法校正
6.1 频率法校正的基本概念 6.2 串联超前校正 6.3 串联滞后校正 6.4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6.5 期望串联校正 6.6 并联校正 6.7 PID控制器 控制器
6.1 频率法校正的基本概念
一、性能指标 1.时域性能指标 时域性能指标: 1.时域性能指标: 静态指标:稳态误差;无差度阶数;开环放大系数等。 静态指标:稳态误差;无差度阶数;开环放大系数等。 动态指标:调节时间;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振荡次数等。 动态指标:调节时间;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振荡次数等。 2.开环频率特性指标: 开环频率特性指标: 开环频率特性指标 截止频率;相角稳定裕度;幅值稳定裕度; 截止频率;相角稳定裕度;幅值稳定裕度;中频宽度。 二、对数幅频特性与系统性能关系
6.3串联滞后校正 6.3串联滞后校正
一、滞后校正网络 1.电路
2.传递函数
Gc ( s ) =
1 + bTs 1 + Ts
3.频率特性
二、基于频率响应法串联滞后校正原理、方法 基于频率响应法串联滞后校正原理、 由于滞后校正网络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由于滞后校正网络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因而当它与系统的不可变 部分串联相连时, 部分串联相连时,会使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频和高频段增益降低和截止 减小,从而有可能使系统获得足够大的相位裕度, 频率 ωc 减小,从而有可能使系统获得足够大的相位裕度,它不影响频率特 性的低频段。由此可见,滞后校正在一定的条件下, 性的低频段。由此可见,滞后校正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使系统同时满足 动态和静态的要求。 动态和静态的要求。 不难看出,滞后校正的不足之处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会减小, 不难看出,滞后校正的不足之处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会减小, 瞬态响应的速度要变慢;在截止频率处, 瞬态响应的速度要变慢;在截止频率处,滞后校正网络会产生一定的相角 滞后量。为了使这个滞后角尽可能地小, 滞后量。为了使这个滞后角尽可能地小,理论上总希望 Gc (s ) 两个转折频率 越小越好,但考虑物理实现上的可行性, ω1 , ω 2比ω c 越小越好,但考虑物理实现上的可行性,一般取 1 为宜。 ω 2 = = (0.25 ~ 0.1)ω c 为宜。
例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G( s) =
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 ,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 20s −1 相位裕度为 γ ≥ 50° 。 解:1根据对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根据对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
对应的频率, 在为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值为− 6.2dB 对应的频率, 这一频率就作为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这一频率就作为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计算超前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 6计算超前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由P133,式(6-4) ,
T a ω 9 = 4.4 ω1 = m = a 4.2
Gc ( s ) =
,
ω = ω m = 9s −1
ωm =
1
ω 2 = ω m a = 9 4.2 = 18.4
s + 4. 4 1 + 0.227 s = 0.238 s + 18.2 1 + 0.054 s
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 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必须使附加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4.2。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 。 校正后, 7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40 20 0 -20 -40 -60 0 10
10
1
10
2
50 0 -50 -100 -150 -200 0 10
10
1
10
2
对应的博特图中红线(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所示。 对应的博特图中红线(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所示。 由该图可见,校正后系统的误差系数(20),相位裕度( γ ≥ 50° ) 由该图可见,校正后系统的误差系数(20),相位裕度( (20) 已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已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1 0 1
10
1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0
二、校正原理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校正网络的 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达到改善系统瞬态响应的目的。 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达到改善系统瞬态响应的目的。 为此,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 为此,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剪切频 由于RC组成的超前网络具有衰减特性,因此, RC组成的超前网络具有衰减特性 率)处。由于RC组成的超前网络具有衰减特性,因此,应采用带放大器 的无源网络电路,或采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网络。 的无源网络电路,或采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网络。 一般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一般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低频段的增益充分大,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①低频段的增益充分大,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中频段的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较宽的频带 并具有较宽的频带, ②中频段的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较宽的频带,这一要 求是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 求是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 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较少噪声的影响。 ③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较少噪声的影响。
3.频率特性 .
二、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 串联滞后实质上综合应用了滞后和超前校正各自的特点, 实质上综合应用了滞后和超前校正各自的特点,即利用校正装置的超 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其动态性能; 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其动态性能;利用它的滞后部分来 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两者分工明确,相辅相成。 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两者分工明确,相辅相成。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如下: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如下: 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1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2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求出未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c 、相 位裕度 γ 及幅值裕度 h(dB ) 等; 在未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上,选择斜率从变为3在未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上,选择斜率从-20dB/dec 变为-40dB/dec 的转折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转折频率 ωb ; 这种选法可以降低已校正系统的阶次,且可保证中频区斜率为-20dB/dec, 这种选法可以降低已校正系统的阶次,且可保证中频区斜率为-20dB/dec, 并占据较宽的频带。 并占据较宽的频带。 ' 根据响应速度要求, 4根据响应速度要求,选择系统的截止频率 ωc' 和校正网络的衰减因子 ; 1 ' 下列等式应成立: ωc' 要保证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为所选的 ,下列等式应成立: a ' ' − 20 lg a + L′(ω c' ) + 20 lg Tbω c' = 0
1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可考 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 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保持原有的已满足要求的动态性能不变,而用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 2保持原有的已满足要求的动态性能不变,而用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 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①如图所示的系统,无差度除数ν=1,开环放大倍数 如图所示的系统,无差度除数 ,开环放大倍数K=10,其稳态误 , 差Kp=∞,Kv=10。 , 。
②为了使系统稳定并有足够的稳定裕度,截止频率ωc处的斜率应为 为了使系统稳定并有足够的稳定裕度,截止频率 -20dB/dec并有一定的宽度。ωc的数值与时域指标中的ts和tr有关。 并有一定的宽度。 的数值与时域指标中的ts tr有关 ts和 有关。 并有一定的宽度 高频段特性反映了系统的抗高频干扰能力,这部分特性衰减越快, ③高频段特性反映了系统的抗高频干扰能力,这部分特性衰减越快,系统 的抗干扰能力越强。 的抗干扰能力越强。 上述的结论表明, 上述的结论表明,频率校正的实质就是引入校正装置的特性去改变原系统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使其满足给出的性能指标。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形状,使其满足给出的性能指标。 三、校正方式 两种常用的校正方式: 两种常用的校正方式: 1、串联校正 、
2、并联校正 、
6.2 串联超前校正
一、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1.电路 . R1
ur
C
R2
uc
2.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
G ( s) = α Ts + 1 αTs + 1
20
α = R2 R + R 1 2
T = R1C
3.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
15
10
5
0 -2 10
10
-1
10
0
10
1
60 50 40 30 20 10 0 -2 10
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为单位反馈最小相位系统, 如果所研究的系统为单位反馈最小相位系统,则应用频率法设计串联 滞后校正网络的步骤如下: 滞后校正网络的步骤如下: 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1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未校正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2利用已确定的开环增益,画出未校正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确定未校 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c 、相位裕度 γ 和幅值裕度 h(dB ); ′ 曲线; ′ 3选择不同的 ωc′ ,计算或查出不同的 γ 值,在伯特图上绘制 γ (ω c′ ) 曲线; ′ 要求, 4根据相位裕度 γ ′′要求,选择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c′ ;考虑到滞后网 ′ 因此, 络在新的截止频率 ωc′ 处,会产生一定的相角滞后 ϕ c (ω c′ ) ,因此,下列等 ′ 式成立: 式成立: ′ ′ γ ′′ = γ (ω c′ ) + ϕ c (ω c′ )
↑ 指标要求值 ↑ 可取 − 6°
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在曲线上可查出相应的值。 根据上式的计算结果,在曲线上可查出相应的值。 根据下述关系确定滞后网络参数b和 如下 如下: 5根据下述关系确定滞后网络参数 和T如下: ′ 20 lg b + L ′(ω c′ ) = 0
1 ′ = 0.1ω c′ bT
三、校正方法 方法多种,常采用试探法 试探法。 方法多种,常采用试探法 总体来说,试探法步骤可归纳为: 总体来说,试探法步骤可归纳为: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 确定开环增益K 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 1.根据稳态误差的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2.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 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K 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博特图,量出(或计算) 2.根据所确定的开环增益K,画出未校正系统的博特图,量出(或计算)未 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若不满足要求,转第3 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若不满足要求,转第3步。 3.由给定的相位裕度值 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位超前量( 由给定的相位裕度值, 3.由给定的相位裕度值,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位超前量(适当增 加一余量值) 加一余量值)。 4.选择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系统截止频率 选择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系统截止频率, 4.选择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要求的系统截止频率,计算超前网 络参数a 若有截止频率的要求,则依该频率计算超前网络参数a 络参数a和T ;若有截止频率的要求,则依该频率计算超前网络参数a和 T。 5.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 若不满足要求,再回转第3 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 5.验证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若不满足要求,再回转第3步。
φ = γ − γ 1 + ε = 50° − 17° + 5° = 38°
4由P133页,式(6-5) 页
1
α
=
1 + sin ϕ m 1 + sin 38° = = 4.2 1 − sin ϕ m 1 − sin 38°
5超前校正装置在 ω m 处的幅值为
10 lg a = 10 lg 4.2 = 6.2dB
K v = lim s
s →0
4K s ( s + 2)
4K = 2 K = 20 s ( s + 2)
K = 10
2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特图,如图中的蓝线所示。由该图可知未校正系统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伯特图,如图中的蓝线所示。 的相位裕度为 γ = 17° 3根据相位裕度的要求确定超前校正网络的相位超前角
Gc ( s )Go ( s ) = 4.2 × 40( s + 4.4) 20(1 + 0.227 s ) = ( s + 18.2) s ( s + 2) s(1 + 0.5s )(1 + 0.0542s )
未校正系统、校正装置、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未校正系统、校正装置、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6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验算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
6.4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串联滞后
一、滞后-超前校正网络 滞后 超前校正网络 1.电路 .
2.传递函数 .
Gc (s) =
U c ( s) (Ta s + 1)(Tb s + 1) = U r ( s ) (T1 s + 1)(T2 s + 1)
第六章 频率法校正
6.1 频率法校正的基本概念 6.2 串联超前校正 6.3 串联滞后校正 6.4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6.5 期望串联校正 6.6 并联校正 6.7 PID控制器 控制器
6.1 频率法校正的基本概念
一、性能指标 1.时域性能指标 时域性能指标: 1.时域性能指标: 静态指标:稳态误差;无差度阶数;开环放大系数等。 静态指标:稳态误差;无差度阶数;开环放大系数等。 动态指标:调节时间;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振荡次数等。 动态指标:调节时间;超调量;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和振荡次数等。 2.开环频率特性指标: 开环频率特性指标: 开环频率特性指标 截止频率;相角稳定裕度;幅值稳定裕度; 截止频率;相角稳定裕度;幅值稳定裕度;中频宽度。 二、对数幅频特性与系统性能关系
6.3串联滞后校正 6.3串联滞后校正
一、滞后校正网络 1.电路
2.传递函数
Gc ( s ) =
1 + bTs 1 + Ts
3.频率特性
二、基于频率响应法串联滞后校正原理、方法 基于频率响应法串联滞后校正原理、 由于滞后校正网络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由于滞后校正网络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因而当它与系统的不可变 部分串联相连时, 部分串联相连时,会使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中频和高频段增益降低和截止 减小,从而有可能使系统获得足够大的相位裕度, 频率 ωc 减小,从而有可能使系统获得足够大的相位裕度,它不影响频率特 性的低频段。由此可见,滞后校正在一定的条件下, 性的低频段。由此可见,滞后校正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使系统同时满足 动态和静态的要求。 动态和静态的要求。 不难看出,滞后校正的不足之处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会减小, 不难看出,滞后校正的不足之处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会减小, 瞬态响应的速度要变慢;在截止频率处, 瞬态响应的速度要变慢;在截止频率处,滞后校正网络会产生一定的相角 滞后量。为了使这个滞后角尽可能地小, 滞后量。为了使这个滞后角尽可能地小,理论上总希望 Gc (s ) 两个转折频率 越小越好,但考虑物理实现上的可行性, ω1 , ω 2比ω c 越小越好,但考虑物理实现上的可行性,一般取 1 为宜。 ω 2 = = (0.25 ~ 0.1)ω c 为宜。
例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
G( s) =
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 ,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 20s −1 相位裕度为 γ ≥ 50° 。 解:1根据对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K。 根据对静态速度误差系数的要求,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 。
对应的频率, 在为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值为− 6.2dB 对应的频率, 这一频率就作为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这一频率就作为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 计算超前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 6计算超前校正网络的转折频率,由P133,式(6-4) ,
T a ω 9 = 4.4 ω1 = m = a 4.2
Gc ( s ) =
,
ω = ω m = 9s −1
ωm =
1
ω 2 = ω m a = 9 4.2 = 18.4
s + 4. 4 1 + 0.227 s = 0.238 s + 18.2 1 + 0.054 s
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 为了补偿因超前校正网络的引入而造成系统开环增益的衰减,必须使附加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4.2。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 。 校正后, 7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40 20 0 -20 -40 -60 0 10
10
1
10
2
50 0 -50 -100 -150 -200 0 10
10
1
10
2
对应的博特图中红线(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所示。 对应的博特图中红线(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所示。 由该图可见,校正后系统的误差系数(20),相位裕度( γ ≥ 50° ) 由该图可见,校正后系统的误差系数(20),相位裕度( (20) 已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已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1 0 1
10
10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0
二、校正原理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校正网络的 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达到改善系统瞬态响应的目的。 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达到改善系统瞬态响应的目的。 为此,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 为此,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剪切频 由于RC组成的超前网络具有衰减特性,因此, RC组成的超前网络具有衰减特性 率)处。由于RC组成的超前网络具有衰减特性,因此,应采用带放大器 的无源网络电路,或采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网络。 的无源网络电路,或采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网络。 一般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一般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特点: 低频段的增益充分大,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①低频段的增益充分大,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 中频段的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较宽的频带 并具有较宽的频带, ②中频段的幅频特性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较宽的频带,这一要 求是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 求是为了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 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较少噪声的影响。 ③高频段要求幅值迅速衰减,以较少噪声的影响。
3.频率特性 .
二、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 串联滞后实质上综合应用了滞后和超前校正各自的特点, 实质上综合应用了滞后和超前校正各自的特点,即利用校正装置的超 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其动态性能; 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其动态性能;利用它的滞后部分来 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两者分工明确,相辅相成。 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两者分工明确,相辅相成。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如下: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如下: 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1根据稳态性能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 2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求出未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 ωc 、相 位裕度 γ 及幅值裕度 h(dB ) 等; 在未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上,选择斜率从变为3在未校正系统对数幅频特性上,选择斜率从-20dB/dec 变为-40dB/dec 的转折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转折频率 ωb ; 这种选法可以降低已校正系统的阶次,且可保证中频区斜率为-20dB/dec, 这种选法可以降低已校正系统的阶次,且可保证中频区斜率为-20dB/dec, 并占据较宽的频带。 并占据较宽的频带。 ' 根据响应速度要求, 4根据响应速度要求,选择系统的截止频率 ωc' 和校正网络的衰减因子 ; 1 ' 下列等式应成立: ωc' 要保证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为所选的 ,下列等式应成立: a ' ' − 20 lg a + L′(ω c' ) + 20 lg Tbω c'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