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学课程主要内容作为一门实用性和综合性强的学科,管理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领导力、营销、财务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管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组织中的人的行为。
包括员工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如何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如何建立社会关系等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组织结构:组织的层次,职能,规模大小等。
2.组织行为: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思想,员工的行为如何影响组织和组织如何回应这些行为。
3.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和信仰,如何塑造组织文化和组织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4.决策过程:组织的决策过程,包括领导决策、员工参与、协商等。
二、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指常用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管理思想的演变:人们的管理思想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管理学的不同派别和主要代表人物。
2.管理过程:如何制定计划,组织资源,领导团队,控制执行等。
3.组织设计:如何设计和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包括企业架构,资源分配,岗位职能和分工等。
4.管理技能:如何开发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包括沟通,决策,领导能力等。
三、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如何吸引、发展、管理和激发员工的潜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如何准确定位未来的用人需求,制定计划,预测职业人才市场的变化,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等。
2.人才招聘:组织如何吸引和获取优秀的人才,如何制定招聘策略,制定招聘目标。
3.培训和发展:如何开展培训和发展计划,使员工能够为组织做出最大的贡献。
4.员工绩效管理:如何评估员工的绩效,管理员工的目标设置和绩效奖励。
四、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自身愿景,实现商业目标的长期计划和方案。
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企业愿景:企业的使命、愿景,业务领域,核心业务竞争力等。
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重点知识管理学重点知识一:1.管理的性质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3.管理的职能与其内涵4.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6.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7.企业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8.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9.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10.决策的特征11.决策的原则12.特尔菲法13.企业组织结构14.组织工作原则15.直线职能制结构特点:16.集权与分权的标志17.人员配备原则18.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0.管理人员****的内容渠道的优缺点21.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22.领导的影响力23.领导理论形成的阶段24.领导班子的构成2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管理学重点知识二:27.激励过程2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9.双因素理论30.控制系统的特点31.实现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32.全面质量管理33.企业与外部关系协调34.冲突给组织带来的好处3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36.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37.目标管理的优越性38企业流程再造。
39.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0.目标管理的特征及优越性。
4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42.怎样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43.领导者个人素质。
44.激励的手段和主要方法。
45.有效现场控制需具备的条件。
46.有效控制的原则47.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
48.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9.什么是决策的满意原则?50.什么是管理幅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51.什么是“彼得现象”?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52.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53.简述协调及其作用。
看过“管理学重点知识“。
《管理学》参考资料共11页(1)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管理者对组织的稀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的过程。
2.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3.管理者角色:是指管理者做一项工作应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
4.组织(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
5.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6.系统方法:就是用系统观念来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原理和从事管理活动。
(二)填空题1.管理活动产生的条件是协作劳动2.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值。
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3.效果是指管理活动实现或达到预定目标。
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4.管理的核心(实质)是协调5.组织文化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面(三)简答题1.有效果的组织一定是有效率的吗?试说明之。
答: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
效率涉及的是管理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关注的是资源成本最小化。
效果是指管理活动实现或达到预定目标。
它涉及的是管理活动的结果,关注的是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既讲效率又追求效果。
2.简述组织管理的任务答:(1)是取得合理经济效益;(2)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并使职工有成就;(3)是承担和关注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4)是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创造一种良好环境。
3.简述管理者履行的四种共同职能?答:管理者履行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解释管理的二重性及其现实意义。
答: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学习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1)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建立我国有特色管理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2)管理的两重性原理能使人们正确对待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
(3)管理要体现一定的社会文化或民族文化,因地制宜。
5.如何理解系统观念?答:系统的观念主要有以下几点: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多级递阶结构、等价原则、开放系统与封闭系统等等。
管理学核心内容概述
管理学核心内容概述管理学核心内容概述一、人类管理活动为什么同人类实践的历史同样悠久?这是由人类劳动的特点决定的,有史以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知识性依存性目的性这三个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为管理活动提供了实践基础,回答了管理活动为什么同人类历史同样悠久。
二、管理活动的的属性1)自然属性:管理活动的出现是有人类劳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劳动是一项社会职能,管理是生产力,这三个特点不因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2)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目的,为了谁的目的实际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管理始终是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不能不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应三、管理的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地管理的本质的协调协调是运用各项管理职能的过程四、管理职能联系与区别区别:计划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
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但是它通过与其他的职能结合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联系: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项活动相互交叉渗透,一项控制活动可能导致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处于轴心地位,是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五、管理角色人际角色代表者角色:代表组织出席社会活动的人领导者角色:领导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联络者角色:处理内部员工之间关系和组织与外部社会之间的关系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收集外部环境的信息发言人角色:向股东和组织外部传达组织的信息传播者角色:保证组织内部员工所需信息决策者角色企业家角色:发现问题利用机会资源分配者角色:为了利用机会所进行的资源的合理分配干扰应对者角色:同不合作的人员进行谈判谈判者角色:实际上就是一个协调内外部人员的目标和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六、管理技能技术技能:管理者利用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技术,工具,过程和惯例的能力概念技能:将观念构思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七、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演绎法:简化了的事实建立模型解释性模型,描述性模型,经济计量模型实验法:研究人工附加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论1)劳动分工可以是劳动者专门从事某一项工作,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2)劳动分工有利于节省因工作转换而浪费的时间3)劳动分工是劳动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活动上,有利于工艺和工具的创新二、巴贝奇——劳动分工论1)他同意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观点,但是它还认为劳动分工可以节省工资支付2)他提出了劳动熟练原则,确定劳动强度和劳动技能的边界,以此来作为工资支付的标准3)工资包括三部分:由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决定的固定工资,有劳动贡献所决定的利润分配和提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建议所得到的奖励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基本思想: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高的劳动生产率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3)实现管理方法的核心问题是管理人员和工人实现思想上的彻底变革2.具体操作方法1)将管理和劳动相分离,将管理成为计划职能,劳动成为执行职能2)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且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挑选,培训和提高4)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节省工时,提高工效。
管理学核心课程
管理学核心课程
管理学的核心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包括个人动机、领导、团队合作、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2.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包括员工薪酬、绩效评估、员工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3. 运营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的运营过程,包括生产计划、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 营销管理:研究如何理解市场需求,制定实施营销策略,以及管理与消费者的关系,包括市场研究、产品定价、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 财务管理:研究如何制定和执行财务决策,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投资决策、资本结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6. 战略管理:研究如何制定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并设计和实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规划、战略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一些管理学课程还会涉及创新管理、政策和道德问题、国际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代管理挑战。
不同学校和专业可能会有具体的差异,但上述课程通常是管理学核心课程的基础。
管理学基本内容
管理学基本内容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规划、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物、财、信息等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使组织中的人、物、财、信息等资源协调运作,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和控制,它是组织中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二、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计划是指制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组织是指将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领导是指通过激励、沟通、协调等手段,使组织中的人员积极参与工作,发挥他们的潜力;控制是指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整,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目标。
三、管理的层次管理的层次包括战略管理、中级管理和操作管理三个层次。
战略管理是指制定组织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目标,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中级管理是指负责实施战略管理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方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操作管理是指负责具体实施计划和方案的一线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具体的生产、销售、服务等工作。
四、管理的技能管理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三个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人际技能是指与他人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和领导团队;概念技能是指理解和运用组织的概念和理论,能够有效地制定战略和规划。
五、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因素,如组织结构、文化、人员等;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
管理者需要了解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的各个方面,需要管理者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1. 分工与协作,就好比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想想看,球队里有人负责进攻,有人负责防守,这就是明确的分工呀。
大家都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然后又紧密配合,这才能够赢得比赛。
在企业里不也是这样嘛,研发的专注研发,销售的全力销售,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干好。
你说是不是?
2. 权力与责任,哎呀,这可太重要了!就像家长对孩子有管教的权力,但同时也有照顾孩子的责任啊。
一个管理者,有了权力安排工作,但也得担起让工作顺利完成的责任呀!要是只知道指挥却不负责,那怎么行?这个道理难道不是很明显吗?
3. 激励机制,这就像给汽车加了油一样!当员工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就会更有干劲儿。
比如说给优秀员工发奖金、晋升,这不就像给他们打了一针兴奋剂嘛。
不重视激励,员工怎么会有激情拼命工作呢?
4. 决策,那可是关系重大啊!就好像在岔路口选择走哪条路一样,一旦选错了,可能就会走很多冤枉路。
优秀的管理者得深思熟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再做决定。
不然岂不是瞎指挥?
5. 组织架构,就如同建造房子的框架!框架稳固,房子才能牢固。
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能让工作流程更顺畅,信息传递更高效。
如果架构乱七八糟的,那肯定会出乱子呀!难道不是吗?
6. 控制与监督,这就相当于给汽车安装刹车呀!得保证事情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不能跑偏了。
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才能确保最后的成果符合要求。
不监督能行吗?肯定不行呀!
总之,这些管理学原理真的太重要了,是管理活动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啊!。
管理学一二三级学科
管理学一二三级学科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和管理的学科,包括管理学一级学科、管理学二级学科和管理学三级学科。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级别的学科,以便更好地理解管理学的范畴和内涵。
一、管理学一级学科管理学一级学科是指最基本、最核心的管理学科。
它研究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讨管理者在组织中有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管理学一级学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织理论:研究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行为规律,包括组织设计、组织发展等内容。
通过研究组织理论,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组织的运作机制,提高组织的效能。
2. 决策与决策分析:研究决策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决策理论、决策模型等内容。
决策是管理者最常面临的任务之一,通过研究决策与决策分析,可以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减少决策风险。
3. 领导与领导力:研究领导的概念、特征和行为,包括领导风格、领导能力等内容。
领导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研究领导与领导力,可以提高管理者的领导能力,推动组织的发展。
4. 绩效管理:研究如何衡量和提高组织绩效,包括绩效评估、绩效激励等内容。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通过研究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二、管理学二级学科管理学二级学科是在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和深化的学科。
它研究管理学的具体应用领域和方法,为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管理学二级学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之一,通过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2. 运营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组织的运营活动,包括生产、供应链管理等内容。
运营管理是组织的核心活动之一,通过研究运营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3. 金融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的财务资源,包括资金筹集、投资决策等内容。
金融管理是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研究金融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利用财务资源,实现组织的财务目标。
《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是一本关于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管理学的定义、范围、目标和原理,包括管理的特点、职能、层次以及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
2. 组织与管理:介绍组织的概念、类型和原则,讨论如何进行组织设计、组织文化建设和组织变革,以及组织中的权威、结构和决策等问题。
3. 领导与管理:介绍领导力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讨论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以及领导者的作用和领导风格的选择。
4. 决策与问题解决:介绍决策的概念、决策过程和决策模型,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 绩效管理与激励:介绍绩效管理的概念、目标和方法,探讨如何设定合理的绩效目标、评估绩效和激励员工。
6. 沟通与团队协作:介绍沟通的重要性和沟通技巧,探讨团队建设和团队协作的原则和方法。
7. 管理与战略:介绍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系,讨论战略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组织战略规划和实施。
8. 管理与全球化:介绍全球化对管理的挑战和影响,探讨跨文化管理和跨国公司的管理问题。
以上是《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和素质。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内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
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
领导。
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
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
控制。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五、管理者角色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学的特点、内容及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 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 管理的科学性:强调其客观规律性;
•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
科学性 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 列基本客观规律,我们称管理是一门科学, 是因为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理论和方 法作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科学方法论。 • 管理的科学性 • 首先是指有效的管理、成功的管理必须有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管理活动应遵 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其次,管理的 科学性指的是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 管理科学还包括从经验、技能提炼发展而 来的管理技术。
• 2、系统的观点 • (1)整体观点。 • (2)“开放性”与“封闭性”。 •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 • (4)模糊分界的观点。 •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 (6)信息反馈观点。 • (7)分级观点。 •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 (9)等效观点。
• 系统观点体现着系统思维,作为一种全 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有两个 基本的出发点:
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发展,知古鉴今。 • 3、从管理者的活动出发,着重研究管理过
程。
• 三、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 (一)系统的方法
• 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 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 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 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 1、系统的特征 • (1)整体性。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整体大
经验、理论,首先鉴别那些与社会制度有关, 那些是纯粹的科学技术;
4、从管理理论本身看:
任何一种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的出现有 其历史背景,同当时生产力水平及其它相关情 况相适应。因此,具体运作时,应根据实际情 况,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建立具有 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
周三多 管理学内容
第一篇总论1.管理的定义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职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3.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具有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
4.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6.古典管理理论7.行为管理理论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1.四种道德观:功利观、权利观、公平观、综合观2.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1)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2)以社会利益为重(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4).视人为目的(5).超越法律(6).自律(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3.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五、问题强度4.提高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一、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准则三、设定工作目标四、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五、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六、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5.两种社会责任观:1、古典观(纯经济观):认为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2、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第三章全球化管理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特征:A.跨国界经营 B.多元化经营 C. 资源共享 D. 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动机:(一)利用优势能力(二)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三)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四)抵御和分散风险(五)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2.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跨国经营者需要在全球一体化压力和当地化反应间进行权衡,选择最佳的竞争战略。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该章节介绍了管理的概念、性质、职能及作用,并描述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该章节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以及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第三章:计划工作。
该章节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
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等。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第四章:目标管理。
该章节介绍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生产、发展和应用。
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
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
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联系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
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
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
二、原理联系实际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员可以培养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研究体会通过研究《管理学基础》课程,我深刻认识到管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而且是对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
同时,我也学到了计划工作、目标管理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参考文献无。
第六章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
决策具有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等特征。
罗宾斯《管理学》内容概要,中英文对照
罗宾斯《管理学》内容概要,中英⽂对照罗宾斯《管理学》内容概要第⼀篇导论1章管理者和管理1、组织组织(organization)的定义: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们的系统性安排组织的层次:操作者(operatives)和管理者(基层、中层、⾼层)2、管理者和管理管理者(managers)的定义:指挥别⼈活动的⼈管理(management)的定义:同别⼈⼀起或者通过别⼈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管理追求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领导(leading)、控制(controlling)管理者⾓⾊(management roles):⼈际关系⾓⾊(interpersonal roles)、信息⾓⾊(information roles)、决策⾓⾊(decision roles)成功的管理者和有效的管理者并不等同,在活动时间上,有效的管理者花费了⼤量的时间⽤于沟通,⽽⽹络联系(社交等)占据了成功的管理者很⼤部分时间。
管理者在不同的组织中进⾏着不同的⼯作。
组织的国别、组织的类型、组织的规模以及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不同层次决定了管理者的⾓⾊扮演、⼯作内容以及职能和作⽤。
2章管理的演进1、20世纪以前的管理:亚当·斯密的劳动分⼯理论(division of labor)产业⾰命(industrial revolution)2、多样化时期(20世纪):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弗雷德⾥克·泰勒⼀般⾏政管理理论(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y):亨利·法约尔(principles of management)、马克斯·韦伯(bureaucracy)⼈⼒资源⽅法(human resources approach):权威的接受观点(acceptance view of authority),霍桑研究,⼈际关系运动(卡内基、马斯洛),⾏为科学理论家(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sts)定量⽅法(quantitative approach)3、近年来的趋势(20世纪后期):趋向⼀体化过程⽅法(process approach)系统⽅法(systems approach):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closed systems)权变⽅法(contingency approach):⼀般性的权变变量包括组织规模、任务技术的例常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个⼈差异4、当前的趋势和问题(21世纪):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全球化(globalization)⼯作⼈员多样化(work force diversity)道德(morality)激励创新(innovations)和变⾰(changes)全⾯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由顾客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授权(delegation)⼯作⼈员的两极化(bi-modal work force)3章组织⽂化与环境:管理的约束⼒量1、组织组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被⽤来指共有的价值体系。
管理学一到五章的内容
绪论:1.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所构成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2.管理的决策职能:研究和选择资源利用活动的正确方向和内容。
3.管理的组织职能:职务或职位设计(规定不同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机构设计(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这些岗位组合成不同的部门)、结构设计(规定不同部门间的权力关系)、人员配备(根据不同任务的要求招募合适的人员并把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
)4.管理的领导职能:分析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影响因素、设计合理的制度、选择恰当的领导方式以激发和引导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
5.管理的控制职能: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追踪,分析他们的行为表现是否偏离了组织的预期,如果存在偏差,就要分析偏差的原因,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
6.管理的创新功能: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决策、变革组织、完善领导、改进控制、需要不断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7.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活动的效率是以秩序为前提的。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
管理导论:1.管理的实际是协调组织中不同成员在不同时空的努力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的活动目标2.管理的客体:既可以是个人单独进行的活动,也可以是若干个人组成的群体活动3.组织:指是一群人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调行动的集合体4.组织的特征: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基本特征)、组织有特殊的活动(组织活动的内容是由组织目标的性质所决定)、任何组织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与外部社会有着相对明确的界限。
5.企业(市场经济的主体)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资源统筹、资源转换以及产品销售或成果处理。
6.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过程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参与要素、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完整版)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1、管理学概论1、概念:管理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有组织不断的协调活动。
特征:目的性、人本性、组织性、有效性创新性。
性质: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基本职能: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分类: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地位不同)综合、职能、直线、参谋人员(性质与范围不同)4、管理者的角色①人际角色来自于正式权利,并必须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②信息角色:依靠建立起来的组织内外的关系网,管理者成为组织的神经中枢并获得和传递信息(监督者、传播、发言人)③决策角色:全面信息做出决策、组织成员按计划行事,分配资源,保证计划的实施和完成。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5、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德才兼备;身体素质好;良好的信息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
技能:技术技能、具有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人际技能:管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能理解激励他人;概念技能:管理者具有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
6、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无形资产。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A 科学管理的出发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B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遵循的原则: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②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主要内容三种权力类型:1)理性—合法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2、行为管理理论霍桑试验—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实验②继电器装备室实验③大规模访谈研究④接地板接线实验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三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章)一、管理是什么?(教材第一节内容)1.管理的含义核心词汇:管理者、组织目标、组织资源和活动、协调帮助理解:泰罗、法约尔、西蒙等对管理的定义,四层意思2.管理的性质二重性:与生产力相关联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角色互换有无影响)科学性:有无客观规律以及是否可以被讲解、被复制使用的检验(能否找到与能否COPY)艺术性:对客观规律的艺术性实践2)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承担什么职责,或扮演什么角色人际关系角色:精神领袖、领导者、组织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信息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懂专业人际技能:善协调概念技能:有思想2.动作(管理方法与技巧):对于不同的职能活动,各自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分述于二至五篇中。
3.作用对象(被管理者):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工业时代重物与现代管理重人)(2)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承担什么职责,或扮演什么角色人际关系角色:精神领袖、领导者、组织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信息监听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3)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懂专业人际技能:善协调概念技能:有思想2.动作(管理方法与技巧):对于不同的职能活动,各自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分述于二至五篇中。
3.作用对象(被管理者):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工业时代重物与现代管理重人)4.内部环境:严格讲,内部环境因其可控性特点属于内力组织物质环境:包括作用对象在内的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组织文化环境(关键)(二)外力主要指外部推动管理活动成功的帮助力量和影响因素。
1.外部环境内容宏观环境:经济、技术、政治和法律、社会文化等产业环境(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竞争者、顾客、供应者、合作伙伴等2.环境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管理影响很大环境应对(环境的管理)三、管理学研究提示(教材第四节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战前后)核心问题:效率(生产效率、经营效率、组织效率)人性假说:经济人(一)美国: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简介:美国、钢铁公司、技术工作、工程师、作品—“科学管理之父”2.三个著名实验:与“磨洋工”现象的斗争,效率核心铁块搬运:动作、标准与效率铲掘:改进工具提升效率金属切削:改进技术提升效率3.指导思想核心:管理人员和工人均应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怎么分蛋糕—怎么把蛋糕做大)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手段: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管理4.理论内容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选择和培训工人有差别的记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5.评价:集天使、魔鬼与一身的评价,我的评价“伟大6.案例:科学管理造就的福特王国标准化流水线生产5美元工作日评价福特:天才的智慧与冷酷的心(二)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简介:法国、科芒特里-富香博联营公司、管理实践与研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2.理论内容企业经营6种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管理的5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的14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等)3.评价: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现代管理教育的奠基人,我的评价“感激”(三)德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1.韦伯简介:德国、社会学家、军队管理研究—“组织理论之父”2.理论内容三种权力模式(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分工明确、等级安排、合理用人、职业管理人、规则与纪律、理性的人际关系)二、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一战后至二战后)社会背景:社会革命和工人觉醒-对物化的不满-反抗和斗争核心问题:效率—人性人性假说:社会人(一)梅奥及霍桑试验1.梅奥简介:美国、心理学和社会学背景、作品2.霍桑试验:主持者、研究内容、地点、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转陪试验大规模访谈观察试3.评价:精确、严谨的德国管理模式的理论先驱,我的评价“认同”(二)人际关系学说(人群关系学说)1.员工是“社会人”2.提高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行为科学理论1.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2.人性理论(X-Y理论等)3.领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等)4.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理论等)三、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60年代至20世纪70、80年代社会背景:科技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管理学热表现:百花齐放、争相竞荣特别提出表扬:孔茨的分类总结四、管理理论的新发展: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社会背景:文化发展、可以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一)企业文化(组织文化)1.背景:对日本经济奇迹的研究和深入思考2.重要研究者及其作品:威廉?¡è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迪尔和肯尼迪《企业文化》彼德斯和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企业的经验》阿索斯《日本的管理艺术》奎恩和肯伯雷:运用竞争价值理论模型测度组织文化爱德加?¡è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3.内容:文化对管理影响深远企业文化的含义、功能企业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精神文化、植物文化、物质文化)(二)学习型组织1.背景:人类进入新时代(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应变2.研究者及作品:1990年,彼得?¡è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3.内容:关键语句:主动学习是应变之道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技能(系统思考、超越自我、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领导者行为、组织职权配置、约束激励机制、组织结构柔性化)(三)企业再造(业务流程重组)1.背景:3C挑战、对职能制的检讨2.研究者及作品:1993年,迈克尔?¡è海默和詹姆斯?¡è钱皮,《企业再造工程》3.内容: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提高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效率,赢得客户企业再造实施方法:目标、手段、删减环节、重构流程、达到..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以顾客导向为标准审视当前流程,根本性思考、彻底改革。
关于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关于管理学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其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学原理: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包括组织设计、计划、决策、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2.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通过招聘、培训、评估、激励等方式来管理和提升员工的绩效,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3. 市场营销管理:研究如何通过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定价、促销、分销等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实现组织的销售目标。
4. 财务管理:研究如何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分配利润等,以确保组织的财务状况良好。
5. 战略管理:研究组织如何制定和实施战略,以实现长期的发展目标。
6. 生产运作管理:研究如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生产运作活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7. 组织文化管理:研究如何塑造和影响组织的文化,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绩效。
总之,管理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不仅关注组织的内部管理,还关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管理学的发展对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活动1.管理的概念: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①自然属性:(固有的)②社会属性:(特有的)(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职能:一般职能:①合理组织生产力,②维护一定的生产关系职能。
具体职能:①计划:②组织:③领导:④控制⑤决策4.(1)管理者分类纵向:高层中层低层横向:工作内容差别(2)管理技能对于各层次管理的重要性:(3)管理的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实验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①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②强调了劳动分工对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性:分工使生产者的技能得到发展;节约了由工作变化而损失的时间;能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
③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人范式”:其一,人是自私的,在自利的主导下追求利润或效益的最大化。
其二,人是理性的,能进行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和理性决策。
其三,人们之间的交往须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
查尔斯.巴贝奇管理思想分工思想分工节省了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分工节省了学习中所耗费的材料分工节省了从一道工序转变到另一道工序耗费的时间分工节省了改变工具所耗费的时间分工由于经常重复同一种操作,技术必然熟练,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分工后,由于注意力集中在比较单纯的作业上,容易发现问题,有利于改进工具和机器,同时也容易设计更加精致、更加合用的工具和机器。
工资、利润加奖金的报酬制度巴贝奇认为,工人和工厂所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利益。
这种共同利益可以通过其利润加工资的分配制度体现出来。
每个工人的利益同工厂的发展及其所创造利润的多少直接有关每个工人都会关心浪费和管理不善等问题这种报酬制度能够促进每个部门改进工作这种报酬制度有助于激励工人提高技术和品德工人和雇主的利益一致,可以消除隔阂,共求企业的发展。
罗伯特·欧文的管理思想他认为,工厂是由员工组成的,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相互合作,就能产生最大效果。
他开始了一种新的实验,大力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较多的福利设施。
因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2.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的实质“双方(企业管理当局和工人)都必须不再把盈利的分割作为头等重要的事,而一齐把注意力转向盈余的扩大。
”“双方都必须认识到,在所有同企业中所做工作有关的一切事务中,用科学的精确调查和知识来代替原有的个人判断和意见(不论是工人的或老板的)。
”(2)泰勒制的基本内容①工作定额②时间和动作研究③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④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⑤差别计件工资制⑥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⑦例外管理(3)评价贡献:①泰勒制提倡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③管理过程中的“心理革命”局限性:①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②仅涉及基层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1)企业经营的六职能技术活动设计、制造商业活动采购、销售、交换财务活动资金的筹集、控制、使用安全活动财物和人身的安全会计活动记帐算帐、成本核算、统计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五要素•计划: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控制: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泰罗制与法约尔理论的比较:两者区别:①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涉及技术和作业方面的管理,以解决工人的规范化操作和生产现场的监督控制问题。
因而范围较小,内容单纯,但深入具体,面向基层管理。
②法约尔的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其核心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以及管理人员职责分工合理化的问题。
因而对于整体化的企业管理来说具有纲要性和全局性,针对高层管理。
两者联系:两种理论恰好互为补充,因而并驾齐驱,成为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
同时,由于他们都没有深入研究并正确对待人性问题,因而被统称为历史上“无情的真管理”。
马克斯•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1)权威的基础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2)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
(3)行政组织理论的实质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力实行管理。
韦伯指出,组织管理过程中依赖的基本权力将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力中心实施管理。
(4)官僚制的评价贡献:①韦伯的理论所提出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一种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和专业化的组织理论。
②阐明了官僚体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必然联系,突破了妨碍现代组织管理的以等级门第为标准的家长制管理形式③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消除了管理领域非理性、非科学的因素不足:①忽视了组织管理中人的主体作用,偏重于从静态角度分析组织结构和组织管理②忽视了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③过分强调了法规对于组织管理的决定作用,以及人对法规的从属和工具化性质。
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梅奥其人和“霍桑试验”主要观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②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③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人际关系理论评价:贡献:①强调对管理者和监督者进行教育和训练②提倡下级参与企业的各种决策③加强意见沟通,允许职工对作业目标,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提出意见④建立面谈和调节制度⑤改变管理者的标准,重视管理者自身的人群关系以及协调人群关系的能力⑥重视和利用各种非正式组织,注重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局限:①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②过多地强调感情的作用③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工作条件、外部监督、作业标准对工人的生产效率的影响。
现代管理理论决策理论学派——西蒙主要观点:①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②组织决策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③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④组织要建立一种制度决策的人-机系统。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主要观点:①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②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③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④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组织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⑤系统管理四个阶段:创建系统阶段,系统的设计阶段,系统的运转和控制阶段,评估和有效性确认阶段。
第三章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管理的原理管理原理的内容(1)系统原理:要求:①树立整体观念②层次清楚,职责明确③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④计划要有弹性(2)效益原理:经济效益=系统的有效产出/系统的全部投入观点:以效益为中心;局部效益服从总体效益,企业效益服从社会效益;战略问题。
(3)优化原理:通过对企业的系统分析,合理配置资源,选择最佳方案,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满意状态,从而取得最好经济效益的理论与方法。
(常用的优化方法:ABC分析法、线性规划法、价值工程法、网络计划技术、预测技术、决策技术等)(4)责任原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要求:①确定责任必须以合理分工为基础。
②责任必须明确、具体,落实到人。
③要建立责任制度,并有检查和监督。
(5)人本原理:(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②民主参与管理。
③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④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6)激励原理:观点:①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②恰当选择激励的时机和方法。
③公平正派,一视同仁。
④多进行教育和引导。
⑤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工作环境管理原理的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管理方法①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力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指令、指示、规定、决议、决定、通知等),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对下属施加直接影响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②法律方法特点: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③经济方法:常用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息、利润、工资、奖金、罚款等。
经济手段的特点:利益性、关联性、间接性、平等性④教育方法特点:启发性、长期性、灵活性、互动性⑤定量方法(数量分析法)特点:模型化、客观性强、准确性强、系统性方法配合运用:(1)配合运用的必要性:①管理对象的复杂性要求多种方法的配合运用②环境的复杂多变性要求各种方法的配合运用③目标的多样性要求管理的配合运用④管理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着它必须与其它的管理方法配合运用。
(2)配合运用方式:①定性的管理方法与定量管理方法的配合运用。
②传统的管理方法与现代管理方法的配合运用。
(3)方法配合运用的要求①功能上的相互补充②符合公平与效率③注意不同管理方法运用条件上的限制第五章管理决策决策概述含义:决策主体是管理者;决策的本质是过程;决策的目的: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决策的特征: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动态性、过程性。
决策理论(1)古典决策理论理论前提:古典决策理论基于“完全理性人或经济人”的假设,决策目的在于决策最佳,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或理性决策理论(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内容: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信息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④目的是最大经济利益(2)行为决策理论理性假设的局限:①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②选择信息是出于易获得性,而不是质量③感性偏见可以歪曲问题的本质④决策者倾向于过早地偏向某个具体方案⑤以前的决策先例制约着现在⑥不同的利益影响决策⑦时间和成本的压力决策的类型按决策行为方式划分:经验决策、科学决策按决策的重要性划分:①战略决策:谋求在组织与环境之间达成动态平衡、直接关系到组织长远利益的重大决策。
②管理决策(战术决策1):是在组织内部有关战略决策的贯彻和执行的决策,旨在提高组织内部活动的高度协调、资源合理配置和组织的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