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东财《法理学》作业二
东大法学《法理学II》考核作业
![东大法学《法理学II》考核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4d3d18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f.png)
东⼤法学《法理学II》考核作业东北⼤学继续教育学院法理学II 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共 3 页)⼀、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法的规范作⽤法的规范作⽤,法的作⽤的⼀个⽅⾯,“法的社会作⽤”的对称。
法是⼀种制度化的构成物,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特殊的社会⾏为规范,法本⾝的这种规范性的特征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调整形式的特点之⼀。
2.准⽤性规则准⽤性规则指内容本⾝没有规定⼈们具体的⾏为模式,⽽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例如,我国商业银⾏法第17条:“商业银⾏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中华⼈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
”此规定即属准⽤性规则。
3.客体概念法律关系的客体,⼜称权利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在现实⽣活中,由于⼈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是多⽅的,因⽽法律关系的客体也是多种多样的。
4.调整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基于⼈们的合法⾏为⽽产⽣,是指按照法律关系产⽣的依据、执⾏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5.⽆过错责任⽆过错责任⼜称“⽆过失责任”。
法律责任的⼀种。
⾏为⼈对⾃⼰的⾏为及其所造成的损害在主观上没有过错(故意或过失)的情况下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法律”作为独⽴合成词使⽤,最早出现于(A)A 明末清初B 清末民初C 建国以后D 秦汉以后2、国家创制法的两种主要⽅式是(C)A 制定新法和沿⽤旧法B 制定国内法和参加国际条约C 制定和认可D 制定和解释3、下列选项中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B)A 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B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 法是公共意志的体现D 法是神的意志的体现4、从最终决定意义上来说,法的内容是由(B)决定的。
A 政治条件B 经济条件C ⽂化条件D 道德条件5、法的主要内容是(C)A 权利B 义务C 权利和义务D 责任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B)A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 法既执⾏政治职能,也执⾏社会公共职能C 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 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7、根据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法可以分为(B)A 根本法和普通法B 成⽂法和不成⽂法C ⼀般法和特别法D 实体法和程序法8、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A)A 物质⽣活条件B 政治⼒量对⽐C 国家权⼒性质D 阶级⼒量对⽐9、⼤陆法系国家通常把法律划分为(A)A 公法和私法B 普通法和衡平法C 普通法和成⽂法D 成⽂法和衡平法10、认为法代表着正义和理性,并⾼于实证法的法学流派是(A)A 分析法学派B 社会法学派C ⾃然法学派D 历史法学派三、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村民姚某育有⼀⼦⼀⼥,其妻早逝。
奥鹏作业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0024
![奥鹏作业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0024](https://img.taocdn.com/s3/m/40bf339569eae009591bec83.png)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0024
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具备权利能力,是能够参与一
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前提性条件。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正确选项:B
狭义的法律文化是指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法律原则、人们对观念法
律现象的看法等;广义的法律文化是指法律的精神形态和法律的物质形态总称,
包括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结构、法律表现形式、法律技术水平、法律制度、法律体系等。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正确选项:B
行政法规专指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其地位
仅次于宪法,高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正确选项:A
行为能力:权利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行使权利或享受权利的能力;二是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的能力。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正确选项:B
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
选项【A】:错误
选项【B】:正确
正确选项:B。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答卷(1)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答卷(1)](https://img.taocdn.com/s3/m/1f65300b83d049649a665806.png)
3.法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个要素构成。
答案:正确
4.专属权利和可转移的权利划分角度与标准是这种权利可否转移。
答案:正确
5.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依靠法律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如何行为; 是指人们根据法的规定,可以预先估计到他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进而根据这种预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计划。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
24.罗尔斯将正义分为分配正义与改正正义。
答案:错误
25.法的渊源可以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答案:正确
答案:正确
9.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划分是以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答案:正确
10.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其他性质的权利意义相同。
答案:错误
11.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实质是:以人民民主为基础,以社会主以法治为原则,以权力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为核心,依法对各种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和其他法律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法律机制。
答案:正确
6.社会学法学派对法采取一种价值无涉的态度,关注法律实际是什么的问题,着重描述法律现象以及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行,而不考虑法律自身的价值评判问题。
答案:正确
7.扩充解释是指在法的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为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说明。
答案:错误
8.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有权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0027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行政法规专指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其地位仅次于宪法,高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
东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东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https://img.taocdn.com/s3/m/2c16ebc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a.png)
东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道德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法是传播、推行道德的有效途径。
()A、错误B、正确2.法的价值指以下三种含义:法促进哪些价值﹔法本身有哪些价值﹔在不同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根据什么标准进行评价。
()A、错误B、正确3.法律汇编不改变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并不是制定法律。
()A、错误B、正确4.从立法权限划分角度,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A.错误B.正确5.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有时也称“法制观念”、“法治观念”或“法制心理状态”。
可以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三种。
()A、错误B、正确6.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所制定的特殊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总称。
()A.错误B.正确7.法律效力可以分为四种,或称四个效力范围: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A.错误B.正确8.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
()A、错误B、正确9.政党一般是指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
按照在本国政治领域中的不同地位,政党可分为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
()A、错误B、正确10.党的政策对法的制定和实施都有指导作用,但法对党的政策也有制约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15秋100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bd363a3169a4517723a3f6.png)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
一、判断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
1.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总体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 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法律案。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3. 两大法系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等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即法律渊源、法典编纂、适用法律技术、法律解释、法律分类、法律术语、司法组织、程序以及私法实体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4. 我国现行立法程序,一般说来,包括立法的准备阶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确立阶段、法律案的表决以及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法律案。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6. 专属义务与可转移义务划分角度与标准是这种义务可否转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法律编纂是指立法主体将现存同类法或同一部门法加以研究审查,从统一的原则出发,决定它们的存废,对它们加以修改、补充,最终形成集中、统一和系。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https://img.taocdn.com/s3/m/fb7725c649649b6649d7470d.png)
7:事件是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8:任何人都有权进行法律编纂。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9:公法和私法的划分适用于英美法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0: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即法律通常有溯及力。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5:我国现行立法程序,一般说来,包括立法的准备阶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确立阶段、法律案的表决以及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6:道德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法是传播、推行道德的有效途径。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国家意志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一般指生产方式,也指社会经济基础,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B:正确
正确答案:B
HomeWorkId:8602c80e-0796-4e96-8151-917839204983
ExamTaskId:f9d067df-a7a8-45df-84fb-d9c1d08a3da7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
1:所谓法律移植就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原有法)对新法(现行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11: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所制定的特殊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总称。
A:错误
13春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
![13春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二.](https://img.taocdn.com/s3/m/3f5192f6b9f3f90f76c61b71.png)
13春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一判断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得分:1001. 从立法权限划分角度,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2. 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3. 法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个要素构成。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4. 实质正义是指制度本身的正义,形式正义是指对法律和制度的公正和一贯的执行,而不管它的实质原则是什么。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5. 狭义的立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这种特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广义的立法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6. 法与党的政策,在经济基础、体现的意志、根本任务和思想理论基础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组成部分,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7. 公权利与私权利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不同类型,即公法与私法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8. 行为能力:权利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行使权利或享受权利的能力;二是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的能力。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9. 罗尔斯将正义分为分配正义与改正正义。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10. 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将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三种法律规则。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11. 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法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法理学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5a581d227916888486d78d.png)
《法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一.填空题1、法律现象2、具体具体一次性3、某一类某一类重复性4、自发自觉个别一般5、国家6、国家强制力7、法的阶级统治职能法的社会公共职能8、保护9、经济基础阶级意志10、历史传统外部特征二、单项选择1、B2、B3、D4、C 5 、D 6、B 7、B 8、A 9 、D 10、A三、多项选择1、AB2、BCD3、BCD4、ABCD 5 、A BCD 6、AD 7、AD 8、ABCD 9 、BD10、BCD四、名词解释1、法学体系是由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学体系是一个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学科。
这些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就是法学体系。
2、法理学是在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
它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收(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段)意志,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普通的约束力的规范体系。
它具有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4、法的价值,即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五、小组讨论题:习惯与法的区别与联系一、名词解释1、一国两制是我国为解决和平统一问题而实行的制度。
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
3、法制:法制是以法为核心的某国、某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包括现行法以及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法律实践。
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认为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一种认为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参考答案。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ee38b251e79b89680226c6.png)
《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参考答案。
作业1 一.名词注解1.法学:又称法令科学,是一共专门以法令表象为商讨标的方针的学科的总称。
它是一门具有阶级性、****性的学科,总是暴露着肯定阶级的天下观及其****的、经济的实际甜头的须要。
2.法理学:是在法学体系中处于基本外貌职位的外貌学科。
它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法令观;从总体上来商讨法和法令现实的平常依次,商讨法的产生、性子、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
3.表率性调整:即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状况而操作平常动作章程履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4.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供认,并有国家逼迫力包管履行的反响着统治阶收(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段)意志,以权利职司为主要内容具有通常的管束力的表率体系。
它具有表率性、国家逼迫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5.法的价钱:即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标的方针)对餍足个别,群体,社会或国家须要的主动意义。
6.法系:是遵照法的史书死板和法的外部特性对法履行的分类,凡具有相似的史书渊源,相似或相似的法令显现样式即为团结法系。
陆地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法系均是其显现形态。
二、思考题1. 法理学在法学体形中的职位和作用如何?答:法理学是在法学体系中处于基本外貌职位的外貌学科,他所阐明的是法令制度的基本问题和平常表率,是对法这种表象总的看法。
他涉及的是法令实现和一些具有针对性、战略性和办****性子的问题。
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处于基本职位。
结局法理学与其他局部法学的相干是平常与十分的相干。
法理学因而全部法令即把法令表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商讨其产生、发展、性子依次和作用等基本问题。
它为其他局部法学提供了商讨态度、见解和想法,同时他所阐明的基本看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对局部法学的商讨具有指导意义。
次法理学与法制史、法令头脑史的相干是“论”与“史” 的相干。
次法令学同其他外貌学科的相干也很紧密。
2. 怎样知道社会调整的平常依次性?答:社会调整是指经历肯定社会的巨子确定社会生存主体的动作方法,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方向的将其纳入秩序之中。
法理学习题二答案版
![法理学习题二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3b8a1ba8114431b90dd83c.png)
法理学习题2第十一章法律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C)。
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2.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A)。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3.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D)。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4.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B)。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D.法律关系的内容5.凡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称为(C)。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6.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D)。
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7.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那一项是错误的?(B)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是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8.(B)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A.法律主体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客体D.法律关系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BC)。
A.公民(自然人)B.组织C.国家D.动物2.世界各国一般把本国公民的行为能力划分为(ABC)。
A.完全行为能力人B.限制行为能力人C.无行为能力人D.不完全行为能力3.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以下几类(ABCD)。
A.物B.人格C.精神产品D.行为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
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
![法理学练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13cff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5.png)
法理学练习一、填充题: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5~47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P46~473、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其全部内容的社会规范;P464、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谓国家意志其实是统治阶级意志,法律的内容实际上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所决定的;P43,P445、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主要有:法的清理、编纂和汇编三种;6、各国对于法的对象效力大致有四种原则,即属人主义原则、属地主义原则、保护主义原则和综合主义原则;P627、法的终止生效,指法从何时起不再有效;通常有命令终止和默示终止两种形式;8、所谓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规则、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P66~779、法律规则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通常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P6910、法律规则的行为模式通常表现为公民许可如何如何,必为如何如何以及禁止如何如何;1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按照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P7512、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P7813、法律部门划分标准的两个方法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14、国务院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未成年人保护法、红十字会法属于社会法法律部门;P83~8715、合同法、继承法属于民法法律部门,教育法、律师法属于行政法律部门;P83~8716、所谓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P10317、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然人公民个人或者组织法人;P11418、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同时具有法律上所说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P11519、公民的行为能力是由法律予以规定的,一般都把本国公民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P11620、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具有客观性、可控性、法律性和有用性;P116~11721、依据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P11922、法律责任的种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P126~12723、我国现行的刑事制裁为五刑,即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P13024、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P13025、法的起源有一个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又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P14826、现代资本主义的两大法系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P15427、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P190~19228、我国的立法程序由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以及公布法律这四个步骤组成;P196~19729、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和科学原则;P199~20130、与司法比较,执法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单方性、行为的主动性以及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的特点;P20831、当代中国执法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及效率原则;P21032、与执法比较,司法具有专属性、程序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P21233、当代中国的司法主体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P21334、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法律人所构成的自治性共同体;P22935、氏族是完全按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内部禁止通婚的社会组织形式;P14736、一般所说的世界五大法系是指中华法系、欧洲大陆法系、阿拉伯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英美法系;37、法的发展可分为四种历史类型,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P15038、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律主要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P15539、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罗马法,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大陆法系;P15540、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上,法治应当居于主导地位,道德顶多只能起辅助作用;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BA.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P45B.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行为规范;法的本质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P47D.法的对象是人的行为,也只能是人的行为;P452、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A.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反映了国家的意志;B.国家意志实际上是法律化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D.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3、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要素的描述是错误的D P66~77A.法律原则; B.法律规则;C.法律概念; D.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的三部分之一4、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组成部分的描述是错误的AA.法律概念是法的要素之一 B.假定C.行为模式 D.法律后果5、下列哪一类属于命令型的行为模式CA.不受……侵犯 B.不得……C.应当…… D.禁止……5、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原则划分种类的描述是错误的C P75A.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 B.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C.政策性原则与实体性原则;政策性与公理性D.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6、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一般分类的描述是错误的C P58~59A.国内和国际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C.公法和私法 D.根本法和普通法7、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特殊分类的描述是错误的A P59A.国内和国际法 B.联邦法和联邦成员法C.公法和私法 D.衡平法和普通法8、下列哪一项关于“属人主义”的描述是错误的C P62A.本国人在国内都受本国法律约束;B.本国人在国外都受本国法律约束;C.外国人在国内都受本国法律约束;D.外国人在国外都不受本国法律约束;9、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空间效力”的描述是错误的D P61A.领土、领空; B.驻外使馆;C.在外的飞机、船舶; D.在外的企业;10、下列哪项关于我国刑法“法律溯及力”原则的描述是正确的C P61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11、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效力等级的描述是错误的B P63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一般法优于特别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C.新法优于旧法 D.国际法优于国内法12、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与权利的关系”的描述是错误的BA.应有权利是法律的基础; B.法定权利是法律的基础;C.应有权利是法定权利的基础; D.法律是法定权利的基础;13、下列哪一项关于“权利本位”的描述是错误的C P99A.义务来源于权利;B.义务是手段,权利是目的;C.义务决定权利的范围和大小;D.义务是权利实现的保障;14、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行为”的描述是错误的B P103A.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B.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都是法律行为;C.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D.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15、下列哪一项关于“行为能力”的描述是错误的CA.公民的行为能力有完全与不完全之分;B.公民丧失行为能力并不意味着丧失权利能力;C.公民丧失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丧失行为能力;D.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同时具有行为能力;16、下列哪项关于我国法律关系主体的描述是错误的C P114A.中国公民、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B.各种国家机关;各种企事业组织;C.国家可以作为国际公法关系的主体, 可以成为外贸关系中的债权人或债务人,但是不能作为国内的法律关系的主体;D.各政党和社会团体;17、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C P116~117见填空20 A.客观性; B.可控性;C.希缺性; D.有用性;18、下列哪一项关于“法律责任的种类”的描述是错误的D P126~127见填空22A.民事法律责任; B.刑事法律责任;C.行政法律责任; D.经济法律责任;违宪责任19、下列哪一项关于“归责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A P128~129A.过错责任原则;B.责任自负原则;C.责任相称原则; D.因果联系原则;20、下列哪一项关于“行政处罚”的描述是错误的D P130A.警告; B.罚款;C.记过; D.劳动教养;21、下列哪一项关于“行政处分”的描述是错误的A.警告; B.降级;C.记过; D.开除;22、下列哪一项关于“免责条件”的描述是错误的C P132A.时效免责; B.自首、立功免责;C.正当防卫免责; D.人道主义免责;23、下列哪一项关于“正当程序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D P137~140A.角色的分化; B.程序外因素的阻隔;C.直观的公正; D.对立意见的统一;24、在原始社会里,下列哪种复仇方式是相对最文明的AA.“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命还命;”同态复仇B.血族复仇;C.血亲复仇;D.被害人近亲属对加害人近亲属实施复仇;25、下列哪一项关于“资本主义法律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A P152~153A.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C.契约自由原则;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26、下列哪项关于我国立法程序的描述是错误的C P196~197见填空28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C.法律草案的修改; D.法律议案的通过;27、下列哪项关于我国立法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C P199~201见填空29A.宪法原则; B.法治原则;C.合理原则; D.科学原则;28、下列哪一项关于“守法的构成要素”的描述是错误的B P203~204A.守法主体; B.守法客体;C.守法范围; D.守法内容;29、下列哪项关于“执法的特征”的描述是错误的C P208A.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 B.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C.执法行为具有权威性; D.执法活动具有单向性;30、下列哪项关于司法原则的的描述是错误的C P214~215A.司法法治原则; B.司法平等原则;C.司法效率原则; D.司法公正原则;31、下列哪一项关于司法的特点的描述是错误的C P212A.职权的法定性 B.程序的法定性C.司法的主动性 D.裁决的权威性33、下列哪一项关于“法的评价标准和原则”的描述是错误的D P155A.生产力标准 B.人道主义标准C.现实主义原则 D.理想主义原则历史主义原则34、1、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 B.刑罚;C.公平; D.正义;35、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学家主张A P152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所有权社会化;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D.保护垄断;36、1、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 P58A.古希腊 B.古罗马C.英国 D.美国37、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A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法理学练习2一、名词解释: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的行为规范体系;P472、法的清理: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其或存或废或修改的专门活动;3、法的汇编:是指在法的清理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将各种法或有关法集中起来,加以系统编排、汇编成册;4、法的溯及力:是指新法颁布后对对在此之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适用的问题;P615、法律概念:①书:是有法律意义的概念,是认识法律与表达法律的认识之网上的纽结,即对各种有关法律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法律术语;P66②百度百科:是指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6、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院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P747、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P788、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发生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P1169、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P18910、执法: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果冻;狭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本书所讲的执法,是狭义上的执法P20711、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P21112、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的规定,行使权利权力和履行义务职责的活动;P20313、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P9414、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P9415、公平责任:是指在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无过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要求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如果不赔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又显失公平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实际情况,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给与适当补偿的一种责任形式;16、行政处罚:是由特定的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所实施的惩罚措施;P130二、简答题:1、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P45~47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2、世界各国在法的对象效力问题上有哪些原则我国现在在法的对象效力问题上是什么原则 P62~63A1:1属人原则以对象的国籍为标准,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和组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本国法的约束;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在本国境内的活动不受本国法的约束;2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法律对本国领域内的所有人和组织都具有约束力,不论他们是否具有本国国籍;本国人如果不在本国领域内,则不受本国法的约束;3保护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任何人和任何组织,不管他们是否具有本国的国籍,也不管他们是否在本国领域内,只要侵犯了本国的利益,就要受到本国法律的追究;4综合主义原则以属地原则为主,结合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A2:我国在法的对象效力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对我国公民的行为的效力; 2我国法对对外国公民或无国籍的人的行为的效力;3、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名称和内容P69~701假定条件,是指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即规则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以及什么情境下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2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可以作为、应该作为、不得作为的行为方式,它可以是课以义务的,也可以是授权的;3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指示可能的法律结果或法律反应的部分;4、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类型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具备什么特征P116~118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发生权利义务联系的中介,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人生、人格;智力成果;行为;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具备:客观性;有用性;可控性;法律性;5、什么是执法简述执法的原则和特征P207~210广义的执法,是指一切执行法律、适用法律的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果冻;狭义的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执法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原则;执法的特征: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执法活动具有单方性;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执法权的行使具有优益性;6、用文字或者图表的方式任意选择一种方式表达“法律要素”7、法治与人治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P330~331①领导人或者统治者的地位不同;②法律的地位和作用不同;③政治和观念基础不同;8、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有哪些方面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无过错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不能由法官或当事人随意扩大适用;其二,适用无过错责任,受害人不须证明加害人的过错,加害人亦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但原告应证明损害事实及其因果关系;其三,我国实行的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出现某些法定免责事由时,有关当事人也可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民事责任;一、试论述人权的价值和人权的法律保障1、人权的价值人权是人须臾不可离之的东西,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参照点;1人权是人的利益的度量分界2人权是关于公共权力评价的道德标准3人权是人和人和谐相处的共同尺度2、人权的法律保障没有法律对于人权的确认、宣布和保障,人权要么只能停留在道德权利的应有状态,要么经常面临受到侵害的危险而无法救济;1人权的国内法保护:人权的宪法保障人权的立法保护人权的行政保护人权的司法救济2人权的国际法保护二、试论述“内发型现代化”与“外源型现代化”的定义、内容、特点1、定义:所谓“内发型现代化”与“外源型现代化”,是从推动“现代化”的动力上区分的;“内发型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的基本动力是内在的,即来自国家和社会内部的需要,其对于本国和本社会而言处于主动状态;而“外源型现代化”基本动力是外在的,即依靠外来力量往往是外部压力的推动,其对于本国和本社会而言处于被动状态;2、内容:“现代化”从经济角度讲是工业化;从政治角度讲是民主化;从社会领域讲是城市化;在思想价值领域则是理性化的互动过程;因此,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这一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内发型现代化”的国家与“外源型现代化”的国家应该是一样的,至少是大同小异的,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3、特点:“内发型现代化”模式的国家,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原因,其现代化的动力来源于社会的内部,并伴随着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以平等、自由、人权作为其价值追求;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的国家的现代化往往是以争取国家主权为起点和最初目的,同时,由于外源型的最初动力不是来自社会内部,因此,其现代化并不是呈现的西方的自下而上的社会推进模式,而是政府主导型;三、什么是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有那些当代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按照法律规范自身的不同性质、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划分标准:①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②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当代我国法律体系主要包括: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四、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以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法制完备、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权力约束、权利保护、人权保障、社会自治等基本特征;1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法律原则;人民主权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基础;没有人民主权,便没有人民民主,没有人民民主就一定没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其真实的人民主权与其他法治国家和非法治国家相区别;2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社会活动主体都必须服从法律、遵守法律的规定,而不能超越法律;任何权力都必须几首法律的约束,收到法律的制约;3法制完备;法制完备表现为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而无一遗漏;凡是应有法律制度调整的,均有恰当的法律制度调整;调整不同领域的法律制度应当相互衔接,有机协调;法律制度在执行、遵守、监督中的任何问题,均能在法律制度中获得解决的途径;法制有一个调节机制,能适当反映客观需要,进行有效的自我修正;法律制度的完备是法治国家得以建立的必要条件之一;4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途径;行政具有立法和司法等都不具备的特点;行政能否依法进行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法治;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5司法公正;司法历来都是以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司法公正是司法赢得群众信赖的最基本方面;再次,司法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6权力约束;在权力的约束机制中,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法律制度;这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任何权力的行使一般都以法律制度作为根据,并以法律制度作为权力行使的标准与模式;二是在制约权力的规范中惟有法具有国家强制力做保证的特点;7权利保护;权利保护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明显特征;权利的实现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权利受义务的制约;二是权利受权力的制约;8人权保障;人权是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的权利范围与保护程度是一个国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表现,是不同类型国家的重要差别;国家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过程,其实也是人权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国家由非法治国家向法治国家的转换,也是人权内容与保护的一次飞跃;人权保障状况是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重要区别之所在;9社会自治;在严格的法治状态之下,国家只管理自己应该管理、也必须管理的事务;社会要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之中,就必须将国家与社会适度分离;该由国家管理的事项,国家及其机构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否则就是失职,余光的部门或机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东财12秋《法理学》在线作业一、二、三概要
![东财12秋《法理学》在线作业一、二、三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84179149a45177232f60a258.png)
东财12秋《法理学》在线作业一、二、三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一判断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得分:1001. 从计算角度不同划分,利益有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分。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2. 对权利一词的理解,有两个共识:权利主体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或享有权利的人,权利的内容一般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这样行为或不可以这样行为,或者要求其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3. 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
即法律通常有溯及力。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4. 社会学法学派对法采取一种价值无涉的态度,关注法律实际是什么的问题,着重描述法律现象以及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行,而不考虑法律自身的价值评判问题。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5. 法的评价作用是指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法作为普遍适用的评价准则,它客观、不感情用事,更明确、具体),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法律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评价作用。
法的评价作用的对象是指他人的行为。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6. 我国现行立法程序,一般说来,包括立法的准备阶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确立阶段、法律案的表决以及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A. 错误满分:4 分得分:47.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国家意志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一般指生产方式,也指社会经济基础,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8. 社会学法学派对法采取一种价值无涉的态度,关注法律实际是什么的问题,着重描述法律现象以及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行,而不考虑法律自身的价值评判问题。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9. 任何人都有权进行法律编纂。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得分:410. 普通法法系有有三大渊源或支柱:一是古罗马法。
东北财经大学《法理学》在线作业二-0009
![东北财经大学《法理学》在线作业二-0009](https://img.taocdn.com/s3/m/90ee0cd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7d.png)
《法理学》在线作业二-0009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以适用范围不同,可以将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A字面解释是指根据法的条文字面意义作出的解释,既不允许扩大,也不允许缩小文字本身所表现的内容。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狭义的法律文化是指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法律原则、人们对观念法律现象的看法等;广义的法律文化是指法律的精神形态和法律的物质形态总称,包括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结构、法律表现形式、法律技术水平、法律制度、法律体系等。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法律与道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有共同的本质,都担负着确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使命,在基本原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社会学法学派对法采取一种价值无涉的态度,关注法律实际是什么的问题,着重描述法律现象以及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行,而不考虑法律自身的价值评判问题。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法律汇编不改变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并不是制定法律。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法的渊源可以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所谓法律移植就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原有法)对新法(现行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A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划分是以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程序为标准。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其他性质的权利意义相同。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A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划分是按照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所做的分类。
A:错误B:正确正确选项:B我国现行立法程序,一般说来,包括立法的准备阶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确立阶段、法律案的表决以及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东北财经大学《法理学》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法理学》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58710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e.png)
东北财经大学《法理学》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法理学》在线作业二附
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主义务和从义务划分的角度与标准是义务是否独立存在。
答案:正确
2.上一级法的效力均高于下一级任何法的效力。
答案:正确
3.从立法权限划分角度,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答案:正确
4.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坚持实事与价值的两分,尊重法律所确认的价值。
在法律执行和适用时,只考虑法律规则的规定,主张不考虑价值问题,按照法律规则的规定操作,而不考虑法律规则之外的多元价值。
答案:正确
更多加微boge30619,免费做3套
5.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是世界各国共同适用的分类。
答案:错误
6.法律案审议的结果有以下几种:(1)提付表决;(2)搁置;(3)终止审议。
答案:正确
7.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答案:正确
8.法理学研究的是具体的法律问题,而不是一般的法。
答案:错误
9.新法优于旧法。
答案:错误
10.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其标准有二: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答案:正确
11.法与党的政策,在经济基础、体现的意志、根本任务和思想理论基础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组成部分,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东财《法理学》作业二
一、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
V
1.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总体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法律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两大法系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总的指导思想等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形式上,即法律渊源、法典编纂、适用法律技术、法
律解释、法律分类、法律术语、司法组织、程序以及私法实体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我国现行立法程序,一般说来,包括立法的准备阶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确立阶段、法律案的表决以及法律的公布四个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法律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6. 专属义务与可转移义务划分角度与标准是这种义务可否转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法律编纂是指立法主体将现存同类法或同一部门法加以研究审查,从统一的原则出发,决定它们的存废,对它们加以修改、
补充,最终形成集中、统一和系统的新法律或者法典的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法律汇编不改变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并不是制定法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也就是指掌握国家政权阶级的意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我国现行立法程序,一般说来,包括立法的准备阶段、法的形成或者法的确立阶段、法律案的表决以及法律的公布四个阶
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1. 法的制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2. 大陆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至资本主义时期的法为传统而产生和发展的各国和地区的法的统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3.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4. 法律与道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有共同的本质,都担负着确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使命,在基
本原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5. 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以德治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6. 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7. 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8. 立法原则是立法主体在立法时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总体要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9. 立法体制是一国立法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有关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0. 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也就是指掌握国家政权阶级的意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1.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四种,或称四个效力范围: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2. 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划分是按照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区别所做的分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3. 法的作用可从不同角度出发来划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4. 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即除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渊源都要服从宪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5.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四种,或称四个效力范围: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